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看《紅旗渠》觀後感(通用5篇)

觀看《紅旗渠》觀後感(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看《紅旗渠》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看《紅旗渠》觀後感(通用5篇)

觀看《紅旗渠》觀後感(通用5篇)1

近日,單位組織了觀看話劇《紅旗渠》。當年林縣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林縣人民不等不靠,寧肯苦幹,決不苦熬,寧肯流血,決不流淚。積極想辦法,跑門路。縣委一聲號令,“引漳入林”,千軍萬馬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上,天當房,地當牀,吃野菜,帶乾糧,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1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硬是劈開太行山,修建了總渠長70.6公里。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縣17個鄉鎮,林縣人民從此告別了吃水難的困境。“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給我們很多感慨。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建設者們不計個人得失,不講條件,樂於奉獻,不畏艱難,勇於犧牲。犧牲了許多英雄壯士,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然而人們卻未退縮,而是前赴後繼。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團結協作精神。1960年,在楊貴,李貴“二貴”爲首的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下,“引漳入林”無論男女老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聽從安排,團結協作。這種精神是我們今天需要發揚光大,在工作上互相扶持,真抓實幹。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給人啓迪,催人奮進。我們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成爲我們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爲了四院的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願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永不消逝。

觀看《紅旗渠》觀後感(通用5篇)2

以追逐夢想爲主題,以崇高行爲爲背景,以重返紅旗渠爲線索.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於6日在全國發行,讓觀衆重溫了20世紀60年代修建紅旗渠的難忘時光。這部電影高度體現了紅旗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合作、無私奉獻的精神,震驚和鼓舞了觀衆。

紅旗運河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這是一個由建設者建造的項目,目的是在困難的條件下把漳河引入太行山腰部的森林。它被稱爲“人工天河”。紅旗運河工程始於1960年2月,完成於1969年。它持續了將近十年。

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改編自王先慶的小說《大國工匠》,並於20xx年開始籌備。經過四年的精心打磨和實景拍攝。它不僅展示了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的精神,也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成就。

記者在湖北首映式上看到,這部電影以林州方言的一首歌和一聲“叮噹”的錘打聲開始,這立刻把觀衆帶到了激情燃燒的時期。同時,這部電影交織了時代戲劇和現代戲劇的兩條主線。紅旗運河的精神在“隧道坍塌”、“空中除險”、“鐵娘子隊”等大型運河修復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雨夜營救》等現代戲劇也讓觀衆哭了好幾次。通過新舊時空的平行編輯,這部電影實現了傳統紅旗渠精神與當代紅旗渠精神的結合導演李說,作爲林州人,拍一部關於紅旗渠的電影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希望紅旗渠的精神能夠通過這部電影傳播到全國和全世界。

觀衆來自河南林州的郭小亮說:“我爺爺是紅旗渠的建造者。我在紅旗渠腳下長大。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是弘揚紅旗渠精神。我希望這部電影上映時,能吸引更多的人來我的家鄉。”

紅旗運河不僅是水利工程,也是精神圖騰和文化標誌。湖北首映式組織者、湖北紅旗區紅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懷玉表示,在新時代,這部反映紅旗區精神的電影應該時不時地出現。

觀看《紅旗渠》觀後感(通用5篇)3

7月24日,內科系統黨總支黨員在魏書記的帶領下來到了河南林州市參觀了紅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歷史,每個黨員都被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

“紅旗渠”宛如一條玉帶,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之中,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見證。“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內山多水少,居民苦極,土薄石厚,鑿井無泉。每逢乾旱,居民懸釜待水,有取水十餘里外者。老弱婦幼抱甕提罐,遠道取水,人畜疲極。林縣的史冊中記錄着漫長的歲月因乾旱缺水而留給人們的災難與貧窮。舊中國的林縣人民面對乾旱缺水的.生存壓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縣人民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歷時數年,在太行山中用鮮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號稱中國水長城的水利工程——紅旗渠!壯志撼山嶽,膽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紅旗渠。

林縣人民在艱苦的歲月裏爲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兩省的崇山峻嶺,利用有限的生產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這一偉大壯舉,要何等的勇氣和膽識,真正體現了共產黨心繫百姓,全心全意地爲人民謀福利。帶領林縣人民戰天鬥地,同惡劣的自然環境做鬥爭。一羣最樸實的人,用最簡單的工具創造出了世界奇蹟。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們,打動了我們,鼓舞了我們,心靈倍受觸動、情操倍受陶冶、鬥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進一步昇華。

作爲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我們將發揚紅旗渠精神,踏實工作,用信念和實幹精神投入到爭先創優活動中,爲醫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觀看《紅旗渠》觀後感(通用5篇)4

4月27日晚,大沙壩鄉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各村半脫產幹部、“第一書記”集中觀看紀錄片《紅旗渠》。

紀錄片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在人力、物力、財力季度匱乏情況下,紅旗渠不依賴國家,僅憑自力更生、苦幹實幹的精神,通過十年不懈的拼搏和努力,終於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條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改變了過去“吃水貴如油、十年九不收”的景象,讓林縣人民從此過上了“不怕旱澇、保豐收”的幸福生活,以此同時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更是創造了世界的奇蹟、人類的奇蹟。

觀看中,整個會場秩序井然,100餘人靜靜坐着,共同觀看了河南林縣人民齊心協力、不畏艱難創造的奇蹟《紅旗渠》,當觀看到話劇中活波可愛的吱吱因擔心工人餓着肚子而去挖野菜丟了性命時,當看到八十多歲的老秀才楊起夢老當益壯、奮不顧身爲紅旗渠建設揮墨題字時,當看到青年工友們爲向調查組證明他們是自願修建紅旗渠而在山洞中集體舉辦婚禮時......現場觀衆們再也按耐不住內心的觸動,不少人輕輕扶起來衣袖,悄悄擦拭着眼角的淚水,這是忍住的感動,更是真情流露。

觀看結束後,該鄉黨委書記對本次觀看進行簡要總結,同時明確要求,一是全體鄉村幹部要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煉就親民愛民的真情懷,煉就搶抓機遇的真膽識,煉就廉潔奉公的真品格,煉就幹事創業的真本領;二是以實際行動,傳承紅旗渠精神,以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爲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三是要廣泛宣傳,鄉、村兩級幹部、第一書記要組成工作隊,將《紅旗渠》精神宣講至家家戶戶,一次感化人心、凝聚民心。

大家紛紛表示,深受“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感觸,將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堅持理想,不懈追求,以紅旗渠精神爲動力,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做好本職工作,助力脫貧攻堅同步小康。

觀看《紅旗渠》觀後感(通用5篇)5

有幸能現場觀看大型話劇《紅旗渠》,可謂此生無憾。或許有點誇張,但我想通過這樣的誇張來強調其藝術魅力。不,藝術魅力是其直觀感受,裏面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更值廣泛傳播。

紅旗渠,用林縣人十年鑄就而成的人工渠。修渠過程的辛酸是不曾經歷苦難的我無法體會的。因此,我在此也只是淺談感受。

當一塊塊祖宗牌位整齊的擺成一排,林縣人民不停磕頭的那一幕,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一直討厭革命的劇我瞬間聚精會神。是什麼事情讓他們願意割捨心頭肉,錯過開頭的我不禁深思。原來,修渠得拆掉阻攔的祠堂和房屋。這樣的付出,只爲“水到渠成”。

“潔面後塗上自己珍藏許久的胭脂,然後東家串到西家。”這是嗞嗞生前最大的`願望。可惜,渠未成,人先逝。對水的渴求,不只是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的夢,更是全林縣人最深切的渴求。嗞嗞,只是爲修渠而逝的代表之一,還有無數英雄爲林縣的興旺獻出最寶貴的生命。但這並未消減林縣人修渠的決心,反而使其更堅定最初的信念。不爲什麼,只爲那些逝去的靈魂得用永樂,讓他們的死變得有意義。死有輕與鴻毛,有重於泰山。爲修渠(百姓利益的象徵)而逝,死又何懼。

“突然的工程塌方,八人生命被無情剝奪。可貴之處在於,他們的家人沒有任何人埋怨領導的修渠舉措,反而更加支持。可見當地人民,對黨和國家工作的理解與支持。當然,話劇中張貴的扮演者也深刻的詮釋了當時國家對民生的關注。張貴不畏權貴,堅守信念,持之以恆的精神是我們今天應該提倡與效仿的。爲解決林縣百姓溫飽,私自動用國庫資源,即使領導批評也未曾動搖。以民爲本,把民族的利益置於首位。我想,這就是國家一直提倡的”爲人民服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