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的姿態》教師讀後感

《教育的姿態》教師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育的姿態》教師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的姿態》教師讀後感

《教育的姿態》教師讀後感1

新的一天開始了,學生們背上漂亮的書包,迎着朝陽,開心地走在去學校的路上。時代的發展、節奏的加快,可能使得他們無暇去欣賞道路兩旁的景色,然而,對於新的一天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會學到哪些知識,他們依然充滿着好奇,露出渴望的眼神。

來到了學校,走進了教室,他們將要在這間教室度過整整的一天。這一天,到底是快樂的一天,還是傷心的一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的力量。每一個學生都是一條生命,僅有一次的生命,他們的生命之花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光芒,更有自己成長的規律與旋律。作爲教師的我們就要努力呵護這“一朵朵鮮豔的、生機飽滿的花朵”,讓教室成爲學生生命的培育場。

敬畏生命,去呵護每一朵花健康成長。“任何一個學生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經常上完課後叩問自己的靈魂:這堂課對學生盡職了沒有?因爲在每個孩子的成長中,每一天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會再來一次,你的每一堂課都在影響着學生的生命成長。”於漪老師一直讓兩把尺子相伴,一把量自己的短處,一把量別人的長處,就這樣努力來提高每堂課的質量,因爲她深知每堂課都會影響着學生的生命成長。這是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這是在努力呵護每一朵花的健康成長。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育”鮮活的生命個體,“分”只是衡量學生某個階段的學習狀況,無法去衡量學生的生命成長。每個教師都應敬畏生命,唯如此,我們纔會真正地引導學生“激發生命的潛能,捍衛生命的尊嚴,提升生命的質量,實現生命的價值。”

帶好放大鏡,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生命如花,青少年學生的生命更是一朵朵鮮豔的、生機飽滿的花朵。”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獨特的花香,同時又有自己開放的花期。教育無選擇性,無論孩子天資如何、基礎如何,都要呵護,都要公平對待。作爲教師的我們應帶好放大鏡,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長處,長善而救失。成績優秀的學生不等於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情感、意志、品性等都已十全十美;成績落後的學生不等於在其他方面也一定落後,沒有優點可巡。更何況,學生是處於成長期的個體,他們的品性、能力隨着時間的推移、個人經歷的豐富而發生變化、發生改變。每朵花都有自己獨特的花香,我們要用心呵護培育這些花朵,讓他們的花香更加迷人。

錘鍊課堂,讓每節課閃爍智慧的光芒。學生每天走進教室,要上七八節課,“他們是否學有所得、學有興趣、學有方向、學有追求,不僅影響他們的發展、成長,更影響其生命的質量。”教師唯有去提高課的質量,纔是真正地呵護學生的成長。精心備課、組織課堂至關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師強烈的責任心與科學的育人觀。教書育人,育人爲根本目的,而育人需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唯有錘鍊課堂,讓每堂課充滿了未知、充滿了張力,學生樂於去學習、樂於去參與、樂於去挑戰,這樣“即使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許多挑戰,他們也不以爲苦,興之所至,樂在其中。”也只有這樣他們纔會真正地提高生命的質量。

教室,學生生命的培育場。

《教育的姿態》教師讀後感2

讀着自己敬佩的於漪老師的這本《教育的姿態》,感覺每翻一頁就能打開我的思緒,讓我觸動頗深,好似有千言萬語去訴說,然而寫下來又覺得很難把思緒串到一起。那我就簡單的談談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教育者應有赤子之心。

書中提到“人的高大與卑微,大概不以身高計,不以學歷計,不以名聲計,也不以職位高低或榮譽多少來考量,而是看脊樑骨是否挺得直,精神上是否晶瑩透亮,是否有仁愛之心,是否有捨我其誰的勇氣與毅力。”教育者無疑是高大的一類人,教育者是教育大廈的建設者,默默地耕耘着,奉獻着精力與智慧。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每一位教師身上都有不少教育故事,生動、鮮活、動人,有些真是既扣人心絃,又給人以深深的啓迪。教師職業形象是高大的,所以形象起點是高大的,也是備受關注的。

尤其是如今這個科技發達,信息公開的時代,教師的形象備受世人關注,人無完人,所以教育領域的確也是存在亂象的。教師的社會地位確實是比較難受的,教師曝光在公衆下,爲人師表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從事教育的人當然不可能都是完美的`,但還是可以做到內心的堅守,應有一顆赤子之心,在爲人爲事上,可以有點思想準備,有所爲,有所不爲,牢牢守住教育的底線,堅守培養兒童、青少年成長與承認的神聖使命,堅守教育者不媚俗、不向權錢卑躬屈膝的尊嚴。

上文說道教育者應有赤子之心。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教育工作者社會地位的不受重視,然教育這件事本是簡單的事,在現在開來,教育者們卻把簡單的事複雜了。換句話說就是教育目的不單純了,當然這也是社會變遷過程中,各方面因素帶來的變化,所以我並不認爲是教育者們的錯。就像書中提到的“教育領域也會有亂象,令人揪心,有些做法看似新穎,卻剝奪了孩子自由成長的權利,乃至扼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望。美好想法、創造意識和勇敢精神,令人不得不產生推心的憂思與疼痛。

現如今普遍有幼兒園超前進行學科知識教育,小學一年級提高入學門檻,實施超前教育,也行是出於好心,出於純潔之心,想讓學生“不輸在起跑線上”。我個人認爲這樣是不對的,打着育英才的大旗,去剝奪小朋友的童年,若干年後,小朋友是成才了,但是他人生中缺失的童年是無法彌補的。我覺得教育不是以育人成才爲最主要目的的,在我看來,教育的目的是帶孩子認知世界,享受人生。教育應是讓孩子感到快樂的,就像寫書法,黑和白的佈局應是恰到好處的,教育也是如此,應該恰到好處,一味的壓榨孩子的潛力並不一定是對的,事物發展都是有規律的,欲速則不達,爲了出成績,對孩子要求的太多,反而會適得其反,造成學生不喜歡、沒興趣、不肯學、哭鬧。教育者應有赤子之心,不受成績等外在影響,成一時之事,而卻忘了以生爲本。把教育辦的簡單點,辦學生喜歡的教育。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楊校長在內很多教育人都說過小學教師是很苦澀的。學生未來的成長亮點,都是在初中,高中階段。我想了想雖然內心會有點失落,但是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不需要太在意學生的成績,指標,可以單純的教育,可以堅守內心的赤誠,上孩子喜歡的課堂,讓彼此感到教育的幸福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