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醫者仁心觀後感(精選23篇)

醫者仁心觀後感(精選2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者仁心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醫者仁心觀後感(精選23篇)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1

電視連續劇《醫者仁心》是一部從多方面反映醫院工作和醫務工作者生活的優秀劇作,劇中那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不由得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劇中的許多情節令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和震撼,更多的是引發我對事件背後原因的思考。

故事首先從鍾立行搶救一位不願接受非人道救助的心臟病患者的情節展開的。當鍾立行本着“生命第一”的信念,忍着悲痛將自己親妹妹的心臟移植給病人來挽救病人的生命,卻遭到患者女兒以“違背病人意願”名義的控告。看到這裏,不由使我得聯想到:前幾年發生在北京朝陽醫院京西醫院的一宗醫療糾紛,一位生命垂危的即將生產孩子的孕婦,爲了保全孕婦的生命,需要行剖腹產,而丈夫堅決拒絕醫院行剖腹產手術,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醫生和護士縮手無策,孕婦最後死亡,卻遭家屬以醫院“不作爲”起訴。這兩個事件的結局,不由得使醫務人員困惑,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病人生命的希望是留給具有專業技術的醫生,還是留給病人至親至愛的家屬?面對進退兩難的處境的醫務人員,是堅守道德的情操,還是去遵守法律的尊嚴?如何使傳統觀念與現實法律統一起來?二者能否統一?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矛盾怎樣解決?雖然不是我能夠解決的問題,但我想把問題提出來,讓大家思考並能夠幫助回答。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到醫鬧的糾纏;有時病人的正常死亡,也會遭到病人家屬的無理取鬧。當我看到我們醫院的院長受到病人家屬的圍攻堵截;當我看到我們的醫生受到醫鬧們的辱罵毆打;當聞及兄弟醫院的同仁們被病人家屬打傷後放在水晶棺裏……我的內心十分酸楚,難道病人的生命與醫生的生命有高低貴賤之分嗎?我們醫生也是人啊!面對浩海無邊的宇宙世界,人類尚未掌握的祕密太多了,它也需要人類的探索和發現。再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呀!誠然,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假如醫生面對一名生命垂危而無人監護的病人,見死不救,那麼醫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你是一名醫生與不是一名醫生又有什麼區別呢?假如不顧一切去堅守職業職責,那麼由此給醫院和醫生帶來的困難和意想不到危險,誰又能來爲他們承擔?假如醫生處處來保護自己,病人的利益誰來保護?人性要不要泯滅,法律需不需要健全?這些亟待值得引起醫學、倫理及法律界等人們的重新思考和關注。

另外,我們在病房經常聽到有的病人抱怨,爲啥賬上無錢就給我們停藥?爲啥藥費這麼貴?爲啥看病咋這麼難……病人明明有錢,卻不交費;清楚的診斷,醫生何必再要求去做體檢;醫生安排的治療,病人滿腹狐疑;醫生的各項交代,要求家屬的名字籤全。有人這樣評價病人與醫生之間關係,不信任,卻又依賴。防備,卻要獻媚,希望掠去信息,又要自己判斷,這樣互相提防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造成這樣的根源在哪裏?我想這不是醫生的問題,也不是病人的問題。是溝通、宣傳、引導不夠的問題,更是現行醫療體制、機制的問題。問題的癥結真的如此嗎?我同樣希望得到幫助和回答。

《醫者仁心》電視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有知識淵博、技術精湛、胸懷寬廣的鐘立行;損人利己、拉幫結派的王冬;埋頭苦幹、挨打受罵的劉敏……不過,本人是護士出身,我更關注的護士長劉敏的命運:一個被同志們公認的好護士長,一個捱打的護士,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妻子,一個用自己鮮血救人的醫務工作者,一個沒法照顧家庭的女人,最後卻迷失了自己……劉敏遺書裏“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日夜顛倒地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年復一年中煎熬中,一點一點地變老,一點一點變得絕望”這段話,讓我十分心痛。是啊!這就是我們護士們的心聲,這就是我們的現狀。曾經的理想、信念紛紛被現實剝離,造成這樣根源是什麼?我也曾多少次暗自叩問自己,是堅守,還是放棄?如果不改變我們護士的現狀,我真擔心會有人穿不過名利富貴的誘惑,穿不過紅塵俗世的迷離。

《醫者仁心》這部作品裏面的人物關係錯綜複雜,關於家庭、醫患、同事、同學關係……通過這些說出了醫生、護士們心中的酸楚、病人們的無奈和期盼、領導們的苦衷、職工們的煩惱、它是醫生和患者的代言劇,它爲醫患之間的溝通架起了橋樑。

《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看點很多,感悟博多,引起的思考也很多。總之:醫患之間相互信賴、理解、支持、和諧是大家共同期待的目標,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2

《醫者仁心》給了我太多的感動。很久不看費時費精神還要陪着流眼淚的電視連續劇了,而《醫者仁心》從一打開畫面,就被熟悉的工作環境,醫患關係的緊張,醫鬧的頻發,醫護人員的艱辛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所吸引,不能不動容。於是一口氣就看完了33集的《醫者仁心》,讓我感慨萬分。好的藝術作品,不是從情節到情節,而是能從人心走進人心的。

作爲一名護理工作者,以前總抱怨自己選擇的這份工作是多麼地辛苦,還那麼吃力不討好。看多了那些刁難的患者用各種神態去捉弄你,聽慣了那些患者刺耳的語句,只嘆息自己的這份工作不盡人意。現在我覺得這些真的微不足道了,因爲作爲一名醫護人員,應該首先做到的是有一顆善良和寬容的心。患者不是刁難,他只是深受身心雙方面的創傷,心理上不平衡而已,我們是爲他們療傷的人,不應該受他們的影響,冷落了他們虧待了他們,應用熱忱、溫暖感化他們。電視劇裏王歡的媽媽就是這類的人物,雖然醫生在整個治療上並沒有任何差錯,但作爲家屬對治療費用確實有着疑惑,他們看到的只是某些個別的現象(如影片中的那位胸外科王主任),卻一概而論。關於治療費用方面我覺得患者在治療時有知情權,醫生在開處方時應當對患者做出聲明和解釋,護士在發清單時也可以多做些說明和解釋,這樣一來讓患者在用藥方面可以用得明白用得放心,二來醫患之間也有了更好的溝通。作爲醫護人員要讓他們對醫院有種安全之感,而不是商業味道,要讓患者感受到如沐春風的醫患關係,要用我們的真情去打動他們,要讓他們體會到家的溫暖。

對於劇中的鐘立行主任,我是太支持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一視同仁、一切爲了患者的思想,堅定的行醫原則,對技術精益求精的態度,都讓我十分敬佩。作爲一個醫療行業的一員,每天面臨的太多太多,在這個大的醫療環境中,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分清是非好壞,至少自己要有一個是非標準!鍾主任說:“醫生治病是一種態度。”他同時對年輕的醫生丁海說:“你還不是一個好大夫,你還缺少信仰。”這種態度,這種信仰,需要高超的專業精神(即古人說的“妙手回春”和“仁術可風”的妙手、仁術),更需要醫生必備有醫無類的救死扶傷的博愛之心(即電視劇所講的“仁心”)。鍾主任的話說給別人聽的同時也在說給我聽。我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必須要堅持自己的信仰,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持自己的道德底線,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後的漫漫長路,

不論遇到什麼事,我將把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做到問心無愧作爲我一生最大的追求和榮耀!

在這部劇中,劉護士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劉護士長的死,我哭了很久,不僅僅是爲她感到惋惜,更爲她感到不平,一個一直矜矜業業的護士長,一個連自己家庭都可以放棄的護士長,最後走向了自殺,到底誰纔是真正的幕後兇手?其實現實生活中有關醫生護士自殺的報道也是屢見不鮮。劉護士長的遺書中這樣寫到:“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沒日沒夜的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的絕望…”這是事實,沒有絲毫的誇大…劇中的劉護士長一邊爲了救治民警“獻血”(也許面臨違規輸血),一邊又要遭受“醫鬧”的圍攻與毆打,一邊是工作的沉重壓力,一邊是家人不理解而引發的變故……醫護人員一邊用自己的心血、良心去履行自己的職業承諾,一邊要承擔巨大的執業風險。但社會有些人卻對我們挑剔、指責、猜忌、不信任,這怎能不讓人寒心?總不能非典來了,天災來了,需要醫護人員;搶救生命,保護健康,需要醫護人員。而一陣風之後,白衣天使又變成了白狼。醫者仁心啊!我希望社會能多關心一下我們護士這個羣體,人與人之間能多做心理換位,多一些溝通,多一些理解,醫患關係也許會有一個雙贏的局面。

我堅信人與人間的友善始終是永恆不變的,互相信賴、理解、支持的,和諧的醫患關係的建立是遲早的事,正如鍾主任說的“只要我們以誠相對,我們就能形成一種力量,保持一種精神,保持我們的正直和自尊,這是這個世界上任何財富都買不來的”,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相信我爲人人,人人爲我。

對於我們醫務工作者來說恪守職業道德、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纔是最重要的。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3

當我踏如這個行業,就已知道這個不平凡的行業,註定了不平凡的人生,也已明白這個行業是爲幫助人們減輕疾病的痛苦,戰勝病魔,從疾病的張扎中解脫出來。

寒假期間,既是興奮也對激動的期待着臨牀工作的到來,同時觀看了老師推薦的《醫者仁心》,看後感慨不由而發,看到劇中鍾立行醫術的精湛,也看到了醫學界的腐敗,看到了那些虛僞,貪婪,自私的人們,看到醫患之間的矛盾,一些明爭暗鬥的紅包氾濫的諸多痛點,點燃了醫療機構與醫院的相互勾結的隱信,直指了某些醫生爭名奪利的學術不端,利慾薰心,造假弊端,揭露了那不負責任,非法行醫的惡性醫療事故。

看着這部電視劇,竟能從一位患者的家屬中聽到這樣一句話,真是一份莫大的安慰。他說“一個好醫生,需要病人的寬容,才能更好的成長”。任何一個義務工作者,聽到這句話,都會爲這份理解而動容。是的,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四年到五年的本科,或者是三年到四年的專科,還是二年到三年的中專業,到臨牀實踐都還是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逐漸累計經驗,技術日臻成熟的過程。人們常埋怨大到:讓實習看病把他們當成了實驗品。作爲一所教學醫院,承擔着一定的教學任務,再說,實習生都有專人帶教,要取得一定資格後才能獨當一面,遇到疑難困惑的問題需要請示上級或共同討論,一個明星可以因一首歌或者一部電影,電影劇而出名,那麼一位名醫呢?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才能成爲一位名醫,即使成了一位名醫也承擔着同樣的風險。醫術並不是在模型上或者是在自己的身體上就能練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的,而是在接診病人爲病人治療過程中一點一點積累的,爲你看病的也是在你之前接診了一個又一個病人治癒,或未治癒的過程中而出名的,你今天能享受這樣的醫療,這樣高超的技術,新老接替,名醫會老,年輕人也要成長,人總會生病,醫院需要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力量來充實,也需要病人和家屬的理解與支持,醫學才能更加成熟,進步。那些目前尚不能治癒的疾病,纔能有望治癒。戰神病魔是醫者和患者的共同目標。沒有病人,也就沒有醫學可言。是病人的疾病複雜性推動着醫學的發展,患者及家屬,我們理解你們心中那份痛苦掙扎的心情,但我們也需要你們理解與支持。

這部電視劇,告訴我,做了一個合格的醫生,不僅要有理論,有責任,有與患者的良好溝通能力,還需要精湛的醫術,有一顆救死扶傷的仁愛之心。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4

《醫者仁心》,中央8播的又一部講述醫院故事的連續劇,被同行們一次次感動的一塌糊塗!

熟悉的工作場景,熟悉的事件,熟悉的案例,感同身受,不能不動容。

從醫太久,一直努力堅持做一名合格的護士,不讓自己在重複的、甚至是機械的工作中麻木,時時提醒自己面對的是人,是生命,萬不可大意;關注着年輕護士們的操作,婆婆媽媽地提醒她們嚴格執行各項操作,保護患者同時也是保護自己,對患者負責同時也是在對自己負責。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很敬業的,看了《醫者仁心》,暗自汗顏,心還是不知不覺間變得有些冷硬了,不再那麼柔軟,失去了很多初入行時的熱情、執着,快忘了什麼是理想,還要不要追求?只道別人俗,卻不覺自己庸。

劇中一句臺詞,讓我頗震撼: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這句話讓我心痛,真的心痛!

“大家一定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啊,保護病人,也是保護我們自己”,這是我近年來重複的最多的話之一,尤其最後那句,有時還要特別強調一下。今天一句“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讓我不免心虛,但爲什麼會這樣呢?哪個醫生護士願意時時生活在防衛狀態呢?什麼時候起醫患變成了對立方?甚至敵我?互相防範、互不信任,可又互相依存,關係變得那麼糾結?扭曲的醫患的關係是一把實實在在的雙刃劍,傷害着雙方!是什麼造成的呢?今後醫患該怎樣相處呢?

我堅信人與人間的友善始終是永恆不變的,互相信賴、理解、支持的和諧的醫患關係的建立是遲早的事,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相信我爲人人。人人爲我

學醫三年多了,可以說現在沒有什麼感覺,確切的說沒有強烈持久的目標,一切都在慢慢的摸索中,不知道我們畢業後是什麼樣?剛纔看完衛生部拍的一部片子《醫者仁心》,他們說這部片子是在爲醫生平反,的確,講述了醫生的點點滴滴,很實際,很苦很累,各種醫療糾紛,人情世故,很適合醫學生看。看過這麼多部電視劇都是在看劇情,場景,沒有認真去想過自己將來面臨的是什麼,只是一笑而過。而看這部片子時我的眼鏡卻溼潤了很多次,這是從來沒有的,很切實際。說不定我們以後就會這樣,應該是說基本上就是我們以後的生活,還有面對病人,面對家屬,面對各種生命我們應該怎樣處理,精湛的手術,冷靜的心境是一個好醫生必備的。做一個好醫生,做一個優秀的醫生不是我們在大學這幾年就能學好的,只是在瞭解皮毛,太少了,更多的東西是自己以後在臨牀上摸索出來的,這是出自一個著名的心外科主任醫生之口,或許他們只是個演員,但是他們的每一句話都道出了作爲一個醫生的心聲,醫生的辛酸。

你明白嗎?或許只有醫生本人才能理解這種心情,醫生現在是最苦最累的職業之一,特別是在中國!也許很多人認爲醫生是高收入的職業,我只想說那是他們辛勤勞動應得的,每天的夜班,急診,手術,在手術檯上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想想你自己幾個小時一直站在一個地方,我相信除了軍人沒有人能做到,有句話說一個外科醫生必須有個好膀胱啊,那是必須的,必須練出來的。是什麼原因給了他們那麼大的毅力?是生命,是責任,是承諾。每個醫學生入學之前都要宣誓,那就是承諾。

以前醫生是個很崇高的職業,受人尊敬,而現在醫療商業化,利益化,完全被金錢控制。而醫生也爲之不得不爲了保護自己而按部就班,甚至違背良心的做事,得不到社會的理解和原諒,醫療糾紛就這樣產生了,於是醫生好像一下子就失去了原有的面容,變得和街上的流氓差不多,他們失去了尊嚴甚至自尊。病人,家屬,社會的不理解,國家的重視不夠等等導致醫生就是在刀口邊上過日子,整天提心吊膽,一切都變了變得那麼沒有意義,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而現在呢,更多的是迴避病人,家屬的追打與質問。哎,悲劇!

我不想說了,一切都不是這邊日誌能改變的,我們要做回醫生本來的面目,維持一切正義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5

花了兩天的時間完這部33集的片子,看的時候,想到了很多,可是倏忽之間卻又記不清了,零零散散的拼湊一下。

其實當個醫生不容易,當個好醫生更不難。好醫生不單單指技術層面的,更是禁得起德行操守的叩問的,是對原則堅守的。原則是什麼?我把它理解成爲一種不可逾越的底線,如果底線沒有了,那麼一個人也快被崩解了,什麼個人價值社會價值也就無從談起。

醫生是一份神聖的職業,讓人心生敬畏,這種敬畏也更是對生命張力的敬畏。在生命面前,一切私利又算得了什麼呢?然而世人皆因利而累,看病時需要錢的,沒錢沒有底氣,沒錢,再孝順也會在疾病面前崩解。現實就是如此的殘酷。片子不錯,很真實,醫務工作者盡職盡責。但是現實中我與醫院打交道還算多些,劇裏的那種仁愛的醫院目前找不出幾個來,都是沒有押金幾乎拿不出來第二天的藥......壞醫生的醜聞層出不窮,讓社會大衆在心裏和輿論上與之對立,人們自然不願意甚至不敢相信醫院。無法否認,劇中醫務工作者面臨的一系列的問題,皆是現狀,他們面臨很多壓力壓抑。但是一系列的社會關係一旦融入了聖潔的領域將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而受污的大衆則苦不堪言。社會疲敝不堪的一面總該要喚起我們些什麼吧。不是麼?奮鬥在一線的天使也不明不白的蒙屈,你們是無辜的,但抹黑的人是可恨的,無恥的。無恥無極限,是敗類就要清除,掩蓋與隱忍無法解決問題,體制管理的改革刻不容緩。

緊張的生活在繼續,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會快點到來,爲醫藥費奔波的人是如此的疲憊與忐忑,懷着一顆刀絞的心怎能憧憬美好的未來呢?GDP高了,幸福感沒了,壓力大了,帕金森多了,身心疲憊,苦不堪言,誰來拯救你可憐的奔命人兒?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6

很久沒有看一部完整的電視劇了,當好友告知《醫者仁心》是反映衛生事業的連續劇時,我不顧一切也要去看,把沒有看到的前幾集在網上補看了。看後感慨萬分,爲鍾立行崇高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醫療技術而驕傲,爲武明訓時刻爲患者着想的敬業精神而感動,爲丁海這羣充滿理想獻身醫療事業的年輕人而開心,爲王冬的貪婪自私和護士長的靈魂扭曲而可惜,爲那些無理取鬧的醫鬧和投機鑽營的藥商而氣憤,更爲醫院面臨難纏的醫療糾紛而沮喪。

在我心中醫生是神聖的白衣天使,可現在變成商業化利益化,收紅包,亂收費,開大方,吃回扣,讓金錢所控制的行業。以前“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從醫者天職,而今看到的是一個接一個的醫療糾紛。醫生面對的是病人家屬的質問和追打,醫鬧的煽動,社會輿論的壓力。緊張的醫患關係,不良的醫療環境,真不知醫改的發展前景在何方?

也知道醫生是人不是神,在探索醫學領域中,面對疾病的轉歸特異性,也有無力迴天的醫療侷限性,避免不了技術上的失誤。正如劇中所說“好醫生的技術,是在不斷積累而來,是用無數生命換來的”。看到醫生們搶救病人就奔向戰場一樣緊張有序,爲了一臺手術站立幾個小時,這種高壓力,高負荷,高風險職業最需要患者理解,社會理解。千萬不要把身心疲憊的醫生推到風口浪尖上去。

對劉護士長所說“千萬不要讓女兒學醫”深有感觸,因爲我周圍許多醫務工作者的子女幾乎都堅決的不學醫,不走父母的辛苦之路!那樣我們的未來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前途渺茫!

《醫者仁心》是一部真實的全景的醫生生活寫照,其中的無奈和痛楚是醫務工作者的心聲。揭祕了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深刻反映出醫患之間的矛盾。劇中武院長,鍾主任,面對複雜的困境,承受着社會,患者,難以接受的壓力,依然堅持原則,堅持自己的道德準則,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值得我敬佩。

鍾立行是一個優秀完美的醫生化身。武明訓是一個堅守職業道德的好院長。嚴處長是一個追求事業的女強人,姜一丹是一典型知識分子清高自傲的典範。丁海,羅醫生正直和率真更讓我欣賞。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7

近日,在網上陸續觀看了電視劇《醫者仁心》後,我忽然覺得做爲一名醫護工作者是多麼的神聖自豪。

以前總抱怨自己選擇的那份工作是多麼得辛苦,還那麼吃力不討好。接待過很多不講理的患者與家屬,聽慣了那些患者對醫院對醫護人員存在戒心的一些刺耳的語句,只嘆息自己的那份工作太不盡人意了。現在我覺得這些真的微不足道了,因爲作爲一名醫護人員,應該首先做到的是有一顆善良和寬容的心。

患者不是刁難,也並不是不講理。他們只是深受身心雙方面的創傷,心理上的不平衡才導致對我們的那些“無理”。我們是爲他們療傷的人,更不應該的是受着他們的影響,冷落了他們虧待了他們,應用熱忱、溫暖感化他們。

我非常喜歡劇中的心外科主任鍾立行,他潔身自好、隱忍、內斂、清高、包容,以自身的言行踐諾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該劇確實塑造了這樣一個在職業道德上和技術素養上都十分完美的醫生形象。鍾立行對所有的病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都是一視同仁,如對待來看病的金行長母親,他沒有獻殷勤,依然維護着醫生該有的尊嚴。

但很多人批判說,劇中的鐘立行過於完美,不現實。可我要說,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偶像。鍾立行有純粹的品質與堅定地信仰,還有一點生活情趣,他是仁華醫院裏唯一堅持晨跑的人,他在忙碌中會停下來研磨咖啡來解乏,會自己親自做西餐邀請自己的科室同事聚會,大家在燭光與音樂中打開心結,最終都找回了自己的位置;他注重團隊意識,用心對待每一位年輕人,用博大胸懷包容年輕人的小過錯,並給他機會,耐心給予指導,最終使整個團隊更有戰鬥力和凝聚力;他視工作爲藝術,這是職業的最高境界,是個高明的時間管理者,正因爲這樣,他遇事纔會如此的從容冷靜。

鍾立行主任更能代表我們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告訴每一位從事這個職業的人,我們都應該對患者存有一份“仁者之心”。因此,我寧願相信他的存在,一個美好的存在,讓我的理想與信念有個正確的歸宿。

高尚的醫德,堅定的信仰,純粹的情懷、如海的寬容,喚醒了我心中漸行漸遠的激情,融化了我那已快麻木的職業使命感。於是我的理想與信念也慢慢地在復甦。武明訓說,理想不僅僅是爲了讓我們去追求,去實現;而是它的存在,讓我們實現的過程變得純潔和乾淨。

但劇中醫患關係的緊張,醫鬧的頻發,醫護人員的艱辛在劇中可見一斑。

《醫者仁心》的成功和意義,在於最終,劇中主要人物在衝突與對立中找到了平衡點,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責任,找到了“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

而回到現實,面對權勢腐敗,面對嫉妒貪婪,面對爭名奪利,面對醫院那些看在眼裏又不爲人知的黑暗,我們又該怎麼去找平衡?怎麼找回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責任?怎麼去找回“醫者仁心”的崇高職業信仰?這需要我們醫務人員共同努力,我相信不久的一天我們可以到了“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可以讓醫患關係如沐春風!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8

看了醫者仁心,我覺得這片子太好了,不僅說出了患者的心聲,也道出了醫生的心聲,我在想是爲什麼就不拍一部以我們護士、患者爲主的片子呢?這樣也許就有更多的護士瞭解病人的疾苦,以及更多的患者及家屬瞭解我們護理人員的不易,這是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也許在醫學界,我們的吶喊纔是最無力最慘白的,真希望有人能爲我們的護理做一份貢獻,拍出像醫者仁心這樣的片子來!在醫者仁心中,我們看出我們的劉護士長是一位多麼好的護士長啊,爲什麼最後在片中唯一讓我們覺得驕傲、自豪的護士會倒賣藥品?

是生活給了她絕望,與丈夫離婚、無力支付女兒的學費;是信念受到擊毀,自己唯一覺得神聖的職業信念被管理者的不公正擊垮。其實她倒賣藥品是現實逼的。劉護士長心裏的苦誰知道?沒人真正的理解,難道真的需要用生命才能換來別人的理解與覺醒嗎?我認爲,我們也需要一種能讓社會聽到的聲音,讓更多的人來理解我們、關心我們;別忘了,我們也是人。嚴重的說,要我們都被放在社會的對立面,誰還會當護士,那麼沒了護士,誰來照顧患者?也許大家都知道,有護士與沒護士的醫療效果。我就想借助媒體的力量,讓社會、領導多重視下我們,給我們一份幸福吧。順便說下,幸福是由精神+物質決定的!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9

也許因爲我是一名公共衛生工作者,也許因爲我的老公是一名很辛苦的外科醫生,也許因爲我是一個太容易被感動的人,也許因爲我在醫院居住生活了15年,太瞭解醫生護士工作的艱辛與艱難,太瞭解他們工作的酸甜苦辣。《醫者仁心》---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護人員職業生涯的醫療劇,一次次將我感動的熱淚盈眶,泣不成聲;我也一次次對劇中厚顏無恥,卑鄙下作的小人咬牙切齒。同時我也爲鍾立行崇高的職業道德和精湛的醫療技術而驕傲,爲武明訓時刻爲患者着想的敬業精神而感動,爲丁海這羣充滿理想獻身醫療事業的年輕人而激動,爲王冬的貪婪自私和護士長的靈魂扭曲而可惜,爲那些無理取鬧的醫鬧和投機鑽營的藥商而氣憤,更爲醫院面臨難纏的醫療糾紛而沮喪。我,作爲一名醫務工作者,作爲一名外科醫生的家屬,面對現實社會中複雜扭曲、萬分緊張的醫患關係,面對社會對醫生這種高壓力,高負荷,高風險職業的不理解和高要求,我有太多的感慨和無奈!

醫生也是普通人,只是因爲環境和夢想讓他們選擇了這個崇高的職業,可是,作爲一個好醫生,在從醫道路上所經歷的艱難曲折、所付出的萬分辛苦、所承載的巨大責任,不是人們所能想象和理解的;醫生不是神,在探索醫學領域中,面對疾病的轉歸特異性,也有無力迴天的醫療侷限性,也有技術上避免不了的失誤,也有所處醫療環境的難言之隱。正如劇中所說"好醫生的技術,是在不斷積累而來,是用無數生命換來的"。醫生們搶救病人就象奔向戰場一樣緊張有序,爲了一臺手術站立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這種高壓力,高負荷,高風險職業最需要患者理解,需要社會理解。所以,千萬不要把身心疲憊的醫生推到風口浪尖上去。

老公是縣醫院乃至白水縣唯一一名神經外科醫生,算是學科帶頭人,在工作中承擔着很大的風險。因爲耳聞目睹了太多的醫患糾紛,所以出於私心我常常提醒他,在任何情況下,首先要保護好自己,並時常爲他出謀劃策。但《醫者仁心》劇中一句臺詞,讓我很震撼:"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簡單的一句話讓我心痛的同時也讓我心寒,更讓我深思,爲什麼醫生會開始保護自己呢?其實哪個醫生護士願意時時生活在防衛狀態呢?醫患互相防範、互不信任,可又互相依存,爲什麼關係變得如此糾結?這種扭曲的醫患關係,這一把實實在在的雙刃劍,傷害着雙方!到底是什麼造成的呢?是患者?是醫生?是社會?是不完善的醫療制度?還是不良的醫療大環境?他們不保護自己,誰又能保護他們呢?今後醫患又該怎樣相處呢?醫院正常死亡一個人,家屬都要從醫院強要賠償金,否則就大鬧特鬧,使用具有煽動性的語言,喚起民衆的同情,干擾正常的醫療秩序,甚至對醫生個人進行人身攻擊,我們身邊,這種事情時時可見,因爲誰也不能保證醫院不死人,醫院不死人,哪什麼地方死人呢?

我非常喜歡劇中的心外科主任鍾立行,並時時被他感動着。他潔身自好、隱忍、內斂、清高、包容,以自身的言行踐諾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觀後感《《醫者仁心》觀後感言》。該劇確實塑造了這樣一個在職業道德和技術素養上都十分完美的醫生形象。這也是大多民衆心中理想的醫生形象。鍾立行對所有的病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都一視同仁,對來看病的金行長母親,他沒有獻殷勤,依然維護着醫生該有的尊嚴。其實,這種太過完美對民衆是一種誤導,他們會這樣要求身邊的醫生。而現實中像鍾立行這樣的好醫生實在是微乎其微,難得一見,至少我從來沒看見過或聽聞過,即便有,這個現實社會和醫院也不適合他的存在。他的這種不食煙火,不合羣,勢必會受到某些人的利用,更會被一些人所嫉妒和排擠,甚至是被不良勢力所暗算,更甚者,時間長了,是會被周圍環境和社會所同化的。正如周立行所說,"我們不是壞人,也不是好人,我們在努力做一個好人"!在世俗中,這種行爲處事會給人很傻的感覺,但我們又何嘗不需要更多的象周立行這樣的傻子呢?

醫生現在是最苦最累的職業之一,特別是在中國!這句話,或許只有醫生本人才能理解的很透徹,才能體會這句話的深切含義,因爲他們不光身累,心更累!他們在孜孜不倦,對醫療技術精益求精外,還承載着社會賦予的重任,民衆寄予的厚望。而醫療商業化,利益化,金錢化,使醫生也不得不爲了保護自己而按部就班,甚至做違背良心的事,但又得不到社會的理解和原諒,醫療糾紛就這樣產生了,於是醫生好像一下子就失去了原有的面容,變得和街上的流氓差不多,他們失去了尊嚴甚至自尊。病人,家屬,社會的不理解,國家的重視不夠等等導致醫生就這樣在刀口邊上過日子,整天提心吊膽,一切都變了,變得沒有意義,醫生對職業的憧憬變得茫然,變的無所適從。

不可否認,醫院也不是一塊淨土,醫院這個"知識分子扎堆"的地方處處暗藏的爭權奪利、爾虞我詐、明爭暗鬥,那種極具嫉妒性、名利性、貪婪性和不擇手段損人利己的人也無處不在。正是這些害羣之馬玷污了白衣天使這個崇高的字眼,也是社會的不公平造就了一些醫務人員扭曲變態的心理。正如劇中急診室的護士長劉敏,一個優秀的,業務精湛的人才就在這種現象中墜落了。以劉敏遺書中的一段話來詮釋:"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沒日沒夜地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得絕望…"這沒有偏激、沒有誇大,這就是事實,這就是現狀。可能許多人也想象在工作中遇到委屈不公時,象劇中那位丁公子那樣脫掉白大褂狠狠一甩"不幹了,我"!然後瀟灑走人,然而,我爸不是李剛,所以他們只能在心裏告訴自己,要隱忍,要淡定,要認命!然後趨炎附勢,然後保護自己!

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法治在健全,民衆需要象周立行那樣完美的醫生,醫院需要象武明訓那樣廉明的領導,醫生需要什麼呢?我想,他們需要良好的醫療環境,需要信賴、理解、支持以及和諧的醫患關係,需要健全的法制保護自己!…

《醫者仁心》的成功和意義,在於最終,劇中主要人物在衝突與對立中找到了平衡點,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責任,找到了"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我也堅信人之初,性本善,人與人間的友善始終是永恆不變的,互相信賴、理解、支持的和諧的醫患關係的建立是遲早的事,我們應該去尋找平衡,去堅持那個叫做崇高的職業信仰!

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10

近期響應衛生部及醫院的號召,觀看了電視劇醫者仁心。很久都不看費時費精神還要陪着流眼淚的電視連續劇了,而醫者仁心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護人員職業生涯的醫療劇,從一打開畫面,就被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所吸引,也不能不爲之動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踐諾、無力迴天的醫學侷限、個別醫生的利慾薰心、醫藥代表的無孔不入、紅包現象的深層思考、醫患關係的日趨緊張、醫鬧事件的愈演愈烈、個別記者的譁衆取寵、醫護人員的艱辛和委曲在劇中可見一斑。感謝醫者仁心這部如此真實、如此貼切的反映中國醫療現狀的電視連續劇,感謝編劇、感謝導演、感謝所有的演員。劇中的情景和道白,不僅直面瞭如今複雜的醫患關係和行醫環境,而且深深震撼了醫務工作者的心靈,讓我們反思,拷問自己的醫德和信仰。

整個劇集中,最關注的就是鍾立行主任和護士長劉敏。著名作家肖復興評價醫者仁心說:“使我看到了久違的崇高感。”是的,在這個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時代,像鍾主任這樣一個在職業道德上和技術素養上都十分完美的醫生太少了。他潔身自好、隱忍、內斂、清高、包容,以自身的言行踐諾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對所有的病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都是一視同仁,對待來看病的領導,他沒有獻殷勤,依然維護着醫生該有的尊嚴。在現實社會中,這種爲人處事會給人很傻的感覺,人人都知道不會和上層搞關係拉近乎,只會埋頭幹活的人不會有好的結果。可他卻說過不想建立超出醫生和病人以外的關係。對於“王冬”這種小人,當面對爲正義感強烈的年輕醫生顧磊給自己“伸冤”時,鍾主任馬上打斷,說:“我不想拉幫結派,我只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自覺地要求自己”,這句話說的太好了,我聽了之後,很有感觸。鍾主任有很淵博的知識,有很好的溝通技巧,覺得鍾主任就是孔子所說的從自身修養開始的君子。論語中對君子的判定標準有三條: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鍾主任用自己的行爲詮釋了作爲一名醫護人員,是怎樣成爲君子的。我以鍾主任爲榜樣,自覺地要求自己,爭取成爲一名真君子。

另外一個不得不關注的劇中人物就是護士長劉敏,應該說劉護士長的自殺的確有點悲劇色彩,但是,正如她在遺書中寫的:“我做夢也想不到,我成了一個墮落的人,我很慚愧,也覺得很屈辱。從18歲護校畢業,我在這家醫院幹了20年,我喜歡自己的工作,覺得自豪光榮,可是沒想到卻用這樣的方式離開。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沒日沒夜的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的絕望,這一年,在我身上發生的事情,讓我很悲傷,也很憤怒……衛思雲,我是愛你的,我知道一個男人需要什麼。可是,我必須待在醫院裏照顧病人,雖然他們不領情,可是我還得做。所以你跟我離婚,我傷心,卻不怨你……好好待我們的女兒,千萬別讓她做護士,千萬別讓!”一個全院業務最好的護士長之一最後以這樣的結局完成自己的一生,讓我唏噓不已。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心情!事業的無奈,家庭婚姻的失敗,人生的絕望,讓她別無選擇,只有投身黑暗!

醫生是人不是神,在探索醫學領域中,面對疾病的轉歸特異性,也有無力迴天的醫療侷限性,和避免不了的'技術上的失誤。正如劇中所說“好醫生的技術,是在不斷積累而來,是用無數生命換來的”。搶救病人就象奔向戰場一樣,這種高壓力,高負荷,高風險的職業是最需要患者理解,社會理解的,希望社會對年輕的醫生們多點寬容,多點耐心。

醫者仁心意義,在於劇中主要人物在衝突與對立中找到了平衡點,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責任,讓我們舉起右手,重溫這一神聖的誓言: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爲人類服務,我將要給我的師長應有的崇敬及感戴,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病人的降應爲我的首要顧念,我將要尊重所寄託給我的祕密,我將要盡我的力量,維護醫業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我的同業應視爲我的手足,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病人間,我將要舊能維護人的生命,自從受胎時起,即使在威脅之下,我將不運用我醫學知識去違反人道。我鄭重地自主地,並並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約定。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11

去年年底《醫者仁心》熱播,無法預料該劇播出後輿論導向是加劇醫患矛盾還是提醒人們對醫護人員明白而減緩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該劇沒有直接謳歌醫者辛苦、任勞任怨、救死扶傷的白求恩精神,而是醫生在同患者戰勝疾病中幫忙克服種種困難,醫生同醫院一起也面臨生存困難,因而比較真實的反映了醫院的醫療行爲,以醫者真誠、真情仁心讓人們動容。

該劇幾個案例只有一個鐘立行主任救治的患者是成功的,是劇中刻意安排嗎?是不是爲了彰顯從美國回來的鐘立行主任的醫療技術水平,這麼高的死亡率令人望而生畏,又有哪一個患者還會到死亡率這麼高的醫院去求醫用藥。生命是沉重的話題,與生命相背的死亡率令人觸目驚心,實際上醫學科學技術進步、先進醫療設備引進,很多疾病不再是疑難雜症,診斷、治療明確,治癒率、疾病控制率是很高的,就算沒有美國回來的醫療專家,中國大夫一樣能救治患者。

如果說正面人物鍾立行主任形象可讓人理解,那麼反面人物王冬醫生確實沒有人能夠理解的,醫生之間也許會有矛盾、也許會爲了主任交椅亮出自己制勝絕招、也會在治療問題上各執己見,但是絕不會在沒有技術力量支持下以犧牲患者生命、以生命作爲賭注去實施一個還沒有開展的手術,正因醫生也需要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技術水平,正因醫生不是殺手而是生命援手,如果說醫院是領航的帆,那麼醫生就是托起生命、承載生命之舟。

該劇集中反映了醫療糾紛,只要有患者死亡就有糾紛,醫療糾紛是當今的熱點、焦點。引起醫療糾紛的原因很多,其中經濟原因是主要的,患者要支付一筆醫療費用,而且需要家屬照顧又減少一個能賺錢的勞動力,個性是慢性病患者更加重經濟窘困;患者及親屬總以爲醫院很會賺錢,醫護人員收入極高,他們完全沒想到醫院投資醫療儀器、設備和改善就醫住院環境窮盡醫護人員一生的發奮,醫者待遇低而且時常同醫院一起感受面臨競爭生存壓力。當患者不幸時家屬以爲是意外,總想着在醫院這塊“肥土”上啃一口以減輕自己家人因病的經濟負擔。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患者及親屬對醫療相關知識不明白,即使是醫護人員認真講解後依然是一知半解,他們以爲醫生和技術師一樣,工具壞了能夠修理好,人病了醫生也能如修理工一樣修好,卻不知道生命機體修復有其內在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生命醫學科學是有侷限的;或者說他們期望值過高,而許多疾病只能是改善、控制症狀,往往不能如家屬所想所願,對於一些預後極差的疾病如能坦然理解對患者來說是減輕痛苦、又減輕家屬的經濟負擔。每個生命都要面臨死神考驗,就連醫生自己都不可避免,劇中的丁祖望院長肺癌晚期坦然理解死亡,沒有掙扎走得安祥,所有的醫生都哭了,正因醫學無力與死神抗衡。

臨牀一線醫護人員一向處於水深火熱中,常是手術一臺接一臺,病人一個個之後來,顧不上吃飯、上衛生間、從來沒能按時下班、自己的小病小痛顧不上請假去治療,也顧不上自己家裏的病人,自己生病請假患者還說醫生怎樣會生病呢,好不容易熬到下班但是走不了,多麼想停下匆匆的腳步,喝一杯涼開水坐在沙發上休息一會,但是業外人士幾人能明白醫護人員的發奮付出和艱辛,有些醫護人員無法堅持只好選取放下,能跳槽的趕緊跳,能躲開一線的趕緊躲,只要有一點縫隙可鑽就想盡辦法逃離夜班之苦。當看到劇中劉敏護士長自殺和聽到她的遺囑交代女兒千萬不能從事護理工作時我大哭一場,早些年從醫的理想己是今日的杯具,也沒有醫護人員願意自己的子女再從事這樣高風險低收入行業。但是臨牀一線醫護人員銳減是社會的隱憂,缺少醫生、護士誰來爲健康保駕護航,多年後待我們退休又面臨疾病時誰來醫治我們。

期盼迴歸本真良好的醫患關聯,政策給力促進醫患關聯和諧發展。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12

很久沒有看費時費的電視劇了。但是最近的一部叫《醫者仁心》的電視劇卻令我爲之動容。《醫者仁心》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護人員職業生涯的電視劇,講述了一家醫院裏,一羣充滿理想和獻身精神的醫護人員如何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並最終找回希波克拉底誓言給予的崇高與責任,找到了“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

故事首先從年輕的心勝外科專家鍾立行搶救一位不願接受非人道救助的心臟病患者的情節展開的。當鍾立行本着“生命第一”的信念,忍着巨大的悲痛將自一己的親妹妹心臟移植給患者來挽救她的生命,卻遭到患者女兒以“違背病人意願”名義的控告。鍾立行是一位在職業道德上和技術素養上都十分完美的醫生,他潔身自好、隱忍、內斂、清高、包容,但是當他聽到患者家屬說出冷冰冰的“我要起訴你”!不禁當場崩潰……看到這裏,不由使我聯想到:前幾年發生在北京朝陽醫院京西醫院的一宗醫療糾紛,一位生命垂危的即將生產孩子的孕婦,爲了保全孕婦的生命,需要進行剖腹產,而丈夫堅決拒絕醫院進行剖腹產手術,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醫生和護士束手無策,孕婦最後死亡,卻遭家屬以醫院“不作爲”起訴。這兩個事件的結局不由得使醫護人員困惑,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病人生命的希望是留給具有專業技術的醫生,還是留給病人至親至愛的家屬?面對進退兩難的處境的醫務人員,是堅守道德的情操,還是去遵守法律的尊嚴?如何使傳統觀念與現實法律統一起來?二者能否統一?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矛盾怎樣解決?

另一起官司是王歡,一位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因爲尿毒症換腎。醫生對王歡的治療傾注了全部力量,醫生護士傾注了大最心血,還準備減免他的醫療費。最後是事與願違。王歡的父母在感情上不接受王歡死亡的現實,加上居心不良人士背後的挑唆,把醫院告上法庭。但是,在法庭上鍾立行的陳述本來應該使得王歡的父母醒悟,然而,王歡的母親的話“一個好好的人進了醫院,就像進了虎口,命也沒了,錢也沒了。這使得溫文爾雅的鐘立行憤怒地說:“沒有人殺死你的兒子。”《醫者仁心》旨在喚醒人們,醫生和病人以及家屬的心理和願望是一致的,醫者父母心,誰也不忍心眼睜睜地看着病人死去,卻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爲醫生不是上帝,能做的只是延緩和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而已。美國紐約東北部的撒拉納克湖畔,鐫刻着西方一位醫生特魯多的銘言:“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段銘言越過時空。久久地流傳在人間,至今仍熠熠閃光。他樸素地道出了現代醫學的侷限和無奈。如果患者能理解醫學的侷限性,也許醫患尖銳衝突的局面會緩解些吧!

《醫者仁心》也喚起人們對於生命的思考,對生活的思考。蘇教授的話“每當我看到浩瀚的星空,就感到自己是多麼渺小。”聽到這句話,我們是否還在生活中對一些小事耿耿於懷呢?“醫生們都在保護自己,那誰來保護病人呢?”“醫生的成長也需要病人的寬容”“我們沒有理由挑剔病人”“醫者父母心”聽到了這些話,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細細品味其中的哲理。

《醫者仁心》也讓從醫者看到了希望。在本劇的結尾,丁海,羅雪螢,顧磊這些朝氣蓬勃具有責任心正義感的醫生帶着新入院的醫生們和護士們宣誓:希波克拉底誓言——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着追求,爲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他們選擇了一種高尚的職業,一條艱辛的人生之路,但是,他們將義無反顧的走下去。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13

花了好幾個晚上將這個電視劇看完。看完之後對醫生、醫院的看法有一個很大的轉變。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她的專業是社會醫療保障方面,整天和我說就是醫生,醫院如何的貪,如何的不公平,社會因該怎麼進行醫改,怎麼使大家受到公平的醫療待遇。當然不能不說她對醫院醫生的想法有點過於偏激,我在醫學院待了四年,對醫生和醫院多少有點了解。

醫者,醫生,在很多人原來的固有觀念中,總覺的醫生是一種很黑的行業,唯利是圖。尤其是生命住院,總覺的是進去了一條不歸路——錢和身體。用大衆的視角來說就是醫生,醫院佔有絕對的醫療信息和資源優勢,病患永遠都是處於弱者的地位。去醫院,得了什麼病,怎麼診斷,怎麼治療,這一切都得聽醫生的安排。而如今,隨着科學技術的發達,也爲了診斷的更加仔細和全面。有病去醫院,肯定是先做各種檢查。也許是一個小小的感冒進醫院,很多的人都會受到全身檢查的待遇。這點對於醫院,醫生來說,確切的診斷是必須的。但是從病人的角度往往就難以理解,爲什麼,就一個地方有問題,爲什麼需要做這麼多的檢查呢?

不能排除有些醫生的確是過於小心謹慎了,也不能排除過度的檢查了。作爲醫生,必須要對病程有一個全面的瞭解,要是你不知道這些,你幹嘛處這個地位呢?一個掌握着病人生死相關的地位。但是反過來想想看,正是因爲如此,因爲他們負責,他們又豈可粗心大意,盲目自信呢。一個症狀的發生,可能會有很多的病證所引起的。不做相關的檢查的話,又怎麼定位是哪兒出問題了,是原發的還是繼發的呢?治不了,你肯定覺得是庸醫,花了錢在這裏,最後還耽誤病的治療;治好了,又心疼錢,說一點小問題就用了這麼多,總覺得醫生在其中動了手腳。反正左右都是醫生,醫院的不對。

衆所周知,一般的醫學院校,大學本科是五年,爲什麼他們要比一般的大學專業要長一年的時間呢。因爲他們以後要服務的對象是人,不能僅僅依靠那點理論知識,書本原本就去上戰場。他們不敢去治療病人,而病人也不敢將自己 的生命交給一個這樣的毫無經驗的醫生。有一句俗話說這個世界上有三種行業越老越吃香,醫生首當其衝。看到病人多了,累積的經驗多了,對人體構造和病程的發展都瞭解的,自然也就能好的去把握,去治療了。

都說醫生是冷酷的,是殘忍的。那只是他們對待病人時候需要冷靜,需要用理智去思考問題,他們必須對病人負責,絲毫不能馬虎。一失足就造成千古恨。這個病人的痊癒,他們感到高興,那個病人的死去,他們難過。但是所有的一切的都必須要學會承受,學會放在心理。他們的生活,除了自己之外,很少有人知道吧。醫生的職業病,也廣泛存在,只因爲他們時刻都忘記不了自己是一名醫生。工作中是,生活中還是,對自己如是,對身邊的人亦是如此。有些讓人難以理解,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當外人對醫生,醫院這個行業多點了解,理解之後,會不會這種緊張的醫患關係會緩解一些呢?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14

電視連續劇《醫者仁心》是一部從多方面反映醫院工作和醫務工作者生活的優秀劇作,劇中那熟悉的工作環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不由得吸引住我的眼球,劇中的許多情節令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和震撼,更多的是引發我對事件背後原因的思考。

故事首先從鍾立行搶救一位不願接受非人道救助的心臟病患者的情節展開的。當鍾立行本着“生命第一”的信念,忍着悲痛將自己親妹妹的心臟移植給病人來挽救病人的生命,卻遭到患者女兒以“違背病人意願”名義的控告。看到這裏,使我聯想到:前幾年發生在某醫院的一宗醫療糾紛,一位生命垂危即將生產孩子的孕婦,爲了保全孕婦的生命,需要進行剖腹產,而丈夫堅決拒絕醫院進行剖腹產手術,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醫生和護士束手無策,孕婦最後死亡,卻遭家屬以醫院“不作爲”起訴。這兩個事件的結局,不由得使醫務人員困惑,面對生命垂危的病人,病人生命的希望是留給具有專業技術的醫生,還是留給病人至親至愛的家屬?面對進退兩難處境的醫務人員,是堅守道德的情操,還是去遵從法律的尊嚴?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看到我們同事受到病人家屬的圍攻堵截;當我看到我們的醫生受到醫鬧們的辱罵毆打;當聞及兄弟醫院的同仁們被病人家屬打傷後放在水晶棺裏……我的內心十分酸楚,醫生也是人啊!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世界,我們尚未掌握的祕密太多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誠然,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假如醫生面對一名生命垂危而無人監護的病人,見死不救,那麼醫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假如不顧一切去堅守職業職責,那麼由此給醫院和醫生帶來的困難和意想不到的危險,誰又能來爲他們承擔?假如醫生處處來保護自己,病人的利益誰來保護?這都是值得人們重新思考和關注的。

另外,我們在病房經常聽到有的病人抱怨,爲啥藥費這麼貴?爲啥看病這麼難……清楚的診斷,醫生何必再要求去做體檢;醫生安排的治療,病人滿腹狐疑。有人這樣評價病人與醫生之間的關係,不信任,卻又依賴。防備,卻要獻媚,希望獲取信息,又要自己判斷,這樣互相提防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造成這樣的根源在哪裏?我想這不是醫生的問題,也不是病人的問題。是溝通、宣傳、引導不夠的問題,要真正的改善醫患關係,我們醫患之間必須多些溝通、多些信任。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15

一次偶然的機會聽愛人講《醫者仁心》這部電視劇不錯,在她的關注下我們一起那看完着這部電視劇。覺得這部電視劇真的很不錯,很受感動。當然,主要是因爲我的圈子也都是醫生和護士,不曉得在這些之外的人是怎麼想的,或許,他們不是很贊同吧。我們沒有宣誓過希波克拉底誓言,但我們有自己的醫學生誓詞,每個人都記得“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可漸漸的,這些話也已經淡了。克魯特的一句話:“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可如今的醫生,卻在病人的不正確的醫療期待裏,層層防護,很少有人能做到這樣。更多的臨牀帶教都曾經跟我們嘮叨過,如何在以後的醫療活動中保護自己,如何避免糾紛。或許很多人都開始懷疑自己的初衷,懷疑這個職業。現在覺得很可笑,一個神聖的職業,如今就這樣讓人避而遠之了。片子裏劉護士長自殺的遺書裏,還特意交代了“別讓女兒當護士”,這是對當今社會的諷刺。

《醫者仁心》,總算開始有了醫生的聲音了,終於有人爲醫生客觀的說說話了,當然,希望這些都不是幻覺。醫患之間的相互信任,已經隨着社會誠信的淪喪消失殆盡了。劇中的一個個案例,不僅是對醫生的告誡,更應該是給這個社會敲響的警鐘。

武明訓辦公室裏字畫裏有幾個字,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大醫醫國”。起初我對這幾個字並沒有注意,可是漸漸的不知怎麼的突然想去了解這幾個字的含義。說真的我理解不了其中太高深的含義,但我知道,這種病態的社會如果繼續延續,國將不國,醫患只是冰山一角,醫生只是風口浪尖的犧牲品之一。太尖銳的矛盾體現在醫療上,那還有誰能安心治病,還有誰能真心救人?鍾立行的話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醫生,一種好醫生,一種壞醫生”。我不好評價真正的醫生該是如何的,但我真的很嚮往醫生治好病人的那種成就感,畢竟是醫生將患者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

看完後只是覺得心裏舒暢,因爲我曾經也是醫生。可一部片子,也只是很微弱的聲音,要想讓全世界都瞭解醫生的疾苦,讓這個曾經神聖的職業重新擡起頭,讓白大褂重新純潔起來,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但至少,現在已經開始發聲。片子裏有好幾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武明訓檔案室跟劉律師說的,還有他在衛生局長辦公室說的,以及最後鍾立行在法庭上說的。都說到了現在醫療現狀的點子上,都觸到了每個醫務工作者心中的結。

最後,我想說,《醫者仁心》呼喚了我們心底的良知,正義,誠實和準則。希望當今的醫務工作者真的能做到武明訓辦公室裏面字畫上的四個大字“大醫醫國”。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16

這個社會到底是怎麼啦?電臺、電視、網絡、報紙時不時就會爆料哪兒又有醫療糾紛啦,又發生什麼醫療事故啦,全社會鋪天蓋地的在說醫療行業的不是,醫療服務差、醫德醫風差、醫務人員差、醫療收費高……原先那個在人們心目中救死扶傷,代表着神聖使命的光環好像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緊箍咒,這究竟是怎麼啦?

前段時間聽說有一部《醫者仁心》的電視劇是講醫生護士的,本來以爲又是在說醫務人員什麼問題的,(對社會輿論的誤導已經習以爲常啦!)沒想到第一集就使得我潸然淚下。太熟悉啦、太現實啦、太生動啦。醫務人員的艱辛、患者的誤解、家屬的責罵、媒體的誤導、社會的打壓,種種現實道出了醫務人員的辛酸和鬱悶,讓我情緒亢奮、感慨涕零。想想多如牛馬的電視劇集只有這個是那麼真實、那麼客觀的反應了醫療行業的狀況。

其實現如今社會沒有文盲、沒有科盲、但沒有幾個人不是醫盲。對簡單的醫學常識一竅不通。導致發生問題之後就把過錯全部歸咎於醫務人員,這是社會大環境的問題。其實醫生是治病而不是救人,但人們往往會忘記這一點。人們對醫生的期望太高啦。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就在這裏,因爲面對的是生命,搞不好就是人命關天的事情。不像其他行業,懶散點也不會直接和生命有聯繫。這就像老師教育學生,這個學期沒有學好,也沒見哪個家長去和學校、老師搞個教育糾紛的。

鍾立行醫生那是我的偶像,是真英雄,也是我們大多數醫務人員的真實寫照。而且像丁祖旺、武明訓院長那樣滿腦子全是工作的領導就在我們身邊。諸如我們衛生行業的領導和我敬愛的院長,他們每天都鞠躬盡瘁、全心全意的工作,真的太辛苦啦!太累啦!像武明訓院長那樣,在工作中雷厲風行的作風是我們所有人應該學習的,他所碰到的困難所需要的勇氣不是常人能夠理解的,結局總歸還算完美。但就是這樣的好人都會面臨措手不及的誣陷和誹謗。其實也告訴我們做事就面臨着承擔相應的責任。記得有這麼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做事越多就需要承擔更多的做錯事的風險。但是我們不能因爲懼怕承擔責任而不去做事,得過且過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懦夫。時代需要、行業需要向武院長的作風和恆心。

王冬的出現不是個例。有位哲人說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可怕的貪婪、膨脹的私慾是每個行業中蛀蟲的真實寫照。他不擇手段的想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別人的讚揚,對業務也挺鑽研,但出發點是扭曲的,是有悖常理的。因此這類人最終是要退出歷史舞臺的,他們的下場都會很慘,只是時間問題。

劉護士長工作態度、責任意識、敬業精神是無以倫比的。看到她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流程以及需要付出的心血,就自然會想到我們醫院的護士長。但就是劉護士長這樣一個兢兢業業付出的人得到的是失敗的婚姻,連供女兒上學都困難的生活狀況,犯下的錯誤就不說啦,但久久不能忘卻的是她遺書中的一段話:“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沒日沒夜地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得絕望……”

好在醫院還有一批有理想、有幹勁的年輕人,他們是醫療行業的希望,他們對工作充滿熱忱,對明天充滿期待。種子需要在好的土地上培養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我們有英明的領路人,有醫改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發展平臺,我們也依然相信一切會變好,相信和諧不是夢。我們需要時間,社會需要時間,大家都需要去改變,讓我們對明天充滿希望吧,堅持我們的信仰,因爲我們的職業是崇高的、神聖的。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17

《醫者仁心》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護人員職業生涯的醫療劇,全方位真實得展現了目前醫患關係、醫生與社會,醫生與道德、醫生之間,領導和醫生之間,醫藥之間的各種複雜的矛盾,那熟悉的工作場景,相似的醫護身影,類似的醫療案例,讓我的心靈受到深深震撼,身在其中,感同身受,不能不動容。

我,一名工作兩年的護士,一直努力堅持做一名合格的護士,不讓自己在重複的、甚至是機械的工作中麻木,時時提醒自己面對的是人,是生命,萬不可大意;嚴格執行各項操作,因爲我覺得保護患者同時也是保護自己,對患者負責同時也是在對自己負責。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很敬業的,但看了《醫者仁心》,暗自汗顏:自己的心還是不知不覺間變得有些冷硬了,不再那麼柔軟,失去了很多初入行時的熱情、執着,快忘了什麼是理想,還要不要追求?

劇中一句臺詞,讓我頗震撼: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這句話讓我心痛,真的心痛!今天一句“醫生都開始保護自己了,誰來保護病人呢?”,讓我不免心虛,但爲什麼會這樣呢?哪個醫生護士願意時時生活在防衛狀態呢?什麼時候起醫患變成了對立方?甚至敵我?互相防範、互不信任,可又互相依存,關係變得那麼糾結?扭曲的醫患的關係是一把實實在在的雙刃劍,傷害着雙方!是什麼造成的呢?今後醫患該怎樣相處呢?

或許《醫者仁心》中的醫生護士,他們只是個演員,但是他們的每一句話都道出了作爲一個醫生護士的心聲,醫生護士的辛酸。

或許只有醫生護士本人才能理解這種心情,醫生護士現在是最苦最累的職業之一,特別是在中國!也許很多人認爲醫生護士是高收入的職業,但並非如此。我只想說即使收入高那也是他們辛勤勞動應得的,每天的夜班,急診,手術,在手術檯上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想想你自己幾個小時一直站在一個地方,我相信除了軍人沒有人能做到,有句話說一個外科醫生和手術器械護士必須有個好膀胱啊,那是必須的,必須練出來的。是什麼原因給了他們那麼大的毅力?是生命,是責任,是承諾。每個醫學生入學之前都要宣誓,那就是承諾。

很多時候我困惑,要成爲一名合格優秀的護士,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品質?我想我在劇中主要人物男主角心外科主任鍾立行身上找到了答案,他以自身潔身自好、隱忍、內斂、包容等言行踐諾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在衝突與對立中找到了平衡點,重新找到了“醫者仁心”的職業崇高與責任。鍾立行在國外留學行醫十幾年的的人生感悟:“每個人都能自覺地要求自己”。這句話說得多好啊!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

“自覺地要求自己”——自省意識。我們生活在變革的時代中,每個人的心裏,都隱藏着一個或大或小的魔鬼,種種壓力使得一些人變得心浮氣躁,迷失了自我。作爲一名醫護人員,病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我們都應一視同仁。無論周圍的環境如何紛繁複雜,我們的應始終保持着一顆平靜的心,堅守職業信仰,以精湛醫術服務於每一位患者。面對病人的蠻橫無理、不理解或者誤解,我們應檢討自己是否溝通存在缺陷用理解、厚實的心態去面對。孔子在幾千年前就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自己甚於要求別人。

“自覺地要求自己”——自強意識。當我們面對別人的冷嘲熱諷時,不要管別人的態度,只應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應過分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在競爭成爲社會常態的今天,只有我們精益求精地做事,才能自強,才能超越自我,也最終才能強勝於別人,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我們有一萬個退卻的藉口,更有一萬個拼搏的理由。

“自覺地要求自己”——自警意識。“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我們不應該放大把別人的缺點和不足,而自己則成了“燈下黑”,看不到自己。醫療提倡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精神,提倡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作風。一次粗心的操作可能會導致病人致殘;一些不經意的態度可能會導致醫療事故;一句不恰當的話可能會導致一場醫療糾紛;一次不負責覈對的可能會導致鮮活的生命結束。有時百分之一的錯誤會導致百分之百的失敗。我們應自覺地要求自己,如果別人把我們當回事,我們自己千萬別把自己當回事。也許別人關注我們成功的同時忽略了我們不足之處,也許別人有求才以此取悅。如果別人給點掌聲就膨脹,給點微笑就燦爛,在客觀上就會爲別人提供了不把我們當回事的理由。唯有別人把我們太當回事,才能笑看雲捲雲舒,靜觀花開花落。

“自覺地要求自己”。——自立意識。人若沒有自立意識,就沒有獨立的思想。生命是脆弱的,疾病的多樣性、複雜性,很多時候面對患者,醫護也是一籌莫展,無回天之力。然而,患者對生命的渴望,對健康生活的嚮往,對優質服務的需求。醫護必須具有博大的胸懷,練就精湛的醫術,學會良好的溝通技巧。“做個淡泊名利的‘仁人’,做個德技雙磬的‘仁醫’"。

醫者,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仁心,是我們應有的品質。讓我們用自己的愛心、熟練精湛的醫療技術,貼心的服務,良好的溝通技巧,去爲廣大患者服務。我想這會讓我們在緊張複雜的醫患關係中找到平衡點。我想不久的將來醫患關係將會是如沐春風的現象。讓我們一同努力這一天儘快地到來吧!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18

前不久醫院發生了醫療糾紛,那段時間科裏很安靜,靜的空氣都要凝住了,似乎雪花落地的聲音都能聽見,氣氛很緊張,緊張地讓人感到窒息、喘不過氣來,以前也或多或少聽過、見過一些醫療糾紛,但感受不是很深,覺得那都是患者家屬在無理取鬧,無非就是想用已故者訛取些錢財,患者家屬的哭鬧、不理解讓我們感覺無助、無奈,同時心中有些憤憤不平,覺得自己很冤,辛辛苦苦用心的爲病人治病,一旦發生了不好的結果我們醫生所做的一切都不被患者家屬理解,被患者家屬稱爲惡魔、吸血鬼、沒心沒肺、殺心兇手……一些讓人心寒的字眼。

曾一度自問自己這就是醫生?現在的醫生怎麼了?現在的病人又怎麼了?甚至曾動搖過自己選擇從醫是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自己是否還需堅持,自己又到底在堅持着什麼,說實話,一度我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甚至考慮是否轉行,面對這樣一個複雜多變的世界,當前的醫生似乎成了社會的對立面,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是不是醫生做錯了什麼,是不是他們沒有及時搶救,是不是做了過多的檢查、過度的治療。……在病人家屬面前、在大衆面前,對於他們的不解,我們盡然無力解釋,因爲我們知道那個時候我們說什麼他們都不會相信,而只會被他們認爲是我們在狡辯、在推脫責任,所以在大家身邊經常可以聽到哪家哪家醫院因爲什麼事情又賠了多少多少錢了,有的確實是因爲醫院有醫療過錯造成了不良後果,但我想大多數醫生的出發點和患者家屬是一樣的,都希望盡全力救治患者,讓患者擺脫病痛,我想應該沒有哪個醫生希望把好好的一個病人給治死吧,否則他就不配做一個醫生。一些新聞媒體爲了吸引大衆的眼球而斷章取意的報道醫療糾紛,但卻沒有實地去考察、覈實事情的本質就亂髮一通,說的好聽是讓弱者發出自己的心聲、讓弱者說話,說的不好聽就是爲了自己的短暫利益而置他人於不顧;是,沒錯,患者是個人,醫院作爲一個單位,他是一個整體,但這就能說患者他們是弱者,我們是強者嘛,不要忘了醫院也是一個個義務人員組成的,他們也都是個體,發生醫療糾紛的時候患者家屬指手劃腳的橫眉冷對醫務人員的時候,更甚者有的家屬對義務人員實施暴力的時候,到底是誰弱者?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傳播的很快,一旦不當的消息發佈出去將造成難以想象的後果,事實已經展現在我們眼前了,現在不少一部分患者就醫時對醫院、醫生是帶着一種對立的不信任的心態來的,甚至問病史的時候多問了幾句就擺出一副很不賴煩的樣子,這樣的一個醫療環境讓我們醫務人員怎麼辦、怎麼工作,這種敏感的醫患關係只需一點火花就可以爆燃。這樣一個醫療環境以後還有誰願意當醫生,現在很多醫務人員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從事醫學,中國現在十好幾億的人,可醫務人員才幾百萬,醫療資源緊缺,難道那些媒體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後沒有醫學這個行業了?那以後人們得了病,誰來給大家看?我想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是,我承認,每個行業都有害羣之馬,總有一少部分的壞人,但是請大家不要因爲一少部分的人而給“醫生“這個羣體扣上壞人的章……

我想大多數從醫的人當初都是懷着一個想做一名好醫生的心態,當初他們都是宣讀過希波克拉底誓言,他們爲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他們努力學習、完善自我,爲自己充電,因爲他們深知自己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不容自己犯錯。他們見過太多的生與死,所以對生命才更加的珍惜,他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救治能讓更多的活下來,但請大家理解,醫學是有侷限的、能做的事其實很少,有時候雖然他們想盡了辦法,但依舊沒能挽回患者的生命……。人們常說醫生冷血,病人死了都沒有什麼表情、一點都不難過,我想說的是其實大家錯了,當一個醫生想盡一切辦法沒能挽留患者生命的時候,他們其實是很無助的、特別的無力,他們不是冷血,只是他們深知他們需要堅強,因爲後面還有很多病人需要救治,不容他們在那傷感……。其實醫生和患者之間不能產生醫患關係之外的關係,因爲那樣容易讓醫生做出不正確的判斷……

想說的有很多,自己作爲一名醫生,工作也快五年了,感想很多,我想其實大多大家都懂得、明白的,只是有時候我們的心……亂了。我希望大家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希望大家堅持自己的職業信仰,有了職業信仰我們的職業就是崇高的、令人敬佩的,它是我們堅持的動力,它是我們的北極星讓我們不會迷失方向……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19

最近一直在看央視八套熱播的醫療劇《醫者仁心》。起初是把它當做娛樂休閒劇來看,可當我看到最後一集,聽到鍾立行的一番話,我被震撼了。他的話讓我深深理解了“醫者仁心”。

我們做教師的面對學生何嘗不是一樣呢。當學生成績考不好、違犯紀律時,做老師的心情跟家長一樣難過,甚至更難過,教不好自己的學生,那種無力感真是令人感到很絕望。我們爲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評犯錯誤的孩子?爲什麼在明明知道有的家長可能因爲溺愛會不滿我們對孩子的批評、懲罰還是要堅持教育他們?因爲我們是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的使命。

不知從何時起,教師已不像從前那樣得到社會的認可,得到大衆的尊重。一次我坐在公交車上無意中聽到了兩位乘客的對話。她們一路上一直在控訴教師是多麼的骯髒,多麼的可恥,體罰學生、向學生要禮物……是社會上最齷齪的人。我聽了她們的話,心裏憋屈極了。想向她們替所有的教師申訴,可淚眼婆娑的我,已說不出一句話來。

這些年報紙、電視、網絡經常報道一些違犯教師職業道德的案例,可這畢竟是少數人。那些優秀教師的事蹟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20

去年年底《醫者仁心》熱播,無法預料該劇播出後輿論導向是加劇醫患矛盾還是提醒人們對醫護人員理解而減緩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該劇沒有直接謳歌醫者辛苦、任勞任怨、救死扶傷的白求恩精神,而是醫生在同患者戰勝疾病中幫助克服種種困難,醫生同醫院一起也面臨生存困難,因而比較真實的反映了醫院的醫療行爲,以醫者真誠、真情仁心讓人們動容。

該劇幾個案例只有一個鐘立行主任救治的患者是成功的,是劇中刻意安排嗎?是不是爲了彰顯從美國回來的鐘立行主任的醫療技術水平,這麼高的死亡率令人望而生畏,又有哪一個患者還會到死亡率這麼高的醫院去求醫用藥。生命是沉重的話題,與生命相背的死亡率令人觸目驚心,實際上醫學科學技術進步、先進醫療設備引進,很多疾病不再是疑難雜症,診斷、治療明確,治癒率、疾病控制率是很高的,就算沒有美國回來的醫療專家,中國大夫一樣能救治患者。

如果說正面人物鍾立行主任形象可讓人接受,那麼反面人物王冬醫生確實沒有人可以接受的,醫生之間也許會有矛盾、也許會爲了主任交椅亮出自己制勝絕招、也會在治療問題上各執己見,但是絕不會在沒有技術力量支持下以犧牲患者生命、以生命作爲賭注去實施一個還沒有開展的手術,因爲醫生也需要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技術水平,因爲醫生不是殺手而是生命援手,如果說醫院是領航的帆,那麼醫生就是托起生命、承載生命之舟。

該劇集中反映了醫療糾紛,只要有患者死亡就有糾紛,醫療糾紛是當今的熱點、焦點。引起醫療糾紛的原因很多,其中經濟原因是主要的,患者要支付一筆醫療費用,而且需要家屬照顧又減少一個能賺錢的勞動力,特別是慢性病患者更加重經濟窘困;患者及親屬總以爲醫院很會賺錢,醫護人員收入極高,他們完全沒想到醫院投資醫療儀器、設備和改善就醫住院環境窮盡醫護人員一生的努力,醫者待遇低而且時常同醫院一起感受面臨競爭生存壓力。當患者不幸時家屬以爲是意外,總想着在醫院這塊“肥土”上啃一口以減輕自己家人因病的經濟負擔。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患者及親屬對醫療相關知識不理解,即使是醫護人員認真講解後依然是一知半解,他們以爲醫生和技術師一樣,工具壞了可以修理好,人病了醫生也能如修理工一樣修好,卻不知道生命機體修復有其內在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生命醫學科學是有侷限的;或者說他們期望值過高,而許多疾病只能是改善、控制症狀,往往不能如家屬所想所願,對於一些預後極差的疾病如能坦然接受對患者來說是減輕痛苦、又減輕家屬的經濟負擔。每個生命都要面臨死神考驗,就連醫生自己都不可避免,劇中的丁祖望院長肺癌晚期坦然接受死亡,沒有掙扎走得安祥,所有的醫生都哭了,因爲醫學無力與死神抗衡。

臨牀一線醫護人員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中,常是手術一臺接一臺,病人一個個接着來,顧不上吃飯、上衛生間、從來沒能按時下班、自己的小病小痛顧不上請假去治療,也顧不上自己家裏的病人,自己生病請假患者還說醫生怎麼會生病呢,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可是走不了,多麼想停下匆匆的腳步,喝一杯涼開水坐在沙發上休息一會,可是業外人士幾人能理解醫護人員的努力付出和艱辛,有些醫護人員無法堅持只好選擇放棄,能跳槽的趕緊跳,能躲開一線的趕緊躲,只要有一點縫隙可鑽就想盡辦法逃離夜班之苦。當看到劇中劉敏護士長自殺和聽到她的遺囑交代女兒千萬不能從事護理工作時我大哭一場,早些年從醫的理想己是今日的悲劇,也沒有醫護人員願意自己的子女再從事這樣高風險低收入行業。但是臨牀一線醫護人員銳減是社會的隱憂,缺少醫生、護士誰來爲健康保駕護航,多年後待我們退休又面臨疾病時誰來醫治我們。

期待迴歸本真良好的醫患關係,政策給力促進醫患關係和諧發展。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21

看完了《醫者仁心》,一向想寫一篇觀後感,卻遲遲未能動筆。堅信許多心地善良的人也會被劇中的情節所感動,但一件事情讓你感動是一回事,一件事情是否真實則是另一回事。就像三毛寫了那麼多感人的故事而質疑故事真實性的人往往令人厭惡一樣。說《醫者仁心》太好了的人恐怕多數是醫務人員或者是其家屬,當共鳴還沒有打破門戶之見,就很難上升爲道德層面,正因道德具有普適性。從這個好處上說,《醫者仁心》只是一家之言,只說出了一部分人的心聲,遠沒有揭示出阻礙社會公正的根本癥結。當然,這並不影響劇中主人公人性的光輝。

《醫者仁心》所展示的醫院工作,從始至終都處於醫療糾紛的旋渦之中,幹得越多,被投訴的可能性就越大,在這樣的氛圍裏,誰還願意“有百分之一的期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發奮”呢?像王歡媽媽那樣的人,總是像不散的陰魂一樣遊蕩在醫院的某個角落,簡直是擺脫不掉的惡夢,直弄到身心疲憊,你又如何能做到有耐心並善待她?畢竟,“一個好的醫生是需要病人的寬容才能夠成長的”。醫生能夠有“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犧牲精神,但他還有其它病人要管,有其它事情要做,肩頭有卸不掉的重擔,醫生護士只要上一天班,就不能見死不救!這不是境界,這是人的本能是做人的需求,如果連本能都喪失了,那還能配得上這個“人”字嗎?

《醫者仁心》有許多值得玩味的經典臺詞。有兩件事情,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頭頂的星空與內心的道德準則;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忙,總是去安慰;我們都一樣,都是心亂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要幹什麼;人活着除了追求真理,還需要一點情懷;生活中最大的杯具,不是壞人的過度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世界上有兩種人:有心人、無心人,有心人相互珍惜,無心人相互傷害;沒有發生的事情不好擔心,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處理;一個社會不能總讓強者說話,務必要讓弱者發出聲音;醫生沒有挑剔病人的權利。

《醫者仁心》還有一些不能明說的潛臺詞。最優秀的院長死了,最善良的護士長死了,錢國富死了,王歡死了,蘇教援死了,金行長的母親死了。錢國富與王歡死於醫學的侷限,蘇教援死於王冬走穴,金行長的母親死於自己的固執。劉護士長就死得太冤了,表面看是自殺,實際上卻有着一雙看不見的手一向在扼着她的咽喉直至窒息!究竟是誰害死了護士長?請看劉敏的遺言。

做夢也想不到,我成了一個墮落的人,我很慚愧,也覺得很屈辱。從18歲護校畢業,我在這家醫院幹了20年,我喜愛自己的工作,覺得自豪光榮,但是沒想到卻用這樣的方式離開。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護士這個職業,不那麼崇高了,我們在勞碌辛苦中,在人們的呵斥聲中,沒日沒夜的工作,沒有人關心你也沒有人在乎你,就是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我一點點變老。一點點,變的絕望,這一年,在我身上發生的事情,讓我很悲傷,也很憤怒。能夠說,是蘇教授的死讓我變的灰心。確切的說,不是他的死,而是他死的不明不白,醫院處置蘇教授死亡的事件中,表示出的含糊,讓我寒心。也正是這種寒心,讓我做出錯誤的選取,讓我不再堅持內心的是非,不再堅持自己的清高。才做下那麼荒唐的事,連我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我一向認爲我自己的職業是崇高的,但是這個事件,讓我懷疑我承受的一切,還有沒有價值,如果這個世界有是非有正義,那麼,我們的奉獻是崇高的,否則就是受罪。衛思雲,我是愛你的,我知道一個男生需要什麼,但是,我務必待在醫院裏照顧病人,雖然他們不領情,但是我還得做。因此你跟我離婚,我悲哀,卻不怨你。多少個晚上,病人都安置完了,我多想跑回家陪你一會,跟你說幾句心裏話,或者什麼都不說,

就靠在你的懷裏,或者打個電話告訴我對你的牽掛,但是你和孩子在睡覺,我不願意打擾你。我對不住你,這輩子沒有給你一個妻子的溫柔,下輩子補償吧。好好待我們的女兒,千萬別讓她做護士,千萬別讓!

原來,是這個沒有是非正義的世界,讓護士長憤怒、悲傷、屈辱、灰心、寒心並最終絕望的。

解讀護士長的死因,有助於瞭解丁院長的真正死因。表面看丁院長死於癌症,潛意識致病原理卻告訴我們:癌症患者的潛臺詞是“我不想活了”。人類爲什麼治不好癌症?不是正因癌症是不治之症而是從來就沒有弄明白癌症的根本問題。癌症的根本問題是心的問題,是心與心導致的社會問題(炎症、污染、焦慮、失調)。“哀莫大於心死”、“心病還需心藥醫”,手術、放療、化療以及介入治療都不能真正拯救癌症病人。丁院長感情、親情、友情三情俱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接連不斷的醫療糾紛令他內外交困、心力交悴、過度勞累、積勞成疾,最終,讓他帶着“不想活了”的潛意識走上了不歸路。因此看到最後有人鬆了口氣:武明訓最後升院長了!我卻深深地嘆了口氣:又一個倒黴蛋誕生了!我爲各大醫院的院長們悲哀,他們不是醫院的院長而是“滅火隊”的隊長。除非,社會風氣與醫療環境有了根本的好轉。

好久不曾流淚了,《醫者仁心》卻讓眼淚一發不可收拾,爲守望醫院也守望丁院長沒有再嫁的嚴大姐流淚,爲劉護士長內心的傷痛流淚,爲丁海的真誠與孝心流淚,爲交不起手術費一口饅頭一口涼水卻善解人意的大伯流淚,爲那麼多的醫生能夠頂住壓力敢於堅持真理與正義流淚------,我知道,其實我是在爲良知仍存於人心而流淚!儘管現實可能並不是這樣的,我卻依舊願意堅信人性的善良與完美。病人都是可憐的孩子,困境中,他(她)們把信任與依靠給了你,把生命與期望交付了你,這是多大的榮耀!有人說,面臨着醫學的侷限,面臨着不依不饒的患者家屬,面臨着“吸引眼球就好”的不良媒體,面臨着一心爲保烏紗而怕事的行政管理者,面臨着巨大的醫療賠償份額,醫護人員纔是真正的弱勢羣體。就算如此吧,我們仍然願意用柔弱的身軀去填補醫療體制的漏洞,只要真心能夠換回真心,只要世間還有公正的聲音,還有人知道我們受過並仍在承受着的委曲;就算如此吧,就算我們是卑微的、任人踐踏的、被泥水淹沒的、柔弱無助的小草,“只要我們以誠相對,我們就能構成一種力量,持續一種精神,持續我們的正直和自尊,這是這個世界上任何財富都買不來的(鍾立行語)”。我期盼着那一天:小草遍佈天涯,人類的精神家園,連成綠洲!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22

看完《醫者仁心》,心久久平靜不下來。拿起紙和筆坐在桌前,許久都寫不出一個字來。那些有關責任,良知,理解的畫面交織在一起,在我的大腦中亂作一團。

有人曾說一個好的醫生應該是這樣的: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安慰,卻總是去傾聽。對這樣精闢的概括,我真的由衷地佩服。一個合格的、好的醫生應該肩負起對自己、對病人的責任,不忘時時充實自己,以精湛的醫術去救死扶傷。一個合格的、好的醫生不光要醫治病人身上看得見摸得着的實實在在的創傷,更要以慈母般的仁愛去撫慰那些傷心絕望的心靈。一個合格的、好的醫生也必定是一個稱職的傾聽者。

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我欽佩那些爲了解除人類之病痛而無私奉獻的醫者們,同樣,我也憎恨那些隱匿在醫生羣裏魚肉患者的敗類。我知道人只要活在世上,就難免面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這樣那樣的誘惑。對於醫生來說,來自藥商與患者兩方面的誘惑就顯得更爲突出了。我痛恨那些不遵守醫療道德的醫生們,同時卻又深深的理解他們。醫生也是人,醫生也要生活。縱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從早忙到晚,如果沒有獎金,每個月身心俱疲換來的六百多元的工資也不夠養家餬口。但是如果許多指標沒有達到,又哪兒來的獎金?

妙手不一定都能回春。現代的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病人對醫生的期望值也愈來愈高,但是目前人類能真正治癒的疾病呢,卻沒有同比例的增加。病人及其家屬急切的心理,大家都理解,但是很多時候,病患一方有些稍稍不滿意的地方就和醫生槓上了,於是糾結的醫患關係由此產生。

每一個立志當醫生的人想必都曾懷有一顆仁愛善良的心。他們喜歡穿上白大褂的神聖感,喜歡病人們信任的眼神。但是因爲社會在不斷地變化,爲了與之適應,他們也不得不有所改變。培養一個合格的、好的醫生絕不只是學校的責任,它更需要來自家庭與社會的理解、支持與尊重。學校教給醫學知識,家庭提供精神支柱,社會營造和諧氛圍,只有這樣,身着白大褂的醫者們才能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去潛心救治病人,才能無愧於白大褂下閃閃的紅心。

於人於己,但求無愧於心!

醫者仁心觀後感 篇23

《醫者仁心》電視連續劇最近在中央八套熱播,雖然劇情有些牽強附會,但知道他們是在告訴社會,目前經營醫院不容易,當醫生更不容易。這部電視劇是提醒人們要理解醫院,要理解醫生。對目前社會動不動就大鬧醫院,就怨恨醫生的做法是不贊成的,是持反對意見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保證自己十全十美,那爲什麼就要求醫護人員這樣呢?何況好多病人的病情嚴重,有的是不治之症,全球都拿它沒辦法,醫院和醫生盡了全力,實在是救不過來,怎麼能埋怨醫護人員呢?

要按有些病人或家屬的不切實際的要求,每個病人都要治好,都要有個痊癒的結果,那作爲全球有權的領導,有錢的大款,有槍的霸道,都應該是長命百歲,永不衰老,甚至還有回天之力,可以重新再來?

一切事物都要實事求是,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從《醫者仁心》中可以看到,目前這個社會還是存在好多問題,人們重視了金錢,淡忘了道德;增加了懷疑,缺少了信任;好多事情都是金錢惹的禍,個別醫生爲了金錢,悶着良心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個別家屬爲了金錢,既然花錢沒有把人救過來,那就想辦法從醫院把錢套出來,所以大鬧醫院,醫院爲了息事寧人,打發走人算啦,這樣就形成了目前這樣的一個局面。

爲什麼國外這樣的事情就少呢?說到底還是個醫療體制問題。好多國家的體制值得我們借鑑,人家是醫院只管治病救人,與病人沒有經濟往來,病人看病去醫院前給保險公司打招呼,最後是保險公司和醫院結賬。在金錢上沒有了往來,就少了絕大多數麻煩,最後即使在醫治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病人家屬還是去找他交錢的保險公司,這樣纔是純淨的、真正的醫患關係。

《醫者仁心》都是外行演員表演的,讓我們內行看了會發現存在許多笑話,比如心臟外科醫生去做闌尾手術,急診科來個病人幾個院長全去參與搶救,科室護士長進手術室搞巡迴,有的劇情完全是在醫院不會發生的事情,譬如心臟外科副主任拿不下心臟搭橋手術,醫院及科室就不可能讓他去做的,這麼大個手術,術前要會議討論及安排的,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

目前爲什麼要進行公立醫院改革,爲什麼說前面的市場化改革是失敗的?就是因爲把醫院當成企業去經營,醫院領導的主要任務是如何搞好經營,如何多掙錢,如何養活全院職工?根本無暇顧及抓質量、抓服務、抓技術,成天想着怎麼多收病人、多創收,這就是目前中國公立醫院的悲劇,要想趕快改掉這個現狀,也不是一個輕而易舉的事情啊!希望能快點、再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