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 ,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的教育讀後感(錦集15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 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使人從中領悟到許多深刻的道理。

我也是一個小書迷,我很喜歡讀書,沒事就經常到新華書店看書。這個暑假,我就有幸讀了意大利著名作家——德.亞米契斯所寫的《愛的教育》這本書。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訪問負傷老人》,內容主要是說有個叫卡洛斐的男孩不小心用雪球打傷了一位老人,然後去醫院道歉的事。文章是這樣寫的: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到五樓去看望那位受傷的`老人,老人坐在牀上,侄孫在旁邊玩,不過一會,卡洛斐來了,他的內心十分的愧疚,卡洛斐似乎沒有看見我們也在,忍住眼淚走到牀前,站着不動,好像有什麼話要說,但又不好啓齒似的。最後,卡洛斐走時,把他平日裏費盡心機蒐羅來的郵票給了老人的侄孫,以此來報答老人對他的寬恕。我覺得雖然卡洛斐用雪球不小心打中了老人,可他這種主動承認錯誤、知錯就改的勇氣值得我去學習。

這本書簡直太好看了,我之所以喜歡,是因爲書中到處都洋溢着滿滿濃濃的愛,它教會我怎麼去愛父母,愛同學,愛祖國,愛身邊每一個關心我的人。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也想起了自己。以前,媽媽爲了管我的學習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可我不理解她的良苦用心。有一次週末,我的小夥伴都在院裏玩,我也按捺不住內心的糾結,騙媽媽說作業已經全部寫完。因爲當時特別迷戀浙江臺的《奔跑吧兄弟》這個節目,對裏面的撕名牌遊戲很瘋狂,所以,竟和夥伴們玩了一整天。晚上,當我滿頭大汗、心滿意足地跑回家時纔想起來作業還沒寫完,又急急忙忙寫作業。媽媽知道後,大發脾氣,把我訓了一頓。可我當時還覺得媽媽過於嚴厲,很不理解,所以也沒有向媽媽道歉。讀了這本書後,我理解了媽媽對我的愛,她是希望我不要貪玩誤了學業。今天,我也想勇敢地對我的媽媽說一聲:“媽媽,我錯了,請您原諒我。”

我還要感謝學校裏的老師對我的寬容和愛護,感謝老師爲我們廢寢忘食地批改作業;感謝我的同學,是他們給了我鼓勵和幫助;再次感謝我的爸爸媽媽,是他們爲我起早貪黑地工作,爲我檢查作業、忙於我的衣食住行、教我做人的道理。

這本書也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愛就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要人人心裏都有愛,世界就會更加美好、更加和平,人們的生活就會更幸福、更快樂。

愛的教育讀後感 2

《愛的教育》放在我的牀頭已經有幾個月了,今天偶然翻到,於是就拿出來細細品位。幾個大大的字印入眼簾,便開始思索:在這紛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眼角的餘光忽然定格在那天爸爸買回的晨報上,一欄醒目的標題把我吸引住了“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記住我愛你”這是一位媽媽寫好的短信,在全國人民都無法忘記的5月12日中,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剎那間,一座美麗的山村小鎮被損壞得滿目瘡痍,廢墟中她跪着的身體保護着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終於,在70幾個小時後,孩子得救了,而她卻永遠離開了人世。看完後,眼淚竟不聽使喚地“嘀嗒,嘀嗒”流了下來。原來,這就是愛,一位偉大的母親對自己的骨肉看似平凡卻驚天動地的愛!它的力量超越了生命,它的力量蛻變成一股暖暖的氣流溫暖着孩子。

愛,像空氣,每天縈繞在我們身邊,因爲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就如孩子與母親之間的愛,如此平凡,可很多人卻無法感受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的好多跟我年齡相仿的學生都爲自己的日記鎖上了一把小小的鎖,把父母排斥在千里之外,這究竟是爲什麼呢?我不明白,難道親情的力量還不及一把鎖嗎?

繼續閱讀着,我知道了《愛的教育》描寫的是一羣充滿活力,積極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雖然他們出生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中國學生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這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讀了《愛的教育》,我目睹了安利科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的。在感動中,我發現愛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穫。在《愛的教育》中,把愛比作很多東西,確實是這些但又不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萍水相逢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甚至“消失”,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

暖洋洋的愛吹動着歲月的風鈴,奏響迷人的戀曲,如流星劃過天際,彷彿一首純情的抒情曲,一支幽婉的小夜曲,盪漾在我心頭,閱讀完《愛的教育》懂得了許多,也明白了許多。

其實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明天……

愛的教育讀後感 3

我在暑假曾經看過一本書叫《愛的教育》。書中以小學生的口吻,記述了發生在四年級學生中的一百個動人的故事。寫出了他們對祖國和人民、對父母和兄弟、對老師和同學深厚而真摯的愛。看了這本風行全世界的書,那如春風般的故事,我的心被震撼了,仿拂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

看着看着,我的眼眶不禁溼潤了。這裏的每一個故事都離不開一個“愛” 字。讀《愛的教育》,使我走進了恩里科及他的小夥伴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怎樣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去愛。在深深的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對於生活、對理想的追求。在恩里科的老師生病期間,恩里科放學後急匆匆地向老師家跑去,這說明,他是多麼的愛老師啊;在他得知自己的家裏遇到了經濟困難,便和姐姐雪爾維亞一起對媽媽說,五月份給我們買扇子和顏料我們都不要了,我們不能再叫爸爸媽媽花多一分錢,只要爸爸媽媽少一些麻煩,只要看見爸爸媽媽開心,快樂的樣子,我們什麼都願意幹。母親聽了這話之後,眼裏含着淚,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對我們微笑。他們的這種舉動,不僅感動了母親也感動了我。這難道不是愛的體現嗎?比如,卡洛斐打雪球時,不小心用雪球把一位老人的眼睛砸壞了,他心裏內疚極了於是他把他的心愛之物----集郵冊給了老人,這本集郵冊可是卡洛斐費了不知多少心思,寄予了無限希望,看得像生命一樣重要,珍貴的東西送給了老人。這就是愛,是愛使他勇敢承認錯誤,是愛使老師同學給予他鼓勵,是愛使老人原諒了他。沒有愛就沒有這一切。這一霎那,我忽然覺得愛深不可測,高尚無比。

是啊,社會上無時無處不充滿愛:小到小學生扶盲人過馬路;好心的阿姨給孤兒溫暖;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學生對老師的尊敬、甚至對萍水相逢的人一個親切的'微笑;大到幫助災區的人民重建家園,維護祖國統一,世界的和平等等。這些都體現在一個猶如空氣般不可缺少的一個字,那就是--愛。愛,是開啓心靈的金鑰匙;愛,是一本教育我終生的書!

看完這本書後,我懂得了一個人的心中如果沒有愛,那她等於失去一切。所以我要做一個擁有真愛,在現實生活中去幫助別人,關心他人的人,因爲幸福總偏愛那熱愛生活而樂於奉獻善良的人。因此愛讓我們心靈相通;愛,使全世界變得更加溫暖。同時也使我懂得:人活着不能只爲自己,愛別人比愛自己更重要。只有愛別人,別人纔會更多、更好地愛自己。

讓我們伸出溫暖之手,讓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愛的教育讀後感 4

《愛的教育》書中那些感人的情節吸引着我,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

感動之一:愛在總在身邊縈繞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我們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呀!

感動之二:愛中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有人會有異議,但愛真是沒有盡頭。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爲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感動之三:愛無止境

"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因爲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說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讀完這本書,不僅明白瞭如何去給予愛,更明白原來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很多人的思想、情感,所以更注意一言一行。《愛的教育》,不僅描述了安利柯所受的"愛的教育",現實生活中的我更是受益匪淺。

愛的教育讀後感 5

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愛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人一生中要經歷無數次的愛,朋友之愛,父母之愛,夫妻之愛,子女之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也是愛的長河中的一朵浪花。最近,又把《愛的教育》讀了一遍,受益匪淺,久久的被愛包圍着。

——題記

《愛的教育》,這本書上曾經有一段這樣的描寫:當安利柯的老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願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

多麼真誠的一段話啊!先生的這一段話,讓所有的同學都感動,也深深的讓我折服了!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投入在學生身上,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他們的心聲,更用自己的心去感悟他們的想法。他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學生,給予成績不好的學生希望,鼓勵成績好的學生更加上進,不斷突破自我。多麼可親可敬、偉大無私的一位老師。

父母對子女之愛更是崇高的。

一天,一個有錢紳士的兒子諾比斯和一個燒炭工的兒子培諦爭吵起來。諾比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花子”,諾比斯的父親知道後,非要諾比斯向培諦和他的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比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比斯道歉。

雖然,諾比斯的父親是一位有錢的紳士,身份高貴,但培帝的父親只是一位燒炭工,他們身份相差太大了,可是諾比斯的父親毫不在意這一點,不會因爲自己身份高貴而擡高架子,一副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樣子。他認爲自己孩子做錯事情,就必須得道歉,這樣長大以後纔會有出息,才能成就一番大業。他薰陶兒子,不溺愛,不袒護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想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尊重他人。做纔是對的。如果一味的包庇孩子,就算他們做錯了,還是不糾正他的話,讓孩子一錯再錯,因爲家長的溺愛,纔會害了孩子。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摯愛之情。

愛的教育讀後感 6

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亦有一千種《愛的教育》;但同一個人,也亦有有多種的《愛的教育》;讀書真是件神奇的事,不同時期。不同心情看同本書也都有不同感悟體會。

初讀《愛的教育》大概是小學五年級,當時與主人公差不多大,並不喜歡看,只不過特別喜歡其中的每月故事,總是在閒的時候翻找其中的經常的每月故事,求新若渴。其中《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讓我感受很深: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替父分憂,午夜偷幫父親抄寫,但熬夜讓他無法認真學習,成績下降,被責罵……男孩爲年邁的父親減輕生活壓力,這是綠葉對根的報答;父親因兒子成績下降,自己無能爲力,只能責罵他,愛之深,不得不以這種方式關心孩子。當時我很感動,也想學他替父母分憂,可是由於動手能力太差,經常出錯。

再讀《愛的教育》是初一的時候,當時學習任務並不忙,晚上又不喜歡太早睡覺,無意間翻到此書,就吧它放在牀頭,閒得時候隨便翻翻,偶爾翻到一些句子特別有感觸:我們班一共有五十四人,其中十五六人是我三年級同學,一直得頭等獎的德羅西也在我們班。我覺得學校是一塊狹窄的天地,憋得難以忍受。班上總有一個人各項都比你強,總是被家長拿來與其比較,這世界真太小。書中雖描寫是小學的校園生活,也是初中生活的折射,書中的文字讓我感受頗深。一些書當你耐下性子品味時,也許剛開始十分無趣,但堅持讀下來,會有不一樣體會。

又讀此書,初三中考前,中考前的衝刺階段很累,不過爲作文準備素材,我又拿起此書,本只想找些事例,應付作文,不過又讀此書就停不下來了,我開始走進主人公的世界,一件件平凡而細微的事,師生情。父母愛,朋友情,溢滿其間,令我頗受感動。

無意間在書堆間翻到自己的日記,看到後,性情大發,有認真看起這書了。這次看,帶來的更多的是一種回憶,此書伴我走過小學初中,任心中思潮澎湃,在美好的回憶之中無限回想。

同本書不同時候有不同見解。也許你曾看過此書,也許你未曾看過,但有空時請翻翻,會有額外感受。

愛的教育讀後感 7

前段時間,我聚精會神地看完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的作品《愛的教育》。我翻開第一頁時,就被一個個溫情有趣的題目吸引住了,《第一場雪》、《探望受傷老人》、《校長》……書中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位四年級的學生,因爲父親責備了他,安利柯立即說出失禮的話,經過母親教育,他明白了自己的錯誤,然後他向父親真誠地道歉,一家人又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一起。

“父母”這個詞大家都十分熟悉,父母親好比是大樹,孩子就是果子,大樹用自己的甘露營養來滋養果實,父母親用無私的愛來滋潤我們成長。送給大家一句名言:“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珍惜家人給予我們的每一次關愛,每一份呵護,我們會倍感幸福。讀着這本書,不由讓我想起一件最近發生的事。

那天我和胡伊朵在圖書館聽課學習。她媽媽工作忙,沒來接她,於是我和爸爸請她到我們家吃飯。一到家,爸爸就切開西瓜,一塊塊放在盤子裏,端給我們。啊,紅紅的瓜瓤,甜滋滋的,一直甜到我們心底。媽媽看見家裏來了小客人,興奮地跑到廚房忙開了。“嚓嚓嚓”,砧板上傳來切菜的聲音。可能太急促,媽媽不小心切到了手,殷紅的鮮血流了出來。爸爸着急得在家東尋西找,可惜創可貼用光了。爸爸立刻跑下樓,騎着電動車,飛奔藥店。大約過了四五分鐘,爸爸提着剛買的'藥,滿頭大汗地趕回家。他疾步來到媽媽身邊,先從剛買的消炎藥裏取出棉籤,蘸了點藥水,輕輕塗在媽媽的傷口上,還一邊輕輕地吹着氣,嘴裏心疼得直埋怨媽媽太不小心,爾後又給媽媽貼上了創可貼。

中飯燒好嘍!有香噴噴的糉子,圓圓的雞蛋,還有我最愛吃的餛飩和麥餅。我大口大口地嚼着,心裏卻有些不是滋味。媽媽平時這麼忙,爲了我們着急做飯,才切傷了手。媽媽,我要對你說:“媽媽,您辛苦了,我永遠愛您!”爸爸也是一樣愛我,他每天送我上學,接我放學。我身體不舒服時,他愁眉不展,悉心給我喂藥。我取得好成績時,他總是鼓勵我要更加努力。平時他工作也很忙碌,可當我遇到難題向他請教時,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教我,直到我把這道難題弄懂爲止。想到這裏,我的內心又涌起無限感激。

爸爸媽媽放心吧,我會用心把你們的愛記在心裏,好好學習,回報社會,並且把這一份份愛播撒向社會,傳遞給身邊最需要幫助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 8

我含着淚水讀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以日記的形式記下了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一學年的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人的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的神聖的愛,無不流溢於紙上,動人心魄。其中的“每月故事”成了教育和鼓勵孩子積極進取的名篇佳作。讀完了這本書,我同時也聯想到了爸爸媽媽平時對我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我上三年級的時候,媽媽每天都要讓我做一兩張試卷來提高我的學習成績。當時我很不願意做這些試卷。我覺得別人在玩兒而我卻在家做這些試卷,這不公平,所以我就沒有認真地做這些試卷。一天夜裏,我被雷聲驚醒,忽然我聽見“嘩嘩”的紙響,我跑出屋。我愣住了,淚水一下子就涌了出來。媽媽在給我改試卷。媽媽加班很晚纔回來,沒有睡覺,而是給我改試卷。我再也忍不住了,跑到媽媽身邊說:“媽媽,您別改了,睡覺吧!”媽媽卻笑着說:“沒事兒,給你把試卷改出來,讓你把錯題改過來,同時也讓你知道哪些題容易出錯。這樣對你的學習有好處的`。”聽了媽媽的這一番話,我的心裏在跟媽媽說:“媽媽,您對我的一片摯愛之心我已牢牢的記在心裏了,請您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您對我的一片好心。!”

一天,媽媽又爲我做了一桌子的好吃的。我拿起筷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魚肉、牛肉、雞肉我看都不看就放進嘴裏。突然我發現媽媽只是小口小口的吃青菜,不吃肉。我很奇怪,便問媽媽:“媽媽,您怎麼不吃肉呀?”媽媽回答說:“這肉太膩了,我不喜歡吃你吃吧。”媽媽的話我並沒有多想,就在我吃完正要出去的時候,我發現媽媽用筷子夾起一塊我挑剩下的肉放入碗裏。頓時,我恍然大悟,明白了的其中的奧妙:原來媽媽不是不喜歡吃肉而是不捨得吃,把肉留給我吃呀!媽媽對我太好了,媽媽給了我無私的愛!

四年級上學期,就要期末考試了我很緊張生怕自己考不好老師會批評我,媽媽會批評我……無數的壓力就像一塊巨大的石頭壓着我的心。那幾天我每天都複習的很晚才睡覺,只要一有空就拿起書本讀呀背呀。考試的前一天是把爸爸過我準備這個準備那個,還對我說:“爸爸相信你,你一定會考好的,自信的去考吧!”我自信的考完那次期末考試,果然,我的努力換來了沉甸甸的果實,我想如果沒有爸爸的鼓勵我能考好嗎?爸爸媽媽給了我無私的愛,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們。

此時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爸爸!媽媽!我愛您們!”

愛的教育讀後感 9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溼潤,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老師。平日爲人爲父爲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爲世間要如此纔好。於是不覺就感激了流淚。——夏丏尊

這本讓譯者夏丏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愛的教育》在這個暑假我終於讀完了,“兒童視角”“榜樣引領”“溫柔純良”這三個詞是讀完整本書後印記在我腦海裏的。

讀《愛的教育》,跟隨者安利柯的視角體會了他簡單而又幸福的四年級生活。故事中,有聰明懂事的德羅西,有堅強懂事的波列科西,有小商人卡洛婓..……“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治癒”。和同學們相比,安瑞科的家庭不是最富裕的,卻是最溫暖的,我認爲,每一個教師都要有兒童視角,走進兒童的內心,去品一品他們心中的五味雜陳,畢竟,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

班上有這麼一名孩子總是引起我的注意,他內向,不拘言笑;他行爲端正,學習效果卻不理想;他想嘗試回答問題,卻又聲音極小。我關注到了他,持續肯定,讓他成爲數學“志願者”,施與課後輔導,再給予榜樣塑造,課堂裏不斷的誇讚他的學習態度是同學們的榜樣。漸漸的,他的.手舉得越來越頻繁,基礎題的正確率越來越高,雖然成績還不夠理想,但我想,我一定有那麼一天會因爲他能夠大聲回答問題,由衷地感到開心。

“我的教育理想一直不是培養出多少個優異學子,而是在若干年後,有你曾經教過的孩子回過頭來和你訴說你當時不經意間說過的故事。”這是我的座右銘。聰明是一種天分,愛是一種本能,而善良,是一種選擇。我們沒有理由不施與最大的溫良,去呵護好每一個孩子心裏的烏托邦。

愛的教育讀後感 10

一連幾天都是烈日當頭,讓我連邁出家門的勇氣也消失殆盡了,無意中發現被我丟在一旁的《愛的教育》這本書,就不經心地翻看起來,可沒想到開篇就給了我很大震撼。事情是這樣的,“我”班上有三四個調皮鬼戲弄身有殘疾的同學克洛西。克洛西實在忍不住了,就憤怒地將墨水扔了出去,卻扔到了老師身上,老師臉色變得難看起來,嚴厲地問同學這是誰幹的,當克洛西要站起來時,一個不相干的同學卡隆卻提前一步站了起來,想爲克洛西承擔責罰。老師知道實情後,表揚了卡隆。但令我吃驚的事老師沒有按常理出牌,他沒有責罰那幾個調皮鬼,而是告訴調皮鬼自己相信他們能改好。在同學有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我想這是同學之間的友愛;在學生犯錯的時候,不是一味的責罰,而是給予學生鼓勵、信任,我想這就是老師對學生的愛。

接着,在每月一話中,老師講了一個故事給同學聽。1895年,法意兩國爲了奪回被奧地利佔領的土地,聯軍向奧地利宣戰。一天,意國的騎兵到了一家農舍門口,便詢問一個少年是否看見過奧軍,少年如實說奧軍在三天前就走了。爲了避免敵人埋伏,士官打算爬上樹觀察地形,可他不會爬樹,就請求少年的幫助。少年二話不說就爬上了樹,可沒想到他一上樹就被敵人發現,敵人惡狠狠地朝他開槍,士官急忙叫他下來,可他爲了全方位地觀察,並沒有立刻下樹。可這回一枚子彈向他急速飛來,並擊中了他,一位少年英雄就這樣走了。

面對敵人臨危不懼,英勇地奉獻自己,我想這就是愛國。老師又講了敘利亞的故事。敘利亞一家生活貧苦,父親接了別人家的'書信來抄寫用以補貼家用,每夜執筆伏案到很晚了才睡,敘利亞很懂事,爲了減輕父親的壓力,就半夜偷偷從牀上爬起來幫父親寫。就這樣過了好多天,因爲晚睡他複習功課時常打瞌睡,惹得父親對他嚴厲地責罵。後來有一天,父親半夜起來,發現了敘利亞在幫他謄寫,知道了他打瞌睡的原因,抱着孩子的頭大哭,對自己不明就裏的責罵感到後悔。

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家人,我想這就是感恩。

看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老師的愛、同學的愛、父母的愛...... 每種愛都是發自肺腑,都是那麼純真。同時我也明白了我們身邊存在着不同的愛,我們其實是被愛包圍着的!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懷着一顆愛人之心,我們的世界也會成爲愛的世界!

愛的教育讀後感 11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部書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個小學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後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

這些日記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長,都是孩子在讀書期間一天內發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孩子只是很簡單的將這些學習過程,教育過程如實地記敘着,但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可以表達很多的內涵。因爲讀者看到小學生將他眼中的先生的教育方法,先生對學生的愛、關心,對學生的幫助,以及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友愛的情感用一些記敘性的文章記錄下來,有一些簡單的情感表達其中,小學生雖小,但卻能深刻感受到先生“愛的教育”,感受好與壞,感受愛與憎惡,這一切複雜的感受通過這一篇篇日記表達出來,傳達給讀者,引起讀者的一些思考,讓讀者能切身體會“愛的教育”,感受“童言無忌”。

當我們在閱讀這本書時,可以慢慢思考些什麼,這些思考使我們能夠深刻體會一下愛的教育。愛的教育並非易事,當教師、父母能把握好這個度,那愛的教育則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而不正當處理這愛的教育,這愛就有可能成爲溺愛,盲目的愛,將會起到反作用。我想這是我們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這些以日記形式的小故事表現給我們看。這些日記大人可以看,以瞭解孩子的心靈,小孩也可以看,感受同齡人的身心狀態,一切都因它沒有複雜的語言,卻能帶來一些共鳴。

下面來介紹一下作者,埃德蒙多·德·亞米契斯,出生在意大利裏古拉州的一個小鎮奧奈格里斯,參加過統一意大利的愛國戰爭,在行軍打仗中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活。1870年意大利完成統一,亞米契斯退伍後從事教育事業,創作了許多反映教育事業的作品。亞米契斯受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領袖馬志尼的'影響很大,作爲一個民族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他認爲教育問題具有重大意義。他所倡導的愛的教育,包括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於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人類美好的精神,在作者眼中通過一些小故事表現得親切感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先是因爲作者讀他所描寫的對生活的熟悉,特別是對孩子心理入木三分的洞察,寫來就自然生動,給人印象深刻。其次是由於作者擁有一顆孩子般純真的愛心,使作品擁有一種統美的情感。

《愛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的作品,鼓舞孩子能接受挑戰,用愛心創造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大家一看。

愛的教育讀後感 12

今年暑假,老師佈置了一項讀一本好書的任務,我與媽媽一起到書店挑選了一本《愛的教育》,我利用假期的時間把它讀完並悟出了一些道理。

《愛的教育》是一部風靡全球、膾炙人口的佳作,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花了近十年時間才完成的。小說通過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全書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主人公安利柯的日記;他的父母在他的日記上寫的'勸誡啓發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小故事。《愛的教育》一書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或者是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或者是朋友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

文中衆多的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有知錯就改的安利科,有珍惜友誼的克萊蒂,有高尚的卡隆,有待人友好的克洛西,有廢寢忘食的潑來可西,有捨己爲人的洛貝蒂……通過文字,我彷彿感覺到這些人就在我的身邊。

《愛的教育》裏有一個故事讓我最爲難忘。這個故事講了主人公安利柯跟媽媽到了畸形兒院門口,媽媽卻不讓他進去,而是獨自去探望了畸形兒。事後,在寫給安利柯的信中,媽媽這樣說:“像你這樣健康的孩子進去,一定會給那些不幸的殘廢孩子帶來心理壓力,他們時常爲自己的殘廢而深感不幸,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啊!”

我感動了。安利柯媽媽的心靈多麼美好啊,她處處爲別人着想,爲了不傷別人的心,她不讓自己健康的兒子進畸形兒院,她纔是真正做到了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現在,能像安利柯媽媽一樣爲別人着想的人有很多(比如,那些在公交車上爲“老弱病殘”者讓座的人),但是有一部分人卻只考慮到自己,甚至有些人爲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他人(比如,有些家長因爲怕自己的孩子吃虧,而教導他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這些人與安利柯媽媽比起來是多麼渺小與可恥啊!我們也應該像安利柯媽媽一樣,多爲別人想一點。

看了這篇感人的文章,我想,如果所有人都像安利柯媽媽一樣,世界將多麼美好!啊,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向安利柯媽媽學習,學習她的善良,學習她爲別人着想的精神!

愛的教育讀後感 13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問題,我和一個意大利的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詢一個未知的答案。愛,像空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因爲它無影無形就被我們給忽略了。其實它的意義早已融入生命。父母的愛,不單是爲我們操勞奔波。在書架上放置一本我們愛看的書是愛;當我們生病時,遞上一片藥片是愛;在我們睡覺時,來看看我們被子有沒有蓋好也是愛。愛,於平凡生活中處處都有,只要你靜靜的去享受。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我們現在的孩子大多在日記上還扣着一把小鎖,將事情埋藏於心中,不願意與人交流。

最簡單的東西被忽視了,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無法感受到。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我覺得愛是沒有盡頭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是一據枷鎖,那麼我們就會感到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是旅遊,走走玩玩,因而就會很輕鬆,生活也就會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不在乎它能維持多久。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生活的追求。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動的心靈。那麼,我認爲是對國家崇敬的愛。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該牢牢的烙印在我們的心中。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在槍林彈雨中誓死保衛祖國的精神。由此也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鮮血。爲了自己國家的光明,我們同樣可以將個人情感置身是外。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感動了。我們現在不需要爲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許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和情緒。《愛的教育》中,把愛比喻成很多東西,而愛不僅僅如此。

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確切的定義,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愛的教育讀後感 14

放下《愛的教育》,我不禁感慨萬千。這部充滿愛的著作把我深深打動了。感恩,大度,善良,慈悲爲懷這些美好的品質,此刻竟全部彙集在了這本書中,淨化着我心中的狂妄,滌盪着我靈魂中的浮躁。

《愛的教育》塑造了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鐵匠,賣菜婦女,卡隆,斯代第等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愛的教育》教會了我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所有對我好,愛我的人。就像書中所說:“他們是啓發你心靈,培養你智慧的人,他們在你的一生中,差不多與你的父親一樣重要。”這他們,指的就是所有給予我幫助的人哪!他們給了我很多很多,我又有什麼權利不去真誠的感恩,真誠的去說一聲謝謝?難道他們幫助我是應該的?雖然我的感恩也許還抵不上他們幫住我的十萬分之一,但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那就是最好的。

《愛的教育》還教會了我敢作敢當,在做錯事時敢於承擔後果。就像卡羅,他在用雪球砸傷老人眼睛後,勇敢地站了出來,非但沒有受到懲罰,還博得了大家的讚賞。犯了錯誤,還逃之夭夭,躲避懲罰,是懦夫的'表現;而犯了錯誤,勇敢的站出來,則是勇敢者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只有承認了錯誤,你纔可以真誠的面對自己的一顆心。

《愛的教育》讓我學會了見義勇爲,在別人危難時伸上援助之手。洛被地就在一個孩子快被急速而來的車子撞到時,衝上去救了那孩子,自己卻被車輪壓傷。這是需要怎樣的一種勇氣!所有的思考都在車子開來的那一刻,洛被地可能根本沒多想,就跑了上去。他也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這樣做,可他的確這樣做了。這樣的崇高精神,怎能不讓我動容?

《愛的教育》還教會了我要互相團結,互相尊重……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愛字啊!孔子曾說:“仁者愛人”,一個人,哪怕他有再大的智慧,再多的學識,獨獨沒有愛,又怎能是一位仁者?

最近,中國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大地震,許多人都在這場災難中喪生。爲了表達我的悲痛之情,我積極捐款,前前後後捐了230元,還一直打聽怎樣可以當汶川志願者,爲國家出力。這正是因爲我心中裝滿了愛,還有對喪身者的同情,對國家的熱愛啊!如果意大利地震了,我相信,卡羅,洛貝蒂也會這樣做的。

我喜歡讀《愛的教育》,《愛的教育》也值得我細細品讀。我相信,《愛的教育》還會帶給我更多。

愛的教育讀後感 15

《愛的教育》放在我的牀頭已經有幾個月了,今日偶然翻到,於是就拿出來細細品位。幾個大大的字印入眼簾,便開始思索:在這紛飛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眼角的餘光忽然定格在那天爸爸買回的晨報上,一欄醒目的標題把我吸引住了“寶貝,如果你能活着,必須記住我愛你”這是一位媽媽寫好的信息,在全國人民都無法忘記的5月12日中,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剎那間,一座美麗的山村小鎮被損壞得滿目瘡痍,廢墟中她跪着的身體保護着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最終,在70幾個小時後,孩子得救了,而她卻永遠離開了人世。看完後,眼淚竟不聽使喚地“嘀嗒,嘀嗒”流了下來。原先,這就是愛,一位偉大的母親對自我的骨肉看似平凡卻驚天動地的愛!它的力量超越了生命,它的力量蛻變成一股暖暖的氣流溫暖着孩子。

愛,像空氣,每一天縈繞在我們身邊,因爲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就如孩子與母親之間的愛,如此平凡,可很多人卻無法感受到。安利科有一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此刻的好多跟我年齡相仿的學生都爲自我的日記鎖上了一把小小的鎖,把父母排斥在千里之外,這究竟是爲什麼呢?我不明白,難道親情的力量還不及一把鎖嗎?

繼續閱讀着,我明白了《愛的教育》描述的是一羣充滿活力,進取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雖然他們出生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我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是我們中國學生比不上的,同時也是令人羨慕的。那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教師讀給這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讀了《愛的教育》,我目睹了安利科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的。在感動中,我發現愛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這是我獲得的意外收穫。在《愛的'教育》中,把愛比作很多東西,確實是這些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答案。但我明白“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萍水相逢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甚至“消失”,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珍惜的。

暖洋洋的愛吹動着歲月的風鈴,奏響迷人的戀曲,如流星劃過天際,彷彿一首純情的抒情曲,一支幽婉的小夜曲,盪漾在我心頭,閱讀完《愛的教育》懂得了許多,也明白了許多。

其實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完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