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審判》讀後感大綱

《審判》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審判》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審判》讀後感

《審判》讀後感1

初讀卡夫卡的《審判》是在法學院讀書時,爲了完成作業草草翻了一遍,當時只覺得它語言太過簡練甚至平平無奇,許多細節描述讀起來十分恍惚——因爲要不斷回看纔會明白作者究竟想表達什麼。除了語言上的特點,最大的感觸:疑惑、荒誕。從一開始主人公的被捕到面臨審判,始終無從得知他究竟犯了什麼罪或者是否遭到了誣陷。書中的法院像是陰影籠罩在我們身邊,審判過程蒼白無力。然而就是這種看似荒誕詭異,閱讀中卻會引發我們思考:這樣的事真實存在嗎?作者正是通過這種事件反思、批判現實世界存在的種種不合理,用誇張和象徵的手法、通過強烈的反差刺激直觀的感受。《審判》中存在的各類現象越是不合理,越證明了現實社會所含的不合理的內蘊和本質,他們是相反而相通的。

作者寫這部小說雖然影射的是當時奧匈帝國的司法制度的內幕,諷刺了法的荒誕,揭露了資本主義官僚機構的腐敗,但對於我們如今的司法制度也有非常大的警示作用。從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程序正確的重要性,缺少了程序,一切的司法活動不免顯得有些慌亂無章。

程序的正義保證審判程序的公正性、合理性,確保被告人等的訴訟權利得到維護,可以使裁判者從不同甚至相反的角度認識案件事實真相,從而實現公平的定罪和量刑。保證刑事審判程序的公正性,可以準確、及時地懲罰犯罪,維護社會的良好秩序。公正的審判程序無論是否有助於公正裁判結果的形成,它都具有一種獨立的意義:使那些受裁判結局直接影響的人與代表國家進行追訴和裁判的司法官員一起,擁有平等的訴訟主體地位,能夠平等地進行理性的辯論、說服和交涉,並對裁判結果發揮積極的影響和作用,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官方對自己命運的判定,消極地聽從國家權力機構對自己權益的處置,由此使其作爲人的尊嚴得到承認和尊重。

《審判》讀後感2

是這樣的世界,居然可以這麼寫?

我第一次看卡夫卡的小說,但在這之前,從道長口中聽過《城堡》的故事,荒誕之至極的故事,有的喜歡的作家會被稱爲xx的“卡夫卡”。這樣好奇的種子帶着我,偶然間買下這本書,隨手翻開這本書。

說實話,書的前一半一氣呵成,看的很順,但越往後的體驗越發艱澀難懂,心情焦慮之時看不進一個字,只有在心態平和時,費了好幾個晚上纔看完,但不敢稱自己看懂。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但卻驚奇的發現,整個故事亦真亦假,荒誕諷刺,人物對話卻發人深省。

深刻的場景:k被抓的莫名其妙,大鬧審判庭初審的場景,審判庭居然是租的地方,法院是個破落的小閣樓,k和叔叔去找律師,結果和女僕好上了,拒絕律師看到律師羞辱其他人的一幕,找畫家幫忙結果他的家裏狼狽不堪以買畫收場,畫家給出的三個選擇,k接待俄羅斯人的尷尬,在教堂與教父的對話,最後被祕密處死的場景。

我合上書本,這些場景仍浮現在我眼前,可以感受到k所處的時代,法律顯得極其荒謬,複雜無序,可見一斑,k跑遍周圍的人,瞭解得越多,越發現無能爲力,這隻無形的手似乎可以隨意審判,不需要理由。至死k也不知自己是什麼罪,預計他人也不知。

我驚歎的是卡夫卡的這種寫作手法,不拘一格,全程無解釋,沒有時代背景,不強調章節的連貫性,有時情節戛然而止,配角之間無對話,章節出現一次後,就再沒出現,只與k和法院有千絲萬縷聯繫,全程以k的狀態推進,但從讀者角度似乎又順理成章,又似乎像在看偵探懸疑劇一般,思考着k到底什麼罪以及k的審判能不能解決。

看完結局後,我只能有驚歎二字來形容。“卡夫卡”果然可作爲荒誕二字的代表。

《審判》讀後感3

東京審判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46年,關於東京盟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28名日本戰犯的艱難審判。

在電影裏,最讓我咬牙切齒的是那個失去弟弟喪失理智善惡不分是非不明的日本白癡和日本代表團的辯護律師。

當日本陸軍指揮官,的兒孫賻儀和中國的一個小偷作爲日本侵略大陸的證人時,那個戴着黑框眼鏡,長得像老鼠的日本辯護律師依舊理不直而氣壯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大聲質問第一個證人:“你是不是一個日本人?”很大聲,整個法院縈繞着他的呼聲,似乎日本指揮官背叛了日本,哪怕是顛倒是非黑白,爲虎作倀?那一刻,我真的很想替那個勇敢地站在證人席供訴事實的日本人進行反駁,我想:那個日本陸軍指揮官雖然侵略過中國,給中國帶來了傷害,但現在站在法庭上的他,已經徹底洗脫了罪行,人們會原諒他的。

日本律師的一段話也令我記憶猶新,我更加確定了他是個的想法。“我們是幫助滿洲國統一,是爲了和平,中國人相反應該感激我們,日本政府並沒有做錯!”他說得臉不紅心不跳,彷彿中國真的冤枉他們似的。

但畢竟邪不壓正,世間仍有真理的存在。最終日本帝國主義還是受到了法律應有的制裁,幾個首領人物被,以示公正。

《東京審判》令我感觸頗深,深深地明白自己祖國受過的侮辱,從中得知和平的可貴,日本人也受到教訓了吧!畢竟,慾望毀滅的最終是自己啊!

《審判》讀後感4

以審判二戰的`日本戰犯爲題材的《東京審判》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等11個國家的法官對28名甲級戰犯長達2年的審判過程。影片的結尾,各國法官在量刑問題上產生很大分歧,中國法官梅汝璈從法律角度痛斥了日本戰犯大肆掠奪中國資源以及違反人道的滔天罪行,在投票決定是否執行死刑時,終以6比5的票數將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7名甲級戰犯送上了絞刑架。

有這麼一個場景特別震撼人心:在一個小酒館,當美麗的老闆娘輕輕哼着日本民歌,帶着對戰後的憧憬,帶着對生活的熱愛,帶着她天性中的純良翩然起舞時,一顆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射穿了她的身體,她於是那樣倒下去,燦爛的笑容還未來得及綻放便萎謝了,春花在戰爭所帶來的陰鬱中隨風飄零,她那樣倒下去了,滿地的鮮血,她的眼中還有不甘,還有迷惑。這些,真實而客觀,戰爭不僅害了中國人,同樣也對他們的本國人民造成了莫大的傷害。所以這一場審判就更爲重要。要向那些罪人們討回血債的不僅是中國人,他們更應該向自己的國人有一個交代。在這場審判中,我們不僅要懲罰戰犯,我們更應藉此敲響警鐘,要遠離戰爭,珍視和平。

《東京審判》,好像給我們喝了一杯烈酒,燃燒起我們的愛國之心,又像給我們打了一針清醒劑,促使我們對法西斯陰魂永遠保持清醒頭腦。我想,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觀衆,對於日本軍國主義的罪惡行徑有了更直觀和更清楚的瞭解,也更能體會今天的來之不易。這直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別是沒有經歷過這段歷史的青少年們。

爲了忘卻的紀念,爲了那些死難者,爲了那些爲中國之崛起而奮鬥的人,向那段歷史肅穆,向那些偉大的中國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