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書籍讀後感(通用15篇)

教育書籍讀後感(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6K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書籍讀後感(通用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書籍讀後感(通用15篇)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1

最近讀了《教師行爲的50個細節》,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將來如何成爲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教師教育行爲細節

育人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的教育行爲要發揮理想的效果,必須擺脫枯燥與乏味的單一說教,關注自身行爲的細節,從細小之處來影響學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與不經意間的一個細節。一句平常不過的話,一個細小不過的動作,都有可能給學生的心靈烙下痕跡。一次無意的非言語行爲失誤,一句脫口而出的傷人之語,則有可能疏遠師生之間的關係,使教育產生的真實影響與預期的目標背道而馳。

  二、教師教學行爲細節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基本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爲,能夠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這些行爲也體現了教師個人的基本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表現出來的行爲細節,不管是言語行爲,還是非言語行爲,不管是有意表現出來的行爲,還是無意流露出來的行爲,都可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乃至日常生活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語行爲爲例,假如教師表現出得當的言語行爲,那麼就能夠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的情緒變化,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假如教師表現出失當的言語行爲,那麼就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疏遠師生之間的情感,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教師管理行爲細節

在學校教育世界裏,教師經常承擔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課堂管理或者教學管理;在課餘與學生的互動中,要進行學生管理。教師在管理課堂、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爲細節,努力從細節之處做好管理工作。教師與學生打交道比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爲細節。

  四、教師學習行爲細節

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知識激增的當代,作爲以“傳道、授業、解惑”爲己任的教師,需要抓住各種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養,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因而,不管參加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還是自我學習,教師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爲細節,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教師日常行爲細節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爲人師表,在校園之中的日常行爲,也要時時注意細節,以免給學生傳遞不良信息。在很多時候,教師日常的行爲細節,就是對學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這種教育比“”言教更具影響力。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2

今夏有幸閱讀了《什麼是教育》一書,本書作者思維開闊、觀點突出。

本書作者在書中有諸多闡述,其中比較突出的是以下的觀點:“哲思活動是絕對自由的自我存在的特殊表達”,“原初性的哲學思考者享用了通過思考而又超越思考的自由,他們不想在探求包含一切活動的存在本身時,尋找勉強的知識。”

《什麼是教育》一書中的言論豐富且不乏許多閃光的地方,通過閱讀這本書,些許體會得以有所心得。每每閱讀有關書籍時不免感到只是一遍的閱讀是不夠的,還有待深入的學習。本書作者有着非同一般的論述,閱讀本書不失爲提高自己的閱讀功底的一大幫助,我想隨着工作和生活閱歷的不同,讀書的感悟定會大有不同,我期待在閱讀中有所學習有所收穫,以下僅述一些我的讀書體會吧。

我整理了一些書中的言論希望這些論點能夠與大家分享。諸如“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質。”又如“教育依賴於精神世界的原初生活,教育不能獨立,它要服務於精神生活的傳承,這種生活在人們的行爲中直接表現出來……”“我們生活在形成習慣的過去之中,不斷形成和打破習慣是我們此在生成的堅實基礎,沒有習慣爲底蘊,我們的精神的每一進步將是不可能的。”

如此等等,我希望通過以上的摘錄與分享能夠帶給大家閱讀的興趣,同時希望這樣能有益於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多少能我們的工作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3

寒假期間,閒暇之餘我翻開了《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很快我就發現這的確是一本難得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恰到好處的著作。感觸頗多,現就自己的一些感想與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補充不足,共同進步,爲孩子的成長共同創造美好的環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親情的紐帶,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應該盡好教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當好孩子的首任老師。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環境對人影響的作用不可忽視,這種影響包含了與教育相促進和相矛盾兩方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利的、積極的,有時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爲孩子健康成長提供的基本保證。家庭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是寓教育於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極強,父母是孩子首先學習的對象。父母生活的態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時刻影響着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這是通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而實現的。因此,爲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違背道德準則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師長,自己首先必須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責任心,自己應當對家庭負責、對孩子負責;如果希望孩子好學上進,自己就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注重知識的學習積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規則,自己就不要闖紅燈跨欄杆、開“後門”。

優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開朗豁達的個性、民主平等的作風去影響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樣,從生活中培養孩子好習慣,從啓發中引導孩子學會寬容他人、感謝生活和珍惜幸福。《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它讓我們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句話的含義,讓我們共同閱讀這份每個家長必做的家庭作業。書中有一個欄目“父母課堂”中的幾句話值得借鑑——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確實,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總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個生活場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礎上的延伸、擴展和提高。要真正瞭解一個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謝《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給我提供的幫助和啓迪。最後祝願天下的父母都成爲家庭教育的首任優秀教師,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4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老師的教育隨筆集。這本書記錄了她最爲一名教師、作爲一名家長、作爲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和其他一些書籍相比它沒有長篇大論的教育理論、理念論述,而是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

剛拿到這本書,就對書名感到好奇,讀來原來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線”的“小學教育論壇”的網名,是桂梅顛倒過來的同音“玫瑰”。她說:“作家冰心只鍾情於玫瑰,冰心老人認爲玫瑰有刺,那是風骨,玫瑰的芳香豔麗就是冠豔羣芳。”“現在,我已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像“8朵”玫瑰那樣懷着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學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純潔一樣,一輩子擁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溫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愛事業如同熱愛我的生命一樣。我曉得,要把個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見竇桂梅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奉獻之情,我不禁爲她的滿腔激情而動容。

爲了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樣絢麗和高貴,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個吉林師範的中師生,先從吉林一實驗小學,再到北京,而且當上了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其間受到過國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見,參加過國家教育報告團,出版了不少教育專著,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對她的付出的彙報。從她對自己的成長和成名的描述,雖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後,所做的許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讀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衆中大聲朗讀,能讓讀者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見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見了竇桂梅的爽朗而熱情的笑貌!她說:“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也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寫作,記錄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詩意的語言,真切而熱情,文如其人。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這是竇老師所喜歡吟誦的詩句。作爲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字裏行間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對文學的愛好,並時常有意識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學生親近母語、親近書籍”的角色。更讓人感動的是:她此舉目的竟是“讓人在親近文字的腳步裏抓到愛。”

品味這朵這芬芳的玫瑰,她爲我們每一個熱愛教育、獻身於教育的人做出了做好的榜樣。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5

以前人們總認爲: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麼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後,才明白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爲,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於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爲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爲對學生的愛,在不一樣的教師那裏,卻有不一樣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髮展的職責和義務。好教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一樣形式體此刻職業生活的不一樣領域。

正像前蘇聯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爲“優美”,略高於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於獲得則成爲不折不扣的“杯具”。因爲這其中有許多我們就應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教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僅有優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搞笑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歡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我的師德修養,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歡樂去歡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6

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乾淨,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 從教多年來,讓我懂得了什麼纔是真正的幼兒教師。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大計>師德爲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爲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紮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啓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7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學生國防教育讀本》。我看了裏面的幾篇文章,感慨頗深。

讀了《藍色國土》使我認識到,中國不僅擁有94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領土,還擁有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領土面積,在這300萬平方千米的海洋國土,面積超過500平方千米的海洋近650個,島礁近萬個。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安全事關中華未來的繁榮富強,事關中國是否能走向世界、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強大國家。

海洋就想一個聚寶盆一樣,裏面裝滿了無數的奇珍異寶如石油、天然氣、多金屬結核、富鑽錳結克,熱液礦藏、可燃冰、金紅石等等,海洋不僅是個聚寶盆,還是一個天然的空調機,天然蛋白質倉庫,之所以說海洋是天然的空調機,是因爲海洋是影響地球氣候主要因素。之所以海洋是天然蛋白質倉庫,是因爲海洋內有許多海洋生物。海洋也是一臺天然的電視,因爲海洋內有許多風景,十分生動。

然而,海洋正在遭受人們無休無止的破壞,幾乎每天都有報道,那個工廠又污染了那條河水。據瞭解,工業污水含有各種酸性物質,生活污水含有化學物質,所以說工業、生活污水是海洋變得混濁不堪,甚至是海里充滿了有毒物質。

讀了這本書後我相當一名海軍,保衛祖國的海洋,不讓"藍色國土"變成“黑色國土”。

我們共同呼籲:保衛海洋,保衛我們藍色的國土!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8

學習了《安全教育讀本》收穫很多,尤其是關於校園安全隱患的有關問題,感觸很深。

我覺得學校安全,首先要從思想上、意識上重視起來。思想上、意識上重視了,就能增強做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而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有時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其次,學校安全教育要常規化。我們要像案例中的學校那樣,安全要時時抓、事事抓,要常態化。在安全演練時,一定要嚴肅、認真,學生不能嘻嘻哈哈,老師更不能嘻嘻哈哈。不能爲了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才演練,不能爲了演練才演練。演練是要自發的、爲了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而演練的,並且安全教育要涉及方方面面,比如要有防火、防震、防毒、防電、防交通事故、防暑、防溺水等。

第三,教師要以身作則。老師在安全教育時,不能光要求學生怎麼樣做,老師的身教更重於言教。這就要求老師在安全方面也給學生做出榜樣,不能說一套做一套。

總之,學校安全無小事。事事、處處都存在安全隱患。《安全教育讀本》爲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操作的安全教育學習指導。人人樹立安全意識,採取安全措施,嚴加防範,將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只有這樣,學校的安全工作才能做好。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深信: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安全工作一定能確保萬無一失。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9

《愛的教育》讓人深受感動,裏面的所有日記都體現出對老師、父母、同學的愛,讓人倍加感動。

《愛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愛就像空氣,雖然天天都在我們身邊,但經常被我們忽略。《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快樂,可愛的少年。他們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於富裕家庭的,有出身於貧窮家庭的,但他們互相尊敬,互相關愛。這些孩子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愛的教育》裏到處都體現了愛。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每月故事——萬里尋母記,講述了主人公馬爾可的媽媽爲了讓家裏付起債務,便遠渡重洋,孤身一人來到了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富人家去做女傭,後來斷絕了聯繫。13歲的主人公馬爾可,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向他爸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親的請求。這件事一開始雖沒成功,可兩天後他父親的一個船長朋友聽說了這件事後,便去找到了他父親告訴他可以免費帶馬克爾去美洲。於是,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

掩卷沉思,馬爾克是這樣的愛媽媽,爲了媽媽,他甚至不顧一切危險,遠渡重洋,從熱那亞來到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真另人佩服。

愛的教育真是一本經典的書籍。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10

讀過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書中的第11條"思考新教材是上課的一個階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條實際是說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思考,學生才能把知識理解透,掌握好。

蘇霍姆林斯基說了每一位教師都到過的現象:昨天上課時,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學的規則(定義、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還舉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課時,你瞧,班上大半的學生對學過的東西就有些模糊了,個別的竟把教材全忘了。還發現,許多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而在昨天上課時,並沒有察覺到這些困難呀。

這是爲什麼呢這是因爲: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爲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怎樣進行思考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並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踐。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什麼呢這裏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點",這些點實質是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知識的因果關係,新舊知識的聯繫等。這裏是說不管教材是怎樣的純理論性材料,都要佈置一些實際作業。我對"實際作業"的理解是實踐性的作業,操作性的作業,知識運用的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操作中、運用中思考知識,掌握知識。

這條建議就是說要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學生可以用這些空白來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這樣看來一堂塞得滿滿的課,也許不是好課。要張弛有度。

還有讀到《給教師的建議》的29條"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對我深有啓發。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11

上學期幼兒園贈送了我們教師每人一本書,此次贈送的書都是經過教科室主任精心挑選的專業類書籍。我挑選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101條建議——數學教育》。因爲之前也讀過此係列的語言教育等叢書感覺不錯,所以就選擇了此書。

本書是由張俊主編,共有7個部分,101條建議。其內容涵蓋了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方方面面:從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理念到數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從數學活動設計到操作材料的提供,從領域滲透教育到日常生活教育,乃至如何評價幼兒數學學習與發展……對於書中的一些問題都是我們平時經常碰到但不知如何處理的問題,今天在此書中終於找到了非常完滿的答案,解決了我們在教育實踐中的現實問題,讀完之後你會感覺哦這件事情原來是這樣啊。書中的編輯都是教育理論的專家同時也是從事多年的幼兒園一線教師。他們的建議給我們的是一種心靈的交融,而不是專業的控制,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我如飢似渴的閱讀着,就像一隻迷路的羔羊終於找到了家的方向。以下是書中的部分內容與大家共享。

在新《綱要》中提到數學教育的目標“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作者對正確理解“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內涵做了全面整體的闡述: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獲得數學經驗;幫助幼兒將數學經驗或概念運用於生活之中。然後又理論結合實際從多方面來闡述培養幼兒的數學能力,例如:在生活中培養幼兒的估算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簡單的統計;巧用“說明書”學數學等等,從實踐的角度來引領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滲透數學教育。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12

《教育的奇蹟》這本書主要講了教育的驚人作用,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爲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這讓我從中悟到對每個學生都要充滿愛,賞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此激勵他們。對教師來說,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著名認知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爲,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綜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語言的、邏輯的、數學的、空間的、音樂的、身體的和內省的。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學習風格,有些人對視覺反應極敏銳有些人對語言比較敏感,有些人則敏於觸覺。由此可見,每個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多加觀察孩子,從中發現孩子的智能結構特點,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使每個孩子的天賦潛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樂的眼光,賞識每一個孩子,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或許我們真誠的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蹟呢!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13

命只有一次,我們大家都必須去珍惜它。因爲有了生命,我們的世界纔會更加精彩。

車禍猛於虎,人們常常忽略了交通安全,認爲不幸的事是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自己永遠也不會成爲倒黴的人。正因爲一少部分人有這種意識,才導致了無數的交通事故。

《小學生安全教育讀本》這本書是爲小學生的安全撰寫的。這本書中向我們介紹到:我國有13億人口,4億輛自行車,兩千萬輛汽車、摩托車和拖拉機。在我國,每年死於交通事故人數中,中小學生佔8%左右,所以,中小學生是交通安全宣傳的重點。我國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已超過5萬人,這個數字真是觸目心驚。

在平時,有的事故其實是可以避免的。譬如說有些司機酒後駕車。上次,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一位酒後駕車的司機,由於喝了酒,所以頭昏眼花,加快速度,左拐右拐把握不住方向,因此撞到路邊的油鍋,撞到了兩個人,還好,沒有生命危險。另外還傷到好幾人。如果不酒後駕車,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遵守交通法則,既是一個人的美德,也能衡量一個人的法律意識的強弱,同時,也是預防交通事故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失。雖然交通事故十分可怕、毫不留情,但是隻要遵守交通法則,交通事故就可以避免,一切也纔可平安。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爲了使自己、家人、親人不痛苦,請你遵守交通法則,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美好的世界裏,這是多麼令人幸福的一件事情。請珍惜自己的生命就能使自己和家人得到無限的幸福。

同學們,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社會的大家庭裏,請不要讓你的親人、朋友痛苦、傷心、難過,就讓我們一起遵守交通法規,時刻謹記交通事故的發生,讓我們共同去擁抱美好的未來……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14

這本書第一次讓我知道了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很多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其中更有充滿了“人”的魅力的題目:《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等等。

《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爲中小學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課題。帶着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裏,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教育書籍讀後感 篇15

《幼兒早期教育》雖說是一本雜誌,但其中的內容形式是豐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兒早期教育》,我都深有感觸,因爲這本書不僅是針對幼兒教育,對家庭、社會、幼兒園、教育都有很好的認識。一本薄薄的雜誌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誠的“教養筆記”、甜蜜的“教師書房”、良好的“家園互動”等等,每個內容形式都寫的如此深動,尤其是教養筆記,真的能讓人受益非淺,也能給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帶來一些靈感和啓示。

“教養筆記”中的一篇文章讓我很感動,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圖書架旁的碎紙片”,講述的是老師在教室的圖書架上擺了很多新的圖書,可是總是發現有書的破壞,爲此老師利用了晨間談話對孩子進行了愛護圖書的教育。可是沒過幾天還是有這樣的現象,老師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孩子們爲了摺紙飛機玩,於是,老師爲孩子們準備了一些作業紙好方便孩子們摺紙飛機。可過了幾天,圖書封面還是被撕壞了不少,老師再次找出了原因。原來孩子們有了紙飛機的需要後,看上去老師已經給予支持但是這種支持還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們初步的需要得到滿足後,他們會產生進一步探索的願望,而且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瞭解和更細緻的思考,發現幼兒感興趣的“折飛機”活動中隱含的教育價值,及時提供不同質地、不同大小的紙,纔是對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我們班是早期閱讀實驗班,孩子們在看圖書的環節中有很多點跟這裏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們老師處理的方式卻不一樣,我們有時候由於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這些需求,看了這篇教育筆記後確實讓我們感觸很多,也學到了很多。

《幼兒早期教育》中還有好多吸引我的欄目及文章,有些文章雖簡短,內涵卻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觀點都是非常值得我們細加品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