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慧愛學生讀後感

慧愛學生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慧愛學生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慧愛學生讀後感

慧愛學生讀後感 篇1

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暑假期間我細讀了桂老師的《“慧”愛學生》一書,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觸就是——愛。整本書字裏行間散發着桂老師於之教育、於之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無一不流露出涌自心底的真情呼喚。爲師,意味着我們此生將用靈魂牽着愛。

這本書中桂老師將學生分成了15種類型:體弱生、病殘生、過失生、屢錯生、學困生……每一類型的學生,她所採取的方法都是不同的,而這些方法在她的工作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書中還提到,不同類型的學生,教師應該用不同的方式給予愛,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從而加深對老師的信任,並變得更加積極樂觀。這便是書中提到的“因生給愛法”。

“因生給愛”,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方法看似簡單,但是要實際操作起來,可沒那麼容易了。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時刻提醒着自己,要以身作則,爲人師表,嚴於律己。我很愛我的孩子們,希望他們能夠好好學習,多學知識,最好不犯錯。但現實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好,我班上的孩子們經常是大錯沒有,小錯不斷。而我通常採用的教育方式是找他們談話、講道理。這個方法也只能見一時之效。因此,我常常苦於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引導他們。

《“慧”愛學生》這本書如同及時雨,針對每一類型的學生,桂老師都講述了一些真實的小案例,透露出來的是桂老師對學生的耐心、細緻和寬容,是桂老師從心底對學生的愛。書中最觸動我的是桂老師這樣一段話:“要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其實並不難,難的是,教師是否能夠恰到好處地讓學生得到真正需要的愛。因爲,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是與衆不同的。如果我們對每一個孩子,都採用相同的方法,這樣的結果肯定不會如我們所想那樣美好。”

無愛的教育是可悲的。愛能讓寒冰般的心融化,能讓陰霾的臉綻放笑容,能讓筋疲力盡的身軀精神抖擻。愛是一副良藥,能醫治教育中出現的病症。愛是雨露是陽光,能滋潤孩子們的心靈,能照耀孩子們的未來。在今後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要時時自省:我愛我的學生嗎?我會愛我的學生嗎?我的學生感受到了我的愛嗎?

慧愛學生讀後感 篇2

“愛”是一個很廣義的字,它在我們的漢語詞典裏分很多種,它包含了愛情、母愛、父愛、友情、親情、博愛以及人對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愛在藝術、哲學、美學等科學文化領域,是一個普遍的主題,也是一個永久的主題。

身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正確而言,是一名奮戰一線的幼兒教師,懷有仁愛之心,愛每一位孩子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這個愛該如何使用卻也是有所欠缺的,利用假期的空閒之餘,我有幸拜讀了桂賢娣老師的《慧愛學生》這本書,書中以桂老師和孩子之間產生的各種共鳴讓我對“愛孩子”又有了新的認識。

桂老師不管是接手哪個班的孩子,高年級也好低年級也罷,第一先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學習能力、家庭背景等一系列的事情,然後再針對孩子們的“弱因素”制定不一樣的計劃,尊重每一位孩子的差異等等。我想這些策略對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本就是大同小異的。

在桂老師的寄語中引用的一句話對我印象頗爲深刻,那便是“親其師,信其道,信其道,方能遁其步。”這句話的意思是是學生只有和老師親近了,纔會信任老師,相信老師所說的,接受老師的教育。接受老師的教育了,才能走上正軌。我想這句話的意義遠不在於如此,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與你親近,這是我們人類羣都有的焦慮因素,不管是孩子亦或是成人,到了一個新環境都會有所拘謹,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是需要通過老師的主動而產生的。所以要學會了解每一位孩子,要知道每一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性格、愛好、家庭都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我們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待。

先有“愛”再有“慧”,亦或是先走“慧”再有“愛”,我想這都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愛”是人由內而發的,“慧”呢是才智,“愛”再加以“智慧”那麼我想與孩子相處溝通就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了。通過解讀,我發現桂老師能細心察覺孩子的所出現不同情況,運用她的愛與智慧相結合,對症處理,讓孩子從心底接納她。這需要足夠的耐心細心並堅持做着,着實讓我敬佩。我自己是個容易退縮的人,並且沒有足夠的耐心對待,待慢慢改進。

文中桂老師的評語裏也有獨特之處,她採用的是有溫度的評語,什麼叫有溫度的評語呢?就是爲每一位孩子的學習生活做一個細緻的梳理、點評讓家長能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這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過度死板的老套劇情過於敷衍,有所改變有所創新並且能爲之收穫,這纔是難能可貴之處。所以在今後,我們也應該對自己的教學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都要有所改變,相信桂老師會給我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教育成長之路有很多我們學習的地方,而我總相信學無止境。

慧愛學生讀後感 篇3

《“慧”愛學生》的“慧”是什麼呢?“慧”是因材施教,是正確的學生觀,其源泉是愛。

可以將學生分成15類,每一類學生的教育方法都有所不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就是桂老師的“因生給愛法”,這就是“體弱生,愛在關心;病殘生,愛在得體;過失生,愛在寬容;屢錯生,愛在啓迪;學困生,愛在鼓勵;向師生,愛在珍惜;背師生,愛在主動;個性生,愛在尊重;普通生,愛在指引;自卑生,愛在補償;單親生,愛在守護;流動生,愛在平等;貧困生,愛在無痕;超常生,愛在點撥;頑劣生,愛在揚長”。

學生是一個個生命鮮活的個體,他們看似一樣。其實,各有各的.家庭環境,成長背景,所以給予的愛也必須因人而異,在處理孩子的錯誤與麻煩時。也要用心,既要解決問題,又要維護孩子的內心。

在桂老師眼裏孩子是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成長中的人。無論孩子好與壞,優與劣,無論學生調皮與乖巧,無知與懂事……老師都坦然包容、接納。作爲新時期的班主任,必須具有面向學生未來發展的教育觀,對學生現在負責,對學生一生負責。

女孩子來月經沒帶衛生巾不用着急,孩子們急需用錢不用着急,桂老師那裏有急用站;小女孩得癌症頭髮掉光,不願意帶帽子去學校,桂老師給班上所有孩子一頂小紅帽,64頂小紅帽大家都一樣,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勇敢;有孩子丟了錢,偷錢的孩子一直沒有主動承認,桂老師給64名學生每人發過一個紅包,第二天丟失的錢出現在其中一個紅包裏;父母離異,小男孩內心深受傷害,後轉學到桂老師班,男孩子病重的外婆希望孩子換成媽媽的姓,可孩子怕換姓後全班孩子都知道他父母離異,後來桂老師巧用班會巧妙化解換姓難題;內向的女孩子,不愛說話,看到老師繞道而行,桂老師主動走過去,並且倒敘問好,強烈的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就這樣拉開了親密師生故事的序幕;胖胖的、頭髮凌亂濃密的高個子,在桂老師的關心和指導下,制定營養餐,成功減肥,並且剪掉頭髮,一改往常的自卑邋遢模樣,變成一個陽光樂觀少女!

桂老師與學生的故事,我讀得情景交融,彷佛這個孩子是自己,正在接受桂老師的關愛和引導;又彷佛這個孩子是自己班級裏的某個孩子,我替換成桂老師,跟着她一起思考着如何去幫助他;又好像自己就是桂老師,是愛孩子又知道怎麼愛孩子的智慧化身……我被深深的感動着,真幸運啊,這些孩子,遇到桂老師這樣的人師!桂老師的教育故事,讓我深刻的感覺到,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更是教書救人啊!

“桂老師,你的教育智慧時從哪裏來的?”桂老師說:“如果我有教育智慧的話,那一定是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學生進步,教師家訪;學生再進步,教師再家訪。”桂老師這樣的家訪策略,走進了學生和家長的心靈,贏得了家長的尊重,激勵了孩子的進步,促進了教育的良性循環,也讓桂老師的教育智慧源源不斷產生。然而,家訪策略的形成也有一段故事:

桂老師剛參加工作不久,她要到一個屢次犯錯的學生家訪,結果這個學生寫了三個家庭住址,而且三個家庭住址都相距很遠。下班後,桂老師,翻山越嶺來到這個孩子的三個家,結果發現這三個地址都是錯的。她又累又委屈,然而聽到家人說某個村有個這樣的小孩,桂老師拔腿就跑,結果無功而返。桂老師又氣又累又傷心,但她沒有抱怨,而是在思考學生爲什麼拒絕老師家訪呢?如果我成績太差了,老師到我家家訪,我會歡迎嗎?答案是否定的。

第二天回到學校,桂老師進行了一次不記名調查,發現全班六七十人,只有兩個孩子喜歡桂老師家訪,即班長和學習委員。桂老師詢問了孩子們原因,發現在孩子心裏,老師家訪是不光榮的,家訪就是告狀。桂老師明白這點後,對家訪策略做了調整: “學生進步,教師家訪;學生再進步,教師再家訪。”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儘量在校內解決,是在解決不了的再想別的辦法解決。

就這樣桂老師的家訪策略形成了,並且助力桂老師的教育智慧快速提升。我想,如果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和不如意時,能像桂老師這樣,不被情緒牽着走,而是反思:爲什麼會這樣?如果我是孩子,我會怎樣?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老師怎樣?我應該怎樣做,能夠解決問題,並且更好的走進孩子的內心,更好的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遇到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調查緣由、解決問題,常常帶着這樣的思維方式去對待教育中的問題,教育智慧就會在這種動態過程中生成。

慧愛學生讀後感 篇4

剛入職參加教師培訓時,我聆聽過桂賢娣老師的講座,她一上臺就帶着班主任特有的自信和魅力,她風趣幽默、感染力強,培訓的內容也絕不是一板一眼的說教,而是通過樸實的語言傳授了最真實的經驗。

後來我多次受教於桂老師:參加班主任培訓時,她的發言最生動鮮活;參加教育局活動時,觀看過以桂老師事例爲原型的電影《班主任》。現在她用30年班主任的教學經驗著成的書——《“慧”愛學生》出版,這對我們教師來說是另一種福祉。

作爲教師,我們都知道愛學生是做好教育的本源。我們對學生從不缺少施愛,但是這種愛只是我們單方面地付出,而學生早已將我們屏蔽。我們和學生之間缺少了什麼呢?爲什麼不能像桂老師和學生那樣“同頻共振”?直到翻開桂老師的書,才豁然開朗。

做智慧型教師不就是“因生給愛”嗎?個性生,愛在尊重;普通生,愛在指引;自卑生,愛在補償;單親生,愛在守護;流動生,愛在平等;貧困生,愛在無痕;超長生,愛在點撥;頑劣生,愛在揚長……她有一套孩子終生受用的“愛生攻略”。真愛不是慷慨激昂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付出;不是隨處可貼的標籤,而是點點滴滴的流露。每個孩子都是她的“乖乖”,“乖乖”是桂老師對學生的愛稱。一聲“乖乖”拉近的不僅僅是距離,更像是多了一份親情,彰顯了桂老師“仁者愛人”“視學生若親子”的胸懷。沒有對學生的真愛,就不會如此動情。

爲了追回教室裏丟失的錢,桂老師巧用64個同樣的小紅包,桂老師的徒弟謝老師用給每個孩子發一個同樣的信封追回了錢,而另一位張老師卻失敗了。爲什麼?正像桂老師書中所說,表面上看是三位老師都在追回丟失的錢,而本質是教師人格魅力的問題。所謂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師發自內心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愛護孩子的自尊,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索,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解決問題。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被學生信任,被學生欣賞,學生纔會願意向我們敞開心扉。

反之,如果教師只是爲了解決問題,樹立自己的權威,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愛孩子,真正幫助孩子成長,在孩子心中沒有信任度,再好的方法也很難成功。教師高尚的人格和真摯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用健康、正確的思想教育學生,以自己高尚的靈魂和言行影響學生,這就是教師人格魅力所在。所以教師應該端正自己的思想,純化自己的師德,以愛爲前提,以學生的成長爲目標,理解、尊重、信任,用真誠喚起真情,用人格影響人格,用愛心培育愛心,用心靈照亮心靈,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只有這樣老師纔是令孩子們欽佩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