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精選10篇)大綱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精選10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書心得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心得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精選10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1

用了一週時間閱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書中的許多理念和方法深深地觸動了我,有時書中的一段話反反覆覆地看上好幾遍,有時看到一些案例,馬上又對照自己教育孩子的行爲在反思,有時又在問自己,作者的這些理念是否適用教育我的孩子?

最早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是在辦公室,當同事推薦這本書時,很不以爲然,自己的職業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教育孩子的道理應該都明白。無意中,在書店也看到了這本書,便買了回來,一翻便不能釋手,再細看內容,便有了沒有早早看這本書的懊悔。做父母,是我們每個成年人的職責,但我們是否都能扮演好爲人父母的角色呢?會生孩子不等於會當父母,年輕的父母更需要虔誠地學習如何做父母。

當我的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時,我也常常會問自己,我的教育在哪裏出現了問題?但常常認識到了問題的存在,卻沒有持之以恆地堅持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爲。在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也常常會因爲學生出現的習慣問題而發出感慨:這個孩子到底怎麼了?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了嗎?讀了這本書,書中作者給出了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教育方法,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使我們做父母的會獲得許多有效的經驗,關鍵的問題是要改變我們的教育理念,培養一個自覺、自強、自立的孩子。下面是我讀這本書最深刻的幾點體會:

一、做父母的不要太求完美

我們做父母的,尤其是一些事事要強,做事追求完美的父母,特別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時刻把孩子控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比如孩子放學回來鞋子沒有擺放好;吃完飯碗裏還有米粒;飯前應付着洗了兩下手……這時我們就會嘮叨、急躁,想立即幫助孩子改變這些不良習慣,會馬上告訴孩子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孩子似乎明白了我們講的道理,也表示了改正的決心。一旦孩子在後來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我們肯定會拉下臉來,輕者又是喋喋不休,重者則大聲地訓斥或責罵孩子不長記性,事實上,我們已經變成了苛責的父母,孩子對我們的言行是排斥的、反感的,哪裏還會改正這些毛病呢?如何看待孩子無意中犯的一些小錯誤,對孩子的這些不良習慣,作爲家長應該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這其實是家庭教育的大問題。

凡是孩子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評判、去解決,允許孩子犯錯誤,讓孩子在一次次的失敗中自己總結經驗教訓,犯錯誤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父母切忌不良暗示的語言,應該是聰明的引路者。

二、教育孩子是每個父母自己的義務

如果家長能領悟兒童成長中每一天、每一種境遇的重要,知道這種境遇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那麼父母又帶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辦法自然就有了(摘自原書)。教育是瑣瑣碎碎、點點滴滴的小問題,有些父母圖省事,把孩子交給老人或保姆帶,有些父母一甩手就是幾年,又怎麼體會孩子成長中的這些瑣碎的情感需求呢?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也發現,凡不是父母自己帶的孩子,總比父母自己帶的孩子出現的問題多,有些是性格上的問題,有些是習慣問題,有些是跟小朋友相處時出現了問題。只有做父母的親歷了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喜、怒、哀、樂你才能了熟於心,只有時刻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教育需求,出現問題才能知道怎麼去解決。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多付出一些辛苦,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力求把這張白紙塗畫圓滿。教育孩子不是在他(她)取得優異成績時,抱過來親兩下,出現問題時一頓打罵那麼簡單。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言行舉止折射出來的是父母爲人處世的態度。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他長大,更有責任讓他幸福地成長。

三、不要讓學習變成孩子的負擔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簡單的一句話,而實踐起來又是多麼艱難和不容易的事,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把精力放在培養孩子在學習或其他一些事情上的自覺和獨立意識。

不刻意強調孩子的考試成績,不讓分數成爲孩子的負擔,允許孩子有暫時學不會的知識,允許孩子在作業中有錯誤,做父母的要體諒孩子,要有設身處地爲孩子着想的心態,遇到孩子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才能心平氣和地去對待。

讓閱讀成爲孩子生活中的必需,不要認爲孩子的閱讀是看閒書,可看可不看,“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的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2

經朋友推薦買了一本尹建莉老師寫的教育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看了這本書,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讓我發現,原本我們一直認爲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

該書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這到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文中:“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關於家庭教育,我們承認,孩子家庭教育的影響遠遠大於學校教育。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書中記敘了許多,作爲一位充滿良知又懂教育的媽媽,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險”抵抗女兒學校老師的不良教育。比如爲了和女兒一起抵抗老師的“暴力”作業,她替女兒寫了幾年的家庭作業。爲了抵抗老師不正當的處罰,她寧願女兒再次接受處罰,也不讓女兒做本來就是錯誤的事情。

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記敘了許多事情再次地證明了作爲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爲優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問題是,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甚至我們有的家長或老師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簡直無懈可擊。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爲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爲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爲老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畢竟你主觀感覺的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爲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爲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爲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爲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作爲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爲學生的行爲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爲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爲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爲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爲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爲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爲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3

從教近二十年,爲人父母也十二年,看過的教育書籍也有十幾本,有時候覺得專家說得句句有理,可我實踐時卻覺的自己什麼都沒有記住。我曾經不止一次懷疑自己的變通能力,有時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當教師。教育在花樣百出的狀況下,自己傷肝動怒,束手無策,吃力不討好。爲什麼同樣的學校,同樣的老師交出的孩子會千差萬別?讀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後,我明白了教育不僅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給孩子們,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也異常重要。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是尹建莉,她是一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她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尹老師把在教育女兒以及她在研究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結合自己的體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來,同時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法。不但具有可讀性、指導性更具有很強地可操作性,爲我們在解決教育子女的難題時提供了學習的範例。

具有雙層身份的我,也認識到:每個孩子都願意自己在學習上做得更好,願意讓父母滿意,願意受到大人的誇獎。因爲人還有一個天性,就是上進心。爲什麼還有一大批困難孩子?那一定說明他的教育環境有某種不良的東西在影響着他。所以正如書上所說,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試想家裏人都在看書讀報紙,週六週日逛書店,孩子無形就受到好的影響。“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很重要。

在孩子的基因無法重組的情況下,外界環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影響,就會造就孩子怎樣的人生。有人主張順其自然,但我覺得這是懶人的表現。順其自然,作爲老師和家長都是省心省力不負責任的態度,我們老師或家長扶一把,拉一把,就能改變他們的態度,說得大點就是可以改變他的人生。

當我讀到“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我感到很困惑,學習本來是一件很累的腦力勞動,怎麼能輕鬆學習呢?她說,在小學和中學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讀到此時,我更急切得到答案。作爲一名小學教師,我一向認爲,小學成績好,中學纔有可能優秀,中學基礎打好後高中才能學會,真沒想到成績還可以逆轉。逆轉的神奇力量竟然是:課外讀物。

讀完這一章節後,回想自己的閱讀教學和指導,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就逼着孩子去讀,他們對閱讀怎能不心生畏懼?現在的我就有意地提高學生和自家孩子的閱讀興趣。我會根據課標要求的必讀書目,我大致瀏覽後,找到有趣的環節,利用午讀時間讀給孩子們聽。孩子感興趣後就推薦給他們讀並開讀書交流會。現在我們班兩週一本書,保質保量完成。我也會在睡前讀給兒子聽,我的兒子經常廢寢忘食地讀書。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孩子是爸爸媽媽的縮小版,所以作爲父母的我們必須成爲孩子們最好的榜樣。因此,努力進修,努力做事業,就會對孩子們產生最深刻影響。作爲家長的我們,不要拿要求職員拿樣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必定還小,他們需要大人的引導鼓勵。

教育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選擇最佳解決方法,儘可能以人爲本,做到尊重孩子,包容孩子。讓孩子在和諧的環境中健康生活學習。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4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當代成功的教育專家尹建萍的著名作品。該書的7大章從孩子培育的各個方面闡述了成功的教育方法,更讓人們對於“母愛”一詞產生了新的理解方式。

初讀這本書,我嘗試代入角色,站在“母親”的角度閱讀——假設自己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會怎麼做,相比之下就會發現並感受到作者在教育方面細膩、敏銳的觸覺,如在常規思維下,當孩子被板凳碰疼的時候,大多數父母都會首先教小孩“責怪”板凳,表面上對孩子的心理安慰是成功的,但潛移默化中卻給孩子灌輸了“出現什麼問題首先找別人的茬”的思想。相反,“給板凳揉揉痛”的做法卻讓孩子在與他人出現矛盾時學會反省自身、換位思考、相互體諒。成功的教育方式與平庸的教育方式的差別就在這種細節之處,但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而巨大的。作者在文中多處都展示了諸如“給板凳揉痛”這般有愛而且耳目一新的教育思想及實操方法。作者善於結合親身經歷,在文中列舉了許多簡單而實用的操作方法,從實踐總結出理論,使家庭教育不再是紙上談兵、空泛飄渺,而是有理可依、有法可行。既保留了其專業性,又增加了書本的趣味性與可讀性。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過:“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培根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並且孩子的習慣的形成會深深受到父母教育的影響,因此,身爲父母,必須首先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言傳身教,這也是我閱讀這本書後確立的新目標——以後要當一個好媽媽,從正確的教育方式開始。

當然,這本書的定位並不只是媽媽或是父母。書中的許多觀點,對我們,作爲孩子——受教育者,也是深有啓發的,例如第二章中關於學習和閱讀問題。如果學習好比長期投資,那麼課外閱讀就是一支優質的潛力股,或許在低年級的時候課外閱讀的力量還未能顯示,越是堅持、積累、沉澱,到了後階段它便越發升值,越能增強我們的個人競爭力;然而,若在前期忽視了其重要性,漸行漸遠的差距在後期學習中也很難再補回來,損失將是慘重的。我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投資者,從小忽視課外閱讀,並非父母老師沒有正確指導,而是自己沒有樹立起長遠發展的意識,在小學、初中、高中各個階段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都看得太輕,結果到後面的學習會深感越來越吃力。因此閱讀到這一點時我深有體會,在懊悔的同時也該重新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力量,重新抉擇,從現在開始做好這份“投資”,不讓自己在下一個人生階段再次懊悔!此外,書中對品格教育、親子關係等問題的探討也是值得我們以孩子身份去思考的,在父母的培育下,自己也應主動把自己培養爲自覺、自立、自強的人!

作爲一名大學生,我還沒到以父母身份學習模仿書中教育方式的階段,但也已經不是仍需要父母操心教導的歲數了。現在的我,願讀一本好書,與父母分享他們的心得,更重要的是,記住學到的東西,希望在未來少走彎路。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5

開始只是以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對於做個好媽媽會有幫助,多讀幾遍後,沒想到書中很多章節竟然對如何做個好老師也有諸多啓發。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有心無痕的教育,看似簡單,卻貴于堅持;看似容易,卻常常忽視;點滴之間,卻處處體現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的光輝。尤其是以下幾方面,我感觸頗深。

一、愛不是想當然,而要講究質量

實際工作中,老師常常把及時指出學生的不足或缺點都看成是愛的教育,教育方式往往隨性而爲,但忽視了不同方式產生的效果千差萬別。而尹建莉老師推薦的“像牛頓一樣的批評方式”無疑是一個好的方法,即讓孩子知道他哪裏錯了,又不損害他的自尊心,還暗含了對他的理解,甚至隱藏着對他某種才能的褒獎。

這一點我認爲其實也就是“四顆糖果”的教育方法,說起來所有老師都知道,但做起來確不是那麼容易,很多老師就因爲所用方法不對導致更加被動,不僅沒有教育效果,而且還起了反作用。所以教師首先要克服急躁的情緒,要對學生有足夠尊重和信任,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多給他們一些空間,在不斷地“犯錯誤”中成長。

二、課外閱讀是學習能力的“魔杖”

作者以四個孩子的成長故事爲例,並引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詳細闡述了“魔杖”的神奇力量,即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學習的能力和潛力非常大;反之,課外閱讀少的孩子即使原來學習成績很好,也會慢慢掉隊。這一點我也非常贊同。

結合我自己的教育實踐,我發現:一些成績好的同學課外閱讀量都比較大,結果成績越來越好;而一些成績差的同學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應付日常作業上,無暇顧及課外閱讀,從而惡性循環;另外還有一些同學成績中等,總是升不上去,我發現其實主要原因也是課外閱讀量少,而且狹窄,時間大多花在玩遊戲上了,人也因此變得浮躁,表現在學習上則粗心大意,成績也很難上去。爲此,我把這一理念運用到班主任管理中去,跟學生談心,引導學生閱讀的興趣,學會分辨“好閱讀”和“壞閱讀”,同時結合自己原來讀書的情況,向他們推薦一些令他們感興趣的書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暴力作業就是“教育事故”

作者把對學生無效或負效果的作業,如:數量大的、懲罰性的、惡意評價的,讓孩子們苦不堪言,破壞學生學習興趣和意志力的作業稱爲“暴力作業”,並一針見血地指出,暴力作業就是“教育事故”。

確實,我也發現,在當下,很多老師爲了追求考試成績,看到學生的`作業出現錯誤,常常罰學生訂正上百遍,有時我看到一些學生在課間,或者在上副課時就在悶頭抄,試想,這種作業能讓學生有興趣或能保證下次這道題就不再做錯了嗎?其實老師自身也很清楚,效果不好,而且我認爲這對學生的身心是一種摧殘。其實只要教師認真思考,總能找到一些更科學的辦法的。所以作者提出“杜絕不同程度的暴力作業,纔是最重要的減負行爲”。對此,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我,也有同感,舉雙手贊成!

四、品格教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本書的作者認爲品格決定命運,童年決定一生,而對孩子的品格教育其實都體現在日常生活裏。這一觀點我認爲運用在教育教學中也十分必要。都說什麼樣的班主任帶出什麼樣的班級,這其實就反映了班主任或老師的品格對學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我認爲要“樹人”首先要先“樹己”,老師更應該注重日常學習生活中對學生的品格教育,用自身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雖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書,但我認爲如果作爲一位教育工作者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能受到許多啓發,掌握更多的教育智慧,思考更多的教育問題,從而不僅成爲好媽媽,而且成爲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6

初次接觸這本書是我兒子還上幼兒園時,無意中在網上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於是就網購下來,一口氣就讀完。看着看着,時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身蒂固教育理念。兒子上小學後,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後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爲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當我讀到“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時,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自己正是那種把學習做成了“牛黃解毒丸”的一類人。“你這孩子挺聰明的,就是在學習上不用心,不刻苦。”這是我說得最多,而家長們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我一直以來也是這樣認爲的,並以此來教育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從不以爲有什麼問題。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不愛學習,不願意刻苦付出。這是哪出了問題呢?尹老師的書讓我找到答案。她說:“學習爲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我們爲了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理想,往往不遺餘力的對他們進行教育,教育他們學習是如何如何重要,告訴他們不學習對自己的將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如此教育的結果是一學期下來,老師累的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成績還不一定理想。那我們爲什麼不能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呢?爲什麼不能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多下些功夫呢?如果像尹老師說的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像“開小賣部”、“當小老師”,學生又如何能不喜歡呢?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願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閱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閱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願,他什麼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願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於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閱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遊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爲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爲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纔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後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既做一個好媽媽又做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7

這個假期我重溫的一本書,在座的很多老師都有看過。第一次讀這本書是09年,段主任在一次會議中向我們年青教師推薦後我把它買了回來。讀這本書是一氣呵成,裏面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雖然書名叫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但是絲毫沒有在媽媽與老師之間進行比較的意思。只是爲了提醒家長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爲現在既是媽媽又是老師的我,不僅能從書中找到方法應對自己孩子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棘手的問題,而且也能從中感悟到一些跟現有教育思想完全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教育方法。

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我有兩個感受。

第一是不要用學習來懲罰學生。書中的第4章—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裏面寫到:成人在教育兒童時之所以屢屢採取不合適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變成一種破壞性行爲,有兩個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孩子天生不反感學習,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後來變得不愛學習,是因爲在學的過程中,學習的胃口被一些事情破壞了。被罰寫作業,就是破壞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這一點我還是有親身感受的,我們副課老師每週就跟孩子見一兩次,很多喊不出名字也不瞭解他們的性格、家庭情況。美術課最讓人頭疼的就是不帶工具,你繪聲繪色講了半天,結果下面有二三十不帶工具的,而且是提起提醒過他們的。我有時候脾氣來了,也罰抄語文課文。其實我的目的是爲了體現公平,想提高孩子自覺性,罰抄是爲了以後記住。好像這麼說來,並沒有什麼錯,但是我的確忽略了暴力作業是很不人性化的,扼殺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把學習變成恐怖的事情。當孩子討厭這個老師這個課的時候,他怎麼能體會到美術的快樂呢。家長不重視不協助孩子,不帶的照樣不帶。罰抄也不管用,其實我的做法還是不得其法。

在書中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爲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比如:懲罰你,就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需要“刻苦努力”;不要考一百分……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不可思議,不敢隨便向孩子宣傳這些觀念。但是細讀之後,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巧克力,孩子怎麼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所以我覺得我還是要從如何吸引孩子入手,把上課內容做成一顆顆美味的五彩糖,讓他們捨不得轉移視線。

我的第二個感受是:管還是不管?

有人問著名的央視記者柴靜:你做新聞,你關注的是什麼?她回答:我關注的是新聞中的人。那麼我們做教育的,應該關注的也是教育中的人。尹老師的書中有一篇“不管就是最好的管”。她的不管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承擔後果,不過多束縛。前幾天看到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是: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愛鬧,他們在課堂上出現的毛病其實是正常現象,不應該太苛刻對待。人的成長不是一天、一年,是幾十年長長的時間,不必糾結於他一時的小錯。有時候只需要心靈觸動那麼一下,一棵脆弱搖擺的小苗很快就能長成挺拔的大樹。觸動心靈的可能是一個人、一件事。作爲老師,有時要停下自己的腳步,等等孩子。不要用成人的標準衡量他們的行爲是對還是錯。

白巖鬆說:不能因爲走得遠了,就忘了出發時爲了什麼。我們剛進入教育行業時,肯定是希望自己能當一個好老師。是不是好老師學生最有發言權。我們從來不否認作爲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還要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爲一名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路。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8

好想在這座城市有個安定的地點,不再像現在這樣蝸居,只在同一個窗口看同一片風景以及雨,還有每天固定時間出去覓食。這些都不喜歡,但現在只能在匆忙的腳步裏,偷偷地和自己玩祕密遊戲,一個人傻傻地笑,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今天我經歷了一場等待。我在陌生的城市街道行走,四處張望,在尋找農行,經過一家商店正在放《紅塵客棧》,我停下腳步,等待它放完,才突然想起,好像很久沒有睡前聽歌了,周杰倫的歌。聽他的歌,代表想你。我不記得你是誰,是我故意忘記那個清冷的你,我只記得那個看着我讀了你寫的文字淚眼婆娑而驚慌失措的你,可是你已經淹沒在風塵裏。怎麼辦呢,我只能是不是打開回憶,回望你。可是回憶越來越多,被擠在狹小的空間裏。我一度像坐着蹺蹺板努力翹得很高,彷彿你就是那天邊的月亮,努力離你近一點,我冷漠地放棄了地面的溫暖、歡笑和快樂,可是我發現,我變得越來越不快樂,因爲眼裏只有你,可是你只給我一個背影,像月亮躲在雲端。現在的生活,總還有一些瞬間,讓我想起你,忘記經歷的一切。哦,如果你要問何必,我只能反問你,你要怎麼阻止東昇西落的太陽?你要怎麼阻止活着的心跳以及遊子歸家的心?

也許上帝早就預知到如果讓我貧窮時變富裕的願望得以實現,那麼富裕後的我又會渴望幸福,幸福後又渴望更多,所以他在我想到更好的處理方法之前,把我先繼續安放在貧窮里思索,是的,他在考驗我。

也許上帝早就看透我是個乖孩子,因爲我早早就明白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所以他就不戲弄我,讓我以不擁有的方式保持關於你的美好的最長期限。

我致命地渴望出去旅行,看不一樣的風景和人,猜測ta們的前世今生以及正在經歷的故事,我也很享受窩着蜷縮着不顧形象,放鬆地讀一本好書,不斷地在腦海裏產生文字之外的想法。這兩件事都讓我感覺很棒。孩子都是父母親的心肝寶貝,哪一位父母親都希望孩子是聰明的,是可愛的,是出類拔萃的。但是,作爲父母親往往會溺愛孩子,這往往不利於孩子成長。在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之後,我深受啓發,從中學到了不少培養孩子的知識。

首先要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孩子雖小,但是他還是有自尊心的。書中提到的:“不要捉弄孩子”,給我啓發很大。有時候,我們圖快樂,想法捉弄孩子,戲弄孩子,說些謊話逗孩子,這些做法是多麼愚蠢啊。這樣做往往無形中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要做孩子的行爲模範。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強,父母親的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典範。如果父親有不良言行就會被孩子模仿了去。孩子和母親呆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所以母親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所以做一個好媽媽,才能影響到到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三,要給孩子幸福。“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他長大,而且有責任讓他幸福。”這句話說得很經典。作爲父母親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但是孩子的幸福是父母親給孩子創造的。且不說在物質上給孩子創造多少財富,最起碼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和睦的家庭,這是孩子幸福的基本條件。這就要求爲人父母者要給孩子做做人的典範,比如愛護公共衛生,助人爲樂,努力工作和學習,尊重長輩和老人等等優良習慣。

第四,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於監工。而孩子從骨子裏是不喜歡一個監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暫時屈從,內心絕對不會聽他的話。”從這個章節裏面使我明白了,母親不能作爲一個“監工”來監督孩子,這樣孩子會反感。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這就是一個好母親要注意的事情。要逐漸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愛學習,慢慢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當然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從日常生活中慢慢滲透。

孩子就像小天使一樣,天真爛漫,頑皮可愛。貪玩都是孩子的通病,沒有不貪玩的孩子。所以在“玩”與“學”之間要找一個平衡點,既要讓孩子“玩”好,也要讓孩子學好。其實,我們都是“大”孩子,我們都是從兒童過來的,孩提時代的我們都是貪玩的,不讓孩子玩是不可能,更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作爲家長,在這個度上一定要掌握好。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教誨,一個好老師是孩子成才的必備條件。但是,孩子的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母親將會陪伴孩子成長,直至他長大成人,母親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一個母親不但要給孩子成長提供物質保證,更要教育他做人的道理。要培養一個好孩子,首先要做一個好母親,這就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給我的啓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9

因爲喜歡暢遊書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兒,我都會先找到當地的圖書館,辦一張圖書證,一逢週末便扎進圖書館,早出晚歸。

年少時,酷愛讀小說,有道兒女情長的言情小說,像《我爲歌狂》《誰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訴說刀光劍影的武俠小說,如古龍的《武林外史》;還有發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飄》。隨着年齡的增長,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類書籍便成了案頭常見書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便是其中一本。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媽媽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書中內容大部分取材於她和女兒的日常交流。在這部著作中,她經常從一個母親的角色進入問題,卻始終以專業工作者的學識和態度來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閱讀此書讓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愛的質量”是第一章,它讓我知道:對孩子要承受的痛苦應如實相告,儘量不誇大也不過分縮小,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快樂爲前提。“脾氣不好”在家長身上可能只是個小毛病,可它給孩子帶來的卻會是個大惡果……書中所說的事情都是我已經親身經歷的事情,然而對比之下,相形見絀。比如,我會在孩子打針時,騙他“一點也不疼”;“逗”孩子時,可能開懷了自己,卻給孩子帶來了羞辱、擔憂和失落;因爲自己的“脾氣不好”,不僅讓孩子變得脾氣暴躁,自卑怯懦,也讓孩子身心俱傷,而在犯錯後屢教不改,一錯再錯。作爲母親,我不懂我的兒子,而作爲老師,我又不懂我的學生。

看完“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這一章的內容,我突然瞭然:孩子原本不需要爲學習而苦惱。兒童學業落後的原因,常在於他沒有學會思考。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是:課外閱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關於這一點,我自己也深有體會。上小學時,我屬於那種不需要花費什麼工夫在功課上也能考得好成績的學生,可年級越高越會力不從心,而這跟我那少得可憐的課外閱讀量不無關係。對於這一點,尹建莉老師在書中也提到過。

關於閱讀,尹建莉老師強調應該讓兒童感覺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任何其他目的。當然,閱讀有好壞之分,但這裏的好壞絕不是以“有沒有用”爲區分標準,而是以“孩子的的興趣”爲核心要素。在書中,她談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壞閱讀的幾個特點,其中說到“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少”時,她提到:書中的具體內容根本不需要孩子專門去記憶,即使他把三個月前讀的一本小說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記了,也不能說他白讀了。她打了一個既形象又讓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個月前閱讀的書正如三個月前的一頓美餐,儘管我們可能根本不記得當時自己到底吃了什麼,味道如何,可當時可口食物裏的營養的確被我們吸收了。

此外,關於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她認爲: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讀書亦然!而我亦深以爲然。……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羣評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能讓家長、老師以及那些關心教育的人從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確如此。這正如我堅信閱讀不僅對孩子重要,還對作爲家長和老師的我同樣重要一般。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10

每年我都會利用假期這個比較充裕的休息時間閱讀一些書籍,給自己充充電。初爲人母,所以近兩年選擇的幼兒教育的比較多。這次尹建莉老師寫的教育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讓我在學習教育子女的同時也聯想到了許多學校教育,受到很多啓發。

剛開始閱讀這本書,就被書中的貼近生活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它讓我認識到原來教育的方式還可以那麼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學生還可以像朋友那樣親密無間,甚至是不佈置作業學生也可以認真的把學習給學好。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特別是書中的“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的心靈以深深的震撼。

許多家長和教師往往用“我做這些都是爲了你們好”這句話來要求孩子好好學習,按照自己的意圖來設計孩子的人生。然而,我們應該想想,當我們是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也很喜歡家長那說爲了我們好卻又給我們無限的壓力呢?我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小孩,和現在的孩子成長的環境差不多,兒時最多的快樂的記憶就是和鄰居小孩在院子裏玩耍,和同學們在操場上打鬧,卻一直沒覺得學習能夠是快樂的。直到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才明白原來學習是可以快快樂樂的,是可以喜歡上的。

利用假期的一段時間,我學以致用,馬上在侄女和兒子身上進行試驗。我的侄女一直跟着父母,又比兒子大挺多,是非常懂事的,父母忙的時候她都能自己照顧自己了,但是就是有點膽怯和害怕犯錯誤;兒子淘氣搗蛋,但是喜歡閱讀。我先分析了他們的學習情況,對侄女給予了表揚,並鼓勵她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侄女在家期間,我也和他們一起學習,也和他們看他們喜歡的動畫片,兒子對電視裏的一些臺詞能夠跟着模仿。她們也跟着我看我喜歡的人與自然,瞭解自然界的生物生存法則。我儘量剋制自己,在家儘量的誇獎他們的優點和做的對的地方。我還和他們一起比背誦《三字經》,對我,這也是很大的提高。我不以長者的身份要求他們做什麼,而是給他們講這麼做的意義。

本書前言告訴我,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每一個父母都是雕塑家,而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手中的一塊玉。多年後,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如同一把鋤頭——當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要如何才能做的正確,讓我們手中的玉石綻放光彩呢?雄關漫道艱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教育之道,任重道遠。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爲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是我們真正站在爲孩子發展的角度去爲他着想了嗎?有的父母又愛孩子漸漸變化爲慣着孩子,有的老師從愛學生演變成了懲罰學生。不但如此,他們還給自己編了一個完美的藉口,我做這些都是爲了你好。我想說,如果你是真正爲了你的孩子想,那就培養他自我獨立的能力吧;如果你是真正爲了你的學生好,那就努力去提高自己,真正幫學生懂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