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通用8篇)大綱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通用8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通用8篇)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1

《爬山豆蔓看自己》這是一本充滿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作者詳盡地敘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的感悟與反思,將一個真實的自我呈現在大家面前。

“作爲一個老師,愛孩子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給每個孩子公平和公正。只有瞭解孩子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才能理解孩子的行爲,才能懂得寬容和等待。”這就是《爬上豆蔓看自己》作者的真實寫照。這本書從我的理想教育生活、我的日常教育生活、我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我在教學中的感悟、我和家長的愛心聯繫、我的讀書和生活隨感六部分向我們講述了一位普通教師專業成長的點點滴滴,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與體會。其中雖有彷徨、迷茫甚至抱怨,但這些情緒最終被無私細膩的愛所取代。

教育是什麼?書中說:教育不是一個偶爾的靈感頓生而成的論文,教育是一種行爲日復一日的堅持。“堅持”,多麼普通的詞語,多麼難以企及的高度。有哲人這樣說:人最珍貴也最能實現的品質是堅持,在堅持中,平凡到偉大不到半步之遙。我合上書本,讓思緒停頓,讓心靈安靜,我在寧靜中看到一個依然迷惘的自己,有個聲音在問:你在堅持你的教育事業嗎?

幾年前,大學剛畢業的我懷着滿腔熱情,帶着對心中的“夢想教育”的無限嚮往,主動申請到九寨溝支教。踏上那神奇的土地,我不禁爲那裏的青山綠水迷倒,真不愧爲“童話世界,人間仙境”呀!天真無邪的孩子點燃了我那年輕的心,淳樸真誠的家長喚起了我奉獻青春的熱情。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逐漸成爲不變的規律之後,年輕的我已經無法讓自己火熱的心安頓下來。那種與羣山相看兩不厭的詩意逐漸遠去,而日益漸濃的鄉愁慢慢溢滿自己心田。我感覺自己就如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受了上帝的懲罰,日復一日地推着一塊巨大的石頭上山,而那石頭每天都會滾下來。九寨溝在我眼中不再是“童話世界,人間仙境”,而成了我心中的悲慘世界。

迷茫的我,偶然翻開了《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走入高美霞的教育日記。“讓我們心中的那個我慢慢地爬上豆蔓,一直爬上豆蔓伸到雲端上面,再撥開雲朵看看下面生活的自己……”在書中,我看到了高美霞,看到做爲一個自然人日復一日的對教育的堅持;看到了作者坐在陽光裏給野菊花剪枝,一朵朵金燦燦的花朵從手頭飄落,陣陣幽香從手指間不經意飄過,生活原本就這樣悠悠悄悄的滑過。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猶如淡淡的野菊花,有着不經意的驚喜;看到了因爲愛而幸福的與家長的愛心聯繫;看到了採了一把清新欲滴的狗尾巴草,看着被狗尾巴草包圍的草坪,體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讀書和生活隨感。發現瑣碎的教育的每一天都可以精彩,不動聲色的精彩,書中的隨筆更是篇篇精彩。無論是關於理論的《理論的用處在哪裏》,還是講述與孩子一起畫畫的《發現孩子畫中的美》,和個別家長溝通的《憂慮》、六一演出排練《感受的不同》、《登上舞臺的日子》,孩子搭積木時教師看似不經意地觀察,教學活動後的思考都《樂在其中》。作者用教育敏感捕捉與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老師不同於媽媽》、《讀孩子的心》《孩子心,天上星》讓內向的孩子來審視你、瞭解你,不輸給任性的孩子……《新進的兩個孩子》一種幼兒教師所特有感受童真的幸福浮在人眼前。

相比之下,我自嘆不如。工作的每一天我努力做到了勤懇。但在生活上卻平平淡淡,更多地爲了工作而工作;近乎索然無味。讀了《爬上豆蔓看自己》,看到作者詩樣生活的工作態度,才發覺我們工作原來也可以這麼的有成就感,這麼的有意思,而不是單純的日復一日、枯燥無味。仔細想來,作者的工作狀態似成相識,原來的我們平時也經歷這樣工作的,只是我不是一個有心人,所以纔有了這樣的迷茫和困惑。我環顧身邊,發現也有這樣一個用愛和堅持踐行的老師。

記得那天是星期五,雨下得特別大,孩子們在教室裏坐等天晴,但天似乎有意與人作對,雨就是下個不停。孩子們於是決定冒雨回家,左老師顯然是不放心的,決定護送孩子回家,我也跟着去了。漫長泥濘的山路上留下了我們深一腳淺一腳的腳印,豆大的雨點打在臉上噼裏啪啦,又溼又冷,我真後悔跟着出來。我心裏想:孩子的家長都不管他們,我們也只要盡到教書的責任就行了,何必要冒那麼大的雨送他們回家呢,還不如回寢室享受難得的安逸?左老師在我陌生的道上熟練的前行。走在我前面的左老師不知爲什麼滑了下去,我連忙去拉可沒有拉住,眼睜睜地看往山下滾。幸好有個彎道擋住了她,我們所有人都嚇哭了。左老師滿身是傷但仍笑笑,“沒事,剛纔腳沒有踩穩,你們可要加倍小心啊!”雨很大,天很冷,左老師很淡定,不知道她在這條路上摔了多少回……孩子們終於安全到家了。孩子們和家長都不擅長語言的表達,但我們還是從他們的眼神中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感激之情,我突然明白了,這不就是書中提到的堅持?這不就是平凡中的精彩?這不就是我要的答案嗎?

回望在腦海中漸行漸遠的左老師,再看看手中的書,我突然意識到,記憶中的左老師不就是那個不斷爬上豆蔓,不斷審視自己的好老師嗎?而我,我曾經想爬上豆蔓嗎?我在往上爬嗎?我爬到哪裏了呢?我能爬上那豆蔓的頂端嗎?……

已經在幼教崗位上工作了多年的我,不再是當年那個容易熱血沸騰的青年,現在的我更善於反思自己,更習慣於用理智牽引熱情,使熱情更持久、更永恆。每次一個活動結束後,總有很多感觸,有的是關於活動中的迴應策略方面,有的是關於教學設計方面,有的是教學活動準備方面,隨着每次的積累,也越來越瞭解自己想要什麼,想達到怎樣的效果,就如書中作者所說的:“老師豐實的體驗,富足的見識,常常不經意地在教育活動中自然迸發和流露,爲活動增添精彩。活動中有了機智發揮,活動之後的自己常常很開心,很充實。”

翻開《爬上豆蔓看自己》,它的每一個片段,都是那麼細微,那麼樸素。翻開我的教師生活,它的每一個片段也是如此細微,如此樸素。是啊,幼教工作並非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它甚至可以說是異常繁瑣的,但生命敢於在這些枯燥、無味中尋找樂趣和意義,這難道不是是生命的偉大、教育的崇高嗎?

還是很喜歡書中那句話:“教育不是一個偶爾的靈感頓生而成的論文,教育是一種行爲日復一日的堅持。”正因爲高老師對理想教育的堅持、對平淡生活的堅持、對睿智教育的堅持、對與孩子溝通的堅持、對愛的教育的堅持、堅持不斷的反思,堅持不斷的實踐,再反思,再實踐……所以她收穫了孩子的愛,收穫了教育的思考,收穫了思考形成的智慧。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2

讀完這本書,讓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光芒源自點滴。是啊,點滴的積累可以成就一番事業;點滴的觀察可以成就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點滴的思考可以成就一位幼教理論專家。

高美霞就是從工作的點點滴滴中發現奇蹟,發現亮點,發現樂趣的,雖然書中的記錄的內容很瑣碎,但於細微之處折射出大道理,很值的我們後來者借鑑和學習。

點滴積累

走向成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有汗水也有淚水,幼教工作同樣如此。從一節課中我們可以積累點滴的教學經驗,從一次研討中我們可以積累研討的精華,許多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是從點滴積累中走出來的吧,即所謂“厚積薄發“。

點滴觀察

幼教工作不僅僅是上好一節課,還包括孩子的身體保健,心理保健等等,這就需要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工作中能細心的關注每一位孩子,有時候,孩子的一個眼神、一個反常的舉動也許都在暗示什麼,只有捕捉到了,我們纔會去關注,去給予孩子一定的幫助。

點滴思考

這本書中說到,高美霞的兒子每天晚上吃完晚飯會對媽媽說:“媽媽,你去打電腦吧!”因爲高美霞每天能堅持寫隨筆,已經成爲一種習慣,連不太懂事的兒子都知道了,只因爲她善於思考,善於堅持,所以纔會今天這本書出現在我們面前。

點滴收穫

只因爲有點滴的積累,點滴的觀察,點滴的思考,才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擁有點滴的收穫。我們應該向高美霞老師學習,工作中多積累,多反思,並且勤於筆戳,也許未來的幼教專家就是你!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3

幼兒園爲了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爲每位老師派發了兩本專業書籍,其中一本《爬上豆蔓看自己》的書,光看書名就有讓我想快點翻閱它的衝動,拿到書後我瞭解了一下書的作者和前言,從而知道《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是一位叫高美霞的一線幼兒教師寫的教育日記,教育日記?我不是曾經也嘗試過寫教育日記嗎?將自己工作中的感受記錄下來嗎?而且還信誓旦旦的說要出一本書嗎?爲何我卻沒能堅持下來呢?而高美霞卻做到了呢?帶着崇敬的心情,我仔細地閱讀了這本書。

閱讀之中,我不時的與她產生共鳴;閱讀之後,我很受啓發,很有收穫,感覺自己受到了一次教育的洗禮,思維更加活躍,有了要向她學習也寫一本教育日記的決心。

《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共分六大部分,分別是:教育是日復一日的堅持——我的理想教育生活;淡淡的野菊花——我的日常教育生活;眼神中的意味——我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活動中的機智——我在教學中的感悟;因爲愛而幸福——我和家長的愛心聯繫;生命的感懷——我的讀書和生活隨感。

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到工作、生活、理想、情感、學習等各個方面,可以看出高老師是個善於觀察、感悟、記錄和思考的人。沒有對生活敏感而細膩的感受,是捕捉不到這麼多靈感的火花的,而能把這麼多火花擦亮,發出燦爛的光芒,更需要耐心和堅持。

書中高老師談到的每一個部分,我都有同感,都能與她產生共鳴,都能激起我對教育的思考,而這些思考將讓我深受啓發。

共鳴一:教育是日復一日的堅持。

“許多教育的理念已經傳承了多少年,但是有人仍然沒有參透它的內涵,仍然沒有將這種理念內化成一日復一日的行爲。許多人在工作中能參悟很多的教育理念,但理念與行爲之間又有很多脫節,行爲更是難以形成習慣,人們常常滿足於一剎那的頓悟,卻不知道教育的頓悟價值在於日復一日的運用。”這是高老師在書的第一部分所談到的,理論、道理我們都懂,在實際生活中卻常常和理念背道而馳,或者是”明知故犯“,難以持之以恆地堅持一個正確的教育行爲。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培養孩子的進餐,如廁,飲水等常規,每天都要說:“要保持桌面,地面,衣服乾淨”,“要排隊如廁”,有時我在想每天都大聲大氣地說,孩子會不會覺得太嘮叨,老師的嗓音變噪音啊。又比如我教孩子兒歌,先是示範,再引導又是提示,再請孩子跟老師一起念時,只有很少的孩子會跟着念下來……

當時對自己的教育效果感到懷疑,是不是泛讀的次數太少,是不是兒歌的內容他們沒興趣?後來才知道,孩子哪能這麼快就接受,在平時要不斷地重複,複習……只能說老師的教育的確要日復一日地堅持。

共鳴二:做個靜靜的旁觀者。

不管對待什麼樣子的孩子都需要老師一顆細膩的心,細膩到小心翼翼地對待每一個細節,細膩到利用每一個細節化成有效的教育資源。

在日常活動中,我是很樂意和孩子們一起分享的,然而你會發現孩子們樂在其中的時候並不是很喜歡老師的參與,特別是一些新來的孩子和性格內向的孩子。區域活動中,樂樂正在用橡皮泥捏臉譜同時還哼唱着自己創編的歌曲,我走過去問:“樂樂,你唱的什麼歌呀?他擡起頭看了看我,好像忽然意識到了什麼一樣不做聲了,低頭做起他的臉譜,偶爾還是會擡起頭看看我,但再也聽不到他好聽的歌聲了。

我開始後悔,我不該打斷他的,我應該保持沉默,有應該讓那個好聽的聲音留在我的耳邊,我應該在活動結束後向小朋友們提起這個偉大的創作發現,讓樂樂了驚訝於我的發現,感動於我的發現,讓孩子們重現看待身邊的朋友,讓小朋友認識到自己也能創作歌曲。有時候我們做個靜靜的旁觀者細細的觀察和體會孩子,將會獲得不一樣的驚喜。

共鳴三:活動中的機智。

書中第四部分,談到的是高老師在教學中的感悟,我將之成爲教學中的反思。看完這一部分,我有些自愧不如,因爲幾年的教學並沒讓我有所成就,除了每學期的一些特定領域教學比賽時,有勾起我思維火花外,平時的教學花費的功夫不是很多,活動中教育機智的發揮也不常見。

高老師在筆記中提到的“誰大誰小”“比比高矮”活動的內容更加接近幼兒生活了,但又產生一種困惑:孩子似乎也會積極發言,但總感覺這樣的活動缺少了一種使活動有生命力的東西。在活動中請小朋友說出誰是大的,誰是小的,誰是最高的,誰是最矮的,大家都來排一排,有不同的排法,就像在排練一場戲,因爲誰都知道孩子們一定都能回答的,活動前也能預見孩子應該能正確操作。

似乎數學活動完成成了對幼兒生活中已有經驗的一種總結或者說是一種展現、一種驗證,而並不能說是一種提升。活動中總感覺到孩子和老師都沒有一種探索的勁頭,淡淡的、淺淺的就這麼結束了。數學應該是一種探究活動,應該充滿着好奇、疑問。而有些東西只要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就行了,再搬到課堂裏的時候就失去了它本來的價值和意義。

數學活動作爲培養幼兒思維的活動,是否有助於開啓和拓展孩子的智慧和思維?是否能爲孩子的未來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這是教師進行數學活動前應思考的東西。思維是依賴一定的知識來培養的,沒有適當難度的知識是不能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的,活動的內容要能激發孩子思考的熱情,燃起孩子眼中專注的火花,能引發孩子思考更深的問題。

高老師思考的問題或許是我們老師都已經發現並思考過的問題,但我們卻沒有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應該反思啊!

共鳴四:“愛心家園”促共育

作爲一班長,除了管理好班級的大小事務意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每學期的開始初、學期末都會召開家長會,而家長會就是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的好時機。

我準備了家長會,儘管因爲一場大雪的到來更改了計劃,但家長會的內容、方式我將會繼續引用。那是我閱讀了《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之後得到的最好啓發書中第五部份寫的就是高老師與家長的愛心聯繫,其中的《愛心家園》將是值得大家借鑑的,我們可以每週擬定一個主題,可以是家長需要解決的困惑,也可以是一次教學案列,更可以是一次育兒心得的交流。

以板報、問卷調查、書信的方式增進家園共育,引起家長的徹底思考,促進家長和我們老師共同教育孩子。

讀一本好書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它能讓我們保持平淡的心境,在浮躁的現實中尋得一份寧靜平淡。《爬上豆蔓看自己》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能陶冶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靈,值得我們大家熟讀,感謝幼兒園爲我們老師提供閱讀的機會。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4

我喜歡看雜誌,喜歡看故事書,不喜歡看長篇之類的書籍,這不要交流了,才無奈的借了《爬上豆蔓看自己》,看了幾篇日記之後,讓我倍感親切,內容太熟悉了,太有同感了,高老師寫出了我的心聲,這本書吸引了我,書中沒有理論的說教,只有老師和幼兒之間鮮活的生活場景和活動,有自己思想、充滿活力的幼兒,有老師的困惑與苦惱,有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磨合,有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協作和溝通。這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作者詳盡地敘述了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的感悟與反思,記錄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教師在和孩子、家長交流中的喜怒哀樂,自己專業成長的足跡,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與體會。

作者和我們一樣是一名普通的幼兒園教師,卻在普通的崗位上作出了不普通的事情———用日記的形式記錄孩子的言行,審視自己的所做所思!也許有很多人會說,寫日記大家都會啊不稀奇啊!然而貴在堅持的這種品質能有幾人能做到?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到高老師對孩子的寬容,對孩子的理解,對孩子的愛,對自己職業的責任,高老師有反思的職業習慣,有自覺的學習精神,有美好的職業理想,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讀高老師的日記讓我感受到,教育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生活,從這生活中感受到的是教師的生活趣味和生活態度。從日記中可以看出,很多的教育活動是由教師的一個突發奇想、由幼兒的一個不經意的行爲、由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等引起、貫穿的。同時高老師也是一個愛玩的、熱愛生活的教師,於是她常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曾經常玩的遊戲轉嫁爲活動內容;將電影、電視劇、日常待人接物的所聞所想轉化爲反思自己教育生活的良好媒介。

每讀完一部分,我的心情就更加激動。因爲我喜歡高老師能給自己傾訴的機會、給自己整理思緒的平臺,讓自己的教育生活變得精彩;喜歡高老師那充滿樂趣、充滿驚喜、充滿煩躁激動的日常教育生活;喜歡高老師與孩子們溝通、交流的一切一切,因爲讓我學到了如何關注孩子的眼神、讀懂孩子的心、瞭解孩子的不同,加深我和孩子的愛;喜歡高老師在教學中的隨機應變,以及教學感悟所帶給我的啓發;喜歡高老師和家長們之間建構愛之橋樑的技巧,甚至一些毫不避諱的直接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借鑑學習。再就是高老師的學習熱情,從一篇篇日記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閱讀面很廣,這點我真的自嘆不如。教師本身就該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只有不斷充電,自己纔有足夠的電能來照明。高老師真的讓我非常佩服,她自己的教育生活變得自然而順手拈來,卻還在不斷地反思,我看到了這名老教師的職業習慣,不斷反思,在反思中前進。

我也是一位老教師,幼兒園的教育生活是煩瑣的,我每天的工作都在認真實在的開展着,但常常懶於梳理自己的教育行爲,平日裏遇到的疑惑和想法經常都是一閃而過,過後並沒有把它整理出來,再過後就忘了。我不求做的轟轟烈烈,但求踏踏實實,在平時的日常活動和生活中要處處留心,做個有心人,因爲,教育是日復一日的堅持,要想有收穫,只有像高老師一樣堅持寫作,堅持學習,堅持反思。 以上是小編爲你整理的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5

閒暇之餘,讀了一本書,名字叫《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頗深。全書涵蓋了科學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爲,反映了教師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的日常生活情境,流露出教育工作者對孩子充滿愛心、關懷和寬容的職業操守。從作者的`文筆中可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教育感悟和教育態度,在閱讀中給我留下了很多啓示與反思,只有將自己全身心融入到教育中,將教育與生活相結合,才能實現工作、生活的昇華與統一。

全書透露着濃厚的生活氣息,強調了理解和寬容的高尚情懷。作者在文中說到,理解和寬容並非僅僅放在語言和文字上,還需要貫穿於現實生活中,通過溝通和理解才能夠實現幼兒和教師的共同進步。我以高度自覺的態度仔細閱讀了這本書籍,被作者高昂的工作熱情和專業的知識儲備所折服,在各個章節和細節中引發了強烈的共鳴,書中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愛和溝通。作者經常彎着腰而輕聲詢問幼兒:寶貝,“你同意這樣做嗎?你有沒有更好的意見?”通過平等的溝通交流而展現了一個溫柔可親的教師形象。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對於孩子們的語氣過於生硬,不能彎下腰和孩子平等交流,這使我認識到此後還需要用真摯的愛和親切的態度來建立和諧相融的師生關係,通過教育的反思而不斷獲得進步。作爲一名普通幼兒教師,在工作中難免會有彷徨迷茫,作者在這本教育日記中展現了似曾相識的教育場景,教育過程中所接觸的主體包括孩子、家長、同事與領導等,爲了營造輕鬆和諧的教育氛圍,就需要保持天真和單一的心境,以幼兒爲中心,架起家園共育的橋樑,主動與家長溝通互動。

書中將幼兒教育點滴與不同環節都做出了詳細地分析,認爲“公平、公正”是教育的主要核心原則。我在工作中秉持着認真負責的職業態度,由於幼兒教育工作較爲繁瑣,每逢涉及到思考與反思教育的問題時,都會覺得無從思考也無法解決現有的矛盾問題,也會產生很多困惑。記得有一次,孩子在畫畫,我在旁邊指導其中的一個寶寶。教室裏很安靜,突然傳來一陣說話的聲音,原來是一個孩子在給另一個孩子悄悄講故事呢?當時,我就阻止了她,我認爲畫畫時,不應該做其他事情。從品讀該作品的過程中,我認識到作爲教師,需要充分理解並尊重孩子,不要隨意打斷孩子,要做一個耐心細緻的傾聽者。在閒暇時我常常思考,用什麼好的教育方法來讓孩子們更懂事更聽話,通過反覆思考與實踐發現,只有用無私細膩的愛去感化孩子,寬容平和的心態去賞識孩子,才能實現真心與信任的互換。作爲一名幼兒教師,在踏踏實實堅守工作崗位的過程中,要給予孩子細膩且公平的愛與關心,在平等溝通與互動的過程中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通過閱讀這本書,使我認識到尊重和平等是建立師生關係的橋樑,聯想到自己的工作,未來的具體教學還需要用心感受與瞭解孩子,針對特殊孩子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使自己教育工作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

書中說道: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於日復一日的運用。”這是作者在書的第一部分所談到的,理論、道理我們都懂,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常常和理念背道而馳,或者是”明知故犯“,難以持之以恆地堅持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向。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培養孩子的進餐,入廁,飲水等習慣,每天都要說:“要保持桌面,地面,衣服乾淨”,“要排隊入廁”,有時我在想每天都大聲大氣地說,孩子會不會覺得太嘮叨,老師的嗓音變噪音啊。又比如我教孩子兒歌,先是示範,再引導又是提示,再請孩子跟老師一起念時,只有很少的孩子會跟着念下來……當時對自己的教育效果感到懷疑,是不是泛讀的次數太少,是不是兒歌的內容他們沒興趣?後來才知道,孩子哪能這麼快就接受,在平時要不斷地重複,重複……只能說教育的確要日復一日地堅持。

當然,這本書還需要慢慢體會,並將理論上升到實踐,去體驗工作和生活的平凡意義,用真摯的情感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使我認識到自身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愛,在將書本經驗與自身教學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我從中獲得了極大的幸福,生命正是在枯燥無味中尋找快樂和幸福,不是嗎?這正體現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高尚與生命價值的偉大。教師在與家長和孩子溝通交往的過程中,會產生喜怒哀樂的情緒,在對生活、工作的感悟中,我也在不斷成長。幼教事業是多彩的、陽光燦爛的,我要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工作的挑戰,而不是迴避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困難。

幼兒教育就像譜寫一首清澈明淨的純音樂,不應該摻和功利的心態,需要保持純潔明淨的心理,將平平淡淡的日子轉變爲絢麗多彩的生活,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去合理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本書全篇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對於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卻有着很大的啓示。回想自己的教學,觀察和反思較少,可以說還不怎麼會深入地去觀察孩子們的表現,在反思、觀察的程度上還達不到這位幼兒教師的細心斟酌。仔細想來,我與作者的工作狀態似成相識,平時我也是這麼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個有心人。所以在此基礎上,我還需要自己不斷嘗試着去思索,在一日生活當中反思自己;在成長曆程中省悟自己;從這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我更加堅定了教育信念。這本書成爲我今後教育工作的指明燈,使我的教育思想達到了新的層次。看到孩子們的進步使我有了更多的自信,爲了實現教育過程的生活化,我將書中提倡的“堅持”引入到實際的教育生活中。即使在工作再忙,也要堅持反思和記錄每天的教學心得,對教育實踐時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用心研讀各種教育專著並將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最終“讓自己心中的那個我慢慢地爬上藤蔓,一直爬到藤蔓伸到雲端上面,在撥開雲朵看看下面生活的自己……”

幼教生涯日復一日,並非枯燥重複的機械化,而是需要保持更持久的熱情和激情,纔會發現,幼教其實很美,很美!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6

《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是一本幼教的百科寶典,這是一位老師苦心鑽研的結晶,這更是值得我學習的一本書!

在學前主任——杜主任的介紹下,我們全體幼師都讀了《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啓發頗深!

《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真實反映了幼兒教師的生活原貌,從個案的角度記錄了幼兒教師的成長曆程。全書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紹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紹了作者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紹了坐着在教學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紹了作者和家長的愛心聯繫,第六部分抒發了作者對生活意義的思考。

看完這本書讓我感悟到,作爲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就是不斷的關注孩子,體諒孩子,還有就是研究孩子。每天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融爲一個整體,從生活小事到學習方法都要盡心盡力,因爲他是你的學生,是一個家庭的全部,更是祖國的未來。

作者本書中有太多值得我去學習,深入我心的有幾點:

1、我們是朋友。師生的關係是合作伙伴,師生關係是對話關係。所以做什麼,我會想下他們是否願意去做,不會太強迫他們,問什麼我也會蹲下來,和他們平等後問清楚事情,講什麼,我會用孩子喜歡的語言去講述,真正讓他們感受到平等。

2、我會試着瞭解你。作爲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僅僅在學術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觀察孩子。在六歲這個敏感的年齡階段,有些情緒是會左右孩子心情的,所以要儘早觀察到,儘早解決,這樣纔會讓他們快快樂樂。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喜愛孩子不是一味地溺愛,雖然我是孩子的老師,但是師者在我看來,就是愛孩子,教孩子。教,包括所有,當然也包括教他們生存技能和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因爲孩子一天都在學校,這個時間不可小覷,它完全可以養成好的習慣和也會助長壞毛病的滋生。在我們大一班就充分響應這個理念,讓孩子們什麼都自己幹,慢點沒關係,弄不好沒關係,一定自己做,有了自理能力,以後無論到哪裏都能適應環境!現在倒剩飯,疊被褥都是他們自己做的,多棒!

書中第五部分有個愛心家園,我們可以每週擬定一個主題,可以是家長需要解決的困惑,也可以是一次教學案例,更可以是一次育兒心得的交流。

我要學習書中的內容,更要學習作者作爲一名幼兒教師的態度,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7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書《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完這本書以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震撼、反思。下面我就這本書談談我的感受。

這是一本充滿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線幼兒教師的教育日記,全書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教育是日復一日的堅持(介紹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第二部分:淡淡的菊花香(介紹了作者的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眼神中的意味(介紹了作者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第四部分:活動中的機智(介紹了作者在教學中的感悟);第五部分:因爲愛而幸福(介紹了作者和家長的愛心聯繫);第六部分:生命的感懷(抒發了作者對生活意義的思考)。

在這本書裏,高老師詳細敘述着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的感悟與反思,記錄了一個普通幼兒園教師在和孩子、家長、同事交流中的喜怒哀樂,也記錄了自己專業成長的足跡。在日記中,不時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真情實感,讓人無限回味。字裏行間,作者從未提及到“愛”,卻讓人覺得處處洋溢着愛:對孩子細膩的愛,對工作自然的愛,對生活積極的愛!我覺得這正是我最感慨的地方。堅持幼兒教育工作有14年的我,做爲一個一線的老師,其實真的不容易,專業、信仰、享受,這也許是我堅持下來的理由。

在日記中,也能看到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協作和溝通。從高老師的日記教會我很多東西:如在教學活動中的隨機應變;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教育是種充滿智慧的生活,在平時的日常活動、生活中要處處留心,做個有心人……看了這些日記後,感觸頗深,也許我們做不到高老師的那種境界,但作爲幼教工作者關愛每一個孩子,是我們職責也是我們所必須做到的。十幾年來我一直在朝着這個目標努力,因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讓我感觸最深得是高老師的招牌動作:彎屈着身子,輕聲詢問:“你看這樣好嗎?”“還有沒有不一樣的辦法?”……這種動作、這種語氣,讓我不禁反思起了自己,跟孩子們相處的場面像鏡頭一樣一個個閃現在我的眼前,這件事情處理時語氣硬了點、那件事情處理時眼神少許溫柔、可親……哎,很後悔,不知道孩子們會不會有什麼想法。馬上開學了,等孩子們來到幼兒園,我一定用最真摯的愛最熱情的笑容迎接他們,知錯能改,還是一個好老師嘛。

看了這些日記,給人的感覺是,從事幼兒教育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更是一種享受,幼兒園生活是多彩的,燦爛的。幼兒教師的職業是陽光的職業,是有挑戰也是充滿快樂的職業。我們所得到的這種感覺是建立在作者美好的職業理想的基礎之上的。對孩子充滿愛,充滿關懷,對孩子給予寬容,給予理解,給予展現自我的機會,這就是一種新的兒童觀引領的職業態度,有了這種職業態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職業,而不是忍受職業;去迎接職業生活的挑戰,而不是迴避職業生活中的困難。讀了這些日記,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職業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頭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體的行爲之中的。是職業理想在支撐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職業理想在引領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斷努力。我知道這不是每個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日復一日堅持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需要有偉大的靈魂的,用積極的心態對待孩子、給予孩子細膩而恰當的關愛、用尊重和平等的態度面對孩子,這些看起來簡簡單單且溶化在日常瑣碎中的品質,並非任何人都能夠做到的。

但作爲我個人,不求做的轟轟烈烈,但求踏踏實實,在這一平凡的崗位上,我正努力尋找着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正用實際行動詮釋着我對這一職業的熱愛,在平時的日常活動和生活中要處處留心,做個有心人,多給自己“照照鏡子”,收穫會更多!

  《爬上豆蔓看自己》讀後感8

最近一直再看《爬上豆蔓看自己》這本書,在讀的過程中,被書中樸實言語、真情實感所深深打動着,也讓我產生很想堅持讀下去的慾望。

品讀着書中承載着一位普通幼兒教師的美好想法,記錄着一位普通一線幼兒教師和孩子及同事之間發生的喜怒哀樂,同時也記錄了這位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點點滴滴。不時地透露着生活中濃濃的真情實感,給人一種深有體會的感覺。從不斷的思索中洋溢着這位教師對孩子們細膩的愛;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的摯愛。看着一篇篇的日記,雖說不上是心靈上的震撼,但對自身來說的確是一種意志的磨練,堅持着在不斷的反思中逐步前行,把原本瑣碎的幼兒一日生活,變成了是一種人格的陶冶。

在不斷的描述中整理思緒,整理得純白明淨,就像在聽一首清澈明淨的純音樂曲子,不慘和雜質的坦露着內心的心情。在細細瀏覽一篇篇文章的同時,慢慢地也在轉變自己的一些想法,原來身邊平平淡淡的一日生活是那麼的多姿多彩,在觀察中每天都會發現有一個個小插曲。書中一句句的話語沒有華麗的詞藻,卻有着讓人學習的方方面面,如何去面對不同事情的發生,如何採取相應的行爲措施去合理的解決存在的問題。品讀這位教師的日記,再想想自己在實際生活教學當中,觀察的太少,可以說還不怎麼會深入地去觀察孩子們的表現,在反思、觀察的程度上還達不到這位幼兒教師的細心斟酌。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自己不斷嘗試着去思索,在成長曆程中旁觀自己;在回憶一日生活當中,反思自己;觀察自己和孩子們之間的表現是否呼應。比如:在教學中的隨機應變、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教育是種處處充滿智慧的生活,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自己也應該去處處留心,做個有心人。

從事幼兒教育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日復一日堅持,用積極的心態耐心對待孩子、給予孩子細膩而恰當的關愛、用尊重和平等的態度面對孩子,這些看起來簡簡單單且溶化在日常瑣碎中的品質,並非任何人都能夠輕而易舉地做到的。因爲堅持不是片刻的誓言,需要在不斷的探索和摸索中去尋找、去積累、去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