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看見讀後感:只是不想這樣活

看見讀後感:只是不想這樣活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看見讀後感:只是不想這樣活,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見讀後感:只是不想這樣活

看見讀後感:只是不想這樣活1

人活着最爲痛苦的是,明明可以看見很多負能量的事物,但是一己之力卻難以改變,因爲這種無能爲力的挫敗感,讓每一次的眼中所見在記憶的流沙裏變得舉步維艱。

看柴靜的《看見》無疑是一次憂心忡忡的遊走,一個小小的身軀,就像包裹了一層金剛不壞的鐵甲,燃燒不完的能量,以最敏銳的觸覺去感知這個世界的善,也感知這個世界的惡。

她不是以一個新聞者絕對的理性去面對,但是她的思想又超脫於普通人的'思想,這種感覺就像明明可以看得見深淵,卻無力去拉住想要墜落的心。

眼中所見的“世界”就這樣揹負在一個小小的身軀裏,在很多同年紀的女孩每日無憂無慮享受生活美好的時候,她卻帶着職業的使命感,走向一個個已然被歲月麻木的靈魂,試圖用自己的力量去喚醒沉睡的良知。

從她的文字裏可以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無力與挫敗感,對事件不斷深入的探尋,換回的只是一雙雙空洞悠遠的眼神,似乎在述說着什麼,又無從說起。

看見讀後感:只是不想這樣活2

柴靜在這本書裏以一種自省的態度,訴說着自己作爲一個新聞人不斷成長的青澀,訴說着那些不斷變幻的畫面裏光影的無奈。

我們可以從柴靜《看見》的世界裏抽取出怎樣的詞彙來表達呢:觸目驚心、義憤填膺、世態炎涼還是隨波逐流呢。

我想有多少位《看見》的讀者,就會有多少位受到衝擊的靈魂,這本書就像一個讓人有些驚懼的魔盒,原來同一片土地上的家園竟如此不同,原來共呼吸的同胞生存的環境與我們竟如此不同。

而這個“不同”的世界正是我們無法逃離的世界,明明我們都看得見,明明他們也都看得見,只是爲何最後落入了“視而不見”的尷尬裏,只留下一串串無奈的字符獨自悲涼。

很多事件離我們的生活都是如此之近,那裏有我們的親人,有我們的愛人,有我們的朋友,有我們陌生又遙遠的同胞,只是有些已然在流淌的時間裏走到了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