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水調歌頭說課稿

水調歌頭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水調歌頭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水調歌頭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水調歌頭》,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五單元中的一首詞。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爲作者醉後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繫的範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無限熱愛。

通過這首詩的教學,我準備達到以下目標:

1、抒情誦讀。新課標提出:7-9年級的學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情、詩理和詩味,體會不同情境下的語氣、語調、節奏的變化。因此,這也是本詩教學的重點。

2、品味詩句,感受意境。這一目標的制定是根據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3、瞭解作者的情感境界。新課標要求學生“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這樣才能將詩的解讀昇華到更高的層次。囿於年齡和經歷的差異,這方面的理解會成爲難點。

在教學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幾點:

1、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錢夢龍等人的教學論都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法。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2、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引導學生充分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並且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踊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讀準字音、理解課文內容。

2、誦讀品味法要求學生在,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讀出文中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精神。

3、創造性學習法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

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安排這樣幾個板塊:

1、導入古往今來,明月牽動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們信口就可拈來幾句。比如…教師的一句話就可激起學生詩情的波浪。教師繼續引導:大家記不記得蘇軾在《記承天寺夜遊》中就由優美的月色引發了對人生的感慨。然後讓學生回憶原文。之後自然導入新內容: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仍然是蘇軾對月抒懷的詩

這樣的導入既聯繫了舊知,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讓課堂一開始就有了濃厚的文學氛圍。

2、傾聽作品,創設情境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說: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文章的flash朗讀兼具美麗的畫面和聲情並茂的朗讀,對於學生讀準字音進入情境非常有效。

3、反覆誦讀,走入文本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先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後集體朗讀。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配樂朗讀。(樂曲明月幾時有就是專門爲這首詩配的樂,因此,意境與詩非常和諧),這首樂曲節奏舒緩而有力,正好適宜這首詩的基調)我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詩的語氣語感,爲進一步理解詩奠定良好的基礎。

4、與文本對話,賞析詩句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在課堂上拋出一個主問題來帶動學生對全篇進行質疑、分析、探討,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層浪;而不是象從前一樣用一個個瑣碎的問題來牽着學生鼻子走。因此,我就問學生“你喜歡哪一句或幾句,喜歡的理由是什麼?”

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傳授。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總結過賞析詩詞應從詞語、句子含義、修辭、展現畫面、思想感情、相關詩句等方面進行。因此,他們可以輕車熟路地進行分析。

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上述活動是讓學生們合作探討進行的。

通過這個環節,就理解了詩的藝術特徵和詩人的感情、胸襟。

5、與詩人對話,主題昇華

教師闡述:整首詩中,詩人既有出世思想,又有戀世情懷。但最終還是能夠勇敢地面對人生,你們能從中受到啓示嗎?學生能總結出:在我們人生的路途中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只要我們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熱愛生活、情懷曠達,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這一環節環環相扣,一方面揭示了詩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

6、解讀作者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初中古詩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爲主,使學生對中國古文學作品作家有所瞭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結合他們所瞭解的蘇軾的生平及作品寫一段關於蘇軾的介紹(體裁可詩可文)。這個小練筆的設置,既合乎讀寫結合訓練的要求,又真正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7、網絡大看臺

我在網上摘取了一些網友回覆《行路難》的帖子,(用多媒體出示)同學們可以看出它們是形式內容不同的讀後感。然後,我就要求學生們也試着寫回復帖,等到微機課上發上去,大家共賞。

8、自檢自測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我讓學生自己就這首詩出題,題型也由學生自己總結。多媒體出示:難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直接默寫上下句;根據提示默寫上下句;語境默寫。

這項如果課上時間不足,可以留作課下作業。語文應注重基礎知識與素養能力的雙重提高。這幾項練習、作業都符合這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