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中學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範文3篇

中學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範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範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範文3篇

中學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範文3篇1

作爲教師應當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這是教師的職業要求和勞動特點所決定的。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勞動崗位上進行整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從思想到行爲應當遵循的道德規範和準則。做人有做人的道德,做事有做事的規矩。無規無矩,不成方圓。一定社會的職業道德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的反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職業道德也受着市場經濟制度、當前的政治風氣的影響,有時也造成了一些負面效應。職業道德不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具有強有力的保證和推動作用。而教師的職業道德尤其重要,它將影響着成百上千人的思想和行爲。一.教師要加強自律意識

作爲教師,嚴格要求是社會對我們的規範,是人民教師在進行職業活動時應遵循的、客觀的、外在的道德要求,這個要求只有在成爲了教師個人的、主觀的、內在的道德信念後,才能成爲教師個人自覺的行爲準則;還要這樣的效果要經過長期的努力才能達到,甚至要經過教師自己的苦苦修煉,規範自己的言行,才能具有自律意識。

並且要做到愛崗敬業,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了事,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一、加強對自己職業光榮感的認識

布魯納曾經說過:“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範。”教師勞動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成爲具有一定思想和道德品質,掌握一定科學知識和技能,於社會有用的人才。人們曾經把教師形容爲“園丁”,還把教師尊稱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實際上就是表達了人才需要教師培養,“玉不琢不成器”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教育界有人把教育事業稱爲“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這是我們職業的特點,是最崇高的事業,教師職業本應該是人們引以爲自豪的職業。

教師的職業應該受到人們的尊重,自古就有師道尊嚴的說法,作爲教師本身,我們對自己應該做到尊重自己,確實做到自尊、自強、自信、自愛;對學生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生動、健康發展。

爲自己的職業感到光榮,爲自己的職業感到驕傲,以增強我們對職業光榮感的認識。

二、切實做到以身作則,爲人師表

以身作則、爲人師表,是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要求,也是我們教師應該遵循的行爲準則。因爲教師在學校中的特殊地位,使教師在客觀上必然成爲學生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頻一笑,都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有的影響甚至是終生的。如果一個教師,他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具有淵博的學識知識,具有謙虛待人的工作作風,對學生的影響是很有益處的;如果一個教師作風正派,光明磊落,同時又能言行一致、平等待人,他就能得到學生的信服,甚至學生畢業多年後都能以教師爲榜樣,這樣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

三、刻苦修煉,培養美德

教師道德作爲一種從教育實踐活活動中提煉概括出來的道德理論和規範,這是人民教師在進行職業活動時應遵循的客觀的、外在的道德要求,只有在它被轉化爲教師個人的、主觀的、內在的道德信念之後,才能成爲教師自己自覺實踐的行爲準則。

教師對個人的道德要刻苦修煉,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和美德,使其行爲真正符合爲人師表的.道德規範要求,培養自己高度的自覺性和堅強的毅力,最終成爲學生的楷模。

總之,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很高,我們要用心去體驗,用心去實踐,刻苦修煉,培養起高尚的師德風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的品格,使教師的高尚情操、優秀的道德風範成爲人們思想和行爲的精神力量。

中學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範文3篇2

從x月xx日至x月xx日,我參加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短短的7天培訓轉眼就結束了。回顧培訓期間的日日夜夜,點點滴滴,真的要對本次培訓活動說聲謝謝,感謝國家及省教育廳對農村教師的重視,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機會,能參加短期培訓,感謝繼續教育領導及老師們。在他們的精心安排下,讓我們這些來自於農村的老師得以與衆多專家、學者、省內外教育心理學界權威人士面對面地座談,傾聽他們對初中心裏健康教育教學的理解,感悟他們的先進心理輔導教學思想方法;我想本次培訓也一定會藏在我的記憶深處。縱觀本次培訓活動安排,既有發人深省、啓迪智慧的專題講座、討論互動、觀摩研討、案例評析的理論培訓,也有親近課堂、體驗名師風采的實踐鍛鍊。這些活動都是我們農村教師所關注的但有極缺乏的領域,是我們發自內心想在這次培訓中能得到提高的內容。十天的培訓學習,讓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提升的機會,受益良多。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擺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就是學生心靈的啓迪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爲的宗旨,以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靈爲育人理念。

本次培訓,還讓我們這些在家兼職的或專職心理輔導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爲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心理輔導課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心理輔導課程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心理輔導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心理輔導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也爲學員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研討平臺。在小組討論中,學員們暢所欲言,許多提出的觀點和問題,都是農村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起全體學員的一致共鳴的同時,也得到專家們的重視,他們的回答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啓示,對於我們今後的心理健康輔導過程中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習之餘,我自我反思,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深入思考,自己對心理輔導含義的理解,以及心理輔導方法的選擇和心理輔導方法的正確性、妥善性,課堂觀察或是深入學生心裏等方面,考慮到對學生的有效性了嗎?等等都是我沒有思考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讓我獲得前進的動力,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要主動學習,主動研究。十天的培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是永恆的,通過這次培訓,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以及差距所在,我將以此爲起點,讓“差距”成爲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將近半個月來我們經歷了太多的感動,經歷了太多的激勵。回頭去看看自己在十天裏留下的腳印,我相信這不會是學習的結束,而是學習的開始!

中學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範文3篇3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活動已經開展了好長時間了,對於一名非專業人員來說,我有點力不從心,總是在摸索中前進,創設育人情境,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優化。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不知不覺的接受教育和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爲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爲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爲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爲習慣又可內化、積澱爲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

一、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在校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我們學校建立了心理諮詢室,還配備了的心理諮詢師。學生通過諮詢、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但由於學生的學習壓力大,時間緊張,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心理疏導。據瞭解,諮詢的學生反映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鬱、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爲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行爲諮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諮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學校心理諮詢師要給予諮詢學生溫暖,指導他們自我調空,還要詳細瞭解諮詢學生的各種情況,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做到既是學生的傾訴者,又是學生的諮詢顧問,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的學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求助心理諮詢師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

二、教師是實施心理教育的主體

教師要本着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係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於完善學生情緒狀態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展。有一次,我到心理諮詢室瞭解情況,我發現高一二班學生某某徘徊在門外,我覺得應該幫助他。於是經常找他閒聊,瞭解到他因學習壓力過重,致使學習緊張、焦慮,成績下降,進而產生自卑心理,結果惡性循環。找出症後就能“對症下藥”,我與他分析原因和尋找解決的辦法,他初中成績拔尖,父母期望過高,高中基礎不紮實,學習競爭激烈,一時不能擺脫失敗的困惑,便產生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無法靜下心來學習。

三、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爲重要。可以說,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礙都與其父母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髮揮他的教育功能,對於改善和預防孩子的心理障礙,幫助孩子成材極爲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於家庭緊密配合,教師與學生家長要加強溝通,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家長給予適當的指導,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孩子,加強交流,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