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通用】《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通用】《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通用】《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1

這本書被評爲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作者弗蘭克爾是奧地利的猶太人,在二戰時候,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及哥哥都死在了集中營,只有他和妹妹倖存下來。經過了這九死一生,他從一個心理學家的角度,把這段經歷結合心理學開創了意義療法。並且應用意義療法,在餘生中活出了生命的精彩。67歲時考了飛機的駕照,80歲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在集中營時他一直在思考的就是人到底爲什麼活着?後來想到以後出去之後可以寫一本≤集中營心理學》,最後他找到了“追求意義”的這個答案。

這本書分成三部分,第1部分就講了在集中營的經歷,第2部分講了意義療法的內涵,第3部分講了找到意義的三種路徑。這三種找到人生意義的.方法是,第1種可以通過工作或者從事某種事業找到生命的意義,第2種是追求真善美或者追求愛,去找到生命的意義,第3種就是忍受無法逃避的苦難時候,選擇的積極態度而找到生命的意義。

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我相信這是每一個人都一直有思考過的問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就是:你可以懷着一顆利他的慈悲心投入到你所喜愛的工作中去,並且在挫折困難面前選擇積極的態度,創造出生命的意義。

圖片這本書談到要找到生命意義最好的方法,就是第3種就是在苦難中去積極面對,尋求出生命的意義。

其實既然要談生命的意義,我們就要從生命本身去做一個思考。生命的本能追求的是永生或繁衍後代。爲什麼會有癌細胞就是正常的細胞,不能正常繁衍的時候它就去追求永生——細胞的癌變。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生命的意義?中國傳統文化有說到不孝有三,無後爲大,這就是從繁衍的角度來看,到生命的意義就是傳宗接代。

另一個角度看如何實現永生呢?那就是我們所謂追求的成功吧,在《左傳》當中談到的中國式成功的定義——立德,立功,立言。其實就是所有在世的人再也想起想不起你的時候,你就真正的死去了。只要還有人想起你,你就是永生的。如何才能實現這種永生呢?那就是活着的時候培養出高尚的品德,創造出偉大的成就,留下警示的名言。爲後人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創造出離開人世之後的永價值。

以上就是我讀這本書的一些感受,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思考和啓發,謝謝各位寶貴的時間。祝各位虎年大吉,虎虎生威,虎躍龍騰。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2

本書的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一名精神病學家,在執業的過程中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被關進了集中營,在最著名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渡過一段時間。

作爲一個生活在現代和平社會的人很難感同身受的理解集中營裏的生活。當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的時候,我能想到的是廣泛的幾種答案,諸如:有人認爲人生沒有意義,人死如燈滅;或者有人認爲還有來世;也有人認爲靈魂永恆存在……答案各種各樣。

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觀點就有了不一樣的人生意義觀,也就有了不同的行爲動力。世界也因此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當我沒有看或者思考人生的意義的時候,生活可能還是原來的軌跡。一旦認知發生了改變,行爲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世界總是充滿未知,保持好奇心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動力。

世界上充滿了各種關於生命的學說,終歸還要自己去選擇。無論我們主動還是被動的選擇,都會去賦予自己生命一些意義。

對於自己生命意義的堅持或許會在某些情況中發生變化。這就像當時的許多人在集中營裏會徹底激發出本性來。

在這裏沒有名字,只有去人性化的編號代表着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這裏最不缺少的是死亡和恐懼,情感變得多餘,麻木也成爲了自我保護的應對措施。

對自己遭遇的解釋會讓人產生很多信念的震盪,比如弗蘭克爾說“我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讓我印象深刻。這種集中營的生活是大多數被囚人員終其一生最痛苦的經歷,這種痛苦也是最深入靈魂的,更是激發許多人思考人生的意義,這時的他們對於宗教的虔誠更是達到了難以想象的高度。對於被拯救的希望、美好生活的回憶或嚮往成爲被囚者活下去的力量。

在這個恐怖的環境中,一旦喪失活着的希望,很快就會死亡。飢餓折磨着每個被囚者,疾病纏繞着大多數人,生理和心理的極限被不斷的挑戰。但是弗蘭克爾還是心懷希望,同命運抗爭,他知道自己爲什麼而活着並採取正確的行動。這裏並不像人們想的那樣人性泯滅,這裏有高尚的人,也有卑鄙的人,或許是某個囚犯爲更需要的人獻出僅存的半塊麪包,或許是某個看守自費改善囚犯的生存條件等等。

在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中總會經歷痛苦的事情,並且還很多,當我們能夠爲痛苦找到意義的時候,痛苦就從無名變成了有名的代價,痛苦也就變得更容易承受了。作者的這種積極思想,不僅幫助了他捱過最艱難的日子更是對我們以後的生活有良好的啓發。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做決定,都處在當下的人際關係當中,不在以後也不在過去,做決定是自主的也是自由的。說到這裏弗蘭克爾認爲生命的意義是負責任。他的人生意義是爲了幫助他人活得有意義。

負責任的自由纔是真自由,否則就是放縱。作者對於生命意義的發現和堅持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對於身處痛苦的人更是值得一讀。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3

近日,單位開展了“我喜愛的好書”專題讀書活動,前段時間正好捧讀了弗蘭克爾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心絃爲之一顫。作者維克多·埃米爾·弗蘭克爾(1905—1997)是奧地利臨牀心理學家,猶太人。書中記述了二戰時作者在恐怖與窒息的集中營中的慘烈經歷,在面對頻臨的肉體與精神的毀滅,作者的"意義探索"一次次挽救了他的生命,並且使生命力頑強延伸。他被納粹先後關押到奧斯維辛等4個集中營,他的父母、哥哥、妻子,都在集中營裏不幸死亡,而他自己也遭受了難以想象的身心折磨及垂死掙扎。重獲自由後,他只用了9天時間完成了這本書,更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

在書中,弗蘭克爾首先描述了自己在集中營內的可怕非人待遇,在生死的掙扎與極端體驗中,他仍然發現即便在這種極端扭曲的現實中,在一無所有的狀況下,在集中營集體退化到禽獸一樣的行爲時,也依舊有戳破至暗黑夜的一絲亮光,這就是人性的閃耀。比如有人走過一個屋子安慰別人、把自己最後一塊麪包給別人,然後悽然赴死。在集中營裏,他正是靠着一絲人性的心靈之光,發掘了痛苦的意義,點燃了他強烈的求生慾望,更期盼有朝一日能夠活着與妻子重逢並完成自己的心理學著作,然後他從這強烈願望中汲取力量,並奇蹟般的活了下來。他領悟到,“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選擇,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爲方式的自由”。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爲惡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難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難作爲自己獨特的任務,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識到自己對所愛的人或者未竟事業的責任,就永遠不會拋棄自己的生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無窮無盡力量,能夠毫不畏懼地經受任何艱辛困苦。

我們生命的充實和豐滿,需要我們爲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而努力與奮鬥。弗蘭克爾認爲,發現意義的途徑有三條:創造、工作;體驗某個事件和人物來發現生命的意義;受苦。當痛苦被發現有意義時,我們便不再逃避痛苦,可以通過認識人生的悲劇性和處理困境,促使自我深思,最終發現人生的意義,達到自我超越。

作爲普通人,不斷地重複平凡,懈怠與挫折感也時而出現。弗蘭克爾啓發我們:現實可以被分爲身體、心理和靈性,而後者可以遠離甚至對抗身體和心理的層面。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大小困難,平凡之外的改變與創造,體驗朋友的意義,都會使工作困境與痛苦體驗變淡褪色,我們需要的是發現自己的靈性。

另外,弗蘭克爾67歲取得了飛行員駕駛執照,80歲還攀登了阿爾卑斯山,享年92歲。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4

《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美籍猶太作者,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自傳體小說,同時也是一部心理學著作。弗蘭克爾被認爲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納粹時期,作爲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倖存。但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遼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光彩的見證。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這本書曾經感動千萬人,他並不是當年集中營裏被編號爲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聖者。正如弗蘭克爾所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弗蘭克爾在本書中闡述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全書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描寫了弗蘭克爾自己在集中營的經歷。這是無法複製的的地獄經歷,讀來令人唏噓不已。弗蘭克爾認爲,哪怕在集中營裏經歷了殺戮、恐懼,進而變得冷漠、遲鈍,甚至很多人捨棄了人性只爲了活下去,但人依然能夠在絕境下選擇自己的行爲。他說:“我們這些在集中營生活過的人,都記得那些走過一個個屋子安慰別人,把自己最後一片面包給了別人的人。這些人在數量上不多,但足以說明一點: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取,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爲方式的自由。”

第二部分弗蘭克爾就具體闡述了意義療法。他認爲人類必須要明白自己生命的意義。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人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就是追尋意義的過程。意義療法認爲人們應當明白自己的意義所在,負責任是人類存在之本質。在人的一生中,愛具有意義,苦難也具有意義。儘管苦難本身並不能帶來積極的意義,但是人們對待苦難的方式賦予了將苦難轉化爲成就的機會。生命是短暫的,但並不意味着沒有意義,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捨棄它。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經思考人生的意義,但很少有人能夠想得清楚明白。或者說,人一生都處在不斷追尋自己人生意義的過程中。弗蘭克爾因爲他獨有的人生經歷,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更是比一般人透徹。但就像書中所說:存在之本質就是責任,每個人都有他自己所需要承擔的一部分責任,所以每個人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只要我們能找到了一個合適自己的切入角度,去愛他人,愛工作,愛生活,承擔起責任,我們就完成了自我實現。也許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5

這本書是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的一本著作,它是從心理學角度,對人在極端環境下的心理髮展做出的觀察。弗蘭克把自己和同事被關機集中營的獄友當成樣本進行一個心理學視角的觀察。作者在這種極端的生命體驗中,開創了意義療法,對心理學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幫助人們找到了絕處逢生的意義,戰勝極端痛苦。

進入集中營的人,先後會經歷個階段的心理髮展過程。第一階段,恐懼和震驚,他們還抱有一絲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出去,至少相信結果不會這麼糟糕。第二階段:冷漠、無動於衷的階段,即情緒死亡的境界。這個階段的犯人目睹慘狀已無動於衷,絲毫激不起噁心、恐怖或憐憫的情緒,他們冷漠寡情,感覺鈍化、自覺什麼都不在乎。這個階段的冷漠,其實是因爲自我防衛所必需。第三階段:恢復。他們從極度緊張的狀態中鬆弛下,已經相信自己已經自由。這種感覺在心理學上叫"人格解體"

作者通過分析集中營的犯人,發現一種在心理學上非常偉大意義的"意義療法",即幫助精神崩潰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適度的緊張感對於人的精神健康是必要的,因爲當下狀態跟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能夠喚起人們潛在的鬥志,召喚着人們去完成還沒有完成的任務。人對意義的這種追求,就會讓人產生一股精神動力,即便是在集中營這種極端環境下,犯人最終成爲什麼樣的人,仍然主要取決於他自己的內心。想要恢復犯人內在的力量,就必須讓他們看到未的某個目標,這一點對於任何遭遇厄運的人都適用。

在書中,作者提出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方式。

第一:從事某項事業取得成功。直接追求成功並不會給你帶幸福,因爲追求成功的觀念容易引發一個後果,就是人們會以自己的不成功或者不幸感到羞恥,反而會加重人們本身的不幸福。

第二: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不是要我們控制生命中發生的.事,而是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的情緒和行動。在面對人生必經的苦難時,它提醒我們,人性只有藉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昇華。

第三:去愛某個人,幫助愛人實現他的潛能。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所以它自然也是人們找到生命意義的一個方式,只有在深愛着一個人的時候,你才能完全瞭解這個人,瞭解他的本質,瞭解他的潛能。可以說,愛是直達另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唯一途徑。所以,通過愛,你能夠幫助對方認識到他的潛質,從而實現他的全部潛能。

不得不說,人們一直擁有自我選擇的自由,是選擇拋棄生命還是把苦難當你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轉化成對內在力量的考驗。不同的選擇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義。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將困苦的環境看成自己道德完善的機會並進行自我超越,達到人生意義的新高度。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6

《活出生命的意義》(以下簡稱意義)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他是作家,是心理大師,是醫學博士,他是二戰期間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本書以他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歷爲體驗寫成,全書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集中營的日子,第二部分是理論部分。由於時間關係,本次只把第一部分作爲重點。

全書以在集中營的經歷,從精神病科醫生的視角,闡述了人在惡劣的生存條件下如何活下來,如何忍受非人的痛苦,進而探索生存的有意義在哪裏。作者在死亡率高達99%的納粹集中營能夠活下來,除了幸運之神的安排,很大一個原因在於作者內在強大的心理力量。作者也是普通人,在惡劣的環境裏,也會恐懼,疼痛,但他終究通過個人的意志力,改變自己,也通過自己的專業影響其它犯人。

愛與幽默感以及內在的自由是作者戰勝苦難的法寶,即使身體不能自由,但心卻是自由的,如他所言“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爲的自由”,“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外在命運的”。

書中還寫到“要想恢復犯人內在的力量,必須首先讓他看到未來的某個目標”,這句話對於當時時刻瀕臨死亡的集中英尤爲重要,食物短缺,天氣寒冷,流行病都嚴重減弱的犯人的'抵抗力,當看不到勝利前的曙光時,許多犯人就沒有熬過黎明前的黑暗。

現實生活中越多人因爲失去了生命的目標,而喪失了生命的活力,每天活的如行屍走肉,甚至因生活空虛而自殺,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因失戀而失去生活的動力,自殺被搶救過來,仍心灰意冷,意志消沉,閨蜜並未對她講人生的大道理,只是和她一起回憶了兩人一起出去逛街買衣服,一起沿街找好吃的小吃店的細節,通過這些細節的回憶,女孩終於從失意中恢復過來,直至重新活過來。我想打動她的,不是人生的大道理,而是生活中那些細節的美好,無論是穿着還是美食,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如尼采而言“知道爲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這個世界給予我們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生活有什麼樣的期望,即取決於我們對生活報以什麼態度纔是重要的,內在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生活的態度,是消極應對,被命運推着走,還是積極行動,從生活中不斷找尋生命的意義,從而克服不斷遇到的困難和磨難,把這一切當做生活的饋贈,不斷的超越自己,不斷的成長,再次引用尼采的一句話“那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大”,能夠從本書中讀到這層意義,對我來說,也是獲得生命意義的一部分。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7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就感覺是這是一本話題沉重的書,我就猜想作者肯定經歷過生與死的折磨,肯定有着非同尋常的經歷,否則寫不出這麼沉重的書,伴隨着書的序言,我對全書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書中描述的一戰期間集中營內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強烈震撼了我的內心。弗蘭克爾是猶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學家,1942年,他被納粹關押到曾被稱作“死亡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於牢獄,就是被送進了毒氣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長的囚獄生涯中,遭受了我們難以想象的身心折磨,重獲自由後,僅用了9天就完成了這本書,真的震撼到了我。書中描寫的場景光是今天想想,內心就久久不能平靜。

集中營內的非人生活,將囚犯從活生生的人,變爲一個個號碼,除了自身赤裸的軀殼以外,喪失了所有一切。在這種極端扭曲的現實中,集中營曾有退行到禽獸一樣的行爲,但依舊有人走過一個個屋子安慰別人、把自己最後一塊麪包給別人,閃耀人性的光輝。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責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爲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無所有的狀況下,發現人擁有選擇人生態度的自由,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剝奪的,他自己本來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國,但爲了照顧父母他選擇留了下來,在集中營裏,他懷着強烈的求生慾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活着與妻子重逢,並完成自己的心理學著作,他從這強烈願望中汲取力量,支撐他活了下來,當一個人領悟到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無窮無盡力量,能夠毫不畏俱地經歷任何艱辛困苦。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取得了飛行員駕駛執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弗蘭克爾以其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爲惡劣的情形下。如果蘑難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難作爲自己獨特的任務,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識到自己對所愛的人或者未競事業的責任,生命的充實和豐滿,需要我們爲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而快樂地努力與奮鬥。

再想到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所謂的困難和失敗,跟作者相比,真的的是不值得一提。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態度上來個根本的轉變。我們不應該再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而應該像那些每時每刻都被生活質問的人那樣思考自身。就像尼采說的“知道爲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努力找尋和體驗生命的意義,過有意義的人生,才能不枉在世上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