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紅旗渠觀後感

電影紅旗渠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紅旗渠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紅旗渠觀後感

電影紅旗渠觀後感1

在觀看百家講壇“紅旗渠的故事”之前,我對此知之甚少,僅有的幾個關鍵詞是:紅旗渠、自然災害困難時期、十年還有精神。然而,在我看的時候,感動便一直伴隨着我。整個故事,我瞭解的越多,便越發有種欽佩的感情。在河南省林州市接待辦副主任也是修建紅旗渠的後人李蕾的一點點講述中,惜水如命,修渠風波,英雄悲歌,修渠奇觀這個爲修建紅旗渠所經歷的整個畫面已經深入我心。對這些不怕艱難,堅忍不拔的修渠人感慨良多,動容亦久。淚水和笑容。

故事需要我們瞭解和感動,但是在看完這個真實的故事之後,我們需要的是思考和領悟,需要的是激勵,需要的是行動和實踐。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有了精神,就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難,就可以超越自己,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它體現的是一種羣團的意識和一種團隊的精神。僅僅靠着一個人僅僅靠着幾個人的流血犧牲,是無法完成的。在這段視頻的最後,李蕾的原話,我非常喜歡。在那個時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這種精神非常重要,也是支撐那代人走過來,開創未來的毅然動力。然而,在今天,21世紀,我們也要與時俱進,有所感悟。作爲一個典型或非典型的80後,讀書、工作、賺錢、婚姻、家庭,我們順着生活的步調一步步走過,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卻覺得渺茫,缺乏精神支柱引導我們前行。這種精神是奮鬥和熱情,這也是很多人缺失的。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這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方向,對於生活,對於工作,對於家庭。在紅旗渠的故事中,

十年的時間,所有人都有一個堅定地夢想、目標,那就是引漳入林,改變困境,幸福生活。簡單而又執着,目標的篤定是信仰的依託,這兩者完美的結合後,從而取得的結果,不論是好是壞,都會有種成就感。

在這個故事中,還有一點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團結合作,紅旗渠的開鑿、成功不是某個人的成果,那是衆多人十年來共同的努力。我相信1+1>2,我也相信團結就是力量。在工作中,單獨的個體完成工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了協作,有了互助,纔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是每個在工作中的人都希望得到的,因爲這些能夠使我們更加愉快的協作互助,相互影響,共同前行,也能夠使我們在生活中產生幸福感。這種感情對於我們也極爲重要。

我非常喜歡百家講壇這個節目,看了這期紅旗渠的故事,非常幸運,我略有所得,我得到的是感動,我得到的是激勵和信仰。

電影紅旗渠觀後感2

百家講壇這個節目我一直都非常喜歡看,從於丹的論語心得到易中天品三國、劉心武講解紅樓再到李蕾紅旗渠的故事,在每次觀看的時候,我都能有所收穫,尤其是紅旗渠的故事,對於現在的生活中的我來說有很大的震撼。

紅旗渠的故事講述的是在嚴重自然災害時期,勤勞勇敢的十萬河南省林州人民,歷經十年的時間,僅僅靠着一錘,一鏟,兩隻手,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在當時,修渠的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糧,在沒有任何大型現代化機械的幫助下,河南林縣數萬人民僅憑雙手和簡單工具,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1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最終引漳入林,完成了這樣不可想象的巨大工程。這條生命之渠結束了林縣人民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這個故事讓我覺得非常感動,這個被稱爲“世界第八大奇蹟”讓我非常震撼。這樣一個即便是在現在都非常艱難的工程,在那個各項技術比較低下,各種物資相當匱乏的年代,最終被那些令人崇敬的人們完成了,那種艱苦奮鬥,爲了能夠創造更好生活的堅忍不拔的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傳頌,值得我們讚揚,也是建國後現代版的愚公移山。紅旗渠精神現在已經能夠成爲一種信仰,成爲一種傳播的積極向上的

文化,也是一種號召全國人民艱苦奮鬥的靈魂。

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團結合作。當我們有了艱苦奮鬥的精神,有了一定要完成工程的信仰,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如果沒有十萬人一起的共同合作,齊心協力,那麼,直到今天,我相信我們也見不到這條偉大之渠。這都是靠人民的團結,努力修出來的。在現在,新時代的二十一世紀,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應該有團結協作的精神。應該說,團結協作是日常工作基本規範之一。每位員工在其業務活動中,都要互相支持、互相協作、互相配合,明確工作任務和共同目標,在工作中尊重他人,虛心誠懇,積極主動協同同事搞好各項業務等。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團隊合作精神也是領導層非常關注的,也是同事中日常關心的。一項工作要很多人或很多部門共同完成,這要大家的相互配合。有了相互的配合,就能更好的完成各項任務。提高各方面的業績,實現共贏的結果,這些對我們來說都有深刻的意義。

電影紅旗渠觀後感3

最近看到很多去紅旗渠參觀的新聞及報道,讓我對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於是找了一些書籍,參觀了一些視頻,網絡了查看關於紅旗渠精神的一些實質東西,讓我深受啓發。

紅旗渠位於太行山區的河南省林州市,那裏有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稱之爲“人工天河”的紅旗渠。而紅旗渠是上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用甚爲簡陋的工具,靠着每天6兩糧食,奮戰了10個春秋,建成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當年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不僅缺少機械設備和技術水平,還有三年的自然災害也給林縣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缺衣少糧十分艱苦。就是在這樣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下,林縣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不畏艱險、不畏困難、團結合作、無私奉獻,用血淚和汗水澆灌出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創造歷史又一奇蹟。

想到如此,我萬分感嘆,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爲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紅旗渠精神是多麼的偉大,他們以獨立自主爲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爲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爲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我明白,爲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紅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幹、實事求是,是紅旗渠精神的靈魂;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紅旗渠精神的體現;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紅旗渠精神的保證。紅旗渠的修建,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形成了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留給了人們無窮無盡的回味與思索。紅旗渠的建設實踐說明,只有爲民執政,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羣衆的擁護,使正確的決策變成現實。

今天,我們己經邁入了21世紀,同20世紀60年代相比,各方面條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變化是來之不易的,是前輩們歷盡艱辛,流血犧牲換來的。越是條件優越越不能忘記過去,越需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在當前社會生活中,一些不良風氣有所擡頭,貪圖享樂、鋪張浪費、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費,甚至損人以利己、損國家以利己的腐敗現象時有發生,嚴重破壞了社會風氣以及黨的形象,要想轉變這種不良風氣,就必須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學習和發揚紅旗渠精神。

我將告誡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要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遵紀守法,廉潔奉公,腳踏實地,無私奉獻,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以實際行動不斷把紅旗渠精神發揚光大,爲現代化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電影紅旗渠觀後感4

6月19日至22日,作爲第二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培訓班的工作人員,我與參訓學員一起前往紅旗渠幹部學院進行了爲期5天的學習,所見所想,感悟頗多。這是一片怎樣的土地啊!竟然“孕育”出人工天河紅旗渠,這是一羣怎樣的人民啊!竟然重新安排了太行河山。

很小的時候,我看過《難忘歲月——紅旗渠的故事》,當時就被裏面的人物事蹟深深打動。爲了引來一渠水,人們耗時十年艱苦創業,生生劈開太行山,爆發出震驚中外的磅礴力量。

這種力量與古代官府“徵用民力”的勞動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時的縣委完全可以不進行這項工程,中途遇阻也可以就此中斷。但縣委頂住壓力黨羣一心,還是堅持將這項偉大事業進行到底。我認爲,歸根結底是因爲這是從羣衆需要的角度出發:縣委修渠是爲羣衆,羣衆修渠是爲自己,這就使得整個紅旗渠煥發出不一樣的光輝,真正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這種“黨羣一心”的感覺,我在觀摩紅旗渠紀念館、重走紅旗渠水長城、聆聽當年勞模吐露心聲、聽取“紅旗渠精神及其時代價值”講座、觀看話劇紀錄片時,一直貫穿心中。千百年,人民缺水生活苦,共產黨,帶領修渠徹底變。在修渠過程中,人民羣衆表現出強大的創造力和凝聚力。黨員幹部更是立下錚錚誓言:“哪裏困難到哪裏去,怕死不當共產黨員”、“只要渠能修好,命我都可以不要”、“我要奉獻自己的全部去修渠,百死不悔!”他們的一言一行閃耀着偉大的人格光輝,令人動容——這一切逐漸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直到今天,我們進入林州市境內時,這種無形的力量還廣泛存在着,感染着每一位來到這裏的人。

“禍兮福所倚。”當初的乾旱使林州人民橫下心來修成紅旗渠,雖然歷經千辛萬苦,但再也不受缺水之苦,還使一代人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使整個縣的人建築水平變得高超,改革開放後“十萬大軍出太行”賺到很多錢。捫心自問,如果沒有黨的堅強領導,沒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切可能實現嗎?山外經濟再發展,林州也許還在貧困的邊緣掙扎。“紅旗渠”,這個名字有很明顯的時代印記,但是紅旗似紅心,我們共產黨人不論何時何地,都是滿腔的爲民之情。

電影紅旗渠觀後感5

在交通運輸工程學上,老師講到紅旗渠,說是國際上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第一次聽說紅旗渠,好奇心促使我上網蒐集了一下她的相關資料,然後還看了一下《紅旗渠》這部紀錄片,對紅旗渠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

修建時間:1960年2月——1969年7月,歷時十餘年。

位置:山西省境內的平順縣石城鎮(A)——河南省林州市(B),以濁漳河水爲源,在A設壩截流,經過太行山將漳河水引入B。

工程量數字化化:削平山頭1250座,架設渡槽151座,開鑿隧洞211個,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人生活需要水,種田也需要水,林州市是很缺水的,正是出於老百姓生存的根本需要,林州市的廣大百姓有了引漳河水到林州的念頭。紀錄片的一開始,男的女的,推着獨輪車的,拿着錐子的扛着鐵鍬的,像一隻即將上前線的部隊浩浩蕩蕩地奔赴山區。以我的年齡沒有見過這種光景,看着這種場面一開始覺得很假,修一個溝渠至於這麼興奮,這麼大作文章嗎?接着,繼續往下看紀錄片。七十年代拍的紀錄片有它自身的一些特點,在觀看的過程中你就會體會到。不過有幾個片段讓我印象挺深:挖紅旗渠青年洞的場景,在技術不是很先進的情況下56天就將長橋建好了,壯漢們用繩子空懸在懸崖上試探鬆動的石頭,小學生們放學回家還去背幾塊石頭,最後在紅旗渠通水的日子男女老少樂開了懷。可以想象,在修紅旗渠的歲月了,年輕的壯漢掄大錘的聲音在山谷間此起彼伏;後方自己造炸藥的也是乾的熱火朝天;體力差的就留守給大家做飯送水。十多年了,紅旗渠及其支渠配套工程終於完工了。全體上下爲了修通紅旗渠,擰成一股繩,這股繩真是結實啊。

修紅旗渠的人都挺牛的。我覺得從紅旗渠中學到了東西。最重要的一點是,做事情的時候要靜下心來,認準了就去做。可是自己現在處於研一的階段,還很茫然,什麼都想嘗試一下,到頭來可能什麼都建不成。他們在修紅旗渠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大概的方案,也就是說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我們不能只是低頭趕路,不去擡頭看路。一開始的時候並不要求路線非常精確,出發以後不斷前進只要方向對就行,具體的路線到時候在具體研究。另外一個就是執行力,有了一個念頭,有了計劃,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去做,並且堅持做下去。

電影紅旗渠觀後感6

11月15日上午,支隊組織大家在二樓會議室觀看紀錄片電影——《紅旗渠》,這是一次盪滌心靈的洗禮,也是一次昇華精神之旅。

觀看完《紅旗渠》,我的思緒不知不覺被帶回到1960年,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他們沒有對貧苦的生活環境低頭,更沒有向貧瘠的自然環境屈服。在漫漫十年的日夜裏,他們住山洞,睡帳篷,吃鹹菜,啃窩頭,憑着敢想敢幹的勁頭,完全靠雙手和鐵錘、鋼釺等自制工具,奮戰於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不畏艱難險阻,逢山鑿洞,遇壑架橋,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完成了在太行山上修成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的壯舉,也實現了重新安排山河的誓言。青年洞、奪豐渡槽、南谷洞水庫、紅英匯流、渠首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一直迴響在腦海,縈繞在心間。那綿延幾千裏紅旗渠上一塊塊人工鑿成的,有角有棱的,裸露出道道白印的青石,都是“紅旗渠精神”的真實寫照!40多年過去了,中國人民走過了艱苦的歲月,在繁榮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不由感慨萬分,隱隱有一種精神力量吸引着我們,凝聚着我們,感召着我們。“紅旗渠精神”以其雄渾博大,蕩氣迴腸的魅力,融入到民族精神,給予我們深刻啓示,也給予我們無窮力量。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悠久的傳統,感染折服着一代又一代人。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十分艱鉅。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發揚傳統、展現本色,爲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而埋頭苦幹、頑強拼搏。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鼓舞引領着我們。作爲瓷都特警,身上更是煥發出着這種精神。在炎炎烈日下的古縣衙路旁,在呼呼北風裏的支隊操場上,在平時訓練中,在日常巡邏時,無不體現了我們這個戰鬥集體的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特警是一支非常年輕的隊伍,還不滿8歲,不論是制度建設還是發展規劃,都正值“艱苦創業”時期,很多時候需要我們發揚“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特警的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用似水的年華揚起“首戰用我”的風帆,用如火的激情開動“用我必勝”的大船,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其以新的時代和職業內涵,爲建設繁榮和諧魅力瓷都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