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重疊問題》說課稿範文大綱

《重疊問題》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疊問題》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重疊問題》說課稿範文

  《重疊問題》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108頁的數學廣角例1,也就是重疊問題。我先說說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教材

1、數學廣角是新課程增設的內容,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其實它是屬於小學奧數的一個教學內容,但是現在要拿來面對班學生進行教學,無疑在內容上要進行簡化,在教學上要進行細化,不然的話就不能達到教學目標。這節課的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

集合的知識體系集合是比較系統、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思想。從學生一開始學習數學,其實就已經在運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對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但還沒有抽象成集合的思想。而以後學習的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圖形分類,需要一定的標準,這種分類思想就是集合理論的基礎,所以集合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但這些都只是單獨的一個集合圈。

本節課教材例1藉助學生熟悉的題材,滲透了集合的有關思想,並利用直觀圖的方式求出兩個小組的總人數。教學要使學生理解用直觀圖(集合圈)表示“重疊現象”的方法,瞭解到直觀圖各部分的意義,特別是重疊部分(交集)的意義,掌握根據直觀圖列式計算總數(兩個集合的並集)的方法。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學習這部分內容,思維力度較強,有一定的挑戰性。

2、說教學目標

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三年級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並能用數學語言表述。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知集合圖的產生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和能力,滲透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初步養成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學習習慣。

3、說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的重點、難點都是: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並能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思維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能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仍以形象思維爲主,模仿性強,是非觀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現性向創造性的想象過渡;意志還很薄弱,自覺性、主動性、持久性都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學生對重疊問題的理解,聯繫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我用:

提問誘導法。

直接觀察法

操作發現法

來組織學生開展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獲得,在獲得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學法

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引導者,我們要讓學生有目的地主動建構知識。因此我更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爲:

動手操作法

觀察發現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讓他們在猜一猜,說一說,貼一貼,畫一畫,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動來理解重疊的含義,並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下面我說說我的教學程序

  一)【第一個環節】腦筋急轉彎,激趣導入

我先出示一道腦筋急轉彎題:兩位媽媽和兩位女兒一同去看電影,可是她們只買了3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爲什麼?這裏誰的身份最特殊?爲什麼?估計思維比較靈活的幾個學生能夠回答出來。而其他學生在這幾位學生的解釋下也能比較容易地理解身份特殊的媽媽既是媽媽,又是女兒的重疊身份。這樣,通過腦筋急轉彎爲後面學生理解重疊打下基礎,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還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二)【第二個環節】探究新知。

  (一)認知衝突,直觀感悟

1、觀察表格、收集數據

我用課件出示一張參加語文、數學課外小組情況表,讓學生觀察,再問學生從這張表格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我估計學生很快就能說出來報語文的有8人,報數學的有9人,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8人,9人。對學生進行肯定的評價以後,我指着板書又問那你們說報語文小組的和報數學小組的的`一共有多少人呢?我估計一部分學生會說17人,8+9=17、而另外一部分學生會說不是17人,這時,我請這些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爲什麼說不是17人。學生會說有些人是兩個名字的,不能算兩次。我首先對這名學生給予讚賞:你觀察得真仔細!再引導學生進入下一點。

2、發現問題

我引導其他學生觀察有幾個學生是兩個名字的以後,問學生兩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學生會說說明他既報了語文組,又報了數學組。對回答的學生,我會及時表揚:你這句話說得真好。

數學最重要的是思考,沒有思考的課堂是無效的。在這個環節中,我設置不斷深入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讓學生在解答出現分歧時,激發探究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主動探索創造條件。

  (二)引出集合圖,加深理解

集合是系統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對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是不現實的。這需要老師幫學生搭好思考的舞臺。因此,我本着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先畫好了兩個不同顏色的集合圈,分別表示報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讓學生通過以下幾個環節從生活實際中親身感知集合的思想,並使他們親身體驗集合圖的產生過程。

1、貼一貼,請一個小組的學生上臺把我事先準備好的寫好姓名的小紙貼到對應的圈裏面。

2、議一議,畫一畫,小組之間商量一下遇到兩種都報的同學,應該把名字放到哪裏?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一畫。

在學生畫的時候,我在課堂巡視,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指導。

3、小組彙報兩樣都報的同學應該在哪兒,得出結論。

通過前面的活動,我想學生這時會移動兩個圈,把它們交叉在一起,把兩樣都報的同學放在交叉處。這時,我讓全體學生一起表揚上臺演示的小組,讓學生體驗生生互評的快樂。

4、我在黑板上指着學生擺好的集合圖問一問:藍圈表示什麼?黃圈表示什麼?(報數學小組的)中間交叉的部分呢?左邊表示什麼?更明確地應該怎麼說?右邊表示什麼?更明確地應該怎麼說?

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嚴謹性是數學學科的基本特徵之一。數學的教學,最重要的不是數學知識的教學,而是數學思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所以,從小就給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而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學生數學思維的嚴謹性的培養。因此,通過五個問題,引導學生整理思路,明晰集合圖各部分的含義。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樣。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圈出只報語文小組的,只報數學小組的,既報語文小組,又報數學小組的。這樣,既美觀又直觀,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充分理解集合圖各部分的含義。

  (三)思維碰撞,掌握算法

1、根據黑板上的板書,讓學生算出總人數。

有了前面的基礎,我估計學生可以很快列出算式8+9-3。這時,我請學生反饋自己的算式,並讓他說一說是怎麼想的?重點說一說爲什麼要減去3。說話其實是整理自己思路的一個過程,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想的,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明晰爲什麼要這麼算。

2、歸納揭題

我告訴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數學廣角中的一個重疊問題,同時板書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畫一畫這樣的重疊圈,幫助理解。它又有另一個名字,韋恩圖,是100多年前英國名叫韋恩的邏輯家想到,後來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了。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讓你的名字流傳千古。

  三、鞏固練習

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要學習有用的數學,因此,我設計了四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

(1)書本110頁第一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演示答案。重點讓學生說一說天鵝爲什麼要放中間?

(2)一羣小朋友在操場排隊做操,小明排的位置從前往後數排第4,從後往前數也排4,這對一共有幾個同學?

(3)書本110頁第2題

(4)三年級有20個同學參加興趣小組,其中參加數學小組的有15人,參加語文小組的有13人。既參加數學小組又參加語文小組的有幾人?只參加數學小組的有幾人?只參加語文小組的有幾人?

這四個練習,從易到難,逐步遞進,我相信,學生通過這幾個題的聯繫,可以很好地將本節課的知識內化爲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歸納總結

我提問學生今天我們遇到的數學問題都有什麼共同特徵?都通過了什麼方法幫助我們解決的?引導學生回顧整節課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概括。這就是我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

  五、說說板書設計

我整節課的板書就是這樣(用手指黑板)。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把本節課比較抽象的內容有簡潔的文字和圖解表述出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瞭解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重疊問題》說課稿2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中的第一課時《重複》。

  一、教材分析

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學習這部分內容,思維力度較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本節課前,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分類的思想方法,但集合這部分內容比較系統、抽象。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節課我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爲後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我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創重組,以學生喜歡的遊戲活動進行教學,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並努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以學爲主,當堂達標。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內容和本班學生實際我設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藉助貼近生活的情境,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2、通過豐富、直觀的遊戲活動,發展形象思維,提升抽象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加數學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並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難點是對重複部份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遵循多學少教的原則,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感受新知

創設“理髮師的困惑”的問題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兩對父子的身份關係入手,在解決爲什麼只有三個人的困惑中,理解兩對父子中的重複身份,引導學生用四個手指表示重複關係,使學生初步建立“重複”的數學模型。這樣的設計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活動體驗,揭示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搶椅子和猜拳兩個遊戲,這兩個遊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我會巧妙的抓住“搶椅子”3人和“猜拳”4人,一共是7人,爲什麼只有6人站起來?進行質疑,讓學生自主對教師的質疑作出合理的解釋,最後引出請呼啦圈作裁判,進而引導學生繼續主動學習。

  (三)深度體驗,理解新知

在這一環節裏我利用呼拉圈來幫助學生直觀理解集合思想。參加兩個遊戲的學生分別站到兩個呼啦圈裏,並引導學生自主把兩個呼拉圈相交,讓重複參加遊戲的學生站在相交處。這樣學生就能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創造出學生心中集合圈,這時老師幫助學生把呼拉圈學問提升到數學的集合圈,利用呼拉圈畫出數學的集合圈,並用貼名條的方法,把參加遊戲同學的信息補充完整,來進一步理解集合圈各部分表示的意思。我想通過這樣的自主發現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四)解決問題,運用新知

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是我設計練習的宗旨。因此,在練習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1、給動物分分類。再次鞏固對集合圖的理解。

2、根據直觀圖畫,計算商店一共進貨多少種,讓學生利用集合知識解決問題。

3、根據統計表解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解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所學知識對解決問題的價值。

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又讓學生在應用知識中體驗了數學的價值。

  (五)迴歸生活,拓展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最後一環節,我將組織同學們統計班級內爸爸吸菸和喝酒情況,來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並讓學生找出既不吸菸也不喝酒的爸爸的位置,從而拓展滲透全集概念。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多學少教,以學定教,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體驗幸福的數學學習生活。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於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和指正。

  《重疊問題》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數學廣角》是新教材中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它主要是介紹和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運用這些數學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例1藉助學生熟悉的題材,滲透集合的有關思想,並利用集合圖的方式求出兩個小組的總人數。

  二、學情分析

在本節課前,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分類的思想方法,但集合這部分內容比較系統、抽象,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這裏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爲後繼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學生只要能夠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可以了。

  三、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我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創重組,以學生熟悉的體育活動爲情境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構建方法的過程中,有效的學習。

  四、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教材內容、學生學情我設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能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2、通過活動,豐富學生對直觀圖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說理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過程中體驗身邊數學的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體會集合的有關思想方法並能用之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重複部分。

  六、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以我校正在開展的“陽光體育運動”爲載體,現場調查跳繩、踢毽子這兩項活動學生的喜歡情況。請某一小組同學將帶有自己名字的卡片貼到黑板相應的項目下面,如果兩項都喜歡,那麼就各貼一張。

【預設】若這一小組學生喜歡跳繩、踢毽子的情況,沒有出現交集時,教師可繼續調查第二組學生的喜歡情況,或教師自身也準備了兩張名字一起參加這一組的調查。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材處理上,我沒有利用原有例題,而是進行教材重組。選擇更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題材——現場調查學生喜歡跳繩、踢毽子的情況,這樣處理使學生置身於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感受到數學問題來源於自己的身邊。讓學生把自己的名字貼到黑板上應該說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此環節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設置問題,引發探究。

以“喜歡跳繩、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這一問題爲線索,當學生計算的結果與實際人數進行比較,產生矛盾時,適機組織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現有幾名同學既喜歡跳繩又喜歡踢毽子,計算時將它們重複計算了,應將重複的名字拿掉一張。

接着教師將重複的名字拿掉一張,將剩下的名字貼在黑板中間,引導學生觀察,使學生明確黑板上每一部分表示的含義。

【設計意圖】:給孩子們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第二步:認識集合圖、明確各部分的意義。

請學生上黑板前指一指哪部分是喜歡跳繩的同學?哪部分是喜歡踢毽子的同學?並將它們用紅、黃兩種顏色的橢圓形圈起來。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集合圖,充分交流感知集合圖的作用和每一部分表示的意義,再利用課件進一步明確、鞏固集合圖每一部分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交流感知,及多媒體演示,明確集合圖的作用,各部分表示的意義,從而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第三步:列式計算。

請學生根據集合圖每一部分表示的意義,列式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預設學生會列出四種方法解答。

  【設計意圖】在鼓勵算法多樣化、擇優選擇的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集合圖每一部分表示的意義,加深對集合圖重複部分的理解,從而突破本課難點。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本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重視雙基,又重視新知識的應用”的原則,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

出示班級女生跳繩比賽統計表,在明確各部分意義後,請學生按統計表填寫韋恩圖,並計算總人數。

【反思】:學生在填寫的過程中沒有順序,速度慢,反覆修改。根據這一情況,我及時更改了教學設計,在學生填寫後,請快速而準確的同學介紹填寫方法,——先寫中間重疊部分,再寫兩邊。讓其他學生根據此方法進行修改。課後反饋情況理想,只有一名學生填錯。這樣設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使學生懂得學習方法的重要。

2、拓展練習

學校爲同學們準備了跳繩比賽的獎品,兩個獎箱裏各放四種獎品,問兩個獎箱裏共放幾種獎品?並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這道題答案不唯一,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挑戰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課後延伸

這裏我設計了兩道題

(1)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重疊現象,並與父母及好朋友交流。

(2)以小組爲單位,調查本組同學家長抽菸喝酒情況,並利用集合圖表示出來。然後根據調查結果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再次體驗生活中的重疊現象,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寫感受體現學科整合的理念,並滲透健康意識。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本節課,我本着學生帶着問題走入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這一理念,讓學生動手實踐,探索發現,使學生在真正的探究活動中學會學習,爲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