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十六年前的回憶》說課稿範文大綱

《十六年前的回憶》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憶》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十六年前的回憶》說課稿範文

  《十六年前的回憶》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組:深深地懷念中的第一篇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

  一、說教材

本冊教材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最後一冊教材,是銜接中小學語文學習的橋樑。俗話說:編筐窩簍,全在收口。因此,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語文閱讀作文能力的提升,不僅對中學語文學習有益,更是學生終生學習的必備能力。

本組課文共有4篇,都是追憶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蹟。有大義凜然的李大釗,有捨身引路的郝副營長,有日夜操勞的開國總理周總理,有捨己救人的張思德。雖然他們所處的時期不同,但是爲人民服務的信念是相同的,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是相同的。一個民族不應該忘記歷史,不應該忘記英雄。

《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通過作者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貞革命的偉大精神,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這篇文章除開頭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記敘的。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李大釗忠於革命的偉大精神,受到革命的薰陶感染。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爲什麼李大釗能夠從容的面對危險,平和的面對家人的悲傷,以及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

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教給他們讀書作文的.方法。“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教給學生尋求“活水”的方法,他們才能夠思如泉涌,妙筆生花。

  二、說學情

本班62人,學習語文的興趣都很濃厚,並且具有比較紮實的語文基礎知識。他們的朗讀入情入境,他們的表達酣暢淋漓,他們的傾聽全神貫注,他們的筆尖真情流露。在這樣的課堂,教這樣的學生,只需要教師的點撥引導,只需要教師的“授之以漁”,“原生態”的語文課堂即可呈現,當然這只是預期的效果。

  三、說設計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天天看書,終生與書爲友,這是一條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課堂書聲琅琅,享受精神食糧

理念二:課前查找資料,課堂加深理解

理念三:學習表達方法,讀寫相得益彰

葉聖陶先生曾說:學生眼前要閱讀、要寫作,將來一輩子要閱讀、要寫作。因此設計了:寫一件令你記憶深刻的事情,運用前後照應的表達方法,把內容寫具體。達到了學以致用。

  四、說方法策略

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定教。

從教學內容出發,朗讀感悟。

從教學效果出發,積極體驗。

  五、說教學流程

1、詩歌導入,聯想入題

2、整體回顧,理清脈絡

3、對比朗讀談發現

4、自由朗讀,品味其人

5、重點引導,加深理解

6、縱觀全文,交流收穫

7、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其實,語文很小,不過“字詞句點”,語文很大,包羅“氣象萬千”,語文教學就是把大千世界縮小了給學生看,語文教育就是把小東西放大了裝進學生的心田。

春暖花開,面朝大海,讓我們做一個快樂的語文人。

以上是我的說課。謝謝大家!

  《十六年前的回憶》說課稿2

  教學目標:

1、針對課文的特點,藉助課外資料和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在讀書體悟中,感受李大釗不僅是一個普通的父親,更是一個偉大的人,並從中受到薰陶與感染。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前後照應的'寫作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李大釗言行的重點語句,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在讀中加深對人物的瞭解,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1、創設情境,挑起學生的讀書慾望,引發學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臺,拉近時空距離,以文本爲載體,讓學生、教師、作者之間情感交融。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1、師生談話,單元整體導入。

2、讀題質疑,導入新課。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4、師生交流資料。

5、學生默讀課文,圍繞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註。

6、集體交流“被捕前”、“被捕時”這兩部分的內容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1、集體交流“被捕後”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感受前後照應的寫作手法對錶達感情所起的作用。

3、讀寫結合。

  課後反思

上了教研課後,有同事說:這下子心情緊張過後該輕鬆了吧。其實不然。這節課備課評課過程中,有很多的東西值得我學習,也有太多的東西令我思索。

把這樣的老課文拿來教學,我首先從人性的角度去解讀文本,讓學生在咀嚼涵詠中感受人性光輝。因此,普通人的情感成爲我和學生對話的平臺。我從親情、父親這個角度提醒學生去解讀李大釗,這個定位告訴孩子李大釗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這樣能較好地把握人性的特點。

教學這樣的課文教者首先自己要感動,然後纔是如何讓學生感動。不僅僅是學生,甚至還包括我們自己,對李大釗都是知之甚少。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情感積累,與文本的情感內涵相距甚遠,再加上文章篇幅較長,學生很難被文章打動。課堂上我安排了一段資料的介紹,以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渲染情境。我也沉浸其中,因爲我被李大釗的人性光輝感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