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有感

讀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5W 次

這是一部關於倫理的衝突,關於人生的矛盾,關於命運,關於死亡的戲劇。每個人都註定了自己的,只屬於自己的死亡方式。

讀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有感

先王死了。因爲自己的兄弟覬覦自己的權利和地位。身居高位的人有哪個不爲自己的地位擔憂呢,然而這個王還是因此丟掉了性命,或許他太信任他身邊的人,或許他太自信,不屑於別人的暗度陳倉,卻終於在這份自負或者真誠中失掉了生命。但是他的靈魂不死,因了這份冤屈回來不斷的想告訴活在世上的人真相。而有些真相是要掩藏起來了,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就會招致更多人的喪命。

波隆尼爾死了。因爲躲在王后的帷幕後面,被誤以爲是現在的國王而慘成爲一隻替罪羊。他對自己的王盡忠,深陷於權勢的爭奪漩渦中不可自拔,但也不想自己的女兒捲入這片混亂的戰鬥裏。他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也有責任有義務去面對宮中的糾紛,他的死成了一種必然中的偶然,在這樣的生活中總是有人要死的,如果不是波隆尼爾,也還會有其他人,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伴君如伴虎”,雖能享受到榮華富貴,但是生命卻都從屬於他人。

奧菲利亞死了。因爲在親情和愛情中不能尋求永久的解脫。她是愛哈姆雷特的,但是她愛的那個人除了因爲得知了事件的`真相而導致瘋癲咒罵自己,還是自己的殺父仇人。儘管她可以容忍這無理的咒罵,也不能逃避世人的眼光,她沒有資格和自己的仇人結爲連理。這個女子,將生命中的順從本性發揮到了極致,是一種依從性人格吧,導致失去了自我。很難說她愛上哈姆雷特是不是因爲他告訴她他愛上她了,只是見到了她聽從父命和王的願望而遠離了她愛的人,還要讓這個清醒的有些瘋癲的人對自己的軟弱指責批判,只有死纔是她永久的解脫吧。

王后死了。因爲誤飲了本準備給哈姆雷特的毒藥。很多人說這個女子攀依富貴,是一個風塵女子,在先王的屍骨未寒之時就下嫁了先王的弟弟,這是有違道德倫理的。可是在一個女性觀照的角度上看,王后不下嫁這個王又會導致何種災禍呢?很顯然,她會失掉現在的富足和奢靡,會失掉自己的地位,甚至會失掉自己的生命,而這些,雖是物質而浮華,卻已經是這個女人的全部,她不能失去自己生命的意義。選擇委屈求全也沒有什麼不對。最終她的死不是皆大歡喜,而是對現在的王的信任和對兒子的愛與關注,一個傻女人怎麼會知道自己的現任丈夫要殺害自己的兒子呢。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同理,可恨之人必有不爲人知的可憐。

國王死了。死於他自己設計的毒劍和毒酒。哈姆雷特曾經沒有下了去手殺了他,因爲所謂的或者俄狄浦斯情節或者自己的影射,而今天,當他看到那麼多無辜的人死在這件事情上面時,終於下定決心給這個老傢伙一個了斷。這樣好了,世界都清淨了,沒有了對權利的追逐,沒有了對身邊的人的敵視與暗算,沒有了一切與生命本真無關的事情。他是否是罪有應得我也說不清楚,我想或許他也是一個可憐之人。因爲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他的哥哥當了國王而他只有看着的份兒,終於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我暫且稱之爲夢想,當他夢想實現的時候他去用心保護自己的夢想,卻終於死在了夢想上,並且得到了所有人的唾棄和辱罵。

哈姆雷特也死了。他自己選擇了毒酒,再也不願意去承擔更多了,包括那沾滿親人鮮血的王冠。他了結了這些有悖於道德的事情,他愛他的父親和母親,看着他們曾經的幸福也會希望自己總有一天和奧菲利亞也會那樣,可是終於事態變了,看到了他深愛的母親成了一個近乎風塵女子的皇后,他覺得可恥,覺得對世界上美好的愛情產生了動搖的信念。他迷失了,找不到方向,像一個受傷的小獸,沒等舔舐乾淨自己的傷口滲出的血,就被那疼痛逼得橫衝直撞,直到沒有了力氣癱軟下來。他是英雄,爲自己的父親報了仇;他也是罪人,因爲殺害了無辜的人;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所以選擇去做一個清醒的靈魂,看着世界上發生的事情。

這個戲劇中有一段非常經典的關於死亡的臺詞

生存或毀滅,這是個必答之問題: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苛命運之無情打擊,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爲敵,並將其克服。此二抉擇,就竟是哪個較崇高?

哈姆雷特選擇了死,“死即睡眠,,它不過如此!倘若一眠能了結心靈之苦楚與肉體之百患,那麼,此結局是可盼的!”死並不是可怕的,而是一種歸宿,一種最安全最適宜安撫靈魂的方式。只可惜,在死的時候也不是徹底清淨的。沒有人能告訴我們死了之後是什麼樣子,不知道死去以後是否真的有夢,而那夢又將是美好的還是殘酷的。

在這麼多的人死去的時候,人們被這死震撼着,或許這纔是悲劇的魅力,無可逃遁的命運悲劇。

那些死去的人,從樓上跳下來的,是否和《頤和園》裏李緹一樣,坐在頂樓的邊緣,然後仰面就躺下去,跌落到樓底,了盡她的生命。他們不想再生活下去的理由又是什麼呢?無力承擔生活的打擊麼?可是生活又強加給他們了什麼呢?我不明白,始終覺得是他們自己把自己的生命選擇成了悲劇的,死亡無可逃遁,卻也並不是不能迴避的。那些叫着“活不下去”的孩子們,其實是最堅強的人們,說着不能活了,也只是表達一種絕望和不滿罷了,心裏面並沒有想到那麼嚴重的地步,他們堅定的扛起了應該扛起的東西,無所畏懼。當然有些人在別人的葬禮上哭泣,無動於衷,是對自己的命運也一樣的態度麼?是否有恐懼存在呢?恐懼的什麼什麼呢?恐懼的是未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