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羅拉快跑》觀後感(通用16篇)

《羅拉快跑》觀後感(通用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羅拉快跑》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羅拉快跑》觀後感(通用16篇)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1

在古希臘的神話中,悲劇的產生原由本質是不可預知的命運這一亙古不變的主題,而宿命論這種心理歸因傾向延續幾千年一直強悍的存在我們生活的認知當中。生活的本質到底是悲劇性還是客觀性的,雖然在這部影片當中並沒有表現情感上的悲喜傾向,但是導演卻從同一事件的三次發展當中想象出三種命運的軌跡,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導演的創作思想和對命運的理解即宿命的不可知性,也同時表達了他想對命運進行絕對的掌控,然而時間等外在強大的客觀因素使他完全失去控制,最終只能屈服於命運的安排。

當然,除去對這個充滿哲學思辨的導演的心理創作的分析以外,這部影片本身的藝術特性和風格也絕對是獨樹一幟的。因爲它本身是一部很主觀的個人表達式電影,傳達的內容也必然是創作者很主觀的認知和思想,但是這種思想講述的方式卻是十分的與衆不同吸引眼球,導演首先在對內容創作上便進行了不同的設定,從而使三段起因相同但是結果迥然不同的事件很有條理和風格化的進行了表達,也因時間的緊迫感使導演吊起了觀衆的參與感和興奮感。、

湯姆·提克威這部影片讓我想到了《蝴蝶效應》、《時空戀旅人》以及諾蘭執導的《記憶碎片》,因爲他影片既包含了《記憶碎片》中影像的相同重複,但又和其表達的故事內涵截然不同,而從對命運的控制上這一主題來看結合時間這一因素的思考,它和《蝴蝶效應》以及《時空戀旅人》在同人生這個主題上有着非常相似的情感傾向,即即使可以在時空中進行往復,但是命運卻並非可以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裏,深深地宿命感油然而生,只不過有人很樂觀的接受這種宿命安排,而有的人則不斷地反抗塑造了更加悲劇式的命運。

《羅拉快跑》除去導演所給予的哲學上對時間、命運、情感等主題的思考外,它的拍攝手法對攝影機的靈活運用,還有主觀的自我形式風格的表達,以及音樂和色彩上同表演節奏和步驟的匹配增加了這部影片的藝術感染力,這樣的影片更容易忽視演員的表演技藝,這裏的演員更像是一種思想傳達的載體,他們本身的屬性完全爲了導演所想要傳達的思想控制了,這也是這種以導演思想爲根本的藝術影片對錶演藝術的一種限制,自我自由表達的影片大多另類,而我認爲湯姆·提克威這部影片在思想上雖然呈現哲學上的思考然而並沒有什麼突破,而且在拍攝的藝術手法上有些炫技的嫌疑,結合各種藝術的精妙匹配才使得這部影片被人稱道。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一部高度風格化的影片能夠拍攝成這樣的程度,也是值得肯定的了。同時他表達的主題非常大衆適合市場,在推向市場這一盈利性方面來說是值得考慮的。不過於我個人而言高度風格化的哲學性影片我更傾向於反傳統和道德的一中批判性和叛逆性的藝術,這種帶有侵略性的藝術更有穿透力對於藝術和人的發展其實更有推動性。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2

羅拉(弗蘭卡?波滕特 飾)和曼尼(莫里茲?克雷多 飾)是一對年輕的戀人,其中曼尼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小混混,而羅拉則是相信“天大的事情有愛情頂着”的愛情至上主義者。

一天,曼尼爲老大完成一項鑽石交易,帶着裝有10萬馬克的錢袋等候羅拉的接應,然而羅拉的自行車被人搶走,耽誤了約定的接應時間,曼尼只好乘地鐵回去。在地鐵車廂裏,曼尼扶起身邊的乞丐,同時,看見兩名警察向他走來。慌亂中,曼尼下了車,竟然把錢袋忘在了車廂裏。顯然,錢袋被乞丐拿走了。此時距離曼尼和老大約定見面交錢的時間只剩下20分鐘,如果20分鐘之內籌集不到10萬馬克,曼尼就會被老大殺死。走投無路的曼尼打電話向羅拉求救,如果羅拉20分鐘之內不能趕到,曼尼只能鋌而走險搶劫電話亭對面的超市。

考驗羅拉愛情的時候到了,爲了在20分鐘內籌到10萬馬克,救出曼尼,她狂奔在向銀行家父親求助的路上。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3

《羅拉快跑》是一部形式感很強的片子,羅拉要在20分鐘內籌到10萬馬克以營救男友,除卻開頭她接到電話到奪門而出的十分鐘,此後的60分鐘被均勻地分爲三個部分,分別演繹了三種不同的營救過程與相應的結局。

影片用於表現事件的時間與事件本身的時間同長,於是,我們跟隨羅拉的奔跑,在三個完整的20分鐘內,體驗了三次驚心動魄的救援,看羅拉那一頭鮮豔耀眼的紅髮,三次在柏林的街巷飄揚,像一面旗幟。

片子開頭,在快節奏的電子音樂中,卡通化的羅拉飛奔下樓梯,在樓道遇到一個男人和他氣勢洶洶的狗——正如這裏所表現的,《羅拉快跑》在形式上很像一款電腦遊戲:遊戲時長,20分鐘;遊戲目標,解救男友;通關障礙,越過路上的車輛與行人,找銀行家老爸借錢,並在規定時間內到達十字路口,阻止男友在走投無路下搶劫超市。

三次營救中,前兩次分別因羅拉被警察開槍打死和男友被救護車撞而“闖關失敗”,沒關係,點擊“重新遊戲”,一切又回到最初,紅色電話懸在半空,羅拉向母親喊了一句“我去買洗髮水”,便開始又一次沒命的奔跑。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4

作爲一部後現代電影的代表之作,《羅拉快跑》在影壇上的地位確實不可撼動,它運用種種先進的科技手段,特殊的剪輯技法等,以兩百萬美金的低成本在全球票房創造了一億美元的票房奇蹟,然而,電影作爲一種文化輸出,它最大的意義不在於票房,而是電影本身帶給人們內心的碰撞,以及在社會上造成的轟動。

時隔18年,再去看這部新時期德國電影的復興之作,依舊覺得十分吸引人:充滿動感的背景樂貫穿了羅拉的三次奔跑,增強了情節的緊張感,也提高了觀衆觀影的注意力;動畫和現實的穿插剪輯使得影片變得趣味橫生;影片的鏡頭語言也是十分豐富。“20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社會經歷了危機和動盪的時代,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潮的泛濫,反映了青年一代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憤懣、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亂。”後現代主義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從羅拉的造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電影的時代特色:放縱的年輕人和思想解放的社會羣體。

摒棄那些對《羅拉快跑》中關於所謂女性意識、個性釋放,吧啦吧啦的官方評價,從《羅拉快跑》,我看到了命運之下,人類如同螻蟻一般卑微無奈,我看到,我們所深信不疑的也許都是自欺欺人的謊言,我看到,即使命運那麼無賴又不講理,總有人會步履不停地與之搏鬥。

一切都像多米諾骨牌一般,一個因造成一個果,如果不是如果那天一向準時的羅拉沒有被偷了自行車而錯過約定的時間,曼尼就不會因爲打不到車而坐上地鐵遇見流浪漢;如果曼尼能夠多等羅拉一會兒,就不會因爲搶劫超市而導致羅拉的死亡。然而,命運面前,人類的力量顯得多麼渺小而微不足道也:羅拉,曼尼,途中所遇:惡狗和惡男,婦人,男孩,麥爾叔叔的黑色轎車,盲婦,銀行女職員和紅色救護車在三次奔跑中獲得了命運的改變。影片展現了婦人因爲遇見羅拉而變得不同的三種人生:因心情鬱悶偷小孩被捕;也許意外地中了彩票,開啓了富豪人生;也有可能因爲和羅拉的碰撞遇到慈善組織,從此棄暗投明。偷車的男孩也許會遇見一個美麗的女子,幸福地共度餘生,也許會最終一無所有,在街頭終日流浪,也許也會將贓車幸運地以70馬克的價格賣給拾到鉅款的流浪漢。當然,並不是每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會發生變化,比如麥爾叔叔三次都註定要撞上那輛白色小轎車。地球上有近70億的人口,我們互不相識,卻會因爲某個時刻的某個選擇而不知不覺地改變了彼此的生命軌跡。

當羅拉和曼尼做完愛躺在牀上時,羅拉對曼尼說如果曼尼當初沒有遇到自己,他也會對別的女孩說對方是曼尼遇到的最棒的女孩,也會對那個女孩說他愛她。只是因爲曼尼遇到了羅拉,於是,那個“世界上最棒的女孩”成了羅拉。

於是,相識成了偶然,真愛成了謊言,誰也說不清究竟“內心”是怎麼一回事,正如片頭所說的“人類,也許是這個星球上最神祕的生物,是一個無從解答的謎團,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去向何處,是怎樣知道那些我們自以爲知道的食物?”我們無法真正地看清自己,命運像極了一個巧妙的機關,時間正是從暗處楚楚欲動的暗器,它無處不在,卻無法戰勝。

遇見是“可能”的N次方,遇見你只是我生命中無窮小的概率之一,我本有無窮大的概率錯過你,而我偏偏遇見了你,既然遇見了,便再無須多慮那錯過的N次方減一,從此你是唯一。

一遍一遍地看羅拉的奔跑,看她努力地重複那段20分鐘時光,在一次次失敗中堅持下一個20分鐘,最初是感慨現實中的羅拉是不存在的,人哪有那麼多的機會去重新過一生,錯過就錯過了。確實有些悲觀,可是此刻,當我第不知幾遍翻看本片,看到羅拉一次次不知疲倦的奔跑,看到她臉上一如既往的堅定,猛然覺得羅拉之奔跑正是對命運的極度反抗:命運所給予我的,我決不接受!那頭張揚的紅髮,那不知疲倦地奔跑,正是生命力的展現啊。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5

“人類,也許是這個星球上最神祕的生物,是一個無從解答的謎團。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去向何處?是怎樣知道那些我們自認爲知道的事物?爲何我們對一切都深信不疑?有無數疑問需要找到答案。一個答案將衍生一個新的疑問,而一個答案又將衍生下一個疑問,如此循環不止。但最終,會不會永遠是相同的疑問?並且永遠是相同的答案?

球是圓的,比賽90分鐘後結束,這是毋容置疑的,其他一切皆純屬理論。開始吧。”

有很多小說和電影都會設置這種面對同一情形會有多次重新來過、重新選擇的機會,當然也會帶來不同的結局。有評論說電影講述的是蝴蝶效應,一個微小細節的改變就會帶來一系列的變化。有評論說羅拉的三次快跑暗示着前兩次是人與上帝的鬥爭輸了,第三次戰勝了上帝、時間,贏得了勝利。

對我來說,啓發就是影片開始的這段話,意味着,別想那麼多純理論的東西了,沒什麼大用,趕快跑起來(行動起來)吧。第一次羅拉和男友的對話和第二次男友與羅拉的對話,其實都印證了開頭的那個問題:會不會永遠是相同的疑問?——這個疑問就是,你愛我嗎?(暗含着人類都希望愛與被愛,內心深處都在渴望愛)並且永遠是相同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我愛你。(愛是一切,愛是包容、愛是佔有、愛是憤怒、愛是喜悅、愛是不顧一切、愛是即使你死了你也永遠在我心中、愛是你就是全世界最好的那個女孩……)羅拉要確認自己是被愛的、值得被愛的,羅拉的男友要確認自己是被愛的,而且雙方都希望自己是對方心中的唯一,第一。

只要你不死(最終結局未到來),總有無數個人生版本在等着你,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選擇。再說了,說不定有無數個你在多重宇宙已經做出了她們的選擇,而你只是演繹其中之一。

跑起來吧……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6

第三次看完《羅拉快跑》,我不自覺地向後現代電影的“肆無忌憚”,“隨心所欲”的創造性精神發出感慨。

何謂“後現代”?按照後現代主義的代表人物利奧塔的經典定義,後現代即是對“元敘事的懷疑”,即對任何一種給定的權威模式的不信任和解構。這在《羅拉快跑》中有了完整的體現。

電影的海報設計十分獨具匠心:羅拉甩着一頭紅得發亮的頭髮,面帶焦慮,努力的向前奔跑着,是在追趕什麼?還是被誰追趕?導演在宣傳的時候就給觀衆留下了問題,吊足了觀衆的胃口。而周圍的事物在高速奔跑的狀態下變得不清晰,彷彿羅拉穿梭於時空隧道之間。另外,三張“奔跑的羅拉”在海報上的平行位置,也爲這部電影的劇情與結構打下了伏筆。

《羅拉快跑》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毒販曼尼帶着十萬馬克向老大交差的路上,因爲極其偶然的原因,將錢忘在了地鐵車廂中,被一個流浪漢撿走。馬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好用公用電話向女友羅拉求救,要求她在20分鐘內籌到十萬馬克,並將錢交到老大的手中,影片至此,羅拉便開始了拯救曼尼、拯救愛情的奔跑。

導演運用了一種獨特的方式將其後的故事講了三遍,而三次羅拉奔跑的結果大相徑庭,僅僅因爲其中一些微不足道的細微差別,這也賦予了整個影片極強的戲劇化色彩。

第一次奔跑,是一場十分無奈的悲劇。羅拉在指定的時間剛好趕到會合地點時,曼尼已走進超市搶劫。羅拉毫不猶豫地給予男友協助。而就在搶劫即將得手之際,一名警察因緊張而走火,子彈擊中羅拉,使其當場斃命。

第二次奔跑,是一場黑色幽默的鬧劇。羅拉重複了第一次的倒黴,出門被流氓和惡狗絆倒,在街上的相同位置再次與推車婦女、修女、小偷相遇,並與流浪漢相撞,在銀行父親還是選擇了拒絕幫助,羅拉氣急敗壞搶過保安的槍,以武力相逼拿到十萬馬克。在趕到會合地點時,正欲搶劫銀行的曼尼放棄了對超市的搶劫,但是突然出現的紅色救護車正好撞上了想羅拉走來的曼尼,曼尼當場死亡。

第三次奔跑,是一場皆大歡喜的喜劇。羅拉出門時,逃過擋路的流氓和惡狗。但到達銀行時,父親因應叔叔邀請離開了銀行,情急之下羅拉只能去賭場碰運氣,而曼尼在盲人婦女的指導下,發現了拿走十萬馬克的流浪漢,曼尼憑藉手中的槍重新奪回十萬馬克,交給了老大,取得了老大的信任。當羅拉拿着賭場中贏得的十萬馬克到會合地點的時候,兩人頓時成了富翁,歡喜地收場。

在影片的開始,《羅拉快跑》就引領觀衆進入一種對人生和命運思考的狀態。而在給定的前提下,導演運用非傳統的重寫式版塊結構從三個角度,三種結果對其進行解讀,印證了“每一秒你都在改變世界”的真理,使影片“理性的結構與命運的偶然”這一主題有力的'得到論證。

理性,在現代人的視野中,已經變得迷惘且虛假,與人們漸行漸遠。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我們長久以來依靠的理性是如此地蒼白無力,在理性之外,充斥着不可預知的非理性因素的神祕作用,還有着太多僅僅依靠理性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切都是那麼地不可掌控,“人定勝天”這句話在此處完全失去了力量,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彷彿纔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在敘事結構上,復調型的版塊重複敘事,無論是對傳統的三幕式戲劇結構,還是對非傳統的環形敘事結構,都是用一種標新立異的方式完成了自身對理性的解構。通過羅拉三次奔跑結果的不同,讓我們看到,命運在微小的瞬間就能發生極大的轉變,強調了其偶然性,緊緊地扣住了影片主題。各版塊間不再拘泥於時間和空間上的聯繫,從單一的版塊來看又保證了其獨立性,使影片中的偶然與必然,單一和多元得到了辯證統一。

在畫面與剪輯方面,影片運用了紛繁複雜,花樣翻新的畫面剪輯,表現了世界的繽紛多彩,也隱喻了非理性事物佔據的不可忽視的地位。另外,影片中大量跟鏡頭的拍攝,使得整部影片顯得十分動感,反映出了世界的動態和混亂感。快節奏的剪輯也把握得非常到位,整個故事都在一種緊張的氣氛中發生發展,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刺激”程度,滿足了“視聽的一代”視聽享受的觀片要求,讓影片能在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下進行,抓住了觀衆的心。

本片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其視聽語言的多元化。影片混雜了MTV、電子音樂、電子遊戲、搖滾、動漫等多種形式,使影片成爲一個“大熔爐”,新穎而不唐突的多元的後現代藝術格調。特別是在對人物造型的設計上:一頭紅髮(在整個影片中只有羅拉是紅髮),表現了每個人的獨特性;一件背心、一條牛仔褲、一雙運動鞋又體現了人的普遍性。獨特性強調了個人對世界的改造作用,普遍性則強調了非理性因素的神祕而強大的力量。此處羅拉集個體與集體的對立於一身,使得這個活在現實世界卻又不屈於現實的主人公成爲影迷心中一大經典的形象。

在這部影片中,看不到任何對電影傳統形式的顧慮,傳統的電影形式也沒有給這部電影帶來任何束縛,從而使得整部影片體現出了一種爲我所欲的超脫精神。“取消權威,提倡多元”,這本身就是後現代主義的核心理念,在電影的領域中,挑戰權威、傳統的行爲是推動電影發展的根本動力,立異的態度是各個影人應該具備的,多元化的後現代主義思想是各個影人應該去追求的。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7

在課上聽老師推薦了羅拉快跑,而我又正學德語,週末趁着有時間就看了。

剛看的時候我是完全被震撼到了,從沒見過這種有趣的片頭和敘事方式,所以儘管我是個不耐煩的人,平時追不了電視劇的人,也充滿期待地看下去。這部影片是真的棒,它是我這兩年來看過最好的電影,主要是敘事方式太新鮮了,故事情節也令人深思。

人總是羨慕別人擁有自己的沒有的東西,我就非常羨慕羅拉。她有迎難而上的勇氣,有不顧一切的愛情觀,有說做就做的凜然。這些都是我沒有的,如果是我,不瞞你們說,或許接電話的時候就跟曼尼一塊哭了起來。看電影的從頭到尾我都在想,如果是我,我該怎麼辦?思考良久,我的答案竟然是:幸好不是我。所以羅拉,羅拉是個讓人佩服的女孩子,她乍眼看上去或許不美,但我們絕不能否認,跑起來的她看上去最美。

羅拉前後短短几秒的差距就改變了無數人的一生,細想極恐,令人髮指。我開始擔心命運是不是早就安排好的,緣分是不是早就註定,痛苦是不是也早安排好。推車婦人、倒賣自行車的小夥、銀行女職員…他們的命運能在短短几秒的差距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讓人感覺個人的渺小,實在令人害怕。或許人生實在短小,快樂有快樂的道理,痛苦有痛苦的道理,承受或者反抗都自有道理,我們不可能像羅拉一樣有那麼多重來的機會,有那麼多的天賜良機。我們能做的只是定好大方向,完成小目標,人生途中可能有很多變數,可總比止步不前好。

看電影時一直爲羅拉揪心,看完電影,作爲一個懦弱不堪的靈魂,只能說:幸好不是我。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8

這是一部運用了複雜蒙太奇和精彩的鏡頭語言的經典作品。

影片的背景音樂,三段側重不同,第一段的背景音樂更側重於快速,帶動觀衆的緊張心情,而後兩段則增加了趣味性,且更富有節奏感,讓觀衆隨羅拉的腳步期待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帶動觀衆去體會情節。

影片呈現的是暖色調,並運用了大量的紅色元素,紅色帶來刺激,緊張的感受,給觀衆強烈的視覺衝擊,而在羅拉與曼尼回憶時,影片使用了黑白色調,更能讓人體會到羅拉與曼尼不幸遭遇的絕望心情。

在運動鏡頭之中,影片也同時運用着靜止鏡頭與之呼應,片中曾兩次以上帝視角的俯視拍攝方法拍攝羅拉的奔跑,靜止的鏡頭與俯視拍攝相結合,觀衆站在一個冷靜的角度去觀察羅拉,緩解着高頻率運動中的緊張情緒,也更加突出的展現着主題的運動。

影片的另外一種運動鏡頭的運用也令人讚歎,旋轉鏡頭的運用,全面的展示着羅拉的慌亂不安,讓觀衆對羅拉的關注更加細緻入微,並且旋轉鏡頭的運動,與主題的靜止形成了對比,製造了一種緊張急切的氣氛。

影片在運動鏡頭中,完美得運用了推鏡頭。在羅拉被槍擊倒地後,鏡頭推向羅拉的雙眼,這種凸顯主題和細節的方法,“強迫”觀衆注意羅拉的心理,進而過渡到羅拉與男友交談的“平行世界”,給觀衆鮮明的視覺印象。這種帶動觀衆關注影片內容的手法,影片中出現過很多次,在羅拉奔跑時,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路人,在羅拉與路人發生交集時,鏡頭從遠處推向主體,展示了影片主體與客體的關係。

影片的大部分鏡頭都是羅拉在奔跑,奔跑的鏡頭帶給觀衆快速而刺激的視覺感受,而在大篇幅的高頻率移動鏡頭中,影片也穿插着路人故事,給觀衆不同的體驗,並且有效的緩解大量運動鏡頭給觀衆帶來的疲憊感並給提供給觀衆新奇的吸引力。關於路人們後半生的鏡頭,影片運用了照片快速播放式的敘述方法,在快速的影片節奏中既不顯得突兀,也清楚得交代了路人的故事。

《羅拉快跑》是德國的一部電影,講述了羅拉爲解救男友曼尼而發生的三種不同故事。影片節奏快,色彩鮮明,引人入勝。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9

影片從一開始就把羅拉的堅強和鎮定表現出來了,她和男友在痛電話是,可以看出她也很恐慌、無助,但她還是竭力讓自己保持平靜安慰他的愛人。她說:“等我,我有辦法。”於是開始了狂奔,爲愛奔跑!一個女孩子去哪裏找那麼多錢呢?但她抱着一絲絲的希望找任何一個可以幫他的人。我想當時的羅拉已經忘記了一切,她唯一的目的和想法就是找到錢去救他的男友。畫面裏一直出現的羅拉奔跑的鏡頭讓我們看到了女性的堅強和勇敢也改變了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們對女性的看法,男人可以做的女人也可以,不只是男人才堅強敢於和困難鬥爭,女人也一樣不遜色。羅拉的這一奔跑的形象也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跑出了女性新的出發點。《羅拉快跑。》的誕生對電影界來說是一件幸事,從創作理念上來說他不拘一格、天馬行空,給以後的電影創作拓寬了道路,是新的電影創作理念和創作方式。世界在改變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我們也希望看到更新穎、獨特、又有觀賞價值的影片而《羅拉快跑》就是極佳的參考方案。

在看影片的時候我一直被羅拉表現出來的對愛的執着和堅強而感動着。縱觀世界上的衆多名著,很多都離不開愛,大多以愛情爲題材,有時候我會想,爲什麼處在不同國度和時代的人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以愛情爲題材呢?我想應該是因爲沒有人不希望自己擁有美麗的愛情也沒有人不期待得到愛情,與其他的相比愛情更有震撼力也更容易引起大衆的共鳴、吸引人們的注意。

羅拉,爲愛奔跑!羅拉是爲了他的愛人奔跑,而我們則爲奔跑着的羅拉而感動。爲她對愛的執着和流露出的堅強而折服!也爲導演的跳躍的思維而讚歎不已!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10

人生可以有無限個選擇,無限的可能,但現實裏,人只有一次選擇機會!正如很多人所說,人的一生可以在剎那間改變。

《羅拉快跑》是一部遊戲化形式的充滿哲理思想的動作電影。影片有三分之二是羅拉奔跑的鏡頭,採用動畫、音樂相配合的手法,給我們呈現出一種高速率的鏡頭運動方式,配上節奏強勁的電子音樂,給觀衆帶來了強烈的視聽衝擊。在看似愛情的主旋律下,羅拉對男友的營救行動其實是對命運的挑戰。她不顧一切地奔跑,在這種無助的大環境下,影片在幾乎震碎人們大腦思維的同時,激發出觀衆強烈的認同感:在面對命運和世界的無奈中,渺小的我們只有選擇奔跑。

當時代變遷中,男女主角位置漸漸模糊時,影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表現出了兩種不同的人。一種人(如曼尼)是靜的,他/她只能等待厄運的降臨並自怨自艾;而另一種人(如羅拉)是動的,他/她盡最大的努力和命運抗爭。而這兩種對待命運態度的錯位和變化導致了影片中三種截然不同的結局。當影片中反覆出現的時鐘指向12點時,羅拉與曼尼的順理成章的相遇,體現出了交叉蒙太奇的特點。羅拉的三次奔跑,用重複蒙太奇呈現出的三個平行世界裏的三個羅拉,一個起點,三個迥異的結局。仔細審視圖中,羅拉的每一次變化,哪怕是喘息的頻率不同,也會影響之後的一切。如,羅拉與推嬰兒車的老婦人。她撞她,或者不撞。都會在羅拉內心中以心理蒙太奇的方式產生不同的效果。這是一種近乎脫離人類邏輯與認知的因果,它使一切理所應當,也使一切驚豔無比。奔跑中羅拉堅定不移的眼神,也許就是人類最強限度的生命力。

導演採用了等分三段體的拍攝方法,三段首先在時間上是等分的,其次在所需完成的任務上也是相同的。讓女主角羅拉在同樣的二十分鐘內,經過奔跑過程中不同的狀況,產生了三種不同的結局,這使得整部電影看起來就像一個遊戲。羅拉的人生看起來是可以重來的,但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羅拉每次新開始的奔跑,並沒有基於前一次的任何經驗。我們不得不認同,此刻人只有一次選擇的機會。

人生中無數個選擇構成了我們的生命,自己的選擇將不斷影響着自己的命運,同時也有着冥冥不可見的手在安排着一切。每個選擇都有得有失,只要還在奔跑。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11

很早的時候看過這個片子的影評寫得很精彩,一直很想看看這部片子,感受一下是不是像書中所寫的那樣好。現在看過了但和我想像 的有很多不同出處。

從視覺上和故事的安排上它都一反常態、別出一格,給人很強的視覺衝擊力,採用快速剪接、跳切、flash動畫、照片、升降鏡頭有機結合,巧妙的連接在一起,讓人目不暇接。影片開頭就比較有神祕色彩,採用了很多特技和動畫的表現方式有種在看動畫片的感覺,表現手法很新穎、鏡頭語言豐富。

影片的敘述方式也比較獨特,很多電影都是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個模式來展開的,但這部影片是直接進入主題,一開始就營造了一種緊張的氣氛使觀衆也高度的集中精力快速的進入影片當中。

從節奏上說影片一直追求的是快!不拖沓!演員的表演也與影片的節奏相得益彰,有很強的表現力。

從拍攝的方式上來說,影片分爲3個部分,每一個結尾都給我們驚心動魄又有些莫不着頭腦的感覺,給人很多的想像空間。正是因爲有好奇心的驅使才更想往下看下去,弄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還有在拍這幾個不同的結尾的時候前面很多鏡頭是重複的,也衝破了當時的拍攝方式,我不得不感嘆:導演太有創意了!思想太前衛了!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12

我來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孤獨。擦肩的行人匆匆行色,而我沒有喜憂的心情,在朦朧的早晨,我就這樣走過。我在尋覓些什麼?選擇與得失的度量?偶然與因果的預言?重複與重來的類似?那些疾走的背影,又能告訴我些什麼?

帶着德國實驗先鋒電影的鋒芒這有別與意大利新浪潮,確有着別樣的唯美主義。電影《羅拉快跑》開始有這樣一句旁白:“我們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是什麼使我們相信這一切,又是爲什麼去相信這一切呢……”揭開了本片隱藏的蘊。且影片開頭以字幕宣稱:"我們不放棄探索,探索的終點將是它的起點,讓我們重新認識探索吧"。更是在告訴觀影者這個觀點。德國是一個盛產哲學的國度,電影《羅拉快跑》就是一部被稱爲德國的“呂克貝鬆”的湯姆.提克威導演的哲學藝術電影。“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的”結論,強調人的自我認識和追求,要求恢復失去的人的價值。所以《羅拉快跑》就是一部令人震撼而又心碎的哲學聖章。

不久前女導演趙薇的處女作《致青春》上映獨特的女性視角贏得了業界很大的讚譽,而侯詠的《茉莉花開》獨特視角講述着時代的變遷和女人的命運。本片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就背景造型方面,羅拉一頭的紅色頭髮極具感官刺激,象徵桀驁不馴。而《致青春》有着那個年代的泛黃的回憶:不管是《紅日》的風靡還是王祖賢的海報,都有着時代的印記;就故事情節方面,原以爲是英雄救美,卻是相反的。

而影片《羅拉快跑》的剪接節奏風格和流行音樂的加入更烘托了整部影片統一的快節奏風格,表現了現代生活中的大都市讓人透不過氣的快節奏,如影片開始和羅拉的三次快跑。

影片片頭音樂中的鐘表聲和影片開頭搖擺的鐘表,都刻畫出這部影片將與時間有着密切的聯繫。本片一大亮點就是本片的色調:彩色與黑白兩部分,彩色與黑白交替出現爲觀衆區分開回憶與現實。

影片中的十字路口:鏡頭內黑壓壓的人表現人口膨脹密度和人的無目的性。降格(快鏡頭)視效:人如木偶般機械的移動,人們行旅匆匆,面無表情,如生命的行屍走肉,主角眼中的世界的混亂,人類的無目的性以及整個人生的可笑荒誕。視聽上,幾乎佔盡所有鏡頭三分之二的移動鏡頭大升大降,使整部電影在視覺上極富衝擊力,使整部電影都處在一個動勢,在節奏上突出一個“快”字。

《羅拉快跑》有三段式劇情結構:“一個遊戲的結束也就是另一個遊戲的開始”。明確表明了本片是一場荒誕的遊戲。相較之中國的《茉莉花開》同樣的三段故事講述結構,《羅拉快跑》更富於哲學性。本片導演在短短三次奔跑中談人生、談愛情、談哲理,這二十分鐘可以看作是一個虛擬的人生實驗場。世界上的事情充滿無數種可能性.有的只是看你如何選擇,既然選擇了前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奔跑的宿命論,在追逐中醞釀成堅持。

沒有重複過往,不曾透支未來。真實的謊言,在現實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中迴環,在電影中,導演給了一個美好的想法來彌補現實中的缺憾。這讓我想起了另一部影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真實的謊言》。一直奔跑的宿命論,我們還在找什麼呢?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13

如果,我是羅拉,我會選擇奔跑;如果,羅拉是我,她會選擇奔跑;如果,我還是我,我還會選擇奔跑;如果,我只是說,如果!

於是,在如果中,電影開始了……

一頭染紅的短髮,像火一樣點燃人間火花,雖然行人之中誰也不理會誰,但就算是一個擦肩而過,一瞬拘謹的互相注目,埋藏着無限多可能性的旋風,正穿過每個人之間。

有時候,人們傷心,不是因爲愛情結束了,而是因爲當一切都結束了,愛還在! 一顆無所事事的子彈穿透了羅拉的胸膛,她絕望的倒在了地上。一切都結束了,而曼尼呢?你看,你看,煙花的臉,當煙花飛騰的時候,火焰掉入了大海,遺忘和記得一樣,是送給彼此最好的禮物,那空中飛騰着的十萬馬克,那氣喘吁吁的二十分鐘,是愛,愛的禮物!

那麼,這個小女子,誰能夠真正地幫她呢?爲了情人拋棄了家庭的男人,一個無所事事的女人,她的什麼都沒有的男人……不,沒人可以幫助她。羅拉再一次奔跑着,人在絕望中流下的第一滴淚是足以能激發所有的原動力的,因爲,愛,破碎了,就再也拼湊不回來了。那一刻,她只能用槍威脅着父親,搶走了銀行裏的十萬馬克。那一刻,我們固執地以爲愛能超越一切,但是,我們不明白世上另有一種力量,它叫做命運,羅拉見到曼尼,喊了一聲曼尼,只是,命運說, 該帶走曼尼了,以後的幸福,還是在來生中尋找!

如果,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的人,而是含着眼淚奔跑的人,那麼,何必在乎對命運的征服呢? 可以,再一次的奔跑吧,也許,並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穫,但是,每一次收穫都必須努力,絕望之後的努力我們必須去賭一把,可能很難相信,用不到一百馬克可以贏得十萬馬克,但這是命運對我們的諷刺嗎?或者,這原本就是命運對執着的回饋?

看吧,童話已經結束了,那個,長大了的羅拉和我一樣,長大以後,我們只能奔跑,每一次哭,每一次苦,每一次失去,每一次尋找。都說女孩子不需要太堅強,否則就沒人疼了,可是有誰知道,我們不自立不自強,誰有在我們需要肩膀的時候給我溫暖?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真的堅強,我們是在被迫中堅強,誰不知道,再堅強的女子心裏總有塊傷?不痛不代表沒有被傷過。如果,那個有情人的男人能懂,那個生養她得女人能懂,他們的女兒含着心底的淚,爲愛奔跑着,已將很累了,他們,能不能伸手幫助一下她呢,讓她休息片刻?

如果,長大了,只能奔跑,那麼,我們要在奔跑中,不慌不忙地長大!

如果,我只是說如果!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14

之前剛開始看這部影片時很不能理解那兩個“死而復生”的環節,總覺得過於荒謬,似乎他們的人生過於輕鬆了些,只要不遂自己的願就可以在他們自己的意願下重新開始,於是對於他們後面的奔跑和追求也就多了幾分不在意,但是當老師講解的時候我才明白自己有多麼膚淺和無知……

羅拉的奔跑是一種接近生命極限的奔跑,在奔跑的另一端連接着男友的生命,連接着她和男友未來對的美好,連接着所有她對愛的憧憬和希望,所以她的奔跑是在以一種跟時間跟生命抗衡的賽跑,而那種極致的追求,如果沒有過相關經歷的人是無法理解和體會的,就如我最初最淺淺的評價……

羅拉對愛情執着的信念使她擁有比一般人都難以企及的超能力,她的吼叫猶如傳說中的獅吼功,可以使身旁的玻璃碎成千塊萬塊,可是面對着這樣一個傳奇般的女子,上帝似乎更加刻意要考驗她的耐性,於是,她不得不一次次重新開始,從頭跑起,於是電影中就不斷看到羅拉奔跑的鏡頭,奔跑,奔跑,一身實在稱不上好看的着裝,甚至連內衣的邊都會因爲奔跑而顯露出來,顯然這也應該是導演的苦心所在,讓我們再一次深切感受到羅拉無所顧忌的奮勇直前,於是內心也再一次被震撼!

突然想起之前跟一個朋友在爭執的一個問題:她的男友,在我看來簡直一文不值,根本不知道那麼優秀的她爲他如此付出和犧牲,然後,讓我不解的是,她不僅沒有一絲猶豫,甚至有點甘之如飴的感覺,因爲當時她就用那種我難以理解的語氣對我說“你明白那種愛一個人可以愛到爲他去死的感覺嗎”……我當時就愣住了,我不願意相信,她從來都是那麼理性的她怎麼會變得這麼衝動和感情用事,當時甚至還爲此和她冷戰了幾天……但是,現在想想,也許愛情有時候只是一個人的事情,自己的感覺的事情,只要自己的感覺對了,不管對方條件在旁人看來是多麼優越或者不足,愛了就是愛了,那種感覺可以驅使一個人做出任何事情,包括我同學口中的“爲他去死”,就如勞拉,她的奔跑就是因着愛情的名義,就是陪着自己的未來甚至性命的奔跑……也許,直到此刻,我才知道我當時在和朋友問題的處理上有多麼世俗和幼稚,也許就是沒真正談過戀愛,所以我纔不能真正體會他們的心境……

當羅拉第一次面對死亡的那一刻,透過她渙散的瞳孔,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鏡頭,羅拉和她男朋友兩人躺在牀上,討論起了苦苦糾纏着現代男女的問題,關於愛不愛的問題,最初覺得羅拉好傻,愛了自然就會講出來,而被迫講出來的愛又能給自己什麼安慰呢,也許不過換得幾聲唏噓感嘆吧……但是現在我明白了,羅拉,她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如同我的朋友一般,他們都是在以愛情的名義,誓將愛情進行到底!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15

影片講述的是:在德國柏林,一個嘍囉曼尼告訴自己的女朋友羅拉,因爲失誤,丟失了十萬馬克。如果在二十分鐘內找不到十萬馬克,他將被老大處死。於是,羅拉在二十分鐘內不斷的奔跑。同時,曼尼在電話亭中不斷地打電話到處借錢。第一次奔跑:羅拉沒借到錢,羅拉和曼尼搶超市,羅拉被警方擊斃。 第二次奔跑:羅拉在銀行搶到錢。曼尼被急救車撞死。第三次奔跑:羅拉在賭場贏錢,曼尼找回丟失的錢。羅拉、曼尼成爲富人。

影片從一開始就給我一種奇異的感覺。別的影片在介紹演員的時候僅僅把他(她)的名字放在上面,而本片在開始介紹主要演員的時候,不僅介紹了演員的名字,而且還把演員的頭像照片放到了上面,每次照片出現都會旋轉180°,像是美國的罪犯進入監獄時拍的照片,給人一種黑色、壓抑、惶恐不安的感覺。整部影片看下來,也恰恰是這種感受。片子裏,羅拉一直在不停的奔跑。從家門到銀行,從銀行到街角的超市,除了停下來說話,幾乎每一步都在奔跑,而且是大踏步的奔跑。鏡頭的內容在不斷的切換,由電影的畫面變成動畫的畫面,由運動的鏡頭,變成圖片的切換;鏡頭的角度也在不斷的轉換,比如在羅拉家裏拍攝她的媽媽打電話的情景,旋轉了180°,再到羅拉下樓梯時,螺旋狀的樓梯彷彿把人引入一個黑暗的中心,讓人覺得眩暈,分不清南北。

影片的主人公羅拉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她有一頭火紅的頭髮,炫目奪彩。我一直覺得,紅色代表着熱情、張揚與自信。大多數人的頭髮都是黑色,外國有金色的,但一頭紅色的頭髮確實少見。不管羅拉頭髮的顏色是天生的,還是後來染的,都代表了她的一種個性:倔強,對生活不服輸,永遠相信總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永遠相信她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影片中,她男朋友心煩意亂、手足無措的時候,她沒有亂;當她男朋友感到絕望的時候,她沒有放棄;即使當她聽到要二十分鐘內籌集到十萬馬克的這一超級難題的時候,她依然在積極地尋找解決的辦法。羅拉一直在不斷的、拼命的奔跑,也許奇蹟就會在她的不斷奔跑中產生。這讓我想起了新東方的口號:追求卓越,挑戰極限,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

忽然想起,我小時候是看過《羅拉快跑》的一些片段,只是當時覺得很怪異,就是一個人在那不斷地跑啊跑,每一次跑完了之後又回到原來的地方重新跑,而不是像絕大多數的電影有完整的情節。現在再看這部片子,又有另一番感受。羅拉的每一次奔跑,因爲其中的微小差異,就會演化出差別巨大的結果,第一次羅拉死了,第二次曼尼死了,而第三次則兩人都倖存了下來,並且成爲了富豪。這似乎昭示着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成爲改變我們人生軌跡的轉折點。我們可能會想:假如那年高考,我……假如那次比賽,我……假如那天晚上,我對她說……假如……就像下棋裏面有覆盤一說,指對局完畢後,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着法的優劣與得失關鍵。我們總會想象,人生若能"覆盤",該會是另一番模樣,就像影片裏的羅拉。但是人生不是遊戲,不是下棋,每走一步便會在生命中留下真實的腳印,抹不掉,擦不去,更改不了。生命正是由生活中的每個細節組成,善待每個細節,就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影片中一句臺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羅拉說:"上帝,幫幫我,求你了,就這一次。"西方人似乎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信上帝,或者在生活中的大多數的時候信自己信過上帝,因爲上帝也說過,上帝助自助者。

生活中,似乎也只有自助者,才能活出精彩。

《羅拉快跑》觀後感 篇16

有人說,命運是時間軸上的一個個點的連線,一旦發生就不可改變。但很多時候,人們在遇到問題時總是想,要是當初做某事的時候稍微快一點或者慢一點,結局會不同嗎?

看了《羅拉快跑》後,不由得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羅拉的男友是個小混混,有一天被指派進行一次交易,結果他在地鐵上搞丟了交易所得的10萬馬克,被一個流浪漢撿走。如果中午12點前交不出這10萬馬克,他就有性命之憂,於是他打電話給自己的女友羅拉尋求幫助,並說如果20分鐘後,她不能幫忙搞到10萬馬克,他就去搶劫附近的一家超市。爲了籌到錢營救男友,羅拉在20分鐘之內拼命地奔跑。時間成爲決定命運的關鍵。20分鐘的時間裏能籌到10萬馬克嗎?雖然她的男友僅僅只是一個的小嘍羅,但是她還是那麼深深的愛着他,爲了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無怨無悔。羅拉奔跑着,不停的奔跑着,在不停的奔跑着的時候,那一頭紅色的短髮,在風中張揚舞動着,性感無比。但是,從倒計時一開始,20分鐘裏每一秒發生的事都可能影響命運。如果這是一個電子遊戲,我們可以在任務失敗的時候重新再來過,可是人生呢?可能再有選擇的機會嗎?

導演說,我是影片的上帝,我可以。於是電影表現了羅拉奔跑、羅拉找錢營救曼尼的三個過程和三種結果。

第一次:羅拉在衝出家門,跑下大樓的時候,被鄰居牽的狗嚇到,耽擱了幾秒鐘。結果,由於她的奔跑,影響和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包括導致她父親的一個朋友撞車、向她兜售偷來的自行車的小賊,以及差點撞上玻璃的救護車等等,而她不知道的是,這些人的命運也間接影響到了她。當羅拉趕到父親的銀行時,正遇上她父親的情人跟他攤牌,說她已有了身孕。羅拉衝進去向她父親要錢時,父親剛好下定決心,要拋棄妻女,另娶新歡,就把羅拉轟了出去。羅拉沒借到錢,結果晚到一步,男友已經去搶超市,羅拉於是和他一起搶劫,在逃跑時被警方擊斃。一切都結束了嗎?沒有,這僅僅只是一種可能而已。

第二次:羅拉在衝出家門,跑下大樓的時候,被牽狗的鄰居伸腿絆到,耽擱了更多時間。路上仍然導致她父親的一個朋友撞車,但在趕到父親的銀行時,因爲晚了幾秒鐘,他父親已經在和他的情人激烈的爭吵,因爲她告訴羅拉的父親,孩子不是他的。怒氣衝衝的父親拒絕了羅拉借錢的請求,同樣被激怒的羅拉搶過警衛的槍,打劫了她父親的銀行。在拿了錢去拯救男友的路上,由於她的奔跑,導致救護車撞上了玻璃。結果,她及時趕到,阻止了男友去搶劫便利店,但男友卻被飛馳的急救車撞死。這輛車,就是因爲羅拉而撞上玻璃,並因此而加速狂奔的。難道這就是宿命,怎樣努力也無法改變?

第三次,不甘心的羅拉再度狂奔,這次下樓時,羅拉怒吼着衝向牽狗的鄰居,直接越過他們衝出大門,沒有耽擱一秒鐘。因此,她父親的朋友看見她跑過而停了下來,沒有撞車,結果是他開車直接去到羅拉的父親那裏,按照預約和羅拉的父進午餐。羅拉父親的情人因此也沒能和他攤牌。羅拉晚了一步,看着父親的車開走,無奈之下,跑去賭場,用一枚籌碼贏得了10萬馬克。而此時她男友也找到了那個流浪漢,找回了丟失的錢。

一顆子彈,一次車禍,一枚籌碼:版塊式的三個段落用同一條主線——羅拉的奔跑——共同組成了一個關於時間、關於偶然、關於選擇、關於命運的故事。我相信,不管羅拉再跑幾次,每一次的結局都將不同,她都無法操縱生活中一切偶然的出現——偶然是必然要出現的,這些看似無關的偶然,其實都在改變着每一個人的命運。所以影片開頭便有下面字幕:"我們不放棄探索。探索的終點將是它的起點。讓我們重新認識探索吧。""遊戲之後也就是進行遊戲之前。"

有影評說:"導演在《羅拉快跑》這樣一個表面荒謬非理性,內裏卻豐富深刻的後表現主義作品中,表現了後工業時代這個充滿了緊張生產和壓抑緊迫的氛圍,人們對生命的深層次思考。科技越發達,人類卻越覺得世界的不可知,越覺得世界和命運的無法把握。"就象羅拉的奔跑,早1秒鐘,晚1秒鐘,結果居然會如此地迥異。影片不僅講述了一個偶然發生的故事,更展開了一場偶然與宿命的討論。

薩特說,"選擇就是你的命運".每一個人的命運都相互關聯和影響。人的一生就像是羅拉這20分鐘的奔跑過程,儘管在這個過程中有無數偶然和選擇的可能,但是我們永遠只能選擇其中的一種。一旦選擇,時間無法倒流,命運也就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