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孩子你慢慢來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大綱

孩子你慢慢來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你慢慢來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孩子你慢慢來優秀讀後感1

這是龍應臺以一位母親的視角看孩子的世界,這位母親很奇怪,看見自己的孩子不能快速的繫好蝴蝶結,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不耐煩,而是告訴孩子,“沒事,你慢慢來”並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等他從容繫好。

但又有多少家長願意等待,其實大多數家長都希望孩子優秀,是小天才。慢慢的孩子本身也和家長一樣渴望優秀,讓人覺得生活太過於浮躁。

我們不得不承認,並不是每個人生來都是天之驕子,那在簡單而樸素的生活中,該怎麼辦呢?慢下來吧,從容的做好自己生命中的男(女)主角,天之驕子的舞臺沒有你,無所謂啊,你踏實的走好你人生的每一步,你永不會丟失舞臺。

請您耐心等待,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優秀讀後感2

女兒下半年讀一年級了,對於幼兒園什麼輔導班都沒有上過的她,進入一年級後,適應環境一下沒反應過來,還要消化課本上的知識,得到的讀書效果不是很理想。爲此,老師找我談話不下幾次。我也特別的焦慮,往往在找不同的方法幫助孩子來適應“小學之旅”。偶來一次,讀到這本《孩子,你慢慢來》。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裏,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

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裏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裏。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爲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裏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爲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裏,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爲孩子還未適應新的讀書環境,讓孩子馬上接受課本上的知識,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這麼迫切想孩子馬上就能適應小學生活,孩子能接受嗎?答案很明顯,我嘗試了那麼多的方法,收到的效果也不是特別理想。我也在反思,我這麼急切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爲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優秀讀後感3

這是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一,一直想看的一本書。龍應臺用作家的筆加上母親的愛,用心記錄下了兩個孩子——華安和華飛成長過程的許多精彩片段,充滿了樂趣又發人深思。

初當父母的我們,都希望孩子凡事快人一步,沒有誰能從容地說:孩子,你慢慢來,爸爸媽媽願意等。恰恰相反的是,我們都等不及:我們把三歲的孩子早早送進幼兒園、我們強迫孩子記憶各種詩詞歌賦,我們對孩子按我們的標準判斷對錯,等等。我們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中的很多父母其實就是將自己做不到的事,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很可憐,父母很悲哀!

陪伴孩子的成長是一段寶貴的經歷,看過這本書的父母,都會有相同的感覺,我家的孩子也是這樣啊:總會在不經意之中給你驚喜,在無意的話語中給你歡笑。孩子與我們親密相處的時間很短暫,因爲長大了也就與我們“漸行漸遠”。我們要學會駐足,學會給孩子時間,雖然“這很難,難極了”。

最後,引用書中華安所寫的一句話作爲結尾: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

  孩子你慢慢來優秀讀後感4

最近再次通讀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發現讀這類文字,不適合一口氣讀完,需要自己靜下心來,泡一杯清茶,慢慢品味這樣一份美好的感情,體味孩子溫柔的成長,讓我的心也變得更加柔軟。

其實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這本書的封面深深折服,一個大概四五歲的可愛的小男孩獨自一人走在金黃色的楓葉鋪就的小路上,一切都顯得那麼美麗,那麼安靜。封面上還有這麼一段話: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段話乍一看沒覺得有什麼深意,但是慢慢品味,似乎還有很多的話,很多的言語,但是全部已經都不重要了,龍應臺已經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等待,來欣賞……

作者龍應臺一貫以尖利敏捷的文風爲世人著稱,但她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是那麼的柔軟,是一個母親從心底深處流露出來的潺潺溪流,眷眷深情。

《孩子你慢慢來》講的是龍應臺親身經歷兩個兒子幼年的成長過程中自己的所感所悟。文字裏面的“媽媽”是那樣可愛的一箇中年女子,在自己的異國他鄉,兒子的故鄉,用愛與理智撫育上天送給自己“作爲一個女人的禮物”,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它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文字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峯迴路轉的曲折離奇,但是充滿無數的忍俊不禁,無數的溫柔細膩。成長,是如此可愛的過程;母親,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字眼;孩子,是這樣的讓人心生溫柔的物種。

看到封面之初,我沒有認爲封面及插圖跟書的內容有什麼關係。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現其實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每張照片都是那麼的溫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麼的可愛,照片中的環境是那麼的溫馨,有鮮紅的花朵、碧綠的草地還有金黃色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似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着閱讀的深入,自己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從而也生出很多的感慨。

作爲家長,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功,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驅使之下,於是就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興趣班,一個週末排的滿滿當當,孩子累,家長更累。而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不妨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愛孩子是作爲父母的本能,但是我們是不是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卻是需要我們必修的人生哲學,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自己的人格,也需要和成人平等,擁有選擇的權利。在工作之餘,抽出一些時間嘗試和孩子像朋友一樣聊聊天,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更好地去了解孩子,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

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也請慢慢來。我想面對孩子的成長,我缺乏的正是那種理性和尊重,有時缺乏耐心和思考,或許我在今後和孩子一起成長的路上,不會再對花開滿地的田野熟視無睹,選擇坐下來,因爲“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樣幼小卻只有一次。”

  孩子你慢慢來優秀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一種震撼久久地在心靈深處盪漾。書的第一篇就是《孩子你慢慢來》一文。

“我”去買花。一個黑衫黑褲的老婦人把二十幾支桃紅色的玫瑰從桶裏取出,交給小孫兒去綁花。小孫兒大概只有五歲,清亮眼睛,透紅的臉頰,咧嘴笑着,露出幾顆稀疏的牙齒。他很慎重、很歡喜地接過花束,抽出一根草繩綁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小的人兒又偏偏想打個蝴蝶結,手指繞來繞去,這個結還是打不起來。老祖母的粗聲罵語沒有讓他放棄,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

好一個“孩子你慢慢來”,好一個“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等待一個五歲的孩子從容去做一件事情。這“等待”意味着什麼呢?一份耐心還是一種寬容?一個欣賞還是一腔期盼?一種信心還是一股力量?一種母親的溫柔與善良洋溢在字裏行間。孩子的成長需要等待,等待孩子慢慢長大,從容長大!

文章給我的震撼在接下去作者所描繪的昔日學校的“體罰”現象,這種景象一定會令每一個閱讀它的人心驚膽顫的:林老師用很長的藤條抽沒有交補習費又沒法完成黑板上第三題的王愛蓮,“直抽得鮮血順着她虯結的髮絲稠稠地爬下她的臉,染着她的手指,沾了她本來就骯髒的土黃色制服。”“張小云沒有交作業,老師要她站在男生那一排去,面對全班,把裙子高高地撩起。”“李明華上課看窗外,老師要他在教室後罰站,兩腿彎曲,兩手盯着一盆水,站半個小時……”要不就是張炳煌得了個“丙下”,老師把一個寫着“我是懶惰蟲”的大木牌掛在他的胸前,要他在下課時間跑步繞校園一週。那時,作者11歲。

當昔日的鏡頭那麼清晰地被文字所反映時,一種悲憤、憐憫、同情、惋惜乃至一種無以名狀的心情久久在心頭縈繞。等待一下!等待一下多好!老師等一下,也許王愛蓮就能解完題目;張小云就會完成作業;李明華就會轉頭看黑板,張炳煌的成績就會從“丙下”上升至“丙上”。兒童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我們只要等待,他們都會慢慢地開出絢麗的色彩。可惜不是每一朵花都能開到凋謝,有一些花或許未開放就枯萎了。故事中的這個被藤鞭的王愛蓮,在故事的最後,就帶着三個弟妹,跳進了愛河。一條水很髒的河(好有諷刺意味的河名)

文章基調有些溫婉、悽傷,但很現實,也很真實,這是作者的親眼所見,親身體驗。當文章最後,又出現文章開頭的那“耐心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那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一個5歲孩子從從容容地專心做一件事情,把蝴蝶結紮好”的鏡頭時,我的心裏竟一陣陣的顫抖,這個夕陽下耐心等待的鏡頭已經刻骨銘心的烙印在心靈深處: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一句話,暖到心裏。“孩子,你慢慢來,前面的路還很長,你要從容走好每一步”。站在窗前,面向操場,我對孩子們說。

靜靜的夜晚,我坐下來,泡一杯茶,靜靜閱讀此書中純淨的文字,讓字裏行間飄蕩着的祥和寧靜的氣氛慢慢在我的室內飄散開來。

  孩子你慢慢來優秀讀後感6

朱光潛先生在他《談美》一書的序言中提到:美麗的阿爾卑斯山谷中的大路上,有一條標語寫着:“慢慢走,欣賞啊!”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爲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可見,生活中,我們需具備一定的審美眼光與心境。有情趣的慢慢欣賞,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美。

龍應臺說,“我在寫《野火集》時,也在寫另一本書《孩子,你慢慢來》,這兩本書,一本像刀劍,一本像溫柔的羽毛,可是它們的核心東西是,對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深切的愛,還是一樣的東西。”見識過龍應臺在《野火集》中的尖利敏捷的文風后,實在很難想象,《孩子,你慢慢來》中的這些文字竟出自她之手。此書中,龍應臺以她細膩、溫婉的筆觸,道出了一位母親在孩子成長的日常瑣碎中,“蹲下身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欣賞孩子爲生活帶來的每一份細微的感動與美好,在內心的深處對孩子柔聲呼喚“你慢慢來,慢慢來”。或許,正是這份懂得“慢慢欣賞”的情懷,打動了無數讀者。作者並未使用第一人稱“我”,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將“我”稱之爲“媽媽”,用第三人稱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深情中帶着嚴肅,嚴肅中帶着感動,亦不乏幽默。

在書的第4頁,作者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這一幕,是可以讓無數人動容,讓無數人爲之熱淚盈眶的。一個多麼樸素的情節,卻如此充滿溫情與母性。如果領略過她《野火集》的萬丈豪情,你會訝異於作者的這份難得可貴的細膩。

正如龍應臺書中傳遞出來的信息一樣。因爲,在孩子的世界裏,沒有世俗所謂的意義的'所累,沒有社會所謂利益的我執,它乾淨、透明,也任性,拒絕成人邏輯清晰的推理和分析。親情之下,拒絕價值判斷,這是人性的常態。魯迅先生多次說,要順應孩子的天性,這是教育的規律。然而,凌厲的現實擺在面前,面對殘酷的競爭,爲了孩子的明天,做父母的我們,不得不干涉孩子的自由,不得不剝奪孩子的快樂,咬着牙把孩子送進可以給孩子競爭增加砝碼的特長班和補習班,而且,所有的做法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愛。我們要讓孩子成才,否則,孩子以後步履維艱。這是競爭對成長的干涉,是社會對倫理的傷害。而我們,在愛的名義下,扮演的不過是同謀或者幫兇。

這位忙碌的母親在本書中主要展示了她第一個兒子華安的很多成長細節。最使我難以忘懷的是“放學”這個章節。爲了搞清楚大兒子安安爲何將一段只需十五分鐘、拐三個彎的路程走了一小時零十分鐘,龍應臺決定找機會親眼去看看。在一個午後,她悄悄地跟着兒子。“經過一截矮牆,小男生一個接一個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再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經過一個庭院深深的大鐵門……三個小男生躡手躡腳地走向大鐵門,狼狗撲過來,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聲中混着刺激的狂喜……”;“他們趴在地上,頭顱依着頭顱在研究地面有什麼東西……地面上有一隻黑色的螞蟻”;“一塊工地。工地上亂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鐵釘、掃把、刷子、塑料……安安用腳踢來翻去,聚精會神地搜索寶藏……”在這些細緻入微的文字描述中,可見一位有耐心的、懂得欣賞孩童世界的母親爲自己的孩子所作出的犧牲與付出。相比這個快節奏時代,期望孩子快速成爲天才的家長,她願意耐心地去發現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親眼見證孩子成長的時時刻刻,從容而不着急,慢慢等待。

一個具有非凡影響力的作家,將孩子帶給自己對於生命、對於教育的思考,用語言文字表達了出來,讓更多的人懂得了生命的真諦。龍應臺並未像一般人那樣,狹義地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續,而是把孩子看作與自己一樣的、來這個世界上走一趟的人,只是來的時間先後不同罷了。她在書中這樣對孩子說道:“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媽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震撼人心!她把母子間的關係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她將孩子看作是天真的、單純的。沒有被污染的心靈,使得兒童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純淨。這生命的最初體,多麼惹人愛憐與呵護。作者願意等待,長長的人生路,放緩腳步,陪孩子慢慢地走。

龍應臺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女性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這段話頗引人深思。因爲做了母親,作者似乎失去了年輕時的“野心”,任孩子把自己帶回人類的原始起點,痛苦並幸福着。這是一個有責任心、對生命有深入思考的母親的選擇。

對於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讓我思考更多的是:作者這份對於兒童世界的理解、對於孩童的寬容與等待,不是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工作對象——學生嗎?這個社會帶着快速前進的步伐,每個人都身不由已地被帶動着行色匆匆。成長是一個過程,並非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在我們不厭其煩地讓學生懂得規矩、懂得秩序的苦口婆心與語重心長中,孩子們是否真的明白了、懂得了、去做了?我們是否站在學生的角度真切地爲他們着想、瞭解他們的需要了?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沒有。我們要的是分數,要的是答案,忽視了過程。

教育不應該是賽跑,人生更不可能是。我們不需要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優秀,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對學生,如若能多一點耐心、多一份期待、多一些寬容,從心底裏說一句“沒關係,慢慢來”,我相信,教育的收效會大爲不同。就如在中國廣西支教10年的德國志願者盧安克接受央視記者柴靜採訪時所說:“兒童,最需要的是陪伴。陪伴可以給予他們永恆的精神力量,秩序沒有這種力量。”

筆到此處,不由得肅然起敬。我深切地感到,這本細細逐讀了三遍的書,它承載了作者龍應臺多麼深厚的育人思想。

書中濃濃的愛意,彷彿冬日裏的一抹暖陽,就那樣靜悄悄地照進了心房,世界瞬間變得靜謐、美好。

教育,它有時是慢的藝術。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耐心等一等,等一等我們的孩子,等一等我們的學生!等一等,靈魂就能跟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