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差異化教學》讀書範文心得體會範文大綱

《差異化教學》讀書範文心得體會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差異化教學》讀書範文心得體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差異化教學》讀書範文心得體會範文

  《差異化教學》讀書心得體會1

《差異化教學》是格利.格雷戈裏等國際知名諮詢師通過多年教學實踐體驗編撰而成的一本書。本書用簡潔的語言,清晰的表格,生動的案例闡述瞭如何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是一本集案例、理論於一體的教育前沿讀本。

本書前言指出,自學校產生之日起差異化就一直存在,並在20世紀,隨着世界各地移民和遷移現象的激增,課堂上的差異性日益增強。教師和學校管理者們意識到,需要尋找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差異化教學作爲一種幫助所有學生獲得成功的思維方式和模式強勢登場。

格雷戈裏認爲,差異化教學有利於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有“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不僅指身體上,也指智力上。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學習時總感到被欺負,嘲笑,排擠,那麼他就很難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其次,當他在課堂上感到壓力時,大腦的認知功能主要被情緒控制,理性思維就難以發揮其作用,最終導致學習障礙。這種感覺就好比,我們去參加教師面試,假如抽到的試題恰好不是自己擅長的,就會產生緊張情緒。這時,我就要抽出部分認知資源來調整自己的情緒,以致無法全心全意去迎接挑戰,甚至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能過就過,不能過就算了。同樣的道理,當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標高超過自身能力時,他們就會產生壓力,擔心說錯話而引起同學的取笑,因而他們會選擇放棄挑戰。這便很好地解釋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爲什麼課堂死氣沉沉,爲什麼學生在課堂上不配合、不活躍,爲什麼學生對教師所提問題不感興趣?

傳統的課堂教學,我們教師一般以“中等”學生爲標準設計教學,但這會使高水平學生因缺乏挑戰而感到厭煩,而另一部分學生又會因難度過大而放棄挑戰。所以,造成課堂效率偏低。但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關注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目標之間的關聯,恰到好處地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程度,會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當然,要把這種“差異化”設計普及到每個學生身上也不現實。所以目前教師通常採用的是分組學習的方法。挑戰性大,思維量大的問題由水平較高的學生解決。基礎性學習任務由學習態度好但缺乏挑戰精神的中等水平學生承擔。中差生則完成輔助性學習任務。

其次,格雷戈裏等專家認爲,瞭解學生的學習優勢也是進行差異化教學的前提。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優勢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提到,學生是通過不同的感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學習的。有的學生擅長視覺學習,有的擅長聽覺學習,有的學習擅長通過動手操作來學習知識。這就好比我們大多數偏好使用右手,時間長了右手就成了優勢手。同樣道理,很多人都有自己佔優勢的感覺通道。有的人視覺敏感,通過眼睛看到的信息記憶尤其深刻。如看圖,看文字。有的人聽覺敏感,通過聽、說、讀的渠道獲取的信息印象深刻。而那些動覺偏好的學生,則在課堂表現出極“不安分”,上課時扭動身體,或做些小動作等;差異化教學研究的專家們認爲,教師需觀察瞭解學生不同的學習優勢及偏好,在課堂中,運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學習方式,這樣使學生找到自己擅長的學習渠道,從而更快更容易獲取知識,享受學習的過程。

那麼,如何調動學生多感官學習呢。斯普倫格指出,可運用黑板、投影、講義、學生討論、動手實驗、演講、表演等方式。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感到課堂太沉悶或太活躍都會使自己失去課堂掌控權。但斯普倫格還是鼓勵教師們嘗試2人一組或其他團體活動,細微的活動設置使那些動覺學習模式偏好者保持課堂注意力,幫助他們加快學習進度。

而關於如何識別學生的優勢感覺通道,或者學習模式。斯普倫格簡略提出兩點。一種是由學生通過自查的方式瞭解自己的學習優勢,或學習模式。另一種是由教師主動觀察瞭解學生的學習優勢,或學習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聽不懂或出現理解障礙時,教師藉助“翻譯”來完成教學任務。這好比,我們教師擅長用普通話教學,而學生卻只能聽懂方言。那麼,教師與學生之間就需要一個“翻譯”,如果教師能瞭解學生的學習優勢,或學習模式,並指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優勢感覺通道,克服學習障礙,完成學習任務。

書中還介紹了3種不同感覺偏好、學習模式的學習者的特點。如聽覺型學習者,他們表現出好交談,討論中喜歡錶達自己的觀點擅長講故事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穿插討論、演講等活動輔助教學,活躍教學氣氛。視覺型學習者,則喜歡畫畫、看書,與人交流會注意說話者的臉,但這類學生理解困難對於這類學生,教學中如能將難懂的理論或公式的邏輯關係用圖表、視頻、ppt的方式展示,能很好的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第三種動覺型學習者,比較好動,喜歡動手操作但他們會破壞傳課對於這類學生可多提供些活動機會,如:上講臺板書,收發作業等。幫助他們融入有序的課堂教學。

閱讀了《差異化教學》這本書,我從比較科學的角度瞭解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原因及解決辦法。明白了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原因,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嘗試着識別學生偏好的學習模式,學會綜合運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學習方式,使教與學在差異化課堂中得到最佳匹配,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力求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確,課堂教學中,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抓住主要矛盾,纔能有的放矢,使學生收穫最佳的學習效果。

  《差異化教學》讀書心得體會2

這本書有個故事我讀了三遍,每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主要講兩個孩子同樣在上兩節課,但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有所不同。愛麗絲是個活躍的女孩,她對一切新事物都感到新奇,開學第一天,第一課老師安排座位是按照字母順序坐的,她卻抱怨怎麼不能改姓,然後與座位後面的謝莉爾打招呼,卻收到了裏奇得老師的批評說他沒有遵守紀律。這節課愛麗絲上得很壓抑。而與此相反的是傑弗裏,他是個整潔乾淨禮貌待人的男孩,他在本節課上非常認真的聽着裏奇得老師的講解,認真做着筆記,一節課下來收穫很多。第一節課下課了,第二節課開始了。很顯然,這節課是愛麗絲喜歡的課。看她與合作的小組成員準備好物品後等待着教師的下一步安排,她需要展示小組的成果。而與此相反的是傑弗裏,他迫切希望這堂課內容趕快結束,他擔心他的小組工作,他不希望最終還要完成其他人的工作。第一遍讀的時候,我覺得我就是傑弗裏,不太愛創新,喜歡直接接受教師的知識,再讀的時候,發現這種現象小學常見,每個孩子都有其出彩特殊的一面。最後讀,我在尋找是否有解決的辦法。如果在課堂上,教師能夠多多運用視覺聽覺和動覺,學生不僅會學得更快更容易,而且他們也會喜歡學習。如果我們想讓學生關注學習,那麼他們必須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

本書中傑弗裏是個視覺型學習者,也就是說他偏愛的輸入系統是視覺的。他喜歡坐前排,並且喜歡閱讀書本,他也是個獨立的學生,對他來說在小組中工作會感覺不舒服。他在"學校課業比賽"中是成功的,他知道如何獲取語義信息,而且可能擅長將這些信息用於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及標準化測驗中。

另一方面,愛麗絲需要活動和交談,她是動覺型學習者,喜歡通過活動來輸入信息,通過夥伴或者團體合作,愛麗絲有機會藉助動覺和聽覺通道來加工信息。聽覺學習者需要說和需要聽得一樣多,這纔是他們真正學習到東西的方法。

行爲主義心理學家安德魯。梅爾佐夫建議教師要運用各種信息輸入方式。所有的信息通過感覺系統進入我們的大腦,教育者必須意識到個人不僅有有偏愛的感覺系統,而且很有意義的是被觸動的感覺悅動,從而使感覺變得更加完美。所以,對於愛麗絲,如果允許愛麗絲走動和說話的話,那麼她會從視覺方面接受信息,不言而喻,我們都能夠使用所有的感覺通道。在不同方式接受信息的能力方面,有些學生會比其他人更平衡些。

但是千萬不要讓學生利用感覺偏好作爲不恰當行爲或者不能完成任務的藉口,這是重要的信息和極好的工具。沒有理由讓學生靠此來擾亂課堂,它會讓你意識到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書中有個例子,賈森是一個表現出聽覺偏好的8年級學生。他通過聽和說比以前學得更好,當這一點得到證實之後我發現自己也比較少在他說話的時候指責他,除非他干擾了課堂。但他開始利用這一新信息作爲藉口,我對課堂模式進行改變,設計成試聽動模式,運用黑板、投影儀、講義、PPT演講文稿等給學生討論的機會。運用某種動作或活動。

本書還介紹了學生不同的感覺系統對自身學習的影響,比如視覺記憶偏好,他們可以在腦海中浮想到各種情節以便更好地回憶起來,對他們而言,電影、地圖、圖形、表格和繪畫通常會激發他們的興趣。動手學習者他處理問題不會去閱讀錄像機的手冊,他直接動手實踐直到弄明白爲止。最有意思是塗鴉者學習方式,他們在塗鴉過程中可以使大腦興奮起來,表現更加活躍,靜坐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通常的情景是,如果教師待在附近,就會讓那個學生平靜下來,摸一下肩膀以表示肯定,也會讓其安靜下來。

通讀本書後,理解了差異化並非意味着每節課都按照複雜性來進行教學設計。它是指找到有趣的、吸引人的和適當的方式來尊重多樣性,幫助學生學習新的概念和技能。

  《差異化教學》讀書心得體會3

《差異化教學》體現了格利·格雷戈等十數位差異化教學領域專家的智慧的書籍。

從方法論的角度系統地探討差異化教學,並結合案例研究,爲我們的大腦構建一個清晰、系統的“差異化教學”知識網絡。

在這本書的序言中,格利·格雷戈明確指出了教學中差異化的普遍性。

隨着教育的普及和學校的發展,學校開始根據學生生理的差異來區分學生。

不同年齡和年級的`學生被安排到不同的班級,學科從最初的混沌狀態中被分成不同的部分。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差異化教學思想開始萌芽。

教師可以認識到學生能力和興趣的差異,並通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和評價來處理這些差異。然而,標準化的試應要求阻礙了差異化教學的發展,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差異化教學才成爲一種“幫助所有學生成功的思維方式和模式”。

格利·格雷戈認爲,差異化教學是創造積極課堂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安全”的基礎。這裏的安全包括身體和智力上的安全。

如果一個學生的校園生活不斷受到欺凌、嘲笑和排斥的威脅,他就很難集中精力學習。其次,當個體感受到壓力時,大腦的認知功能主要受情緒控制,學生的理性思維很難發揮其作用,這也會導致學生的學習障礙。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抱怨的問題:爲什麼教室死氣沉沉,爲什麼學生不主動,不配合,爲什麼學生對老師的問題不感興趣?

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也追求“中庸”之道,只有按照“中等”水平的學生設計教學,使高水平的學生感到無聊,因爲在課堂上缺乏挑戰,而另一部分學生因爲難度太高,不合適壓力太重,所以放棄挑戰。

因此,教師應該考慮到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注意聯繫學生的學習和學習目標,並計劃爲學生的學習經驗,因材施教的解決問題。

當然,將這種“差異化”設計推廣到每個人身上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教師通常採用分組的方法。教師可以提前將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並在課程任務設置中調整任務難度,學生覺得具有挑戰性,同時又不至於超過其能力範圍。

其次,格雷戈裏等專家認爲了解學生的學習優勢也是差異化教學的必要前提。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優勢知識,提供多樣化的獲取知識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