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後感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是一部夢幻體的長篇小說,這是一百個中國孩子從四歲到十五歲——曾經做過的、正在做着的以及將要做的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後感範文,歡迎借鑑!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後感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後感1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後感覺棒級了,真後悔沒有早點讀到它。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很不情願。直到爸爸、媽媽非讓我讀時,我才撅着嘴,去讀《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了。這本書就像一雙魔幻的翅膀,帶你走進100箇中國孩子的夢鏡中。夢裏有許多“味道”,讓你走進去就會被陷進去而無法自拔。4歲孩子的夢是快樂的,5歲孩子的夢是甜蜜的,6歲孩子的夢是夢幻的,7、8歲孩子的夢是神奇的,9、10歲孩子的夢是美好的,11、12、13歲孩子的夢是美麗的,而14、15孩子歲的夢是令人神往的。

我也做過許許多多的夢。有快樂的、甜蜜的、夢幻的、神祕的,還有非常過癮的等等。

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北京亮起來了》,它描述的是我們祖國的首都:北京。我當天晚上就做了一個非常過癮的夢。在夢裏我來到了美麗的北京,登上了盼望已久的萬里長城,來到了心馳神往的天安門廣場,看到了五星紅旗在莊嚴的國歌聲中緩緩升起,我一下子激動醒了,發現自己還在家裏,但腦海裏還浮現着那一幕幕美好的情形。雖然,我現在還沒有真正去過北京,但我覺得自己已經去過了。

我希望每個人的夢都是甜蜜的夢,因爲甜蜜總能給人帶來美好的感覺。童年很短暫而且還很寶貴,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後感2

終於卸下一學期繁重的工作,享受假期的閒暇。每個教師都有這種感受,假期中休息的是疲憊的身體,可腦子裏卻總也拋不開教學和學生的那些事,我也不例外。這不,隨手打開《CNKI中小學數字圖書館》,便想着有什麼書可以看看,能爲下一學期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打開網頁的那一瞬間,自己就像身在一個圖書館,讀書小知識、小說、詩歌、散文、兒童文學……真是應有盡有。那一刻,久違的讀書慾望被勾了出來。急切的瀏覽着一本本書,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小英雄雨來、三月雪、小兵張嘎、城南舊事……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這個名字吸引了我的目光,點擊查看了一下內容簡介。這是作家董宏猷所寫的一部長篇兒童小說。作品以年齡序列爲構架,形象地展示出從4歲到15歲的100名中國孩子各自風味獨具的夢,真實地從整體上宏觀地反映了中國孩子的生存狀態、人生意識、深層心理。

每個人都有夢想,夢想就是人們心中美好的願望,有了夢想就有了生活要達到的目標,生命纔有了意義,就有了爲實現夢想而努力的方向。帶着對“孩子的夢”的好奇,決定閱讀這本書。書中記錄了一個個孩子天真的夢。果味奶汁、甜甜的岩石甜甜的山等等,看着孩子們天真的想法真是可愛。起初只是覺得孩子的夢很好玩,可越往下看,心裏越沉重。尤其是奇妙的“作業機”這一篇,也許是因爲自己職業的緣故,剛看到名稱就很吸引我。想看看孩子在夢裏發明了什麼樣的“作業機”,有哪些奇妙之處。然而,真正的內容卻是因爲過重的課業負擔,導致一個七歲的小朋友在寫作業時睡着了,在夢裏媽媽送給他一個“作業機”,有了“作業機”的幫助,很快就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然而,當他醒來時發現那僅僅是一個夢,成堆的作業仍然擺在他的眼前。看到這些我的心中一緊,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雖沒有像文中的老師那樣,罰孩子每個詞超100遍;沒有寫完作業不讓孩子吃飯這些現象。但看到文中孩子對老師的畏懼,順從以及家長的無奈,才意識到平時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對於小小的孩子來說,無疑就是“聖旨”。所以,老師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經過思考,也許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孩子卻牢記於心,影響着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教師要放下身姿,走進學生,消除孩子對老師的畏懼感。給孩子們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讓他們不再畏懼校園生活,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那個七歲的小男孩爲了儘快完成被罰的數量,因而字寫得歪七扭八,完全丟失了本該擁有的方塊字。其實作爲老師所佈置的作業,其目的就是對知識的鞏固,不求量大而在於“精”。如果丟掉了原本的目的,那作業也就失去了意義,完全成爲了孩子的負擔。這個夢觸動了我的心絃,也通過《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走進了孩子的內心,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反思着我們的所說,所做。我深知教師的責任重大,對教師的含義也有了更深刻地認識。每次站在講臺上,面對幾十雙渴求知識,純潔的眼睛,我就會感到“老師”這兩個字的份量。在這由知識、情感、理想、信念匯成的三尺講臺,是多麼神聖。教師的一舉一動將會影響這些純潔孩子的一生。因此,我深深懂得,什麼是爲人師表,在教學工作中如何努力進取,不斷學習,不斷地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讓自身的專業素質與時俱進,不斷地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正如一位名人所說:“教學對教師本人來說,也是一種最高意義的自我教育。三尺講臺使教師照亮了別人,也昇華了自己。”

我們的空間雖然是三尺講臺,在我國有千千萬萬個三尺講臺。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去默默奉獻,攻堅克難,盡最大能力去發揮自己的光和熱,我相信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搞好。

孩子的夢也激起了我的夢,我的夢就是孩子們在新的學期快快樂樂學習,開開心心生活,健健康康成長。親愛的老師們能設計出精彩的課堂和“少而精”的作業,解放可愛的孩子們,讓他們能夠走進大自然,充分享受快樂的童年。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鬥,他要全民參與,如果人人都有一種樂於奉獻的精神,中國的教育一定會搞好,抓好了教育,夢想就能實現了,教書育人需要我們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要實現夢想首先要愛學生,讓學生有好的心情去學習,中華才能騰飛。在這中華騰飛之年,希望每個教育者都爲自己的夢想而獻出光和熱。我深信:一支粉筆,三尺講臺,一顆愛生如子,愛校如家的心,足以讓我的人生寫滿精彩!足以讓我的夢想綻放光彩!

夢想的界定遠非一個詞語的束縛,她需要我們不斷創新不斷改進不斷突破自己,而不是對現狀的滿足。我的夢較之於中國夢,是一滴水之於大海,如果這滴水足夠優秀,它也許就是一朵美麗的浪花。孩子的夢,我的夢,有了夢想就有希望,帶着夢想去創造我們美好的明天。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後感3

讀這本書,不必從頭到尾一以貫之地看,你可以信手翻去,妙處如魔方,時時可以閃現出奇妙的光彩。

在作者詩意盎然的筆下,四歲的男孩子吃到甜甜的“小石塊”,逐夢見了“甜甜的岩石甜甜的山”把窮苦山村兒童對糖的感覺展現得十分細膩;五歲的小男孩對自己的“小雀雀兒”產生疑問,作者絕妙地刻畫出早期型教育上的問題,也把中國重男輕女的習俗輕輕刺了一下,趣味橫生。

七歲的孩子渴望一臺“作業機”,因爲斷了的鉛筆會哭鼻子,作業本上寫好了的字也會逃跑,他怕受懲罰;十一歲的南方孩子,第一次坐火車到北方,雪給了他寒冷的感覺,他竟夢見太陽也結了冰;同樣,一個十一歲的彝族少年,夢見的卻是另一番景象:他發現了一座長滿銅鼓的山崗,而銅鼓像紅薯一樣,一串一串結滿地面。

十二歲的流浪少女的夢則與衆不同,她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小白老鼠,在老鼠宮殿裏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另一個十二歲的農村女孩子,是個倔丫頭,麥收時節,她夢見自己割麥,麥稈粗如竹竿,小姑娘鐮刀鈍了,竟用牙齒去咬。

十四歲的澳門女孩子,夢見的是男子漢“佐羅”;十五歲的回族少女參加夏令營,夢見太陽成了一隻大蜘蛛,月亮膝蓋上碰出了一道傷口,結了疤……

這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年齡層次不同,民族地域各異,小到四歲的“果味奶汁”、“彩色的太陽”,大到服用“苗條劑”的少女、尋找百慕大“魔鬼三角”祕密的少男,從小足球隊員到找野人的初中生,全在作者的書裏扮演了一個夢遊者的角色,用各自風味獨聚的夢,裝扮着20世紀80年代中國兒童的生活。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後感4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100箇中國孩子,四歲到十五歲不同年齡不同的夢。我覺得四歲的夢是可笑的;五歲的夢是天真的;六歲的夢是有趣的;七歲的夢是古怪的;八歲的夢是美妙的;九歲的夢是華麗的;十歲的夢是開放的;十一歲的夢是嚮往的;十二歲的夢是幻想的;十三歲的夢是無邊的;十四歲的夢是童話的;十五歲的夢是成熟的。

我讀了,覺得四歲孩子的夢是天真的;五歲孩子的夢是可愛的;六歲孩子的夢是奇怪的;七歲孩子的夢是美妙的;八歲孩子的夢是聯想的;九歲孩子的夢是美麗的;十歲孩子的夢是嚮往的;十一歲孩子的夢是奔放的;十二歲孩子的夢是科幻的;十三歲孩子的夢是廣闊的;十四歲孩子的夢是童話的;十五歲孩子的夢是成熟的。他們各有不同,奇奇怪怪,讓人讀了以後有了仔細聯想,身臨其境的虛幻感覺,十分美妙!

它是一部以夢幻爲雙翼,更充分更自由地展示孩子的心靈空間的長篇小說。我深有感觸,故事裏有明朗的,神祕的,活潑的,甜美的,辛酸的,陰鬱的,明亮的,這些色彩就像是魔方上的小塊兒塊兒似的。它讓我感到更貼近。

其中,我讀的最興致勃勃的是十五歲孩子的夢。因爲這裏面有指責,傷心,夢想,猶豫,香甜。雖然他的年齡最大,卻讓我覺得這些故事像小朋友的一樣可愛,充滿活力生機。但還是感覺比一般的年齡小的孩子更成熟,穩重,拿得起,放得下。

  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讀後感5

暑假裏,我讀了董宏猷的《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打開書,我就被裏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

這本書講述了從四歲到十五歲兒童做的夢。這一百個夢裏,年齡層次不同,民族地域各異,作者對兒童心靈全方位透視,使每個夢都豐富斑斕。這些夢有甜美的、辛酸的、難過的、神祕的……每一個夢都多彩絢麗,令人難忘。

不僅如此,作者還把每一個夢的前因後果用現實做了解釋。比如說:現實是一個十一歲女孩不能和男孩一樣讀書,只能放牛、做家務,她非常渴望讀書。於是,作者就將她的夢境寫爲自己正坐在學堂認真地讀書,還被老師點名誇獎。爸爸發現她還在睡,就揪住她的耳朵,而她卻在夢中將課文一字不差地背了出來。這種聯繫實際的做夢寫法更寫出了十一歲文盲小女孩渴望讀書的急迫心情。

我最喜歡其中的《人和樹》。主人是一個12歲的五年級學生,因爲家裏有一顆百年老榕樹而產生夢境遐思:他不想上學寫作業,羨慕這棵不用寫作業的老榕樹,可是當他真正成爲老榕樹時卻後悔了,螞蟻弄得他癢癢的,他想動手搔一搔也不行,還有毛毛蟲、鳥屎……困難接踵而至,他還不能活動,炎熱時不能游泳,颳風時不能遮擋……他要變成人也不可以了。他哭醒了。作者最後又以景襯托出小男孩難過的心情,寫得真誠、熱切!淚眼中,他看見蒼老的榕樹仍然靜靜地站在大門外,風兒吹過,樹葉颯颯地響,像在訴說着百年滄桑……作者運用此句將大家從夢中“拉”了回來,再甜美的夢也不過是夢,現實就是現實,我們要承認、接受現實。

我向大家推薦《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這本書,因爲他能給你帶來快樂和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