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美術及其教育讀後感大綱

美術及其教育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K 次

對於美術教師而言,技能與理論是必不可少的,在本書中既有縱向的中外美術教育發展的梳理,又有橫向中西方美術教育特色的比較,脈絡清晰。尤其是對美術教育內容的劃分,讓我有了新的認識。

美術及其教育讀後感

在中國普通美術教育中,具象美術尚佔據着統治的地位。但中國傳統美術的造型是把握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度量上。意向美術沒有良莠正誤的客觀標準,學生不會因爲畫不像而苦惱,也不會因爲過於抽象而盲從。

如何才能使具象、意向、抽象美術在美術學習活動中安排合理?

在美國小學美術各年級學習階段要求中,從學科體系出發,注重學科要素,按線、面、體、色彩、明暗、肌理等劃分,每個學段都有各自的目標。同時規定了每個學段要了解的藝術家。例如1—2年級,保羅·克利、夏加爾、梵高等;3—4年級諾曼·羅克威爾等;5—6年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倫勃朗等。圍繞一個畫家,做主題單元性課程,具有層次性,遞進性。

中國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出發,美國從學科體系出發,各自的劃分和要求不盡相同,各有偏重,但都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水平來劃分階段的。年齡的不同,學生在美術方面的情意特徵、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各不相同。

在兒童發展的塗鴉期,更多的是一種混沌的線條積累和重複;處於圖時期,則表現爲一種省簡、誇張和孤立的“形”的排列;到了寫實期才表現出對客觀自然的意向,追求具象、自然化的安排。在兒童美術向成人的具象美術發展中,衆多的心理學家、美術教育家都對兒童美術的發展進行了研究以及階段的劃分。如麥卡德、赫伯·裏德、羅恩菲德等並發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大體上的趨勢是差不多相同的`。即從簡單到複雜,從概括、到詳細客觀,從線到面到體,從主觀到客觀。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並強調:”教育要以生活爲中心,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教學過程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避免空洞說教,使理論知識融入生活中去,這樣才能使學生信服,覺得學有所用,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所以,我上課會很注意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舉一些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繫的通俗易懂的事例來教學,或讓學生自己來舉例,談認識、體會。這樣學生就會覺得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學習興趣就會提高。

在多元化的今天,美術課的開放性增強,我們也不單單只是框在了各個學習領域中,講求綜合性學習。從上面提到的兒童美術發展的趨勢來看:三種美術教育也是一樣,存在於各個學段,但在各個學段各有偏重。抽象美術和意向美術相對於具象美術更適合低段的學生,如原始美術、民間美術、中國寫意繪畫、印象派、立體主義等。而需要客觀理性、講求複雜詳細的具象美術相對地更加適合高段的學生,如古典繪畫、現實主義美術、自然主義美術、超現實主義美術等。一些形式法則,如平衡、節奏、韻律、對比、調和以及多樣統一等都會在這三種類型的美術中有不同特點的反映。三種美術教育相輔相成,意向和抽象美術教育使學生在具象美術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創造性、生動性。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片面強調一個方面,而不給其他方面任何容身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