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揹包十年》讀後感(精選10篇)

《揹包十年》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揹包十年》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揹包十年》讀後感(精選10篇)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

我是個愛旅遊的人,看完《揹包十年》,沉迷其中的文字和拍攝的圖片。

書中的內容是寫作者十年裏到過的地方,每個地方遇到故事,包括自己經歷的,他或她遇到的,或者是那個地方里著名的他或她過去發生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題材。每個標題都充滿誘惑,每段故事的開頭都給你往下看的動力。每個故事篇幅不長,就一兩頁,但都具有代表性,結尾都帶點作者的感悟。

16張彩照裏其中有兩張看來很普通的照片,一張是今年去過的吳哥窟裏有名的高棉微笑,圖片照的只是那寬厚的嘴脣,下面寫着“我明白信仰是一種嘴角上揚的人生態度……”,對於作者來說,旅行就是他的信仰。另一張是一對情侶擡頭仰望着被晚霞染成淡紫色的天空和大海,下面寫着“羨慕他們可以一起笑看風輕雲淡”,旅行時要能做到真正的拋開所有,享受自由,的確令人嚮往。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很多觀點我都很認同的。

“旅行者的認真不在於記錄枯燥無聊的數字和年代,而在於相識相知的那份感動。”旅行無法複製,旅行除了遊覽風光,品味美食,瞭解文化歷史外,在旅行前收集資料、計劃路線、安排行程和旅行後整理照片、寫遊記都是旅行中值得享受的過程。

旅行給我們留下的除了經歷,應該就是難忘的回憶吧,記住每一處迷人的風景,記住每一個幫助過你的人,記住每一張靦腆的笑臉。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們我們希望他們保持純真,雖然我們可能給不到他們什麼,但我們會永遠記住他們付出過的笑容。

記得有位攝影家說過,真正的旅行,不要帶相機,把眼睛帶上就好啦,把一切記在腦海裏,永不磨滅。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2

讀完了小鵬的《揹包十年》,頗受揹包客們推崇的一本書,幾乎在同時看見了某人的一條微博,突然感觸良多,很想寫點兒什麼,然而,卻一向太懶,直到拖到今日午時,沒什麼心思幹活兒,纔想起寫下來。

讀這本書,流連於世界各地的美景自然少不了,但它最不一樣於普通遊記的一點,便是那份對夢想的執着。以往爲了旅行打打工,攢了一點兒錢就辭職上路,也曾露宿街頭,最終最終實現了成爲職業旅行者的夢想。此刻有人羨慕嫉妒恨,甚至批判他的奢華享樂,卻看不到他十年來經歷的艱辛。

夢想,是一個完美的東西,然而,有多少人能夠這樣的堅持夢想,不甘平凡呢?實現夢想的代價,又是多少人能夠支付的呢?我們生活在現實社會中,難免有太多的牽絆,許許多多的人都流於平凡,可是是社會潮流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然而,我卻突然覺得,沒有夢想甘於平凡的人並不必須就是可悲,真正可悲的,卻是那些將夢想掛在嘴邊,卻將夢想活成了空想的人。

引用作者的一句話:“任何事堅持了10年,那本身就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而生活本身,何嘗不是一個值得堅持和經營的夢想?偉大的人畢竟是少數,但平凡的人卻有千奇百怪不一樣的生活,歸根結底,可是是一種態度。有人認爲生活只是底層的必須品,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有,總認爲自我應當再幹出點兒什麼別的,纔對得起來世上走一遭,直到累了困了想要“妥協”,終會發現生活已經高昂起他的頭,幸福不是想象中那麼唾手可得。

能夠堅持夢想,締造不凡的人,固然令人欽佩不已。但懂得珍惜平凡,經營生活的人,同樣會發現生活帶來的豐厚回報。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3

於我而言,走遍大江南北是我小時候的夢想,我喜歡南國盛夏的碧翠,也喜歡北方寒冬的雪白,但是在心底更喜歡的是那種行走在陌生土地上的無羈無絆的自由。看了《揹包十年》後,突然有一種想要放縱自己去追逐兒時夢想的感覺,我明白當我長大之後,所有的絕對自由已經遠遠地離我而去了。想想此刻的生活,由於長大所帶來的職責在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充實有價值時,也讓我們無法隨心所欲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很多時候人在幹着心不由己的事情,然而什麼時候能夠真正地做一件自己想要的事情呢。

一個人的成長總是充滿着許多的夢想,然而堅持下來的人卻少之又少,於是就多了很多的遺憾和追憶。但是作者卻能夠至始至終地朝着同一個目標前進,剛開始時從有一份固定的職業變成一無所有的職業旅行者,這讓他承受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但是即使有那麼多的不理解,他依然堅持,最後最後有了別人的贊助,夢想的旅行最後成爲了現實。成長與夢想,自由與堅持,無數的人在苦苦尋覓,殊不知,其實只要能夠總是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能找到。

我們總是抱怨生活沒有樂趣,人生讓我們失望,那是因爲我們的夢想已經讓我們遺忘在久遠的回憶裏。社會的羣體性讓人無法能夠真正脫離人與人之間的約束而成爲自由人,生活的負擔又總是讓人做起事來瞻前顧後,於是我們的最初追求就永遠的丟在記憶裏了。但是也不用擔心,其實只要自己能夠勇敢地站起來,邁出追風少年的腳步,生活依然會那麼燦爛,人生能夠還是那麼精彩。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4

今天早上剛剛看完小鵬的《揹包十年》感覺這本書非常不錯,寫出了很多旅行者的心聲以及旅途中的各種情況。

我自己是個很喜歡旅遊的人,但是發現自己對旅遊者兩個字並未理解的那麼深刻,以前喜歡旅遊就是爲了多看一些景點,多拍些照片留作紀念,而且總是喜歡成羣結隊的人去玩,一個人就總是感覺孤單,甚至是無助,所以不喜歡一個人的旅行,尤其是在去了北京之後,感覺一個人旅行很沒意思,因爲孤獨。但是看完這本書過後,得到了一個啓示,旅途中不可能是全程有人陪伴,那樣也不會自由,有時一個人沿着街道滿滿走,看看路邊的行人未嘗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且一個人拍照更自由,旅途是熱鬧的,也是孤單的,熱鬧是一羣人的孤單,孤單時一個人的熱鬧。

其次我決定改變今後旅遊的重點,旅遊並不是以觀看多少景點爲目的,而是去了解歷史文化習俗生活等等,而這些東西只有去當地仔細觀察,切身體會纔能有收穫的,我決定以後出去旅行的話會多走路,少坐公交,第一低碳,第二走路能看到很多別樣風景,這一點在北京的'長安街深有體會。還要多瞭解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增長自己的知識。

還有旅途中會受到各種各樣人的幫助,以及去幫助別人,書裏面的一句話很經典互助是一種良好的品德,在旅途中互助更加的體現出了人性之美,這也是旅途中讓人高興開心的事情。

最後我決定以後只要有旅遊計劃一定仔細的寫自己的遊記,文筆隨不好,但是可以記錄下來一些東西可以讓自己回憶而且給其它驢友提供參考,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就寫到這裏,西安之旅希望給力。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5

如果你不想對一座城市失望,必須要在夜色中抵達。夜晚的燈光會巧妙地把璀璨突出,把粗陋隱藏。這段話來自《揹包十年》。

這本書是我的大學同學所贈,但畢業後這麼多年,我竟然到今日才勉強將它讀完,我想是不是我太忙了,亦或者只是因爲我一向忽略了我的本心。人應當趁着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這本書裏有許多我喜歡的文字,喜歡作者遇到的美景與美食,喜歡作者敢於追夢的生活態度。作者小鵬大學畢業後沒正經上過班,攢點錢就去旅行,直到他發現旅行也能賺錢,於是生活就變成了旅行、旅行、旅行。

他喜歡文字,他說他要把一路上的所思所想寫下來和朋友們一齊分享,正是因爲這種真實與堅持,他獲得千萬網友的熱烈追捧,也獲得了我的喜愛。他還喜歡拍照片,他說他只拍自我在旅行時的一瞬間感動。其實說到底他就是一個追夢人,一個敢於追求自我夢想的人。

這本書記錄了小鵬十年的旅程。十年裏,他打過不一樣的工,睡過不一樣的牀,遇見不一樣的人,開心過,孤獨過,驕傲過,沮喪過,也熱血沸騰過,黯然淚下過,怦然心動過,心灰意冷過。我想,如果青春是一首詩,那小鵬用整整十年光陰讓這首詩中的每個字都筆觸飽滿。

很多人應當如我一樣,都迷戀無比澎湃的旅行,都渴望在旅行中讓自我體驗未知。那你是否如詩人般欣賞、品嚐、感受這個未知的世界,飽滿你青春的詩篇?

不論是身體還是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畢業後多年的我,一向認爲這個世界轉得太快、自我太忙。忙得忘記自我以往也是愛文字、愛音樂、愛旅行。其實是該停下腳步,去尋找初心,哪怕已不再年輕,也該敢於去追求自我的夢想。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6

最近。我看了《揹包十年》這本書,讓我有很多的感觸和感悟。

《揹包十年》講述了小鵬畢業後,開始了自己的揹包客生活,十年間他走過了世界各地,每到一處,他用自己獨到的眼光觀察生活,用筆和鏡頭記錄自己的見聞和所想,從一名普通的常常囊中羞澀的旅行者,成爲一名自助的職業旅行人。他沒有沾沾自喜,而是越走越真。讀者跟隨他走過光怪陸離的世界,尋找着體現真善美的景物、建築和人,體驗着他不同尋常的生活方式。“世俗的眼光不重要,自己內心的聲音才重要”,“人應該趁着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他在隨處感悟着世界和人生。

看完《揹包十年》,合起書本,努力回憶書中的片段。在意大利比薩露宿街頭,與斜塔共度一夜;在印度機場被脫g檢查,遇到你好先生、司機先生和奶茶先生;在西藏遇到嚴重的高原反應,差點一睡不醒;在加拿大的鬼屋旅館過夜;在布拉格的一座橋上走了九遍,發現景色都不一樣;在聖託尼裏一個人看日落;到加爾各答和四川做義工;在撒哈拉沙漠看美麗星空……每想到一個,畫面就在腦海裏播放着。

當我合上《揹包十年》,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追隨自己的夢想,因爲我們還年輕,我們有激情,我們不甘平庸,我們應該追隨自己的內心,實現自己的夢想。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7

很想去旅行,很想去世界各地旅行,所以很羨慕那些可以到處飛的人們。上次去同事家玩,從那一摞書中看到這個書名《揹包十年》,就知道肯定是跟旅行有關的,就借過來看完了。

作者是叫小鵬,因爲熱愛旅遊而變成了一個職業旅行家,把自己的夢想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生活。通過他的眼,自己也像是走在亞非歐美的土地上一樣,幻想着如果是我又會發生怎樣精彩的故事。

想去阿姆斯特丹,看看梵高先生爲什麼用剃鬚刀割下一隻耳朵送給一個妓女。雖然梵高先生畫裏面的藝術品味至今就沒懂。安徒生的故鄉奧登賽,就因爲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還有就是醜小鴨。青藏高原一直就是夢想,只不過很擔心高原反應。因爲三毛,對撒哈拉沙漠有了一種浪漫的情愫。

鳳凰古城很出名,居然是沈從文先?的故鄉,這個我還真是第一次知道,《邊城》《湘行散記》就列入下一批的書單中。

在之前也是看過餘老師寫的散文式的旅遊筆記,餘老師是學者,關注點可能更多的是過往輝煌的文明留在現代的痕跡。小鵬的呢就更生活,身邊的點點滴滴。

我們一生就只有這麼長,如果就只蜷縮在一個角落一輩子,那麼意義何在呢。可能我們做不了什麼大事,掀不起什麼波浪,小如塵埃一般,沒關係,就算是塵埃,我也是一粒有見識的塵埃,閃耀着光輝的塵埃。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8

本來以爲《揹包十年》僅僅是一本遊記彙總,在閱讀的過程中才慢慢注意到“我的職業是旅行”這個副標題,也漸漸意識到重點是在“職業”二字。

職業不一樣於工作,職業是一個遠比工作嚴肅得多也莊重得多的詞。職業,是我們願意爲之付出整個青壯年不斷去做的事,時間是寶貴的,一個人的青壯年的時間是最寶貴的。而工作,除了是維持生計的手段,不代表任何事情。

整本書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是:“所以,我們要相信,自我在某個領域是塊黃金。這是我們戰勝生活磨難的底牌。”出自《生在養鴨場也沒有關係》,2003年6月小鵬在安徒生的故鄉——丹麥奧登賽的遊記。

我願意相信每個人都有或者都曾有過自我的夢想職業。這件我們能將其視之爲職業的事,可能是我們的興趣或者愛好,可是必須承認,任何事一旦需要日復一日地去做都會變得面目可憎。可是職業,我們日復一日地去做它而不會厭煩。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勝任它。我們能夠從中獲得成就感。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性格特點,在行或不在行,發現它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堅守它,不管遇到多少險阻。

有多難?但凡說到“流浪”這個話題,所有人都會說出一大堆的現實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各自的難處,各自的不得已,這本在情理之中,旁人無權評價。只可是這一大堆的現實問題實在都是外部原因,內部原因只能在於自我,真正能把自我關起來的僅有我們自我。

小鵬的《揹包十年》不一樣於其他的旅遊文學的地方同時也是最讓我耳目一新的地方就在於,沒有嘮嘮叨叨反反覆覆無休無止的心理糾結。小鵬躍向他的海闊天空時是卸除了剩餘的不必要的負擔的,這並不代表他沒有顧慮,也許,在他踏上行程的最初時刻,他只是應對了自我的內心,聽從了海闊天空的召喚。

從小鵬揹包十年的歷程中,我們看到了他發現了自我的職業,他努力去堅持這份職業。正如他自我所說的“如果旅行是一份職業,我能做得很好。”這十年裏,他必須落寞過,沮喪過,懷疑過,他必須遇到過千千萬萬的困難,幸好他堅持了下來。他在黑暗中專注地守住心中夢想的小火苗不讓它熄滅,他堅信這顆小火苗總有一天會成爲燎原大火。我們能夠想象這個過程有多艱難,沒準兒他克服過的艱難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同時,這些跨度十年的小文章,也反映了他在職業旅行者的行業裏摸索的過程,反映了他爲了做好這份職業所付出的努力。毫無疑問小鵬是做過幾份工作的,目的是賺旅費。之後他摸到了門道,他開闢了自我的路,他成爲了一個真正的職業旅行者。

在全書接近尾聲的《如何成爲職業旅行者》一文中小鵬說“所謂最幸福的工作就是不用朝九晚五,既沒有領導也沒有員工,每一天只做自我喜歡的事情,並能從中獲益。”我並不是很認同這個說法,不能否定有些人就是享受有規律有約束的生活,或許他們自律性差,僅有是在管束下才能最大地發揮自我的本事。我認爲,所謂最幸福的工作就是能夠把自我實現和創造社會財富結合起來。不僅僅有本事把工作做好,還能從中獲得成就感。滿足馬斯洛需求層次中最高的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我們的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俯拾皆是,他們有一份體面地工作,生活富足,上戲院下館子買名牌,他們苦大仇深,不斷抱怨自我的工作沒有意義,這是爲什麼?我想這就是因爲他們的工作創造了可觀的社會財富,幫忙他們實現了財富的增值,可是就是無法讓他們覺得他們所做的事實現他們自身的價值。

《揹包十年》不是一本鼓勵年輕人一股腦兒出去流浪的書,而是告訴年輕人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我們都能從事自我所愛所擅長的行業——我們的職業。同時這種可能性僅有在我們爲之努力爲之奮鬥的前提下才能成爲現實性。我們的職業,愛它,堅持它。爲它努力,爲了實現它奮鬥。

正如小鵬所說的:“我們未必都要成爲職業旅行者,但只要還有夢想,肯爲此堅持爲此努力,就必須會在自我的天空中看到彩虹。”

是的,我們未必都喜歡旅行,我們未必都要成爲職業旅行者,可是我們應當選定屬於自我的職業,找對屬於自我的平臺,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9

“流浪的時候,我脫掉僞裝,在街頭自由自在地放聲歌唱;走得累了,就把雙腳放在低於,把眼睛擱在天堂;我選擇流浪,就像墮入凡間的天使,彩色的世界讓我感到更多的光芒。”小鵬用文字記錄下旅行帶給他的悲歡,用文字讓讀者和他一齊經歷了一次豐富刺激的精神旅行,同樣也用文字告訴了我旅行的意義。

初讀《揹包十年》的時候,一串串冗長的各國地名映入眼簾,它們,陌生的、熟悉的、曾渴望的、而今遙不可及的開始我也只是從文字的表面感嘆小鵬的勇氣和毅力。的確,十年的揹包旅行生涯並不是每個人簡簡單單都能夠完成的。這十年,正是因爲有了小鵬對旅行的無限熱愛,因爲有了小鵬的勇氣毅力堅持,所以纔有了今日小鵬的無限感悟,讀者的無限感嘆和感動。

小鵬曾在《揹包十年》中說,旅行是一種融入當地人的常態過程,十年的流浪生活,他收穫了不一樣的友情,不一樣的生活閱歷他用十年完成了偉大的夢想,努力去追求自我渴望的,擁有自我想要的,讓自我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裏無限綻放。揹包十年,踏遍世界,意大利比薩,和比薩斜塔共度一夜;印度機場,脫光檢查,遇到了你好先生、司機先生、奶茶先生。

中國西藏,高原反應,差一點一睡不醒;加拿大的鬼屋旅館過夜;布達拉的一座橋要走九遍,卻發現每一次經過獨有不一樣的景色;聖託尼裏,一個人看日落,突然地想念;加爾各答和四川的義工活動;撒哈拉大沙漠看美麗星空跟隨小鵬的足跡,我彷彿也到達了世界各地,開拓視野,經歷了一次心靈的對話。每一次的目的地,無論到達過程有多麼的艱難,只要想到能夠開始又一次的起航,小鵬都覺得無比幸福,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鵬說,旅行者的認真不在於記錄枯燥無味的數字、年代,而在於相識相知的那份感。每一個旅行點中,小鵬總會遇到各國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或是公車火車上的鄰座黑人大哥,或是青年旅館裏同宿者“你好,多謝,再見,對不起”四個簡短的詞語加上當地的口語,一路的簡單交流基本沒有任何的問題。小鵬的這份機智率真也增加了這一路的順暢和歡樂。簡簡單單的,能夠結識更多的朋友,成功的到達目的地。

“街頭藝人粉墨登場,對於他們而言,處處都是舞臺。而對於旅行者而言,雖然整日素面朝天,可是處處皆是人生。”行到山處,山便是家;行到水處,水便是家。山山水水,四海爲家,四處都有人生,四處都有歡樂。也許在很多常人眼中,旅行充滿荊棘,他們有太多太多的顧慮,到對於小鵬這樣的職業旅行者而言,旅行就是他們的生命,他們的全部。可是,在小鵬的內心深處也有一份只屬於他的愛人家人的愛,這份愛濃厚熱烈。

還記得書的開頭有這麼一句話,有時間的時候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這句話可是道出了太多人的心聲,可是人生就死這樣,並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總有很多時候是有太多太多的不合宜。每個人都有一個夢,就像小鵬一樣,它可能不是沒那麼輕易實現,可是有夢的人生加上執着的心,我們也能夠像小鵬一樣,一個人,一個包,四海爲家;一個人,一個夢想,處處都有期望。

  《揹包十年》讀後感 篇10

上了大學之後,忙裏偷閒的也多了不少空餘的時間,看雜書的機會自然也就多了起來。近些天重溫了《揹包十年》這本旅行雜記,再次閱讀帶來的感受,與之前果然是不同的了。

作者小鵬是個職業旅行家,他確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人士,他沒房沒車也沒女朋友,在書的扉頁上他寫到:“從大學畢業之後就沒正經上過班,攢點錢就去旅行,直到他發現旅行也能賺錢,於是生活變成了旅行、旅行、旅行。”他分享揹包十年的旅程,踐行最初的夢想,向印下的每個足跡叩問,有人問他是誰,瞭解他的人都說,不過是個追夢的人而已。

書開頭的幾張圖片上的文字記錄了他矛盾又多彩的生活:他拍下手持蓮花的女孩,也記錄鐵軌邊玩足球的少年;他漫步在愛麗絲夢遊過的仙境,也流連於與世無爭的桃花源;他思考撒哈拉男人的思考,也專注於愛爾蘭女孩的專注;他喜歡日出時的光芒萬丈,也喜歡日落時的漁舟唱晚;他明白信仰是一種嘴角上揚的人生態度,也是一種長頭問路的堅持。

他不是專業攝影師,可是他的照片卻用最簡單的姿態帶給我們最真實的感動。他拍盲女歌唱,只用一個側臉,清麗的聲音彷彿在耳邊迴盪;他拍法餐,把紅黃綠搭配成藝術品;他拍戲水的兒童,舉着相機跳進溪中,將感動定格在相片裏。他的攝影手法是最簡單的三分構圖,他的技巧比不過攝影初學者,他的相片缺足以媲美任何頂級攝影師。

整整十年,除了旅行,他沒有堅持做下任何一件事情。楊麗萍說過:“有些人的生命是爲了傳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體驗,有些是旁觀”小鵬把自己歸結爲體驗者,他以體驗者的姿態,走遍大千世界,看過百態人生,享受過每種風景。孤單而不孤獨。於是每一天都充滿感動和驚喜。

我想我是羨慕小鵬的,就像蓄養着的家禽羨慕遠飛的蒼鷹一樣。每個人心中都充滿着在路上的嚮往,只是有的人紮實的走向了自由的路,比如小鵬;有的人在出走和停留間兜兜轉轉,比如我和另一些人;還有更多的人止步於現實的殘酷面前,比如更多的芸芸衆生。我時常想,借一個揹包就出發,放棄無數薪水豐厚的工作去流浪,該要有多大的勇氣。

有時候我們總喜歡找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小鵬找到的非去旅行不可的原因很簡單,平淡生活讓我們的五感退化,而旅行卻能讓它們重新獲得敏銳,旅行讓我們重新變回孩子,讓我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就像他說的那樣:“人要趁年輕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有網友評論他磕首問路,傳夢爲生。小鵬說自己是追夢人,可他又何嘗不是引路人。揹包十年,追夢十年,小鵬的旅途仍在繼續,我的也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