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家》讀後感(合集15篇)

《家》讀後感(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讀後感(合集15篇)

《家》讀後感1

今天,我看了《家》這本書,它是大作家巴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故事的主人公是高覺新、高覺民和高覺慧三兄弟。他們出生在一箇舊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館。

高公館是一個四代同堂,擁有五房兒孫的大家庭,高老爺子是這兒的統治者,而覺新三兄弟則是五房中的長房子孫。

大哥高覺新是個“無抵抗主義”和“作揖主義者”。因爲母親死了,而父親娶了位繼母后也死了,所以他過早的承擔起了照顧繼母和弟弟妹妹的重任。可是,因爲他的無抵抗主義,是他和從小就青梅竹馬的梅芬分開了。最終,還是因爲他的無抵抗主義,讓他的`愛妻在荒郊的一間小房子中生下一個小男孩後痛苦的死去。

二哥高覺民是一個勇於對惡勢力進行反抗的青年。當高老爺子要把他許配給馮樂山的侄女時,他勇敢地進行了逃婚,並在最終取得了勝利!

三弟高覺慧是一個在“五四新潮”影響下長大的新青年,他比二哥還要勇敢,在爺爺生病時,他揭穿了捉鬼鬧劇。

這本書告訴我們,在惡勢力面前只能勇於抗爭!

《家》讀後感2

最近我喜歡上了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黑熊舞蹈家》。黑熊舞蹈家主要講了馬戲團的天才黑熊舞蹈家阿寶和另一隻黑熊舞蹈家圓球之間發生的事情。

阿寶是馬戲團裏跳舞跳得最好的一隻黑熊。阿寶不僅會隨着樂曲的旋律與節奏跳出規範的舞步,還對音樂所表達的內涵又靈敏的反應。給它播放貝多芬的`《悲愴交響曲》,阿寶會垂下腦袋,眼睛水汪汪的,露出很難忍受的表情;給它播放傑西爾的《玩具兵進行曲》它會昂奮地擡起頭,雙目炯炯有神,表現的激情澎湃。使得它的舞姿有一種內在的藝術美感。

在黑熊舞蹈隊裏,圓球的演技排在第二位。只會跟隨音樂跳着舞步,不會感受音樂。有一次某國元首和夫人訪問馬戲團表演完元首夫人要求和阿寶共舞一曲。由於阿寶脾氣不好,他們決定讓性情溫順的圓球冒名頂替阿寶。

事後真阿寶上臺演出是人們說這是假的,馬戲團又讓假阿寶圓球上臺演出。以後只好讓圓球和阿寶身份互換真阿寶不願意當圓球馬戲團的人把真阿寶關在了禁閉室裏,真阿寶開始絕食。過了八天真阿寶連路都走不成了。馬戲團給真阿寶進行安樂死。真阿寶死後假阿寶還是不敢從禁閉室走過。

雖然真阿寶死了但是假阿寶從禁閉室走的時候依然驚恐不安。畢竟阿寶不是它的名字。

《家》讀後感3

《有的人》這篇文章寫了兩種截然不一樣的人,也寫了他們對待人民的態度,最後寫了人民對他們的看法,態度和他們的下場。

《有的人》是詩人臧克家爲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寫的`一首詩。全文用了比較的手法,先反後正,讓文章更加鮮明生動。而且寫出魯迅和那些爲人民而奉獻一生的革命者,他們寧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的品質。讓我們佩服不已。

讀了這篇文章,我領悟到:做人,要真誠懂得爲他人奉獻,這樣你會流芳百世。如果做自私,欺軟怕硬的人,那你會遺臭萬年只要你對他人尊敬,禮讓,那他也會尊重對你的。如果你覺得這樣做很吃虧,很難,那你就永遠體會不到奉獻的快樂,永遠得不到別人看你那堅定的目光,要相信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你想讓別人在你死後還惦記你嗎?你想讓有的人提起你的名字的時候感到自豪嗎?你想不把名字刻入石頭也不朽嗎?那就用你自我最大的力量去幫忙他人。

我想這首詩就應讓社會上的每個人都看一下,讓那些爲了勢力,名譽,地位而失去本質的人改過自新。

不要讓自我輕易妥協,真實才是你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

《家》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動物作家沈石溪的一本書,名叫《黑熊舞蹈家》。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老獵人亢浪隆在森林裏闖蕩了幾十年,他經驗豐富,槍法非常準,還有一條機靈的大黑狗,所以只要進山,就很少空手而返。有一天,亢浪隆帶着作者在洗澡,作者發現了一隻有白熊掌的大黑熊,熊掌是名貴的山珍,白掌在熊掌中非常珍貴,可以賣不少錢,所以亢浪隆讓大黑狗追小黑熊,自己去追大黑熊。最後,小黑熊被抓了,大熊逃走了,可大熊爲了小熊一定會回來的`,大熊果然回來了,那隻大黑熊爲了救孩子自己死了。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母愛是偉大的,動物也一樣,黑熊爲了保護自己的孩子,連生命也不管了,這一點讓我敬佩不已,也表明了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可是人類是殘忍的,如果亢浪隆和作者沒有追殺大黑熊的話,就沒有那麼多悲劇。

這本書裏有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家》讀後感5

某天,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套書,其中有一本書和我相遇並擦出火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爲《法老的探險家》,大概講述了公元前1472年,米內邁斯是個孤兒,被他的舅舅卡瑪克廟的神父收留,同時他也是法老圖特摩斯的好朋友。法老和他的嫡母哈特謝普蘇特女王一齊統治埃及,女王打算派出一支探險隊去神祕的國度彭特,圖特摩斯決定讓米內邁斯參加,一場去往彭特之地的奇妙探險之旅開始了……

故事以這個叫米內邁斯的小男孩兒的日記的形式展開,形式獨特新穎,每一篇日記都相當於一個小故事,通俗易懂,字裏行間,充滿着童真童趣但又不失驚險。每篇日記能夠單獨成文,數篇日記又匯聚成一個長篇歷史故事。故事的情節扣人心絃,故事主人公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再現當年的歷史,使我彷彿置身於書中,與主人公一齊經歷了一場生與死的`較量。

這位小作者十分喜歡寫日記,而且完全把日記當成了自己每一天務必做的事,因爲他覺得寫日記能夠緩解他的疲勞和痛苦。正因爲這樣,我們此刻才能瞭解當時的歷史。我很佩服他這種毅力,把日記當成自己的朋友。就象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所說,“忍耐和堅持雖是痛苦的事情,但卻能漸漸地爲你帶來好處。”

我喜歡這本書!

《家》讀後感6

這座雕像原來就在那裏,我只是去掉了他的邊邊角角而已。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一些邊邊角角,就能獲得完美的自我。當我看完這段話時,不禁感慨萬分。

在學校裏的時候,我是一個優秀的學生,但總爲寫的一手字而發愁。在王老師批改作業時,只要一看到我的作業,就會皺起眉頭,像研究甲骨文一樣研究我的字,我也只要一看到王老師皺眉頭,就知道又要被請上講臺,隨後,就是聽到字太差了,至少能讓老師看得清的`聲音。每次我站在講臺上都感到十分愧疚,但是隻要一回到座位,又彷彿鬼使神差似的,把老師的話忘得一乾二淨,提起筆就隨心所欲地亂寫一氣,寫完後,只要自己覺得看得清楚,就又交上去,到最後,難免落得個老師改得欲哭無淚,而我也已兩眼淚汪汪。在課餘的時間裏,我也不知道王老師已經對我說了多少次字要寫得好,六年級還要衝刺一百二十分,寫字就佔了九分的!每次聽到的時候我都會鄭重而嚴肅地點點頭,但至今王老師每次改我的作業時,仍是一副痛不欲生的表情。

每次每次,聽完王老師的教導或告誡,我都會跑到操場上無聲地吶喊:出色的雕塑家,你在哪裏?操場上空毫無迴音,但我自己深深知道,其實那位雕塑家一直就隱藏在我的內心裏。

《家》讀後感7

讀完《家》,一種壓抑的心情纔有所解脫。

我用了兩天的零碎時間讀完了這部小說。它所引起的感覺跟我之前看電影時是完全不同的。它極大地引起了我同情、悲憤的情緒,甚至影響了日常的心情。

《家》是一部記錄一個正在崩壞的資產階級家庭的全部悲歡離合的歷史。這個在封建制度背景下生存的大家庭,有着不可避免的家庭糾紛、勾心鬥角、壓迫與不公,但又因處於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着令人驚喜的反抗。悲與歡、壓迫與反抗成爲小說中涌動的激流。而其中最動人心絃的.是,一羣年輕可愛的生命在封建制度的殘酷壓迫下受苦、掙扎而不免於死亡。因此小說中帶着血和淚,帶着悲憤與控告的呼聲,把鬥爭的鋒芒指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害人的、束縛人的封建禮教,並暗示它必將走向滅亡的道路。

《家》讀後感8

《黑熊舞蹈家》,一聽這本書的名字,就很吸引人了:黑熊那麼笨拙,居然能成爲一個舞蹈家? 翻開書一看,裏面有許許多多關於熊的故事呢!這些故事中最讓我影響深刻的是這本書的主要文章——《黑熊舞蹈家》。

這篇文章裏,有一隻名叫阿寶的'黑熊,在陽光馬戲團裏,就數它的舞蹈天賦最好,可是脾氣卻有點古怪。比如:不愛讓人摸它的鼻子,不喜歡與別的黑熊共享美食……不過,在黑熊舞蹈隊中,還有一隻表現挺不錯的三歲齡公熊,名叫圓球,它很乖,可說道跳舞當然沒有阿寶跳得好,在舞蹈隊裏排名第二。

一次,在爲元首夫人挑選舞伴的時候,因爲阿寶的脾氣暴躁,怕抓傷元首夫人,就讓聽話的圓球去了,還把它們的名字交換了。後來,真阿寶不服氣,被關進了禁閉室。真阿寶在禁閉室的日子裏拒絕進食,慢慢地營養不良,最後它聽着音樂,跳着他最熟悉的交際舞,在訓練師的掌聲下結束了它的生命。

動物,溫馴聽話、聰明可愛、曾帶給我們許多人美好的童年回憶。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黑熊舞蹈家的故事。

《家》讀後感9

每次讀《家》都會帶着不一樣的心情去體會作者的目的,又一次拿起這本小說讀了起來,給我的感覺更多的是封建禮教的束縛和舊時代勞苦大衆的懦弱,以及封建官僚的.守舊。 我氣憤書中覺新的懦弱,他不敢和封建禮教作鬥爭,他的懦弱使得他的妻子和他的愛人成了當時的犧牲品,更使的覺民差點變成第二個他,還好他敢於與封建禮教鬥爭與家族作鬥爭,終於贏得了勝利擺脫了家族訂的婚姻最後和自己的愛人相守在一起。還有書中的覺慧從始至終一直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他批判家族的封建思想、提倡女子剪髮鼓勵女子進學校學習新文化,而不是“子曰…”他最後爲了不在受家族的壓迫自己獨自去了上海學習新知識、新文化。

距離上次讀這篇小說已經四五年了還記的開始讀時總是懷着同情書中的梅和鈺兒、鳴鳳還有憎恨覺新和覺慧而讀完的並沒有真正體會小說的主旨。事過境遷總有不一樣的理解和感受。

《家》讀後感10

很久沒看近代小說,爲此讀起《家》時,最初竟然沒有任何感覺,只是後面才漸入佳境。

然而,縱使對《家》的情節和人物慢慢熟悉並有所感喟,但細細體味,自己心境終究變了許多。

簡單而言,不再像初中時的我那樣雖對故事不能完全理解,但卻總能簡單地喜愛上那些人物,對故事裏的生活也多是些美好的期許。

這些單純的`感悟早已不復存在,如今自己對小說故事的發展多了些消極的悲觀,更對原本可愛的人物有了許多現實性的厭惡。

或許正是這厭惡誤,不時動搖自己對近代小說的興趣。

爲何會存在對小說人物的厭惡,道理很簡單,那是自己初中之後的長久時間裏內心發生了些許變化。儘管這些變化不能完全歸結於不好,

但至少自己沒有了以前那份單純和善意,有人說這是成熟,如果成熟代表着無法簡單的善意,那自己或許並未成熟吧。

鳴鳳死了,而自己並未死,也許這一點終究未隨時間的改變而改變。

《家》讀後感11

《黑熊舞蹈家》是著名的動物小說家沈石溪爺爺的作品。沈石溪爺爺著的小說將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識性融爲一體,充滿着生活哲理,風格獨特,讓你身臨其境到動物世界裏。《黑熊舞蹈家》是一本感人中篇故事集,它的感人會一步步將你帶到動物世界,你也會慢慢地對黑熊生活習性瞭如指掌。

這本書由八個小故事組成,主要講六隻黑熊和兩隻獅子的故事。其中《黑熊舞蹈家》最爲感人,它主要講馬戲團裏有兩隻性格各異善於跳舞的黑熊,它們在不同環境中的.不同遭遇。阿寶是隻既聰明又有音樂天賦的黑熊,但它心高氣傲受不了半點委屈。而圓球是隻資質平庸的黑熊,但它勤奮性格溫順。因爲阿寶脾氣不好,圓球代替阿寶與元首夫人跳舞,從此圓球一舉成名,成了"阿寶",而阿寶成了"圓球"。阿寶成"圓球"以後也改了過去的壞脾氣,表演特別賣力,可最後回到馬戲團看見昔日的榮耀全歸假阿寶時,它心灰意冷,絕食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它恨人類的虛榮。看到這裏時我的也心酸酸的,阿寶覺得人類社會太複雜,它是永遠不可能弄明白其中的奧妙,所以它選擇死亡。而我覺得阿寶應該放棄名利快樂的生活,不要走這麼極端的路。

《家》讀後感12

《家》描述的是一個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在這樣的家庭中,有着不可避免的明爭暗鬥,糾紛,不公與壓迫。但又因爲身處於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令人感到驚奇的反抗。在封建社會的.殘酷迫使下,一羣年輕可愛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帶着血和淚,帶着控告與悲憤的呼聲。把鬥爭的劍刺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社會以及害人的封建禮教,並暗示它走向滅亡道路。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羣象徵着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羣象徵着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着滿腔激情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裏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於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爺爺跟你說什麼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着,讓他一個人去說,等他話說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家》讀後感13

在《家》出版的那個年代,它的任務就是向整個舊社會揚起反抗的劍。而今天,按巴金爺爺的話:“我的作品已經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任務,讓讀者忘記它們,可能會更好一些。”我現在重新拜讀這部作品,爲的是瞭解封建社會的一些情況,畢竟它就是一部描寫:“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歡離合的歷史。”

在沒有讀過巴金的作品之前,我無法想象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者說我根本就沒有想過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是自從我讀了他的作品《家》之後,對巴金我有了全新的認識。《家》描寫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後的日趨沒落。通過一個家族的`分崩離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全面崩潰的現實和趨向。

時間沖走浮華與喧噪,沉澱下來的纔是時代的精華。我從時間長河的沉沙中撈起這本《家》細細嘗味。也許在當今充斥着名利,競爭激烈的社會,《家》的意義與幫助不大,但我也只能在這裏才找到那個年代純純的革命情懷。

《家》讀後感14

沈石溪寫的《黑熊舞蹈家》這本書很好看,其中寫到兩隻會跳舞的黑熊,在舞臺上跳舞時。“真阿寶”的舞技雖然勝過“圓球”,但是“真阿寶”有着幾個壞習慣,不讓人摸它的名字,否則會生氣,還會咬人,“圓球”的舞技雖然比“真阿寶”差一點,但是沒有“真阿寶”那麼多的壞習慣,所以,再一次表演中,“圓球”代替了“阿寶”的表演。

沈石溪,原名沈一鳴,曾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大獎、楊喚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他是一個很有名的動物小說作者,據說,他能把動物寫的'比人還聰明,他有很多粉絲,有很多人都喜歡看他寫的動物小說。沈石溪的書,是非常好看的,他出版了幾十本書,都受到了廣大愛好者的喜歡,他寫的動物,個個都聰明伶俐,大家都知道,熊,是一種很笨的動物,但是在這本書中,他寫的熊擁有人類的思想,這是一個讓人佩服的寫法。

《黑熊舞蹈家》中的故事很感人,也很精彩,這本書有很多值得去看,去學習的地方,有很多的寫法,我們應該活靈活現的運用這種寫法。

《家》讀後感15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不錯,眼睛確實是通往心靈的一扇窗戶,但不是唯一的窗戶。《盲音樂家》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天生盲人彼得如何從因先天缺陷痛苦絕望而到最後成爲一個受人敬仰的音樂家。

彼得自幼失明,但是上帝爲他關上一扇窗,就會爲他打開一扇門——他能僅靠聲音的辨別把周圍的人和環境區分開;他可以通過某種意識來區分白天和黑夜;他甚至可以依靠音樂區分顏色之間的區別……然而這些並不完全是上天賦予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聽到的聲音越來越紛繁多樣,聲音之間的起伏愈加明顯,彼得開始感到惶恐和茫然、不知所措——因爲這些都是他所不瞭解的。

讀完這本書,我始終覺得彼得真正痛苦的是他內心對於“光明”的追求與渴望,是他那永遠不滿足的追求,使他最終得以“復明”同樣是失明,彼得最終成爲了音樂家,而葉戈裏最終卻只能成爲一個終日埋怨生活、沉溺於對光明的'幻想的敲鐘人。

我如果不幸的成爲了那些“不幸的人”的一份子,那麼我會怎麼辦呢?如果我像彼得一樣,對於光明的追求不止步,我或許會成功;但是我如果像葉戈裏一樣,終日埋怨生活,那麼我將註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