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指南》讀後感大綱

《指南》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指南》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指南》讀後感

《指南》讀後感1

最近幾天利用休息時間讀了一下《指南》,說實話,參教之前,關於幼教的書讀了不少,可唯獨沒讀《指南》,這次讀了之後,我才知道沒早看《指南》是多大的損失。

剛剛參教的我求“勝”心切,不管孩子喜不喜歡,我都依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願去教授孩子,往往得到的效果不盡人意。對此,我也鬱悶不已,知道前幾日,經驗豐富的李老師告訴我:“你該讀一讀《指南》了。”這我纔拿起這本書來。

拿起來就不想放下了,書中的內容全部根據孩子的特點、性格、發展、教育展開講述。這本書對我受益匪淺,讀完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的上課方法是有多麼的不對。我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想法,沒有把孩子的意願放在第一位;更沒有着重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只重視孩子的保教效果。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保教效果成績的好壞只關乎一時,而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關乎一輩子。

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及時改正,上課依照孩子的興趣進行引導,而不是強行灌輸;重點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不是兒歌、古詩的熟練程度。我以後一定要多讀幾遍《指南》,從中提煉自己需要的知識,技巧。最後,祝願我們可愛的小精靈們健康成長!

《指南》讀後感2

高高興興地讀完了《唐朝穿越指南》~

這本書講唐朝人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行軍打仗,娶妾*妓,每篇都不長,見好就收。形式上不是老學究正襟危坐式的傳道,而是用了穿越這個概念,搞得我特別有代入感,總是在想自己會如何如何,比真的穿越小說還帶勁兒!

《指南》讀後感3

20xx年7月,我在幼兒教師遠程培訓中,聆聽了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蓋笑鬆老師給我們精彩的講解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在當時邊聽邊做筆記的同時,使我想起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解讀一些專業的知識呢?因此,在老師的提示介紹講解下,我還上網收索打印下來慢慢品味了一番,在聆聽與閱讀過程中使我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的同時,總結了以下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 什麼是對幼兒是最好的教育:(包括: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係,家長與幼兒家長的關係,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關係等) 蓋老師講到:"要把教室還給幼兒,把活動還給孩子."要爲幼兒創設一種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教育是貫穿在幼兒一日活動中,而不是讓限制在幼兒課堂中!就連簡單的上廁洗手吃飯睡覺等等細小的事情都是可以靠我們老師家長去如何引導教育幼兒.最好的教育是幼兒自我教育,不讓幼兒失去繼續生長的願望,是讓幼兒喜歡·願意接受教育積極的去接受新的知識,新的挑戰,讓幼兒一天比一天更好.

因此,就像維果斯基所講的上線與下線,我們教師應支持上線,在活動中應多創造豐富的成長環境多挖掘幼兒的潛在能力多應用角色遊戲與童話故事等方式:反對下線,提早進行小學化教育,不能!把幼兒的可能性變成現實性.在活動中鼓勵孩子大膽舉手發言,讓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的去表達,運用追問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思維和想法.在活動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孩子的思維比較活躍,從中拓開了孩子的想象與思維,看到孩子的快樂迴應,使我感觸很深、受益非淺.蓋老師給我們起了案例分析《糖果》,從案例中學習到做每件事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是主體,教師只是去引導幼兒,後得到幼兒自己的決定.再與幼兒的安全感和樂觀的心態也很關鍵,幼兒對家長最好是安全型依戀,幼兒與教師最好是積極型依戀,幼兒與幼兒要形成相互關心,相互幫忙,學會分享與成功的喜悅.

師生關係:不是有各種各樣的優越教材與各種的特色課程,而是什麼樣的教師在傳承課程的特色,教師是否知道幼兒的需求和反應程度.親子關係:家長是幼兒第一任教師,所以家長們的言行舉止與帶頭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還有要與教師多多溝通並配合教師的工作。

二、 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明確領域核心價值。

蓋老師簡單的跟我們介紹關於《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的五大領域要求與發展.簡單的列了從指南——領域——子領域——目標——(各年齡段典型表現)——教育建議的這一流程,我慢慢地翻閱了《指南》一番,使我回憶起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與如何更好的用什麼樣的方法教育幼兒,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自己的正確方法與不足,閱讀《指南》中,使我更好的對五大領域的認識與對孩子的正確要求與指導.如:

(一) 語言——傾聽與表達、閱讀、書寫準備。

反對機械式學習,要用讓幼兒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家長要用獨 白式的語言(如:不能概括的問寶貝你今天在幼兒園做了什麼?而是要一問一答寶貝你今天在幼兒園有吃飯嗎?有.吃什麼飯?大米飯.等等) 教師講故事基本都是講完後,幼兒相互複述可用耳朵與嘴巴的圖片進行幼兒選擇圖片後進行復述(選擇耳朵的幼兒必須聽嘴巴圖片的幼兒講述故事).多多開展親子閱讀,有利於幼兒語言的發展.教師提問要用開發式提問,而不是用針對性問題.教師與家長都要多采用重複式閱讀。

(二) 社會——人際交往、社會適應。

要幼兒能適應羣體,接受教師的教學.不是一定要學會了什麼,而是用什麼樣的教師什麼樣的教學去交.讓幼兒有認同感與歸屬感.幼兒與幼兒之間喲相互友愛(不能採取攻擊,破壞,退縮,迴避等方法去解決問題.)要教幼兒熱愛集體,社會技能,關愛他人(包括合作學習的機會,集體活動,假裝角色遊戲,同伴矛盾,有針對性的幼兒的評價等),幼兒說謊是怕教師的批評,教師應及時反思。

(三) 科學——探究(興趣、過程、能力) 結合幼兒生活活動中的實際實際情況,能讓幼兒更容易的接受教學知識.(如日冕儀就可以與時鐘掛鉤進行教學,把動手實際操作運用到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的事物,讓幼兒做中學.把常識,思維,數學的認識都結合在一起教學,從序列·類別等多方面結合讓幼兒去明白數的內容.要利用豐富的輔助教材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自己研究的科學探索知識來摸索並得知數的分成.(如結合遊戲藏寶去感知方向一樣) (四) 藝術——引導幼兒學會用心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

多帶幼兒去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對美的體驗後去創造.豐富活動資源,自主探索。

(五) 健康——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

幼兒的身心狀況:情緒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動作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動作靈活協調.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不僅這樣,指南把孩子三個年齡段3-4歲、4-5歲、5-6歲的要求都寫得很詳細,每一點小目標都註明了教育建議如何去做等.又如蓋老師舉的列子:常識的春夏秋冬和動植物的劃分過度到科學《數學認知》目標2: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可見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值得我們時時閱、時時看、時時做的。

三、 如何實施《指南》

1·家長活動教育互動。

2·家長學校的品質。

《指南》"說明"明確指出:

1、應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2、應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3、應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4、應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不能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

我詳細的閱讀了一下,我覺得我們不能單過目《指南》就完就忘了,應把這四點牢牢的記在心中,同時瞭解幼兒學習特點:做中學(直接經驗);玩中學(遊戲);生活中學(生活)等,它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中結合教學的實踐中運用中出發。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幼兒教育的好壞,對孩子孩子的各方面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影響.幼教事業的正確的發展與指引對孩子是值得我們借鑑思考的.我們老師應以身作則,只有不斷的在實踐中結合新的理論知識,不斷學習新知識,理論結合實際,才能做得更好。

《指南》讀後感4

暑期參加參加幼兒園報名組織的指南培訓後我對指南的內容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指南》以爲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爲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爲核心,通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爲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方向。後面還提出教育建議,這對於我們今後實現以上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非 常大的指導、引領作用,從而促使幼兒更好地得以發展,同時爲我們教師更清楚地瞭解對各年齡段幼兒大致的發展水平提供了參考依據。

《指南》中健康領域指出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

《指南》讀後感5

“正確地認識自我、經營自我”這一章節讓我有着深刻的感悟。作爲一個現代人,如果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很難在社會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認識自己不僅要了解自己所受的教育,以及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自己的思想品德等;還要認識自己掌握的知識、專業技能和特長等等。

在我們的工作和學習中,經常認識和接觸不同的人,通過與別人的溝通、比較慢慢地瞭解自己與別人的不同,通過自己做過的事或所犯的錯誤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人在經歷各種渠道認識自己之後,才能全面的認清自己,進而實際地制定一些目標,去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在我們工作時,時常進行一些反思:反思自己的一個活動,反思自己一學期取得的結果,反思能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然而,反思、自我評估不能只評價自己的缺點、錯誤與無能。

認識自己的缺點固然是好,可單單認識自己身上的缺點很難求改進,甚至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因此,我們要經常以鼓勵、支持的態度及時地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揚長避短,挖掘每位幼兒的潛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一個人接納另一個人很難,但接納自己更難,我們時常對自己不滿。爲自己的缺點懊惱與煩悶,誰都想成爲一個完美的人。同樣的,家長對孩子也抱着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心態。性格活潑點的希望他再靦腆一點,溫順的又希望他開朗點,性格好了又想讓他多才多藝……然而,人無完人,人不可能在各個方面都很優秀。父母想把孩子變成自己心目中的“完美”。諸多興趣班(舞蹈、鋼琴、書法)壓的孩子喘不過氣來,家長真的瞭解孩子的需求嗎?

我們在接受孩子優點的同時,是不是也該試着接受孩子的“缺點”?可能有一部分孩子在後天的影響下缺點會慢慢改掉,可有些缺點有可能一直伴隨着孩子長大,如果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的缺點,不原諒自己的失誤,就會變得沮喪、自卑。接納自己的優點也接納自己的缺點,直面自己的優點也許不難,直面自己的缺點則需要坦誠,需要包容。

我們或許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小時候,看到別在孩子爬樹,你卻總是站在一旁看着,自己從不敢去嘗試一下。你總認爲別的孩子太淘氣了,而你早就學會了安分守己,於是,你便失去了機會。上學了,班上舉辦文藝活動,會唱歌的你不敢去報名參加,你不敢上臺,怕出醜丟臉。諸如此類的小機會,似乎一次次的放棄也沒什麼損失,但實際上,你的損失是巨大的,因爲你的心態和選擇已經形成了消極被動的習慣。那真的等到關鍵的時機來臨的時候你又怎麼會發現和抓住呢?等待你的只有錯過和失去。有人把成功比作土地上的果實,那麼,自信就是取得成功果實的種子。有了種子不等於就會有果實,還要細心耕耘,努力工作。但如果沒有種子是絕對不能長出果實來的。所以我們缺乏的不是機遇和條件,而是自己積極的心態和自己那獨特的自信心。美國成功學重要代表人物拿破崙曾說過:“自信就是生命和力量,自信是創業之本,信心就是奇蹟。”

所以我們不必埋怨現狀,上蒼賦予我們每個人的東西都是我們的資本,都可以被利用實現自我價值。只要你做到珍惜自己擁有的,充分發揮其作用,就能都在自己的領域上有所突破,找到自我。

《指南》讀後感6

讀了關文信先生編著的《問題學生教育指南》一書,頗有感觸。翻開書的第一頁,七個大字映入眼簾:生命因此而精彩。這是本書的前言題目,也是主編關文信對問題學生教育價值的詮釋。問題學生轉化的過程是一個鳳凰涅盤的過程,也是一個化蛹爲蝶的過程。書中認爲,沒有問題學生的教育只是一種良好的願望,卻不是真實的教育,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差異。每個班存在幾個問題學生是正常的現象,教師應以平和心去看待。蘇霍姆林斯基說:“從我手裏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無可挑剔的模範生,而是別具特點、與衆不同的孩子。”當我們看到一個問題學生在我們的引導與呵護下,走出泥潭,重新煥發生命的光彩時,我們心中涌起的是一種幸福感。一個教師的職業因此而精彩。

本書分理論篇和實踐篇兩部分,既有理論的指導和提升,又有實踐的探索和總結,以敘事研究的思路整合理論與實踐是這本書的一大特色。每個問題學生的成長過程都是一個不平凡的精彩的故事,故事如歌,吟唱着問題學生與教師共同走過的歲月。在平凡的筆觸中讓人體會到深深的師生之情。是愛使教育得到了昇華。我在閱讀這些故事時,所收穫的是一份感動,一份啓迪。

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當然有出自內心的愛,有時也恨鐵不成鋼。正因爲這樣,所以有時學生犯了錯,我會很生氣,當場批評他。但是,過後一想,他們畢竟只是十歲的孩子。正像一位朋友說的,不要把他們看得太大。實踐證明:要和學生友好相處,就要與學生平等相待,不要拿老師的架子居高臨下訓斥他,拿大人的思維衡量他。我們應該允許學生犯錯,犯了錯允許改正,這才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

我們班本學期剛轉入一名插班生,成績在班裏倒數第一,更可氣的是每次事端都有他的份,打架、捉魚、摘橘子等等數不勝數,剛開始我很生氣,聯合家長一個勁兒地批評他,結果導致他家也不想回,書也不想讀,後來我換了種方式,多發現他的優點,其實這學生愛勞動,肯幫助人,在我的適當表揚和鼓勵下,他也變乖了。

類似的例子其實一直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出現,我們怎麼處理的?無外乎個別談話,抑或批評,抑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看上去孩子悔改之心甚濃,可等你去批作業他仍然是個老樣子,顯然我們採取的教育行爲治標不治本。怎麼才能治本呢?本書中提出的教育策略“表揚激勵正強化”、“視而不見也是愛”、“體驗成功有動力”、“尋找多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等觀點就給了我們諸多啓示。

有位名人說過: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要麼腐爛,要麼燃燒。我們老師的責任就是使學生燃燒起來而不是讓他們腐朽下去。我覺得首先多與問題學生接觸。教師要多與他們接觸。當他在陳述某種事情或表達自己看法的時候,教師要認真專注地聽,並尊重他的觀點,以便獲得他的信任。時常找機會與他談論他的興趣和愛好。當他走進教室時,教師投以友善的目光,對他的言行舉止做一些正面的評論,比如“你今天走路很有精神”、“你的衣着得體大方”等等,使他的一天有一個好的開端。這樣,學生在教室裏心情舒暢,覺得教師接受並支持他,他便會表現好。

1、抓住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教師要儘可能地去讚揚每一個學生。當學生表現良好、行爲得當或學習進步時,要不失時機地予以肯定和表揚。由於在學校生活中有過頻繁的挫折和失敗經歷,問題學生特別需要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肯定和讚揚,哪怕是表現好的時候教師在他肩頭上輕輕一拍。因此,教師要善於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在班級規模比較大的情況下,教師更要給這些學生以更多的關注,一旦他們有好的表現,就要抓住契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真誠的讚賞與表揚。

2、指派一個學生做他的夥伴。當忙不過來或不在教室時,教師指派同桌或鄰桌的同學在學習等方面幫助他,和他結成夥伴關係。這個夥伴應該是班級裏比較成熟、責任心強的學生。這樣他們一起討論學習上的問題、檢討不當行爲,以達到互相幫助的目的。

其次時時提醒、暗示學生專心聽課。問題學生中不少人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容易走神,一節課中很難自始至終地按教師要求完成各個環節的活動。因此,教師要設法提醒或暗示他集中精力,把他的思維喚回到學習上來。其實,這並不難做到,教師或可以走到他的課桌邊、或用眼睛盯着他、或在講話時略作停頓,意在提醒他要認真聽講。另外,教師還可以和他一起確立一種暗示的信號,比如,教師可以撓撓頭、拉拉耳朵、睜大眼睛或眨眨眼。當他注意力分散時,教師做這些動作,及時予以暗示。

最後尋求家長幫助。邀請家長到學校來,把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情況告訴他們,並聽取他們的意見,看看他們是否找到比較成功的教育策略,或者對於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應對有沒有好的建議。與家長建立固定的溝通反饋渠道和時間,這樣,教師可以每天或每週及時把學生的.表現情況反映給家長,家長也因此可以及時給教師提供有關孩子表現的信息。

對於多數教師來說,問題學生的教育確實是一個難題。他們既要面向全班學生,又要時時關注這些問題學生,有時甚至苦口婆心、使盡渾身解數也收效甚微。但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教師的良知告訴我們,決不能漠視和捨棄問題學生,而應當千方百計地教育、轉化他們,因爲轉化問題學生和教育優秀學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指南》讀後感7

這次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感觸更深。指南細緻周到的從家庭、幼兒園、社區出發,幫助了我們一線老師梳理了自己在園組織一日活動的要求及注意的細節。

以往幼兒教育總是以學習一些基本知識作爲了重點,使得幼兒園教育總是不時的具有小學化傾向,違背了幼兒的年齡特點。而《指南》猶如指南針爲迷茫的我們指明方向,在每個具體目標後提出了適宜的具有指導性的建議,指出了我們一日活動的注意點,有利於我們組織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對照指南我們瞭解自己所帶年齡班的孩子哪方面發展適宜,哪方面是滯後的需要多加強引導的,哪方面是好的,有利於形成自己的特色。感觸最深是觀摩了中班組的一課三研《小小超市送貨員》。一備課老師的目標制定的很寬泛,對已中班孩子來說快跑多少米比較適宜,所以一備時老師對具體目標沒有明確,使得活動準備的場地距離佈置的很短。在認真學習了指南提出的指標後,我們重新調整了目標,同時結合目標,重新佈置場地等,讓孩子們儘可能的技能達到做大程度的練習。拋磚引玉,在自己執教了小班組的一課三研活動《拖拉玩具來追我》,對小班孩子如何利用自制體育玩具進行集體教學,進一步思考了自制體育玩具如何玩,如何發展技能,發展怎樣的技能,並在活動中技能得到做大程度練習,也明確了小班健康活動如何發展技能多樣性。指南適宜的提出了以孩子的健康的重要。以往的綱要也提出了保護孩子的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但指南更具體深入的提出了在園如何進行健康教育。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鑽爬、攀登、投擲、拍球等活動,以及跳竹竿、滾鐵環等傳統體育遊戲,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指南在注重幼兒體能發展的同時,更注重了其他的資源的滲透。

指南體現了一日生活節課程的理念。如吃東西時細嚼慢嚥。主動飲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事無鉅細,指南從幼兒的生活學習各個環節提出了合理的建議,讓老師更關注、重視幼兒的保育工作。

指南體現了以幼兒爲本的教學理念。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教師總是急,急於將故事、歌曲、數數等內容通過短短十幾分鍾統統教給孩子,當有些孩子沒掌握時,老師便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於是分貝不由自主的提高了、臉色也越來越嚴肅,於是區角遊戲變成了老師補差的場所,如此惡性循環,這些發展較慢的孩子便會對幼兒園和老師產生畏懼,不利於幼兒身心的發展。指南明確指出了幼兒爲本的理念,老師要蹲下身子,去傾聽孩子的心聲,要了解這個年齡斑孩子的發展水平,可能孩子的表述還不夠完整,其他小朋友都會了只有他還不會,不要急,孩子就是孩子,當你的腳步快於孩子的腳步,孩子會跟不上來,

要放慢腳步慢慢帶領他,幫助她得到合理的發展。

指南體現了時代的要求,指南提出了應引導幼兒尊重、關心長輩和身邊的其他人,尊重他人的勞動及成果。現在的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女,所以有些孩子養成了養尊處優、自我爲中心,將家長對自己的的愛是理所當然,而忽略了自己對長輩對身邊其他人的尊重。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時,作爲教師我們要理解孩子,去傾聽他們的內心後,有立場的表述自己的觀點,不迎合家長和幼兒,而是積極和家長交流,取得家長的理解,同時對孩子的行爲要求作出立場適宜的迴應。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受保護的權力,作爲教師既是老師更是媽媽,只有從心裏愛孩子理解孩子、瞭解孩子的需要,孩子才能在幼兒園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

《指南》讀後感8

從《指南》的名字中可以看出,指南是對3—4歲、4—5歲、5—6歲這三個年齡段末期孩子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的合理期望。並不是絕對的標準,只是發展的方向和常模發展水平,不排除個體的發展差異性。它充分的體現出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重視兒童學習、生活的獨特價值,充分地尊重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而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發現自己和家長總會不自覺地對孩子的期待過高,一旦個別孩子表現的“不盡人意”時,我們總是憂心忡忡,甚至採取“利誘”的方法誘導孩子達到我們成人期待的標準,導致孩子的主動性減弱。通過對《指南》的學習,使我意識到:愛孩子就要耐心地陪伴他們成長,扮好引導者的角色,不能以權威者的角色進行拔苗助長,做一些看似正確,其實錯誤的事情。同時,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性,樹立“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的教育觀、兒童觀,對不同能力的孩子要具有相應的合理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和對孩子進行橫向比較。此外,還要多和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也瞭解正確的教育觀念,對自己的孩子多一些瞭解,提出合理的期望。從而家園合力,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和諧地成長。

“童年不是賽跑,而是一場旅行”。我們成人應該正確理解孩子學習和發展規律及特點,珍視孩子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努力使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美好童年。而教育本身也是一種成長,在這個教學相長的過程中,讓我們與孩子共同茁壯成長!

《指南》讀後感9

這次觀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我覺得觀察孩子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在剛開始工作時就準備了一個教育觀察記錄本,還信誓旦旦地和家長承諾要記錄下每個孩子的成長。但是由於觀察的無目的和無計劃性,加之工作的繁忙,到現在爲止我只零零散散地記錄了部分行爲比較典型的孩子的成長變化,對於大部分孩子則停留在表面化、概括化的瞭解。

通過《指南》的學習,我意識到可以將《指南》作爲觀察、瞭解孩子的框架和指導方向。首先要完整地熟悉和掌握《指南》的各個領域和目標,這樣有利於我們在觀看孩子活動或自由遊戲時,能抓住他們比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義的表現進行細緻的觀察,瞭解他們實際能夠做什麼與應該做什麼之間的距離,從而設計有效且適宜的環境及活動,支持和促進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其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幼兒。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每天面對30多個孩子,不可能完全靠隨機觀察就能瞭解到每個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情況。因此,我們在對孩子有完整了解的基礎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比如針對班級上一位孩子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自遊戲,平時也不愛說話。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應觀察她在遊戲和一日生活中的表現,捕捉她的語言交流和社會交往情況,從而進行有效的引導。最後應注意對孩子做分析評價時,要全面整體地看待,從多方面的信息對其做出綜合判斷,並積極評價孩子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點滴進步。

在生活中學習和發展是幼兒的一個顯著特點,融教育於一日生活中也由此而成爲幼兒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如《指南》強調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以及兒童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重要性。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課”、“說教”,而要重視幼兒生活的獨特價值,抓住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的契機孩子進行有意識地引導和教育。如每天的來園和離園環節,我們可以重點進行情緒安定愉快、體質鍛鍊等方面的健康領域教育、以及主動和老師同伴問好、禮貌用語等語言和社會領域的教育等。總之,各個領域的培養目標、途徑,都離不開幼兒的一日生活,我們應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具體情境中,讓孩子們多體驗、多操作、多感知。

《指南》讀後感10

【1】你真懂好好學習嘛?

?在這個知識氾濫的時代,你真的懂得好好學習了嗎?

很多時候,你只不過是閱讀了大量的知識,瞭解了太多的知識的假象,那隻不過是知識的表面而已,卻沒有運用到實際生活與工作當中。

【2】什麼是知識呢?

?知識太多了,有些有用,有些沒用。只有能夠改變你行動的信息纔是知識。

爲什麼我們總是“知道這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是因爲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動。而只有那些極少數的能夠啓動人們去做、去行動的知識,才能達到“臨界值”,繼而引爆你的小宇宙。

【3】什麼是臨界知識呢?

所謂“臨界知識”,便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後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

【4】如何提升認知深度?

有深度的認知能力是這樣的: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能夠跳出問題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況;在尋求答案的時候,能夠根據理由可信度判斷是否接受這個結論。

【5】深度思考比勤奮更重要!

爲什麼你總是寫不好文章?爲什麼你總是無法改變自己的生活?

然而,就是缺乏深度思考,你再努力再堅持沒有思考也不會快速提升自我。

思考膚淺,也是在某個錯誤假設指導下行動的結果。

……

要想了解更多,認知更多怎樣好好學習,推薦大家可以閱讀一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