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課程的力量讀書心得

課程的力量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心得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程的力量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程的力量讀書心得
課程的力量讀書心得1

前不久,學校發了一本《課程的力量》的書讓老師們閱讀和學習。我利用每天晚上的時間認認真真閱讀了這本書,其中第九章課程開發的誤區、問題與發展走勢,讓我記憶猶新,也讓我聯想到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運用,如何進行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運用值得每個語文老師去思考。

我個人認爲:

一、新課標下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運用的原則

(一).教育性原則

教育性是所有課程的最基本原則。語文新課程在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培養學生目標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興趣性原則

語文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初始動機,是有效學習的保證,學生的興趣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行爲和效果。

(三).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體現在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能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保證開發和利用的資源能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的培養。

二、新課標下語文課程資源開發的關鍵是教師資源開發

以前,我們只是將語文教師作爲語文教學資源的利用者,沒有作爲教學資源的一種來開發和利用。教學事實證明,教師不僅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的利用者,更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教師不僅決定了教學資源的鑑別、利用、積累和開發,是教學資源重要的載體,其本身就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條件資源。在課程資源中,無論是其他人力資源的優化、設施資源的創新、課程內容資源改造和創編,還是課外校外資源、自然地理資源、現代信息資源的利用,都需要教師創造性的工作,需要教師有更高的素質。所以說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着教學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在自身以外的教學資源十分缺乏的情況下,往往能夠“化腐朽爲神奇”,實現教學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促進教學目標的更好實現。因此,在課程資源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把教師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放在首位,通過對教師這一重要課程資源的開發,從而帶動其他課程資源的優化發展。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學科,它要求語文教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能夠在學生面前展現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這對教學效果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課程的力量讀書心得2

課程規劃是一種高難度的編織藝術,他既編織的'學生當下的生活,也創造了各種可能的未來。

課程規劃就是學校對本校實施的所有課程的開發、實施、組織、管理與評價的整體設計安排。包括三個方面的任務:

第一,學校課程願景設計。學校課程規劃首先要回答。學校的教育目的是什麼?課程規劃的目標是什麼?通過課程的規劃和設計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等一系列基本問題。課程願景的規劃過程,也是凝聚人心,統一認識,增強學校向心力的過程。課程願景需要用簡明清晰而準確的文字表達出來。讓大家都瞭然於胸。

第二,課程方案設計。主要包括學校課程內容結構設計,課時安排。教學建議,評價設計,管理與保障等內容。

第三,課程組織制度設計。傳統背景下學校的組織制度基本上都是圍繞教學管理展開的,沒有支撐課程開發,實施,評價的功能。學校課程規劃的時候必須考慮怎樣通過。怎樣的組織和制度能保障課程開發和實施。沒有對組織的變革,就很難順利完成課程規劃及實施在新課程背景下學校究竟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學校組織是一個爲了實現集體目標而構建的人際關係網絡。這種人際關係網絡建立在團隊的基礎上,學校纔可能成爲一個高績效組織。他們把這種的學校成爲合作型學校。學校的組織建設必須由原來的注重常規管理的條塊分割行科層組織,轉向注重課程教學研究的合作性團隊。組織設計的具體內容可能包括團隊的組成、權力制度、教師培訓制度、團隊考評規則等。其目的在於使團隊的工作都集中在提高課程的質量上。

學校課程的規劃是非常複雜。至少考慮社會要求、人的發展、學習本質,知識特點,這四個方面的因素。難點是這幾個方面完美的編制在一起。課程規劃,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編織的藝術。

你在課程規劃方面存在的最初的問題就是。在課程規劃設計時候,往往只考慮學校的需求,知識本身的結構體系。不考慮學子的成長髮展特點與需求。學生學習的規律特點,社會整體發展的要求等,很完美結合起來。

學校開發出來的課程。仍然呈現出知識本位成人本位學校本部的特徵,並不能真正做到學生的喜歡。

正確的做事,與做正確事。

課程的力量讀書心得3

首先,很幸運的是我讀了這樣一本有價值的書!

我可以說是一個從事教育行業沒幾年的“教師新手”,對教育也只是朦朦朧朧、不成體系的理解,更別說對課程有什麼更深層次的理解了。

在沒有研讀這本書之前,我和我校多數教師一樣,只是單純的將課程解讀爲教材亦或是教學科目,其次備課就只是看看參考書,“照本宣科”,沒有特別強的課程意識。而通過對《課程的力量》這本書的研讀,對“課程”這一概念卻是有了一個系統且全新的認識。自身可以說是收穫頗多。具體收穫如下:

課程很大程度上能夠喚起學生潛能。然而,目前一些學校課程的單一化,限制了孩子的潛能發展,家長只能靠校外興趣班來滿足對課程的需求。雖然“校外興趣班現象”有待商榷,但另一方面卻很好反映了社會對課程的重視度逐漸加深。既然社會這樣重視,那麼以後的課程會朝着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呢?怎麼發展呢?我們作爲教師又能夠做些什麼呢?

第一章節,就這樣喚起了我讀去的好奇心,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有必要在“經典”中尋求答案。所謂的經典,就是當我們在實際中走了很多彎路,做了很多努力,最終得出的觀點思想卻與前人觀點不謀而合。梳理七個經典課程理論近百年來的發展,都會發現一條隱約線索,那就是對人的關注,我國第八次課改就提出了“以人爲本”的發展方向。

接下來,對三、四、五章節的閱讀,諸如“課程規劃的取捨、學校課程的開發以及課程統整等等”問題,也相應的解決了我腦中關於“具體怎麼發展”的疑問。

那麼我們作爲教師對於課程又能做什麼呢?

其中,對我啓發最大的要屬第六章節——“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能力”了。

這一章的開篇是這樣寫的:教師的眼界決定課程的邊界,創生課程從更新自己開始。細細讀下來,才發現,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僅有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都是不夠的,如果只有這些,就真的使課程邊界變得狹小,進而學生的發展受到限制。

首先,教師作爲課程創生者,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包括:

1、日標意識;

2、學生意識;

3、結構意識;

4、生成意識;

5、資源意識;

6、反饋意識。

其次,教師需要具備課程意識。其實,所謂的課程意識和課程能力,就是教師將學生、學科、自身完美組織在一起的本領。

這一章中的兩個課例令我印象深刻,分別是:許衛兵老師的《比的認識》和薛法根老師的《哪吒鬧海》這兩課的教學設計。許衛兵老師一開始從日常生活出發,創設情境,讓學生認識“比”,再讓學生自主構建“比”的概念,最後又拓展延伸“廣告中的比”、“比賽中的比”這些情境,讓整節數學課十分開闊,學生學習主動性強。而薛法根老師的課,最大的就是教學結構的變化,其次簡明的指導,抓住了重點。最後是其獨特的人格魅力,使整節課效果非常好。

通過這些研讀,我有一個大膽的感受——“教師即課程”。

教師想要進行課程的改造和創生,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教師教到最後,教的其實都是自己。他的學識、他的能力,他對學生的洞察與關注,他的情感態度、喜怒哀樂,都有可能成爲課程裏最重要的因素。對於這些因素,我自身要提升的還有很大空間。

總之,讀了這樣一本書,是一份幸運的邂逅,令我對課程的理解很大程度的開闊起來,對教育事業也有了更深的“使命感”。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把所看所讀付諸實踐,相信一定會有新的收穫!

課程的力量讀書心得4

看到“課程”兩字,自然而然大家都會想到課程表上的課。讀了萬偉老師的《課程的力量》一書,自己對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的認識和理解。

我們有些老師教了很多年的書,對他們來說課程就是自己課表上的課,這些課表上的課就是我們所說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對他們來說他們並不關心這些課屬於什麼類型,他們更多關心自己如何按計劃完成自己的課程內容,而對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經驗關注不夠,這樣的認識是有很大的偏差的,正因爲這樣的認識,導致了我們的教學出現了一些問題。

在社會發展的變化進程中,課程的定義得到逐步發展,課程的內涵越來越寬泛了,課程不僅僅是知識,還包括各種情感體驗,課程不僅僅是一種有計劃的教育方案,無計劃、無意識地對學生產生了實際影響的經驗也是課程。

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們的老師應該要持有一種整體的、敬畏的育人意識,在我們的所有教育活動中的任何影響、任何事件都可能成爲影響學生人生髮展的關鍵課程,我們要謹慎對待我們教育活動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這些均是課程的一部分,我們要有一個整體的課程觀,爲學生終生髮展服務好。

對於課程的理解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思考的問題,作爲學校層面,首先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課程規劃和設計,從學校自身的傳統和文化上挖掘,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學校發展特點、學生髮展續期去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既立意高遠,又符合現實發展需要,既又長遠戰略考慮,有清晰可操作的課程願景。作爲一線老師,首先要從觀念上改變,自己不是課程的“局外人”,而應該是課程的“創生者”。新課程改革強調課程意識,課程意識包括目標意識、學生意識、結構意識、生成意識、資源意識、反饋意識,我們要從這六個維度來整體規劃我們的教育活動和行爲方式,這樣才能成爲課程的動態生成者。教師的眼界決定了課程的邊界。

課程的力量讀書心得5

這個暑假,學校給推薦了萬偉教授的《課程的力量》這本新書,我很欣慰,因爲它所講述的內容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迫切需要的,以下就是我看了萬教授的書之後的所思所想。

萬教授的這本書,主要圍繞“課程”這兩個字來展開各式各樣的相關話題。萬教授認爲:學校的課程意識在逐漸甦醒,以銳不可當的態勢,成爲基礎教育領域中最核心的關注點。本書主要闡述了課程的相關內容,以及綜合實踐內容的開發與實施評價,課程的統整,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能力等內容。課程不僅僅是知識、還包括各種情感體驗;課程不僅僅是一種有計劃的教育方案,無計劃、無意識地對學生產生了實際影響的經驗也是課程;課程是跑道,是人生髮展的軌跡,課程是一條教育之路,課程也是塑造學生心智模式的重要工具。

課程:喚起學生沉睡的潛能中提到,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指向人的,而人絕不明白他是什麼。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是什麼和自己能幹什麼,他必須去嘗試。教育只能根據人的天分和可能性來促使人的發展,教育不能改變人生而具有的本質。但是,沒有一個人能認識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來喚醒人所未能意識到的一切。每一種教育的作用也並非事先所預料的,教育總是具有無人事先能想到的作用。”每一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課程就是有可能激發孩子潛能的試金石。課程爲孩子的發展打開一扇可能之門,也許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影響他一生的發展。

課程的力量,對於孩子潛能的激發,是無法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