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紅旗渠觀後感

紅旗渠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看完某一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旗渠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旗渠觀後感

紅旗渠觀後感1

4月27日晚,大沙壩鄉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各村半脫產幹部、“第一書記”集中觀看紀錄片《紅旗渠》。

紀錄片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在人力、物力、財力季度匱乏情況下,紅旗渠不依賴國家,僅憑自力更生、苦幹實幹的精神,通過十年不懈的拼搏和努力,終於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條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改變了過去“吃水貴如油、十年九不收”的景象,讓林縣人民從此過上了“不怕旱澇、保豐收”的幸福生活,以此同時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更是創造了世界的奇蹟、人類的奇蹟。

觀看中,整個會場秩序井然,100餘人靜靜坐着,共同觀看了河南林縣人民齊心協力、不畏艱難創造的奇蹟《紅旗渠》,當觀看到話劇中活波可愛的吱吱因擔心工人餓着肚子而去挖野菜丟了性命時,當看到八十多歲的老秀才楊起夢老當益壯、奮不顧身爲紅旗渠建設揮墨題字時,當看到青年工友們爲向調查組證明他們是自願修建紅旗渠而在山洞中集體舉辦婚禮時……現場觀衆們再也按耐不住內心的觸動,不少人輕輕扶起來衣袖,悄悄擦拭着眼角的淚水,這是忍住的感動,更是真情流露。

觀看結束後,該鄉黨委書記對本次觀看進行簡要總結,同時明確要求,一是全體鄉村幹部要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煉就親民愛民的真情懷,煉就搶抓機遇的真膽識,煉就廉潔奉公的真品格,煉就幹事創業的真本領;二是以實際行動,傳承紅旗渠精神,以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爲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三是要廣泛宣傳,鄉、村兩級幹部、第一書記要組成工作隊,將《紅旗渠》精神宣講至家家戶戶,一次感化人心、凝聚民心。

大家紛紛表示,深受“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感觸,將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堅持理想,不懈追求,以紅旗渠精神爲動力,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做好本職工作,助力脫貧攻堅同步小康。

紅旗渠觀後感2

昨晚,在紹興大劇院觀摩了由河南省話劇院演出的《紅旗渠》,該劇取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河南林縣人民用十年時間創造的人間奇蹟——紅旗渠。這曾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是一場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戰天鬥地畫卷,是毛澤東時代愚公移山的當代神話。“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爲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和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

河南話劇院創排這臺氣勢恢宏的史詩般作品,是對民族精神的張揚,對生命意義的謳歌,對英雄主義的禮讚。

我小時候曾聽到一個真實故事,說太行山區缺水,一個小媳婦千難萬險挑來一擔水,卻因病體難支在家門口打翻了水擔,遭到了公公的痛罵,視水如命的小媳婦悔恨難抑,上吊而死。今天這臺戲中,也有一個使人難以置信的情節:當地人一生只洗三次臉,第一次出生時,第二次結婚時,第三次入殮時。說明水源是何等稀缺……

作品沒有去正面反映如何戰天鬥地的場景,而是把特定時代,特定背景下一羣特定人物的精神世界作了深度詮釋,血肉豐滿,可信可敬,平凡生活卻又如此的讓人仰視。

一部讓人感動,引人思考的好戲。可惜紹興人不識真貨,劇場內觀者廖廖無幾……

通過觀看,全體幹部職工對“紅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紛紛表示將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立足崗位,把“紅旗渠精神”轉化爲幹好安監工作的精神動力,推動我區安監事業掀開新的篇章。

紅旗渠觀後感3

有幸能現場觀看大型話劇《紅旗渠》,可謂此生無憾。或許有點誇張,但我想通過這樣的誇張來強調其藝術魅力。不,藝術魅力是其直觀感受,裏面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更值廣泛傳播。

紅旗渠,用林縣人十年鑄就而成的人工渠。修渠過程的辛酸是不曾經歷苦難的我無法體會的。因此,我在此也只是淺談感受。

當一塊塊祖宗牌位整齊的擺成一排,林縣人民不停磕頭的那一幕,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一直討厭革命的劇我瞬間聚精會神。是什麼事情讓他們願意割捨心頭肉,錯過開頭的我不禁深思。原來,修渠得拆掉阻攔的祠堂和房屋。這樣的付出,只爲“水到渠成”。

“潔面後塗上自己珍藏許久的胭脂,然後東家串到西家。”這是嗞嗞生前最大的願望。可惜,渠未成,人先逝。對水的渴求,不只是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的夢,更是全林縣人最深切的渴求。嗞嗞,只是爲修渠而逝的代表之一,還有無數英雄爲林縣的興旺獻出最寶貴的生命。但這並未消減林縣人修渠的決心,反而使其更堅定最初的信念。不爲什麼,只爲那些逝去的靈魂得用永樂,讓他們的死變得有意義。死有輕與鴻毛,有重於泰山。爲修渠(百姓利益的象徵)而逝,死又何懼。

“突然的工程塌方,八人生命被無情剝奪。可貴之處在於,他們的家人沒有任何人埋怨領導的修渠舉措,反而更加支持。可見當地人民,對黨和國家工作的理解與支持。當然,話劇中張貴的扮演者也深刻的詮釋了當時中央領導對民生的關注。張貴不畏權貴,堅守信念,持之以恆的精神是我們今天應該提倡與效仿的。爲解決林縣百姓溫飽,私自動用國庫資源,即使領導批評也未曾動搖。以民爲本,把名族的利益置於首位。我想,這就是毛主席一直提倡的”爲人民服務“吧!

紅旗渠觀後感4

首部表現最美奮鬥者——紅旗渠建設者的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將於十二月份在全國各院線公映。

紅旗渠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通過一錘一釺一雙手,歷時十年,在太行山懸崖峭壁開鑿了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紅旗渠流淌了五十多年,她不僅是一條水利工程,更是一種精神圖騰和文化印記。進入新時代,一部反映紅旗渠精神的電影作品順時而爲、應時而生,是弘揚時代主旋律的迫切需要,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該影片自20xx年開始籌備,歷時四年時間,通過精心打磨、專家論證、實景拍攝,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於20xx年10月26日取得國家電影局公映許可證,該影片將於十二月份在全國各院線公映。

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是根據王獻青小說《大國工匠》改編,著名演員白志迪等主演,著名青年導演李正偉執導,河南帝星影業有限公司製作發行。該故事片主要講述了紅旗渠的故事,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歷史年代影片,既見證了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的大國工匠精神,又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取得的豐碩成果,是一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精品力作。

紅旗渠觀後感5

說到林州,在外面,或許知道的人不多,但說到紅旗渠,這就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這一星期,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看這部電影后,我深有感觸,對紅旗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認知。紅旗渠精神的內涵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是在建渠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工程於1960年開始施工,經過勤勞勇敢的三十萬林縣人民艱苦奮鬥十個春秋,僅靠一把錘,一把鏟,一雙佈滿老繭的雙手,就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開鑿了一條“人工天河”。

電影的人物也是讓我記憶猶新,回味無窮,受益無窮。石頭、鐵錘、水蛋兒。一個個人物的形象歷歷在目。當他們被困山洞時,我佩服石頭臨危不亂的英雄氣概,也折服於楊貴書記生命至上的領導風範。更欣賞當他們年老時,迎着狂風暴雨,站在鷹澗愁上保護紅旗渠的奉獻精神和青年活力。我崇敬紅旗渠精神,它是一個民族所需要的精神,一個民族核心的靈魂,更是一個不朽的精神文化符號。

我們要學習紅旗渠精神,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息,奮鬥不止。讓我們一起弘揚紅旗渠精神,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家鄉的紅旗渠,紅旗渠精神與天同壽,永錘不朽!

紅旗渠觀後感6

爲豐富和創新廉政教育活動的學習形式,提振幹部職工服務溫江“五個之城”建設的“精、氣、神”,5月5日,區安監局組織全體幹部職工集中觀看話劇《紅旗渠》(視頻),以“紅旗渠精神”質樸偉大純粹悲壯的情懷給予全體幹部職工一次理想信念的洗禮。

《紅旗渠》主要講述上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解決世代缺水的問題,修鑿“人工天河”紅旗渠的感人故事,生動再現了林縣廣大黨員領導幹部無私奉獻、廉潔勤政的精神風貌,展現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觀看結束後,區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周自陽同志提出要求:全體幹部職工要通過觀看《紅旗渠》話劇,認真體會黨帶領人民羣衆爲了圓夢而展現的磅礴力量和爲民務實清廉的`共產黨人精神,要將“紅旗渠精神”和“扁擔精神”融入到日常安全監管工作之中,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壓實監管責任、嚴格監管執法,爲溫江“五個之城”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安全保障,爭做踐行“進取”溫江精神的急先鋒。

通過觀看,全體幹部職工對“紅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紛紛表示將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立足崗位,把“紅旗渠精神”轉化爲幹好安監工作的精神動力,推動我區安監事業掀開新的篇章。

紅旗渠觀後感7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團結協作精神。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修建紅旗渠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工程,在艱難的環境下,無論男女老幼,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聽從安排,團結協作,才創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蹟。這種精神是我們今天更需要發揚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諉、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實幹,爲了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創造美好的明天

其中,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修建紅旗渠時,建設者們不計個人得失、不講條件、樂於奉獻、不畏艱難、勇於犧牲。從而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也犧牲了許多英雄壯士,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然而人們卻從未退縮,而是前赴後繼,修渠不止。在忍飢挨餓,吃糠咽菜,設備落後的情況下,歷時6年終於修建了人間奇蹟—紅旗渠,造福了子孫後代。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給人啓迪,催人奮進。一個單位更需要這種紅旗渠精神,現在的條件好了,眼界開闊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減弱,紅旗渠精神體現的是林縣人的一種本色,也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品質,我們仍需呼喚紅旗渠精神,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成爲我們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努力作好本職工作,爲了祖國的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願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永不消逝。

紅旗渠觀後感8

近日,單位組織了觀看話劇《紅旗渠》。當年林縣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林縣人民不等不靠,寧肯苦幹,決不苦熬,寧肯流血,決不流淚。積極想辦法,跑門路。縣委一聲號令,“引漳入林”,千軍萬馬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上,天當房,地當牀,吃野菜,帶乾糧,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1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硬是劈開太行山,修建了總渠長70.6公里。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縣17個鄉鎮,林縣人民從此告別了吃水難的困境。“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給我們很多感慨。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建設者們不計個人得失,不講條件,樂於奉獻,不畏艱難,勇於犧牲。犧牲了許多英雄壯士,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然而人們卻未退縮,而是前赴後繼。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團結協作精神。1960年,在楊貴,李貴“二貴”爲首的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下,“引漳入林”無論男女老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聽從安排,團結協作。這種精神是我們今天需要發揚光大,在工作上互相扶持,真抓實幹。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給人啓迪,催人奮進。我們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成爲我們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爲了四院的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願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永不消逝。

紅旗渠觀後感9

12月4日下午3點30分,《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西藏首映典禮在拉薩橫店院線巨幕影城(藏遊壇城店)舉行。該電影時長94分鐘,講述了石天林老人爲了追憶參與修建紅旗渠的難忘歲月,決定帶孫子騎行重走紅旗渠的故事。

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是根據王獻青小說《大國工匠》改編,由河南帝星影業有限公司出品、著名演員白志迪等主演。電影中,祖孫二人重走紅旗渠之路,一老一少代表着光榮與傳承,用一個尋找的故事,回溯歷史和先烈,在有趣的故事中寓教於樂,教導年輕人繼承先輩的遺志,弘揚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位於河南安陽林州市,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稱之爲“人工天河”。

林州籍西藏企業家、本部電影西藏推薦人王愛軍告訴記者,《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是首部表現最美奮鬥者——紅旗渠建設者的電影,該電影將於12月6日在全國公映。“希望屆時有更多朋友前來觀看這部電影,真正瞭解紅旗渠,感悟紅旗渠精神。那麼何爲紅旗渠精神呢?那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觀衆高應雲說:“影片非常震撼,主題曲的基調和歌詞也令人感動。前陣子我還去了現場,紅旗渠還在發揮着作用。這部影片留給我們更多的是精神財富,希望年輕人多去看看這部電影,傳承好、傳播好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觀後感10

紅旗渠在國際上被稱爲“世界第八大奇蹟”。又被稱爲:“人造天河”。爲開拓這條渠,林縣人民苦幹了十年,硬是用血肉之軀在無路可尋的重山峻嶺之間築起了這條震驚中外,造福萬代的長渠。這是一部勞動者和大自然搏鬥的壯麗史詩。是一首生命的讚歌。

該劇再現了當年林縣人民爲改變命運沒條件創造條件`艱苦奮鬥`劈山鑿石`粉身碎骨也要引來漳河水的撼人心魄的歷史畫卷。故事從井上`井下兩村搶水打架,婚姻告吹切入。鮮明地塑造了聰明倔強`而頑強的農民青年二旺;執着`大義`壯烈犧牲的城市技術員劉廣泰;不懼危難`爲死先立碑,誓要修出渠的縣委書記閻運德和敢做敢當`不計生死的繼承幹部“王大炮”。同時,還描寫了憨厚`善良的大旺。正直`寬厚的扁擔叔,爲他人食不裹腹的李老倉和把青春與愛融入工地盼水`秋鳳`杏兒`望井``````````這些羣像使人不能不重又回想起那段難忘的歲月。不能不再去品味那段難忘歲月留下的奮鬥和犧牲精神。那種值的九十年代人去念戀合追尋的偉大境界。

紅旗渠觀後感11

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近日,由導演李正偉所執導,著名演員白志迪等主演的院線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正在熱映。

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願經歷冷暖,仍心存熾熱。觀看完電影后,心潮澎湃,五十年前,一個共產黨員,爲了林縣人民的幸福,甘冒巨大的政治風險,甘頂巨大的政治壓力,毅然決然地帶領大家修渠,這是何等豪氣、何等硬氣!

在整個觀看過程中我幾次落淚,大熒幕上聽到熟悉的林州話落淚;馮技術員身體倒下的一瞬間落淚;林州市副市長李紅蕾大雨天帶領搶險隊搜尋失聯老人和孩子時的動員講話落淚;一個個年輕的志願者不顧生命危險,爭先恐後在林州的小無人區搜尋時落淚;三位雪鬢霜鬟的老人在大雨天不顧一切維修被堵紅旗渠時落淚……感動的瞬間有很多很多。

一位英雄的共產黨員,在百姓的生死麪前,拋開了修渠、拋開了進度,只爲了“生命無價”那個初心。在當代,李市長在別人說你是領導你別上鷹見愁時,她堅毅地說出了:“生命無價,共產黨員就意味着對百姓的奉獻和犧牲。”正是不忘人民這個初心讓兩代共產黨員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人民的生命,老書記的淚水、李市長的堅毅讓我看到了共產黨員對林州這片土地熱烈的愛!”

新時代的紅旗渠的精神是什麼?那就是奉獻和犧牲!作爲紅旗渠的傳人,我將繼承先輩們的精神,講好紅旗渠故事,傳承好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觀後感12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團結協作精神。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修建紅旗渠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工程,在艱難的環境下,無論男女老幼,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聽從安排,團結協作,才創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蹟。這種精神是我們今天更需要發揚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諉、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實幹,爲了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創造美好的明天。 其三,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修建紅旗渠時,建設者們不計個人得失、不講條件、樂於奉獻、不畏艱難、勇於犧牲。從而涌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也犧牲了許多英雄壯士,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然而人們卻從未退縮,而是前赴後繼,修渠不止。在忍飢挨餓,吃糠咽菜,設備落後的情況下,歷時6年終於修建了人間奇蹟—紅旗渠,造福了子孫後代。 其四,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給人啓迪,催人奮進。一個單位更需要這種紅旗渠精神,現在的條件好了,眼界開闊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減弱,紅旗渠精神體現的是林縣人的一種本色,也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品質,我們仍需呼喚紅旗渠精神,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成爲我們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努力作好本職工作,爲了祖國的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願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永不消逝。

紅旗渠觀後感13

看罷國慶獻禮片《難忘歲月——紅旗渠的故事》,不能不讓我們回想起那難忘的歲月,不能不讓我們再去品味那難忘歲月留下的艱苦奮鬥和戰天鬥地的犧牲精神,值得90年代的我們去懷戀和追尋,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紅旗渠,是30午前林縣人民正當時生產力低下,沒有任何掘進工具的情況下,硬足用雙手在太行山堅硬的懸崖峭壁上挖進去刻出來的“人造天河”。林縣人民創造了驚天動地的業績,其付出的代價是何等的巨大呀?

該劇從井上、井下兩個村搶水打架、聯姻告吹切人,緊緊圍繞“水”,鮮明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使其具有鮮明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

縣委書記閻運德心繫人民苦樂。他冒着生與死的風險,帶領着林縣人民幹起了前無古人的大業。他的身上沒有半點腐朽的官氣,質樸、真誠、親切,深深紮在普通勞動人民中間,爲他們鼓氣、排憂解難。未死先立碑、紅旗下宣誓表達他爲民造福的決心,表現出共產黨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二旺深切感受到缺水造成的貧窮和痛苦,他從一場受屈辱的婚姻覺醒並奮起,帶頭捲起鋪蓋上壩,在工程進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部表現出堅強信念和聰明才智,是一個有血有肉、充滿陽剛之氣的青年農民形象。在他身上強烈地表現廠中國農民迫切要求改變落後生存環境的願望,表現了中國農民固有的刻苦耐勞的驚人毅力和降龍伏虎的魄力。

水力學院畢業生劉廣泰爲了和林縣人民一起將漳河水引入林縣乾涸的土地,他忍受着母親病逝、新婚妻子遭車禍身亡的巨大悲痛,仍夜以繼H、不辭勞苦,一心撲在工程上,最後不幸因塌方,獻出了寶貴的年輕生命。

水與紅旗渠,凝聚着多麼偉大的民族精神!在這裏,水,給人們帶來美好生活的嚮往,水,聯繫着劇中幾對青年男女純真的情感,他們在一個共同的理想感召下,用辛勤的汗水,用青春和愛情澆灌出千秋偉業,

《難忘歲月——紅旗渠的故事》是一首血與肉的頌歌,是生命的讚歌。這歌,既悲壯,又豪邁。

紅旗渠觀後感14

河南省話劇院演出的《紅旗渠》,該劇取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河南林縣人民用十年時間創造的人間奇蹟——紅旗渠。這曾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是一場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戰天鬥地畫卷,是毛澤東時代愚公移山的當代神話。“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爲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和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

彰武縣疾控中心全體黨員於6月9日下午13:30,在中心三樓會議室觀看話劇《紅旗渠》,學習“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觀看後大家非常感動,也備受鼓舞。特別是該劇主人公楊貴在修建紅旗渠過程中所體現出敢於擔當的先鋒模範作用更引起了我的深思。

通過觀看《紅旗渠》使我們真切的感受到,共產黨人應當起到先鋒模範作用。“真正的共產黨人,心裏永遠裝着人民。”心裏裝着人民的共產黨人一定能夠得到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愛戴,有了人民羣衆擁護,我們的事業就會做得更紮實、更順利。共產黨人起到先鋒模範作用的方式很簡單: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以人爲本。從自身出發,多與人民羣衆溝通,打成一片,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真正發揮共產黨人的先鋒模範作用。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必將發揮“紅旗渠精神”,以人爲本、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更好的服務於彰武縣人民。

紅旗渠觀後感15

7月24日,內科系統黨總支黨員在魏書記的帶領下來到了河南林州市參觀了紅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歷史,每個黨員都被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

“紅旗渠”宛如一條玉帶,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之中,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見證。“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內山多水少,居民苦極,土薄石厚,鑿井無泉。每逢乾旱,居民懸釜待水,有取水十餘里外者。老弱婦幼抱甕提罐,遠道取水,人畜疲極。林縣的史冊中記錄着漫長的歲月因乾旱缺水而留給人們的災難與貧窮。舊中國的林縣人民面對乾旱缺水的生存壓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縣人民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歷時數年,在太行山中用鮮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號稱中國水長城的水利工程——紅旗渠!壯志撼山嶽,膽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紅旗渠。

林縣人民在艱苦的歲月裏爲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兩省的崇山峻嶺,利用有限的生產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這一偉大壯舉,要何等的勇氣和膽識,真正體現了共產黨心繫百姓,全心全意地爲人民謀福利。帶領林縣人民戰天鬥地,同惡劣的自然環境做鬥爭。一羣最樸實的人,用最簡單的工具創造出了世界奇蹟。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們,打動了我們,鼓舞了我們,心靈倍受觸動、情操倍受陶冶、鬥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進一步昇華。

作爲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我們將發揚紅旗渠精神,踏實工作,用信念和實幹精神投入到爭先創優活動中,爲醫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