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八年級物理上冊《測量平均速度》說課稿大綱

八年級物理上冊《測量平均速度》說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物理上冊《測量平均速度》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物理上冊《測量平均速度》說課稿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第四節《測量平均速度》。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首先分析教材。本節是學生的第一次分組實驗課。教師通過這節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鞏固前面學習的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測出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讓學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數值在不同的時間內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會不同。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整個實驗過程,體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量物理量的科學方法。由於本節課是學生的第一次分組實驗課,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遵守實驗室的要求,認真按照規則做好實驗的習慣。在認識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後,分析本節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並求出平均速度。②.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①.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②.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據的嚴謹作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確定本節的重難點。

1、會用刻度尺和停表測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是本節的重點。通過實驗,讓學生學會使用停表,按一下開始計時,再按一下停止計時,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長針走一圈是30秒,長針走兩圈裏面的短針走一格是一分鐘。利用刻度尺側長度時,測量的結果要有準確值和估計值。

2、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和如何計時,是本節的難點。利用啓發式教學,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測量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時間,計算平均速度。在斜面上標註出起點,利用金屬片指示終點,便於計時和測量長度。由於通過下半段路程的時間較短,不易測量,引導學生利用測量較長的時間,間接求出,即,利用總時間減去前半程的時間。再分別計算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進行比較。從而強調出,平均速度是物體在哪一段時間內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於小車從斜面滑下較快,到撞擊金屬片之前的時間不好測量,在學生分組實驗後,教師利用位移傳感器和計算機進行演示,將小車的運動記錄下來,得到小車運動的s—t圖像,進行簡單介紹,選取其中一段時間對應的圖像,求出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可選取不同時間段進行計算,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同時也可得到所選取的研究區域的v—t圖像,直觀的看出小車的速度的變化情況。

  二、說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以及初二學生年齡特點,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們確立以人爲本的思想,以學生爲主體,採取探究式教學方法,按照“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價──分析應用”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它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對身邊現象的已有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和猜想,進而自行設計實驗、驗證假設、交流評價、歸納總結、最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並結合計算機輔助教學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把科學知識的獲得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獲取物理知識、培養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是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演示】在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讓小車從斜面上滑下來)設疑,提出問題:小車在前半程運動的快,還是後半程運動的快?學生猜想回答。教師總結:要想知道哪一段運動的快,就要比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麼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時間,路程用刻度尺來測,時間要用停表來測,那具體應測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們就要用實驗測出在斜面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從而來驗證物體在前半程快還是後半程快。板書課題:測量平均速度(大約5分鐘)

2、新課教學向學生介紹實驗器材。要求同學們以組爲單位,先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測量前半程的平均速度,畫出實驗表格,進行分組實驗,收集數據最後計算得出結論。請同學們拿出實驗報告,分組討論並完成實驗報告。(實驗前先讓學生練習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時間)(約10分鐘)

拿出一組同學的'實驗報告進行展示。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那麼後半程的時間如何測量呢?總結:可以用總時間減去前半程的時間。那停表又如何使用呢?請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繼續進行實驗,測量後半程的平均速度,把數據填在表格裏。(約10分鐘)

實驗結束把一組同學的報告展示出來,進行交流討論,從而比較出哪一段運動的快。在實驗過程中提醒學生:長度測量的結果要有準確值和估計值。共同總結,我們通過這個實驗就驗證了,物體從斜面上運動下來時,後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教師接着提問:你們能比較出哪一組的小車運動的快嗎?有什麼辦法嗎?引導學生完善實驗方案,算出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時全程的平均速度。再拿兩組實驗報告比較一下,哪一組小車運動的快。(約4分鐘)

從而可知,講平均速度或計算平均速度時,必須強調是物體在哪一段時間內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接下來老師利用位移傳感器和計算機將小車的運動情況演示,記錄下來,這樣可以直觀的看出小車的速度的變化情況,比較出哪一段運動的快。(約8分鐘)

3、小結:爲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定性。學生共同總結測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對平均速度的理解,強調重難點;再完成課堂反饋題,對其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講評,掌握學生的學習趨勢,及時調控,以鞏固教學目標,強化重點,深化難點。(約3分鐘)

4、佈置作業:完成實驗報告

  四、說板書設計

由於板書對學生的視覺刺激作用明顯,恰當的板書有助於教師闡述和講解教學內容,使學生容易接受新知識,因此在黑板上保留時間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