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精選10篇)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書心得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書心得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精選10篇)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1

再次捧讀完玫瑰的《玫瑰與教育》後,我再一次掩卷沉思。在讀竇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時,我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玫瑰與教育》這本書真的讓我感觸頗深。在細細品味《玫瑰與教育》時,我總會在不經意間被玫瑰的文字所吸引,被玫瑰堅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因爲真,所以愛。當然,這本書不侷限於談教育,還談友情、談人生、談讀書,可謂一本雜書。書中對我最有益的莫過於她有關教學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

“無風格何以立身”一文中,玫瑰說到,“有特色的老師往往容易被學生記住。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除了要排除外部環境的不良干擾,教師自身的素質更爲重要,教師要能夠找到獨特的自己。教學有特色的教師不一定就能成爲有風格的教師。一個有特點的教師,能賦課堂以智慧,融教學以自己的獨特思考,這樣才能擁有風格。”對於這點,我深有同感。我認爲教師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有風格,最基本的是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內心涌動着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好好地讀書,結合實踐,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進教學中,讓反思成爲一種習慣。一個沒有風格的教師就像吳非老師所形容的那樣——如泥胎木偶。如果說自己以前還是一個“機器人”,現在,我在努力創造自己的風格。

玫瑰老師是一個愛心的老師,所以她深受學生的愛戴。我認爲,玫瑰老師不僅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更重要地是她掌握愛的藝術。

“現在的學生不好教,好話聽不進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沒良心……”我們常常以“我是恨鐵不成鋼”來寬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甚至粗暴,認爲只要出發點對,就是愛學生,是爲學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計較。其實我們應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的話是否撥動了學生的心絃,我的“愛”是否能被學生欣然接受,自己對學生的愛是否缺乏了“愛”的藝術性。在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學生調皮、不聽話時,我會顯得有點急躁,開始對他嚴加管教,冷眼直對,指名批評,甚至實在忍不住就會大發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剛開始我還會暗暗自喜,後來才知道那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於我的權威,嘴巴不敢說,內心卻不服氣。再從其他渠道獲知學生心裏的真實感覺後,我反思了很久。後來,通過實踐證明,我切身體會到,對學生的愛一定要掌握“藝術”才能達到好的成效。正如玫瑰老師所說,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裏關心愛護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細心和同情心。對學生的愛也要順應童心,別具匠心,震撼人心,講求愛的藝術。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讀罷《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玫瑰是一個酷愛閱讀的人。書中,玫瑰老師寫到,“寫作,記錄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開花的軌跡。”當我讀到這樣的文字時,我也開始不斷地反思自己。雖然我平時有積極記錄和反思的意識,可能堅持不了記錄自己的教學點滴和反思。我是一名音樂老師,不屬於文科老師,如果平時多反思,多記錄,我想一定可以更好地提高我的文學素養和職業素養。我曾下定決心要堅持反思和記錄。“當我開始真正要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麼笨拙,有時心裏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去很“蹩腳”。”這是玫瑰老師寫的話,可是這句話怎麼和我心裏的感受這樣貼切呢?簡直是寫到我的心坎上去了!在閱讀後全書後,我知道了寫作的功夫是需要積累的,就像玫瑰老師學習魯訊稱自己的文字是“硬寫”出來的,寫作需要漫長的、艱苦的修煉。那麼我是不是也可以強迫自己“硬寫”啊!我也可以從“硬寫”開始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今後,我要一路走來,一路書寫,一路成長。

《玫瑰與教育》,着實讓我浸潤在玫瑰的芬芳氣息中,沐浴在教育的陽光下,讓我看到了一朵真正的成熟魅力四射的玫瑰,她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她付出的太多太多。她的毅力,她的好學精神,她的孜孜以求,她的激情夢想,無不散發着玫瑰獨特的芳香。浸潤在玫瑰的芬芳中,我自知自己還不是玫瑰,只是一棵無名小草而已,但當小草有着玫瑰之夢時,草兒也會溢出一絲芬芳,也一定會綻放出屬於春天的花朵!我在爲我的春天而努力,我在爲我的芬芳而奮鬥!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2

每讀一本書,都讓我再次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教學,審視自己對教育的理解。閒暇之餘,翻閱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她對教育事業真摯的愛,積極的人生理念,把有所作爲視作人生的最高境界,勤於學習、樂於學習、善於學習的學習精神,都讓我感動。如果這個時候再讓我談對教育的理解,我想就是“用心”二字,這也是整本書中給我最深切的感受。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是她的教育手筆摘錄,翻過目錄便是竇老師的自序——我在成長,我在寫。看了竇桂梅老師的書,我欽佩於竇老師對寫作的摯愛,傾羨於竇老師寫作的境界:“網上、網下練筆養成了習慣,像吃飯一樣每天必不可少。”想想自己,每次的寫作就像是任務一樣,在那裏一點一點地擠牙膏似的,無病呻吟地抱怨着。竇老師的文字如此親切、自然,莫非她是天才?不,她在自序中這樣解釋到:“當我開始真正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麼笨拙,有時心裏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又是很“蹩腳”;往往不自覺地把別人的一些話,當成自己文章中的內容。甚至也會有種羞恥感,產生永遠與筆告別的念頭。好在我這個人沒長記性,過不了多久,又在那兒將文字當成車馬炮,調兵遣將,操練起來。時間長了自己纔會覺得練筆養成了習慣。”她的這種想法,我們大家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如此。但是她能做到堅持,而我呢?每次要寫點東西時,才深刻感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

《玫瑰與教育》的最後一輯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這一章節裏收錄的是竇桂梅的部分書評。讀着她的這些書評,我禁不住不斷地問自己:我爲什麼寫不出這樣的書評?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爲我讀的書還太少!是的,我讀的書真得還太少太少,如今更有入不敷出之感。看竇桂梅的書評寫得理性、有深度廣度,我自嘆不如。對照別人更容易看出自己的不足及與別人的差距,因此,這也更堅定了我要多讀、廣讀、深讀之決心。

在書中,她在每一個美好的思想面前停留,使這朵書香的玫瑰對教育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一個人,如果功利地去讀書的話,往往不會有收穫。你越是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不是爲着某種目的刻意讀書,你越是會收穫很多。竇桂梅就是這樣的讀書人。許多有深度有思想的好書的閱讀,讓她懂得“與文學爲敵的語文教育留下的將是缺乏想象力和沒有審美品位的一代。所以,語文教育必須讓學生的精神泡在文學的蜜罐子裏。教師呢,更是如此!”我們作爲教師應該多讀,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閱讀,要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讀有字的書,也讀無字的書。我想即便是擠,是摳,是榨,筆耕不輟,寫自己平時教學的點點滴滴,寫自己的心得,哪怕一條,一句話,都是總結,都是突破,都是小小的成功。

竇桂梅老師曾經也與我們一樣,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女教師,但她不想平庸,想要閃光,所以她開始多次的嘗試,即使失敗也常常光顧她,但她仍然以高漲熱烈的輕快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因爲她知道自己要得是什麼,成功會屬於她的,她充足的自信,她頑強的毅力使她終於成功了。我們作爲教師應該多寫,讓寫作來記錄教育生命的一次次花開的軌跡。,不想寫的時候硬寫,養成一種習慣。經常激勵自己,生命的能量釋放就好比開花,意志是根。當學習毅力足夠強的時候,寫作不僅是一枝先報春消息,還會創造出萬紫千紅次第開的欣欣向榮的景象。

玫瑰是美麗的,竇老師不僅有美麗的外表,更有美麗的內涵。竇老師“每晚坐擁書城,甚至將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來讀書和記錄”。她說:“讀書,讓我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她把讀書比作光合作用,讀書猶如在進行化學反應,她的美容經驗就是讀書。因爲讀書,竇老師每天精神抖擻,因爲讀書,竇老師睿智、豁達、優雅而美麗。我欽佩於竇老師對讀書的摯愛,傾羨於竇老師讀書的境界:“每每讀書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時我總感覺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盡情地舒展綻放”。

個人能夠潛心讀書,的確是一件很幸福、很享受的事情,她可以讓你的精神飛翔起來,更可以使我們的靈魂得以在最富營養的樂土中綻放。教師讀書更是意義重大,因爲我們的面前是學生。如今,我們學校的很多教師“立足當下,着眼一生,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閱讀”,校園書香隨處飄逸,讀書已成爲我們的習慣。讓我們留一縷芬芳在教育的這片園地裏!讓我們都來做一朵綻放在那校園裏的書香玫瑰吧!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3

《玫瑰與教育》這本書是說“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喜愛,是說她作爲一名教師、作爲一名家長、作爲一名專家對教育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困難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思考很好、自己去發現和表達自己個性特徵。這本書中我想說的那個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爲一個讓人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爲學生要讀書,作爲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的書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的。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爲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着一顆感恩心爲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並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我們作爲一名教師時時刻刻都要有讀書的好習慣。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4

《玫瑰與教育》讀後感正文:《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本學期一直堅持堅讀跟自己的教學工作有關的理論書籍,當我第一次看到《玫瑰與教育》的時候,僅僅是書名都令我覺得眼前一亮,再看作者竇桂梅,更加確認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看慣了一臉嚴肅的理論性的文字,再看這本書有一種清新與飄然的感覺,佩服竇老師對語言和文字的駕御能力,就如她對自己寫作的要求一樣:“把話寫得乾淨些、響亮些,有時候要斬釘截鐵,有時候要委婉蜿蜒,《玫瑰與教育》讀後感。要追求文章的琅琅上口,要能夠在大庭廣衆中大聲誦讀,能讓讀者來不僅聽見聲音,而且還能看得見作者的笑貌——它雖然是爲自己而寫,但卻不拒絕朋友,它的每一句話,都應努力給讀者親切、可感、有味的感覺。”她做到了,每每讀都她的文章都被一種激情所感染着: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與熱愛,對學生的無限眷戀與嚮往,對責任的充分詮釋與體現……這本書一共有四輯:第一輯——清談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

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於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羣書的讀後感。 光是看完本書的自序都已經被深深的吸引了,當我開始真正寫作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文字是那麼笨拙,有時心裏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卻很“蹩腳”。往往不自覺地把別人的一些話,當成自己文章中的內容。後來讀到魯迅稱自己的文字是“硬寫”出來的,心裏這才頗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長的、艱苦的修煉。” 竇老師的這段話給了我極大的鼓勵,我想,即便是擠,是摳,是榨,筆耕不輟,纔是真理。我不禁對她又多了幾分敬仰之情,想想自己的教育之路,也曾付出過一些努力,但還不夠,還需要多下功夫,儘快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爭取做一個優秀的教師。

本書的第一輯裏有一篇文章《小紅花的背後》看完之後,感觸頗深,本文主要講了課堂上物質獎勵的利與弊,很多時候,看起來有利的做法,卻在無形當中把對學生的傷害從皮膚深入到心臟。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沒想到:沒想到一個漫不經心的表揚,會對一些孩子幼小心靈造成傷害;沒想到一朵獎勵的紅花,會讓一些孩子蒙上難以磨來的陰影;沒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評比,會在一些學生心中種下刻骨銘心的痛苦。這篇文章對於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的教師來說肯定會感觸頗深,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要僅僅以競技的原則發放小紅花,或者說不可以將競技的獎懲原則過早地引入到小學生的學習中去。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5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

在教育的路上,“隨時撒種,隨時開花,”讓一路充滿花香,讓一路充滿愛。這是我讀完竇桂梅的《玫瑰與教育》後最直接的感受。竇老師的文字平易、近人,好似一位友人在聊天,在看似不經意間,我們卻能收穫很多……

本書分爲四部分,讀者可從她的“成長”中感受到高雅的“清淡與憂患”,並隨她走進“聽說讀寫的背後”,聆聽關於語文教學的真知灼見,伴着她的行蹤,“管窺”一下“日本”的教育狀況,“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領略一道道文化風景,真的讓人心潮澎湃。

當我讀了《小紅花的背後》我的心爲之一顫,我們的課堂也曾出現此類現象,課堂上部分孩子失望、期盼的眼神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40分鐘的課堂,教師的提問,同學們高高舉起小手,有的甚至用口幫忙:“老師,我……”老師或許叫起前排的,或許叫到成績差的,或許叫到好的,總會有部分學生沒有機會。有些個成績中等,又默默無聞者,大概一學期都得不到幾次表現自己的機會吧,可往往他們卻是最需要鼓勵的。

課堂學習不是競技比賽,沒有誰是失敗者,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鼓勵和撫慰。那些表現不積極的更應得到鼓勵,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用溫暖、公正的心去鼓勵他們。正如竇老師所言:我們如果用形形色色的小紅花嬌縱一部分學生,同時會傷害一些無辜的學生。我們要時刻銘記:尊重學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讓愛的陽光滋潤每一朵小花!

在《心中盛滿陽光》一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她說“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羣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變成魔鬼,你就在製造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羣變成天使,你就在營造天堂。”

確實,面對每日繁雜的事務,面對孩子不經意間製造的麻煩,面對自己專業成長的困惑與壓力,面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的不滿現象,我們能做什麼呢?我們不能改變這一切,我們只能換個角度想問題,從中過濾出一些快樂的因子,讓陽光灑到疲憊不堪的心靈邊角。人與人之間的心情是會傳染的,當你帶着埋怨工作時,你的學生能得到愛的滋潤嗎?

教師在“贈人玫瑰”的同時,還要“手留餘香”,即自我的專業成長。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離不開“讀書、實踐、反思”,只有從內心深處實現高“自我”的教師,纔會以積極的方式看待自己,才能對從事的專業具有自我滿足感、自我信賴感,從而表現出對專業當仁不讓的信心,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更爲積極有益的,甚至是一生的影響。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既是作教師的一種收穫,也是作教師的一種職責。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陣熱情的掌聲,一次善意的舉動……這都是在播撒着教師們的愛。對於教師們可能只是舉手投足的瞬間,但是不經意之間,你可能在孩子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甚至會改變他們的一生。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6

受疫情影響,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專著——《玫瑰與教育》。這本書記錄了她作爲一名教師、作爲一名家長、作爲一名專家對教育現象的種種反思,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以及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讀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通過《玫瑰與教育》這本書,通過竇桂梅老師的成長經歷,我感受到了名師光環背後執着的追求和心血的付出!令我觸動最大的是以下兩點:

一、讀書積澱促成長。小時侯的竇桂梅老師沒有讀過多少書。當上教師以後覺得“腹中空空”,於是她把書籍作爲自己成長的土壤。《玫瑰與教育》第一輯《清談與憂患》之《執子之手,與子偕行》中,我們看到了竇桂梅老師從一名普通教師到一代名師的經歷。“現在,讀書成了我的習慣。我深深感到,這是一個可以獨自培植幸福的習慣——土壤、陽光、水分都來自於美好的書籍。”(竇桂梅語)就是現在,她依然每天流連於圖書館,玫瑰園,不知疲倦。讀書已經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學習的一部分了。當然,讀書也給她的教學,給她的不斷成長提供了深沉的底色。“立足當下,着眼一生,無論如何也要‘擠’時間閱讀,並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我們身邊的很多實例,也的確證明了讀書學習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

二、創新實踐常思考。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敢於創新創新實踐,並且善於積累總結。她始終保持着自己的個性,不被周圍環境所左右。竇桂梅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着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於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於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爲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爲。“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自己不斷與寧靜的自我進行對話,讓衝動的自己不斷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讓時間的自己不斷接受理論的自我省察。”這是竇桂梅老師告誡年輕朋友的話,同時也是對自己教學反思之路的總結。《爲生命奠基》、《教育的對話》、《竇桂梅閱讀教學實錄》等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在成長,我在寫。”(竇桂梅語)寫作,記錄着竇桂梅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很多名師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在基礎教育界享有聲譽的葉瀾教授曾提出這樣的觀點:一個教師寫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一定能成爲優秀教師;同時新教育實驗的領軍人物朱永新教授也開辦了“教育保險公司”,公開承諾,一個教師堅持寫十年教學反思,如果不能成爲一位名師的話,教師可以向他索賠鉅額保金。由此可見,實踐反思再實踐,也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科學有效的途徑。

讀完名師之作,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我們自己離竇桂梅老師有多遠?我們離理想中名師有多遠?名師之所以成名,在於學識膽略,在於礪志勤懇,在於審視篤行。他們敢想敢幹,敢拼!他們都有一種忘我的獨立、奉獻精神!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的去實踐,努力的去奮鬥,去獲得一種穩定、持久、成熟的情感!我們與名師的差距,在於精神世界的距離和實踐的勇氣、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纔會有行動,有了行動纔會有不同的結果。

我們要想改變自己,首要的是要打碎舊的思想意識,讓精神站立!反思自己,也常常會熱血沸騰,可這熱度維持不了幾分鐘,就會慢慢冷卻。還會以種種藉口爲自己開脫。忙,是我們慣用的理由。很多情況下,名師給了我們壓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動力。一個要進步的人,對自己應該自找一個壓力,這樣才能迫使自己去努力。我們不一定能成爲名師,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做名師曾經做過的事情。想要退縮的時候,不妨給自己打打氣:成功貴在堅持!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7

最近讀了一本竇桂梅老師寫的《玫瑰與教育》,文章記錄的是竇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她爲學生創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那些娓娓道來的文字,緩緩流淌出的是慈母對女兒的疼愛;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領導對下屬的期待;智者對朋友的友愛。讀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引人入勝。

卷首的一段話“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着?我不過是一朵花。”如同一首淡雅的小詩。是的,我只是一朵小花,帶着一絲芬芳,和着風和雨,我卻執着地孕育着,盛開着,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

本書分爲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的很多感受。

竇桂梅老師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長起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斷地創新實踐,並且善於積累總結。竇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始終保持着自己敏銳的觸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勇於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於上探索性的課。有實踐就要有反思,不斷地積累已成爲竇桂梅老師的自覺行爲。她的個人專著的出版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在成長,我在寫。”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我認爲,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而老師對學生真誠的愛是掌握這門藝術的訣竅,更重要的是掌握愛的藝術。

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學生調皮、不聽話時,我們就對他們嚴加管教,這也不準,那也不準,動輒批評,甚至有時大發雷霆。很快,學生確實“老實”了,也許我們還會暗暗自喜,但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學生只是迫於你的權威,嘴巴不敢說,內心卻不服氣。所以,我們的教育必須從愛出發,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心底裏關心愛護學生,付出耐心、細心和同情心,這樣,許多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給大家分享一個教學感動,那天中午在食堂吃完午飯,我準備回辦公室休息,習慣性擡頭向班級看了一眼,我們班調皮鬼徐偉琪正伸着頭在班門口東張西望。我心想:不在班裏寫作業,就只知道瞎跑,看我怎麼收拾你!沒想到他看到我,趕緊朝我這邊跑來,右手還捧着一塊魚餅。用他稚嫩的聲音說:“任老師,今天中飯我們桌子上多了一塊魚餅,大家都沒捨得吃,說留給您吃。”看着他手心裏捧着的乾癟的魚餅,又看看他那雙被寒風凜冽過的已經皸裂的手,我頓時被感動了,同時又感到很羞愧。其實孩子們和老師一樣,從早到放學一直在學校,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從小缺少父母的疼愛,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呵護。

《玫瑰與教育》一書的末尾竇桂梅老師引用狄金森的那句詩,我也引來自勉:“跳着舞過黯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我的這本書就是教學實踐,我相信我們也一樣能夠激情綻放,留一縷芬芳在教育的這片園地裏!讓我們都來做一朵綻放在那校園裏的玫瑰吧!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8

隨時隨地地記錄,就意味着要隨時隨地地思考,思考我們的教育生活,思考我們的人生。

“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竇老師的這句話說得多好!每一個人都有着獨特的人生過程,有風景如畫,也有的殘頁敗筆;有繁花似錦,也有落葉紛飛;有春華秋實,也有雜草枯榮……只要我們仔細品嚐,品出它的意義,即便過程有些艱辛,即便其間會遭遇痛苦,我們就會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要相信每一個時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開。”這句話,聽起來有幾分禪意,但如果真具備了這樣的心態,人生的快樂便是無處不在了,知足長樂嘛!“懷着愛心吃菜,勝過懷着恨吃牛肉。”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樸實中卻道出了幸福的本質意義。我一直認爲幸福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源於每個人心底的一種暖暖的感覺!有特色的教師容易被學生記住。但是現在大部分教師沒有特色。究其原因,來自社會、家庭、學校、家長、學生的壓力導致教師缺少一個寬容、寬鬆的環境,令教師們不敢去嘗試建立自己的風格,只能圍着分數棒轉,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尤其是年輕教師,他們的成長與培育風格的大環境有着至關重要的關係,他們的專業水平剛剛成長,就要面對學生是否接受、領導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問題;如果參加比賽,還要面對評委老師們能否首肯的問題。而目前的評委們,可能會出於對新風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侷限,或爲了規避風險,一般要求中規中矩、有板有眼。評委們只是按照時尚的理念或個人的印象給授課教師打分,也不給授課教師任何申辯的機會,更全然不顧教師的個人特點。所以,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們很容易迷失自己、喪失自己,把自己當作體現某種理念的工具。那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呢?教師的自身素質最重要,教師要找到獨特的自己。教學有特色的教師不一定是有風格的。一個有特點的教師,能賦課以智慧,融教學以自己的獨特思考,這樣才能擁有風格。

所以,教師一定要找到自己內心涌動着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學風格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好好讀書,結合實踐,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進教學中去,切忌成爲“教學機器”。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教師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我們去善待,教育不是競技體育,不是讓受教育者優勝劣汰,而是讓每個人都具有享受幸福和自由的可能。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9

《玫瑰與教育》是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在輕鬆的文筆中,滲透出竇老師的思想和智慧,給了我很多啓發。

這本書一共分四輯,每一輯都有自己的主題,記錄的都是教育隨筆以及對教育問題的思考。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輯,竇老師通過真實的案例和故事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教師的品格鑄造以及如何做人,學會生活,學會面對挫折,學會感恩等道理。

把盛開的玫瑰移植到自己的園地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竇桂梅老師做了引申,她用玫瑰的含義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樣對待同事,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諒;8朵玫瑰那樣懷着感恩之心對待關懷及鼓勵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樣學會在現實生活中忍耐與期待;像20朵玫瑰那樣,一顆赤誠的心對待自己的人生;像紅玫瑰代表的那樣,對教育事業付出熱情和真愛;像黃玫瑰代表的那樣珍重自己祝福別人;像紫玫瑰代表的爛漫那樣感受心靈的真實和獨特;努力做到黑玫瑰的穩妥,橘色玫瑰的友情,藍玫瑰的善良,把個人的生命溶入教育的使命。

因爲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孩子,每一個靈魂無論其智力高下,都應該得到尊重、得到溫暖的照耀,從而讓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生長出鮮豔的花朵,而不是陰暗角落裏的毒蘑菇。

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輕放孩子的心,這是爲人師的底線。一位教師只有不斷地進德修業,把自己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結合起來,讓自己成爲學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讓學生成爲真正的人。

怎樣做?在竇桂梅老師看來,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既教師要擁有自己的專業尊嚴。竇老師給與我們忠告。

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學會感恩就要養豪氣而不失霸氣,揚正氣而不是邪氣,養大氣而不是邪氣。對待教育事業,對待自己的學生,不僅僅有愛,還有一顆慈悲的感恩的心。有了這樣的心境,遇到感性的問題就會模糊藝術的處理。我們改變不了的事情,就改變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態度變了,事情的意義就變了。重要的是要擺正自己是一隻小小鳥,然後感性做人,理性做事,這也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和發展。

竇老師特地摘錄的冰心先生的詩句,警告我們:要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都感受到愛。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再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的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永葆激情。永葆激情是一種生活姿態,最終會由表象內化成一種精神氣質。心中盛滿陽光。境由心生,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羣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就在營造天堂。因此,面對教育系列讓人不滿的現象,對自己專業成長的困惑和壓力,我們要從中尋找陽光,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滾燙於心,緊貼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長。

讀書養氣。教師的專業化道路,要求我們有底氣、大氣、靈氣,既要有精神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身後的教育理論功底,鍥而不捨,孜孜以求,涵養浩然之氣。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10

當在同事那裏看到這本書時,名字很吸引我。爲什麼浪漫的象徵“玫瑰”,和在別人眼裏嚴肅的職業“教育”,聯繫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它,卻怎麼也不能放下,被它深深地打動了。心靈雞湯不過如此吧!

在書的封面有這樣一段小字:“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着?我不過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過是一朵小花,帶着一絲芬芳,和着風和雨,我卻執着地孕育着,盛開着,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

除了自序“我在成長,我在寫”之外,這本書有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寫了作者的教學隨感反思並就學生和自己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與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後”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所感;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見聞,並對中國和日本教育的進行了對比而產生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羣書的讀後感。

書中有篇文章《心中盛滿陽光》,文章裏的每個字都能觸動自己的心,不忍割捨就全部抄寫到讀書筆記中永遠保留着。開頭是這樣的,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羣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處的環境變化魔鬼,你就在製造地獄;如果你把周圍地人羣變成天使,你就在營造天堂。

好花要有好心情賞,有好的心情才能欣賞到好的風光。你的內心如果是一團火,你就能釋放出光和熱。因此,面對教育的系列讓人不滿的現象,面對自己的專業成長的困惑與壓力,我們要從中尋找陽光、快樂的地方——根系教育的土壤,理想滾燙於心,緊貼地面行走,激-情向上生長。退去浮華留下平實。讓我們踏實前進,留下深深的足跡。

如新課程改革在給我們帶來了契機的同時,也隨之會伴隨着許多問題的出現,在探索的道路上我們肯定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出現許多新矛盾。需要我們所有的探索者手牽手,朝前走。“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懂得關懷,獲得朋友;懂得開心,獲得輕鬆;懂得遺忘,獲得自由——就能是你心中盛滿陽光。願你我的心中都如竇老師所寫,在彼此的心中盛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