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韓國高分電影《鬼鄉》觀後感大綱

韓國高分電影《鬼鄉》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導語:招魂歸鄉,逝者安息!看過鬼鄉也許我們就對戰爭對人性瞭解更多些吧。

韓國高分電影《鬼鄉》觀後感

從三月等到了四月,終是把《鬼鄉》看完了,那種無法言語的心境跟當初我看《南京大屠殺》時,是幾乎一模一樣的。雖電影在拍攝上,確有粗糙之嫌,但不口否認的是這裏留着真誠。

這部電影是今年二月的黑馬,截止四月,它依舊是韓國票房的冠軍,爲何這部小製作、低成本的電影爲如此賣座?因爲這是一幅畫延伸而來的電影,羣山、綠樹、躺堆的少女屍體,還有一輛滿載少女的卡車,烈焰之下, 似乎也能遇見另一種詭異的死亡……

姜日出老奶奶的畫技雖生澀,但卻生動地刻畫出了二戰期間那些慰安婦慘遭蹂躪的真實畫面,而《鬼鄉》就是按照姜日出老奶奶的真實故事改編,電影中的正敏就是老奶奶的原型,《鬼鄉》前十分鐘就展現了一幅溫情畫面,正敏打賭贏來了小夥伴的辟邪佩飾,但是這個具有附身符的作用,母親得知後,雖打了孩子,還是默默地在深夜縫製一個,並疼惜的看着女兒,前幾分鐘印象最深就是父親的背上,女兒搖動的手臂,歡樂的畫面。

而十分鐘後,正敏追逐蝴蝶的美好嘎然而止,日軍把年幼的正敏帶走,父母的哀求和妥協,顯示出百姓的懦弱和無奈……

電影分了兩條主線,一是二戰時期的正敏,另一個是倖存老人英熙。在正敏被抓後,電影突然跳到京恩爲正敏招魂,正敏一步步離開故鄉的樣子。銜接上略微有點生硬,但導演試圖用通靈的方式,讓故事從現在和過去有了串聯,而通靈女京恩在遭遇出獄前科犯強暴後,越發沉默。她母親看到女兒如此並沒有施以安慰,反而覺得羞恥,打了女兒,妥協的送走了她。這一幕也映射了當下的慰安婦現狀,不被正視依舊孤苦無依,很多幸存的慰安婦大多被舊疾困擾,很多一生未婚未孕,過着悽慘無補助的生活,現今很多人都習慣去消費慰安婦,採訪了、憐憫了,卻沒有做到實質性的補償,這些本該受到照顧的婦女,本該備受尊敬的長輩,就這樣忍受着悲涼和冷眼,悽慘度日,看着這些漸漸消失的老人,消逝的歷史,我不禁是感嘆頗多,尤其看到這個女孩被強暴後的境遇。

在一次招魂中,老人發現京恩會通靈,交代了逝者的`遺言,這段穿插雖略顯拖沓,但是也爲京恩給英熙老人通靈做了鋪墊。而後又轉到了滿載少女的火車,交代了正敏和花季少女英熙的相遇過程,兩個少女互相問及年齡本是很美好的事情,可是這裏卻透着感傷,雖吐槽家人的嚴厲,卻能感受到家的溫暖,這趟列車成了這美好對話裏最不適宜的存在。

列車停了,停在1943年的中國吉林省牡丹江。韓國人拍攝上,並沒有選擇逃避,在電影裏,也有中國慰安婦的聲音,而史料記載二戰期間,大約有40萬亞洲女性淪爲日軍“慰安婦”,裏面最多的就是朝鮮人和中國人……

汽車載着她們走了,畫面又跳到了英熙老人繡佩飾,招魂老人帶着通靈少女京恩來做衣服,京恩看着辟邪佩飾,看到了正敏,暈眩了過去。這種平行式蒙太奇的剪輯方式雖然很常見,但是也讓二者有了陰陽對話的可能。

畫風轉跳慰安所,日軍強暴了14歲年幼的正敏,而那些滿載的女孩也不得幸免,畫面中有一幕一格格小房間,那些女孩變成了慰安婦被一步步蹂躪,也許這樣拍在直觀上很震懾,但個人覺得不用那麼清晰切入,可以借鑑《慰安婦集中營》一樣可以達到同期效果。

電影大篇幅是她們在慰安所的慘況,其中也有髮指的行徑比如女子來月經都不能倖免,逃跑後的鞭打,還有對她們說“你們不是人,是爲皇軍而活的母狗”……

在慰安所裏也會有女子得病抑或者瘋癲,這些人並沒有被憐憫,而是被殘忍的日軍槍斃焚燒,而在尾聲階段,正敏和少女期的英熙正要被槍決,救援軍出現,雙方在火拼中,她們撤離中原以爲可以脫離苦海,可劇情還是需要渲染的,正敏替英熙擋了那一槍,死在本可以回來的路上。

英熙即便身體回到了故鄉,心卻依舊在那邊,她的身心不能平復,這也是身爲慰安婦的狀況,我印象是騰訊做過一期慰安婦的專題,其中就有一個叫楊阿布的老人,她一生都握着一把刀,她一直不敢拿開,她夜夜都夢到日軍要抓她,也許這僅僅是一個例子,但我想還有很多很多。

這部電影拍得很艱難,它停滯了多年,因爲題材不夠商業化,也過於敏感,無人投資。它一再耽擱,最後還是7萬多網民衆籌纔有了這部《鬼鄉》,這部電影立意很好,它沒有渲染太多,用直面的態度去講述這麼沉重的過去,結尾的畫面容易讓人潸然淚下。

演員演技雖然很青澀,但是真誠度很足,對於這種歷史性電影,不該用藝術的角度去評析,敘述方式雖不新穎,但它用寫實的情節更爲直觀的控訴了日軍的殘暴。

也許每一次的再現,對那些受傷過的女人是二次傷害,但是我更希望觀影者能明白電影背後的意義。也許因爲評分太高,我的期待值很大,但是看後,還是有些壓抑,雖然它真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