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評語 >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通用10篇)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評語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不斷地改進提高。評語有哪些要素,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通用10篇)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 篇1

3月22日至23日,我們有幸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桂林參加了“小學數學10年改革經典課例展示暨廣西小學數學特色教學研討會”的學習。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觀摩了6節展示課和3節同課異構課《垂直與平行》。並聆聽了錢金鐸、吳正憲、牛獻禮、俞正強、黃愛華、江萍六位數學專家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以及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爲老師們做的精彩學術報告。這些名師精湛的教學藝術、巧妙的教學構思、深厚的數學素養、真實的教學感悟,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更重要的是,他們讓人在不經意間受到觸動、受到啓迪,細細品味他們的話語,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從這些名師身上,學到了許多。現在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每一位老師的課都是實實在在的,不追求花樣,華而不實。講課的6名教師完全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瞭解學生的起點,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來獲取新知的。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執教的《乘法分配律》和俞正強老師的報告《來自學生的動力》以及示範課《用字母表示數》。

俞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動作,都充滿着啓發與挑戰,將數學思想融於課堂之中。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同時也使聽課的教師們感受到:原來數學課還可以這樣上!回想起來:原來每一個看似隨意的環節,其實都是徐老師刻意的設計,真可謂是“隨意中的刻意”!

我在課堂上有時也用小故事來創設情境,而徐老師在課堂上講述“用字母表示數”時卻別有一番味道,他居然降到了自己的頭髮,如何用字母來表示。猶如一位相聲演員在說相聲,幽默、風趣。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教學情境之中,

課上,俞老師讓學生猜信封裏的粉筆有多少,大概在什麼範圍內可以怎樣表示,把預設與生成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環環相扣,甚至讓人無法斷定它們的分界,如行雲流水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善於把握學生思維進程的節奏,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每到謎底就要揭示的時候,他總是嘎然停止,在等待中使學生一步一步靠近事物的本質,從而領悟數學的真諦。

徐老師在報告中對中數學課的獨特理解,對自我教學實踐的理性提升以及極富感染力的的語言,使我們如沐春風,如臨甘露。他的講座,自然中流露真情,幽默中激情生動,生成中啓迪智慧,願我們都能成爲徐老師的“同路人”,學會取捨、篩選和提煉,一起追尋樸素靈動、反璞歸真的課堂教學!”

總之,這兩天的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在此,我要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吃透教材,讀懂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爲名師,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 篇2

上一週我有幸在西安聽了十四節非常精彩的數學課,讓我感到收穫很大。不僅領略了各市頂尖教師及全國特級教師朱德江老師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感受到小學數學課堂的靈活多變。同樣也見識了交大附小學生的精彩表現。下面就從一下幾點談談本人這幾節課感受最爲深刻的地方。

一、紮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這幾節課中我真正體會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積累經驗。因爲沒有點滴的積累就不會有豐富的經驗。比如張德江老師的正負數一課,將四年級的知識引入三年級,通過靈活有序的教學程序,在課堂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二、課前準備過程很有特點,同樣一節課不同老師所採取不同的方式創設情境教學。比如兩節百分數的意義一位老師是以分數的比較逐漸過渡到百分數,而另一位則直接通過兩個百分數的比較引入百分數的意義,收到的效果卻是一樣的好。都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吸引到課堂中來,只有集中的注意力纔是學習的最佳狀態。

三、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無論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引人入勝,而且大多數都引用了視頻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動,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比如五年級的“展開與摺疊”利用動畫將正方體的平面圖形摺疊成立體圖形,生動形象;二年級的“重複的奧妙”利用白板的功能將課件製作的惟妙惟肖。)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得牢固掌握。

四、課堂設計圍繞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四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一般教學技能、特殊教學技能)展開教學。整堂課沒有了華麗的設計,以實效出發,讓學生輕鬆掌握知識。尤其是田鑫老師的“展開與摺疊”運用想象加動作在結合實際操作與課件展示,一堂如此抽象難懂的課竟這樣讓學生輕鬆掌握。

五、練習設計基礎實效,新課過後的練習及時鞏固基礎。每位授課教師都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練習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中及時鞏固並牢記所學知識。

六、討論交流的主體是學生。合作交流是數學重要的學習方式,以前聽課觀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師生的對話,老師對學生彙報進行彙總或評價訂正。重結果,輕學生思維的碰撞和交流。而這些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學生的討論交流中能自己獲取知識,掌握知識。

六、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在這聽的這幾節課中,每一位教師都能對學生的來回答做出積極的評價,尤其是賈曉麗老師的上課策略,老師親切和藹的教態、抑揚頓挫的語調、給孩子們積極向上的鼓勵使得整節課都充滿着活力。

通過這兩天的聽課中,我深深的感到作爲一名年青教師我們所欠缺的太多太多,只有不斷地學習、積累才能爲教育事業而服務。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 篇3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除了讓學生學會表達,更要讓學生學會傾聽,在這節課中,羅老師一開始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要認真仔細地聽講,能緊緊抓住學生認真仔細聽講這一細節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羅老師的基礎上轉述、概括別人的發言,並用多種方法激勵學生認真傾聽。這方面羅老師做得非常好,在這節課中,我得到兩點啓示。

一、加強傾聽習慣的培養,使學生善於聽。良好的習慣是人成材的基石,使人終身受益,相對於傾聽能力來講,傾聽習慣的培養更需要教師的指導。所以我們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會傾聽”的訓練。引導學生做到“專心、細心、虛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專心,能從別人的談話中收集有關信息,如在每一個學生講解全班的同學都有認真聽講。另外,在聽取別人發言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並對別人不完整的發言進行補充和整理。只有把別人的發言聽清楚、聽懂,才能從中得到啓發,觸類旁通。如:在小組交流的過程,每個同學都做到認真,傾聽組員的口算方法。高效的課堂教學不但要鼓勵學生愛講,還要引導學生善聽,倡導學生多思。“講、聽、思”並重,互相促進。我們追求課堂的生動活潑,不只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深層次的思維的靈。

二、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使學生愛聽。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爲了讓學生會傾聽,我們教師一定要在學生面前做好表率。教師面對的是富有個性和活力的生命個體,只有尊重學生,師生之間才能很好地溝通。不然的話,課堂交流就成了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知道別人說了些什麼混亂局面。如:在學生說出各自的口算方法的過程,沒有重複太多出現雷同的解法。所以,要讓學生學會傾聽,老師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耐心仔細地傾聽學生的發言。課堂是老師和學生之間內心世界的響應。傾聽過程中老師不是旁觀者,而是行動者和創造者。老師在傾聽中感悟學生的回答,並在傾聽中豐富了自己的教育體驗。老師是否善於傾聽,決定着課堂是否能成爲具有活力的師生對話陣地。老師積極傾聽的意圖,不在於證實某種立場或想法的正確性,而是要將學生不同的觀點聯繫起來,積極地與學生的想法共舞,讓學生從自己的經驗裏悟得豐富的知識內核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 篇4

“左右”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生活性,可以很好地體現《標準》的理念,讓學生從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學習身邊的數學,讓數學更好地服務於生活。因此,喬玉玲老師緊緊圍繞《標準》的理念,設計這一節課。本節課有以下特點。

1.整節課洋溢着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標準》中特別提出了“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目標,喬老師在這一方面作了積極的嘗試。本節課的宗旨是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會左右。上課前播放節奏輕快活潑的兒歌,一方面,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因許多陌生的聽課老師帶來的緊張情緒,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另一方面,通過“喜歡聽的請舉手!”“你舉的是哪一隻手?”兩句話很隨意地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進入教學情境,從而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爲提高教學效果做了很好的鋪墊。此後每個環節都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小遊戲,如:摸一摸、動作遊戲、對口令等,各個教學環節緊密聯繫,環環相扣,過度自然。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留給學生廣闊的思考與交流的空間。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遇到困難或出錯,如果教師直接給出答案,學生一聽就懂,一過就忘。本節課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努力使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我舉起右手,讓學生說一說我舉的是哪隻手,有的學生說左手,有的說右手,這時喬老師並沒有立刻下結論,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剛纔用這隻手寫粉筆字。”“老師轉過身去,就和我們一樣了。”在思考與交流中,學生體驗到了左右的相對性,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又如:判斷客車轉彎時到底是向哪邊轉,由於與客車面對面,有些同學會判斷錯,喬老師也沒有馬上下結論,而是提醒學生我們現在坐在哪裏?(坐在客車上)再讓他們討論交流,在討論中他們都想說服對方。最終統一了意見:判斷客車往哪邊轉,要把自己想像成乘車的人。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 篇5

11月13日,全體數學組老師都到一年級聽陳老師的公開課教學。聽完這堂課,我談談自己的聽課感受:

首先,陳老師能夠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直觀的形式將課的內容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

其次,老師教學中能注重培養學生自我表述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從練習題中,可以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較爲紮實。

但對於本節課,我個人認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

1、教學中,陳老師一臉嚴肅,整堂下來都看不到她美麗的笑容,讓聽課者感覺不到她的親和力。

2、雖然學生在紀律上有較好的表現,但在師生互動中,我們看不到一年級學生的那種天真無邪的性格,他們沒有以往低年級學生的活潑、可愛、靈活靈現,顯得有些呆板。

3、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我感覺他們很疏遠,老師沒有彎下身子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當中。

4、分類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體現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方法。而在這節課中,老師忽略了對學生動手實踐的培養,沒有安排學生實踐動手分類的環節。建議老師可藉助課堂現有的教學資源(書包、課本、文具等)安排學生動手分一分。

聽完這節課,我結合自己的感受,對自己提出了幾個問題:

1、對於低年級的課堂教學,親和力與嚴肅端正哪個更受學生歡迎呢?

2、活力課堂與嚴謹課堂哪種教學方式更受教師關注?

3、對於低年級學生要怎樣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4、如何組織好學生在課堂中既要有活躍氛圍又要紀律好?

針對這些問題,我將會把它們帶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嘗試、探索,也希望大家都給些經驗,提出建議,幫助我成長。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 篇6

10月11日,我參加了雁山中心小學教學開放日活動,活動中李碧玲老師執教的是三年級上冊數學《搭配中的學問》一課,這節課是一節實踐活動課,這個主題實踐活動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李老師的教態大方得體,言語親切。在這節課中從買早餐引入,情景貼近學生生活,直奔主題,通過學習“一搭配二”、“二搭配二”、“二搭配三”等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有序地搭配。在老師的引導下整節課學生幾乎沒有出錯,但值得思考的是教師在整堂課中是要做到“大導”還是“小導”呢?教師應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在有序搭配與無序搭配中自由探索,去發現問題碰撞火花,然後導出有序搭配作用,既不重複也不遺漏。然後藉助符號來思考可能存在的搭配情況,比單純依靠實物來分析搭配的現象更有價值,體會數學方法的簡潔性,讓學生在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中,去撫摸數學的脈動,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有效的教學情境必須以問題爲主線,在學生大膽猜想、自主驗證、尋找規律等一系列學習活動中,不斷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不斷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激發他們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慾望,豐富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水平。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 篇7

上週四上午,在學校教務處的組織安排下,我有幸聽了剛剛在西南大學參加“國培計劃”培訓歸來的.楊麗娟老師的一節一年級數學《找規律》的公開課。楊老師的這節課,從總體上來說是非常成功的,基本展現出了她的個性與特色。通過聽課,對我觸動很大,我也從中受到了許多啓發。

1、首先就是精美課件的製作和使用,能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創設“森林運動會”情境,針對孩子們喜歡的動畫人物熊大、熊二,並將其貫穿於整節課的始終,有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遊戲引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熊大、熊二的擺氣球活動,初步對“有規律”和“無規律”的兩組圖形形成了直接體驗,體現出了規律的優越性,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願望。

3、對於規律的概括總結很是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不是直接的給出概念,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自己進行總結,教師及時規範數學語言,並積極鼓勵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每組圖形的規律,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教學內容得當,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實際,而且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道理。

5、教學語言親切,具有親和力,讓學生消除懼怕的心理並全情投入到學習中來。還有老師語言要有激情,學生的學習氣氛纔會很濃。

6、教學中做到要留給學生多一些思考、討論、操作的時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團結與協作意識,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小組合作的力量。

7、教師做到了變“教”爲“導”,讓學生變“學會”爲“會學”。也就是創設自由、和諧的學習氣氛,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知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

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其中感觸最深的就是作爲一名教師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很多。感受到學習東西不一定要到外地去學,到較高的學府去學,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 篇8

本節課教材通過一幅旅遊窗口購票圖,讓學生在數購票人次序的過程中感知自然數的另一個含義——序數。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幾和第幾的不同,能準確表達幾和第幾的意思。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早已有了“第幾”這個概念,在學校無論是站隊,還是自己的學號,以及在課表中學生們都會接觸到“第幾”這個知識。但是對於“幾和第幾”學生們並沒有認真區分過,本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在深刻理解第幾的基礎上明白“幾和第幾”的區別。

1、本堂課一開始就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先請學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數字1—5表示的東西,從中發現問題,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所見,所想,從而順利地引出新課。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旁,激發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濃厚興趣,也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改進教材資源,爲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實踐的機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3、學生親身體驗生活中事物的數量順序,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在深化對“第幾”的認識時,老師可組織相關活動,豐富學生對“幾個”和“第幾”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看得見、摸得着、用得上。實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不但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理解、運用了所學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服務意思。

對於這節課我也有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在講述排隊問題時,能否滲透一些思想教育呢?首先請學生看各種排隊圖片,形象直觀地感受到排隊是文明的行爲,然後請學生說說爲什麼要排隊,總結得出:如果不排隊,大家擠來擠去會很亂,容易出危險。使學生明白:我們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覺排隊。這樣水到渠成地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最後揭示學習主題:排隊中的數學知識“幾和第幾”,這樣就順利地進入了新課。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 篇9

這一節課有以下三個亮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積極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動力,《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在本課教學中,李老師恰當的利用多媒體創設了由七巧板拼成的守株待兔的情境,通過聲情並茂的圖象、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二、自主探究,活動體驗。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李老師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了七巧板的特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及經驗,在積極動腦、動手活動中,自主探究拼出圖形,從而在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

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髮揮想像,獨立拼出不同的圖形,接着讓學生下位置去參觀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讓他們充分交流,相互學習,相互評比,促使了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

三、關注情感,評價多元。

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李老師多次讓學生將各種拼法展示出來,有利於學生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並通過學生自評、他評和老師的評價,(評價多以鼓勵與表揚爲主)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下面談一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1、多媒體出示七巧板的有關知識介紹。是放在課前,還是放在課後呢?我個人覺得向學生介紹七巧板的有關知識,可以放在課前,即揭示了七巧板的名稱之後進行。這樣做可以使學生產生迫切想玩七巧板的願望,爲下面的學習作好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

2、動手實踐,體驗七巧板這一個過程需要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這一個過程應該是逐步深入的過程。可以這樣開展教學:用兩塊板拼圖形→用三塊板拼圖形→用四、五、六塊板拼圖形→用七塊拼圖形。

3、如何體現小組的有效合作。這樣合作不是老師要求的,而是在活動中學生自發需要的。

4、如何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各種圖形的特徵。個人覺得,可以通過讓學生完整的口述“我用了××塊××形和××塊××形拼成了××圖案”之類的話來進行,從而體會它們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年級數學聽課評語 篇10

聽了小張老師執教的《左右》一課,收穫很大,她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左右。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單是教師口頭講述,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地困難。因此在講解這一部分內容時,先通過活動讓學生感悟左右,比如小遊戲“聽口令做動作”,說一說文具擺放的位置,自己動手擺一擺等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使之獲得切身的體會和理解。

本節課小張老師用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本節課的數學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聽口令做動作活動,讓學生準確的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也體會了其相對性。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也建立了初步的空間概念。

在教學中,爲學生創設了很多有趣的活動情境,如: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動手擺一擺,人人蔘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整節課充滿生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實驗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學會數學。教學中,通過在桌面上擺文具這一具有操作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獲得知識的同時,體會到數學的用處。

在本課的教學中,小張老師以實際生活爲出發點,以學生最熟悉的左手、右手爲突破口,讓學生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還爲學生創設許多輕鬆、愉悅的情境,學生很自然地就參與到學習中來,輕鬆了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本節課從頭至尾做到了激發興趣,保持興趣,提高興趣,總之,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