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我不經意間看到《傲慢與偏見》的電影海報,就去下載下來看,看完電影之後,我感觸很多。下面請欣賞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1

上大學時,讀過《傲慢與偏見》。不知是讀不懂還是沒認真深度,多年以後的今天對這本書的內容很模糊。

最近看了電影版的,卻十分喜歡。雖然反應的是200年前英國的鄉村生活,但女主人公的家庭結構與我們家目前的家庭很相似,而且我們也過着恬靜的鄉村生活。也許這就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吧!

他們在物質上不是很富裕,但仍然過着快樂而充實的生活。姐妹五個很團結,平時在家裏說說笑笑的,給鄉村平凡的生活增添了幾分色彩。作父母的都一樣,總希望自己辛苦養育的子女將來能有一個好的歸宿,但真的找到了一個好的歸宿開始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時,又是那麼的捨不得。很喜歡女主人公母親說的一句話:“當你有五個女兒時,再告訴我你當時的感受。我相信,你會理解我的!”

是啊,在我們眼裏父母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有時很“不對”,或者“不應該”,甚至“有點怪”。我們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但除非我們只有有了和他們一樣的處境,也許才能夠深深地理解他們當時那些我們認爲“不對”,“不應該”,甚至“有點怪”的做法和想法。喜歡她淡定優雅的性格。愛情來時那麼真實地幸福着,愛情去時又那麼的淡定。

一家人爲小妹的事情而焦急不安。有五個女兒,父母就要操五個女兒的心!

我們家有七個女孩,每一個女兒的成家都牽動着父母的心。謝謝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育我們做人,還給我創造瞭如此溫馨幸福的大家庭。

七個女孩演繹着七種不同的情感故事,將來要嫁給七個男人,組成七個家庭,過上七種生活。

我不渴望我們都像電影裏一樣嫁個有錢人,只願我們都快樂一生,親愛的爸爸媽媽也就快樂一生。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2

前段時間看完了BECOMING、JANE後,又再次重溫了這部95版的經典之作傲慢與偏見。發現,該片除了是一部動人的愛情故事之外,我想更多的是作者jane的心聲和一種期望。

BECOMING、JANE中,JANE和卡珊德拉的愛情愛情結局固然是讓人遺憾的,記得在卡珊德拉的丈夫死後,卡珊德拉搬回家中,一日清晨醒來,看見JANE坐在窗前寫着東西,於是問她在寫什麼,JANE告訴她是小說,卡珊德拉問到結局如何?JANE微笑得回答,HAPPYENDING。我想於是就有了傲慢與偏見的HAPPYENDING。

傲一句中,實在是融入了太多JANE的心聲。她將所有現實生活中的遺憾一一彌補在該本小說中。以及那一份小小的驕傲。becoming中,心愛的人最終未能和她走在一起,於是將大女兒的名字命名爲JANE,而這一點也恰恰體現在傲中大姐的名字jane上。

卡珊德拉曾經是幸福地,她找到了愛,可最終因爲丈夫的病死,又再次失去了這份愛。這一切看在JANE的眼中,是多麼替這位溫柔善良的大姐感到疼惜。而傲中有錢紳士賓利先生的首次到來,使大姐jane深深地墜入了愛河之中,感受着愛情的幸福,但緊接着因爲種種誤會導致賓利先生離開了,於是jane又再一次陷入了無盡的失望之中,舞會中一向保持迷人微笑的大姐臉上,卻是被一份落寞之情所代替。但奧斯汀是疼惜卡珊德拉的,因此最終誤會解除,賓利回到了jane的身邊,並幸福地結爲連理。

我特別喜歡傲劇中2次伊莉沙白坐在鏡前吹滅蠟燭的情節,除了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啓下的作用外,更暗喻着痛苦黑暗終將過去,幸福光明即將到來。

另外再說說jane的父母,becoming中我記得有一個鏡頭是,在jane拒絕了一有錢男子的求婚後,與母親發生的一段爭執,最後母親大聲地叫道:天哪,我還得繼續在這靠挖蘿蔔過日子。顯然他們家並不富裕,雖然最終父親過來稍微打了下圓場,但是顯然這並不起什麼作用。

於是傲句中的父母,仍然是保留了jane父母的一些特性,母親似乎還是那樣嘮嘮叨叨,成天希望女兒能嫁個有錢人,父親似乎還是那樣比較默默無聲。但是若仔細觀察,可以發現jane還是在傲劇父母身上賦予的一些情感。現實中的父母是有些窮苦的,於是傲劇中他們的家庭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能算是小康之家,活得比較安逸,母親不用再去親自挖蘿蔔,只要舒舒服服地坐在那享受僕人的伺候,但同時保持着那一份嘮叨即可。父親是位不多言的紳士,但是卻能在伊莉沙白和母親發生激烈爭執的時候,能恰當地拿出一家之主的威嚴來,支持自己的想法。(在伊拒絕表哥的求婚後,母親威脅到,如果不嫁給表哥,就再也不要來見她。但父親卻說道,如果答應表哥科斯林的求婚,就再也見不到他這位父親。)

再來說說伊的表哥科斯林。我想他其實就是becoming中,那個被jane所瞧不起的富有人的侄子。科斯林的依附拍馬,傻頭楞腦,應該正是becoming中jane對那位有錢人侄子的觀感。只是在科斯林的身上再次將其戲劇性地擴大。而科斯林的太太,夏洛帝更像是becoming中因爲暗戀jane而寫了封不實的信給jane愛人的舅舅,那個男人(名字實在是想不起來了)。傲句中夏洛帝既與伊莉沙白是好朋友,但同時她的內心裏也充滿了嫉妒。至少可以在伊結婚的當天,夏用了種鄙夷的眼光瞧了科斯林一眼的情節中看出來。在得知夏突然接受了科斯林求婚的信息後,伊的震驚應該不亞與jane知道是誰寫了那封不實的信後的感覺。

再來說說伊的小妹妹,麗迪亞,一個家裏年紀最小的瘋丫頭,可以說是天真無知,也可以說是什麼都不怕,就毅然地做出了驚世亥俗之舉,與一個男騙子私奔。雖然家人都擔心得要命,但麗迪亞卻只是一味地沉靜在自己的幸福中,似乎沒有任何事情能讓她擔心,最終在達西先生的幫助下,總算是在那個年代中有驚無險。這一點除了符合開頭說的happyending之外,其實我想從另一方面何嘗不是表明,現實中的jane心中是多麼渴望能刑麗迪亞那樣,可以什麼都不管不顧,能和心愛的人一起私奔,無論對方是不是壞人,或者是不是身無分文甚至欠了一屁股債,只要能在一起就好。

最後來說說男主角達西,與becoming劇中的男主角一樣,初時有着冷漠的外表,但是心中卻對女主角充滿激情,只是沒有益於言表。becoming中的男主角本身並不富裕,還得依附舅舅來過日子。於是達西先生就非常有錢,是劇中首屈一指的富人,並且無父無母,只有一個有錢自大的姑媽。但顯然達西並不將姑媽放在眼裏。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這些全然是和becoming劇中的男主角不同之處。我想jane強調這些,也是出於自己的一種美好願望,男主人公可以不再爲錢發愁,不用再依附他人過活,可以完全獨行其見。除了這些小細節外,在麗迪亞與騙子私奔後更能體現出,jane的一種強烈慾望。becoming中男主角在得知舅舅反對其婚事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生活來源和社會地位。但達西當時表面雖然只是禮貌地作出道別,但他內心卻並沒有因此擔心自己的顏面和社會地位等問題,而是默默地做出各種努力,暗中悄悄幫助女主角。這一切的一切只能說明jane多麼渴望如果愛人是不用被金錢所捆縛,愛人是可以全心愛她的該有多麼好。但我想jane也並不是想說自己是有多麼偉大,多麼無私,因爲可以從傲中伊和大姐jane的一句對話中體現出來。在伊告訴大姐達西先生已向其求婚,大姐表現出十分不可置信問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伊回答道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但也許是在看了達西潘比利的房子後開始的。一句玩笑似的自嘲,也許jane想告訴人們,在這個動人愛情故事背後的她,其實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凡人罷了。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3

有了電腦之後,在已有的人生痛苦之後又添加了一項,那就是在寫東西的時候,電腦突然死機或者斷電了。昨夜便是如此,寫着同名博文的時候,就斷電了。不過,我還是有信心寫第二遍。

昨晚是第三次看《傲慢與偏見》。第二次是去年的某個時候,第一次是在上學的時候,全班同學一起看的,也就是前兩三年的事。

我之所以喜歡這個片子,可能是片子中的美以及愛情本身吧。

伊麗莎白和她姐姐都很美。尤其是她姐姐說話的聲音,相當優雅和溫柔,特別是叫莉迪亞的時候。

上學的時候翻譯過一個句子,總讓我想起來,因爲它很有意思。中文意思是“長裙沾塵,短裙勾魂”。電影《傲慢與偏見》中的長裙讓在21世紀的我尤爲喜歡,身姿纖長,飄逸。

伊麗莎白美在笑的時候,美在有內涵的談話中,美在她的個性。

電影中的景色也是一大亮點,原始的原野,大樹……

其中有幾句圍繞愛情和生活的精彩的臺詞,比如愛情中的人都是傻瓜,她看上去不喜歡他,傲慢與偏見,當你有5個小孩的時候,你再告訴我你的感受等等。相信我們對這些都有自己的體會或者看法。

在現實生活中,還發生着類似的事情呢?或許,我就曾經有過那樣的偏見,或許,今後也還會有如此的傲慢?

由於我實在很喜歡片中的伊麗莎白,看完之後就去百度百科看了她的資料。她叫Keira·Knightley。讓我驚訝的是她居然比我還小一點,是85年3月26的。和我喜歡的她是同一天生日。這是我的錯,因爲在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就潛意識以爲之歌片子是拍了很久了的,現在才知道這個電影是在2005年拍攝的。

總之,我喜歡《傲慢與偏見》,並且,還會偶爾拿出來看看。

  傲慢與偏見電影觀後感4

幾年前在書店,一時興起買了本《傲慢與偏見》。結果回家一翻卻發現是英文版的,於是只好將它束之高閣,待我英文長進之日再行閱讀。後來斷斷續續地看了兩部簡奧斯汀小說改編的電影《勸導》和《理智與情感》,當然還有關於她的傳記電影安妮海瑟薇飾演的《成爲簡奧斯汀》。唯獨一直沒去看《傲慢與偏見》,總是想我還有本書呢。

時至今日,雖然奧斯汀小說文筆舒緩通俗,但我英語水平還是隻能讓我瞭解大意。終於,決定還是去看電影吧。

其實劇情背景什麼的,跟簡的其他作品沒什麼太大的差異。無非都是是男男女女糾結一段之後擁有一個較完滿的結局,似乎是寄託簡對自己感情悲劇的慰藉。電影《傲慢與偏見》有一如往常英倫鄉村輕鬆優美的環境還有紳士淑女優雅卻詼諧的舉止,讓我在舒適緩慢的氛圍下體驗另一個愛情故事。

電影中,溫柔內斂的Jane和熱情平易的Bingley,還有自尊獨立的Elizabeth和專一認真的Darcy(畢竟他的傲慢被證明是偏見)兩對情侶因爲性格的不同與家庭環境的落差,各自經過一番曲折,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是古典的英倫式愛情,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麼美好。也被房產、門第、家庭等問題纏繞。Elizabeth的密友Charlotte選擇了屈從嫁給了平庸古板的Collins,放棄了浪漫而選擇了生活,Bingley的妹妹Caroline一心想傍上比她哥哥更富有數倍的Darcy,Bennet夫人急於將自己的五個女兒嫁給有錢的人家,達西的姨媽Catherine夫人卻對家境普通的Bennet家充滿鄙夷。許多情境與現在我們社會上的有相似之處。但如今我們身邊的愛情的故事與電影中的比起來卻差了不少美感。

想從奧斯汀的作品中探索出崇高的道理,揣摩出人性並冠讚美於高尚,加批判於醜惡是愚蠢的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們總是被灌輸,通過一個偉大的愛情,可能是悲劇,可能喜劇,來判定一些跟愛情本身毫無關聯的因素。比如封建禮教的腐朽,時代背景的不幸,嫉妒背叛與堅貞忠誠什麼什麼的。像《羅密歐茱麗葉》或者《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樣的愛情題材,帶給我們的沉重大於對愛情過程的欣賞。劇情不是奧斯汀作品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純粹的愛情纔是第一位的,我們只用去享受Elizabeth和Darcy從相識的各懷偏見,到相互瞭解漸生好感,再到最後消除誤解深愛彼此的過程中兩人優雅但不失自我的談吐舉止和流露出的對感情的尊重,對愛情的嚴肅。當然還有Jane和Bingley一見鍾情,並選擇對對方的一直堅持,將自己的深情珍藏於心,最後Bingley從倫敦回來,兩次拜訪Bennet家,終於對Jane深情求婚,釋放了兩人壓抑許久的感情。看完我們記住的更多的是那些關於愛情的細節,外在因素沒有主導愛情的發展,更多的是人物性格對愛情的影響。但前提是他們都是用最純淨的心來對待愛情,與之相比的是Collins向Elizabeth求婚未果立馬就娶生活陷入窘境的Charlotte,Wickham試圖勾引Darcy的妹妹私奔,最後和Bennet家的小女兒India私奔來獲取錢財。這些都讓人產生鄙夷。

我們如今所處的社會更加浮躁許多,也許電影中的愛情故事有點理想化啦。周圍人許多的愛情顯得令人厭倦。因爲寂寞空虛而戀愛,看別人戀愛所以自己也要戀愛,爲了急於結婚而戀愛,被對方花言巧語哄得戀愛,甚至爲了錢爲了前途戀愛等等。很多人爲了跟上“步伐”隨便找一條河就跳了,“愛情”像陣雨一樣來得快去得快。過程就像sin函數曲線一樣,前一段時間還親密不已如癡如醉,不久立馬就因爲各種各樣的理由黯然分手。浮華褪盡只剩一陣輕浮。我們總喜歡將這種“悲劇”歸結於客觀原因,諸如“身在異地”,“錢不夠”,“家人不同意”,“爲了學習事業”,“感情逐漸淡漠”(這算客觀因爲人有時候控制不了感情)等等。然而,怎麼會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的愛情悲劇呢?Elizabeth和Darcy面對了那麼多的麻煩最後還是在一起,其間對客觀因素的克服相比於各自對對方從偏見到了解逐漸磨合的過程顯得不足稱道。大多數人只是爲自己一開始對愛情的輕浮找一個藉口,然後自己脫身。也許一開始的愛情就是單薄的,不純粹的。就如同Wickham和India的愛情。

我們如今漸漸忘卻了“尊重”這個詞語,這裏的尊重不是片面的指電影裏紳士淑女各種優雅的舉止談吐,對對方彬彬有禮。而是尊重愛情本身,對待愛情的嚴謹。有些人總抱怨談了不少失敗的戀愛卻找不到對的人,我們在KTV唱着那首不知引起多少人共鳴的《錯的人》感慨萬分時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否尊重愛情?是否在浪漫到來之前用瞭解作爲鋪墊?是否認真想過這個人到底有什麼特點與美德讓他真的可愛?是否想過自己內心是否真的有了火花?愛情是神聖的,如果自己或是對方假借只是想找個帥哥或者美女陪伴來打發暫時的寂寞,甚至只是滿足情慾,無疑是對愛情的褻瀆。最後不是傷人就是傷己。真正對愛情尊重是用來尋覓一個可以真正心靈相容的伴侶。

傲慢與偏見,是兩位主人公在愛情面前最難逾越的隔閡。可也正是傲慢與偏見,讓Elizabeth和Darcy的愛情變得豐滿且堅固。傲慢與偏見可說是二人性格中的缺陷,卻也讓他們不流於俗,認真地審視自己對於對方的情感,最終相互理解愛慕成長,用從相斥到相愛的曲折過程來對愛情表達最真切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