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詠柳》語文說課稿

《詠柳》語文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詠柳》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詠柳》語文說課稿

《詠柳》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是人教版二年級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宗旨是讓學生明白:有愛,纔會甘於奉獻;有愛,纔會樂於助人。本文是一首兒童詩,作者以優美的語言和流暢的音韻,沿着“長長的小溪”和“彎彎的小路”娓娓的向我們述說着,輕輕地撥動着我們的心絃。讀完這首詩,要讓學生明白,人們尋找雷鋒、呼喚雷鋒,其實就是尋找雷鋒精神,呼喚我們都要向雷鋒同志學習。

二、說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寫本課9個生字。

2。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朗讀感悟,懂得奉獻愛心,樂於助人。

目標1、2爲教學重點。在教學中,可通過多讀成誦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體驗,逐漸能夠背誦課文。結合本課,讓學生課前蒐集關於雷鋒的資料,並在上課時交流,培養了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目標3是難點,通過課件展示資料圖片,和課外延伸的小詩入手,使學生明白了要樂於助人,樂於奉獻愛心。

三、說教法

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確定“情景激趣法”、“指導朗讀法”、“故事法”、“展示法”等教學方法,以及“朗讀法”、“練習法”、“小組合作法”、“歌唱法”等形式的學習方法來教、學本課。力求緊密結合課文,貼近學生心理,符合學生年齡特徵。

四、說教學流程

1。導入新課,先利用課件播放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出示圖片導入,板書,並隨即講解“鋒”“叔”二字。然後,請同學們說說課前蒐集到的關於雷鋒的資料,講講雷鋒的故事。

2。整體感知課文,首先利用視頻播放《雷鋒叔叔,你在哪裏》,聽範讀,熟悉課文。然後自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讀準字音,勾出生字,標出小節,學生自讀課文。然後小組內自學字詞。教師只重點強調幾個易錯字的讀音:如“鋒、曾、濘、荊、瑩”都是後鼻音;“曾”是多音字,在本課中讀céng;“濘”讀第四聲,不要讀成第二聲;“棘”讀第二聲,不要讀成第四聲。

字音讀準了,接下來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同桌的小夥伴讀一讀,比一比,誰讀得好。同桌互相讀,互相正音。然後指名讀,讓學生讀出感情。

最後,請同學們再把課文讀一讀,邊讀邊開動腦筋想一想:雷鋒叔叔到過那裏?他在那裏做了什麼好事?邊想邊做上記號。劃出有關的句子反覆多讀幾遍。課文的哪幾個小節講的是雷鋒叔叔幫助迷路的孩子?哪幾個小節講的是雷鋒叔叔幫助年邁的大娘?讓學生提出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

3。深入理解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首先學習第一、二小節

學習第一、二小節朗讀時,重點指導兩個“你在哪裏”。講解第二個比第一個語氣加重,語調拖長,要讀出深情呼喚的語氣,要根據情感的起伏,讀出急與緩的變化。小溪和小路的話,語速稍慢,娓娓道來,“瞧”以後的詩句可適當提高音調。

邊讀邊想這兩小節中,雷鋒都幫助了誰?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雷鋒叔叔幫助了小孩兒的?體會“濛濛”、“冒着”的意思。

然後學習第三、四小節。法與第二小節差不多。要體會“荊棘”的意思。

下一個環節,聽老師的朗讀,閉上眼睛做想象,如果你是那個迷路的孩子,或是年邁的大娘,你想對雷鋒叔叔說些什麼?學生自由發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最後學習第五小節。提示雷鋒叔叔在長長的小溪邊幫助了迷路的孩子;在彎彎的小路上幫助了年邁的大娘。他還會到哪兒呢?我們大家願意去尋找他好嗎?引起學生興趣後讓學生把第五小節讀一讀。並指導第五小節的第一句的朗讀,要注意:讀出急迫尋覓的感覺。然後突破重點。引讀:哪裏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裏。

討論: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雷鋒叔叔真的會出現嗎?這裏的“雷鋒叔叔”指的是誰?

播放一段公益廣告,展示現實生活中“雷鋒”圖片,讓學生體會雷鋒精神一直鼓舞着人們,雷鋒就在我們身邊。懂得誰爲人們做了好事,誰就是“活雷鋒”。

最後,請學生看看書上的學習夥伴,他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活雷鋒。

四、鞏固練習積累“彎彎的小路”、“晶瑩的露珠”這樣的詞語嗎。試着用這些詞說話,或再找一些這樣的詞語,再讀一讀。體會這篇課文中語言的優美。

五、板書設計

抓住詩歌的層次結構,幫助學生理清條理。

小溪 抱過迷路的孩子

處處 愛的奉獻——雷鋒精神

小路 背過年邁的大娘

《詠柳》語文說課稿2

教學理念:

本課設計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入境,通過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展開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材簡說:

本課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描寫春天的詩,詩中描寫在春風吹拂下,柳樹迷人的姿態,讚美了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春天。“碧玉妝成一樹高”寫柳樹的全貌,突出了柳樹綠的特點。柳樹枝葉翠綠,好像是用碧玉裝扮起來一樣。“萬條垂下綠絲絛”寫柳枝,突出了它們柔美而細長的特點。無數柳條如同一根根柔軟的絲帶,紛紛下垂。“不知細葉誰裁出”,寫柳葉,突出它們細巧的特點。“誰裁出”是詩人對柳葉發出的讚歎。那一片片細小精緻的新葉,是哪個心靈手巧的人剪裁出來的呢?“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對上一句的回答。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像剪刀一樣,把這細巧的葉子裁剪出來的。這一問一答,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使我們感到強烈的春天氣息,抒發了作者讚美柳樹、謳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談話導入課題。

1、啓發談話: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的景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學生談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溫暖的,是充滿生機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許多歌頌讚美春天的詩文,今天,我們學習的《詠柳》,就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通過描寫柳樹來讚美春天的詩。

2、解題:“詠”,歌頌、讚美。詠柳,讚美柳樹。那麼,詩人在詩中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教師範讀,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興趣。

2、自己試讀課文。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每句話讀通順。

3、指導讀課文,把課文讀流暢。

(三)細讀課文,瞭解詩句大意。

1、自讀詩歌前兩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同學間互相解答,教師隨機點撥,理解重點詞語:碧玉、妝、萬條、絲絛等。然後,教師指導學生說說詩的大意。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2、同樣方法,使學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點詞語,瞭解詩句的意思。

3、把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看着插圖瞭解全詩描寫的內容。

( 四)朗讀背誦,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評議指導;教師範讀,學生仿讀。使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出韻腳,讀出感情。

2、看圖練習背誦,好像是面對真實的情景作詩。可指名到講臺上看圖背誦。

作業佈置:

春天是美麗的,正因爲如此古今中外有無數的人描寫春天,讚美春天。這些人中有畫家,音樂家,詩人等。大家回到家後收集一下有關的資料,當然也可以把你對春天的看法收集進去。我們來開展一次“春天”展示會。

《詠柳》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一首散文詩,以兒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滿童真童趣的幻想、優美的語言,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遙遠而又神祕的遠古時代,去探尋人類祖先生活過的地方。詩歌共有5小節。第1小節由爺爺的話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搖籃”的說法,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由此,“我”產生了豐富的想象,而這些想象又都源於“我”真實的童年生活。課文最後,樹葉的響聲使“我”的思緒回到現實中來,並與詩歌的開頭相照應,將情感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二、說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問句。

3.展開想象,仿照課文內容說一說。

4.學習準確使用動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祖先的搖籃”的含義。

三、說教法

1.識字時,可以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藉助拼音認識生字。寫字時,注意偏旁部首的寫法,教師可以結合學過的字,引導學生交流寫字的方法。

2.採取以讀爲主的教學策略,注意詩歌中有的語句比較長,而且排成兩行,教師應該通過範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注意語句中的停頓。

3.以畫助讀,展開想象。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之後,可以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展開想象,動手畫畫這美麗的搖籃

四、說教學流程

1.解析“搖籃”導入,並板書課題“祖先的搖籃”。(播放原始森林錄像)

2。範讀

3。學生自學:出示自學要求

(1)朗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祖先的搖籃”指的是什麼?課文的大意是什麼?

(4)讀完課文後,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檢查自學情況

(1)朗讀課文:齊讀,指名讀。

(2)檢查字詞:你在自學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出示生字詞卡,指名讀。

(3)提出問題:你在自學課文時有什麼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4)學習動詞。

讀一讀以下短語,注意加點的詞語。再在文中用橫線畫出帶有動詞的短語,讀一讀。

摘野果 採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蟈蟈 看夕陽 賞明月 數星星

5。初讀課文,瞭解祖先的搖籃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數一數這首詩共有幾小節。

(2)指名讀課文第1小節,其他同學思考:祖先的搖籃是指什麼?

(3)分組討論:第1小節寫了祖先的搖籃的什麼特點?

(寫了祖先的搖籃很大。)

(4)再讀課文,找一找有關句子,說說課文中爲什麼把原始森林稱爲“祖先的搖籃”?

(5)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裏做了些什麼?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樣在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裏摘野果、掏鵲蛋、和野兔賽跑、看蘑菇打傘、逗小松鼠、採野薔薇、捉紅蜻蜓、逮綠蟈蟈,會有怎樣的感覺?(學生自由發言)

(7)教師範讀第2、3小節,引導學生讀好問句。

(8)學生練讀第2、3小節。

(9)配上歡快的音樂,齊讀第2、3小節。

(10)想一想,在祖先的搖籃裏,人們還會做什麼?仿照第2、3小節,說一說。(分組討論,自由發言)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們的祖先在搖籃中會做些什麼?畫一畫吧!

2.如果我們置身於原始森林——我們祖先的搖籃中,你會做些什麼?

六、說板書

祖先的搖籃

摘野果 和野兔賽跑

掏鵲蛋 看蘑菇打傘

逗小松鼠 捉紅蜻蜓

採野薔薇 逮綠蟈蟈

原始森林 蒼蒼茫茫

七、教學感悟

這是一首兒童詩,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爲“祖先的搖籃”,深情地回想我們的祖先質樸率真的田園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遠青翠蒼茫,大自然永遠清秀明淨,表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我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整堂課從課前學生的預習到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養成獨立學習的良好習慣。

《詠柳》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詠柳》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千古佳作,詩人用獨特的筆觸描寫了春天的柳樹,歌頌和讚美了春天的創造力。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確定本課。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本課的5個會寫字。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並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詩歌。

三、說教法

語文教學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之瑰寶,如何順應新課程理念,使學生愉快輕鬆的學習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領悟作者的審美情趣呢,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我將以讀爲主旋律,以讀促讀思,讀中悟情,讓學生在讀讀,吟吟,唱唱,演演,畫畫中輕鬆領悟詩歌魅力。

1。初讀,文通字順。即一看見詩後,要求學生先大聲朗讀,讀準字音,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把詩讀的通暢,既是學生的興趣所致,也是爲以後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礎。

2。再讀,領悟詩意。即在讀順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己藉助插圖讀動詩句。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不一定能全讀懂詩中每詞每句的含義,可通過小組或全班交流詩句的含義。當然,在最疑惑時還需老師精當的點撥。

3。聽讀,體會感情。古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批之而入情”,在瞭解了詩的大意後再反覆朗讀就能體會到詩中情感,這裏我們可以借用多媒體手段把學生帶到春的意境,加強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會藉助錄音範讀,讓學生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提高。

4。誦讀,熟讀成誦。在悟情的基礎上熟讀,指導有感情的讀,以達到成誦的目的。

5。演讀,唱唱,畫畫,演演。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詩再現,讓詩豐富的內涵再現,讓學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題。

1。課前以一首《春天在哪裏》爲引子,並播放幾幅春景圖,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引入正題: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的景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學生談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溫暖的,是充滿生機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許多歌頌讚美春天的詩文,今天,我們學習的《詠柳》,就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通過描寫柳樹來讚美春天的詩。

2。解題:“詠”,歌頌、讚美。詠柳,讚美柳樹。那麼,詩人在詩中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通過初讀課文後,我會問學生:你讀懂了什麼,請大家自由來說說,有的可能會說柳樹真美,我會趁熱打鐵問:你認爲最美德地方是什麼,

有的會說樹很高,有的會說葉很綠,我會順勢引導這柳樹的確很美惹人喜愛該用什麼語氣來讀呢?學生一定會說讚美的語氣,這時,我讓學生齊讀古詩進一步體會它的美。

(三)質疑問難,想象意境熟讀成頌——欣賞美

此時,學生的情感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我適時進行引導: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詩人也來吟頌一下這首詩呢,接着,我會放上音樂,讓學生大膽的去表現把詩中豐富的內涵大聲的朗讀出來。

(四)自主作業,遷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學生的情緒高漲時,我會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詩再現可以畫可以演把詩中豐富的內涵變爲簡單的形象畫面,再現詩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總之,這一節課我以讀爲本,以讀促思重在感悟爲教學方式,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爲學習方法,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陶冶了情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真正從朗讀課文中感受到閱讀的興趣。

六、說板書

板書力求簡潔,便於學生記憶和背誦,又能讓學生體會比喻的妙處以及讚頌春天的主題。

碧玉 —— 青翠

詠——讚美

絲絛 —— 柔順

《詠柳》語文說課稿5

一、教材及教學目標

中國是詩的國度,優秀的古代詩歌如耀眼的羣星般璀璨奪目。學習古代詩歌,既能豐富人的精神生活,給人以啓迪,又能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培育民族精神。《詠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畫,着墨不多,卻意境鮮明,耐人尋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一首世代流傳,膾炙人口的佳作。這首詠物詩,通過描寫春風吹拂下,柳樹的婀娜多姿,對大自然的神奇發出由衷的讚歎,歌頌春天,讚美大自然呈現出的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詩歌淺顯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調健康又意境優美,形象鮮明。詩的前兩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柳樹的姿態。在詩的後兩句,詩人運用新奇的想象,以自問自答的形式,生動的比喻,形象說明了柳樹之所以美好動人的原因。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形成了一定的語感。他們能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讀懂一些淺顯的詩歌。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悟詩歌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中描繪的美麗景色。教學難點:體現在品味詩歌的意境上。

結合古詩特點和本班學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詠,絛”兩個生字,會寫“詠、碧、妝、裁、剪”五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象《詠柳》描繪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3、通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學法

1、情境教學法

我除了充分運用課文中的精美插圖外,還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爲學生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場景,從而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在優美的畫面和音樂聲中披文入情,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

2、誦讀法、詩歌的教學離不開誦讀和意境的想象。教學中,我準備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品賞詩的意境,詩的感情。還採用想象法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對詩句的內容進行補白。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學法上我採用合作學習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綜合學習方式,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團結合作、用於創新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我將用五個板塊的設計來實現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二)初讀感知,知人解題;

(三)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四)指導書寫,規範美觀。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後出示有關春天的圖片,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把學生引入一個萬物復甦、充滿勃勃生機的情境當中,緊接着揭示課題,師生共同介紹作者,最後解題。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受到美的薰陶,營造課堂的濃濃春意,奠定課堂的情感基調。詠柳第一課時說課稿設計

第二板塊:初讀識字,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首先飽含深情的範讀詩歌,引領學生走進詩歌,感知文本內容。然後提出自讀要求,讓學生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確,把字形記清楚,把詩歌讀流利,找出自己認爲寫的美的詩句反覆讀一讀,大致瞭解詩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學生自主學習後,我利用生字卡,開火車、迴音壁等多種方式檢查指導認讀生字,再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讀一讀自己認爲寫的美的詩句,說一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感受詩人筆下的柳樹之美。這樣設計使學生自己去獨立動動腦,動動口,動動手,在自讀自悟、觀察、思考的過程中掌握字詞的音、形、義,整體感知文本內容,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三板塊: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俗話說,學貴有疑,這一環節首先讓學生質疑問難,我根據學生的質疑進行梳理。以“作者爲什麼把春風比作剪刀?這把靈巧的剪刀裁出了什麼?”爲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品析。在層層推進的線索中,以“美”字爲着眼點,通過指名讀、挑戰讀、分組讀、男女生賽讀等多種形式的“美美”朗讀,引導學生在詩中透過字裏行間尋找美、體會美。通過對“碧玉”、“綠絲絛”等詞的反覆咀嚼,使學生對詩句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此時,學生的思維活躍,有的學生說“碧玉”寫出了柳樹的嫩綠,多惹人眼呀!有的說“萬條”寫出了柳枝的茂密。還有的學生說“絲絛”寫出了柳枝的輕柔美麗。學生在理解詩意中,真正領會詩中用詞的準確與精妙,感受“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把二月春風比作剪刀,使春風由無形化爲有形,顯示了它的神奇靈巧。教學中,以詩眼“裁”字爲突破口,將該字與“剪”字相比較,幫助學生體會到那“忽如一夜春風來”的內在意蘊,引發學生想象“春風還裁出了什麼?”學生將已有的對春天的認識,在腦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學生有的說裁出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有的說裁出了各色鮮豔的花朵;也有的說裁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還有的說裁出了我們在美好的春光裏踢球、打滾、放風箏、嬉戲的笑臉。最後,讓學生體會這首詩不僅描寫春天的柳樹,而且還寫出了詩人愉悅的心情。這一過程,拉近了古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豐富了古詩的意蘊,使學生體會到春天那萬物甦醒,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第四板塊:指導書寫,規範美觀

寫字是語文課的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閱讀教學中也不能忽視對書寫的訓練。本課要寫的生字“詠、碧、妝、裁、剪”五個生字。新課標要求學生在第一學段“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爲此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正確,學生仔細觀察哪些字容易寫錯。我先出示生字然後引導,小朋友們,老師請來了一些小動物,每個動物身上都有一個字,要仔細認一認。如果這些字你都能讀正確,寫正確,它們就能成爲你的朋友啦。第二層次:寫美觀。在學生仔細觀察字的間架結構的基礎上,我範寫,然後伴隨着優美的音樂讓學生進入靜心寫字的氛圍,感受到漢字的形體美麗,體驗寫字的樂趣。

四、板書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相機板書下列內容,以幫助學生領悟古詩的語言藝術,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古詩的方法。

飛直三千尺喜愛讚美

疑銀河

五、說效果

我以讀爲主旋律,以讀促讀思,讀中悟情,讓學生在讀讀,吟吟,看看,想想,說說中輕鬆領悟詩歌魅力。

《詠柳》語文說課稿6

教材分析:

《詠柳》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千古佳作,詩人用獨特的筆觸描寫了春天的柳樹,歌頌和讚美了春天的創造力。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確定本課。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本課的5個會寫字。

2.通過理解詩歌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並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詩歌。

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體會詩歌思想感情。

教學方式的構建

語文教學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之瑰寶,如何順應新課程理念,使學生愉快輕鬆的學習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領悟作者的審美情趣呢,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我將以讀爲主旋律,以讀促讀思,讀中悟情,讓學生在讀讀,吟吟,唱唱,演演,畫畫中輕鬆領悟詩歌魅力。

1.初讀,文通字順。即一看見詩後,要求學生先大聲朗讀,讀準字音,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把詩讀的通暢,既是學生的興趣所致,也是爲以後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礎。

2.再讀,領悟詩意。即在讀順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己藉助插圖讀動詩句。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不一定能全讀懂詩中每詞每句的含義,可通過小組或全班交流詩句的含義。當然,在最疑惑時還需老師精當的點撥。

3.讀,體會感情。古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批之而入情”,在瞭解了詩的大意後再反覆朗讀就能體會到詩中情感,這裏我們可以借用多媒體手段把學生帶到春的意境,加強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會藉助錄音範讀,讓學生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提高。

4.讀,熟讀成誦。在悟情的基礎上熟讀,指導有感情的讀,以達到成頌的目的。

5.讀,唱唱,畫畫,演演。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詩再現,讓詩豐富的內涵再現,讓學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1.課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裏》爲引子,並播放幾幅春景圖,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引入正題: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的景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學生談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溫暖的,是充滿生機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許多歌頌讚美春天的詩文,今天,我們學習的《詠柳》,就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通過描寫柳樹來讚美春天的詩。

2.解題:“詠”,歌頌、讚美。詠柳,讚美柳樹。那麼,詩人在詩中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通過初讀課文後,我會問學生:你讀懂了什麼,請大家自由來說說,有的可能會說柳樹真美,我會趁熱打鐵問:你認爲最美德地方是什麼,

有的會說樹很高,有的會說葉很綠,我會順勢引導這柳樹的確很美惹人喜愛該用什麼語氣來讀呢?學生一定會說讚美的語氣,這時,我讓學生齊讀古詩進一步體會它的美。

(三)質疑問難,想象意境熟讀成頌——欣賞美

此時,學生的情感已經被調動起來了,我適時進行引導: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詩人也來吟頌一下這首詩呢,接着,我會放上音樂,讓學生大膽的去表現把詩中豐富的內涵大聲的朗讀出來。

(四)自主作業,遷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學生的情緒高漲時,我會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詩再現可以畫可以演把詩中豐富的內涵變爲簡單的形象畫面,再現詩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總之,這一節課我以讀爲本,以讀促思重在感悟爲教學方式,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爲學習方法,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陶冶了情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真正從朗讀課文中感受到閱讀的興趣。

《詠柳》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揠苗助長》位於本冊教材的第七單元,本單元教材圍繞着“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內容豐富,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懂得做事要善於動腦思考,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初步瞭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體會這個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急於求成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本課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完成。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焦、喘、截”3個生字,會寫“焦、望、費、算”4個字,理解並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盡”等詞語。掌握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故事內容,體會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實實,不能急於求成。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三、說教法

1。自主識字法:

新課程的識字教學重在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教師不以零爲起點,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打破以往傳統的老師教讀學生跟讀的做法,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情景教學法:

我除了充分運用課文中的精美插圖外,還應該充分運用多媒體資源,爲學生提供一種氛圍,一個場景,從而有效地喚醒學生的內心體驗,

3。朗讀教學法:

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始上課先播放《揠苗助長》的動畫視頻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引出課題:我們剛纔看的動畫片有個名字叫《揠苗助長》,是一個寓言故事。接着在學生討論什麼是寓言的基礎上我簡單介紹:寓言是一種文章的體裁。“寓”是寄託的意思。“言”是話,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啓發。那麼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中包含這什麼道理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吧。以此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順利地帶學生進入文本的學習中。

(二)自學字詞,整體感知。

1。自主識字,交流方法。《課標》指出“要讓兒童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這就必須先幫助學生掃除文字的障礙,這樣,他們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語文學習之中,才能引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不過本課生字並不多,而且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識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導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後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互教互評,教師點撥等方式,鼓勵學生採用多樣方法來識記生字,如:區別比較法、部件分析法,動作演示法、自編兒歌法等。

2.學生再讀課文,並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這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同時體現尊重學生選擇,以生爲本,體現個性化閱讀。

3。出示古時候有個人,因爲想讓禾苗xxxxxxxxxxx,就把禾苗xxxxxxxxxxx,結果xxxxxxxxxxxxxxxxxxx。引導學生用這個句式,說說自己對課文的初步理解。這樣學生對課文會有一個整體上的感知,有了這個淺層次的理解。爲下面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品讀課文,悟出寓意。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準備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和種田人心情變化兩個方面展開學習與討論。抓住幾個主要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交流討論,同時以讀貫穿始終。如:“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畫出有關的詞語”,再如“此時,農夫的心情如何?請帶着這種着急的心情讀一下”如:課文的最後提出“兒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趕回家,他會怎樣對他的父親說”“而農夫聽了兒子的話,看見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麼辛苦,他會說些什麼呢?”。就這樣通過品詞析句、通過朗讀指導、通過想象補白等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從中體會種田人的急切、興奮、得意、後悔;從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從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規律,不能急於求成的道理。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這樣設計與安排,能夠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本內容;在想象創造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將較深刻的寓意層層推進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學生對故事情節比較熟悉的情況下,分小組讓學生自己演一演這個寓言故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紀的小學生,對錶演的慾望很強烈,他們非常想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這一環節的設計既使學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釋放,同時也再現了課文內容,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爲學生複述課文降低了難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訓練語言。

在課末,通過“複述故事”、“運用詞語”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複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點突出,又便於學生複述。

五、說效果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認爲我的這課時設計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語文學習能力,突出了四個亮點:1、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識字,提高了認字能力。2。注重書寫指導,培養了良好書寫習慣 3。以讀爲本,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4。注重語文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