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歐·亨利《二十年後》教案設計

歐·亨利《二十年後》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教材簡析

歐·亨利《二十年後》教案設計

第八單元是外國短篇小說選編單元,其中選了歐亨利的兩篇小說,《二十年後》是其中之一。歐亨利以擅長結尾而聞名遐邇,他往往以出人意料的結尾收煞全篇,美國文學界稱之爲“歐亨利式的結尾”。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做好鋪墊,最後在結尾處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二十年後》這篇小說體現了典型歐亨利式結尾的特點,文中的警察傑米竟然就是鮑勃要等的昔日好友,而鮑勃竟是警方通緝的罪犯,這個結尾出人意料,但如果仔細閱讀文章,它又在情理之中,因爲作者在文中埋下了許多伏筆,因此本課可以此爲突破口來領悟歐亨利式結尾的妙處。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爲:

1、學習小說巧妙構思,欣賞歐•亨利式的結尾。

2、學習小說通過人物外貌、神態、語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作者對小人物同情。

小說以情節取勝,所以對作者情節設置的巧妙與微妙之處是學習的重點,作者對傑米和鮑勃兩個人物全面評價是本課一大難點。

  學情分析

小說,是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初二學生在預備、初一已接觸過小說,對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已不陌生,對學習本文有了一個鋪墊。初次接觸外國作家的小說,入選的這篇小說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風格,可讀性強、情節吸引人,又有一定深度,揭示人物內心的矛盾複雜心理。我覺得比較適合學生品味,學生應該會喜歡這篇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怎樣的小說才能讓人過目不忘?

說明:通過提問,聯繫同學閱讀作品的體會,聯繫到小說的三要素,尤其是情節。往往情節扣人心絃、吸引人的小說會讓人過目不忘。這個提問爲本課的學習作一個過渡與銜接,導入到課文學習。大家對昨天預習的課文《二十年後》有沒有記憶深刻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交流概括。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對文章標題進行適當擴充從而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說明:這一環節是對學生預習結果的反饋,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通過對題目擴充把握文章內容從而使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儘快熟悉課文內容,爲後面的學習環節掃清障礙。

例:二十年前,一對好朋友在餐館暢談人生,各奔前程,並約定二十年後老地方見。二十年後,昔日去西部尋求機會的朋友千里迢迢來赴約,卻是警方抓捕目標,而那個情同手足來會面的朋友卻是當夜值勤的警察。

2、分角色朗讀文本

說明:我與3位同學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完成全文的朗讀。本文以對話爲主,兼有神態、外貌描寫,想通過分角色朗讀使學生能更加熟悉文本,能在靜心傾聽的過程中圈劃對人物的描寫,從而能比較準確地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三、研讀課文,把握主旨。

(一)欣賞歐•亨利式的結尾。

1、面對這樣的的結局,從文中內容看,你認爲意外嗎?

說明:經過上一個教學環節,學生已將目光更多地轉移到人物身上,面對文章最後提示鮑勃是通緝犯並不很意外。從前文鮑勃的語言敘述和對他的描寫可以看出許多“蛛絲馬跡”。

交流後明確:

文章多處設下伏筆體現鮑勃外貌:嘴裏叼着煙,寬下巴,犀利眼神,一個刀疤,

經歷不凡、不拘小節 圍巾用大顆鑽研古怪地彆着。

粗俗闊綽 神態:看見警察迫不及待上前去

語言:西部像刀架在脖子上,惶惶不可終日。

而傑米最後的身份與決定也可以從鮑勃的敘述和對傑米的描寫中體現。

傑米外貌:風度翩翩,氣宇軒昂。

神態:警覺眼神四處掃望。

動作:隨手探探街場的門,關嚴了嗎?

語言:“直到五年前才拆掉,你離開以後沒有接到過朋友的信嗎?”

側面:鮑勃的言語:傑米是一個好人,一個好朋友。

把一個剛正敏捷,忠於職守,正直的警察形象勾勒出來,爲下面情節埋下伏筆,從兩人對話中也可看出傑米對這一帶很熟,對鮑勃的赴約和對話很感興趣。

結局是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人們把這種戲劇性設計情節、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後在結尾處出現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卻又符合生活實際,稱爲歐•亨利式結局。

說明:通過圈劃尋找文中所設置的伏筆,學生進一步走近文本,走進人物內心世界,體會到歐亨利結尾的妙處。

(二)分析人物形象,思考主旨。

1、便衣警察說“二十年足以把一個好人變成壞人”你認爲鮑勃是好人還是壞人?

說明:這個問題的設計來自於文中警察的一句話,我想以這句話作爲分析探討鮑勃這個人物的突破口。引導學生討論鮑勃這個人物有多面性,既有人性閃光點,如珍視友情,信守諾言。但他觸犯了法律是個通緝犯,他敢於冒險、愛闖蕩、個人慾望不斷膨脹,佔有慾強,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

學生討論交流

人物性格多面性

鮑勃:重視友情,信守諾言

觸犯法律,罪責難逃

鮑勃二十年與傑米未曾謀面,在他心中與朋友也不曾分開過。朋友在他心目中美好的形象依然未減,他一連用了“最要好”、“最好的”、“是好人”、“最可靠的”來形容傑米。這份友情的可貴使他信守諾言、義無反顧地冒着危險來赴約。赴約時的心情異常迫切、激動。

2、有人說傑米忠於職守,也有人說他背叛友誼,你怎麼看?

說明:這個問題迴歸到人性的問題上。從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確定傑米是個好警察,敬業、忠於職守,但面對二十年前的好友仍是無法親自下手拘捕。在“情與法”的抉擇中,他也體現出一個普通人柔情的一面。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更深的探究人物內心世界,更全面地看待人物。

傑米:忠於職守,不徇私情,信守諾言

堅持原則,顧及友誼

兩人對話中,鮑勃越是對朋友稱讚有加,也越突出傑米內心掙扎與衝突。在“情與法”的抉擇中,他在朋友面前不動聲色、不露痕跡地離去,選擇用這樣一種方式也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本文主旨:從小說中可看出作者的感情傾向,鮑勃雖是通緝犯,但他踐行諾言,珍視友情閃耀着人性的光彩,以至警察也不忍親手抓他,作者對他充滿了同情。對傑米在職業操守與私人感情抉擇深淵中內心衝突與掙扎,作者予以充分理解。

3、概括小說主旨

說明:通過討論小說主旨,作者對兩個人物的感情傾向,可以瞭解到描寫小人物是歐亨利短篇小說最令人注目的的內容,飽含了他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和發人深思的人性主題。

  四、課外拓展延伸。

1、讀歐•亨利另一篇小說《賢人的禮物》。

2、仿照課文,寫作訓練3選1。

(1) 當鮑勃談論以往友情和二十年間對朋友的思念時,作爲昔日朋友的傑米內心會有怎樣波動?

(2) 看到那張紙條後,鮑勃心裏會有怎樣想法?

(3) 當有一天兩人在監獄內外隔着獄門面對面時,那會是怎樣的一幕場景?

說明:進行課後寫作片段訓練,是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再一次剖析和對人物形象的再加工。根據文意,發揮合理想象,訓練寫作。

  板書

歐•亨利式結尾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鮑勃 通緝犯 觸犯法律,罪責難逃

二十年後 信守諾言,重視友情

傑米 警察 忠於職守,不徇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