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語言活動方案14篇

語言活動方案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爲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言活動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言活動方案14篇

語言活動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理解兒歌內容,學會朗誦兒歌,培養幼 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2、能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係。

活動重點:

幼兒能完整地朗誦兒歌。

活動難點: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充分發揮想象。

活動準備:

小草、小花、白雲的圖片、頭飾。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引領幼兒進入教室。

(二)、情境表演,引入課題

1、小草、小花、白雲、寶寶入場。教師讓幼兒看看來了什麼客人?大家歡迎!告訴幼兒"客人很累了想休息一會兒。"

2、播音樂"搖籃曲",客人入睡。教師旁白:小草、小花、白雲、寶寶睡着了,他們進入甜蜜的夢鄉,做着美麗的夢,他們的夢是怎麼樣的?

3、曲完,客人逐個伸懶腰醒來。

小草:我夢見綠綠的小草。

小花:我夢見紅紅的'小花。

白雲:我夢見藍藍天上飄着白雲。

寶寶:我夢見五顏六色的花。

(三)、學習兒歌過渡語:小草、小花、白雲、寶寶的夢美極了。這麼富有詩意的夢,我真想用一首詩來表達。

1、出示掛圖,教師有感情朗讀兒歌。

2、採用整首朗讀,對答式朗讀學習兒歌。

討論:小朋友你們做過夢嗎?能跟老師說說你夢到了什麼嗎?

提議:我們來表演一下小草、小花、白雲、寶寶好嗎?找幾個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表演小結:這是一首很美的詩,詩中好象有一幅美麗的畫,小朋友一邊朗讀一邊彷彿看到一片綠綠的小草,滿山遍野紅紅的花,藍藍的天空飄着白雲和可愛的寶寶睡夢中甜甜的笑(四)、音樂遊戲"大家愛做夢"幼兒分組戴上擬人化頭飾,隨着音樂"搖籃曲"自由做動作,表示在夢境中,一曲停下,幼兒蹲下。教師提問:如小草愛做夢,夢是怎樣的?反覆幾遍活動延伸引導幼兒想象:還有誰會做夢?它的夢是什麼顏色的?用兒歌中的話說出來。

語言活動方案 篇2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艱鉅的任務。如何發展和提高兒童的語言能力,採取什麼樣有效可行的策略來進行幼兒園語言教育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深思的問題。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得了解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

1、學前兒童期是語音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心理學研究發現,4歲以上的兒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語音。語音進步最明顯

2、幼兒語法結構的發展有以下趨勢:

(1)從簡單句到複合句

(2)從陳述句到多種形式的句子

(3)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從不完整句到完整句。開始出現轉折複合句,能夠獨立地講故事或各種事情,進入成人句階段。

3、語法特點:(1)初步掌握基本的四種語調(2)未能掌握語調中的斷和連、快和慢、輕和重。

4、2歲到五歲半的幼兒,不論作爲其他人交談時的旁觀者或在自身實際參加的三人交談中,都是對“我”的理解較好,“你”次之,“他”最差。特別當其自身作爲交談中的第三者時,對別人所談的“你”和“他”,即使是5歲半左右的幼兒,也不能很好理解,這時往往把別人說的“你”理解爲指他自己,而把“他”理解爲另一個人。

5、5歲是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的關鍵時期。這時候,他們聽和說的能力已經可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時,他們的閱讀圖書和分析圖畫的能力也顯著增強,他們開始喜歡和小朋友或者家長一起閱讀,甚至連猜帶蒙地念書中的文字。這時閱讀成了他們最大的興趣。研究孩子語言發展並提出相應的指導方法,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研究結果表明,影響兒童語言獲得因素有:學習模仿在語言獲得中有一定作用;認知發展是語言發展基礎;兒童情緒態度對語言獲得有影響;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與他人的語言交際是語言獲得的主要條件等等。幼兒的語言發展跟自身的生理髮育有必然的聯繫的,我們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在幼兒語言教育方面,我們只能遵循規律,採取一些可行有效的策略。

一、爲兒童創設一個適合語言發展的環境

“狼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初期離開了特定的環境,一切後天學習都是枉然。若是兒童在學前期養成不良的語言習慣,後期改正是相當有難度的。因此,爲兒童創設一個開放愉快的語言環境,促使他們敢說、想說、喜歡說、願意說,有機會說,有計劃有準備的開展語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課堂

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讓兒童引發學習興趣,更加集中於課堂學習。在學前期,兒童的課堂教育是有限的,教師要把複雜繁多的教育內容簡單化、形象化,用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讓兒童的注意力集中,這個時期可以對兒童進行規範語言習慣的教育。而在後期,則可以創造出適當的情景讓兒童提高注意力,用多種方式來進行語言教育,比如用幼兒喜愛的角色表演、詩歌朗誦、看圖說話等等。孩子語言的發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需要教師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指導和啓發。比如學習兒歌,教師要以抒情的語調去朗誦,使孩子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一種享受,同事渴望去學會這首兒歌。進而慢慢地能用感情朗誦。講故事也是如此,教師要有感情地把故事內容展現在孩子的面前,力求達到身臨其境的感受。要想達到那種效果有一定難度,有時我們可以藉助錄音機,電腦等媒介來幫助增強氛圍。這樣,孩子既想聽,又願意聽,還會模仿。相反,枯燥的講述對幾歲的孩子來說是很難接受的。真正有效的學校是一種心智的活動,通過多種感官來親身體會,可以進一步促進兒童的智力開發以及對這個五彩世界有更爲生動細膩的感觸,能將靜態客觀的知識靈活化,從而產生新的思維和構想。兒童的語言學習,同樣運用到多種感官,如聽、說、看、畫、跳等。

我會經常在課間給孩子放一些錄音兒童故事。孩子對故事十分感興趣,每次都聽得十分認真,有點故事重複播放兩三次,孩子就會跟着錄音複述出來。這是一種對孩子的語言訓練非常輕鬆有效的方式。在複述故事的過程中,兒童不僅可以糾正自己一些不準確的發音,不規範的用詞,同時也可以輕鬆學會一些較難的詞彙。而在午休前播放一段動畫片也是同樣的道理,兒童看動畫片可以輕鬆進行語言知識的獲取,特別是詞彙的積累。

在課堂上,兒童通過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的對話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相關的語言習慣,從而規範自己的言行。兒童回答問題,不僅僅是鍛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也訓練了他們的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爲幼兒創造更多回答問題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回答錯的給以鼓勵和引導,回答對的則可以進行深一步的啓發探討。爲了克服孩子們在衆人面前不敢說,不敢表達的心理,我會經常給孩子提供“大聲說出來”的機會,就是讓每個孩子走到前面,無論是說、學 ,還是唱、跳,都會受到老師的一個小禮物和同伴的掌聲。孩子因此 可以克服膽怯的心理,語言表達能力就會不斷提高。這也是激勵孩子促進孩子語言表達的一個方法。

2、遊戲活動

福祿貝爾曾經說過,遊戲是兒童發展最好的方式。因爲它是內在本質的自發表現,是內在本質處於其本身的必要性和需要的外向表現,“遊戲”一詞本身就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在遊戲中兒童是最輕鬆愉快的。你可以發現,遊戲中兒童的語言是多樣的、神奇的、充滿幻想的,因爲遊戲本身的自主性與創造性讓兒童的語言得到極大的提高。我曾經遇到一個又輕微自閉的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開口說話,問他什麼也不回答。但在遊戲中與他交流就變得格外容易,他會主動向我笑,甚至他會主動拉住我向你介紹他在玩什麼遊戲或是問我他不明白的地方。同時,他與其他的孩子的交流溝通也在遊戲的過程中變得十分輕鬆愉快。

如果說在課堂上兒童更多的是進行詞彙的累積,那麼在遊戲中,則是實踐運用的時候。許多在課堂中學到的詞彙並不是經常使用,而在遊戲中,孩子會隨着情景的變換說出不同的語言。爲孩子創造一個開放的遊戲空間,則是爲孩子願意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創造了條件。在娃娃家的遊戲活動中,與人交往是關鍵,社交可以極大的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孩子在遊戲過程中會隨着自己的意願與其他兒童交流。比如打電話,大部分孩子已經知道該怎麼打電話和接電話,在遊戲中也可以一本正經的與人交流,教師只需要在旁靜靜看護,有必要時給予一些簡單的提示,比如打接電話時的禮貌用語。

遊戲時的氛圍是十分重要的,輕鬆愉快的環境更適合兒童遊戲。教師在遊戲中起到的只是創設遊戲環境兼看護作用,在遊戲方向不對或者發生突發狀況時以同伴者或者指導者的身份適當的引導遊戲的進行,而不能過多的介入孩子的遊戲。

3、家園合作

家園合作即家庭、幼兒園的合作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孩子的語言發展並不是短時期內就能夠學習得很好的,而是要分階段按照孩子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比如有的孩子生活經驗豐富,他的表達能力強,表述起來也要輕鬆流暢一些。對這些孩子我們要進一步培養。而相反,有的孩子缺乏社會經驗,不經常與人交往,運用語言的機會也少,表達某件事情時常會表現出一種內心空虛的情緒,有的還會膽怯,講話語無倫次,甚至無話可說。針對這樣的孩子,教師和家長要及時溝通。

在幼兒園裏,要培養孩子一種積極的態度,要和小夥伴多多交流,培養團結互助的精神。教師也要經常帶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父母也要爲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多與同伴交往,並懂得一些禮貌用於。有時間的時候經常帶孩子去公園,超市,遊樂場等公共場所,這也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語言交流的平臺。孩子對生活充滿了新鮮感和好奇心,並伴有強烈的表達願望。對於孩子來說,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史提高孩子語言發展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言教學的寶貴資源。因此,在教學中結合生活,讓幼兒經常說說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和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動畫片就是孩子最感興趣的話題,提到《貓和老鼠》、《西遊記》、《喜羊羊與灰太狼》、《奧特曼》等動畫片時,孩子們的情緒就格外高漲,誰都想說,誰都能說幾句,教師要善於捕捉這樣的教育話題,適時滲透,有意識的加以引導,在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中培養 說話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兒童呆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幼兒園就是家,因此家庭教育十分重要。著名的陳鶴琴先生就說過“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家長應該爲孩子樹立起正面積極的形象,因爲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受家長的影響。在家庭語言教育中,家長應該豐富孩子的日常生活知識,增進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正確的使用語言,多帶兒童進行室外活動,經常旅遊踏青,讓孩子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鬆心情;支持孩子的探索,鼓勵孩子提出問題,不無視孩子的問題;創造愉悅民主的家庭環境,不苛責孩子豐富奇妙的想象,凡事讓孩子多動手動腦;給孩子單獨的空間 ,不過於干涉,爲孩子創造屬於自己的.閱讀天地,訓練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興趣。

僅靠家長單方面的教育是不行的,僅靠老師教育也是不行的,所以就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形成教學聯繫,家園共育。老師要與家長保持聯繫 ,密切關注孩子的發展動向,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進行階段的訓練。而家長也應該每天向老師瞭解孩子在園情況,參與孩子的學校教育,回家進行適當的鞏固。孩子的語言教育是複製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二、根據兒童發展情況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一詞出於《論語?爲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註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遂有“因材施教”的這一成語。其中“因”是根據的意思,“材”比喻人,“施”指的是實施、進行,“教”指的是教育、教誨。意思是針對學習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體情況施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就是要承認學生個體差異,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學生整體性特徵,又要顧及學生個性化特點。

每個兒童在生長階段的發育狀況都是不同的,有的兒童接受新知識較快,發展迅速,而有點兒童接受能力相對較弱,不能較快的掌握老師的知識,我們老師就需要因材施教,不能對所有的兒童都採取一樣的教學方法。兒童的語言發展是階段性的,每個兒童自身的情況也有區別,有的兒童語言發展較快,有的兒童語言發展較慢,我們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一視同仁,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中應抓住各個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我們不能要求兒童接受不在他們理解範圍的知識,也不能教給他們過於簡單的知識。抓住關鍵期,在適當的時候教適合的內容,有利於兒童最大程度發揮他們的潛能,教學應順應規律,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孩子的個性特徵非常明顯,有的孩子活潑開朗,有的孩子內向沉靜,在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內向學生的特點是平時很少講話,膽子小,既便受了委屈也會憋在心裏,並且會反覆地想。針對這些學生一定要細心做工作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多給予表揚與鼓勵。關注他們的意見,與他們多交流,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些學生身上往往蘊藏着很大的爆發力,只要正確引導,就會收到好的效果。外向活潑的學生的特點是性格開朗、思維活躍,喜歡和別人討論問題。但反而因此會影響其它同學的學習。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提醒他們,針對具體情況作好教育工作,對他們的行爲要多評價。並利用接觸他們的機會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使其在活潑發展的同時又能取得進步,在交流的過程中還要着重培養他們爲班級多做工作,爲集體活動多做貢獻。平時如果我們不重視對這些學生的提醒和引導,時間長了,再去教育他們就非常難了。倔強的學生的特點是不承認錯誤。犯了錯誤之後,面對批評往往會頂嘴。因此,教育他們一定要抓“現行”,抓住他們犯錯誤的瞬間,讓他們沒有理由反駁。趁機對其進行教育,要以理說服。如果在教育過程中話語過多,就容易被他們抓住“破綻”,跟你頂嘴,這樣的教育效果往往會功虧一簣。調皮搗蛋這一類學生的特點大都性格活潑、外向,往往是大錯沒有,小錯不斷。主要原因是由於沒有良好的個人的習慣,做事情容易衝動,遇到問題不動腦思考,纔會經常會鬧出一些不大不小的問題。我們對這類學生教育時要嚴肅批評,耐心說服。平時要嚴格要求,幫助他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話都是不無道理的。在我們當今的教育形勢下,素質教育也在慢慢改善專抓語、數、外等學科的現象,也在努力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發展孩子特長。但是這樣的情況還沒有完全改善,主要是家長的觀念還沒有完全轉換,還一味地覺得死讀書纔是硬道理。介於這種情況,教育部門還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多宣傳先進的教育理念。

三、讓孩子多參與社會實踐

首先孩子的語言發展跟接觸的人事物都有非常緊密的聯繫。幾年的幼教工作中,我在農村幼兒園呆過,也在城市幼兒園呆過,我發現城裏的孩子的語言發展與農村的孩子語言發展作比較,有如下的區別:

1、城裏的孩子語言發展比農村的孩子語言發展稍快;

2、城裏孩子的語言表達比農村孩子的語言表達更清晰;

3、城裏孩子的語言比農村孩子的語言更豐富;

4、城裏孩子的普通話比農村孩子的普通話標準。這些種種差別與孩子自身生理髮育有關,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孩子接觸的事物有關。

城裏的父母思想觀念相對先進,他們會常常抽空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給孩子的語言發展提供了很多機會,比如週末去遊樂場,假期帶孩子外出旅遊,在玩的過程中、與家長和同伴的交流中、與陌生人的交流中不知不覺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農村的家長不太注重這方面對孩子的培養,他們很少有機會帶孩子接觸新鮮的事物,這樣孩子的見識相對較少,瞭解到的事物較少,自然在語言表達方面較弱於城裏的孩子。

所以,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請讓孩子更多的接觸社會,也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語言發展的機會。其次,發展語言的過程中要講求方法,儘量讓孩子嘗試說說身邊的事情或者比較瞭解的事情。在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方面,我進行了許多嘗試。比如讓他們複述一個簡單的故事,孩子總是不知從何說起,幫助他起了個頭讓他繼續,他也不能連貫的說出故事的情節。又一次週一的早晨,我讓孩子把週末在家的活動講給小朋友們聽,鼓勵孩子按照先後順序說出做了些什麼,是怎麼做的。因爲是還在自己做過的事情,孩子格外感興趣,而且把事情的先後順序說的比較清楚,而且下面的小朋友也聽得很認真。上課時間畢竟有限,有的孩子沒有時間講他的故事,他甚至會下課後或者抽空把他的故事講一遍給我聽,可見,訓練語言一定要從孩子身邊的事情說起。根據這次經驗,我每週會請班上的小朋友把身邊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可怕的事情、高興的事情、難過的事情等等說給大家聽聽,長期以來,孩子在語言組織和發音方面得到了強化,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總之,學前期是兒童語言的飛速發展時期,在學前期培養兒童正確的語言習慣,往往影響着孩子的一生。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用科學的方法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兒童說話興趣,給孩子提供很多的機會發展語言,這樣語言語言教育對孩子來說纔是一件輕鬆有意義的事情。我相信通過我不斷的實踐探索,一定會找到促進兒童語言教育的最有效途徑。

語言活動方案 篇3

一、活動內容:散文——落葉

二、活動目的:

1、 讓幼兒專心欣賞散文,理解內容,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2、 讓幼兒感知散文中擬人的句子。

3、 使幼兒能根據原文展開聯想。

三、活動準備:

1、 物質準備:自制《散文——落葉》多媒體幻燈四幅、錄音機、磁帶[《散文——落葉》、歌曲《小樹葉》];幼兒遊戲頭飾、導具等與幼兒人數相吻合。

2、 知識準備:教表演唱《小樹葉》,瞭解燕子是候鳥。

3、 重難點分析:擬理解感受散文優美的意境、感知散文中擬人的句子等爲重難點。

四、活動過程:

1、 聽歌作表演《小樹葉》,再入坐。

2、 欣賞《散文——落葉》錄音,師演示多媒體幻燈教具,幼兒記老師說的,說老師說的.。

3、 教師朗讀《散文——落葉》幼兒記喜歡的句子,說喜歡的句子。

4、 出示四幅小掛圖並將大小掛圖找朋友,要求根據散文內容邊聽邊看邊想怎樣配對找朋友(教師朗讀《散文——落葉》,幼兒進行配對)。

5、 用掛圖解釋擬人句子,提問燕子爲什麼說“來信了,催我們到南北方去了”?(解釋燕子是候鳥)。

6、 全體幼兒輕聲讀二遍散文,並配戴頭飾、扮演動物,根據散文內容作表演。

7、 根據原文將別的動物的特點編成擬人的句子。

8、 小結教學活動情況;帶幼兒到戶外去觀察欣賞秋天景色,再朗讀、編散文的句子。

語言活動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所描繪的多彩迷人豐收的秋天,產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運用個人的經驗想象畫面,仿編新的散文。

3、用歌唱、朗誦和舞蹈等方式來表現與讚美秋天。

活動準備:

《秋天的雨》flash課件 、 磁帶、打擊樂器、有關《豐收的秋天》的幻燈片活動過程:

一、 通過提問引出課題:

(1) 一年有幾個季節?(2) 夏天的天氣怎麼樣?秋天呢?(3) 你喜歡秋天嗎?爲什麼?

二、 欣賞和理解散文的'畫面與內容。

1、播放課件完整欣賞秋天的雨是什麼?秋天的雨有什麼?

2、分段欣賞

(1) 秋天的雨,真是一把鑰匙嗎?爲什麼散文中說它是一把鑰匙

(2) 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它把什麼顏色給了誰?還可以把什麼顏色給誰?(兩個小朋友討論)然 後玩開火車老師說第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請小朋友仿編散文"它把什麼顏色給了誰?"

(3) 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你還聞到過什麼好聞的氣味?(4) 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告訴人們冬天快要來了,你知道小動物、植物還有我們人是怎麼準備過冬的嗎?(先自由發表意見,再請教你們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接下來分組分批仿編散文。

3、再次完整欣賞提問:爲什麼說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小結並觀看《豐收的秋天》的幻燈片總結與延伸秋天的顏色五彩繽紛,秋天可以收穫那麼多好吃的、好聞的 、有用的東西,你們喜歡秋天嗎?剛纔我們欣賞了優美的散文,下面我們一起用我們的歌聲、舞姿來誇誇秋天,表現秋天的收穫。

遊戲:《小汽車

全體幼兒一起玩開車遊戲,和教師邊唱邊做動作。

語言活動方案 篇5

爲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加大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演水平,根據學校學生的特點,本學期以詩朗誦爲主要學習內容。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各項活動,拓展學生的朗誦水平,激發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

培養朗誦新秀。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在文學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2.把朗誦、文學欣賞、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審美修養,定期開展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誦理論水平和對作品的欣賞能力。

3.健全組織,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好各項活動。

4.深化素質教育,通過朗誦詩社開展的表演、交流研討等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內容

1.每位同學認真收集自己喜歡的詩歌,並要談談自己喜歡這首詩歌的原因。

2.組織學生將收集到的詩歌相互交流,並互相朗誦,作好準備 。

三、活動時間:

每週二、四下午的第三節課

四、具體安排

第一週:重建建語言表演社團。

第二週:閱讀引導:教你怎麼去讀書。

第三週:朗誦技巧及訓練

第四周:結合學校參經典閱活動契機,引領社員廣泛閱讀經典之《三字經》。

第五週:講座:什麼是朗誦

朗誦時,一方面要深刻透徹地把握作品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準確地表達作品的內在含義。常用的基本表達手段有:停頓、重音、語速、句調。

第六週---第十二週:朗誦詩歌

⒈停頓停頓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

停頓一方面是由於朗誦者在朗誦時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結構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爲了充分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時,也可給聽者一個領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餘地,幫助聽者理解文章含義,加深印象。停頓包括生理停頓、語法停頓、強調停頓。

⑴生理停頓生理停頓即朗誦者根據氣息需要,在不影響語義完整的地方作一個短暫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頓,不要妨礙語意表達,不割裂語法結構;

⑵語法停頓語法停頓是反映一句話裏面的語法關係的,在書面語言裏就反映爲標點。一般來說,語法停頓時間的長短同標點大致相關。例如句號、問號、歎號後的停頓比分號、冒號長;分號、冒號後的停頓比逗號長;逗號後的停頓比頓號長;段落之間的停頓則長於句子停頓的時間。

⑶強調停頓爲了強調某一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感情,而在書面上沒有標點、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頓的`地方作了停頓,或者在書面上有標點的地方作了較大的停頓,這樣的停頓我們稱爲強調停頓。強調停頓主要是靠仔細揣摩作品,深刻體會其內在含義來安排的第十二次:欣賞《兒童文學》作品。

第十三週、第十四周: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重音)

⒉重音重音是指朗誦、說話時句子裏某些詞語念得比較重的現象。一般用增加聲音的強度來體現。重音有語法重音和強調重音兩種。

⑴語法重音在不表示什麼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況下,根據語法結構的特點,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讀的,叫語法重音。語法重音的位置比較固定,常見的規律是:①一般短句子裏的謂語部分常重讀; ②動詞或形容詞前的狀語常重讀;③ 動詞後面由形容詞。動詞及部分詞組充當的補語常重讀;④名詞前的定語常重讀; ⑤有些代詞也常重讀;如果一句活裏成分較多,重讀也就不止一處,往往優先重讀定語、狀語、補語等連帶成分。如:我們是怎樣度過這驚濤駭浪的瞬息!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值得注意的是,語法重音的強度並不十分強,只是同語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較,讀得比較重一些罷了。

⑵強調重音強調重音指的是爲了表示某種特殊的感情和強調某種特殊意義而故意說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聽者注意自己所要強調的某個部分。語句在什麼地方該用強調重音並沒有固定的規律,而是受說話的環境。內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話,強調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我去過上海。(回答“誰去過上海”)我去過上海。(回答“你去沒去過上海”)我去過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過哪兒?”)因而,在朗誦時,首先要認真鑽研作品,正確理解作者意圖,才能較快較準地找到強調重音之所在。強調重音與語法重音的區別是:

①從音量上看。語法重音給人的感覺只是一般的輕重有所區別,而強調重音則給人鮮明突出的印象。強調重音的音量大於語法重音的音量。

②從出現的位置看。強調重音可能與語法重音重疊,這時語法重音服從於強調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強一些就行了。有時,兩種重音出現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時,強調重音的音量要蓋過語法重音的音量。

③從確定重音的難易上看。語法重音較容易找到,在一句話的範圍內,根據語法結構的特點就可以確定,而強調重音的確定卻與朗誦者對作品的鑽研程度、理解程度緊密相連。

第十五週:朗誦的語速、朗誦的句調。

第十六週:作品的引導(寫景的文章的朗誦)

第十七週:作品的引導。(古詩的朗誦)

第十八週:根據朗誦內容選配樂。

第十九周:根據朗誦內容選配樂。

第二十週:總結收穫,評選表彰優秀社員。

語言活動方案 篇6

一、目的要求:

1. 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理解木偶表演的內容,學說短句“大象,不要怕,我來扶你起來”、“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2. 鼓勵幼兒不怕困難,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做個勇敢的孩子。

二、活動重點:

理解木偶表演的內容,學說短句“大象,不要怕,我來扶你起來”、“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木偶:大象、小兔、小豬、小貓四個角色;事先請兩位老師排練好表演內容,佈置表演場景。

四、設計思路:

二十一世紀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從小培養幼兒勇敢自信、不怕困難的品質相當重要。根據小班下學期目標,其中有一條:“初步培養幼兒不依賴別人,學習克服簡單的困難。”結合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在家中比較依賴父母長輩;孩子們碰到一點點小事就哇哇哭個不停;獨立自理能力較弱、怕困難。由此我設計了《一、二、三自己爬起來》這個活動。作爲一個語言活動,又結合認知目標中“引導幼兒學習普通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願”,我將語言目標重點定位於學說兩個短句:“大象,不要怕,我來扶你起來”、“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而且採用了小班幼兒感興趣的木偶表演,通過邊看邊議,以及讓幼兒與木偶對話,爲木偶們動腦筋想辦法等手段,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大膽地用比較規範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小朋友不怕困難,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做個勇敢的孩子。

五、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小動物來表演節目,你們想看嗎?

(二)初步感知:(分段觀看錶演,邊看邊討論)

1、從開始——小兔說:“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問:(1)大象怎麼啦?

(2)小兔看到大象摔倒了,它怎麼說?

(學說短句:“大象,不要怕,我來扶你起來”。先個別幼兒回答,後集體練習。)

2、從小豬出場——“哎,你太重了,我扶不起”。

問:誰又來幫助大象,它是怎麼說的?(集體練習以上短句)

3、小貓出場“喵喵喵”

問:(1)誰又來幫助大象了?

(2)小貓會對大象說什麼?

(請個別幼兒上臺來對大象說“大象,不要怕,我來扶你起來”)

4、過渡提問:

三個小動物都扶不起大象,這可怎麼辦?

(1)請幼兒討論有什麼辦法讓大象起來?

(2)個別幼兒講自己的辦法(2-3名)。

5、看最後一段表演

問:小動物對大象說了什麼話,大象爬起來了嗎?

(練習短句“摔倒了,不要怕,一、二、三自己爬起來”)

(三)反覆感知:(完整觀看錶演,引導幼兒學着講講)

1、交代表演名稱。

2、要求幼兒一邊看錶演,一邊可以和小動物一起表演。

(四)遷移運用:

1、出示小熊,它走着走着就摔倒了。(師:哎呀,小熊摔倒了,我們怎麼對它說?)

2、如果你摔倒了,你怎麼辦?

3、小結:鼓勵幼兒摔倒了不要怕,自己爬起來,做個勇敢的孩子。

評析:

從教師制定的目標來看,還是比較合理的。既有語言活動的要求,練習短句。同時也滲透了德育教育,對幼兒進行勇敢教育。因此,從活動的選材和制定的目標都是非常適合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的。對重點的把握也是比較準確的,突出了語言活動的語言性。

從整個活動的過程來看,採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自然地融入到故事的情節中,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較好的發揮。教師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注重了每個環節之間的銜接比較緊湊,過渡較自然。良好的教學形式使幼兒的參與性較好,師生間的呼應體現較好。

但作爲語言活動,總的.說來幼兒學的對話量比較少,尤其是需要掌握的短句,可讓更多的幼兒練習講講。此外,還可在分段表演中採用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學說對話,如小熊的對話由老師來講,小豬和小貓的話可請個別幼兒、集體幼兒練習和分組練習,讓幼兒到臺前與木偶直接對話,更好地體驗師生間、幼兒與木偶間的情感交流,從而也可讓幼兒感受同伴間互相關心、幫助的情感。另外,教師在操縱木偶要注意方向的一致性。總之,在活動中教師還缺乏一定的隨機應變能力,根據幼兒的能力及時地調控。

語言活動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圖片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口語表述能力,發展思維的想像力、求異性和發散性。

2、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善良、同情、友愛、助人的情感和行爲,幫助幼兒有序地觀察圖片,加強幼兒專心地傾聽同伴講述的能力。

3、引導幼兒發展靈活的人格特徵。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掛圖:禮物船,看圖講述,有條件的班級可準備實物模型。

知識經驗準備:課前讓幼兒參與別人的生日會。

環境準備:活動室中擺放一些禮物,掛上綵帶、氣球,營造生日的氣氛。

 活動過程

(一)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教師先出示掛圖中裝滿禮物的船(其他部分遮擋住或出示模型船),讓幼兒猜這隻船的來歷,激起幼兒的講述興趣。

師:這是一隻什麼樣的船?上面有什麼?可以叫做什麼船?引導幼兒圍繞這隻船充分發揮想像,暢所欲言。

(二)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不同角色的行爲,理解禮物船的來歷和去向。

師問:

1、這隻船是誰做的?

2、這隻船開始是什麼樣的?後來有哪些變化?

3、是誰使這隻船變化的?

4、小船最後漂到了誰的家?(幼兒回答)

(三)幼兒動用已有的經驗講述。

幼兒分組自由講述。教師巡迴參與各組活動,引導幼兒專心傾聽,積極大膽講述。

(四)引進講述經驗。

教師提出以下問題幫助幼兒歸納講述思路。

1、是誰第一個要給小熊過生日?它給小熊做了什麼樣的禮物?用什麼裝着送去呢?

2、誰是第一個看見禮物船的?它給禮物船增加了什麼?

3、接下來有哪些小動物把自己的.禮物放上船?

4、最後,小船事實上怎麼漂到了小熊家?小熊心裏感到怎麼樣?(提問幼兒按順序目答)

(五)遷移新的講述經驗。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禮物船”的情境表演。全體幼兒分爲幾組,分別扮演各個角色。請兩位幼兒雙手對拉,撐開手臂作小船狀,小船不斷地漂下……

表演後,請幼兒按以上提供的經驗,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有感情地講述圖中的內容。其中教師注意提示幼兒去感受和體驗圖中人物的真誠友誼和美好的情感。

(六)小結。

各領域滲透

藝術:利用美工活動教會幼兒製作小禮物。

語言:讓幼兒學習基本的祝願語句和禮貌用語。

社會:提高幼兒的文明意識及行爲。(啓發幼兒思考什麼禮物最合適,怎樣的送禮方法更新更好)

生活中滲透:教師可組織幼兒參與幼兒的生日會,增加幼兒的生活知識經驗,增進幼兒之間真誠、友好的情感。

環境中滲透:爲幼兒提供一些物品、彩紙、絲帶,讓他們在製作過程中,發展動手操作能力。此外,營造一些節日的氣氛,增加幼兒之間的交往能力。

家庭中滲透:建議家長帶幼兒去參加朋友的宴會,學講一些祝願語句和禮貌語,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習慣。

語言活動方案 篇8

爲進一步加大學校語言文字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 促進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貫徹實施, 決定舉辦“我與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徵文活動。

一、徵文主題

我與語言文字規範標準

二、參加人員

全校師生

三、徵文內容

徵文體裁不限,內容健康、積極向上。以對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認識,或研究、學習、使用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體會、做法、故事等爲主要內容。徵文字數不超過1500字。

四、活動辦法

1.按參與對象分爲師範組與非師範組2個組別,每個組別各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秀獎5名。另評選三名優秀組織(單位)獎。

2.請各位參賽選手與9月10日前將參賽作品交畢節學院大學生普通話推廣協會辦公室。

3.本次活動不向參賽者收取任何費用。

4.主辦方享有對本次活動全部參評作品的收藏、發表、出版、宣傳等處置權以及網絡發表權、其他出版權;如因作者抄襲帶來的版權糾紛,由作者本人負全責;參評者享有自己作品的'署名權。凡參加此次活動的人員,均視爲已確認並遵守本項規定。

五、時間安排

1.徵文徵集時間:20xx年9月10日—9月20日。

2.徵文評審時間:20xx年9月20日—9月25日。

六、其他事宜

1.主辦單位委託承辦單位組織專家對徵文進行評審。

2.主辦單位將向獲獎徵文作者、優秀組織獎單位頒發證書和紀念獎品。

3.推薦部分獲獎徵文分批在《畢節學院報》、畢節學院網等媒體刊發。

七、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畢節學院教務處、畢節學院團委

承辦單位:畢節學院語言文字工作中心

畢節學院大學生普通話推廣協會

支持單位:畢節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畢節學院新聞中心、畢節學院編輯部 畢節學院廣播站

八、聯繫方式

待定

語言活動方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花燈在幼兒生活中較常見,它具有獨特的民族氣息,讓幼兒瞭解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很有必要的。這個活動主要是通過對兒歌《看花燈》的學習,感受春節看花燈的熱鬧場面。

二、活動準備

1、各種花燈圖片。

2、幼兒用書、練習冊、CD、PPT。

三、活動目標

1、通過畫面理解兒歌內容,念唱兒歌,感受春節看花燈的熱鬧場景。

2、願意主動在集體面前朗誦,聲音響亮。

四、活動重難點

一個活動當中最能體現活動目標的部分便是活動的重點部分,如果抓住重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進程有的放矢,並且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及順序。

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活動的難點:通過畫面理解兒歌內容,念唱兒歌,感受春節看花燈的熱鬧場景。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首先,引導幼兒回憶以往過年看花燈的經驗,說說自己看過的花燈,爲後面的活動做一個熱身。

1、請幼兒回憶以往看花燈的熱鬧場景,引出主題。

教師:過年的時候我們都會去看花燈,你們喜歡看嗎?你看過什麼樣的花燈?

(二)基本部分

然後請幼兒欣賞兒歌中說到的花燈圖片,說說各種花燈的特點,並引導幼兒用兒歌中的語言進行歸納、總結,爲後面學習兒歌打下了基礎;接着由欣賞兒歌、學習兒歌,初步感受春節看花燈的熱鬧場景。

1、欣賞花燈圖片,說說每種花燈的'特點。

引導幼兒用兒歌中的語言將各種花燈的特點表達出來。

2、教師朗誦兒歌,幫助幼兒創設兒歌情景,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朗誦兒歌,幼兒邊看圖片,邊感受兒歌中說到的各種花燈的特點,理解兒歌內容。

(2)通過圖片,幼兒跟着教師學習朗誦兒歌,感受春節看花燈的熱鬧場景。

可以分小組或分男女生反覆朗誦兒歌、記憶兒歌,不斷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還可以請幼兒主動在集體面前朗誦兒歌,提醒幼兒聲音要自然、響亮。

(三)結束部分:

最後請幼兒欣賞幼兒用書中更多的花燈,進一步感受看花燈的熱鬧場景。

六、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語言活動方案 篇10

一、活動名稱:

想飛的小貓。

二、活動領域:

語言。

三、活動方式:

集體、個別活動。

四、班級:中班。

五、設計思路。

幼兒對天空充滿好奇。他們渴望知道可愛的藍貓兒是怎樣在太空翱遊;他們還想知道在遙遠的月球上是否住着嫦娥阿姨和活潑可愛、又蹦又跳的小白兔;就連天上飛過的飛機、空中飛翔的小鳥,也常常引起孩子們的歡呼,勾起他們對天空的嚮往。爲此,我設計了這項活動——想飛的小貓。目的是通過此項語言活動,啓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讓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力,大膽表述他們的想像,以此來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六、活動目標。

1、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構字詞幫助,能夠完整地講述故事。

2、幼兒在集體面前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並且能夠認真傾聽同伴講述。

3、激發幼兒好奇心和豐富幼兒想像力。

4、啓發幼兒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

七、活動準備。

1、讓幼兒瞭解部分會飛的物體,及其簡單飛行原理。

2、認識小貓的特徵及習性。

3、準備字卡一套、錄音機、磁帶、磁力板等。

八、活動過程。

1、聆聽音樂,導入活動。

(1)師:用你的耳朵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我們一起動起來。

(2)幼:有小象,還有小鳥啊!(學小象走,學小鳥飛,每一個幼兒找一個座位。)

2、通過談話,引出活動。

(1)師:小朋友們,剛纔學了小象和小鳥,它們誰會飛,誰不會飛呀?

(2)幼:小鳥會飛,小象不會飛。

(3)師:你們說說還有誰會飛呢?

(4)幼:飛機、熱氣球、大雁……

(5)師:那你們說,小貓會飛嗎?

(6)幼:不會。

(7)師:可是有一隻小貓就想飛,咱們一起聽聽吧!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想飛的小貓》。

3、幼兒看掛圖;老師講述故事。

(1)師:小朋友們看看圖上有誰呀?

(2)幼:小貓、小鳥、草地、小河。

(3)師:小朋友們,老師告訴你們,不僅這圖很漂亮,故事呀更好聽。你們可要豎起耳朵仔細聽啊!

(4)師:小朋友們,小貓看到了小鳥,在天空飛來飛去,你們猜猜小貓怎麼想的?

(5)幼:它也想飛,它想有一對翅膀。

(6)師:它怎麼跟媽媽說的呢?

(7)幼:媽媽,我也想到天空看一看、玩一玩……

(8)師:它又遇到誰啦?快看一看。

4、幼兒看結構字詞,完整講述故事。

師:小朋友們剛剛聽老師講了一遍故事,咱們又認了字,現在一起看字講一遍故事,好嗎?老師相信你們講的非常棒!

5、識字遊戲。

(1)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把字卡發到幼兒手裏。

師:小朋友們閉上眼,我給你們放到手裏的禮物拿好,睜開眼睛,我講故事,你出字卡,看看誰認識我送給他(她)的禮物。

(2)全體幼兒站到前面,教師講故事,幼兒出字卡。

6、續編故事《我幫小貓飛上天》

(1)師(出示貓頭):小朋友們聽一聽,誰在說話?

“媽媽,我還想到天空上去看一看,您快幫我想想辦法吧!”

“哎呀!這可怎麼辦呢?有啦!今天這兒有許多小朋友,請你們幫幫小貓,好嗎?”

(2)師:小朋友們,你們快幫一幫小貓吧!閉上眼睛仔細想一想。

(3)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怎樣幫助小貓飛上天。(鼓勵想法奇特、大膽發言的幼兒)

(4)幼:

①幫小貓做一對大翅膀。

②坐上熱氣球。

③坐上直升飛機。

④坐在飛艇上。

⑤讓小貓坐上宇宙飛船。

⑥讓小貓坐火箭。

九、結束活動。

1、師:哎!你們的故事講得都非常棒!你們是從那看到的這些故事啊?

2、幼:幼兒畫報,還有彩色故事書。

3、師:那你們想不想自己製作一本故事書啊?這本故事書的名字就是……

幼:想飛的小貓。

4、師:你們已經想出辦法來幫小貓飛上天空了,改一改名字,叫“會飛的小貓”,怎麼樣?

5、師:現在,大家隨我出動活動一下吧!(放音樂《小飛機上藍天》,帶領學生一邊唱一邊走出活動室。)

十、活動延伸。

1、藝術活動:小飛機上藍天、小燕子。

2、美術活動:想像畫、飛上天的小貓、假如我有一對翅膀。

十一、相關環境創設。

佈置圖片展覽:我會飛、我會跑、跳。

十二、、家長工作。

幫助蒐集圖片,給幼兒講述在前飛行的簡單知識。

十三、、選材。

楊瑛《幫我早讀書》中班補充教材。

十四、活動自評。

幼兒思維活躍,能夠想出各種辦法幫小貓完成心願;幼兒發言積極,能夠完整講故事,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

十五、本班幼兒閱讀水平分析。

語言活動方案 篇11

活動目的:

提升小朋友配合能力,提高小朋友語言能力。

活動過程:

事先,老師問小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個童話故事,你們會講這個童話故事嗎?

然後如果有非常熟知這個童話故事的小朋友,則老師請小朋友給其他的小朋友講一下這個故事。老師要不斷地給講故事的小朋友鼓勵和讚揚。並且在故事中,儘量讓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靜。

等小朋友講完故事,老師就開始問其他的小朋友,是不是已經記住這個故事了。小朋友們如果說記住了,就可以開始下面的.環節了。

然後老師就讓小朋友們一人一句開始講這個童話故事。如果有小朋友講錯了,老師可以給予糾正。

活動獎勵:

老師要結合小朋友在講故事中語言的表達能力,紀律的維持能力,以及與其他小朋友的配合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後,給表現好的孩子們獎勵小紅花等等。

活動總結

孩子語言能力發展還不夠,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刺激孩子有更充分的表達能力和表達慾望,更多的是讓孩子們理解,講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和開心的事情。

幼兒園語言教案:故事—《半個蛋殼》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感受故事中“半個蛋殼”的不同用途

2、能聯繫生活經驗,根據蛋殼的外形進行想象,學習句子“蛋殼可以當成”。

3、樂意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半個蛋殼,並運用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蛋殼)對,是半個蛋殼。這半個蛋殼象什麼呀?(勺子,帽子等等)。

二、幼兒通過大膽猜測,感受故事。

師:看看,誰來了?呀,原來是小老鼠皮皮,小老鼠皮皮要一個人去旅行了,看看小老鼠皮皮遇到了什麼?(出示小老鼠卡片)

1、出示圖一提問:

(1)小老鼠皮皮它要去旅行,它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幼兒回答)

(2)小老鼠皮皮把蛋殼頂在頭上當成什麼?(皮皮把蛋殼頂在頭上,哈哈,可以拿來當蛋殼帽子。)

3、出示圖二提問

(1)走着走着,前面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沒有橋沒有船,皮皮會想什麼辦法呢?皮皮會把蛋殼當成什麼呢?(小老鼠聰明,它一下子就想到頭上的蛋殼,拿下來放到河裏,蛋殼輕飄飄,一艘小船開動了!小船劃呀劃,一會劃到河對岸。)

4、出示圖三提問

前面有座小山坡,小老鼠皮皮爬呀,爬呀,上山好累啊?下山怎麼辦?它會把蛋殼當成什麼呢?(提示:要是有輛小車多好呀?)

5、出示圖四提問

皮皮坐上蛋殼車,劃下高山坡,皮皮心裏真快活。皮皮回到家,走了這麼遠的路,皮皮的腳都酸了,它會把蛋殼當成什麼?(椅子)你們看蛋殼怎麼了?爲什麼會碎的?(皮皮摔了一跤,蛋殼碎了)

三、完整欣賞故事。

1、師:哇,皮皮的旅行可真有趣呢,陳老師把它編成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叫《半個蛋殼》,現在,陳老師再把這個《半個蛋殼》的故事講一遍,小朋友可要認真聽了。

四、師同幼兒共同討論,學習小老鼠皮皮的良好情緒體驗

1、師:故事講完了,你喜歡小老鼠皮皮嗎?爲什麼喜歡?

(小老鼠皮皮很聰明,喜歡動腦筋,遇到困難不退縮)

2、師:如果你是小老鼠皮皮,你還會把半個蛋殼當作是什麼?(可以請幼兒回家同爸爸媽媽說一說)

語言活動方案 篇12

活動背景:

對於小班第一個學期的孩子來說,最明顯的個性特點就是以“自我爲中心”。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還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更沒有那種團結互助的意識。本次設計的活動主要是通過故事、情景表演和遊戲來激發小班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跟老師學念兒歌,並在遊戲中感受兒歌的含義。在活動中同時培養幼兒團結互助的精神,並且讓幼兒初步懂得在遇到困難時怎樣解決,同時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初步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一、活動名稱:

《小螞蟻搬食物》

二、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運用感官感知理解圖片的內容,讓幼兒能理解圖片中的.相互關係,使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到學習兒歌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在活動中樂意與同伴交流,團結互助的精神。

三、活動準備:

1.兩幅畫圖(螞蟻搬運食物),設一個螞蟻洞;

2.音樂磁帶《螞蟻》;

3.螞蟻頭飾若干,製作螞蟻食物替代物:各類球。

四、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小螞蟻圖片,並跟小朋友打招呼問好:小朋友們好!你們知道它是誰嗎?(幼兒:小螞蟻)教師:對了,今天小螞蟻呀來跟我們一起玩遊戲,你們歡迎嗎?在玩遊戲之前小螞蟻想請小朋友來看看這幅畫。

(2)教師出示第一幅圖讓幼兒觀察:一隻小螞蟻看到一顆很大的豆,在想辦法怎樣搬回家。

教師:提問幼兒看到了什麼?看到小螞蟻在幹什麼?請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提問:“小螞蟻在搬什麼呢?它能搬起來了嗎?爲什麼?”

教師小結:一隻小螞蟻看到了一顆大豆,很想把豆豆搬回家,可是豆豆太大了,一隻螞蟻的力氣很小,搬不動,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幫小螞蟻想想辦法,好嗎?(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幫助小螞蟻想出好辦法)。(給幼兒多一點時間交流)

(3)出示第二幅圖讓幼兒觀察,看看你們想的辦法跟小螞蟻是不是一樣?

提問幼兒:你們認爲小螞蟻會想出什麼好辦法?小螞蟻它們是怎麼搬豆豆回家的?

教師做“拽”“推”的動作稍加提示,解釋“拽”就是拉的意思,豐富詞彙:齊心協力。

教師以小故事作兩幅圖總結:一天清晨,小螞蟻走出家門,去尋找食物。他走了好遠好遠,終於發現一座黃色的大山,散發着誘人的香味。小螞蟻嚐了嚐,哦,原來,這是一顆香噴噴的大豆。小螞蟻決定把這顆大豆搬回家,和夥伴們一起分享。它使勁地搬呀,搬呀,可是大豆一動也不動。怎麼辦呢?小螞蟻的力氣太小了。突然,小螞蟻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回去叫朋友來幫忙吧。小螞蟻回到家裏,用頭上的觸角和同伴們打招呼,並且告訴他們:“我發現了一顆好吃的大豆,大家快來幫忙啊!” ,螞蟻們一起出動,跟隨着小螞蟻來搬那顆香香的大豆。它們齊心協力,“一、二、三!”大豆被舉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把豆豆搬回家了。今天的早餐真不錯!

原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會請好朋友來幫忙,這樣人多力量大了,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師:我們把這個故事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好嗎?(爲第二個環節做好鋪墊)

2.教幼兒學兒歌

(1)教師有表情地、用肢體語言生動、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小螞蟻》。

(2)教師分句教幼兒學念兒歌,幼兒跟隨老師念一至二遍。

(3)帶着幼兒隨着老師邊念邊做動作。

3.創設情境表演:讓幼兒體驗有困難應該怎麼辦?感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師:今天謝老師要給小螞蟻送一份禮物,想請小朋友來幫忙,把禮物送到小螞蟻的家裏去,誰願意來幫忙呢?

請一個幼兒來試搬禮物,搬不動,怎麼辦?(讓幼兒自己想辦法)。

提問剛纔參加搬禮物的幼兒有什麼感受?(讓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

教師小結: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學會請來好朋友幫忙,能幫助別人也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大家齊心協力就能把事情做好。

4.音樂遊戲:螞蟻運糧

(1)教師扮演螞蟻媽媽跟幼兒一起帶上螞蟻頭飾,帶上螞蟻寶寶們搬運糧食。

(2)在遊戲中邊念兒歌《小螞蟻》,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學兒歌的樂趣。

(3)播放音樂,讓幼兒在樂曲中感受快樂。

活動延伸:歌表演《螞蟻》,幼兒跟隨老師一起表演。

附:

兒歌 《小螞蟻》

小螞蟻,有注意,食物大了齊用力。

前面拽,後面推,食物搬進蟻洞裏。

你一口,我一口,吃飽肚子長身體。

活動反思:

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是根據《3—6歲兒童發展指南》小班幼兒語言領域中的要求來制定活動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先讓幼兒用觀察法來觀察圖片中的大體內容,用完整的語句大膽表達出來,符合幼兒小班年齡特點,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要求。整個活動下來幼兒比較活躍,特別在遊戲那環節,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到遊戲中體驗搬運食物的樂趣。但,自己也發現了些小毛病,比如:在情景表演環節中,可能是我的引導語不是很到位,造成幼兒表現不夠大膽,幼兒體驗後,應該是讓幼兒發揮更多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到的過程的,我自己有時候很着急就會去代替幼兒說出來了。總而言之,還是希望老師們給我提出更多的不足之處,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得到提升。謝謝大家!

語言活動方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故事內容,體驗兔子的機智、勇敢和狐狸的兇惡、愚蠢。

2、激發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感受繪本畫面的幽默與風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鼓勵幼兒大膽表述畫面內容。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根據畫面猜測故事的內容,感受繪本畫面的幽默風趣。

活動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驗兔子的機智、勇敢和狐狸的兇惡、愚蠢。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繪本圖畫書一本、頭飾:狐狸、兔子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認識封面、封底,介紹圖書名稱,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繪本《當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引導幼兒觀察圖書封面。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可好聽了你們想聽嗎?它呀就藏在這書寶寶裏面,那我們先一起來認識一下書寶寶的封面吧!

2、提問:

(1)、封面上有什麼?

(2)、那我們小朋友來猜猜看這狐狸和兔子之間,它們會發生一些什麼有趣的'事情呢?

(3)、小朋友給書寶寶取個好聽的名字好嗎?

二、幼兒欣賞《當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課件,初步瞭解圖畫書的內容。

(一)、教師:狐狸和兔子之間到底會發生了一件什麼有趣的事情呢!我們共同閱讀就知道了。

(二)、出示課件幼兒欣賞,引導幼兒猜測圖片內容。

(三)、出示第一~四頁的圖片。

提問:

1、兇惡的狐狸張開了它的大嘴巴,你覺得兔子會怎麼樣呢?

2、幼兒觀察第三頁兔子的表情(動作),你能否來模仿一下,兔子怎麼會是這個動作呢?兔子很神氣,一點都不感到害怕,這是爲什麼呢?

3、我們一起看一下兔子是用什麼好辦法讓狐狸不吃掉自己的。

教師小結:

原來兔子讓狐狸給它講了個故事。

三、出示圖片,幼兒觀察,繼續講述故事。

接下來狐狸和兔子之間還會發生什麼事情,狐狸會吃掉兔子嗎?我們共同閱讀圖片猜一猜。

1、幼兒觀看圖片內容,猜測故事內容。

2、狐狸到底有沒有吃掉兔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教師講述故事內容)

四、教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揭開謎底。

五、完整觀看課件,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1、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教師根據課件生動的講述故事。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說兔子和狐狸之間的對話。

六、結束活動

1、討論:你喜歡故事中的兔子嗎?故事中的狐狸你覺得怎麼樣?

2、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領會故事的內容。

(聰明的兔子、善良的狐狸等)

教師總結:

其實在這個故事中兔子很聰明很勇敢,它能夠想辦法讓狐狸不吃自己,也通過狐狸找回了家;而故事中的狐狸也沒有那麼兇狠,不但沒吃掉兔子,還一步一步完成了兔子提出的要求,說明這是一隻善良的狐狸。

教師小結:

狐狸終於睡着了,那你覺得這時候兔子它會怎麼做呢?

語言活動方案 篇14

一、說教材:

l 本次活動是兩個主題的交匯,又是兩主題之間的橋樑:本次活動是《我愛我家》和《冬天來了》兩個主題的有機融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吃着火鍋,即溫馨又熱鬧;即暖身又暖心;同時也因爲本次活動“吃火鍋”的情景,很自然的將“冬天裏怎樣讓自己暖和”的話題拋於孩子們,自然“冬天”的主題也就由此拉開序幕,因此可以這樣說《吃》是《家》與《冬》過渡中的必要橋樑。

l 教學活動內容的多元性與整合性:《指南》中指出:“學習活動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應充分體現全面、整體的要求,有利於對幼兒經驗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拓展和基本學習能力的全面培養。”因此活動中有許多的顯性與隱性教育內容,體現了以上的教學理念:認知上的——認識各種常見的食物;初步瞭解並會區分葷蔬菜;知道吃火鍋能讓自己變得暖和;行爲習慣上的——知道樣樣東西都是有營養的,不挑食;嘗試着與同伴合作着玩,學會協商、謙讓、合作的遊戲;情感體驗上的——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樂融融,感受家的溫馨與溫暖;在扮演遊戲中體驗做爸爸媽媽的快樂,滿足長大的情感傾向;語言表達上的.——學說完整的話;樂意將自己的想法與行爲用語言表達出來;能說完整話“我喜歡……,火鍋裏要放……” ;創新思維上的——“與別人說的不一樣”的引導,激發幼兒積極的思考,再現並調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主動運用並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l 教學目標的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雖然在以上內容的闡述中有許多的教育價值,但相對來說在一次教學活動中總是有側重點的,因此本次活動的目標爲:1、喜歡聽故事,樂意嘗試仿編故事。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樂融融,在模仿中體驗一起玩的快樂。以“體驗”“嘗試”爲主的教育目標對小班幼兒來說是較爲適宜的。

l 對教材的改編順應幼兒的認知特點,適宜小班幼兒對故事的仿編:將原教材中的人物“小貓”“小狗”“小兔”改爲“妞妞一人家”,因爲《家》的主題是孩子們熟悉的,又是孩子們樂意模仿的,因此本次活動的開展是建立在孩子們豐富認知經驗之上的,由此在活動中寶寶能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大膽的說、與別人說的不一樣,仿編故事的教學目標也在自然而然中得以實現。

二、說教學法:

二期課改賦予我們這樣的理念——以幼兒發展爲本;課程應與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爲此在整個活動中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l 生活化情景創設法:在《指南》中說道:3歲兒童可以敘述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只是在敘述時不很流暢,帶有很大的情景性。本次活動是以語言爲主的學習活動,結合小班幼兒這一年齡特點,爲孩子們創設了與自己熟悉的生活相仿的情景——一家人在冬天裏吃火鍋。

l 角色扮演法:《綱要》中指出:3歲兒童愛模仿的特點非常突出,模仿是這一時期兒童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通過模仿來學習別人的經驗和行爲習慣。因此,整個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扮演家人來再現“吃火鍋”這一故事情景,在角色扮演與模仿中自然的學着講故事,甚至是仿編出故事。

l 遊戲體驗法:3歲幼兒得年齡特徵中有明顯得一點,即很大程度上認識依賴於行動。他們得思維大多是由行動引起得,往往會先做後想,或邊做邊想。結合這些年齡特徵,在活動中運用了遊戲體驗得教學方法,旨在讓孩子們在親自操作、遊玩中認識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葷蔬菜;在遊玩中樂意開口說一說;在與同伴一起的遊戲中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從自我中走出,更自然的接納同伴……種種的教學目標由於遊戲的介入更容易被孩子們主動的內化。

三、說過程:

本次活動共有四個部分組成:情景感知 —→ 交流體驗 —→ 遊戲遷移 —→ 延伸

第一部分直接以“妞妞家真熱鬧,讓我們去看看”的情景性語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緊接着多媒體的演示,給孩子們直觀形象的視覺衝擊,而故事內容也在演示中自然而然的躍入寶寶的耳中。爲了瞭解孩子對故事的掌握程度,更爲了幫助寶寶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就以兩個緊扣故事內容的問題幫助幼兒儘快的通過理解故事來進入故事情景中,爲後續的活動做好鋪墊。

老師在對幼兒的回答做相應的小結時,又自然的引出“我也很想吃火鍋”這個情景,以情景化的言行爲仿編故事起到了規範示範的作用,而後緊接着問“誰想和我一起吃火鍋”這樣的情緒調動,又將孩子之間的榜樣示範作用激發了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因爲幼兒的個別示範也讓老師有機會看到不同能力幼兒的不同表現,並及時做出反應與調整,將“在人數較多的集體活動中很難兼顧集體”這一現實問題的解決有所緩解——多個同伴的示範,給了幼兒在自己遊戲時的模仿雛形。

當幼兒個個想上來與老師一起吃火鍋時,在激起幼兒迫切想參與的內區動力時,“你們想吃火鍋嗎?”更爲幼兒對活動的主動參與推波助瀾,於是將“人太多怎麼辦?”的現實問題拋給這些小班孩子時他們也能積極的調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嘗試解決。而分家家,扮演家人一起吃火鍋的情景遊戲也在幼兒濃厚參與的興趣下拉開序幕。孩子的遊戲體驗是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老師以做客的情節、客人的身份參與活動並給予及時、適時的指導。最後的分享是對孩子們整個遊戲行爲的梳理,特別是形式多樣的、結合整個情景的分享,如以“家庭”爲單位的介紹,旨在激發每個孩子對自己遊戲行爲的回顧、關注;在情景中培養幼兒傾聽他人說話的習慣;更是在這一環中,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嘗試仿編故事,體驗仿編故事的快樂。

此活動對我班幼兒來說是較具吸引力的,而活動本身也很有教育價值可以挖掘,如葷、蔬菜的識別,分類;運用各種材料製作火鍋料來豐富吃火鍋的遊戲等等,因此活動並沒有因爲這次集體學習活動而結束,可以說,本次活動只是“我愛我家”主題活動的一個延伸;也是“吃火鍋”活動的一個導入;更是進入冬天主題活動的一個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