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精選20篇)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精選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精選20篇)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1

“我覺得人的美貌就在於一笑;如果這一笑增加了臉上的魅力,這臉就是美的;如果這一笑不使它發生變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這一笑損害了它,它就是醜的。”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是俄羅斯最有名的文學大師,他寫了許多文學作品,至今光芒依然四射。如《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鴻篇鉅製,它們對世界文學史有着深遠的影響。

托爾斯泰的一生是寂寞和孤獨的。他死後,遺體被安葬在安靜的森林中,沒有墓碑和十字架。可他用畢生精力所鑄就的人性光輝已經豎立了不朽的紀念碑,高高地聳立在十九世紀文學的封頂。茨威格稱這是“最美麗的墳墓”。

他是個偉大的人,他隨時身上都會帶着筆,他會將他偶然想到的靈感一絲不苟地記錄下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的學習習慣會成爲通向成功的階梯。如果我能經常帶着一支筆和一個小本子,就能夠把日常喜聞樂見的事情記下來,那麼,寫起作文來就水到渠成,不再那麼費力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讀完這本書,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平時養成良好習慣,不斷積累知識,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人。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2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脣,寬闊的耳朵,因爲無法改變醜相,童年時倍感痛苦。而且小時候的托爾斯泰不懂得失去母親的痛苦和悲涼。身爲貴族後代的他,也更加不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和不易。但是,厄運卻接二連三地降臨到他的頭上。

九歲那年,他失去了自己最親最愛的父親。父親的這一死,無疑對他造成很大的打擊,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然而在不知不覺中,也許是他被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也許是命運促使他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他並沒有像其他的貴族子弟一樣乖乖地接受貴族的教育,繼承父母給的爵位。而是選擇接受那些來自西方的智慧——啓蒙思想。托爾斯泰反對戰爭厭惡戰爭,他嚮往和平。年輕的他看到了貴族的腐化和農奴制的落後。於是他拿起筆,來揭示社會。直到在安靜的鄉村生活中結束了他的一生。

我覺得托爾斯泰是不幸的。他得不到社會的理解,也得不到家人的認可,還被開除了教籍。但是我覺得他是個英雄。他就像太陽,照亮了那個漆黑的時代。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3

“天將降大任於是他,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在列夫托爾斯泰苦難和坎坷的一生所體現。

他第一次感到“人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是在五歲,他所經過的時期如他所說的荒漠的青年時期,被一陣陣狂熱的疾風掃蕩着,他是孤獨的,他的頭腦處於永遠的狂熱境界中。他如猴子一般醜陋,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陰沉的眼眶裏非常嚴峻,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厚脣,寬闊的耳朵。因爲無法改變這醜相,他屢次感到絕望和痛苦,但他絕對真誠可靠,勇於盡責,胸中烯燒着熱情之火和愛國之心,爲了自己的祖國,他甘願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他想法獨特,大膽,精力充沛,永不放棄藝術,從沒中斷他的藝術創作。

他偉大,因爲他博愛,他同情羣衆,從不以鬥爭的態度對他有挑戰性的對手,這與我們的黨很相似,黨以她博大的胸懷和平的態度,對待每個人,對待每件事。雖然歷盡許多磨難,但從沒有被困難所折服,抗戰八年,內戰十年,我們黨以驚人的實力最終取得了勝利,中國人民萬衆一心,形成了一座永攻不破的堅固的牆,中華人民以龍的毅力經過了許許多多的鋒利的棱角,但並沒有被嚇倒而是撥開烏雲後爲自己搖旗吶喊 “中國不怕“,中華五千年精神傳萬年,如今的祖國以開放的胸懷接納四方賓客,中國真的強大了,因爲博愛,因爲永不放棄,因爲有黨的英明領導。

透過列夫托爾斯泰的精神,看到祖國在磨難中崛起,我想到了自己,在人生之路,有人要散步 ,有人要做千里馬,我選擇了後者,我發現我的困惑,我的無奈都源於這種選擇,源於這種不懈的追求,繁重的學習任務和源烈的競爭,使我疲憊不堪,喪失了自信心,以致於難以應付各項考試,因此我感到除了困惑和無奈之外,別無選擇。當我讀了《列夫托爾斯泰》後,我感受到列夫托爾斯泰那種不怕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我在前進的道路上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毅然前行。爲自己加油,爲祖國吶喊,因爲我有永不言棄之志,所以,一起加油吧!因爲我的祖國擁有韌戰精神。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4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羅曼羅蘭的《列夫托爾斯泰傳》主人公列夫托爾斯泰9歲時失去了父親,父親的死使他第一次明白了悲苦的現實,使它的心靈充滿了沮喪絕望。在青年時他又常爲思想苦惱,還爲能醜陋的相貌深感痛苦。之後他擁有了地位和財富,但他爲自己的富有感到羞愧,從而厭倦生活,最終在一個寒冷的夜晚離家出走,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這裏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其實,托爾斯泰發出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如他所說的死是一種“解脫”,死,即幸福的死。

列夫托爾斯泰發出的穎問,讓我不禁浮想聯翩,在生命即將逝世的一位老人發出的感慨,竟然還是在想着別人,他的想法讓我欽佩,他的精神讓我學習,他的這番舉動,讓我想到了一個人,一個立志長大後要參軍的女孩,我第一次見她的時候,她正坐在班級靠窗的一個位置,冬日裏一縷陽光照進教室裏恰好落在她身上,當她擡頭看我的時候,我被她那可愛的臉龐,美麗的笑容所折服了,當她向我打招呼時,我毫不猶豫走到她旁邊的位置坐下且和她談了起來,我覺得她是個開朗的女孩,我們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親密,在日後的交往中,我知道了她的父母幼年時就去世了,現在她隨爺爺、奶奶生活,更有一個令每個人都不願談起的事實,她的左腿與右腿的長度不一,是個殘疾人,但她卻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其實,我們每個人明白她心裏其實很難過,但她是個要強的女孩,她不願讓別人看到她的不開心,並且她還常常對我們大聲的說:“我長大後要當一名軍人,要去保衛我們的祖國,要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可她種種不幸是掩蓋不了她身上的品質和精神。總爲別人着想的她,總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她的雙手,記得有一次,她因爲好心幫助別人,卻被別人罵到:“一個瘸子還想巴結人,裝好人。”她傷心的跑到了我身邊哭着對我說:“雖然我是個殘疾人,但是我有顆健全的心,我對別人的幫助,也是對社會的幫助,更是想爲國家做一點貢獻,這樣才能離我的理想更近一樣。”聽着她的這番話,我的眼睛模糊了起來。我一個四肢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更應該去爲社會爲祖國出一份力,因爲祖國,我有了家,因爲祖國,我有了快樂,因爲祖國,我學到了知識,得到了收穫,我身爲新中國的中學生,爲祖國日新月異感到無比自豪,爲祖國的成就而感到驕傲,我立起一定要好好學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悲慘的命運不僅僅降臨到普通人的頭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雖然享有盛名,但並不能免除痛苦的考驗,托爾斯泰對寫作的執着,對自由的嚮往,值得我們學習,他一生的經歷更值得我們思考,因此,我們應該讀讀《列夫托爾斯泰傳》,並像他那樣活着。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5

這本《托爾斯泰傳》與其他任何一本傳記都不同,它是一本心靈的專記。我原本是想讀一本真正的傳記,對於書中那些深奧的句子,我曾經想把它投入陰暗的箱子裏,永不去翻開它。可我終於還是把它讀完了。

言歸正傳,正如書中說的,像聖經中的約伯一樣,托爾斯泰在事業巔峯時,在“徹底的幸福”時,突然的開始了他的思想史。他,開始了對虛無的思考,對死亡的思考,對生命的思考,對人類的思考。托爾斯泰就這樣那樣深的命題開始了那樣深的思考,並且他也幾乎戰勝了虛無、死亡,理解了生命、人類。

托爾斯泰在閃動的燈光下寫下(如果我活着),就這樣,一天一天,他不再懼怕死亡。因爲他明白,死亡就是逃向上帝,飛翔永恆。

托爾斯泰在會客廳中,在書桌前,在運動場上,戰勝了虛無。他從沒有讓任何肌肉停止工作,不管是手部用於寫作的肌肉,還是身體上用作運動的肌肉,甚至是嘴邊用來交談的肌肉。他從沒有虛無過,因爲他天天都在思考,永不停止。

因爲托爾斯泰那透徹的觀察力,生命都親和於他。六十歲是,他還經常起碼追獵兔子,沒有人比這位擁有透徹的觀察力的獵人跟了解生命的了。他能猜出一隻獵犬接近野鴨時的本能,也能描述一匹良種馬在起跑時的想法。

在這位大作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對人類的理解。他的作品就是當時人們的真實寫照。他能寫出一位婦女在懷孕時的真實感受,也能寫出伊萬·伊里奇快死時的恐懼。還能寫出一個少年第一次騎馬的感覺。

托爾斯泰就是這樣一個與精神的惡魔搏鬥的勇士,與思想的聖人交友的智者。作者用美麗的文字讓我延前啊出現了這樣一個托爾斯泰。

他是一個強壯、精神抖擻的老人。他經常運動,並保持了一顆接受新鮮事物的心。他面孔輪廓粗獷,如同任何一個下地幹活的農民,任何一個鄉村貴族,任何一個軍官,任何一個獵人。除了他那能揭穿一切謊言的眼睛和主教似的大鬍子,他的面容就是一個普通的俄國漢子。托爾斯泰作爲一個藝術家卻是一絲不苟的。他會因爲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讓印刷工人重新印刷。只爲了完美無瑕的作品。托爾斯泰的作品具備一種特質:完全真實。正因爲如此,他才成爲了文壇的大師,成爲了一切人類中最有人性的人。

終於把這本心靈的傳記讀完了,我特別佩服作者茨威格先生,他能把別人的心靈剖析的如此準確,我相信他也是一個大師。我想成爲一個像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精神和身體上都堅不可摧的人,做一個真實普通偉大的人。

合上這本書,我不想再把它投入漆黑的箱子裏,也不在抱怨它不是一本真正的傳記,他讓我更深地瞭解了托爾斯泰。我會一直把它保存在書架的最頂層,不時去打開它,也許會有新的感悟……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6

從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名人傳》中,我瞭解到了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的生平事蹟。他關注民間疾苦,摯愛文學,善於觀察總結,精益求精著書立說的品德深深地打動了我。

他出身顯赫,長於貴族之家,從小錦衣玉食,但是卻不像其他有錢人那樣殘酷剝削平民。成年後,他曾經到村子裏把食物分給農民,把自己的一部分樹林分給農民管理,並取消了對農奴的體罰。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社會裏,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完全對立的階級。他能夠爲農民的'利益考慮,就說明他痛恨腐朽的貴族生活,要和他的家族劃清界限。

他熱愛自己的祖國,當祖國發生戰事時,他挺身而出,毅然參軍入伍。在1854年,英法對俄宣戰,克里米亞戰爭全面爆發。托爾斯泰來到了塞瓦斯托波爾前線。戰鬥中,他不顧個人安危,衝鋒陷陣,由於表現突出,被授予獎章。按說應該得到更高的獎賞,但是他並不看重這些,這說明他是一個淡泊名利的君子。人家沒有想着升職,也沒有想着豐厚的物質獎勵。他的心裏一定是這樣想的:保家衛國是我的責任,能夠爲國效力我感到無上榮光。他更看重的是戰爭中結識的朋友,大家在炮火紛飛中生死與共,患難之交情誼自當深厚。這說明他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他在文學創作中嚴謹認真,精益求精。《安娜61卡列尼娜》的構思開始於1870年,小說的初步創作不過僅用了50天時間,但是托爾斯泰不滿意,花費數十倍時間不斷修正,經歷了12次大的改動,4年後才正式出版。這時,小說廢棄稿高達一米多!事實勝於雄辯,從托爾斯泰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文學巨匠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絲不苟著書立說的品格。他這人不驕傲,沒有孤芳自賞覺得自己水平很高,不需要太過認真,而是嚴於律己,一遍遍修改直到滿意爲止。他尊重自己的每一處表達,尊重每一位讀者。“玉不琢不成器”,不反覆雕琢,就無法把最完美的著作流傳後世。可見,寫作是多麼耗費心血,多麼艱苦卓絕的一件事,不但要用心斟字酌句,還要注意細節,不斷完善。小到一篇文章大到一部書都凝結了作者無數汗水和智慧。

托爾斯泰不愧是名聞中外的文學大師,他的一生是奮鬥不息的一生,境界崇高的一生!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7

列夫·尼克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是19世紀偉大的批判顯示主義的傑出代表,俄國偉大的作家。他一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爲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戰爭與和平》是托爾斯泰藝術創作的高峯,也是世界文學中少數最偉大小說之一,這部史詩式的鴻篇鉅著通過對現實細節的準確把握﹑精細描摹,形形色色的心理分折,反映出完整的自然生活的整體風貌。

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鉅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說藝術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他的生活卻陷入了一種迷茫的狀態。他開始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

《復活》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女主人公瑪絲洛娃形象已經越出了當時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筆調描寫下層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現了下層人民不可摧毀的堅強意志。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8

托爾斯泰是俄國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他被稱頌爲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可是,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爲思想苦惱,還爲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羣山環抱的清明環境才使他紛亂的大腦清醒過來。第二年,他創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個地主的早晨》等優秀作品。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鉅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爲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衆,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雖然別人都說他是“天才“”,但是《名人傳》裏他自己說到: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是天才,我是在後天的生活中,憑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頂峯的。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份精華。我們要了解自己,選定方向,認真去追求。”如果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開掘“智慧之門”的可貴,並且都有勇氣和決心,能踏踏實實,以自己的方式,認認真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我們有朝一日也可以驕傲地宣稱: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9

一顆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俄羅斯的大地上發出光焰,最精純的光彩照耀我們的心靈。在十九世紀末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並撫慰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爲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爾斯泰

在有暇之餘,我翻開了《列夫·托爾斯泰傳》,從而來體會一下托爾斯泰的人生成長的艱辛歷程。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脣,寬闊的耳朵,因爲無法改變醜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讚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在他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人爲托爾斯泰採作他的《戰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娜二世時代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瑪利亞公主,這溫宛的醜婦人,生着美麗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着《戰爭與和平》。

雖然對於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一歲),但是他至少還能保持若干關於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鬱,在他的城邑中過着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

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爲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蕩自己。最後,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最終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國作家,成爲了“俄國的一面鏡子”

影響我們成功的決不是環境,或者遭遇。而是我們是否能保持一顆堅強的心,一種不屈的信念。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10

今天我讀了第四章《愛情》和第五章《鉅著》。我知道了列夫·托爾斯泰開始的作品中幾乎沒有女人的地位,但是在索尼婭·別爾斯的影響下,1859年,列夫·托爾斯泰創作出《夫婦間的幸福》。

在愛情的萌庇下,他又陸續寫出了威臨着十九世紀全部小說界的鉅著:《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是羅曼·羅蘭那個時代的最大的史詩,整個世界的無數的人物與熱情在其中躍動。《戰爭與和平》一開始叫《1805年》,它的最初兩部發表於1865年——1866年間。它是描寫軍隊和民衆,是描寫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時的悲壯情景。《安娜·卡列尼娜》與《戰爭和和平》是這個成熟時期的登峯造極之作,而《安娜·卡列尼娜》則是一部更完美的作品。在以後的作品中,少女和婦人的形象增多了,甚至超過了男子。

正當列夫·托爾斯泰在趁興奮筆疾書之時,噩耗卻隨之傳來了。三個孩子夭折了,塔佳娜姑母、列夫·托爾斯泰的義母、彼拉格婭姑母相繼去世,他的妻子亦病了。他的生活受着家庭中許多喪事的影響變得陰沉暗淡。“家庭中沒有完滿的幸福……”他寫道。這時,列夫·托爾斯泰又患了病,常常晚上感到一種悲苦十分駭人,等他起來時又完全恢復了。就在這如此艱苦的環境裏1899年,列夫·托爾斯泰又寫出了鉅著《復活》。在這本書中,令人讚歎的是他真切的觀察能力,而且裏面的人物十分豐富。

我很想知道列夫·托爾斯泰是如何離開人世的。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11

《名人傳》這部激情四溢、充滿感染力的傳記體小說,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作,全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列夫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而其中,《列夫托爾斯泰傳》不僅是篇幅最重的一部,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和精華所在,這與作者和托爾斯泰的交往是密不可分的。

在《列夫托爾斯泰傳》中,作者將自己對托爾斯泰的愛和自己找到的人生答案都渲染到了極致,書中充滿了激動的情緒和戰鬥的激情。而從主體上講,三部作品是相通的,那就是:英雄主義的戰鬥精神。作者是在用三位精神上的“英雄”來鼓舞每一個人前進和爲人生理想而奮鬥,用堅強的意志在痛苦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快樂。

《列夫托爾斯泰傳》的第一章,被作者稱爲“最近消失的光明”,也是作者敘述托爾斯泰整個的“人生戰鬥史”的一個引言。

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散文一般的結構完成了這“完整交響曲”的最後一章:時而低沉地追憶他的一生經歷,時而飽滿地宣誓他的壯志凌雲,時而理性地分析他和其他人物的迥異,時而清冷地描繪他的痛苦迷惘……

整個《列夫托爾斯泰傳》是一部托爾斯泰一生不懈地追求真理和愛的戰鬥史,他敢於堅持心中的真理,哪怕爲此受到孤立。他的人格高尚,敢於用批判的眼光對待周邊的一切。

但是,他同米開朗琪羅一樣,也有弱點。他的思想似乎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對現代科學的發展一無所知,這導致了他的思維停滯在俄羅斯的鄉村生活,從他的文章中也大有體現。他將物種起源、光譜分析、鐳的本質等重要的研究,統統稱爲“無聊”,他將莎士比亞貶得一文不值,對米開朗琪羅的作品無動於衷。有人甚至認爲,托爾斯泰是與這個社會脫節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打動着我們,他在彌留之際的話語震撼着我們,他還是個英雄,是“咱們的兄弟”,畢竟——人無完人。

我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明顯地感受到了一種激情,一種對托爾斯泰崇高人格和靈魂的讚美之情,同時這種激情包含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毫不掩飾的、深刻偉大的愛。這種激情筆端下的文字深深地感染着我們每一個人。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12

他並沒有自己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衆的臉,因爲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他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 ——引子

似乎人們眼中,天才往往都是完美無瑕高高在上的。不論是在才華還是在外表上。但是列夫·托爾斯泰卻脫離了人們對他的幻想——他出身於貴族世家,卻從未有過一絲專屬貴族的高貴優雅氣息;他一位大文豪,卻從未有過一分驕傲,昂頭看人;他不但不是一個英俊帥氣的人,相反,他長得十分平凡甚至有點醜陋——可是,他卻成功地受到了人們的敬佩與愛戴——他擁有一雙如鷹般銳利能看破人心的眼睛。

他的目光如豹般犀利,也好似擊中要害的鋼刀,鋒利且又狠又準。他的審視入木三分,彷彿能看破這世間萬物的本質。他的眼裏飽含感情——時而滿含如星光般的粲然笑意,時而飽含如罩上陰雲般的陰鬱神色,時而因奇怪而噴涌出好奇的神色,時而……他的眼睛是這世上最富有感情的一雙眼睛,如珠寶般珍貴閃亮且暗藏着魔力。

就是這雙眼睛使他的面孔不再平凡,散發出一股才氣——也使得他將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人心,黑暗,全都一一看透。看透了人心的本質,也看透了道德敗壞者內心濃厚的惡意。他不滿,開始反抗,用自己的才華和手中筆鋒下的文字進行反抗,向這個昏黑的世界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鬥爭。

他擁有看透人心的本領卻無法看透自己的命運,迷茫着自己究竟是該追求真理還是追求愛。他一直迷茫着。爲此,他的人生也因此多了分悲劇的色彩。

若要試問在他的世界裏他到底缺少了哪樣最重要的東西,我想,他缺少的只是那份——屬於他的幸福。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13

托爾斯泰,我最欣賞的作家之一。他巔峯時期的代表作有哥薩克戰爭與和平童年。這讓我對托爾斯泰有了好感。

托爾斯泰在現實中最大的困主要在精神層面,他面對內心巨大的惶惑與矛盾,最終創作出衆多不朽的名篇。他不僅僅是一位文學巨匠,有關人生的、宗教和社會的闡述又使他成爲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思考家。托爾斯泰從沒放棄人生真諦的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會上層與下層、地主與農奴之間的隔閡與矛盾在哪裏;農民貧困的根源所在,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義思想,但也是他思想上矛盾與根源所在。

托爾斯泰寫的一個地主的早晨反映他自己的人生。有一段是這麼寫的涅赫留多夫去一個鄉村訪問,但卻遭到冷遇、嘲笑、固執的猜疑……這與托爾斯泰本人極爲相似。他遭到輿論的批判,而家庭,從溫暖漸漸變得分裂,托爾斯泰的家庭已經千瘡百孔,不堪一擊。但托爾斯泰並沒有放棄,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他寫出了波利庫什卡安娜卡列尼娜等着作。

在生活、學習中我們應該學習托爾斯泰身上的品質遇到困難,不應總想着靠山,要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只有這樣,你才能像托爾斯泰一樣取得成功。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14

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這個上天賜給我們的一顆巨星,這道最耀眼的光芒,深深吸引着我們。

1886年,他那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着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爲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爲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文中主人公那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爲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使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爲思想苦惱,還爲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62年托爾斯泰結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說界的鉅著:《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爲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衆,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他又得不到人們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復活》是他晚年最大的成就,此時托爾斯泰已經七十歲。在彌留的牀上,他哭了,不是哭自己而是哭天下不幸的人。於是,1910年11月20日早上,他稱之爲“解脫”的時刻來了,“死亡,值得讚美的死亡……”

從托爾斯泰的經歷,我得到了一個道理:當你遇到困難和危機時,一定要勇往直前。不要放棄,如果放棄了,那麼一切的希望將會灰飛煙滅,但如果你能抓住機會,想盡辦法去解決問題,那就可能是海闊天空了。只要不斷思考,我們一定會有意外的收穫!加油吧!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15

一個出生貴族的大作家,卻長着一張田野村夫的臉孔,並沒有獨特的一面。或許他是粗魯的,但他的靈魂是高貴的。他那眼睛,他那犀利的目光,似乎能將世界的一切事物盡收眼底,這就是列夫·托爾斯泰。直到現在,我才真真正正地瞭解到列夫·托爾斯泰,瞭解到一個作家對腐朽生活的批評和厭倦。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的靈魂被震撼了,特別是讀到列夫·托爾斯泰的犀利目光時,我彷彿也被這目光擊中了一樣,敏銳深刻,而且能夠激發我的創作靈感,與之前讀描寫托爾斯泰醜陋外貌的感覺大有不同。

雖然開頭的種種描寫片段讓我感到非常吃驚,茨威格把他的長相,性格描寫得讓人無法接受,似乎托爾斯泰是一隻吃人的獅子。但後來他的各種優點各種感情,全都包含在那雙“有一隻眼珠”的眼睛體現出來。托爾斯泰給我的感覺就是,他的心靈美根本與他的外表沒有一絲聯繫。托爾斯泰就是與俄國人民共同的命運,堅決站在農民的立場,否定富裕腐朽的生活,即使他本身也是出自一個很富有的家庭。

或許外表醜陋但是心靈高尚的列夫·托爾斯泰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讓我們見到了作家不同的一面,那種內心的震撼,讓我感受到了許多。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16

今天我懷着敬仰之情讀了《我的父親列夫托爾斯泰》這本書,列夫托爾斯泰作品讀後感。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本書作者塔基揚娜托爾斯泰是托爾斯泰的長女曾長期生活在他身邊。父親是她一生最敬佩的人。和父親交談是她最快樂的事。可以說,托爾斯泰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是一個熱愛真理、追求真理的人。他從不會因他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驕傲自大。

本書主要講了托爾斯泰一家人的生活、思想、穿鑿和交往的獨特回憶錄。當作者兒時的老師哈娜因病要離開他們時,通過父母及家人的勸導下作者終於和哈娜依依不捨地告別。

至於列夫托爾斯泰老年爲什麼 離家出走本書作者作了詳細的介紹。那是因爲後來到了老年他受不了家人們過那種奢侈豪華、遊手好閒的生活。他認爲他不能對孩子們有害的環境中對他們進行教育 。

死前他留給世人最後一句話可以看出他是多麼的謙卑“世上除了列夫尼古拉耶維奇,還有許多人,可你們只知道盯着列夫”。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17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全靠窮與富來決定。有一件東西,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那就是一個人的品質。一個人即使很有錢,但他的品質不好,也不會有人去愛戴他的;一個人很窮,但他品質高尚,人們會永遠記住他。

《窮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漁夫和妻子桑娜努力工作,家裏的一切都靠丈夫打魚來維持,十分辛苦。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卻收養了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漁夫知道了西蒙家的事,還主動提出收養孩子的故事。

讀了《窮人》這篇文章,我知道桑娜家裏已經很窮了,自己也是勉強填飽肚子,菜只有魚,但是看見了已故西蒙的兩個孩子卻毫不猶豫地抱回了家,因爲她知道不把他們抱回家,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如果把他們抱回家,雖然生存的機會很小,但是隻要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也可以生存下來。桑娜回到家,想想覺得自己給丈夫添加了負擔,他想了很久,決定先試試丈夫的態度,再告訴他西蒙家的事,丈夫回來了,桑娜提心掉膽的告訴了漁夫西蒙家的事,漁夫主動提出收養孩子,他們這種寧可自己吃苦葉要幫廚別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事。有一次,繆一銘向我借筆芯,我的左邊出現了一個惡魔說:“借他幹什麼,自己留着用多好啊!”我的右邊出現了一個天使,對我說:“老師說過,幫助別人,別人,快樂,自己更快樂!”經過思想鬥爭,我最終決定借繆一銘筆芯。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一起提倡社會榮辱觀,去挖掘你內心深出的愛吧。讓這個世界多一點像漁夫、桑娜這樣的人,少一點只爲自己利益着想的人吧!讓愛心溫暖世界吧!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18

知道爲什麼,最近對列夫托爾斯泰特別感興趣,想起了《跳水》,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托爾斯泰,從此這個名字就在我腦海裏永久的駐留下來了,無法抹去。在一艘遠航船上,一隻猴子搶了船長兒子的帽子,並把它掛在了桅杆上,小孩爬上桅杆去取帽子,當他爬上高高的桅杆,正準備取帽子時,甲板上有人叫了一聲,孩子往下一看,嚇得雙腿發抖,不敢再移動一步,這時船長從船艙裏走了出來,手裏拿着一把槍,本來是準備打海鷗的,看見這樣的情形,立即用槍對着孩子,要他馬上跳入海里,孩子不解,但還是跳入了海中,20個水手一起跳下,40秒後,他們救起了那個小孩。故事到這兒就結束了,確實剛開始的時候沒看懂是什麼意思,慢慢的想,終於明白了。作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想象的空間,這個孩子最後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最壞的結果,小孩上船後被老爸訓斥了一頓,從此再也不敢爬上桅杆,也害怕波濤洶涌的大海,一輩子都乖乖的呆在船上,終身碌碌無爲。另一種就是孩子這一跳使他從此愛上了大海,愛上了跳水,在爸爸的鼓勵之下他成長爲了一名出色的水手,最後他當上了船長,駕駛着他的大船征服了波濤洶涌的大海。

從這個層面,我又想到了中國的教育,現在的中國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出於對孩子的愛護,家長們總是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將孩子置於自己的保護傘下,以爲這樣就是對孩子好,長此以久,孩子失去了面對現實的勇氣,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父母,當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面對現實的能力,這個時候他們纔開始面對社會,而社會就像這片大海,不會游泳的人只會被大海淹沒,水性好的卻總是遊刃有餘,如魚得水。光站在船上你是永遠無法學會游泳的,更別提了解你將要生存的這片大海。所以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吧,否則你的孩子有一天就會死在你的保護之下。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19

暑假,我一口氣讀完了托爾斯泰晚年的一本着作《復活》。似乎很深奧,卻又像讀懂了什麼,精神上的復活,比現有擁有優越的物質生活顯得更加珍貴,更有意義。

一個曾經有着純真美好的童年,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年輕人,卻在魚龍混雜的上層社會中過着花花公子般的生活;一個美麗純樸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生活中墮落。他們也許會這麼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但因一次法庭上的偶遇,使這一切發生了改變……

這一次,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來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被告就是他年輕時傷害過的卡秋莎·瑪絲洛娃,又聽到她被冤枉時的慘叫,或許是靈魂的反省吧,他在瑪絲洛娃入獄後奔波在社會的高層,希望替他減刑,可都沒成功,一次次探獄,聶赫留朵夫看見瑪絲洛娃奄奄一息的樣子,覺得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都不算什麼,於是用自己的全部家當將她保釋出來。

他又一次向她求婚,她卻拒絕了,因爲她不想連累聶赫留朵夫……

這裏,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真正意義上的復活了,這並不是死而復生的復活,而是一種心靈反省和淨化,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托爾斯泰在這本書中反映了人性的醜陋與純潔。《復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大家有機會可以讀讀他。

列夫托爾斯泰傳優秀讀後感 篇20

聶赫留朵夫,是一個貴族青年。他有一次在法庭上做助手的時候,發現受審人正是自己十年前**並拋棄的少女卡秋莎。十年裏,她已經被淪爲**,如今又被人說是毒死一位商人。

卡秋莎被一羣無恥的法官判處了四年牢獄,並流放到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良心上受到譴責,決定和她一同前往西伯利亞,並把自己的田地分給窮人。他向卡秋莎求婚,爲贖他曾經的罪過。卡秋莎拒絕了。她在流放當中和革命者西蒙鬆走在了一起。

最後,聶赫留朵夫放棄了對卡秋莎的追隨,過起了自己的日子。他復活了,因爲他活出了自己。卡秋莎也復活了,她同樣活出了自己。

這就是這本書的全部內容。

開始,我比較討厭卡秋莎,因爲聶赫留朵夫爲了卡秋莎而隨她去流放,不顧自己的房子,還把自己的田地分給了窮人,而卡秋莎依然不接受他的求婚。雖然卡秋莎在心裏原諒了聶赫留朵夫。最後她竟然跟一個根本沒有仔細談過話的男人西蒙鬆在一起。我禁不住要問她,你感覺你不辜負聶赫留朵夫嗎?

可是,按照卡秋莎自己的理由就是,聶赫留朵夫娶她從中透出了一種寬宏大量,而西蒙鬆娶她是因爲愛她而愛她。雖然我的臉部表情有點點苦笑的滋味,但是心裏想想,還蠻有道理的。

前面真是太讓人傷心了但結尾結的確實很妙。不會透出聶赫留朵夫的傷感,也不會透出聶赫留朵夫的無所謂,寫的還蠻陽光的,把聶赫留朵夫這個墮落的人物寫成了個偉大的人物。也好像是一個沒有結局的小說。這種風格我很是喜歡。

本小說中透露出一種優雅和安靜的感覺,在聶赫留朵夫懺悔的時候充分的把聶赫留朵夫的真誠描寫出來,在卡秋莎被聶赫留朵夫拋棄之後把卡秋莎的憂傷與憤怒的亮點和高度描寫的非常的厲害。

在結尾裏暗示人們墮落的人只會這樣墮落下去,如果墮落的人想開一點,從光明的角度看待生活,就算再怎麼墮落也會成爲光明、偉大的人。

或許列夫·托爾斯泰非常的善於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所以寫出來的文章比別人的更鮮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