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精編道德的心得體會參考

精編道德的心得體會參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道德課堂”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在我們很多老師還沒能從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脫出來盲目走“新課改”的路時,田局長爲我們指的一條光明而正確的課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廢棄的“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使學校教育誤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課堂“灌”、作業“濫”、 考試“多”、管理“死”。學生主體地位喪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積極、愉快、興奮、發現、成功的體驗;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憊、厭煩、挫折的感受。對學生、對教師皆不人性,不道德。這種狀況正是我們要摒棄和改革的目標,那麼我們就要建立新的教學觀、課堂觀、評價觀,就要建立一種像田局長提倡的道德課堂。它能提升師生生命質量,讓課堂生活充滿生命活力。

精編道德的心得體會參考

何爲道德?《道德經》中這樣解釋:“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爲準則。何爲道德課堂?那就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何爲課堂道德? 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最大的課堂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水準的具體體現。當我們深刻領悟了這三個概念後,就明白了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那就是讓我們的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這就如同我們新課改形勢下的三位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係一樣,知識與能力如同一棵樹的樹葉,過程與方法相當與樹的枝幹,而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那深埋樹下的根基,這根基就是學生的心、學生的思想。沒有它爲幹葉輸送營養物質,枝繁葉茂就無從談起,我們更見不到茂密的樹林。就像田局長所說的那樣,道德課堂的本質就是: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構建道德課堂?我覺得要營造的是低碳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課堂、促進學生精神成長的課堂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課堂,那這就要求我們師生都要轉變角色,創造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而學生這個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就要靠教師的導,教師的託一託、送一送、幫一幫。所以,教師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和負責的思想,甘心俯下身子與學生平等的共同學習和交流,再也不要凌駕與學生之上的灌輸教學,要多鼓勵、表揚,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步建立主體地位,樹立主人翁意識,變以往的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苦學爲樂學。

而作爲教師的我們,承擔了構建道德課堂的重大責任,首先要建立一個快樂、和諧的師生關係,要做到尊師愛生、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學相長,讓每一學生切實的體驗到老師的愛和溫暖。這是構建道德課堂的一個前提。其次:要根據學科教學中每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讓課堂真正的屬於學生,讓學生愛上課堂,從而自覺轉變學習觀念和態度。還要將教師導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既要順水推舟,又要無聲無息,讓學生感覺到自然,而不是生硬的、被動的。這就要我們老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抓住學生的心和神,師生共同融入到愉快、高效的課堂教學中。

最後要在以往的備教材、備學生的前提下,多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把學生帶到哪裏去?(學習目標)你怎樣把學生帶到那裏?(學習策略)你如何確信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裏?(學習結果評價),明確的教學任務會使整個課堂鮮活起來,還會使學生快樂起來,那麼我們的道德課堂也就在老師和學生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執教”,讓我們德在課堂、德在社會,德存心底,永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