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林徽因傳》讀後感範文

關於《林徽因傳》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林徽因傳》讀後感範文【一】

關於《林徽因傳》讀後感範文

每一個女子都是一種花

不知是因爲喜歡春天而喜歡花,還是因爲喜歡花而喜歡春天,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春天,喜歡上了花開,喜歡陽光溫暖,喜歡微風拂面,喜歡柳枝的婀娜,喜歡百花的嬌豔,喜歡身處春天的那種心境,清新、明亮。

喜歡春天自然喜歡如人間四月天一般的女子林徽因,她最愛白蓮,而她也如白蓮一樣純淨優雅。我總覺得民國時期的奇女子都有一種獨特的美,處於新舊交替的年代,既有傳統的古典美又有新時代女性的現代美。

我想這和時勢造英雄的道理是一樣的,正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造就了這樣一些傳奇女子,如林徽因如陸小曼如張愛玲……與林徽因關聯最多的就是陸小曼和張幼儀了,因爲一場康橋之戀,因爲一個徐志摩。林徽音被比作白蓮,那麼陸小曼就是一朵紅玫瑰,張幼儀就是那院子裏的月季。

原來愛有很多種姿態

徐志摩和林徽因因一場康橋之戀成了世人眼中的才子佳人,林徽因和樑思成一起出國留學一起研究古建築,演繹了一段細水長流的愛情,金嶽霖爲了林徽因終身未娶。我既爲沒有結果的康橋之戀感到遺憾又覺得這是最好的結局。我想林徽因是愛徐志摩的,選擇離開或許是因爲太理智,她不想徐志摩爲她拋妻棄子,或者是太懦弱承擔不起這樣的愛情。

她自己的解釋是愛的不夠多,我是不太相信的,如她所說的話,那她又怎會在病痛中和徐志摩通信,人生病的時候是最脆弱的,會回到生命最初的狀態,我想她的內心一定是有一片寂寞的地方只有徐志摩可以安慰。徐志摩死後她將一片飛機碎片常掛在自己房中,也許只有徐志摩纔是她真正的知己。

之所以說是因爲愛的不夠多,這種心理或許可以用弗洛尹德的自我防禦機制來解釋,即自我運用心裏策略來保護自己避開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衝突,其中一個形式就是合理化作用,通過歪曲現實來爲自己開脫從而保護自尊心,而不愛就是她爲自己的離開最合理的解釋。

林徽因曾說:“徐志摩當時愛的不是真正的林徽因,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懷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我並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不管是否如她所說,我都覺得他們沒有在一起是最好的結局。林徽因嚮往的是人間煙火,最平常的生活,而徐志摩追求的是浪漫的愛情,這樣的愛情是經不起油鹽醬醋的。

這樣的結局也算是彼此成全,成全了林徽因和樑思成的細水長流,成全了徐志摩永遠的浪漫情懷,就好像一朵花開到最好的時候被拍成了照片定格成了永遠。

有時候喜歡一個人是因爲她做了別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就像陸小曼對徐志摩那極致的波瀾壯闊的愛。爲了他和王庚離婚並打掉自己的孩子,雖然他們沒有好的結局,不被世人所接受,但我對她是敬佩的,敬佩一個女子有這樣的勇氣,這樣的愛是不能用對錯來衡量的。

相對於徐志摩對林徽因的溫柔,對陸小曼的寵愛,他對張幼儀是那樣的絕情,張幼儀爲他無悔的養育孩子照顧公婆,而他對她連最基本的憐憫之心都沒有,一個傳統的女性獨自出國,語言不通沒有親人,要面對多麼大的困難,而他對她卻是不管不問。但張幼儀是大度的,即使公婆是向着她的,面對離婚她還是選擇了給他自由。面對這樣的境遇,她沒有沉淪而是活出了全新的自己。我想這種大度也是源自於愛,一種安靜的愛。

所以我把張幼儀比作院子裏的月季,把陸小曼比作玫瑰,一種代表家庭一種代表愛情,作爲一個浪漫的詩人,徐志摩沒有承擔他作爲丈夫和父親應承擔責任,他追求的是愛情。

林徽因死後,樑思成又娶了他的學生林洙,而金嶽霖爲了她終身未娶。據說有一天金嶽霖把以往的老朋友都請到了北京飯店,之前沒有說原因,去的人也不知道是爲何,待飯吃到一半時,金嶽霖站起來說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此時的金嶽霖已是一個老者,他對她情深至此,此時的林徽因是最讓我羨慕的,這樣的愛也是最讓人感動的。

原來愛有很多種,有的愛的清澈,有的愛的熱烈,有的愛的平和……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和朋友在一起看到漂亮的女生我有時會說看那個女生長得多麼好看,如果朋友說長得好人不一定好,我就會開玩笑的說要是她人也好呢。其實就是有這麼一些人擁有着讓別人羨慕的一切。林徽因就是其中的一個,好的家世,好的教養,好的容貌,好的性情,有詩意的才情還有許多男人都比不上的事業。

一個人的性情是和她的童年有很大的關係的,林徽因有一個優秀的父親還有一個平凡的不得公婆和丈夫喜愛的母親,所以她的童年應該是不那麼快樂的,從小便學會了在母親面前做一個聽話的女兒,在父親面前做一個懂事聰慧的女兒,所以她應該從小就是一個有主見的人,一個比同齡人成熟的要強的人。

這也就能理解爲什麼她對待愛情那麼的理智,她的一生爲什麼順利的沒有太多的塗塗改改。她的要強更多的是體現在對建築事業的熱情上,病痛也無法讓她停下腳步,參與國徽的設計更是無限的榮耀,這樣一個秀外慧中的女子是很難不被人喜歡的。

她既是詩人也是建築師,但她最高的成就是在建築事業上,所以她的墓碑上寫的是建築師林徽因之墓,我覺得這是她和張愛玲、三毛、蕭紅她們最不同的地方,在我看來也是優於她們的地方,她不僅會寫作,她還有自己熱愛並執着的事業。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是金嶽霖爲她寫的輓聯,寫得多麼的適合她,多麼的美,正對着她的詩“我說你是人間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你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黃昏吹着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林徽因傳》讀後感範文【二】

終於看完了這本書,心裏不知道是何許的感覺,只知道美美的,帶有詩一般的韻味,就像林徽因,總是給人以清潔、美好的感覺…

只看林徽因的詩,我們知道她是溫柔的,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她應該是身居豪宅,不問世事的大家閨秀,然而進一步瞭解她之後,我們會發現,她雖然有着詩意的人生,她卻不喜歡一個人的獨處,煮一壺香茗,約3、5個好友,一起夜下話談,談人生談理想談事業談詩詞歌賦或許才投她意,但是對事業極度熱忱的她卻很少有這樣的時間。

只有在香山養病的那4年,纔可以這麼愜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轉,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愛的建築事業中去,喜歡一個人,沒有什麼原因,只是因爲喜歡,就像她喜歡古建築一樣,沒有其他的原因,無關風月,只是喜歡,故以她的才華,完全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有一番作爲,創造一番輝煌!

每個人都是過客,緣起緣滅都是前世今生早就註定的,今生我們擦肩而過,來世或許就會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記住誰,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記誰,前世的債今世會來償還,今世未了的情來世可以再續。但是誰又能知道,到底有沒有那奈何橋,前世今生,我們在乎的那個人,來世是否還可以記得或者會忘記!

林徽因在16歲的時候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風華正茂的他,在劍橋之上,兩個生來就帶着詩意的他們怎麼可能不擦出火花,這或許早就註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時候她都不會讓自己尷尬,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所以當她發現自己擺脫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陰影的時候,她斷然的選擇了離開,沒有告別,就像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徐志摩知道林徽因的離開是爲了什麼,因爲他懂她…後來徐絕情的與張幼儀離了婚,本以爲這樣林徽因就可以接受孑然一身的他,與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知道林徽因是驕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樣,在浪漫的愛情與安穩的生活面前,她最終選擇了樑思成給的安穩的、真實的生活,即使心裏深愛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於心底,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慢慢回味…

也許只有林徽因纔有這樣的魅力,才能讓多情的徐志摩掛念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一生,金嶽霖守護一生。即使後來徐志摩愛上了陸小曼,他心裏也永遠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惱極了,因爲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纔好?”林徽因沮喪的說,樑思成第二天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他用實際行動寵愛了她一生;

金嶽霖,我不知道從何說起,終身未娶,只爲愛她,他永遠都是她的鄰里好友,他會隨着她的居所的變更而變更,一生守護,無怨無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還有凌叔華,雖然最愛的只有林徽因和陸小曼;樑思成縱然是寵愛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幾年之後,他還是娶了自己的學生林洙;只有金嶽霖是鍾情的,終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後,還記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憶度過餘生。感情的事我們總是說不清楚,沒有誰對誰錯,我們只是羨慕林徽因傳奇的一生,感動金嶽霖的癡情。

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併爲中國的建築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計,瞭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於現在人來說,這個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裏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溫暖…

或許真的是有緣分這一說,她寫了人間四月天亦在人間四月悄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