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優質提問教學法》讀書心得大綱

《優質提問教學法》讀書心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1W 次

在xxxx年2月9日那天,學校給每個教師發了一本書,名字叫做《優質提問教學法》。當時我發現每個人的書裏都夾着一張剪紙,是用大紅色的彩紙剪成的一個心形。我特別好奇:這是什麼意思呢?雖然手工看上去不是很完美,但一定別有一番用意。我琢磨着可能有兩層含義:一是讓大家當成書籤,看到哪一頁了就夾在哪一頁,方便下次再讀;二是傳遞熱情和能量,讓大家用心投入、轉變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紮紮實實、盡心盡力。

《優質提問教學法》讀書心得

《優質提問教學法》這本書我是硬着頭皮啃完的。在學校看不下去,拿回家看,在家看不完,再拿回學校,看不懂的就跳過去,有感觸的就隨時做下批註。是啊!我們的課堂離不開提問,不管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還是現在課改之後新的教學模式,提問是不可缺少的。那麼,究竟什麼是優質提問呢?通過讀這本書,我找到了答案:優質提問就是所提問題有一定的價值,能吸引學生興趣、值得學生思考、要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還要體現出以學生爲中心,以質疑爲導向。反思:從教了20多年,我的課堂教學中與優質提問相差有多遠?學生的質疑又有多少呢?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中有了一定的方向和思考。

首先是第3頁有這樣一句話:“你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參與怎麼樣?今天什麼幫助你進行了學習?哪些因素阻礙了你的學習?”這不就是優質提問嗎?我們學校每天晚自習的最後十分鐘就是學生反思時間,用這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正合適。因爲學習是學生每天都經歷的事情,所以並沒有什麼難度,只要堅持,就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第10頁當中有一個案例,研究者對一些教師進行觀察以後得出瞭如下結論:在課堂的30分鐘內大概平均提出的問題是50.6個,而學生僅僅提出了平均1.8個問題。我當時感覺特別意外,在現實中大多數老師的課堂提問都是備課時提前想好的,也存在臨時性的提問,不管怎樣應該都是服務與教學的。我覺得課堂提問的多少應該根據不同的課型來定。如果是新授課老師的提問最多不會超過5個;如果是練習課或者複習課,可能會提出的問題比較多;但不一定所有的問題都是優質。學生能提出來的問題應該甚少,可能是我們給孩子的機會不多,有時候給了,學生要麼是提不出來,要麼就是提出來的問題沒有價值,他們只會思考現有的問題。在14頁給出了相應說明:優質課堂提問是一個漫長的旅程。在實踐中會受到一定阻礙,包括課程內容、教師的探究能力、習慣或傳統、需要維持“控制”整個課堂的感覺、教師的惰性以及不想讓學生覺得尷尬,另外是課堂管理當中也不允許出現太多的“停止時間”等等。

在34頁出示了一篇完整的課程計劃,應該是一個課時的。內容是三年級數學《乘法和加法的關係》,從六個認知水平分別是: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共設計出了17個樣本問題,大家也可以看一下。我站在數學老師角度看,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層層遞進、值得學生思考,如果這些問題學生會了,那麼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絕對是非常好的。但令我迷惑的是,我認爲這個案例中提到的都是優質問題,但仍然以老師提問爲主,沒有顯示學生質疑。

這裏給出的目標其實就是學生的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描述加法和乘法的相似性。

2、學生能夠了解加法和乘法的適當用法。在這裏出現的“瞭解”合適嗎?可以檢測嗎?它是一個心理動詞而非行爲動詞。我們現在一直強調的是基於標準教學設計,制訂目標是選用布魯姆分類法中所提供的.行爲動詞。我們同時又讀了《優質提問教學法》這本書,今後的課究竟應該怎麼備呢?也許還需要繼續揣測。

從51到54頁提到關於誰來回答問題,使所有的學生都參與。書中談到:在大部分的美國課堂中,口頭問答形式占主導地位。討論是由教師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此進行回答,並由教師進行評價,這和我們的做法是相似的。但有時候我們會叫一些自願舉手的學生回答,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可能不太現實。爲此,是不是可以在學生中進行一項調查呢?“你願意成爲回答問題的學生嗎?”不知道調查的結果會如何?舉手是課堂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學生實事求是的舉手,那麼就可以根據舉手來判斷他是否思考了你所提出的問題。我想大多數老師都會照顧中等以下的孩子,我們應該不在意他的答案是否正確,而是在意他是怎麼想的?有沒有對一個問題有自己真正的答案?在現實中的課堂也存在這樣一種情況:舉手的不一定會,會的同學不一定舉手。這就涉及到了不同孩子的性格也不同等因素。

在66頁的案例中,我獲得了一個啓發:在課堂提問中,當那些針對問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孩子,可以讓他們當堂尋求幫助。老師可以這樣引導:你希望誰來幫助你?孩子肯定會找身邊的同學,一個不行就兩個,不怕浪費時間。我進行了嘗試,孩子的確能得到發展。

在104頁有這樣一段話:我們所有的知識都來自於問題,也就是說提問是我們最重要的智力工具。我非常贊成和認可這種說法,那麼一節課至少提問多少算是合適呢?怎樣的提問纔是高效的提問者?

終於,在此書的末尾第150頁,我找到了令我靜下心來的啓發:一個優質的問題具有四個特徵:

(1)、促進教學目標,

(2)、關注重要內容,

(3)、在某個認知水平上輔助思考,

(4)、清晰的陳述。

總之:我們終究是要通過提問和理解來促進學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