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四世同堂讀後感(精選15篇)

四世同堂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世同堂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世同堂讀後感(精選15篇)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1

終於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口氣讀了下來。這是一篇不錯的長篇小說,雖然小說最後以悲劇結尾,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中看出那些愛國的人民對祖國的忠誠和愛戴。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爲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成爲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

瑞宣是祁老太爺的長孫,雖然他同瑞全一樣希望去參加革命,但終究放不下這個家。瑞全則不同,他毅然幫助王排長離開北平,親手殺了自己的初戀做了特務的招弟,把一個新一代的青年刻畫的淋漓盡致。

書的另一個重點,便是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爲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他們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冠所長。冠曉荷,他對日本人永遠是必恭必敬,直到臨死,日本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異議,就連日本官兵對於他的這些態度都稱之爲“良民”。祁瑞豐,藍東陽,胖菊子,這些也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

我想,這篇小說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生活,去享受沒有戰亂,生活美好的每一天!讓我們去熱愛祖國,去熱愛生命,這纔是老舍先生寫下它的初衷。而不要像那些背離祖國,悲慘的漢奸一樣,被世後萬人唾棄。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2

《四世同堂》這本書,據書上寫,這是老舍寫過的最好的一本書,它講述的是革命時期日本鬼子闖入北平,小羊圈人原來正常的生活,被搞得不像樣子。

對於這個變化,小羊圈裏的各家人也產生了不同的反應,從軍的從軍,反抗的反抗,毫無變化的毫無變化,甚至還有人因爲日本人的到來而高興,成爲日本人的走狗。讓我最印象深刻、表現截然不同的二人分別是錢默吟先生和冠曉荷,先說錢默吟先生吧!在得知兒子的死訊後,不但沒有傷心,還因兒子的死是因爲幹掉了一車日本人而驕傲,當鄰居冠曉荷把他兒子的死因告訴日本人,日本人派人來抓他時,他也沒有一絲恐懼,反而昂首挺胸,被捕了後,他也一心只想着消滅侵入中國的日本人,被人救出後,他便開始對外界宣傳反抗日本,並給那些反抗者出主意,這沒有恐懼,沒有害怕,一心把入侵者趕出中國的形象深深打動了我。再說冠曉荷吧!在日本人侵入北平之前,倒也沒什麼事,日本人來了以後,他就一心幫助日本,全然不顧自己是個中國人,他相信,只要幫助日本就能獲得利益,於是便無恥地出賣了錢默吟先生,得到了利益,便更加瘋狂地幫助日本,弄得整個小羊圈烏煙瘴氣,大家都討厭他,可他卻全然不顧。還和他老婆一起,和一些漢奸、日本人稱兄道弟,親密無間。最後他得了胃病,日本人怕傳染,就把他埋進坑裏,他卻還一心以爲,日本人能救他還要給日本人下跪,真是不可救藥,令人鄙夷。

老舍用他的神奇的筆,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如反抗日本侵略者、毫無動搖的錢默吟先生、瑞全,陰險狡詐的冠曉荷、藍東陽等,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場景的重現,讓我們看到人們美好的一面,和人們醜陋的一面。真不愧爲老舍寫過最好的一本書啊!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3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我終於把《四世同堂》看完了,總共有1200來頁,分爲三部,分別是《惶惑》、《偷生》和《饑荒》,真實地紀錄了革命戰爭期間中國首都的社會現狀,展現了滿目瘡痍的真實圖景。最令人震撼的還是日本鬼子對中國的侵略行徑,特別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入骨髓的膏肓。中國爲什麼會千瘡百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敢站出來,青年人中雖然有一部分充滿了戰鬥熱情,願意用自身的大無畏付出來改變社會現實,比如瑞全,他可以遠離家鄉,積極投入戰鬥,爲解放事業貢獻青春和鮮血。

可更多的年輕人卻沒有把國事放在第一位,雖然他們也深刻體會到了社會的黑暗,並決心不向日本鬼子投降,但在艱鉅的生活壓力背後,他們屈服了,他們想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家庭,還有父母,這些讓他們裹足不前,比如瑞宣,他也是個充滿鬥爭精神的青年,但在艱鉅的家庭責任之下,他只能委屈求全了,因爲他不忍心年事已高的祖父,不忍心病怏怏的母親,不忍心尚小的兒女,於是,他只能持觀望態度,只能苟且偷生,只能苟延殘喘地生活在生存邊緣。除了這部分人,還有社會的蛀蟲,他們腐蝕了社會的發展,是中國窒息的根源,就如冠曉荷,就如瑞豐,他們完全沒有羞恥之心,反而想趁着被日本鬼子佔領而升官發財,顛覆了人性的本真,毀壞了中國人的名聲。

《四世同堂》是我認真看完的最長的小說,雖然我不喜歡歷史,我自認爲這點是非常不對的,雖是興趣使然,但很多時候我還是會盡力地去了解歷史,關注歷史,就如這部小說,它真實地展開了中國社會發展洪流中的一角,爲我從中窺探歷史提供了機會,雖然社會發展到了新的高度,但我相信仍然有它的價值所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它,瞭解它,品評它。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4

花了幾個星期,斷斷續續讀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個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寫出神韻來了。書中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只是平平淡淡的語言,就像一篇日記一樣。但是這本看起來平平淡淡的書卻讓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美感,看似平凡的語言下隱藏着無可比喻的美。

讀着這本書,一種憤怒感與一種愛國感油然而生。我爲漢奸們所做的一切感到憤怒與惋惜,爲國家的災難感到悲痛,但當看到有人爲國家做事,反抗敵人時,我熱血沸騰,心潮澎拜。守舊的以四世同堂爲傲的祁老人,忠厚老實的祁天佑掌櫃,時時在新舊思想中掙扎的祁瑞宣,受盡迫害而奮起反抗的錢詩人,樸實善良的李四爺夫婦,自私自利的冠曉荷夫婦……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裏!

最令讀者熱血沸騰的,是貫穿全書的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人是魚,國家是水,離開水,只有死亡”面對這樣質樸濃烈的愛國情懷,試問有哪一個讀者不會被從心底裏深深感動?這本書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不禁想起了那些中華英雄們,他們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獻出了自己的熱血;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來捍衛自己的祖國!反之,有一些勢利小人,一心想攀龍附鳳,爲了一些蠅頭小利而出賣國家,遭到世人的唾棄,他們難道不悲哀嗎?

對於《四世同堂》這部文學鉅著,不論我讀多少次,最最打動我的,依然是其中濃濃的愛國深情!讓我們的淚水隨着書中人物的悲慘遭遇而奔流,讓我們的熱血隨着書中人物的英勇抗爭而沸騰!讓我們更加珍惜和熱愛今天的美好生活,也讓我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屬於我們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讓我們不要忘記自已身上有屬於炎黃子孫的錚錚鐵骨,而時刻驕傲地挺直中國人的脊樑!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5

昨天晚上,我從哥哥家的書架上找到了此書,懷着好奇的心情翻開,如飢似渴地閱讀起來。

看完了整本書之後,我不禁佩服起老舍的偉大,十分樸實的語言,卻有一種非常好的代入感。寥寥數筆之間,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位位人物,實在是讓人驚歎不已。

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北平裏面的一個小村莊——小羊圈裏,主要講述了在小羊圈裏幾戶人家的悲歡離合。描寫地理的句子雖然不多,感覺可以使人在腦子裏就想象出小羊圈的模樣,看着書,腦子裏好像在播放一幕幕無聲的電影似的,體會着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着實令人回味無窮。

讓我驚訝的,不僅僅是老舍的寫作功底與樸素的語句,還有老舍對待戰爭的客觀。這本書裏,從剛開始就提到了住一號門的日本老婆婆,她從剛開始就一點也不贊成日本侵略中國,特別是在抗戰勝利之後,當住三號門的日本家庭把門給封上之時,她卻把門大大的打開,想用自己的一點點力量,來向中國道歉,向在戰爭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是失去生命的中國人道歉。老舍並沒有大幅度的讚揚日本人,更沒有“盲目愛國”,大幅度的貶低日本人,而是站在一箇中立的,客觀的角度,站在人性的角度,解讀了一位日本老奶奶的心聲。

《四世同堂》這本書,圍繞這一個小村莊裏邊的幾戶人家展開故事,時而令人嘆氣,時而令人憤慨,時而令人興奮,時而令人自豪。當全部看完之時,感覺好像五味陳雜都集於一心,如果你再看一遍,想法肯定就跟你第一遍看的時候完全不同。

它是一本值得令人翻來覆去看一遍又一遍的好書,並且語言不難懂,小學生也可以看。現在,就再讓我看一遍吧,可能,寫出來讀後感跟這一篇也完全不同呢。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6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四世同堂》,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一個便籤,上面寫着三句話:值得每一代中國人閱讀的文學經典;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珍藏的民族記憶;老舍:它是我從事寫作以來最長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書。尤其是老舍先生說的這一句話,最讓我記憶猶新,讓我對這本書有了更深一層的愛意。

首先,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裏的26位主人公,他們分別是:桐芳,祁瑞宣,高亦陀,韻梅,李四爺,祁老太爺,孫七,天佑,馬老太太,錢先生,小順,祁瑞全,妞子,祁瑞豐,丁約翰,長順,冠曉荷,白巡長,大赤包,小文,藍東陽,文若霞。招弟,高弟,胖菊子,小崔太太等。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經典名著。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爲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戶爲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的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鞭撻了附敵作惡者的醜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謳歌、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忠貞高尚的民族氣節,史詩般的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傑出貢獻,氣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多年來的寫作經驗,刻畫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曉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讓人廢寢忘食。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7

在這一個假期中,我讀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合上書本的那一瞬,覺得自己好像還置身於那充滿了血腥風雨的北平,彷彿親身經歷了那些一個又一個的悲劇故事。

《四世同堂》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的生活被打破後的惶恐與不安,接露了日本軍國主義所犯下的殘暴罪行,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弘揚了中華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氣節。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運用其樸素而簡單的語言,爲我們刻畫了一個又一個悲劇場面,體現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忍與變態,激起了我們的同情與憤怒。在這一本書中,老舍先生刻畫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年過半百,只想平平安安過日子的祁老人;又被日本人還得家破人亡,想要報仇的錢老人;也有爲了升官發財,而當了賣國賊的冠曉荷……這些許許多多的人,都帶給我們了深刻的印象。還有很多很多的人,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特徵,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命運。但是老舍先生始終讓我們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書中還重點描寫的就是漢奸,在老舍的筆下他們的行爲不禁讓人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又讓人覺得無法痛快。比如冠曉荷,一直爲日本人做事,甚至還被日本人稱爲良民,最終卻被日本人活埋。比如大赤包,一直相信日本人,甚至被關在監獄中還幻想能夠出去,然而最後卻慘死在獄中。這些人的悲慘命運都讓我們明白了日寇的殘忍,在他們那血淋淋的屠刀下,犯下了無數的滔天罪行,那一幕幕血腥的場景,讓我們無法忘卻。

今天是一個嶄新的時代,中華民族變強大了,它已經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中國了。我們要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只有這樣才能防止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繁榮昌盛,只有這樣才能報效祖國!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8

“休對故人思故園,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這是蘇軾的《望江南》中的一句。這首詞描寫了清明時節,作者卻不能返鄉祭祖的一種遺憾的情感。因爲有句俗話說:“有根纔有家。”可是有一羣人,他們卻爲了自身利益,不惜“忍辱負重”,甚至出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最終自取滅亡。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小說中描繪了抗日戰爭中北平人民的艱苦生活。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戰爭的殘酷,其中有許多人物,如祁瑞宣,祁瑞豐,錢默吟先生,冠曉荷等,他們每個人物都有十分鮮明的特點。但要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祁瑞宣了。

祁瑞宣是祁家的長孫,是祁家的“當家主父”,可以說是上有老下有小。他的身上有一種令人欽佩的愛國情懷,寧可被日本人捉進監獄,也不會向黑暗勢力低頭,甚至甘願吃就算是貓狗都不願吃的東西,也不願給日本人做事而衣食無憂。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民族氣節,一種不忘根的民族氣節,一種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祁瑞豐雖說是祁家的次孫,可是他和大哥瑞宣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瑞宣勤儉樸實,謹慎小心,老成持重的讀書人。瑞豐則是個看重金錢利益,大肆揮霍,好吃懶做的花花公子。爲了利益,出賣了國家和民族,做了漢奸。我十分厭惡他這種“忘根”的行爲。

可是,想着想着,我不禁慚愧起來。我想到了外婆,她老人家70多歲了,外公去世後她一直一個人住,有什麼事不麻煩媽媽,總是自己想方設法解決。爸爸和媽媽因爲單位工作忙,即使外婆家就在單位旁邊,也不能常去看看,所以媽媽對外婆總懷着愧疚,一年也只能見幾次面。可我總對外婆不理不睬的,甚至還說外婆土,俗,一直到上中學後,有時我想見外婆都沒有時間,現在我一見到外婆總會有說不完的話。一會兒是班上的趣聞,一會兒是在書上看來的笑話段子,聊天說地不像祖孫,倒像一對朋友。

人,無論到哪兒,都不能忘本,忘根,不能忘記在你身後爲你默默付出的人。不能在後悔中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9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聽過駱玉笙激越的唱腔,看過電視劇《四世同堂》,我被劇情深深感染,覺得意猶未盡,於是,便想尋來老舍先生的原著《四世同堂》細細品讀。

小羊圈衚衕,多麼善良的一個街名,卻闖進一夥強盜,祁老人一輩子生活中這裏,他一生無求,只想把這個四世同堂的日子過下去,然而,復巢之下,豈有完卵。兒子天佑不堪侮投湖而死,二孫子瑞豐投敵死於非命,二孫媳婦胖菊子投靠漢奸淪落院染病而亡,重孫女小妞子也餓死了。錢默吟這一典型的舊式文人,民國年間他還戴着紅呢子風帽,一家人深居簡出,可孫子被日本人搶走,而他也受盡嚴刑折磨,最終家破人亡。小崔,只想拉洋車養家餬口,也死於日寇屠刀下。棚匠劉師傅,除了會替人家裱糊房屋還有一點業餘愛好—舞獅子,誰想日本人逼着他爲攻陷中國的一個個大城市而去舞獅慶祝,他憤而離家遠走他鄉。

京華之地,皇城根下,餓民奪食,混合面吃得人東倒西歪,半死不活的都拉到郊外,郊外迎接他們的不是病牀而是挖好的大坑,大坑裏黑壓壓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邊撒石灰邊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這樣失去了生命。

讀到這裏我深切地明白了什麼叫落後就要捱打,什麼又叫苟且偷生。

品讀這部百萬字的恢宏鉅著,猶如眼前展開了一幅歷史長卷。國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對強敵,有人奮起反抗,如老三瑞全偷跑出城,參加了抗日隊伍;小崔痛打日寇;小文、桐芳借唱戲之名行刺日寇,最終與敵人同歸於盡;年邁的李四爺與敵人以死相拼,死得悲壯。也有人如冠曉荷、大赤包、招弟、蘭東陽成了不齒於人類的漢奸,最後或活埋,或瘋死,或被掐死,或跑到日本遇上爆炸屍骨無存。

好在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是由人民推動向前的,我們不能讓一片烏雲擋住眼睛而看不清未來,未來是屬於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只要人民願意生活在一個和諧的世界裏,軍國主義的螳臂是無論如何也阻擋不了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的。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10

《四世同堂》這本書是老舍寫的。其中重點人物有祁家的三個少爺、錢老先生、長順兒、老英國府、約翰先生,還有一些反面人物冠先生、大赤包和他們的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女兒:高第、招弟等。

書的大概內容是:日本人打進了北平城,在那濫殺無辜。冠先生和大赤包因爲怕死,所以便昧着良心給日本人做事,坑害了不少中國人。祁家二少爺起初也這樣,但後來經過磨練也重新做人了,雖然平時還有點吊兒郎當,但心還是向着中國的。祁家大少爺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他從不肯讓自己爲日本人做事,因此得罪了日本人,遭受了牢獄之災,受了不少苦。他還爲共產黨做事,那可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險啊。在他的幫助與鼓舞下祁家三少爺加入了共產黨。

我讀了之後覺得祁家大少爺是一位爲了祖國能夠獻出生命的人。從他身上我看見了一些東西:舍小家,爲大家,捨己爲國。的確,大家都應該以“熱愛祖國爲榮,以危害祖國爲恥”。可見,祖國在祁家大少爺的心目中比任何東西都重要。我被祁家大少爺對祖國深深的愛所打動了,爲他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所折服了!這種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爲它不僅僅是個人發自肺腑的感情,更是一種以整個民族爲榮的尊嚴與情感。

隨着科技的改進,人類前行的步伐也未曾停過,人們都不以小愛爲愛祖國。其實,愛祖國有很多種方法,哪怕只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行,現在就讓我們愛祖國吧!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11

在今天早上,我把《四世同堂》這一本大部頭書讀完了。

我是用了不出一個星期讀完的,雖然這本書真的長,卻非但沒有冗餘質感,讀到結尾竟有意猶未盡,餘音繞樑之感,這是唯一一部名著給我比網絡小說還好看,還暢快的書。

這本書的任務形象的塑造尤爲成功,每一個人名,背後都像有一個活生生的人,各個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轉場自然,人物也十分熟悉,根本沒有不認識,陌生的情況,閉上眼睛,肯恩個並不能想象處樣子,但性情是那麼鮮明,每一個人都不能代替,每一個人又那麼普通。

這無疑讓人感到真實,讀完之後,真的讓人有在衚衕中住了好幾年的感覺。

作者的語言有鮮明特色,是正宗的白話文,非但不讓人有粗俗之感,在嬉笑怒罵的筆調中,又帶着對人類的溫情。

在《四世同堂》中的壞人,做的那麼喪盡天良的事情,卻不得不讓人感到可憐,那是愚蠢的可憐。在每一個漢奸家庭中,都有戰士,在一個四世同堂的老實家庭中,也處理一個漢奸,每一個漢奸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都有可憐可恨之處。

書中的北平,又可愛之處,又可憐之處,《四世同堂》甚至可以比擬一本地方誌,可說從各行各業各階層描寫了日僞統治下的北平,再從人物的各個事件中描寫北平的人和事。那些慶祝廣州失陷的遊行,哪些舞臺上的粉戲,日本發的混合面,街頭的消毒。

結尾的突然,當然讓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也釋然了,這是從地下組織反抗日本的行動結束來着,多麼美好的結束。《四世同堂》真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12

有一天,我無意間在書架上發現了一本我從未讀過的書——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那本書好像有着一股神祕的力量,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便把它抽了出來,開始細細品讀……

《四世同堂》這本書,圍繞着一個小衚衕裏的幾戶平凡的人家展開故事。時而令人嘆氣,時而令人憤慨,時而令人興奮,時而又令人自豪。在書中,我看到了在北平淪陷時,錢家、祁家、冠家等不同階級的老百姓爲生存做出的選擇。冠家爲了討好日本人,做出禽獸不如的事。而祁家、錢家對日本人十分痛恨。錢家二少爺與日本人同歸於盡,錢老人最後成了地下工作的聯絡員;祁家大少爺祁瑞宣是知識分子,他甚至忠孝不能兩全,他選擇在家中盡孝,成了地下報刊的編輯,同時,他告訴街坊鄰居們中國沒有亡國,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顆小星星,不很亮,但卻能給身邊人們帶來希望。而老三祁瑞全選擇了盡忠,離開北平,爲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這本書中並無什麼華麗的詞藻,只是平淡樸實的語言,卻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花草樹木都寫出了神韻,常常會引起讀者深思,給予了我們許多深刻的啓示。在遇到困難時,就應當勇敢的'站起來;遇到外敵時,就應當奮起反抗,如果順從,就是自掘墳墓,《四世同堂》裏冠曉荷的遭遇就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漢奸,不顧別人,一心只想佔便宜,害了不知多少無辜之人。爲了升官發財,他一遇見日本侵略者就點頭哈腰,連自家的房子被侵略者佔有時,還不忘向他們鞠躬行禮。,最後也得到了惡有惡報的下場,大快人心。

讀完整本書,我得出一個道理:一個民族,沒有應有的血性,任人宰割,這個名族註定不會長遠。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13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裏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爲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爲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無悔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賞的中國作家,之前也不過看過他的話劇茶館和幾個短篇《馬褲先生》、《抱孫》、《眼鏡》 等等。他那不着痕跡的幽默讓我徹底折服,他筆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畫肖像,看似誇張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卻又發現如此神似。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可是卻也會一代代遺傳到今天的我們身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塑造了中華民族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筆下,總會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讓人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14

在爸爸媽媽的介紹下,我捧起了老舍的《四世同堂》。書中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我。

《四世同堂》講述的是在日軍佔領北平時那兒一戶人家由興旺轉爲衰落的故事。書中,當我看到“大赤包”“胖菊子”和藍東陽和日本人一起剝削普通百姓的時候,心中不禁怒火中燒。而當我看到桐芳爲了殺日本鬼子和日本鬼子同歸於盡是,我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在全書的最後,瑞宣的小女兒小妞子因爲吃共和麪,裏面的砂子、穀殼兒卡在闌尾裏而死亡,但與之同來的是日本投降的消息。但那時,大家怎麼也開不起心來。戰爭帶去人們太多太多了。

合上書本,細細品味。這本書中最讓我氣憤的是那些像“大赤包”“胖菊子”和藍東陽一樣的中國人,爲了自己生活得好,就想盡方法來折磨人,想盡方法來討好日本人,爲的只是表面上的“優質”生活,絲毫不爲北平陷落而感到傷心,反而感到自己的好日子來了。但是在最後,等待他們的就是死亡!

是的。當今生活比以前當時好了很多,但是,我們國家在國際上也聲譽不錯,又是奧運會、又是世博會,看起來光鮮無比,但是其實我們國家仍然還有很多十分不好的現象。就如我們國家比比皆是的貪官,食品問題,還有前一段時間有一則新聞,就是說人們爲一個受災縣捐款三千萬,但最後受災人民總共只收到了幾百萬。而剩下的幾百萬又到哪裏去了呢?可想而知,這些錢應該到了那些上級貪官那兒了吧。那些人就眼睜睜的看着人民吃不好、喝不好,而自己在家裏吃香喝辣、山珍海味。這些人就像書中的“大赤包”“胖菊子”藍東陽,只顧自己,不管他人。

我希望我們國家能越來越好,減少那些不好的情況。

四世同堂讀後感 篇15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題記

不必說月下獨望洞庭湖,嫦娥悽悽涼涼獨守月宮,詩人獨自依杆前“舉杯邀明月”,也不必說黎明林江傾灑下的一抹陽光,天邊的微微紅暈,單是這充斥着溫暖而溫柔的黃昏,就叫人心曠神怡,大飽眼福。

我拿起最近正在讀的一本書——《四世同堂》。家中所有的東西都靜寂地、一動不動地呆在原處,他們懶散地沐浴在夕陽的微光。我捧着書,坐到了光線最密集的地方——陽臺,撥開書籤,翻書的聲音悅耳,然後緩慢地隨風飄走,消散在靜寂的大樓中。

樹葉在風中婆娑起舞,對立的大樓一半沉睡在黑暗中,一半甦醒在黃昏中,太陽儼然已與大自然渾爲一體,多了一絲違和感。閒了一天在家的我,沉浸在老舍先生細膩的文字中,書,也儼然與黃昏渾爲一體。

看着《四世同堂》,眼前時而是民不聊生的北平,時而是溫柔靜寂的黃昏天空;時而是監牢中被日本人折磨得皮開肉綻的無辜老百姓,時而是樓下蕩着鞦韆綻開笑臉的孩童,這兩個極端的世界,使我分不清哪是書,哪是黃昏。

我繼續讀下去,無意間,黃昏帶着它泛黃的光,透過欄杆,直直的射向地面,黃中帶着一絲微紅。微風吹拂,撩起了窗紗的一角,也吹起了人們的微笑。我竟由黃昏中,聯想到了遠方的湖面被飛鳥泛起層層漣漪,枝上築着的鳥巢中響起一些“新生命”的喊叫,天真無邪,顯然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果然,黃昏總能讓人想起美好。

我浸了,浸在了書的世界,書將我的心靈浸的純潔無暇。

我癡了,癡迷無限好的夕陽,讓世人忘記憂愁的黃昏。

隨着一頁頁書漸漸翻去,黃昏,這一篇章也漸漸離我們而去。暗了、淡了、末了、最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便是無窮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