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朗讀者》告別觀後感

《朗讀者》告別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導語: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又將上演以“告別”爲核心主題的朗讀,邀請到“微博女王”姚晨、影視演員李立羣、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著名作家王蒙、維和英雄、音樂劇譯配程何等嘉賓,一同在朗讀中分享那些有關“告別”的人生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朗讀者》第七期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朗讀者》告別觀後感

  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1】

“等着我吧——我會回來的!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陰雨,勾起你的憂傷滿懷,等到那酷暑難捱,等到別人不再把親人盼望……”

在央視4月2日晚播出的《朗讀者》中,演員張國強和在非洲馬裏壯烈犧牲的我市維和英雄申亮亮的戰友們,一起爲申亮亮的母親楊秋花朗誦詩歌《等着我吧》。申亮亮的父親、母親、姐姐來到現場,一起聆聽這首感人心魄的詩。

受傷戰友司崇昶:

深情回憶亮亮生命最後時刻

在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董卿介紹,從1990年開始,我國開始派軍事力量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當中。到目前爲止,我國派出的國際維和軍事人員超過了兩萬人次,爲推動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了貢獻。2017年,中國赴馬裏維和行動的全體官兵被聯合國授予和平榮譽勳章。

幾位參與馬裏維和行動的申亮亮的戰友也在該節目中亮相。其中,司崇昶一腐一拐地來到現場。董卿介紹,司崇昶赴馬裏執行任務時受傷,現在還在康復中,所以,他無法長久地站立。

“有去了回來的,有去了沒有回來的。”董卿聲音低沉地說出這句話後,鏡頭對準了申亮亮的父親申天國,他的眼睛紅了、溼潤了,明顯在努力壓抑着自己的悲傷。和去年相比,他又老了一些。

董卿接着說,司崇昶在2016年5月31日執行任務時受傷了,他的戰友申亮亮卻犧牲了。

“我每次想到這到心裏特別不舒服,因爲我失去了一個戰友、兄弟。我記得,那裏馬裏時間2016年5月31日2時50分左右,我和申亮亮執行站崗任務,一輛皮卡圍着我們營區繞行兩圈,開到離我們營區有200多米的一個小土包時,突然加速。這時候,亮亮就喊話制止,然後就指揮我開槍射擊。這輛皮卡撞上營區外圍的一個沙箱後翻車、着火。亮亮一把把我推了出去。他說: 司崇昶,你快撤。 我說: 咱倆一塊撤。 亮亮說: 我是主哨。 然後,他一把把我推了出去。當時就爆炸了,我被炸飛、昏迷了。”司崇昶含淚講述那讓他終生難忘的一幕。

戰友卞龍:

沒給亮亮理髮成了終身遺憾

“爆炸發生後,我帶着快反班第一時間搜救哨兵,最先發現的是副哨司崇昶,他倚在一個小土坡上,胸前全是鮮血。我們在廢墟里找到了亮亮,亮亮犧牲了。清理現場的時候,在亮亮的身下,我們看到了槍支。就是這樣一個戰士,在生命最後時刻,還手握着自己的武器,還堅守着自己的崗位。還有一件事,我覺得特別遺憾。就是在爆炸的前一天,申亮亮找到我。他說: 中隊長,你給我理個髮吧。 我說: 明天有勘察任務,我明天給你理。現在,這成了我一生的遺憾。 ”戰友卞龍說。

申亮亮姐姐:

你在天堂要照顧好自己

“這是一個猝不及防的告別,帶給戰友們的是一種悲痛,帶給申亮亮家人的,將會是一輩子的創傷。”董卿這樣解讀申亮亮的'離去給戰友和家人帶來的影響。

在觀衆充滿敬意的掌聲裏,董卿隆重介紹了申亮亮的媽媽楊秋花、爸爸申天國、姐姐申海霞。

申海霞說,直到現在,她還捨不得刪掉弟弟的手機號,有時想亮亮了,她就會給他發微信: 弟弟,姐姐想你了。 晚上的時候,她就躺在牀上,把弟弟以前發給自己的語音信息播放一遍,聽聽他的聲音,就感覺他還在自己身邊一樣。

河南這位英雄的事蹟登上《朗讀者》!聽完後董卿和觀衆淚奔

楊秋花說,亮亮是個孝順的孩子,去年在母親節到來之前,特意領着她去了一趟縣城,給她買了一雙旅遊鞋。如今,這雙鞋她還精心包好,捨不得穿。

今年的清明節,也將是申亮亮家人第一次在這個節日祭奠申亮亮,他們想給申亮亮說些什麼?申海霞說:“好弟弟,忠孝不能兩全,你爲國家盡忠了,對於父母的這些孝,姐姐和哥哥替你完成。你在天堂那邊,自己照顧好自己就行了,也要好好的。一家人永遠都會想你的,放心吧。”

河南這位英雄的事蹟登上《朗讀者》!聽完後董卿和觀衆淚奔

董卿說:“在阿拉曼英聯邦士兵墓地上有這樣一條墓誌銘: 對於世界你是一名戰士,但是對於我,你是整個世界。 我想,亮亮的離開,這樣一次告別,可能是需要一個家庭,用一輩子去面對的創傷。”

現場的不少觀衆,都是含着眼淚看完這一段採訪的。

  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2】

該節目在4月2日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據申海霞介紹,申亮亮生前所在連隊官兵集體收看這個節目。

河南這位英雄的事蹟登上《朗讀者》!聽完後董卿和觀衆淚奔

申亮亮生前照片。

節目播出後,申海霞的朋友、親人都爲申海霞的父母和她點贊,認爲他們表現得落落大方,也非常堅強,讓全國觀衆看到了申亮亮親人的高尚精神境界。

申海霞在現場說給弟弟話的話,讓包括董卿在內的好多人都淚流滿面。對於這段話,申海霞說,她沒有作任何準備,都是她想說給弟弟的真心話。也正因爲是真心,所以感人。

申海霞說,雖然一想起弟弟就很難受,參加這個節目,心情很難過,但也很欣慰,國家沒有忘記亮亮,社會上的很多人沒有忘記亮亮。

不少網友在央視《朗讀者》欄目的微博中留言。網友“林夕夢一冬珠戀”說:“祝福亮亮的父母健康安好!沒有太陽的後裔,只有龍的傳人。”

據瞭解,申亮亮已被吉林省評爲2016年“感動吉林”人物。

3月31日,在溫縣烈士陵園,社會各界羣衆自發祭奠申亮亮。申海霞說,他們家人也會去祭奠申亮亮,但想靜靜地、不被打擾地和亮亮說說話。

據申海霞介紹,明晚央視三套播出的清明專題節目,也將講述申亮亮的事蹟。

  朗讀者第七期觀後感【3】

人的一生,總是在經歷“遇見”與“告別”,這是我們成長必經的道路。繼首期以“遇見”作爲主題詞之後,本週日晚,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又將上演以“告別”爲核心主題的朗讀。節目中,董卿邀請到“微博女王”姚晨、影視演員李立羣、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著名作家王蒙、維和英雄、音樂劇譯配程何等嘉賓,一同在朗讀中分享那些有關“告別”的人生故事。

在我們的一生中,要告別的人有太多太多,大部分人印象最深的都是與至親的告別。但對於姚晨來說,提起“告別”,她首先想到的卻是那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14歲那年,姚晨就獨自一人北上來到北京求學。二十多年來,在火車旅途中、在小影樓勤工儉學的過程中、在剛生完孩的那段時光裏,姚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遇見與告別,結識了一波又一波陌生人。這些在姚晨生命中短暫出現的面孔到現在都時常出現在她的腦海中,現場姚晨坦言:“我覺得可能沒有這些人,我的人生軌跡會被改寫,會是另一番景象。”

當年報考北影之前,姚晨曾有一段時間無處可去,好在之前勤工儉學時認識的一位“胖姑娘”收留了她。直到現在,姚晨還記得那個名叫王棟的“胖姑娘”的小屋在北京六環外的一個遠郊小村裏,當時一進門,姚晨直接嚇了一跳,“我覺得那個房間的寬度可能就這一張沙發這麼寬吧,擺了一個木板,下面用一些東西墊起來,就是一張牀。”在那個現在看來甚至“不太適合人居住”的小屋裏,姚晨和“胖姑娘”一起擠了一個月,“基本她睡就佔了三分之二的牀,然後我佔了三分之一,趴在牆上睡。”雖然時隔多年,但談起那段經歷姚晨依然記憶猶新。對於這些雖是萍水相逢但卻給她過無數溫暖的陌生人,姚晨會選擇爲他們朗讀怎樣的文字呢?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兩種告別無可迴避,那就是離開故鄉和與至親的生離死別。節目中,著名演員李立羣坦言自己之所以常來內地拍戲,就是因爲母親的故鄉在北京,那種對故鄉的情節對自己影響很深。

而回憶起已故的母親,身爲老戲骨的李立羣笑言自己的表演其實很大程度上受了不是演員的母親的影響。1984年,李立羣與賴聲川一同成立“表演工作坊”,先後推出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這一夜,誰來說相聲》以及單口相聲《臺灣怪譚》,全新相聲表演方式在臺灣風靡一時。而李立羣對於相聲的最初啓蒙就是來自於母親,他說:“因爲我媽媽說個事,常像是在說相聲,生動,準確,哪怕是用錯了字,都錯得無與倫比。我的相聲段子裏,內容到表演,有太多無形的她在裏面,在裏面影響着我的思想,感情和語言。我無法舉例,也舉不全,因爲那往往就是一段即興的‘相聲’,只可當時意會,無法事後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