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14篇(合集)

《紅樓夢》讀後感14篇(合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讀後感14篇(合集)

《紅樓夢》讀後感 篇1

《紅樓夢》之前是看文字,這次是聽書,前80回是企鵝有聲,講的聲情並茂,能引人入盛,聽久了,她的口音變化都能知道是誰在說話,後40回沒更新,便聽了語音朗讀,這就真是機械式閱讀了,沒有感情,所有文字都在一個調上,所以,除了聲音受影響,文字也說是高鶚所寫,沒前80回精彩有深度,總體來講,此書講的是一個世道一個家族的盛衰歷程,人情小說,依感情和才氣爲背景描訴各類人的性情世故,寶玉黛玉是冥冥中的註定,心有靈犀的一對情人,終不能成眷屬緣於黛玉體弱多病,即使才情首屈一指,但在大家族的環境裏,別說古代,世代也是不允許有這樣的'媳婦,起碼對繁衍後代和興旺後族不會有好的影響,因此被上輩人拒之,這便是他們的悲劇之源。佩服賈母對幾代人傳承起了好的帶頭作用,因之總被稱爲老祖宗,王熙鳳精緻漂亮,奈何書讀太少,欠胸懷,心狠手辣。個人喜樂寶釵和探春,有女子的才氣和胸襟。府裏的丫鬟襲人、晴文、鴛鴦、紫娟等也有她們獨特的個性魅力,討人喜歡,整部書裏以女人爲主,男人也就賈政算是正面又正派的一個人了。歷史書歷史故事,又何嘗不是現世的重複?多讀多品多思,總會有數不盡的收穫。

《紅樓夢》讀後感 篇2

我曾經也看過《紅樓夢》,但沒看到三十回,便丟下了,因爲我有些看不懂,還有一些厭煩,但當我一次又一次看的時候,才領悟到了什麼。

有人說《紅樓夢》的價值等於一個歐洲,爲什麼這麼好呢?因爲作者曹雪芹親自經歷了繁華,又經歷了幻滅。曹家五代榮華富貴,曹雪芹十三歲抄家敗落,用十年的時間修改下了這本紅樓夢。本來很多人認爲這本書是講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三角戀愛,其實,書裏還寫出了賈家的興亡盛衰,從金釧兒投井開始敗落。曹雪芹寫得真的好,四十二回寶玉祭金釧,一直都沒有透露是祭誰,卻寫了很多暗示:井臺、水仙庵,最後提到了玉釧兒,但在四十四回才說出來。

書作文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林黛玉和薛寶釵。我喜歡林黛玉的才華橫溢,薛寶釵的美麗大方,我還喜歡賈探春的辦事周到,史湘雲的心直口快,還有薛寶琴的見多識廣,王熙鳳的.聰明伶俐。在紅樓夢,寶釵和黛玉的個性完全不同,但似乎是一個人,連判詞也在一起: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有人認爲林黛玉死了好可惜,但我卻覺得她就像她埋的花一樣,在園子裏有人憐惜,但她一長大,就像花一流出去,就被人踩踏了,不如,一斷了之!纔有了“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原來厭煩的這本書,在反覆讀過之後,卻領悟到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紅樓夢》讀後感 篇3

這個暑假,我讀了四大名著的其中一本《紅樓夢》。《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作者是清朝的曹雪芹。

《紅樓夢》主要講述的是賈政的妹妹賈敏是林黛玉的母親。黛玉自幼喪母,便投靠了外婆賈母。到了榮國府,賈母對黛玉倍加疼愛。黛玉與家中的`“混世魔王”也是賈政的二兒子賈寶玉相見,似曾面熟,便慢慢建立起友誼和感情。最後,二人不得以分開,一個離世,一個出家,命運太殘酷呀......

這本書我當初看時,很矛盾,既被人物關係的複雜而頭暈,又被感人的情節給吸引了。於是,每當“蹦”出一個人物時,我就不得不翻到人物出場時介紹,並在人物關係圖上記下來。

這個故事很憂傷,甚至有點慘兮兮的感覺。最後黛玉的死,就像黑夜裏一株小草一樣,無人知曉。

這本書有三個亮點;它們分別是:人物的刻畫、插入的詩句、場景與景色描寫。人物的刻畫中,王熙鳳和劉姥姥這兩個人刻畫的入木三分,活靈活現!插入的詩句也有很多,大多出自寶玉、黛玉和寶釵之手,簡直是爐火純青!場景與景色的描寫更是身臨其境!

被人稱作爲,“不可超越的文學作品”的《紅樓夢》在這個暑假,我總算領悟到了,什麼叫經典,什麼叫“不可超越”了。

《紅樓夢》讀後感 篇4

紅樓夢裏知人心,人人皆笑我癡情。——題記

一個夢,讓多少人驚醒,讓多少人垂淚,讓多少人感動。

《紅樓夢》以第三人的視角詮釋了林黛玉賈寶玉的愛情悲劇。林黛玉從小寄人籬下,生性孤傲的她從不敢多說一句話。黛玉的才華是衆多姊妹中最好的一個。黛玉和寶玉本應有情人終成眷屬,卻被鳳姐一個“調包計”而拆散在。黛玉夢未成卻香魂散,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紅塵天涯。

我爲黛玉一生的癡情而惋惜:愛一個人爲何如此深?明知不會有結果,卻依舊奮不顧身地愛上了他。我同爲黛玉一生的奮鬥而感動:從不會因爲別人喜歡而去改變自己,從不爲討好別人而屈膝,從不被封建主義而禁錮,生活只爲活成自己想象的模樣。我敬佩黛玉那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佩服他那敢於反抗、敢於鬥爭的精神,也喜愛她那敢於去與命運作鬥爭的.拼搏。雖然黛玉跟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飄散而隕。但我認爲:這或許是最好的結局,至少黛玉可以解脫,不再寄人籬下,不再憋屈的苟活。

而造成這個悲劇的,是封建的思想觀念。正是因爲它才造成了榮國府衰敗、黛玉去世、探春遠嫁、寶玉紅塵天涯的結果,這就是作者要抨擊了封建主義吧!這或許是作者心中的一個夢吧!

夢醒,結局原來早已註定——紅樓一夢終會斷,不解其中之辛酸!

《紅樓夢》讀後感 篇5

今天,我讀完了《紅樓夢》。剛開始看時,我還有點發愁:這書什麼時候可以看完啊?可等我靜下心來看時,卻又被書中人物所吸引,隨他們一起悲,一起喜。

翻開這本書,一個熙熙攘攘的人物大觀園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聰明伶俐的賈寶玉,端莊大方的薛寶釵,精明能幹的王熙鳳,心直口快的史湘雲……特別是林黛玉和賈寶玉,是那麼深入人心,令人回味無窮。

書中主人公賈寶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通靈寶玉的化身,純潔,清潔。他不喜歡讀書,因爲他不願考取功名,混跡於污濁的官場;他口無遮攔,不願被封建思想所束縛。寶玉與姐妹們關係都很好,因爲他懂得這些女生們清澈的心靈。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每當我看到關於黛玉的.情節,心裏總會傷感。這個“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女孩,令我產生了無限的愛憐。無論是什麼都會令她黯然淚下。這個敏感細膩的女孩也許真的是那株美麗的絳珠仙草,來到世間只爲“還淚”吧。

《紅樓夢》真不愧是我國四大名著,那情節蕩氣迴腸,人物栩栩如生,相信每個人讀過他後,都會沉湎其中,不忍釋手!(李欣格)

《紅樓夢》讀後感 篇6

短短寒假,寥寥數日,卻不乏書香滿天的氣蘊。讀紅樓一夢讓我體驗世間百味雜陳,人世愛恨情仇。

病西子——顰兒

“兩彎似蹙非蹙柳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寥寥數句便將你病似西子的美展現出來。你痛失雙親,無奈含淚寄人籬下。不知是福是禍,你愛上了給與你溫暖的寶玉,但單純柔弱的你始終敵過城府極深的寶釧。“儂今日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知是誰?”你葬的何止是殘花,更是自己的誠心。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知兩不知。”顰兒,你又是如何看破這世間的人情險惡?

怡紅公子——寶玉

“眉如墨畫,畫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你本是富家子弟,卻無半點奢豪之氣,你性格溫順,平等待人,當你與他初見時不知意的給她取一字“顰顰”,卻註定了一段無結局的'姻緣。迫於無奈你娶了寶釵,最終選擇遠離塵世,出家做了和尚。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寶玉,你可曾記得病若西子的顰兒?“又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紅樓癡夢,一個對完美愛情的癡夢,塵緣飛花,人去樓空,夢中花落爲誰痛?“願依肋下生雙翼隨風飛到天盡頭。”顰兒,寶玉,願你們在一笑癡夢中看紅樓煙雨。

繁華落盡,浮生一夢,看紅樓夢,我的假日將充滿人世情愁的愛恨情癡!

《紅樓夢》讀後感 篇7

爲什麼《紅樓夢》這麼受歡迎?這是最好的答案!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

——清·曹雪芹

中國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絕對稱得上是中國最偉大的小說,沒有之一。

毛澤東說,《紅樓夢》是中國“第五大發明”。

魯迅說,《紅樓夢》的價值,在中國的小說中實在不可多得。

張愛玲說,《紅樓夢》在中國的地位全世界沒有任何小說可比。

不只我們視《紅樓夢》爲寶,就連海外讀者都把它捧在了掌心。

英國《大英百科全書》稱,“紅樓夢是一部非常高級的作品。”

盛產大師級作家的法國,將《紅樓夢》視爲“宇宙性傑作”,稱它像普魯斯特、馬裏沃、司湯達合力創作出的.“天才的鴻篇鉅著”。

《紅樓夢》是一部跨時空的宇宙天書。它訴說的人情世故、生離死別、出世入世、愛恨情仇,無地域之別,永不過時。

無論你於人生的哪個階段,於世界的哪個角落,都能從《紅樓夢》看見自己,遇到他人。

無論你讀過《紅樓夢》,還是正在讀《紅樓夢》,或者是想讀《紅樓夢》,都可以來這裏——紅樓夢賞析(hlm364),一個紅樓夢愛好者的聚集地。

一入紅樓兮,終生難再醒!

這裏有精彩獨到的人物分析

這裏有真摯繾綣的相思情意

這裏有生活的悲歡離合與智慧

《紅樓夢》讀後感 篇8

寶玉的性格

賈寶玉含通靈寶玉出生在大戶人家賈府,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作爲二爺的寶玉,性格中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寶玉的性格溫潤如玉,跟薛寶釵在一起玩的時候,一口一個寶姐姐;跟林黛玉在一起玩的時候,一口一個好妹妹,也能分分鐘把愛生氣愛吃醋的林妹妹逗笑了;跟襲人,晴雯的關係也都相當不錯,實至名歸的社交達人。

面對賈政的嚴厲斥責,寶玉默默聽着,也不當面反抗。對四書五經不感冒的寶玉倒是在對對聯方面有些歪才。不喜歡讀四書五經,但是依然是一副很好的態度,跟賈政的父子關係也還算不錯。跟對溺愛自己的賈母和王夫人就更好了。

跟着寶玉的小跟班們待遇也都不錯,寶玉不會擺主人的樣子,跟僕人們也能打成一片。在寶玉手下工作的小跟班們待遇還是不錯的,吃飽穿暖,不用挨打受罵,源於寶玉的一顆善良的心。

寶玉的`性格中的某些地方也值得我們借鑑,修煉溝通技能。寶黛交流的時候,無論是誰的錯,不出幾分鐘,寶玉都會主動認錯破冰,不會讓衝突的種子生根發芽,影響兩個人的關係。

《紅樓夢》讀後感 篇9

讀了《紅樓夢》這本名著,我瞭解了古典名著的神韻風采。《紅樓夢》是我國十八世紀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說,這本書的作者是曹雪芹,這本書代表了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最高水平。

《紅樓夢》主要講的是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薜四大家族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和寶玉、黛玉的愛情故事的悲劇。在此,我爲作者能夠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墮落而感到崇敬和讚揚,也從而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有些人對於林黛玉和寶玉的'愛情故事以悲劇結束感到不滿和惋惜,包括我也又這樣的想法。但是,在看完寶釵的下場時,我明白了,醒悟了,寶玉並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沒有保護好黛玉的能力,他依賴的是他的家族,這個家沒有了,而他的一切也就沒有了。所以,在這種封建社會的黑暗中,在這種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墮落中,在這種充滿虛僞、貪婪、腐朽和罪惡中,我想,也許黛玉的死是一種解脫。可以說,看到寶釵的下場,黛玉的離開也是一種幸福,畢竟她沒有承受到家族的敗落,愛情的寂寞難過,便幸福的離開。

在看完一次又一次的《紅樓夢》後,我的感觸越來越多,我對於《紅樓夢》可以說是茫然,不懂。但我在看完一次又一次後,我可以感受到那時黑暗的社會封建思想完全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和聰明才智,讓大家變的貪婪無恥,從而四大家族纔會從那榮華走下落敗……

《紅樓夢》讀後感 篇10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頭記》,是清代小說家曹雪芹寫的。

這本書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爲主線,講述了封建社會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興而衰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黑暗,暴露出了他們殘酷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罪惡,以及那不可協調的內在矛盾。

這本書的`主要人物有:多愁善感、心思細密的林黛玉;賢淑善良、恪守禮教、工於心計的薛寶釵;性格潑辣、見風使舵的王熙鳳;極愛脂粉、平等待人的賈寶玉等。這裏面,我最欣賞的是林黛玉,因爲她的父母雖然先後去世了,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賈寶玉一起成爲了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她藐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送給她北靜王所賜的聖上所賜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卻被她殘忍地拒絕了。

林黛玉的故事有:初進榮國府、奪魁菊花詩、重建桃花社、黛玉葬稿斷癡情等。

看了《紅樓夢》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封建社會人們生活的不同層次,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生活中要做到人人平等,不需要等級階分。因爲人人都是一樣的,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就要接受同樣的待遇。我們要做到的是適應生活,而不是讓生活適應自己。

《紅樓夢》這本費盡曹雪芹二十年心血的著作,在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是空前絕後的,書中的知識與哲理包羅萬象,這樣完美的一本書,難道不值得我們再三閱讀嗎?

《紅樓夢》讀後感 篇11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學一直以來被衆多學者學習和研究。整本書敘事視角的獨特,具有靈性的頑石,對整本書的藝術結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讀懂了這塊石頭,你就讀懂了曹雪芹。

這塊頑石是女媧補天石時,剩下的一塊未用的石頭,是仙界的棄石,跟我們有很大的聯繫。數字一直以來屬於都是神祕文化的一種象徵,它也是神祕文化的基礎,作者對於女媧無稽崖練成的石頭的描寫中的數字也非常有深意,原文對女媧煉出的`那塊石頭的描寫中數字非常有趣,“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這是數字象徵着時間和人生。“十二”可以象徵爲一天有是十二個時辰,十二生肖,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可以象徵爲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二十四節氣;“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可以象徵爲我們的壽命,人的一生。至於多餘的那個一,他可以象徵我們每一個人,許多經典名著都有很強的代入感,《莊子逍遙遊》、《西遊記》、《老人與海》等都會讓我們聯想到自己的人生路途,好像是我們自己的人生體驗。文學即人學,所有文學創作都是作者的人生經歷和精神路途的自述。偉大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是他們個人的遭際而形成的靈感。所以讀《紅樓夢》讓我們更加了解曹雪芹。

《紅樓夢》讀後感 篇12

《紅樓春趣》節選自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七十回。《紅樓夢》一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爲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三角戀情糾葛爲主線,描繪了一羣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閨閣女子的生活百態。書中的許多故事,在我國廣爲流傳,而《紅樓春趣》可以讓我們管中窺豹,猶如觀看書中人物遊玩休閒的日常Vlog。

《紅樓春趣》講述了寶玉、黛玉等人在大觀園裏放風箏的故事。說起黛玉,她是最受我青睞的金陵十二釵之首。她——善良卻又常常變身“檸檬精”;聰明卻又常常因一點與自己不相關的小事涕淚俱下、哭溼羅帕。正如薛寶釵說的那句話“黛玉真是叫人恨也不是,喜歡也不是”。但是在《紅樓春趣》這個片段中,她卻讓我刮目相看。

比如:當紫鵑、探春和寶玉因爲竹梢上的風箏要起爭執的'時候,黛玉笑着說:“把我們風箏也拿出來,也放放晦氣。”這樣不動聲色的打圓場,可真是個雙商高的小寶貝!還有後邊寶玉因爲風箏飛不起來而生氣時,她笑道:“那是頂線不好。叫人拿去換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個來放罷。”猶如和風細雨般的安慰,讓寶玉的心情舒緩,又有了和大家一起玩的興致。還真是印證了那句詩“心較比干多一竅”。

在很多人心中,林黛玉就是多愁善感的代名詞,但《紅樓春趣》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個不同的、善解人意的黛玉。就像在生活中,我們不能輕易給別人貼標籤,因爲,人的性格可能是多面的。這就是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

《紅樓夢》讀後感 篇13

《紅樓夢》是我國的一部經典名著(四大名著之一),這部小說有好多資深文學家都對它有過很高的評論。而我呢,還沒有讀過這本書的原著,只讀過它改版過了的兒童版的。不過大致也瞭解了,作者曹雪芹寫了賈家這戶皇親國戚的大人家的興衰史。

看了《紅樓夢》這部小說讓我瞭解一下古代的有錢人。他們並不是靠自己的本事生存下來的,而是靠祖上傳下來的家產過日子,並且過着極其奢華的日子。而普通的老百姓們幸虧地拼命苦幹,卻只可以艱難的維持生活。在賈家,所有的成員都有着成全的僕人伺候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真是可笑啊,自己有手有腳的`,卻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都需要別人來照顧。尤其是那個“賈寶玉”,從小就被賈母寵壞了。只顧吃喝玩樂,一會兒和這個表妹好,一會兒又和那個表姐好。這個大家庭從上到下,每個人都只顧着享受生活,最終垮掉了。

其實,能過上好日子是每個人的夢想,但是,這個夢想必須靠自己的。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雙手才能爭取而來。學好本領,踏踏實實的做人,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物質上的報酬。但也絕對不可以太奢侈浪費,那也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爲。

如果我將來有了一定的能力,我也會爲爸爸媽媽請上保姆,但是我會尊重她們,因爲她們也是在用自己的勞動來獲得報酬。如果我有更大的能力,獲得更多的財富,那麼我將用我的財富來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我認爲這樣的人生最有意義!

《紅樓夢》讀後感 篇14

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本章回主要寫了可憐的林黛玉病情愈加嚴重,吐出了許多鮮血,身旁只有紫鵲照顧,無人問津。此刻正在寶玉成親之時,原來賈母想要寶釵,寶玉二人在一起,並不想讓寶玉娶黛玉,又處處想着法子,便請王熙鳳插手,鳳姐倒用了移花接木,把黛玉換寶釵,自然寶玉不知了。

玉、釵之間的婚姻並不是兩廂情願的,而是家長強迫,沒有所謂的“自由婚姻”。這是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的悲劇折射,哪怕是上層階級家庭都如此,下層階級自然可想而知了。

愛不愛誰,寶玉心中早已堅定了自己的選擇,但娶誰爲妻,寶玉卻一點權力都沒有,一切決定在父母之手,取決於父母的選擇,這就是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於是悲劇便成爲了不可避免的結局。

當體弱多病的黛玉得知玉、釵婚姻,加上多愁善感的本性,患上了一場奪命的“大病”,爲了愛情熬下了最後一滴淚水,含恨而死,死前居然一怒之下將同寶玉昔日賦的`詩稿手絹全焚了,還沒說完那句“寶玉,寶玉,你好......”的話句,就香消玉殞了。正所謂:幾載幽情成逝水,一腔癡夢赴黃粱。

正是封建統治制度下對婦女身心的約束,冷酷與殘暴,曹雪芹才把以黛玉爲主衆多悲慘結局女性的淚水釀成了芳醇甘冽的藝術美酒,令人悲憐,發人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