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

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我是醫生》講述了年逾九旬的傳奇醫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年至耄耋,依然奮戰在手術一線造福民生的感人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我是醫生》觀後感,歡迎借鑑!

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

  《我是醫生》觀後感1

《我是醫生》是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學之父”吳孟超爲原型的一部講述一位年逾九旬的傳奇醫者的從醫之路和仁心仁術。吳孟超老先生一生爲追尋抗癌之法、造福患者的大愛感動了無數人,影片上映以來引起了熱烈的反響,不僅僅是在醫學界,更是在社會各界和百姓的口口相傳之中。

“一把刀、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一片基礎研究的華蓋能庇佑更多人”,吳老的話在耳邊迴響,他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他是醫者,更是醫學拓荒者。吳老至今堅持在醫療一線,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已經超過1萬5千臺。無論是年輕時從割膠刀改拿手術刀,還是毅然回國報效祖國,以及創造出中國肝膽外科無數個第一,吳老的人生歷程裏有太多值得記取和呈現的華彩篇章。

肝癌是癌中之王,長期以來,我國肝癌患者佔了世界一半左右。吳老同肝癌鬥爭了整整68年,挽救了13000多人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88歲,最小的僅4個月。他成功救治的病人最長存活45年,這一紀錄至今還沒被打破。據介紹,現在的吳老拿東西手會微微顫抖,可一上手術檯,性格溫和的他就像換了一個人,很有霸氣,被稱之爲不知疲倦的“開刀匠”,被譽爲“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使我國肝臟外科從無到有、領先世界的卓越建樹和挽救過無數病人、創造生命奇蹟的醫術仁心,贏得了醫學界同仁的尊重,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讚譽。

吳老不僅有精湛的醫術,更有着高尚的醫德。吳老說:“一個好醫生,眼裏看的是病,心裏裝的是人民”,他每次接診,都對病人親切微笑,聊聊家常,拉近與病人的距離。他所在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在確保診療效果的前提下,儘量用便宜的藥,儘量減少重複檢查,給患者減輕負擔,一心爲病人着想。他還說:“黨和國家培養了我,我要堅持做一個軍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醫生,始終爲人民服務”。

然而,他還不滿足於此。他說過:“我哪怕是化成千手觀音,一天也只能做一千臺手術。手術也好,化療也好,放療也好,都不能解決問題,根本性的治療方案就要靠基礎科學。”這個“基礎科學”就是細胞免疫治療。他不滿足於治療一個、兩個、甚至一千個病人,他的理想是要從根本上治療癌症,致力於開展造福全人類醫學技術,他不僅僅是一個傑出的外科醫生,也是一個醫學教育家和科學大家。他在東方肝膽醫院設立了一個研究院。吳老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早早佈局細胞免疫治療的研究,並把他覺得最好的研究生派到這個研究領域。

《我是醫生》告訴每一個觀衆:什麼叫醫學?醫學就是人學,也是孔子說的仁學。全片充滿了對患者、同事、家庭的關愛。這樣一部人物傳記的影片,蘊含了科學精神、動人情感,以及醫學手法的結合,給人以滿滿的正能量。

吳老說:“一個人有飯吃、有覺睡,還能幹什麼呢?還需要有工作。健康的生命就需要更好地爲國家、爲黨、爲人民繼續作貢獻。”感謝我們這個時代,涌現了吳老這樣傑出的充滿人道主義情懷、又有着高超醫術的醫生。

  《我是醫生》觀後感2

國產片如何拍好主旋律一直是一大難題,最近卻有一部影片收穫了專家和點映觀衆的叫好聲,這就是上影集團拍攝的《我是醫生》。在6日舉行的《我是醫生》北京觀摩研討會上,北京師範大學黃會林教授直言:“中國號稱電影大國,但的確不是電影強國。看了《我是醫生》這部片子,我想中國電影如果能夠像這樣走下去,中國電影就不僅是電影大國,可以逐漸成爲電影強國了。”

《我是醫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的傳記電影。今年95歲的吳孟超至今堅持在醫療一線,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已經超過1.5萬臺。無論是年輕時從割膠刀改拿手術刀,還是毅然回國報效祖國,以及創造出中國肝膽外科無數個第一,吳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書寫的部分。編劇黃丹說自己看了吳老五臺手術,就站在護士身邊,“那幾天我的腦子裏充滿消毒水的味道、血的味道,手術室皮膚上燒灼的味道,我從這些味道當中體會吳老所有的感受,跟他進餐,到他家裏。我覺得創作如果不能深入生活,是不能寫好的。”

扮演吳孟超的是趙有亮。這位老戲骨以其精湛的演技撐起了這部戲,而在片中吳孟超與學生趙一濤的對手戲非常好看;扮演趙一濤的胡亞捷當天也來到研討會,他表示這是他與趙有亮的第二次合作,演完這部戲後,他總是習慣性地以“老頭”稱呼對方,趙有亮也特別自然地答應。

據悉,《我是醫生》6月初作爲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機關黨委、電影局,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共同主辦的“2020年我的電影黨課”活動的10部“電影黨課示範課”之一,在黨員當中放映,獲得了熱烈反響。

  《我是醫生》觀後感3

《我是醫生》是對英模人物傳記電影創作的一次可喜突破。:“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歌唱祖國、禮讚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恆主題,也是最動人的篇章。”“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只有創作出典型人物,文藝作品纔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吳孟超是共產黨人的楷模,是忠於人民的英雄,是大科學家和大教育家的典型。因此,爲這位95歲高齡的“當代醫聖”傳神寫貌、樹碑立傳,是文藝創作禮讚英雄、塑造典型的題中之義和神聖使命。《我是醫生》創作者“胸中有大義、心裏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深入生活,走進吳孟超獨特而偉大的精神世界,創作出這部或將在中國人物傳記電影創作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和審美價值的優秀作品。

“文藝作品不是神祕靈感的產物,它的藝術性、思想性、價值取向總是通過文學家、藝術家對歷史、時代、社會、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來體現。面對生活之樹,我們既要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丫上跳躍鳴叫,也要像雄鷹一樣從高空翱翔俯視。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就內涵而言,以“價值取向”取代了慣常講的“三性統一”中的“觀賞性”;就次序而言,“藝術性”被突出地提到了首位。這是有深意藏焉,值得我們深長思之的。我體味,這與恩格斯當年在《致斐·拉薩爾》中提出的“最高的標準”即“美學的歷史的”標準是一致的。因爲衡量文藝作品,首先需要對其進行美學上的考量即藝術性分析,證明它是一部藝術品,有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再對其進行歷史分析纔有意義,否則它可能是公式化、概念化、說教式的。這是文藝批評的共時性標準。正是因爲當今不少英模題材的文藝作品審美化、藝術化程度過低,公式化、概念化痕跡過重,因而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征服不了讀者觀衆,乃至傷害了這類題材的聲譽的現狀,對作品“藝術性、思想性、價值取向”的強調才更具有現實迫切性和指導意義。

《我是醫生》首先經得住美學上的考量和藝術性分析,是一部平實中見崇高的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的優秀藝術品。它既傳承發展了新時期以來人物傳記電影如《焦裕祿》《楊善洲》《鄧稼先》《錢學森》等的優秀傳統,彰顯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努力“各美其美”;又學習借鑑各國人物傳記電影中適合中國國情的有益的藝術經驗,爲我所用,做到“美人之美”;並進而在此基礎上交融整合,轉化創新,實現“美美與共”。可以說,《我是醫生》是一部視角獨特(從術道關係、醫患關係、師生關係上精雕細琢人物形象)、構思別緻(從時空設計、畫面字幕、氛圍造型上匠心獨運烘托題旨)、樣式新穎(堪稱是人物傳記電影中的“這一個”)的藝術電影。從美學追求上看,《我是醫生》注重彰顯中華美學精神。一是講求託物言志,寓理於情。且看吳孟超幼時從父在橡樹林中那把割膠刀到從戎就醫百鍊成醫聖那把“金不換”的手術刀,辦公室裏櫃中摞起的厚厚的故去病患的檔案,父女餐桌上那玩魔術藏雞蛋的蓋碗……其間傳遞出的傳主精神成長史中的“志”和父女情感何其深邃!二是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且聽“一臺手術只能救活一個病人,一個實驗室的細胞免疫研究新成果卻能救活一批病人”“我想揹着每一位病人過河。有一些過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後一步。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實驗室!”多麼樸實深刻的語言!而那些複雜繁冗的醫患矛盾衝突,那些手術室裏緊張辛苦的開刀過程,那些醫術與醫道之間的辯證關係……在影片中都處理得凝練節制、恰到火候。三是形神兼備,意境深遠。無論是趙有亮飾演的吳孟超,還是胡亞捷飾演的趙一濤,都堪稱形神兼備。當年以在經典電視劇《秋白之死》中塑造瞿秋白形象而廣受好評的趙有亮,真是寶刀不老,把吳孟超這一“醫聖”形象演絕了。胡亞捷塑造的趙一濤形象,個性鮮明,時代感強。師生的對手戲,熨帖自然,餘味悠長,把“伯樂相馬”、薪火傳承的人生意境表現得妙不可言。而整部影片,在美學追求上相當完美地把知、情、意、行統一起來了。

再說思想性。正因爲《我是醫生》審美化、藝術化程度較高,所以影片蘊含的思想深度和廣度才具有了較強的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我尤其欣賞這部作品審美地注入的哲學意味。首先,片名起得好。我是誰?我是醫生。醫生是誰?醫生是醫治人的生理疾病的,從“希波克拉底誓言”開始就明言如此。而《我是醫生》卻以審美方式啓迪我們:像吳孟超這樣的“醫聖”,確是既擅長醫治人的生理疾病更是療救人的精神創傷的高手!他們既是一流的醫學家、科學家,更兼爲哲學家、思想家。吳孟超在處理手術室與實驗室的關係、“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醫術與醫學的關係、應用理論與基礎理論的關係、現實需要與長遠利益的關係中顯現出的哲學思維和戰略眼光,足以讓觀衆於他不動聲色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真正的大師風範。而所有這一切,都與公式化、概念化和說教無緣,是真正靠審美化、藝術化實現的。一部人物傳記影片,能讓我們通過藝術鑑賞領悟如此既深且廣的思想內涵和人生哲理,能不爲之叫好嗎?

最後說到價值取向。人的一生,都會生病求醫,醫患關係是凡人皆會遇到的一種關係。因此,《我是醫生》所反映的生活牽動尋常百姓,它的價值取向勢必影響最廣泛的社會羣體,從而產生巨大的引領作用。可喜的是,由於創作者面對吳孟超平凡而偉大的人生,努力既像雄鷹一樣從高空翱翔俯視、又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丫上跳躍鳴叫,所以對醫者仁心的報國情懷、科學精神、戰略哲思、人格風範等價值取向都進行了相當精彩的審美表達。這正是今日之中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歷史進程中所亟須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