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通用】紅樓夢讀後感14篇

【通用】紅樓夢讀後感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用】紅樓夢讀後感14篇

紅樓夢讀後感 篇1

媽媽給我買了一套四大名著,暑假裏,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通過閱讀,感覺四大名著不愧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座瑰寶。它代表了古典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家史和《紅樓夢》中所寫的.賈家一樣,是個“鐘鳴鼎食”之家,曹雪芹身經榮華富貴到貧困潦倒的起落悲歡,促使他對社會和人生有着清醒透徹的理解。

本書中講述了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因爲家庭原因投奔來賈府,與賈寶玉一見鍾情,本來是一段完美的姻緣,卻又因爲王熙鳳從中使計,讓賈寶玉娶了薛寶釵,以至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心灰意冷,看破紅塵,出家爲僧。看到此處,我爲他們感到痛心

曹雪芹從真實出發,通過《紅樓夢》把賈家在當時政治上的衰落,道德上的腐敗,經濟上的崩潰一一展現出來,它預示了舊制度必將走向沒落的趨勢。

在書中我看到,曹雪芹通過刻畫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形象,寫出人物的真實性,複雜性,每個人物活靈活現,有血有肉,且都有着鮮明的個性。

我非常喜歡《紅樓夢》這本書,它使我對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紅樓夢讀後感 篇2

說《紅樓夢》是我們中國的國粹一點兒也不過分。它是光輝燦爛的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代表着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的最高峯,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它雖然是不通俗小說,但卻不是讀一兩遍就能完全讀懂的。這裏的“懂”不止是指字面上的.懂,而是要懂得他的全部意蘊和情味。這須要讀者從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語言中仔細體味琢磨,才能悟出它的真意。

《紅樓夢》作爲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寫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是從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盛衰,進而宣判了整個中國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大悲劇。

《紅樓夢》人物的內心世界,是那麼豐富而明朗,強烈而動人,以至於我們讀了《紅樓夢》,對它裏面不少人物形象的瞭解和喜愛,彷彿勝過對自己周圍的人的瞭解和喜愛。《紅樓夢》所達到的這種藝術效果,是與曹雪芹在人物上運用手法之巧妙分不開的。在人物性格描寫上,曹雪芹注意到了人物的外表現象和內心本質矛盾統一的辨證規律,用冷中見熱,熱中見冷的手法,從而充分地揭示了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真實性,使人物形象顯得格外豐滿和生動,大大加強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紅樓夢讀後感 篇3

《紅樓夢》一個熙熙攘攘的人物大觀園,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聰明靈秀的賈寶玉,端莊大方的薛寶釵,精聰能幹的王熙鳳,心直口快的史湘雲……特別是林黛玉和賈寶玉,是那麼深入人心,令人回味。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每當看到關於林黛玉的情節,我總會情不自禁地難過,這個“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女孩,令我產生無限的憐憫,無論是離愁別恨,還是草木枯榮,都會讓她落淚,這個敏感細膩的女孩,或許他是那株美麗的絳珠仙草,來到世間只爲還“淚”吧。

而書中的另一個主人公賈寶玉,同樣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通靈寶玉的化身,清靈、純潔。他不喜歡讀書,因爲他不想考取功名,不想混跡於污濁的官場;他口無遮攔,因爲他不願意爲封建禮數所束縛。寶玉與大觀園中衆姐妹的關係都很好,因爲他懂得這些女孩的`內心,能看到她們水一樣清澈的心靈。

《紅樓夢》真不愧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頂峯,那蕩氣迴腸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相信每一個讀過它的人,都會像我一樣沉湎於其中,不忍釋手。

紅樓夢讀後感 篇4

最近,我一向在讀《紅樓夢》。《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是很難讀懂的一部小說,更是一部十分偉大的文學作品,塑造了衆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林黛玉、賈寶玉等,曹雪芹花費了十年時間,刪改五次完成的,具有十分深邃的意味。

故事是從女媧補天多了一塊大石頭說起的,這塊大石頭經過女媧的煅煉之後,已經通了靈性,變成了一塊仙石。仙石被帶到人間後,發生了許多故事,這就是《石頭記》的緣來。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劉姥姥一進榮國府》這一節。以前,我就聽說過劉姥姥的大名,此刻,最終明白關於劉姥姥的故事了。

劉姥姥帶着小孫子板兒來到榮國府,看到了許多沒見過的東西,如不停擺動的自鳴鐘、也吃到了許多好吃的`美味佳餚,還得到了20兩銀子的資助,作者把劉姥姥的一舉一動都描述得惟妙惟肖,把她的心理活動也描述的十分生動。語言卻很生活化,把故事講得娓娓動聽。

讀這部作品,需要細細讀,慢慢品。我想:《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故事,也飽含着現實生活中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吧,曹雪芹因爲歷盡了滄桑,才寫出了傳唱千古的《紅樓夢》。

我會認真讀《紅樓夢》的。

紅樓夢讀後感 篇5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題記

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斷。

利用週末時間,我終於啃完了這本兒童普及版的《紅樓夢》。它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原名《石頭記》。這本書家喻戶曉,作者是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他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爲創作背景。《紅樓夢》裏既有兒女長情,風花雪月,也有盛衰變幻,人情冷暖。它主要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爲主線,圍繞兩個主要人物的感情糾結,描寫了大觀園內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故事。

《紅樓夢》不僅內容豐富,而且人物形象刻畫得十分精緻,每個人物形象都深入人心,並且十分真實。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因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都十分鮮明:純真率直,待人平等的賈寶玉;多愁善感,心思細膩的林黛玉;穩重平和,深明大義的薛寶釵;思維敏捷,察言觀色的王熙鳳;心直口快,樂觀積極的史湘雲;風流靈巧,豪爽潑辣的'晴雯

書中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圖,讓我對書中的一些知識和每篇文章蘊含的哲理有了進一步瞭解,也讓我體驗了那個時代絕美的愛情和深刻的社會現實。

紅樓夢讀後感 篇6

今天讀了一本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就是——《紅樓夢》。看看它會帶給我們哪些故事呢?

這本書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悲劇爲主線,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榮衰的描寫,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作家曹雪芹花費了十年心血鑄就的一部文學鉅作。它展現了廣闊的'社會背景,描繪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風情世俗。這部文學名著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創作水平,是一次巨大提升。因此,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一起,被譽爲中國四大古典名著。

《紅樓夢》不僅是一部偉大的文學鉅作,還是研究中國古代官制、哲學思想、文化形態、民俗現象,因此歷來備受各界人士關注。

《紅樓夢》反映了複雜的社會問題。揭示了深刻的人性、世態炎涼、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發展的哲理。

紅樓夢讀後感 篇7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但作爲一個女孩子,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最吸引我的非《紅樓夢》莫屬了。我捧着《紅樓夢》,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在《紅樓夢》中我瞭解到賈府裏的人都很有權勢,最厲害的就數賈母了,賈府上上下下都聽她的。她特別疼愛賈寶玉,把他當成自己的心肝寶貝。寶玉有個妹妹,叫林黛玉,非常有才華,但是非常愛哭。她和賈寶玉非常和的'來,幾乎每天都一起玩,可最終沒能在一起。最後,黛玉傷心而亡,寶玉則出家當了和尚。

看完了《紅樓夢》,我很佩服作者曹雪芹,他可以將每個人物都描寫得栩栩如生,彷彿就在我們眼前。我要向他學習,練好作文基本功,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樣才能和他一樣,成爲一名大作家!

紅樓夢讀後感 篇8

賈元春是賈寶玉的親姐姐。因爲她生在大年初一,所以取名元春。她被選爲了貴妃,皇帝恩賜她回家省親,賈府特意建了一座大觀園。

終於等到了正月十五,元春回家了。賈府張燈結綵迎接她,那場面真是熱鬧、隆重!紅樓夢第17回、18回就寫了賈元春寧國府歸省慶元宵的情景。

從這一章裏邊兒我讀出來皇妃回家真是不一般!爲了迎接她回家,先花費那麼多錢蓋了大觀園。回家時,宮女、太監一撥接一撥出場,賈府老小全部跪着迎接,真是豪華奢侈!

但賈元春當了貴妃,一點兒都不開心。文中好幾處寫到賈元春落淚,她看見賈母時,書中寫道,“賈妃滿眼垂淚”“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她還說宮裏是“不得見人的.去處”。說是回來省親,但待了沒多久,宮裏就又召她回宮,最後她強忍着淚水離開了自己的家,而這一去直到死也沒再回來過。賈元春真是可憐,雖然她是一個皇妃,表面很風光,但卻一點兒也不開心,她心裏的悲傷又能給誰說呢?古代的女孩子實在是太可憐了!

紅樓夢讀後感 篇9

這個暑假,我讀了四大名著的其中一本《紅樓夢》。《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作者是清朝的曹雪芹。

《紅樓夢》主要講述的是賈政的妹妹賈敏是林黛玉的.母親。黛玉自幼喪母,便投靠了外婆賈母。到了榮國府,賈母對黛玉倍加疼愛。黛玉與家中的“混世魔王”也是賈政的二兒子賈寶玉相見,似曾面熟,便慢慢建立起友誼和感情。最後,二人不得以分開,一個離世,一個出家,命運太殘酷呀......

這本書我當初看時,很矛盾,既被人物關係的複雜而頭暈,又被感人的情節給吸引了。於是,每當“蹦”出一個人物時,我就不得不翻到人物出場時介紹,並在人物關係圖上記下來。

這個故事很憂傷,甚至有點慘兮兮的感覺。最後黛玉的死,就像黑夜裏一株小草一樣,無人知曉。

這本書有三個亮點;它們分別是:人物的刻畫、插入的詩句、場景與景色描寫。人物的刻畫中,王熙鳳和劉姥姥這兩個人刻畫的入木三分,活靈活現!插入的詩句也有很多,大多出自寶玉、黛玉和寶釵之手,簡直是爐火純青!場景與景色的描寫更是身臨其境!

被人稱作爲,“不可超越的文學作品”的《紅樓夢》在這個暑假,我總算領悟到了,什麼叫經典,什麼叫“不可超越”了。

紅樓夢讀後感 篇10

我覺得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紅樓夢》是可以讀多次,而每次感受都不一樣。

第一次看《紅樓夢》是在三年級,當時爲了更快的知道最後的結局,書中的詩歌大多跳過了。看完後爲書中的人物流下了同情的'眼淚,不太喜歡薛寶釵,更喜歡林黛玉。

紅樓夢裏面有很多我喜歡的人物,比如賈寶玉、襲人……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林黛玉,爲什麼呢?因爲作者把林黛玉寫出了與衆不同的特點。

黛玉很聰明,琴棋詩畫樣樣俱佳,尤其詩作更是大觀園羣芳之冠。

黛玉用詩詞來宣泄自己的離情別緒。她所寫的多是些哀傷的詩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敗。比如在第七十六回中湘雲和黛玉在月夜作詩,湘雲作了上句:“寒塘渡鶴影。”黛玉對了下句:“冷月葬花魂。”就表現了黛玉離別時的情緒。

曹雪芹對每個人物的形象刻畫都不一樣而且清清楚楚的,對比鮮明,這正是寫作的妙處,我們要認真學習她的寫作方法呀!

紅樓夢讀後感 篇11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懷才不遇的曹雪芹寫出了自己,寫出了世態炎涼,四大家族從繁盛到沒落,最後以悲劇收場,不禁讓人嘆息。

這本書字裏行間表達出了對女性的尊重和讚美,即是讚頌又是悲劇,家族的衰敗,愛情的沒落,最終創造了一個悲劇式的收場。全書總共九百多個人物,大部分都是描寫女性,情節主要就是圍繞着林黛玉、薛寶釵和賈寶玉等來發展的,書中的很多女性人物都沒有好的下場,有的被強盜抓走,有的跳井而死,有的撞牆而死,有的含冤而死,有的被遠嫁。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沒能和寶玉走到一塊,懷着對寶玉深深的.思戀最終抱憾而死。她是我小說裏面最喜歡的角色,聰慧恬靜,知書達理,溫文爾雅,也就是因爲它的性格,多愁善感導致她體弱多病,讓人十分憐惜和同情,林黛玉的死是《紅樓夢》裏面悲劇中最深刻的一段。讀完整本書讓人覺得有一種壓抑的感覺,悲劇式的收場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不多見的。這些都是曹雪芹對封建社會世態炎涼的痛訴,也看出他對世事不公的一種忿忿,他用這種犀利的筆鋒描繪出心靈最深處的傷感。

對比現在生活的美好,我更懂得知足,我們民主,自由,我們有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需要定下心來,好好思考人生,珍惜生活。

紅樓夢讀後感 篇12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古典小說之一,是18世紀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說。它的高藝術水平在中國和世界的發展中佔有突出的地位。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庭的興衰,一個家庭的大小。主人公是賈寶玉,應該說是一個性格溫和,有點刻板的男人。他的柔軟有一部分是環境造成的'。幾乎都是上上下下的女性,而且都是掌管整個家庭的女性。自然,應該說在朱者赤附近的都是黑人。他們家之所以興盛,是因爲他們家有個女人入宮,成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所以他們天天吟詩作樂,其中兩個不得不提,就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多疑多愁善感,賈寶玉卻偏偏喜歡她。她的身體很虛弱,她的祖先不喜歡她。偏偏賈寶玉娶了薛寶釵,林黛玉聽了,大怒。賈寶玉揭開西八,發現不是林黛玉,是黛玉死了,出家了。

紅樓夢有一種悲涼的氣氛,常常讓人想哭,裏面的詩詞太多,不得不讓人印象深刻。

紅樓夢讀後感 篇13

曹雪芹的《紅樓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將四大家族的興衰與人物的命運緊密的串聯在一起,通過前後的'對比將故事推向了高潮。

讀《紅樓夢》,不得不說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這是一點悽美的愛情故事,結局讓人嘆息,因爲種種緣由,明明兩情相悅的一段愛情故事就這樣被拆散。究其原因,還是封建觀念在作祟,林黛玉從小孤苦伶仃,沒有後臺靠山,試問賈家這樣的封建家族怎麼能容忍賈寶玉找這樣的妻子呢?答案很明顯。這是時代的侷限性造就的悲哀,如果在現在自由開放的社會,賈寶玉和林黛玉肯定能成就一段愛情佳話,這也是身在封建王朝,封建家庭的無可奈何。

我在爲身在這個自由民主的社會而慶幸的同時,也要學會珍惜,珍惜眼前的一切,親情、愛情……活在當下,享受這自由的空氣!

紅樓夢讀後感 篇14

假期裏我花了幾天的時間終於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一書,這本書是作家曹雪芹先生的代表作,今日一讀果然不凡。

這本書可以說是寫盡人生百態的一本書,他不光描寫了一個朝代的興衰,還描寫了一個世家大族的興亡,和其中很多人物的命運發展。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十分贊同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林黛玉多愁善感心思細膩,所以容易多思慮多憂愁,所以最後是黛玉葬花……賈寶玉的骨子中帶着一些妥協和懦弱但是又有着一些倔強和固執,所以最後出了家。惜春寧爲玉碎不爲瓦全,所以也選擇了出家脫離塵世。

還有很多人的命運其實都能從性格上看出一些端倪。看完《紅樓夢》之後只覺得心裏空落落的',有點兒說不出的難受。所以雖然我覺得這本書值得我反覆觀看,但是在我心臟足夠強韌之前應該是沒有勇氣再讀一遍了,因爲在我看來《紅樓夢》真的算是一本極虐的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