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驚悚片《約書亞》觀後感

驚悚片《約書亞》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看《約書亞》,哥特式的黑暗似角落中潮溼的苔蘚,隨着影片的開始,慢慢延伸。雖然被評爲2007年最佳驚悚片,卻並無血腥場面。沒有痛感,猶如被放入溫水中慢慢加熱的青蛙,待到發覺,已是在劫難逃。

驚悚片《約書亞》觀後感

片中的主角是名叫約書亞的男孩子,一個頭發永遠梳得一絲不苟,穿着襯衫的一個9歲大的小男孩。很多人覺得約書亞恐怖,卻難以說出原因。我想,或許是因爲那永遠梳得一絲不苟的頭髮,永遠穿着整齊的白襯衫,永遠一臉平靜。而他只有9歲。那是一種人們出於認知上的恐懼,人們都認爲9歲的孩子是活潑的,喜歡運動的,陽光的。而他則相反,討厭運動,喜歡看書,愛好鋼琴,他的一切表現出來的,都如同一個成年人,甚至目光,都是深邃的。他的形象是對人們已知孩童的傳統觀點上的顛覆,人們對未知的事物都有一種恐懼。而影片正是通過人們對於自己所知道的事物的認知和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而產生的巨大落差,來營造出人們對他的恐懼。正是這種恐懼,使得影片被蒙上了一層黑色的紗。

一個9歲並被老師認爲是天才兒童的男孩,在證劵公司上班的父親,家庭主婦的母親,這樣一個看似美滿的家庭,沒有人會懷疑它的美好,而故事的一切都是從妹妹的出生開始的。

隨着沉穩的鋼琴聲,故事揭開了扉頁。約書亞和叔叔坐在鋼琴邊伴奏,祖母,父親,母親在沙發逗弄妹妹莉莉。沉穩有力的鋼琴聲伴隨着歡聲笑語,看起來愉快而美好,而這,正是約書亞發現自己與歡樂的氣氛格格不入的開始。沉重的古典音樂被母親叫停,取而代之的是莫扎特輕鬆愉快的小星星變奏曲,“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i wonder what you are ”他們圍着可愛的妹妹,邊笑邊唱着。約書亞站在門口,看着這一切。他們離自己那麼近,又那麼遠,一切歡樂都是別人的,他只是個看客。

“你怎麼看我?我古怪嗎?”他問父親。

“不,不,怎麼會古怪。”

“你曉得那點小魔術,當魔術師把人放進箱子,轉動箱子把人變沒了?”

“嗯。”

“我曉得,只要你仔細看,就能發現。”

“魔術就是這麼一回事。我們帶你魔術商店,給你買些魔術道具。”

“你不必一定要愛我,那不要緊。”

這樣的對話,看似平淡,卻透出約書亞的心。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如同能看穿魔術師的把戲,他同樣的能敏銳地捕捉到父母親的神態。或許,他想得到的是父親的肯定回答,“但我愛你,你是我的兒子,我的孩子……無論如何,依然愛你。”父親的回答是肯定的,然而,這卻難以拂他心中的陰霾,沒有人知道他內心是如何懷疑,如何不安,因爲他的表情是那麼的平靜,就像,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但這,卻是確確實實的發生了,他知道,他與自己的家庭之間,所有的薄薄的隔閡。

以一段緩慢而沉重的鋼琴聲作爲過渡,生活似乎沒有因爲妹妹的誕生而又多大的改變,平靜的海面卻是是暗涌的波濤。

“我作爲嬰兒怎麼樣?”他在餐桌上問自己的忙着照顧妹妹的父母。

“很好,你很好……你有很多想法……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想要什麼?”

“……我們不會說……你很好,你很棒。”

事後,約書亞看了自己嬰兒時期的錄像,而錄像中的母親因爲嬰兒的哭聲變得聲嘶力竭,煩躁不安。錄像的最後,母親不斷重複着那句:“我很好,我很好……

碩大的電視機前,淚流滿面的母親不斷重複的“我很好,很好”似乎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而後,約書亞在學校表演的鋼琴曲完全亂了套,故事的發展也似乎隨着這凌亂的鋼琴曲漸入高潮。

妹妹的哭鬧的次數越來越多,母親的情緒越來越壞,甚至出現了幻聽,聽到從天花板傳來奇異的怪聲,而這都只是開始。

在一次被妹妹哭鬧聲吵醒的晚上,她廚房喝水,被躲在身後的約書亞嚇了一跳,玻璃杯子的碎片撒了一地,而留意到這的約書亞,緩緩退後,引得母親行前走,被碎片扎傷了腳板。母親的情緒因爲腳傷而變得更加不穩定了,甚至需要吃藥維持鎮定。

祖母的到來似乎緩和了家裏緊張的氣氛,平靜的海面下,波濤洶涌。期間,父親似如親人的狗死了,而約書亞跟隨祖母信教並接受洗禮的決定再次打破了家裏的平靜,強烈反對信教的母親與祖母間發生了極大的爭執,最終致使祖母憤然離,家裏重新被陰霾隆重。

期間,約書亞不止一次問父母“你還好嗎?”而父母永遠回答“不,我很好,沒事。”

在父親加班的一天晚上,約書亞和母親玩遊戲,故意把妹妹藏起來,並利用妹妹的哭鬧聲把母親引上頂層,驚恐的母親在丈夫回來後,看到站在妹妹小牀旁的約書亞,精神終於徹底崩潰,她手舞足蹈地衝約書亞大喊大叫:“你,你,你……而由此至終,約書亞一臉平靜得看着母親,語調平和:“母親你盯着我幹嘛?”

母親因爲精神原因不得不住進精神病院,祖母代替母親照顧他們。父親辭了工作,專心照顧孩子,然而卻意外發現約書亞錄製了妹妹的哭鬧聲,用以把母親引上頂樓。而當時,祖母與約書亞帶着妹妹了博物館,感到危機的父親趕博物館。在把嬰兒車抱下樓梯後,父親背對着還在樓梯上的母親和約書亞,把莉莉抱着懷裏,卻不料,聽到身後母親的尖叫聲,母親從高高的樓梯上摔下來,死了。約書亞接觸到父親的眼神後,連忙從樓梯上跑下來,趴在祖母身上痛哭。

這一切都在父親的眼皮底下發生的,父親認爲是約書亞做的,但當他告訴小叔時,小叔一臉不相信。無論是誰也不會相信這發生的一切會和一個9歲的小男孩有關。小叔甚至認爲他應該看看心理醫生。

“爸爸,我佈置了一晚的房子,你喜歡嗎?”約書亞看着積木堆的房子對父親說。

“我知道你幹了什麼,約書亞,雖然我不理解,但我支持你。”

“它們是積木堆的。”

“你不會再傷害別人了吧。”

“你在對我發脾氣?你還愛我嗎,爸爸?”

“我認爲你有病,約書亞。”

“我沒病,我一點病也沒有。”

“那你爲什麼幹這些?”

“你知道最好的部分是哪裏嗎,爸爸?”

他走到積木旁,把最下面的一根抽出,嘩的一聲,高大的積木應聲而落。

隨後,父親找來兒童心理醫生,想向醫生證明約書亞有心理問題,心理醫生反而因爲約書亞的畫認爲約書亞有被虐待的可能。

最後,無計可施的父親決定把約書亞送走,約書亞知道後,故意引得父親在公衆場合打自己,從而導致父親接受審訊。

影片的最後,約書亞的叔叔代爲監護人,他與約書亞坐在鋼琴前,輕盈的彈奏聲揭示了約書亞的心境。

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的前後呼應。約書亞在母親開始有精神問題時說要送給朋友的玩具,其實就是後來造成母親產生幻聽的元兇。母親所聽到的怪異聲音,其實是約書亞製造出來的。而那句“你還好嗎?”“我很好。”似乎貫穿了影片的全部,約書亞在報復正式開始之前,曾問過父母親對自己的感想,而父母親總說很好,但即使在母親出現精神問題後,他們依然回答很好,這似乎是一種謊言,一種莫大的諷刺,而這種謊言,似乎也能造成約書亞對父母親的不信任。而在引發父親在公衆場合打孩子的時候,約書亞曾對父親說:“小心傑博沃克!”(那個兒童心理醫生)。還有之前父親與老師談話,無意中看到空蕩蕩的籠子,老師解釋是倉鼠們食物中毒,而這些倉鼠們,在影片的最後,所出現的,是被如同木乃伊般被縫合的屍體。影片的最後,搬運工不小心撒在地上的畫作,也透露出約書亞的心聲。這些都透露出了約書亞的心理變化。

這些細節,都是影片的亮點,導演的巧妙設計,是構成整部電影的重要元素。這是碎片如同一個個可以窺視約書亞內心變化的拼圖,只有把它們都串聯起來,才能儘可能接近約書亞的內心。

“你愛我嗎?”

“你依舊愛我嗎?”

“無人愛我。”

這是貫穿整部影片的主題——愛。從困惑,到疑惑,到肯定。約書亞通過一步步證明,來驗證自己的猜測——無人愛我。他不斷地試探,不斷尋找的,或許是這樣的肯定,當虛僞的面紗被揭開,露出滿目瘡痍,是的,你們並不愛我。

而當父親在最後,聽到他露出邪惡的微笑並說出那句“無人愛我”的時候,徹底失控。

父親口口聲聲說愛,卻並不理解自己,母親有精神問題卻努力裝成正常人,狂熱的宗教控制狂祖母,這個病態的家庭纔是真相。他們都說着愛,卻並不是真正的愛。他們看到的是血緣,因爲他是他們的後代,他們身上曾經的一部分。他們愛的是血緣,而不是他,這個人。他問父母對自己的看法,他們除了“好”“很棒”之外,沒有其它的詞。

父母親所說的“很好”,是另一種虛僞。

如果僅僅是由於妒忌妹妹,沒有必要把家人都除掉,約書亞真正想做的,是保護自己,妹妹,妹妹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也只會變成任他們擺弄的洋娃娃。正如他結尾所說“我愛她,勝於一切。”而“在混亂中重新建立秩序”便是約書亞的計劃。他物色的最佳人選便是能跟自己四手連彈的舅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場景。

第一個是影片剛開始,約書亞第一次問父親“你愛我嗎?”時,他對父親說:“你不必一定要愛我,那不要緊。”就像一個熟練的殺手在殺死自己愛人時的甜言蜜語。

第二個場景是影片的結束。約束亞和舅舅坐在鋼琴邊,清脆的童聲似乎告訴了我們一切。他不擇手段策劃出一場巨大的逃亡,爲的是保護自己與妹妹。或許正如約書亞對舅舅所說的:“你和我,這樣很好,本來就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