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經典]《昆蟲記》讀後感

[經典]《昆蟲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昆蟲記》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1

寒假裏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知道它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筆下誕生的。《昆蟲記》整本書都在寫蟲子,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把弱肉強食的昆蟲世界一下子變得新鮮活躍起來。如蟬向螞蟻“乞討”的樣子:棕綠色的蟬穿着時髦的短裙,兩條腿凍得發抖,可憐巴巴地向螞蟻伸出她的爪子—這就是作者描述當時蟬的形象。連一隻蟬都描述的這麼深動有趣,《昆蟲記》真不愧是一部傳世佳作。與蟲子第一次親密接觸,讓我再次回味起這部佳作。前天出去玩,我臉上特別癢,不一會兒整個臉上都起了紅疹子,媽媽趕緊帶我去醫院,醫生檢查沒什麼大礙,是接觸到什麼蟲子引起的。

吃點藥就會好的.。回到家臉上,手上還是癢的難受,這時我想起了法布爾,他爲完成《昆蟲記》,明知道接觸蟲子會過敏,仍然眼看着昆蟲蜇他,過敏後一身不吭,直到皮膚脫落也不叫一聲。而現在的我,只是一種普通的過敏現象就已經受不了了,真是小題大做。法布爾用十餘年的時間潛心寫作,終於完成《昆蟲記》這部傳世佳作,他用一身精力研究昆蟲,爲我們的科學發展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是一個奇蹟,他不畏艱難,不屈不撓和熱愛自然,崇尚科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讀後感2

這幾天我一直在讀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啓發。

法布爾在《昆蟲記》中記述了很多昆蟲的生活習性和特點。他這種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法布爾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發現了許多其他人沒有發現的奧妙。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自然界中昆蟲的一些細小的變化,都能夠引起他的'注意。看看法布爾,想想自己,我覺的和他的差距真是太遠了。雖然老師經常要求我們要注意觀察生活,這樣寫作文的時候纔會有很多素材,但是我很少去留心觀察生活中那些平凡的事物,不懂得正是平凡的事物纔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發現。即使去觀察,也很少能夠詳細的把自己看到的事物描寫下來。所以我想要成爲一個像法布爾一樣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人,一定要從小事做起,注意觀察生活。有一句話說的好,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有多去觀察大自然,才能發現它的神奇與奧祕。

《昆蟲記》中描述了很多令我感動的昆蟲。例如蟬這種小生靈,在地下苦苦的工作四年,才能享受到陽光下幾個月的歡樂,但是它的歌聲依然那麼響亮,彷彿唱出了它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作爲人類,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生活。

《昆蟲記》讀後感3

《昆蟲記》是一篇散文,它是法國作家法布爾在54歲時完成的一部鉅著。這本書給我們介紹了許許多多的蟲子,讀來令人愛不釋手。

書中尤爲吸引我的要數那勇敢、機智的螞蟻了——

炎熱的夏天,紅螞蟻組隊出征,一個個昂首挺胸,整齊的邁着前進的步伐,浩浩蕩蕩,那樣式像極了我們閱兵式的解放軍叔叔們。更趣味的是,當這排在最前面的“螞長”發現有黑螞蟻的巢穴時,隊伍霎時出現了一陣騷動,可是很快,後面的“大個子”衝了上來,他們排列整齊,一個個並肩而立,構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蟻牆”。他們開始準備攻巢了,你瞧,大個子紅蟻用又尖又大的嘴夾住守穴的那幾只黑螞蟻的腦袋,狠狠地,死命地咬着,直到這個“敵人”斷了氣兒才肯鬆口,巢穴的'門攻破了,全軍奮力而上,一會兒就橫掃千軍,紅蟻大軍一窩蜂衝入敵人的巢穴,紛紛搶奪裏面的食品,佔領敵人的物資,大獲全勝!讀到這,我也興奮得拍起手來,深深地爲他們的勇敢和機智折服,我也想用我的方式和他們一齊慶祝他們的勝利!

我喜歡這本書,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許多不一樣的蟲子,給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樂趣和無數的啓發,更讓體會到螞蟻們的世界是多麼奇妙。

《昆蟲記》讀後感4

有這麼一個人,他用了長達35年才擁有了一塊地,但他卻用這塊地來保護大自然的一切,同時探索昆蟲的奧祕,寫下了一部聞名世界的著作一《昆蟲記》,這個人就是一亨利。法布爾。他把這塊地稱爲:“荒石園”,在長達30餘年之久,《昆蟲記》在這塊地中問世了。

作者對昆蟲的觀察十分細緻,就比如這一段:"掉下去的小蠍子舉手蹬腳,緊張焦急,然後突然發現媽媽的一隻鉗子就在自己的面前,便迅速爬上去。”由此可見,作者觀察多麼認真。如果是我可能絲毫不會在意,這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東西罷了,可是法布爾卻不同,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在他眼中是一個驚天的發現。

《昆蟲記》中有着許多小精靈,這些昆蟲們會哭,會笑,會唱,也會跳。他們過着和人類一樣的生活。作者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了對人類社會的判斷。文中對昆蟲的本能、習性、死亡的描述中,帶着作者對人類生活的看法和思考,也有對自己人生的思考和評判。

各種各樣的昆蟲是大自然的.一個大家族,法布爾他樂於從每個昆蟲細微的動作來發現昆蟲的習性,所以纔出一本如此的帶有一絲親和力和幽默感的世界名著。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堅持不懈,堅持到底的精神,可能如果每一個人都擁有這樣的品質,世界上就到處都是人才了。

《昆蟲記》讀後感5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的鉅著,也是一部科學史上的經典作品。它是一個奇蹟,是法布爾與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完的文學鉅著。

在這本書中,法布爾描寫了各種各樣的昆蟲。他先是詳細地記錄下這些小生命的體貌特徵、喜好、生存技巧和它們整個生命的過程,然後又抒發了自己的.感想。

從《昆蟲記》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出法布爾對這些昆蟲深深的喜愛之情,他希望能徹底地觀察它們,瞭解它們,並且能保護它們,讓它們更好地生活。可我們——生活在繁華都市的現代人類,不僅沒有那顆熱愛昆蟲的心,甚至還虐待它們,肆意濫殺這些小生命。作爲萬物之靈,生命的更強者,我們本應與它們和諧相處。難道我們的屠戮,是因爲我們生活於鋼筋水泥的世界中,已經對大自然的一切已經麻木了嗎?

讓我們在閱讀《昆蟲記》的過程中,聆聽大自然的樂歌,跟隨法布爾的足跡去遨遊昆蟲的世界。而那無法言喻的驚喜與快樂,將是你永遠的記憶!

《昆蟲記》讀後感6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具有神奇的魔力,讀着讀着它能帶你走進昆蟲的世界,書的名字叫《昆蟲記》,作者是著名的科學家法布爾先生。

我住在大城市裏,很少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昆蟲,但讀書讓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昆蟲,瞭解它們生活的知識。有會玩兒心理戰術的螳螂;有需要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唱五星期歌兒的蟬;有呆頭呆腦,不懂變通的'松毛蟲;還有我最喜歡的狼蛛,雖然對獵物心狠手辣,但卻有着深深母愛的。

人類對蜘蛛印象不是很好,多半是因爲它的外形和有毒的原因。沒錯兒,他確實有兩顆毒牙,但大多數蜘蛛是微毒的,可是你被狼蛛咬到,那就危險了。狼蛛的毒液能殺死一切昆蟲和一些小動物,所以你還是離它遠一點兒吧。但狼蛛對寶寶的關愛是無微不至的,也許這一點會讓你改變對蜘蛛的印象。它是用自己吐的絲把卵纏繞起來弄成一個球兒背在自己身上,每天都要把卵放到太陽下去曬,母蛛還輕輕地滾動,好讓每一個部分均勻接受陽光的照射進行孵化。這不止是一天接下來的三個星期裏,它每天都要堅持這樣直到寶寶出生,能感受到母愛是多麼偉大,此刻我想到了媽媽對我的愛,從出生開始,伴隨着我的成長,母愛時時刻刻都在我身邊兒,不管是昆蟲、動物還是人類。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自然科學知識,讓我喜歡觀察小動物,更加懂得保護愛惜小動物了,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再兇殘的動物也有偉大的母愛。你們也來讀讀這本書吧。

《昆蟲記》讀後感7

記得小時候我喜歡在田野中捉小蟲子,因爲我那時認爲它們是我在童年是最重要的玩伴,正是懷揣着這種情感閱讀了達爾文的《昆蟲記》在這部作品中我領略到了前所未有的昆蟲王國,在這裏我瞭解了許多關於昆蟲上的知識彌補了在昆蟲科學上的欠缺。達爾文傾注了許多心血在這本《昆蟲記》中,他對那些昆蟲的描述生動形象尤其是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處理的非常到位,所以說他爲我們世人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昆蟲世界並且《昆蟲記》是一部出色的文學作品。

全書大概描述了32種不同的昆蟲種類而在這些中有一種令我印象深刻也許是因爲那句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所以我纔會對螳螂記憶頗深,螳螂的腰部非常的長。不光是很長,還特別的'有力與它的長腰相比,螳螂的大腿更要長一些。總而言之它擁有一副嫺美而且優雅的身體並且它具有極大的殺傷力可以說它是一種溫柔與殘忍並存的小動物。

在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科學的奇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對這方面進行深層次的瞭解。

《昆蟲記》讀後感8

這幾天,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繁殖、捕食和生活習性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的生動有趣,讀者也會讀的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讓我感到有趣極了。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像鋸齒一樣十分鋒利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爲首的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

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纔會看得懂,又比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兒像絲織品,白裏略

帶一點兒細,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粼粼,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些細緻的描寫,使整本書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目。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爲他仔細觀察。有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的螞蟻正在搬運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最後搬運回窩裏,再原路返回,再搬……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讀後感9

張愛玲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裏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寫讀後感也如此,從“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處選擇題材,從文章裏的凡人小事、影片的常見情景中出發,用心回味,耐心體驗,細心發現,從滴水中看陽光,從細微處提煉對生活的思考,讓自己的感想“從塵埃裏開出花來”,使讀後感的立意有一定的高度。樹接地氣方能枝繁葉茂,作文接地氣纔會變得厚重感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平常的景,平常的物,平發的話語,如果用不尋常的眼光去打量,就會有一份詩意的情懷和收穫。法布爾植根生活,窮盡一生潛心於昆蟲的世界,以理解和同情辛勤的勞作人民的心情,去理解和同情昆蟲;他懷着對渺小生命的充分的尊重與熱愛,發現並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神奇和美妙,《昆蟲記》接地氣,而且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這是我們在寫讀後感是可以借鑑的'方法。

爲了更好地表達“感”,就要先把選擇的事件寫好,必須明確寫事情的經過不是目的,只是表達中心的一種手段,要學會巧用事件。讓敘述的故事有特色、有個性,選做素材的事要大一點,讓動筆後有的可寫,有的可說,還不會讓人感覺拖沓、嘮叨,特別不要出現鋪墊過長的情況,不加分析,大段大段地抄錄原文,使讀後感變成了讀後抄;對照故事裏的情節,大段大段地寫檢查,作保證,使讀後感變成了檢查書;脫離原文內容,節外生枝,生硬地加一些不必要的情節,使讀和感之間脫節。

《昆蟲記》讀後感10

翻開《昆蟲記》,我彷彿走進了一個奇妙而神奇的世界。

《昆蟲記》是法國博學家、昆蟲學家、科普學家法布爾的傳世妙作,我十分佩服法布爾先生那份堅持不懈的精神,他能用一生的精力去研究昆蟲,能夠忍受得了寂寞,遠離各種舞會。而且他從不將昆蟲開膛破肚,而是充滿愛心地在田野裏觀察它們,跟它們親密無間,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對於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這本書就是法布爾留下的寶藏,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使我的視野變得開闊,看問題的.深度也與以往不同了。我覺得昆蟲和人類是那樣相像,比如甲蟲,打着幫忙的幌子做一些趁火打劫的勾當,這與社會上一些道德敗壞之人不是很像嗎?當天氣越來越冷時,蜘蛛會用盡最後一點力氣,幫孩子們把巢穴咬破,而它卻會因精疲力盡而死,這不像我們偉大的母親嗎?

其實,昆蟲不僅與人類相像,它們還和人類相互依存,都是地球上的一部分,昆蟲也是需要尊重的。以前,我總是惡作劇,把一些昆蟲踩死,殊不知,有可能它們的孩子正在家中等待着它們。

《昆蟲記》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對生命的尊重,不要隨便傷害昆蟲,雖然有些昆蟲其貌不揚,但是它們的內心是美麗的。讀完這本書我真正的愛上了大自然,愛上了這些昆蟲。

《昆蟲記》讀後感11

這本書帶我走進了昆蟲的世界。到現在我的腦海中還浮現着很多昆蟲的生活習性,許多雌昆蟲是怎麼帶小寶寶的。

法布爾從產卵,孵化,生活習性方面展現了昆蟲世界的精彩。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蜂類的故事。法布爾分別寫了舍腰蜂、斑紋蜂、黃蜂、樵葉蜂、黑胡蜂……它們有着不同的生活習性,但都非常愛勞動,而且特別疼愛,關心自己的小寶寶。

法布爾的'探索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不懼任何危險的去找昆蟲做實驗。在他的筆下讓我看見了執着的蜣螂,會玩心理戰術的螳螂,看似溫柔其實非常非常殘忍的螢火蟲,要在地下潛伏四年纔可以鑽出地面,出來後卻在暑假裏一天叫個不停的蟬,呆頭呆腦的松毛蟲,癡情的大孔雀蝶,爲孩子操碎了心的蜘蛛。

讀完這本書後,我開始對昆蟲不那麼怕了,但有時比較衝動就直接用腳踩死了它們,還有我有時候也會像法布爾那樣在樓下抓一些小螞蟻,把它們關到一個小盒子裏,但是過了幾天後它們都死了。我也不知道他們是被我餓死的,還是被憋死在那個盒子裏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這本書讓我知道人只是生物鏈的一環,任何一個生命,都有捍衛自己領地、食物、後代的光榮使命,讓自己和家人可以活得更加的舒適。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與任何的小動物好好相處,讓我們和它們一起做朋友,讓動物們見到人類不再害怕。

《昆蟲記》讀後感12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書《昆蟲記》。以前我老是會問一些奇怪的問題,例如:爲什麼人不會飛,但小鳥總會飛……總之,我老是把爸爸媽媽問的暈頭轉向。

直到有一天,媽媽爲我買了這本昆蟲記,我愛不釋手。之所以對他如此着迷,是因爲不論我有什麼奇怪的問題,都可以在裏面找到答案。

我讀了昆蟲記後,我知道了達爾文的進化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19世紀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行其道的世紀。當時流行的理論是以自然選擇、現象、生存競爭爲依據,認爲本能是一種記得的習慣。法布爾卻在昆蟲記發出不同的聲音,他過去怎樣,現在就怎樣,將來也是怎樣。

《昆蟲記》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我這才知道,原來昆蟲世界裏有這麼多的奧祕:凌晨,蟬是怎樣脫殼的;屎殼郎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

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滿滿洋溢着作者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地球很大,有許多生命因爲太過微小而被我們忽視,《昆蟲記》則告訴了我,即使他們很不起眼,一生也很短暫的,但只要他們存在過,就同樣值得我們尊重。

《昆蟲記》讀後感13

在這個秋冬相交的季節裏,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給我帶來了許多快樂。

《昆蟲記》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異彩紛呈的昆蟲世界,昆蟲世界裏的昆蟲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習性、興趣愛好以及特殊的本領。它向我們描繪了各種各樣的小昆蟲,有美麗的孔雀蛾、不動腦筋的松毛蟲、勤勞的小蜜蜂、兇悍的蟹蛛……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愛唱歌的蟬。

蟬的幼蟲都居住地下,如果它們想要爬出地面曬太陽,必須得連續工作好幾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才能挖出一條通道。它們一爬出地面,就會在洞穴附近徘徊,尋找合適的地點,爬上去褪掉身體上的`皮。這個剛剛重見天日的小生命,在短時間內還沒十分強壯。直到它好好地沐浴了陽光和空氣,身體變成棕色,才和平常的蟬一樣。

假如蟬的幼蟲在早晨九點鐘開始褪皮的話,大概要到中午十二點才能棄它的殼離去。而它們在爬出地面之前,要經歷四年,可是能在陽光下歌唱的時間卻只有短短的35天,所以我們真的不應該討厭它們的歌聲。

《昆蟲記》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昆蟲並不可怕,它告訴我:我們人類並不是孤立的存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昆蟲在內,都生活在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內,昆蟲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們的生命也應該得到尊重。

《昆蟲記》讀後感14

我家有很多書,但我最喜歡的就是《昆蟲記》。它是著名的作家法布爾寫的。

《昆蟲記》一本介紹許多昆蟲的書,書中有著名的建築工-蟋蟀,狠毒的蜘蛛,帥氣的螳螂,還有弱小的毛毛蟲,都是昆蟲界的小小居民。

它們的捕食都各不相同。比如,塔藍圖拉毒蛛就和別的.蜘蛛不一樣,是因爲它不會織網。可是它長着兩個大毒牙,可以啓動捕捉鳥類,鼠類、蜥蜴等其他小昆蟲。

蟋蟀,它的住宅可以是在昆蟲界數一數二的了。它挑的地方可是嚴格的了,可是要排水優良,陽光舒適。

還有一個是大孔雀蝶,它是歐洲最大的蝴蝶,它一生只有幾天,但它一生有個目標是結婚,繁殖後代就可以多活幾天,但他有個好處就是可以不用進食。

我們應該要學習昆蟲的永不放棄,還要學習法布爾的有耐心的精神,只有他的堅持,纔有我們現在的昆蟲記。

讀《昆蟲記》,你會發現字裏行間滿滿洋溢着作者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地球很大,有許多生命因爲太過微小而被我們忽視,即使它們很不起眼,但也是生命,是這個大家園的一份子。它們的一生很短暫,但只要它們存在過,哪怕只有一秒鐘,就同樣值得尊重。

《昆蟲記》讀後感15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用一生精力完成的一部昆蟲學鉅著。這本書具有較高地科學性,又有豐厚的文學色彩。描繪了各種各樣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還記錄了法布爾在昆蟲世界的漫遊歷程以及他對昆蟲的熱愛與研究。

他根據自己的觀察來的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將昆蟲鮮爲人知的生活和習性生動地揭示出來,讓人們瞭解昆蟲的真實生活。蟋蟀善於見着巢穴,打掃家務。蜘蛛善於捕食和編織“網”的才能。櫵葉蜂可以不憑藉任何的工具“剪”下精確的樹葉來做巢穴的蓋子。螳螂它善於利用“心理戰術”來制服敵人……這種種的奇妙表現。

而法布爾認真觀察、刻苦鑽研的科學態度更讓我敬佩不已,讀了這本書,我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面對今後的學習了!而在對昆蟲的日常生活的特徵的'描述中體現了法布爾對生活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洋溢法布爾對生命的熱愛和敬畏。

我覺得,我們以前都不怎麼注重自然,現在,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自然,對自然中的動植物有更深切的認識。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真正地瞭解自然,駕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