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的觀後感大綱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的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公司的力量》是一部紀錄片,適合各公司職員看,那麼,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紀錄片《公司的力量》的觀後感,供大家閱讀參考。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的觀後感

  篇一:紀錄片《公司的力量》的觀後感

當我們未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公司已經存在了,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公司它依然存在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從未忘記不斷地創新與改革,讓公司更加規範,完善的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爲人類創造更大的福利。或者我們可以說公司是一個平臺,那些擁有知識,技能,智慧的人的才幹與能力能在這個平臺上得到充分地體現,來爲社會創造無限的價值。而與此同時,人們也在此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公司、公司文化

作爲至今爲止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公司的被稱作是人類的成就,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公司似的血緣、地緣聯繫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爲可能,公司實現了人類經濟生活的一個新篇章。

伴隨着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公司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其中,技術的創新爲公司發展提供了很大的保障,在世界,許多的大公司,他們都將創新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如今的時代,公司已經不能光靠模仿別人來做大做強。真正的創新,就是向外輸出別人無法貢獻的東西

觀看完《公司的力量》之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僅僅的領導者的管理,也不僅僅是管理團隊有多優秀,最重要的是形成一種文化。 海爾持續創新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張瑞敏確立的以創新爲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管理實踐中,張瑞敏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西方現代管理思想融會貫通, 兼收幷蓄、創新發展、自成一家 ,從 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的OEC 管理模式,到每個人都面向市場的 市場鏈 管理,張瑞敏在管理領域的不斷創新贏得全球管理界的關注和高度評價。 就像我現在擔任着班級裏的班長這一職務,我覺得不僅僅是管理班級,不僅僅是傳達學校的各項指令,更重要的是帶領班委這個團隊,引領同學們形成我們公管 5 班的文化。

公司爲社會發展帶來了什麼?

如果說國家政權對普通人是遙不可及的,那麼,在公司裏,這種組織機構中的權利體系運作,你我應該無時無刻在體會着它的存在。股東會、董事會、職工代表大會、部門組織,

這種類似國家的管理體系,時時刻刻在影響着你我的日常生活。

公司不僅給社會帶來了財富、爲普通的公民解決了工作和生活問題,這個神奇的組織還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制度的力量。法律對勞動者的保護、逐漸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公司治理的不斷完善、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社會有序去發展……這些現代文明的每一步前進,無一不與公司的發展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再放開說去,現代國際合作,國際貿易,無疑是市場發展的需要,是公司發展的需要。也正是有了這一點,國家之間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因爲現代的國際關係早已是你中有無、我中有你,任何想利用孤立別人來取得自己發展的想法和做法最終都將以失敗而告終。說到這裏,筆者可以大膽的猜想,二戰結束至今長達60 多年的時間裏,之所以沒有形成大規模的世界大戰,應該與公司發展帶來的世界融合有着很大的關係。

概括之,公司的神奇力量,實際上是基於對人性的尊重,把每個人對財富、對幸福美好生活衝動匯聚在一起,將這種力量進行規範和發展去尋求這一羣人的幸福。而在這種看似自私自利的過程中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創造了人類發展的奇蹟,也實現了人類社會的文明。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紀錄片,也繼承了這些年開創的一種傳統——學術性紀錄片。片子一方面幫助我們瞭解公司發展史,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瞭解也很多公司領導人是怎麼處理公司問題,有着很強的現實意義。

  篇二:紀錄片《公司的力量》的觀後感

《公司的力量》看完了,褒貶不一。有人說它徒有陣容,空有內容,倒也合理。因爲如果沒有深厚的知識積累和對經濟發展的獨到見解,那這部片子基本上就是一個知識補充的能量棒——多吃有益。

風格就不多說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大國崛起》已經讓我們見識了這位導演的大手筆,善於拿全球說事,這次的片子仍是一脈相承。裏邊有很多不錯的名人語錄,有的可能以前上學的時候就已經學過,但對於我這樣一個典型的應試教育的犧牲品來說,大多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頂多也就是似曾相識卻不得其解。還好,這次看到還能有所觸動,是不是該對自己領悟力的提升竊喜一下

摘錄其中一些經典的比較有氣勢的句子,供個人保存。

無人能夠左右變化,唯有走在變化之前。

面對強大的美國公司,松下提出了自己的發展思路。他對屬下說:從前是一一個日本人的立場來考慮事情,如今要以一個世界人的眼光做出判斷。

在歷史和現實的交錯中,我們想再次回望來時路——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個充滿希望的春天,這是個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前面什麼都有,我們前面什麼都沒有……

所謂的企業家誓言:

我是不會選擇做一個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夠做到的話,我有權成爲一位不尋常的人。我尋找機會,但我不尋求安穩,我不希望在國家的照顧下成爲一名有保障的國民,那將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我要夢想,我要創造,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驕傲而無所畏懼。我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自豪地說: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已經做到了。

君子不言利。但富蘭克林卻告訴大家:掙錢不是貪婪,也不爲謀生,而是使命,是精神,是最大限度地使人生絢麗多彩,是改變個人命運的最好途徑。

和比自己強的人合作,而不是和他們戰鬥。這是卡內基一生信奉的常識。他還特意撰寫了一句話,讓人刻在自己的墓碑上:這裏躺着的人,善用比自己能力更強的人。

馬克思尖銳地指出了資本的貪婪本性: 如果有10% 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爲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300% 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

  篇三:紀錄片《公司的力量》的觀後感

《大國崛起》在前幾年很轟動,引起了人們很多的議論與深思,而《公司的力量》與《大國崛起》、《復興之路》、《中國故事》一樣,規模宏大,發人深思。特別是在二十世紀之後,全球基本上進入了和平的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表現爲經濟實力的競爭,而經濟實力的競爭實則是公司企業之間的實力的競爭。在這個時候,《公司的力量》的出現就是恰逢其時。

《公司的力量》是以世界現代化進程爲背景,梳理了近現代以來世界範圍內公司的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脈絡,討論公司組織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之間的相互推動和影響,旨在以公司爲載體來觀察各國的現代化道路和市場經濟的演進,從市場經濟的視點,探尋實現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個人幸福的途徑。

這部記錄片在中央二臺財經頻道播出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受到了企業家、公司老闆以及員工等許多人的青睞。這部記錄片給公司的變強,國家的富強以及世界的強大指明瞭一個方向,找到了一條道路。在這部紀錄片中,始終闡述着這樣一個觀點:國家的強弱就是公司的強弱,所以國家要發展,要強大,要有競爭力,首先公司就要發展,要強大,要有競爭力。

公司,作爲迄今爲止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它的出現被稱作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它更能使得血緣、地緣聯繫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爲可能。公司的力量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全球化日漸加速的今天,公司已經成了世界經濟的中流砥柱。

《公司的力量》講述了許多國際知名的企業是怎樣發展、壯大、衰敗的。每個時代不一樣,相應的企業制度、文化、法律等許多東西也不一樣。它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啓示: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的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真正的做到與時俱進。

在《本土雄心》一集裏,講述了中國公司的發展歷程。從清朝末期、民國時期到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公司的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對國家經濟所起的重要作用。作爲改革開放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中國公司的一個代表,金蝶一直以來對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中國管理模式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徐少春認爲《公司的力量》的選材、視野與深度,必將啓迪經歷過危機的中國羣體,開創屬於中國的公司的力量的時代,這也是金蝶軟件和中央電視臺合作這樣一部紀錄片的原因。

看完《公司的力量》後,我明白了:在現在這個社會,公司所面臨的不只是國內市場的競爭,更是全球市場的競爭。只要你稍有懈怠,經濟的洪流就會將你淘汰掉。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唯有時刻進步,時刻創新,始終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的思想纔會獲得進步,纔會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

  篇四:紀錄片《公司的力量》的觀後感

看了《公司的力量》,覺得很受觸動,也讓我對經濟、對公司、對歷史、對企業、對世界都有了較深刻的瞭解,增長了知識。

自己最深的體會就是:有財產權和契約纔有公司和市場,有公司和市場纔有經濟增長和國家興起。可見公司在一個國家中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20世紀之後,全球基本上進入了和平的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表現在經濟實力的競爭,而經濟實力的競爭其實則是公司企業之間的實力之爭。該紀錄片通過對五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九位國際知名商學院教授的採訪,幫我們詮釋了公司在經濟和國家發展中的作用,並提出了一些公司發展的規律。

今天,公司一詞的出現是如此頻繁以至於我們有些熟視無睹。公司已經無處不在。我們的財富來源、創業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託、人際交往,都與公司這個組織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當下公司無所不在的影響力令世人震驚。公司創造財富、提供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公司推動創造發明、產生新的社會文化;公司改變社會秩序、影響制度建設。但同時,公司也放大了人類的貪慾,帶來權力失衡和貧富懸殊。公司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增長,也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超越社會控制的權力組織。伴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各國都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貧富差距、勞資矛盾、貪慾膨脹、欺詐橫行等等。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公司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當人們用貪婪和欺詐來解釋災難的根源時,當人們呼籲政府加強監管時,當人們擔憂下一次危機是否還會降臨時,我們必須關注和思考的一個對象就是這個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組織,這個已經顯示了足以撼動世界的能量的組織:公司。

今天世界企業五百強排名次序無不代表着一個國家政治經濟實力和表現這個國家人民的幸福指數。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土雄心》一集。在這一集中講述了中國公司發展的歷史,講述了清末時期、民國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公司形態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我們再次看到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對國家競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這一集中,聯想柳傳志、吉利李書福、金蝶軟件徐少春等著名企業家都站出來談了自己對公司的認識,對公司發展和國家發展之間關係的認識。

金蝶軟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公司的力量》中有一段訪談這樣表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取決於這個國家企業的實力。《公司的力量》這個名字就彰顯了這樣一種特徵,它再現了企業在當今國家作用、責任和使命。徐少春的這段話給我很大的啓發,我想這也是《公司的力量》這部紀錄片拍攝的初衷,因爲在和平的年代,市場經濟的體制之下,全球成爲一個經濟共同體的形勢下,國家之間的綜合實力不再是軍事實力的比拼,而是企業實力的比拼。

其實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公司一路走來的腳步,從官督商辦到全民下海,從國家壟斷到自由競爭,從中央計劃到市場主導,和所有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一樣,中國公司歷經了發展模式的一次次試驗和修正。改革開放後,隨着個人的創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會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公司開始了真正的成長。

中國的企業家們應當如何戰略?是快點增長自己的知識、還是快點賺錢買輛寶馬車來開着,顯富?辦公司掙錢的初衷究竟是什麼?什麼纔是真正的進步?如何尋找通往未來的新路途?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問題了。

全球化就是由公司組成的一個網絡。公司就從沒有停止過自我更新,那些並沒有終極答案的問題一直並將繼續吸引着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