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青春派觀後感3篇

青春派觀後感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青春是一場霧靄瀰漫的旅途,有人迷惘,有人不屑一顧。青春關乎親情、友情、愛情,但青春也關乎前途、命運。所以,即使我們走出了高中校園的桎梏,也不要忘了我們來時的路,忘了我們曾奮力拼搏的高考,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青春派觀後感3篇,一起來看看吧!

青春派觀後感3篇

  青春派觀後感一

中國人向來有悠久的考試歷史,長達1300多年的漫長科舉制度爲我們提供了無數考試的素材。時至今日,范進中舉時的瘋狂或許已經不再呈現,但對於考試本身的熱衷卻仍然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小學到大學再到工作,初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託福、雅思……中國人可謂活到老考到老。

當然,在衆多的考試中,高考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環。每逢六月則各種奇招倍出,紛紛爲之讓道,所謂天大地大高考最大,全民關注的目光每年都讓原本就悶熱的六月更加熱浪滾滾。說到底,在這個沒有更多驚奇的年代,高考已經是一道另類的奇觀,讓我們體驗着不同平常的感覺。

在這種氛圍之下,由劉傑執導的《青春派》的出現或許不算突兀。相對於前段時間那部在黃岡中學拍攝的《全城高考》,這部由黃岡廣電出品的作品更關注高考者的內心自我,於是本片觀衆也會注意到出品方里面的黃岡要素。說起來,黃岡作爲高考的神蹟之一,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同學大概都曾經咬牙切齒地做着他們的試卷複習高考。只是不知道兩部關於高考話題的作品都跟它有關,到底是巧合還是故意。

作爲一個喜歡邊緣題材的導演,劉傑選擇高考這一熱門話題確實有些一反常態。然而,相對於國內娛樂氛圍中高考近乎被禁忌的現狀,或許拍攝高考題材其實才是一種真正的另類。而且,雖然是拍攝這樣相當嚴肅的話題,他也試圖以一種非主流非官方的方式來詮釋。

高考是一大羣人陪着一個人在受罪,哦,或者也可以說是在成長。漫長卻又煎熬的時間裏考驗的不光是自己,董子健飾演的居然,就在表白失敗、高四復讀重新開始高考衝刺,此間的利害關係,父母、老師、老師和同學都會給予壓力,當然更爲緊要的是自我對個人的認知。

世界從來都不是我內心的世界,雖然叔本華、尼采都以爲世界是他們的意志,但至少不是我們的意志,當然也不是居然的意志。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考更像是一個加速器,它讓那些稚嫩的心靈在煎熬中迅速成熟。或許,只有在復讀的過程中,居然纔看到黃晶晶(安悅溪飾演)之外的世界。

如今的世界早已經不是當初的矇昧年代,所以也不會再有那種天真到一無所知的女生。其實就生理髮育而言,女生要比男生成熟的更早。在一個不再有各種強制限制的年代,十七八歲的女生事實上已經遠非同齡的男生所能理解。對於剛剛開始的戀愛感覺來說,青春其實就是一場錯位的故事,而在這其中誰先成熟誰掌握着主動。於是,本片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樣,又明顯處在內心世界女強男弱的局面,即便電影中的戀愛不能成功,事實上也會給一些觀衆以某種自我認可式的期待。

  青春派觀後感二

早幾天,媽媽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青春派》,這部電影寫了在高考前一些學生的表現,同時我也看出努力和不努力的差距……

我對電影裏周強這一人物印象非常深刻,周強家裏條件並不好,家裏傾其所有隻能送他一個人出來讀書,父母寄予他的期望很高,因此他特別刻苦他不想讓他們失望,每當深夜別人已經進入了夢鄉,他就會帶上書本去廁所利用那微弱的燈光看書,有時看到凌晨兩三點纔會拖着疲憊的身子會寢室,就這樣日復一日,堅持不懈,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成績越來越好,最後遙遙領先,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清華大學,我們看到了他燦爛的笑容。

而另外一個角色齊明智家裏條件也不好,他是家裏唯一的兒子,父母親很溺愛,從小沒好好教育他,讓他養成了許多壞習慣,他不愛學習,每次考試都落在最後,以致他讀書越來越沒興趣,越來越自暴自棄,發展到後來他和老師對着幹,老師也對他慢慢的失去了信心,他破罐子破摔,覺得這世界沒有一個人愛他,關心他,最後發展到逃學,這讓老師氣憤不已,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高考他只考了343分,只能去最差的學校,這時他幡然醒悟了,但已太晚,他只好選擇了復讀,打算從頭再來。

在這部影片裏我還看到了一羣偉大的媽媽,周強的媽媽省吃儉用爲了他能讀好書,再苦再累也不說,我覺得是愛的力量讓周強勤奮讀書,讓他的人生劃過了一道美麗的弧線,周強是我學習的榜樣,想想我的物質條件比他好多了,我也有愛我的父母,我沒有理由不努力。

齊明智學習不好,不是他不聰明而是他認真,我們不能做第二個齊明智,不能讓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一定要做個拼搏的孩子,讓自己的人生絢麗多彩!

  青春派觀後感三

青春是稀裏糊塗的,橫衝直撞的,口號的,口號的,口號的,經歷過高考的青春更是。那時候總懵懂卻覺得前路很清晰,那時候總迷茫卻覺得有夢想就有無限可能,那時候還是暗戀不敢說出口卻再也不會有那樣的單純,那時候高三,殘酷,高壓,沉悶,卻在愣頭愣腦的青春面孔中透露着一股子鮮活。這樣多美好,可惜沒有這樣美好的電影,拍過的幾部關於高考的青春片,實在不敢恭維。直到《青春派》——這實在不是一個討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爲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爲它建立在童話的雲端上,儘量少地去描寫那些壓抑的存在,將更多視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並且這種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國高三所想象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現了。當一種你想象中的美好突然襲擊到你,而你潛意識中一直期待這種美好,那麼火花就這麼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熱,全國也很熱,青春片也跟着熱。我是盼着像《青春派》這樣的小成本影片走紅的,不僅是因爲它這樣如童話一樣美好,還因爲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範。如果走打鬥路線,中等成本的電影《激戰》應該是一個標本。但小清新的,唯《青春派》。

這部片子的檔期不咋地,前有狼後有虎,對於中國院線經理而言,沒有大明星的《青春派》不會討他們的喜歡。但我說的正是明星這塊。該片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選角成功。雖然秦海璐貢獻了這兩年她最棒的配角演出,但男一號董子健纔是亮點。這個據說是某大牌經紀人公子的90後演員,一出道就風華正茂。客觀地說,很不錯。無論是那股子青澀勁兒還是生猛的眼神,甚至有時候你都會想,這樣的沉穩,像一個93年生的孩子嘛。前途無量。片中的幾個女學生選得特別像高三生,很有代入感,而男一號周邊的幾個小夥伴,則各有性格,很好的調動了觀衆情緒,讓人墜入其中,重回高三。嗯,多美好的高三啊。

青春電影能讓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青春派》做到了。想起我高三時,跟同學在宿舍說着髒話說着理想,在課間休息時對着走過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歡的女孩經過,她的小腿像蔥白一樣乾淨,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張國榮,想起自己的愛情和友情,眼淚飄灑而至。看之前並沒有對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淚的剎那扭頭看了下四周,正有與我一樣的動作在想念着各自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