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在一盞夜燈下,今夜終於拜讀完了《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心中盪漾起層層漣漪,好像平靜的湖面上丟進了塊小石子,輾轉反側,有太多的感想。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歐亨利小說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1

這段時間我讀完了《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麥琪的禮物》了。

《麥琪的禮物》是我覺得歐·亨利寫的一篇有趣的文章。它主要講述了聖誕節的前一天,住在公寓裏的貧窮的德拉想給丈夫吉姆一個驚喜,可是她只有一元八角七,她知道這點錢根本不夠買什麼好的禮物,於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瀑布似的秀髮剪下來,賣了,換來了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花去21美元,終於買到一條樸素的白金錶鏈,這可以配上吉姆的那塊金錶。而吉姆也想給老婆一個驚喜,他同樣賣掉了引以自豪的金錶,買了德拉羨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梳子作聖誕禮物。

從這篇文章裏,雖然表面上看他們極不明智地爲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各自最寶貴的東西,但我深深地感到,他們彼此深愛着對方。他們能犧牲自己最貴重的物品,爲的是給對方買來最好的禮物。可是雙方賣掉了自己貴重的物品,那麼對方的禮物已經不適合自己了,而他們做這些事的時候,都是爲了對方着想,根本沒有考慮自己。正是因爲他們互相愛着,而且是深深地愛着對方,纔會有這樣有趣的結局。

讀完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們要去關愛別人,這樣別人纔會愛我們,正是有了愛,人與人之間纔會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纔有溫情。人與動物之間也是因爲有了愛,動物纔會信任人類,不傷害人類,與人類和平相處。愛的力量真的是很偉大的,有一首歌裏面就唱到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去年印度洋海嘯發生的時候,就有全世界各國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幫助受難的災民重建家園,使失散的親人團聚,從這件事中,我感受到了各國人民之間的純潔友誼。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愛,我們的世界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2

提到經典文學,有點像是中藥材。我們深知它們是有益於身心的,能夠滋養我們的文學素養,但大多數作品想要拿起,總要鼓足勇氣,抱着點吃苦的自覺。好在我們還有歐亨利。

提起歐亨利,必然會想起短篇小說,他和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並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從個人來說,我最喜歡歐亨利。他的作品就像是甘草,百轉千回的情境轉換,劇情反轉散發着誘人的清甜,其中的深意又不斷透出一絲令人警醒的苦意。他的創作生動又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法國社會現實,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唯金錢至上”的扭曲價值觀,展現了下層社會的“小人物”艱辛的生活和動人的品質。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佈局謀篇別具匠心。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點閱讀了部分文章後的體會。分別是《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葉子》、《愛的犧牲》、《二十年後》和《阿卡迪亞的過客》共五篇。

1、愛永遠是打動人心的法寶

“愛”是文學創作最大的母題,有着能夠打動人心的魅力。

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麥琪的禮物》裏,黛拉和吉姆這對小夫妻爲了能夠給對方買一份心儀的聖誕禮物,卻忍痛捨棄了自己最寶貴、最引以爲傲的東西——黛拉如瀑的長髮和吉姆祖傳的金錶。

陰差陽錯,他們帶回的禮物失了用武之地——長髮換回的是與金錶相配的銀錶鏈;金錶買來的是與秀髮相得益彰的玳瑁梳子套裝。在這樣戲劇化的劇情中,兩顆深愛對方的心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有一個小細節很有意思:吉姆送這份禮物是因爲發現了黛拉對這套價值不菲的梳子的渴盼——儘管她因爲深知家庭狀況從未有過一絲一毫擁有它的念頭,只是單純地羨慕過、眷戀過;黛拉送白金錶鏈是因爲她發現吉姆工作時需要看時間,卻因爲金錶配了一條簡陋的舊皮繩而只敢偶爾偷摸瞧上一眼。從中可以看出,夫妻倆對對方的在意,也爲我們“怎樣送禮”做了一個教科書式的示範。

除此以外,《最後一片葉子》中蘇和瓊茜之間深厚的友情、老貝爾曼粗魯言行背後的呵護之意、《愛的犧牲》裏撒下的“謊言”中喬和黛莉婭夫婦希望對方能夠沒有負擔地繼續自己的藝術夢想的付出、《二十年後》中立場對立的兩個故友心中不爲時光所磨滅的諾言、《阿卡迪亞的過客》裏因爲愛而選擇互相坦誠,脫下華麗假面具的勇氣,都能讓人在酸澀中品到一絲甜意。

2、意料之外是引人入勝的法寶

小說要好看,劇情必須不落俗套,故事的發展要有反轉。如果一個故事,看到開頭,讀者就能猜到結尾,即使語言再精彩,對話再有趣,總是少了幾分令人撫掌的魅力。

歐亨利的小說就很好看。即使在今天,很多梗都讓人覺得“欸,在我的意料之外誒”。我們想不到黛拉剛爲錶鏈減去長髮就收到了梳子;想不到吉姆才爲梳子捨棄祖傳金錶就收到了錶鏈;想不到二十年前的好友都記得二十年後赴約,卻成了一正一邪的對立方,要面臨正義和友誼的抉擇;想不到兩個在高檔旅館度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投緣而相愛的青年男女坦誠過後竟然是有過關聯的兩個艱難謀生的小職員……

這樣意料之外的情節安排,是引人入勝的法寶,引得你不知不覺一口氣看完整個故事。

3、知識淵博是文采飛揚的法寶

歐亨利的作品不僅情節精彩,而且非常有內涵。文采飛揚說的就是他了。他的小說裏隨處是“用典”,古希臘故事、聖經故事、歷史故事,信手拈來。不喜歡的人覺得這是掉書袋,我個人卻很欣賞這種恰到好處的“裝”。

仍然拿《麥琪的禮物》來舉例。乍一看到題目,我們會覺得故事的主人公必然是“麥琪”。但是,歐亨利告訴你,做人不要想得這麼簡單。文章講的是一對叫“黛拉”和“吉姆”的小夫妻之間的故事,和麥琪沒有半毛錢關係。麥琪屬於音譯,即聖經裏的“The Magi”指的是自東方而來,專程到馬廄裏給聖子送禮物的三位智者,《麥琪的禮物》意在讚賞夫妻倆將對方放於心間,爲了對方能夠捨棄自己的心愛之物,最終心血白費,卻並不因此而懊悔,因感受到對方的真情而喜悅、感動,認爲這是一種大智慧。

正如文中所說:“在一切饋贈禮品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饋贈又接收禮品的人當中,像他們兩個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

實話說,我不贊成前一句,我覺得他們倆的行爲真是笨的可以,賣掉自己僅有的寶貝,只是爲了送給對方一件滿意的聖誕禮物。他們明明可以以這僅有的寶物爲資本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的!但我卻很贊成後一句。我覺得在事情沒能如我們所願的情況下,他們的反應很值得我們學習:不沉溺於辛苦取得的完美聖誕禮物無用武之地的悲傷,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感受到背後愛人的心意,表達自己的感動,這是多棒的相處之道啊!

最後,引用歐亨利的一句話做結束語:“人生是個含淚的微笑”,究竟是苦澀多還是甜味重,端看你怎樣去對待生活!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3

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歐亨利小說。這本書很好看。歐亨利寫的都是短篇小說。但是每個故事在最後都會有一次戲劇性的改變。當你真的高興的時候,他又給了你一個悲傷的結局,當你感到傷心的時候,他又會給你一個爲之驚喜的結局,當你感到高興的時候,他又給了你一個悲傷的結局。

歐·亨利(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譯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讚美詩》、《最後一片葉子》、《二十年後》等。

1862年9月11日,歐·亨利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斯伯勒,曾當過銀行職員、藥劑師等。1896年2月,歐·亨利因受到盜用公款的指控入獄,後逃亡洪都拉斯。1898年再次入獄,期間開始發表作品。1902年,歐·亨利移居紐約,成爲職業作家。1910年6月5日,歐·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國紐約去世。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爲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

我最喜歡他作品裏頭的最後一片樹葉,講的是一個得了肺炎的女士,認爲窗戶外面的常春藤上最後一片葉子,掉落時就是自己的死期。他有一個朋友,是一個老頭,每天都在那嚷嚷說要換一副偉大的作品。可是他的畫布上還連根線都沒有呢。他聽到這位女士說她自己的死期就是那片樹葉掉落的時候很生氣。但是那片樹葉始終沒有掉落。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但是老頭卻病死在自己的家裏了。而他死的時候渾身溼透。手裏拿着顏料,最後一片樹葉其實早就掉落了,那個老頭在那風雨交加的夜晚,把那個葉子畫了上去。因爲那邊院子沒有掉落所以女士的病好了,但是他自己卻又染上了肺炎死了。

他專門偷保險箱裏頭的東西。最後他被抓住了,他改邪歸正。在一個小鎮上開鞋鋪,生意十分興隆,他和銀行長的女兒要結婚,而且他正打算把那個開保險箱的工具扔掉,就在他們要舉行婚禮的那天。銀行長女兒的妹妹被困在了保險庫裏頭。如果不及時打開保險庫,就會窒息在裏頭。可是這個保險箱是新版,還沒有設置鎖,打不開了。這位小偷拿出了那撬保險箱的工具,把他妹妹給救了出來,可是他走了,因爲別人都知道他本來是一個小偷。我覺得這個結局十分揪心。

總之歐亨利的小說都是這樣讓人久久回味。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4

最近在讀歐·亨利短篇小說,其實我這個人記憶力太差,讀外國文學從來記不住名字,又長又複雜;其次對於外國文化不太感冒,很多別人認爲精彩的情節,或感人的部分,我都get不到點上。無意中看到一本歐·亨利短篇小說,當時想,沒事兒做,看着好玩。

第一個故事是《麥琪的禮物》,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寫作方法,故事中間穿插着許多作者的話。雖然作者是講述者,但是不應該把自己的話寫進來,說實話,我不太喜歡。

關上書,出去走一圈,發現真無聊,還是回宿舍看書吧。又拿出這本書,突然覺得很有趣誒!德拉和吉姆是一對恩愛夫妻,聖誕節快到了,德拉想給吉姆買一個禮物,可是沒有錢怎麼辦呢?

他們家有兩件引以爲傲的東西:德拉的頭髮,吉姆的金錶。德拉爲了聖誕節禮物,把自己的頭髮賣掉,給吉姆買了一條配金錶的金鍊。等吉姆回家,看到德拉的頭髮,他很震驚,因爲他賣掉了自己的金錶給德拉換了一整套梳子。他們都賣掉了自己最美好的東西,只爲了給對方買一份禮物,這種美好的愛情,不是人人都向往的嗎?

當然,我最喜歡的是《帶傢俱出租的房間》,這是個令人心碎的故事。一個青年苦苦尋找自己的愛人而來到這裏,他到處打聽愛人的消息,結果失望了。突然,他聞到了一股木樨花(桂花)的香味,那是它愛人最喜歡的香味,他翻遍了屋子,想找到她的痕跡,他向房東打聽,都沒任何線索。回到屋子,他堵上了所有門縫,默默打開煤氣。歐·亨利是不會給你這樣一個簡單的結局,跳轉到房東的對話,房東說她騙年輕人,因爲那房子原來有個年輕女子用煤氣自殺,重點在於:年輕女子眉毛上有一顆痣。

這讓我心碎,也讓我興奮——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寫法,簡直讓我激動得睡不着,我模仿他,也寫了一篇同類型的小說。當然,只能說是東施效顰,很多東西還得多學習。

無論如何,我不會放棄,一定要加油,相信我的小說夢終有一天會成功。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5

“我是爲麪包而寫作的。”歐·亨利說。雖然歐·亨利是個著名的作家,但是他的生活依然拮据。也許正是因爲這樣,歐·亨利常常關注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命運,瞭解他們悲慘無援的處境和苦惱孤寂的心態。貧困算什麼?悲慘算什麼?苦惱算什麼?他們依舊幸福,因爲他們擁有比財富更珍貴的——愛。

《麥琪的禮物》,讓我真正體會到愛可以超越自己最珍惜的東西。聖誕節來臨,德拉爲了給丈夫傑姆買個錶鏈配他最愛的金錶,剪掉自己最心愛的猶如瀑布般美麗的長髮,賣了20元替傑姆買了錶鏈。傑姆爲了給妻子德拉買套梳子梳她美麗的長髮,當掉了自己最心愛的金錶,替德拉買了套梳子。當傑姆和德拉互換禮物時,彼此都驚呆了。梳子無法再梳美麗的長髮了,錶鏈也無法再配閃亮的金錶了,可是這時的他們是最幸福的,因爲他們在分享甜蜜的愛情。也許這是一個含有點點遺憾的故事,可無不透露點點的感動呢?

《愛的犧牲》讓我真正體會到愛可以超越自己最鍾愛的事業。一對追逐藝術的年青藝術家夫婦,背井離鄉到紐約去深造,卻因家境貧困難以施展報復。於是妻子爲了生計中斷學琴去教音樂,丈夫停止學畫而去中央公園一邊畫畫一邊出售成品畫作。兩人雖然中斷了學業,卻都沒有離開藝術。然而,一起偶然的事故讓事情的真相暴露出來。原來,妻子並沒有“教音樂”,而是爲了丈夫可以“賣畫”在洗衣坊燙襯衣;丈夫並沒有“速寫賣畫”而是爲了妻子可以“教音樂”在洗衣坊做燒火工。雖然同在一個洗衣坊,可是妻子在二樓,丈夫在一樓,所以他們一直沒有見過面。這樣,他們爲了對方不放棄藝術,製造一個美麗的謊言。嚴酷的生活雖然使他們都放棄了最鍾愛的藝術事業,但他們的愛卻感人至深。

讀這兩篇小說好像是在嚼一隻橄欖,甜味中帶一絲酸澀,這也是歐·亨利小說的悲劇藝術感。並且這兩篇小說都有出人意料的結局,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實際,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這就是著名的“歐·亨利結尾”。

羅曼·羅蘭說過:“愛情,當它作自我犧牲的時候纔是人生最寶貴的”。所以這兩部小說中的主人公都收穫了人生最寶貴的愛情。歐·亨利的小說也讓我們看清楚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與人之間的自私、冷漠,上層貴族階級的人們被金錢、利益衝昏了頭腦,沒有權利去感受愛。愛只有在社會底層小人物身上才能閃現。

愛可以超越一切,這是歐·亨利小說所倡導的。歐·亨利渴望衝破黑暗,但卻無能爲力,因而造就了他不朽的篇章,也帶給我們現在人更多的對人性、良知、善惡的思索。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6

打開第一頁,你便會被歐·亨利,這樣一位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的細膩的文字所吸引,又會被他那辛辣諷刺的描寫所折服。

歐·亨利將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慾薰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醜惡行徑揭露無遺。通過他們的種種表現,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實,並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然而在衆多對醜惡人性的描寫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後,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講了兩位美國紳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稱之爲紳士,他只能說是一個常年受飢餓折磨的窮人。在他們之間有個奇怪的約定——每年感恩節,窮人便會坐在聯邦廣場噴水池對面人行道旁邊東入口右面的第三條長凳上,等待着老紳士的到來。老紳士來了之後,會帶這位飢腸轆轆的窮人飽餐一頓。這就是他們之間神聖的約定。對老紳士而言,一頓飯錢簡直微不足道,但是,他卻從其中找到了助人的樂趣。而窮人的目的也並不完全是在於那頓豐盛的飯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願。

這個傳統延續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節,窮人照慣例走在去約會地點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半路上,窮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請進了門,並可以享受一頓豐盛的大餐。原來住宅的主人——兩位老太太,也有一個奇怪的傳統——在正午把第一個飢餓的路人請進門,讓他大吃大喝,飽餐一頓。但正因爲窮人正在飽餐之時,他忘了和老紳士的約定。但窮人仍然去負約了,還裝出很餓的樣子狼吞虎嚥起來。儘管窮人那時只剩下挪動身子和呼吸的力氣。窮人吃飯後,老紳士付了賬,兩人便到了別。

故事的結局是——兩人在回家的路上都暈了過去,被送進了醫院。窮人是因爲吃得太撐,幾乎撐破了胃,而老紳士,一位在前些日子還家財萬貫的富翁則是因爲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身體脫虛,而在路上倒了下來。

讀這篇文章就好像是在嚼一隻橄欖,甜味中帶了一絲酸澀,讓人在漠然一笑之後,思索良久。

文中的主人公,充其量不過是兩個“小人物”,然而反映初等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性魅力卻是那些“大人物”,“權貴們”所無法匹敵的。

那位紳士身上散發着誠信的光芒,而那個窮人,儘管吃不飽穿不暖,沒有受什麼教育,但是他比任何受過良好教育的“權貴”都充滿魅力——那是人性的魅力,也許這很可笑,可是卻是不是多麼偉大,多麼令人欽佩。不求活得轟轟烈烈,但求真真實實,充滿意義,有所追求!

歐·亨利的作品就是這樣一個人性的舞臺,各種人性的善惡美醜都會在這裏展現得淋漓盡致。但歐·亨利的作品更多的是教會了我懂得了我們要去關愛別人,這樣別人纔會愛我們,正是有了愛,人與人之間纔會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纔有溫情。人與動物之間也是因爲有了愛,動物纔會信任人類,不傷害人類,與人類和平相處。愛的力量真的是很偉大的,有一首歌裏面就唱到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歐亨利小說》讀後感7

“這個故事的結局簡直離譜的出奇!”我說道。不由會心一笑,但卻是帶着澀澀的淚水的苦笑。

在一盞夜燈下,今夜終於拜讀完了《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心中盪漾起層層漣漪,好像平靜的湖面上丟進了塊小石子,輾轉反側,有太多的感想。

或許晚上人的思想總是特別的活躍。

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與法國的莫泊桑、俄羅斯的契訶夫並稱爲“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

歐·亨利的小說充滿了幽默風趣和詼諧機智。他的語言生動簡練,留有想象的餘地,耐人尋味。同時他小說的結尾顯示了他驚人的獨創性。他先在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中透露一些情況作爲鋪墊,埋下伏筆,但對最重要的事卻一直祕而不宣,結尾時峯迴路轉,豁然開朗,出現了意料不及﹑畫龍點睛的結局。

《麥琪的禮物》這篇衆所周知的短篇小說,文中說的是一對平窮的夫婦同時賣掉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爲對方買了所相配的東西。可殊不知那禮物都不再完美,貴重的錶鏈沒了金錶就喪失了作用,華麗的髮梳沒了頭髮就不知道該用來做什麼,那兩個住在一間公寓裏的笨孩子,極不聰明的爲了對方犧牲他們一家最寶貴的東西,但在所有饋贈禮物的人當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在一切接受禮物的人當中,像他們這樣的人也是最聰明的。無論在什麼方面,他們都是最聰明的。他們就是麥琪。讀到最後有一點感動,又有點心酸,兩位相愛的人爲對方不惜一切,而貧窮讓他們生活的如此艱辛。可他們卻又如此快樂。

歐·亨利歌頌着小人物在貧困生存中的美好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樸品格,儘管不無蒼涼的苦笑;他揭露着那些“社會寵兒”的驕奢淫逸﹑爾虞我詐的卑劣本質,雖然表面上輕鬆乃至調侃;他怒斥着社會的醜惡黑暗,卻以“鬼臉”戲謔;他讚美着草原上的健美﹑剽悍的生命體現,又暗中不無“逝者如斯”的喟嘆……他的作品無一不讓人在淒涼一笑後,反省深思。

《警察與讚美詩》寫一個流浪漢衣食無着,想去監獄裏捱過這個寒冷的冬天,有意犯法,警察卻不去抓他但當他在教堂外聽到讚美詩,深爲感動,想懺悔過去,改過自新時,警察卻把他當作無業遊民抓進了監獄。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節,出乎意料的結局,令人捧腹之餘又辛酸不已。

《警察與讚美詩》的妙處在於它的“合情合理的違背常理”。故事中主人公的很多遭遇卻都不重複,語言生動形象,但在可笑的情節下卻潛藏着一條真理: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就是那樣的黑白不分,是非顛倒,荒唐可笑。

歐·亨利的小說可謂是“在平凡中見神奇”,用它那無窮的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每個讀者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