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

第一次接觸心理課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個學期的時候。我想學校可能是爲了減小大學生學習與心理的壓力,爲我們排解心中苦悶與壓力纔開設了這門課程的。自認爲心理還比較康健的我,聽完課後我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和需要變更和疏導的地方。從那時開始接觸心理學,同樣也開始慢慢了解心理學。心理健康課爲現代的大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擇業觀、愛情觀、價值觀提供了條件

認真回想一下,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會適應問題往往會導致衝突和矛盾,而這些衝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的話,就會演變成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現代大學生都是經歷了殘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爲了在競爭激烈的高考中取勝,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家長的過度呵護,學校的硬式教育,是我們缺乏生活經歷,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問題,總不能很好的處理解決,出現心理問題也不能正確的疏導,以至於出現心理疾病。這只是冰山一角,廣泛的說,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是人們產生了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從而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焦慮感,各種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失衡。心理將康指個體能夠適應發展着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爲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爲天子嬌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同時大學生心理將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質是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我們大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爲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爲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的將康與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其次,心理健康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的他的人格發展,心理健康使人格發展不僅能正確引導一個人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進而使我有一個健全的人格。

最後,心理健康能夠更多的發掘學生的潛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爲前提的,心理健康則爲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將來能報效祖國的前提,也是祖國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極其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2

這次參加了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通過參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懂得了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

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就像夏日裏的一陣涼風,掃去了我心頭的煩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潤了我幾度迷惘徘徊的心靈;就像衝破曉霧的第一道陽光,使我豁然開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訓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理論知識,而且學到了正確對待生活的方式,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它讓我建立了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以健康的心態工作、學習、生活,碰到問題不消極對待,而是想辦法解決,學會了情緒調節,使我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

當面對消極的生活事件時,我學會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當面對殘酷的生活現實時,我學會了換個角度說服自己;當工作受到挫折時,我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強抗挫折的能力,做情緒和壓力的主人。並學會做出客觀的分析,正確的判斷,哪些方面是不可改變的,哪些方面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以改變的,對於那些不可改變的事情,說服自己愉快地接受,對於可以改變的地方,儘自己能力做出改變,樂觀對待發生的心理衝突,做到胸懷坦蕩,樂觀開朗。

如果我們是樹,那麼心理健康就是陽光,只有擁有陽光燦爛的心態,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快樂,收穫幸福!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

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我來說,永遠受益,因爲心理健康教育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爲自信,更爲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爲了孩子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會繼續學習,繼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並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3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課程,“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着,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爲重要。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樹立現代兒童觀和教育觀

兒童觀是對兒童的總的認識,即各種看待兒童觀點的總和;教育觀是在一定的兒童觀指導下,對兒童的態度和所實施的教育思想。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是教師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二、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爲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着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三、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爲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作爲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爲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爲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以上是我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體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地探索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並帶動他們的全面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4

區教師進修學校於20xx年暑假舉辦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本人有幸參加了三天的學習。雖然時間不長,卻從中收穫了一些實用的知識。對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頗有益處。在此闡述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通過學習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專業常識。作爲一名班主任,經常要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問題。以前,我也知道學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時關注,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本人學的並不是心理健康專業,平時與學生接觸時也只是以自己的大致理解去處理一些問題。並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個專業性的高度上。而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要想真正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不能靠直覺,不能盲目摸象。

二、通過對兒童的性心理學習,我釋然了平時的一些困惑。我對兒童性心理這堂課受益匪淺。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學習,讓我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與自己的孩子談論性知識。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二是,通過學習,我能夠解釋一些在平時的教學中碰到的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奇怪的性現象。

三、通過室外心理活動實踐,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的活動開展方式。

這次學習不僅有理論傳授,還有心理活動實踐。通過一些具體的室外活動,讓老師們放鬆心情,互相瞭解,增進友情。在這次活動中,我認識了一些同行,也掌握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遊戲,可以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總之,非常感謝xx區進修學校爲我提供了這樣一次學習機會。讓我在擔任班主任的道路上又成長了一次。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5

健康是人類生存極爲重要的內容,那麼,一個人怎樣纔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規定: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應當重視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體魄健全,纔是完整的健康。一個人如果有再健壯的體格,可心理不健康也只能是行屍走肉。可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是什麼?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情緒、個性、工作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人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人人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我們人生的主要內容。在學校裏天天和同學在一起學習,與舍友之間一起生活。學習上的問題,我們可以在一起探討和研究,同時這也促進了學習的進步;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開心的時候有人分享,難過的同時也有同學一起分擔。所以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利於大學生身心健康、學業進步、以及情感的分享等等;如果我們學校很少跟同學說話遇到不懂得問題也不能夠及時的解決,日積月累問題越來越多,這也會使我們產生厭學,導致學習退步。但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也只能憋在心裏,這也不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人際交往不良可能會引起我們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問題,影響學業。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自己的認識,才能讓我們自我完善。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與外界正常交往的結果,是我們對自己和對他人以及兩者之間關係正確認識和評價的結果。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面對不一樣的事物

和環境會使我們產生不一樣的情緒。就像剛入大學的時候,生活環境的變化,使我產生了焦慮、煩躁的不良情緒。第一,在高中,每個班都是固定,學的課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在大學是不一樣的的課大都要換教室,有專業課、有必修課、還有選修課;每學期開設的課程不同,每門課考試的方式不同,每門課的學分也不同,這些變化令我摸不着頭腦,很是焦慮、煩躁。第二,大學裏再也沒有人跟在後面督促你幹這幹那了,而是有大量的“自由時間”。真是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時間;不知圖書館、機房、自習室去哪,往往一個學期就荒廢了感到很迷茫、恐懼、失落。第三,覺得進入大學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經過高考的激烈競爭,已感到筋疲力盡,認爲進入大學可以好好放鬆一下,以補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於是失去了奮鬥目標,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內心卻無比的空虛和失落。總總的不良情緒不僅僅影響學習和新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及時的調整。當進入新的學習環境後,我們應保持樂觀的心態,及時排解內心的焦慮、煩躁、鬱悶或其他不好的情緒。一旦出現焦慮、煩躁、情緒不安等症狀,要學會向朋友、同學傾訴,或者轉移關注點。我們也可以選擇一種自己感覺比較舒適的方式,或坐或臥,慢慢地通過調節呼吸或放鬆使心情平靜。積極樂觀的情緒使我們充滿信心,精神充沛,能夠良好地適應周圍新的環境。反之不良的情緒使我們焦慮、煩躁、鬱悶、易怒、從而導致不良心理問題。所以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不良情緒產生。善於到生活中去發現新意,和同學去操場散步,聆聽鳥兒的歌唱,感受大自然的生機,爲生活增添活力。一個真誠的微笑,一段溫馨的音樂,也足以讓你新的生活充滿愜意和浪漫。

人與人需要交流,有好朋友纔有好健康。人類本來就是羣居性的。親密的朋友會使我們生活充實,讓我們在孤獨和脆弱的時候找到精神的依靠。友情是我們堅強的後盾,讓我們不會被困難擊垮,勇敢面對挑戰和考驗。另外要確定適當的目標。過高的要求會使自己喪失前進的動力,屢次失敗會打擊自己的信心和激情。建立適當的目標,讓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使自己從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建立良好的情緒。

總的來說人要有健康的心理,纔會有健康的生活.故讓我們爲了明天的美好,讓我們擁有一顆健康的心吧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6

來到新曉掰指算算已有兩個年頭了,本學期中我校建立了“陽光心語室”,我光榮的成爲了心語室的一位志願者,孩子們心中的“知心姐姐”。這意味着,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從此以後對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不由的留心注意起來了。

我們的宗旨是爲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適應與發展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使學生能適應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環境,認識和發揮自身優勢,緩解情緒困擾,消除心理危機,增強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能力。特別是我們學校的寄宿生,在校時間長,家庭生活環境複雜。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機和困惑。

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同學的來信,針對孩子們的問題我們進行了分類回信,最大程度的給予了心靈的幫助。

本學期3月26日,我很榮幸的同李主任參加了太原市中小學心理教育教學的年會,聽了名師們的示範課。下面是我對此次活動的一些感想和大家來分享交流。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那節由尖草坪一中朱洪傑老師講的“嘮叨、暴躁的表現”課堂中圍繞學生在家都發生多被父母嘮叨的事情,在這過程中孩子是如何應對的?爲什麼會造成家長嘮叨以至於暴躁的表現呢?老師設計了這麼幾個大問題來進行的。其中又在小環節中有一個特別精彩的部分讓我至今難忘,學生經過討論老師提出的在傢什麼時候會讓家長嘮叨發脾氣,以情景模擬的形式變現的淋漓盡致。當時場下也是掌聲不斷啊!這足以證明學生是能夠理解體會到家長的心理角度的。在此老師也進行了總結分析:

1、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期望值過高;

2、父母的工作壓力大;後面又通過播放老師對家長的一次採訪錄音,學生在課堂中聽到了家長的心聲。家長對孩子嘮叨、發脾氣的那份無奈;家長擔心孩子的理由。學生通過課件上的父母是如何爲自己的孩子時,那份真摯的愛時,聯繫實際你又是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的?能爲父母做些什麼?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體,有可行性。這時孩子們動手寫出了自己的行動計劃。在課後老師還留了作業,那就是“給父母的一份信”。學會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課後的總結那就是:讓學生理解父母,讓父母理解學生,讓理解搭起孩子與父母的橋樑。

那麼具體自己的工作中又該怎麼做呢?自己也在不斷的查找資料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片面見解僅供參考。希望也能讓老師們進行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着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爲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爲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爲朋友,爲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作爲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爲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爲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

現代的教育觀認爲,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裏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爲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最後,我引用美國的柯賴齊亞和斯塔頓所著的《小學生健康教育》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說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學會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揚中,他便學會自賞。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同中,他便學會自愛。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麼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7

我想大多說人看到這幾個字的一定反應都是我心理肯定健康,其實不然,我們很多人在心理上都存在這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只不過或多或少罷了。

不記得我們是從幾年級就開了這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是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在乎過呢?又有多少人真正從小就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呢?我想我們的國家是在乎的,我們的老師或許也是在乎的。近年來,很多人因爲心理不健康犯下了滔天大罪。

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小時候家裏的溺愛,可能是表現欲,佔有慾太強。可能是太過自卑,也可能是太過自負……特別是在小時候,我們就應該好好的引導。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真正多多的關心孩子,時刻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多多和他們交談。學校也應該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的教學質量。你們還記得復旦大學的投毒案嗎?還記得多少個風華正茂的少年放棄生命嗎?還記得那一莊莊慘案嗎?我記得每次我們上《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時,我們班裏好多人都不聽老師講課,也不願意跟老師交流,甚至都沒有眼神交流。我認爲這樣是不好的,我們相互之間可以好好的。說說話,聊聊天,把內心的想法,可以告訴老師,那樣老師纔會幫助我們更好的去生活。

其實現在我們的心理醫生有許多,心理測試也有許多。我們應該多多的去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感覺自己去看心理醫生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了。其實不是,我們在不高興時,遇到困難,遇到挫折,心理想不開時,我們都可以去找心理老師去看看,跟他們溝通溝通,她們會幫助我們走出不開心,會幫助我們解決內心的不舒服。而且心理老師都是對外保密的,她們不會把你的信息像外界透露的。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健康的心理,我們社會也會更加的安全,我生活的環境也會更加的和諧,更加的溫馨。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8

參加了綏德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培訓,老師們深入淺出的講解,生動鮮活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淺。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通過參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懂得了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下面談談自己的兩點體會:

一、教師要爲學生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

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要講究誠信,要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教師要爲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平等相待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作爲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爲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就像夏日裏的一陣涼風,掃去了我心頭的煩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潤了我幾度迷惘徘徊的心靈;就像衝破曉霧的第一道陽光,使我豁然開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訓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理論知識,而且學到了正確對待生活的方式。

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我來說,永遠受益,因爲心理健康教育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爲自信,更爲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爲了孩子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會繼續學習,繼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並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也是我認識到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必要性,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爲,事實也證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9

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爲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爲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衝突、竟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爲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

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着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

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一)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激發自我潛能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在於自我觀念問題。在團體情境中,成員之間通過個體的自我分享,會意識到原來別人的許多問題與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是相似的,這樣就會減輕心理負擔,改變不當的自我評價,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此外,團體中每個人爲尋求改變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進步,對於其他成員都是一種鼓勵,可以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激發自我潛能。在團體中形成新的自我觀念,在團體活動結束後也會促進個體更好地與所在羣體的互動和協調。

(二)糾正心理偏差,促進心理髮展,培養健全的人格團體心理輔導的積極目的在於發展的功能,這是諮詢心理學遵循發展模式的直接體現。通過團體活動可以改善成員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爲,促進其良好的心理髮展,培養健全人格。尤其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能給予正常學生以啓發與引導。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可以創造一種安全、溫暖、可信任的氣氛,這種氣氛會促使成員自我表露,在團體中將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表達出來與他人分享。團體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員多角度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團組成員的相似境遇使得團體成員不會感到孤獨、無助和另類,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滿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壓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動中成長。

(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繫的最基本形式。人際交往的體驗如何,是影響個人社會生活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心理學家丁瓚曾說,所有心理問題都是由人際關係的不適應造成的。有關資料顯示,人際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爲了適應社會生活,每一個人都需要培養人際溝通技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在團體訓練中,成員可以學習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做決定,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等。通過小組成員相互作用的體驗,學習對自己、對他人、對團隊的理解和洞察,並掌握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係的技能。

(四)增強團體凝聚力,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團體凝聚力是指團體對個體的吸引力和個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團體凝聚力的強弱對組織的管理有重要影響。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各種活動有利於增強團體凝聚力,在團體中,成員通過分享經驗或競爭,彼此之間達成共識,增進理解,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從而增加成員對團體的認同。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近些年來許多人已經進行了很好的研究,輔導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漸向心理品質的各個方面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療團體開始轉向了發展性團體,這些都是積極變化。

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輔導從即時影響轉向了輔導後的長效影響,這爲大學生今後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積極作用。團體心理輔導日益成爲我們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安全教育心得聽了某某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報告,我感到內容很精彩,講的很全面,所舉案例讓人心情沉重,看後感觸很深。使我感受到“學校安全重於泰山”。校園安全事關全體師生的生命和財產,事關學校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在此,談談個人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體會: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安全工作,學校“提高認識,加強管理,以對學生極端負責的精神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爲此,我校確定了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及總體目標:以樹立安全意識爲主線,以強化層層管理責任制爲核心,以落實具體措施爲重點,及時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頓校園內安全隱患,努力創建一個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環境安定、校風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園,確保學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及生活秩序中穩步發展。

二、強化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安全工作的重點是及時消除隱患,加強全校師生的安全教育,防患於未然,爲此我們提出要樹立六種意識、開展“六防”教育、克服四種疏理、堅持“四不放過”、營造“四講”氛圍。六種意識:即“大於天”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第一”意識、“防範”意識、“共管”意識;開展“六防”教育,即防盜、防火、防震、防溺水、防觸電、防交通事故教育活動。營造“四講”氛圍,即利用橫幅標語、校園廣播、班級黑板報、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營造了一個“人人講安全,處處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的濃厚氛圍。

三、建立各種報告制度,加強安全管理

1.建立安全工作日報告和安全整改通知書制度。制定了《學校安全自查範圍》,在全校各班級、各處室部中設立了安全檢查員,要求每天對各自範圍內的學生動態、教學生活設施、設備進行檢查、記錄,並向班主任和各部門責任人彙報,最後上報校長;然後由校長簽署處理意見,限期整改;在校園各區域配備、完善消防設施,專人負責,定期檢查,使學校安全管理網絡覆蓋到校園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時段。

2.重大傷亡事故報告制度。凡是學校師生非正常傷亡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應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對發生的事故應按照各自管理權限及時查清原因,對事故責任者給予嚴肅處理,事故善後事宜應及時妥善處理。對發生事故不上報者,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近年來,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從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入手,通過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將努力營造一個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0

短短15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現就對本次培訓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要給孩子們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環境,給孩子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和殿堂,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學生們能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頭上說說也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就能實現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需要教師潛移默化的培養。所以學校日常活動就成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爲,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一個學生要在以後的生活中適應社會,就必須學會與人交往,溝通。因此,作爲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應該積極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學生性格發展、與人溝通以及學生的目標培養上。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爲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這纔是我們作爲教師積極追求的。

(二)教師要爲人師表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導致學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確的處理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家庭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爆發,就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師要做到語言規範。小學生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的發展。

另外,作爲教師就要學高爲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爲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爲人師表。

學習已結束,我找到了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相信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爲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1

心理健康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爲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爲,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爲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爲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爲。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2

從8月10日至8月17日,我參加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短短的7天培訓轉眼就結束了。回顧培訓期間的日日夜夜,點點滴滴,真的要對本次培訓活動說聲謝謝,感謝國家及省教育廳對農村教師的重視,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機會,能參加短期培訓,感謝繼續教育領導及老師們。在他們的精心安排下,讓我們這些來自於農村的老師得以與衆多專家、學者、省內外教育心理學界權威人士面對面地座談,傾聽他們對初中心裏健康教育教學的理解,感悟他們的先進心理輔導教學思想方法;我想本次培訓也一定會藏在我的記憶深處。縱觀本次培訓活動安排,既有發人深省、啓迪智慧的專題講座、討論互動、觀摩研討、案例評析的理論培訓,也有親近課堂、體驗名師風采的實踐鍛鍊。這些活動都是我們農村教師所關注的但有極缺乏的領域,是我們發自內心想在這次培訓中能得到提高的內容。十天的培訓學習,讓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提升的機會,受益良多。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擺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就是學生心靈的啓迪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爲的宗旨,以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靈爲育人理念。

本次培訓,還讓我們這些在家兼職的或專職心理輔導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爲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心理輔導課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心理輔導課程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心理輔導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心理輔導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也爲學員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研討平臺。在小組討論中,學員們暢所欲言,許多提出的觀點和問題,都是農村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起全體學員的一致共鳴的同時,也得到專家們的重視,他們的回答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啓示,對於我們今後的心理健康輔導過程中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習之餘,我自我反思,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深入思考,自己對心理輔導含義的理解,以及心理輔導方法的選擇和心理輔導方法的.正確性、妥善性,課堂觀察或是深入學生心裏等方面,考慮到對學生的有效性了嗎?等等都是我沒有思考的,反思自己的不足,讓我獲得前進的動力,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要主動學習,主動研究。十天的培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是永恆的,通過這次培訓,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以及差距所在,我將以此爲起點,讓“差距”成爲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將近半個月來我們經歷了太多的感動,經歷了太多的激勵。回頭去看看自己在十天裏留下的腳印,我相信這不會是學習的結束,而是學習的開始!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3

通過這學期大學心理學的學習,我對心理學知識有了必要的瞭解。首先,我對心理髮展的歷史有了必要的瞭解,然後我學習了一些小組活動的知識。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關於生活的知識。在小組活動中,我們對彼此是開放的。他們的身心都參與了羣衆的活動,這再次體現了羣衆的力量。

在心理諮詢活動課上,我體會到了人們內心脆弱的一面。有時候,他們多麼需要別人的照顧。這種心連心的交流能讓人們感受到交流的樂趣。我們對心理諮詢的模仿有時讓人覺得像是一場表演,但我們情不自禁地感受到真誠的心。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活動課程是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途徑。它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真正達到育人的效果。學生在真實、生動、創新的活動中學習和啓發,促進知識與實踐的結合。

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激發情感,理解真理,凝聚情感,形成信念,然後需要在行動中表達自己。此時,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向外投射健康高尚的情感,爲他們提供展示自己行爲的機會和場所。這個學期,我還參加了學校的心理協會,秦新港,這是一個溫暖的家庭。我們一起努力,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知識,還把心理服務帶給了其他同學。個性是今年5.25的活動深深打動了我,師生之間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和我學到了很多……

在那裏我可以把我在心理學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讓我學習和應用它!在完成大學心理學的學習後,我對四年的大學生活有了一個初步的計劃,對未來有了一個初步的計劃,對我的職業生涯也有了一個初步的計劃。可以看出,心理學對我們的大學生是有幫助的。很明顯你很忙。我們可以在生活、學習和交流中運用這些知識。我對這門選修課很感興趣。我不必強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講課上,而是覺得自己不由自主地被老師吸引住了。所以心理學真的很有魅力。雖然我的心理學選修課已經結束了,但是我對心理學知識的學習還沒有結束。也許心理學和我未來的職業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心理學知識對我來說是一個長期的幫助,甚至是一輩子的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4

在學習貫徹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基礎上,結合我校的實際,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藉此機會將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學習《綱要》,統一認識,關注學生心靈成長

我校充分利用每週一次的行政例會、年級組長和每兩週一次的教師學習工作會議,組織學校行政、教師認真學習《綱要》,吃透精神,統一思想,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通過學習增強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我們認爲,《綱要》明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目標、對象,規劃了不同年齡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和途徑,對於我們把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有序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據,指明瞭方向。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高度的指導性、鮮明的針對性、切實的操作性。

爲了有效地做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還結合學習對學校、教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狀況進行了分析:學校多年來牢固樹立“德育領先,五育並舉”的辦學理念,突出以“五愛”教育爲重點,以養成教育爲基礎,以教學生做人爲核心,確定了“播種、培育、收穫、提高”的德育工作思路,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造就了一支敬業愛崗、樂於奉獻且熱心德育工作的教師隊伍,學校的“三風”建設和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當然也應該承認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思想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多元文化思潮衝擊着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諸如獨生子女問題、留守兒童問題,特別是在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環境適應、同伴交往、情緒情感、行爲表現、個性問題以及趨勢越來越嚴重的學習困難綜合症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都深切地讓家庭和學校感受到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

通過學習、分析,我們認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針對小學生身心發展及現狀,確定符合學校實際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全面規劃,分層推進,面向全體,點面結合,育心活動,貫穿始終,家校牽手,整體促進。在此基礎上學校完善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將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心靈成長學校整體工作的列入議事議程,建立了校長室、教導處、德領組、醫務室和年級組長組成的領導小組。每學期將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學校工作計劃之中,年級組及班主任工作計劃中也將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爲重要的內容和工作來抓落實,以確保該項教育落在實處。同時學校還加大了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以建立一支勤於鑽研、樂於奉獻的師資隊伍。

我校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注意充分發揮以班主任、輔導員、教師爲主體的作用,不時派出教師參加省市縣各級相關培訓和交流,同時還將教師心理健康專業培訓納入到校本培訓的範疇之中。我校從20xx年開始先後邀請了徽州師範的金水老師來校做專題講座,邀請“知心姐姐”報告團和南京大學心理研究課題組成員來校爲教師和家長做報告;我校舒立新老師參加省陶研會歸來爲全體教師作了《全面把握當今學生特點,積極實施有效教育》的彙報輔導報告;從20xx學年度開始我校開始實行班主任月例會制度,以此來加強理論探討,交流工作體會,探尋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從心開始,積極探索,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心靈成長。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而應該紮紮實實地落實行動上,學校要以師爲根,以生爲本,一切從“心”開始,讓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各項教育活動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徵,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爲基點,以趣味性、活動性爲基本特色。

1。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作爲百年老校雖然空間狹小,但是近年來擠出資金努力打造小而精的校園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校堅持兩種環境的創設,一是創設心理健康教育的顯性教育環境,充分體現校園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二是創設心理健康教育的隱性教育環境。學校的文化長廊及宣傳櫥窗,是學生們“露一手”的舞臺;教學樓上的各式宣傳標語,是學生們薰陶心靈窗口;教室裏的黑板報,是學生們展示風采的基地;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是學生們走近科學的殿堂;自來水龍頭旁、垃圾箱前、樓梯口上的溫馨提示,是學生們自己的心語;每學年開學學校門口的橫幅,“歡迎新同學入學,歡迎同學返校”,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家”一般的溫暖……

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溫謦的育人環境,讓學生的心靈得到了美的陶冶,使他們的心理得到了和諧的發展。在實小這個樂園裏,我們的孩子喊出了“同在藍天下,雛鷹展翅飛”的快樂口號,發出了“在這裏起步,讓明天更美好”的呼聲,並以此作爲學校宣傳櫥窗的主題,每一期櫥窗內容的更新,都成了學生們肯定自我,張揚個性,展現魅力的所在,引來了居民駐足觀看。很多的家長和同行都說:你們的氛圍真不錯,做你們的學生幸福。學校努力創設符合學生心理健康要求的多元環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健康心理。

2。建立和諧師生關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師生關係,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以實現教育的人性化。只有心理距離近了,才能讓空間距離拉近。爲此學校一方面積極開展和諧校園的創建,努力建立新型的師師、師生、生生關係,另一方面又積極開展諸如“師德師風建設系列教育活動”等,以提升全體教師都能在新課程背景下“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自覺性。老師應主動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理解和愛。如果發現學生有不良情緒,一定要及時個別談心,弄清原因,採取恰當的方法來幫助解決。

例如我校上學年六(1)班的學生汪同學,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爸爸媽媽都非常疼愛她,尤其是爸爸,對她視若掌上明珠。可就在她8歲時,爸爸被診斷出患了一種不治之症——肝癌。爲了攢錢給爸爸治病,媽媽一邊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一邊忙打理着自己的店鋪。爸爸在病情穩定的時候,也堅持給媽媽幫忙。汪同學對於這樣的打擊,她還是無法平靜。上課時,汪同學變得神色遊離,精神萎靡不振,班主任發現後就主動找到了她,向她瞭解了情況。經過班主任的悉心開導,瞭解了實情後,班主任通過耐心細緻的開導,使學生緊皺的眉毛舒展開了,孩子放下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拉近師生心理距離,教師只有成了讓學生可以信任和依賴的朋友,就能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也就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吧。

3。貼近實際開展特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是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只有貼近學生實際,談論與學生關係密切、學生最想了解的話題,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良好的輔導作用。這就要求輔導教師密切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生活情況,以選擇恰當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爲此在建立平等師生關係的基礎上,學校先後多次開展了學生心理調查活動,以較爲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學生反映的以心理適應問題居多,如學習方面最突出,其次是生活、交友、認識自我問題等。

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出發,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輔導,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如二年級(1)班裏有個姓張的同學,是個小姑娘靦腆、膽小。老師每次叫她回答問題,她站起來,總是低着頭,臉漲得像塊紅布,說話的聲音都打顫。一次主題班隊會,同學們要演出,班主任老師就有意鍛鍊這個小姑娘的意志,在班上提議讓她擔任一個角色,演“小白兔”,她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不行,我不敢”。“試試吧,老師相信你準行,”班主任老師親切地鼓勵她,“大家幫助你多排練幾遍,好不好?”最後演出成功了。從此,張同學變得大膽、開朗起來。還有的班主任老師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了以“知識越學越有趣”、“我不做小拖拉”、“同好書交朋友”爲內容的心理輔導,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同時我校還經常開展豐富多彩且富有特色的活動,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堅持開展以《守則》、《規範》爲基礎的養成教育系列活動,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將終生受益;堅持開展路隊、“兩操”、衛生等“五項評比活動”,教育學生樹立集體榮譽感,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根植下“人人爲我,我爲大家”的種子;堅持開展多種綜合實踐活動,如“春秋遊活動,參觀愛國主義基地,尋訪家鄉鉅變,走進街心公園清除垃圾、走上街頭文明勸導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認識,去鍛鍊,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爲習慣;堅持暑期開展“走進軍營,走進紅色老區”和“勤奮努力,走進文化科技”夏令營活動,教育學生學會珍惜今天,磨練意志品格,感受民族傳統文化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

我校還注意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拓寬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以學校“紅領巾廣播站”、學校局域網、多媒體教室和學校網站等爲物質基礎,組織開展“每週一歌”、“英語每日一句”、“師生來稿每週一播”、“‘校園之星’每月一評”、“學生佳作網上登載”、“德育天地網上交流”、“大課間活動我來評說”等,以真正起到了溝通、諮詢、宣傳、解惑的作用,既解決了學生的心理疑難,又給學生指明瞭方向,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開發了學生的智慧潛能,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

4。各科教學中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在學科教學中以學科知識爲載體,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通過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學活動和學科知識成爲有助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載體。在教學內容中尋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如:教學《比金錢更重要》一課時,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較多地生活在親情血緣關係中,過多地接受着別人主動的奉獻,所以他們很難擺正自己在人羣中的位置,爲別人着想的意識不強,人際相容性差。同學之間的不和諧使他們產生許多心理問題。遇到問題進行換位思考,是培養學生的愛心,使他們能主動地理解、關心、幫助別人的有效方法。

而該文講述的是“我”深夜開車回家碰壞了一輛紅色汽車的反光鏡,“我”在四下找不到人的情況下留了紙條希望車主和“我”聯繫,後來,車主致電表示感謝,並拒絕了“我”的賠償,告訴“我”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課文要表達的中心是人與人之間那種“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可貴。教師課前假如佈置學生了解身邊同學間曾發生的小摩擦及解決情況,並思考這是否是最佳解決方法。鼓勵學生將自己處理得好的事講給大家聽,對那些能站在他人立場思考、看待問題的學生加以讚賞,這樣一來,孩子們以自我爲中心的少了,班裏互相體諒、互相信任、互相關心的氣氛逐漸濃厚起來。

再比如《落花生》一課,就可以通過課文對學生進行增強自信心的教育。結合花生雖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這樣的實例,教育學生要正確看待自己及周圍的同學。告訴學生一個人不漂亮,或不引人注意不要緊,只要他努力,勤勞,關心他人,那麼他就會成爲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他不但不該自卑,而且應該比別人更自信的生活。這樣就利用課文的學習對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恢復了自信。在教學方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新課程標準就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採取小組討論方式,讓學生共同總結出答案。這種教學方式就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了合羣教育。只是學生雖然和同學合作了,自己卻可能並未意識到這樣得出的答案其實是羣策羣力的結果,所以教師要適時指出,個人做不到的事,憑藉集體的力量有時輕鬆就可以完成。這就是集體的力量,我們每個同學都該使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當然還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近幾年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吝嗇語言評價,大多以商量的口吻,鼓勵的語氣,啓發式的詢問,而且多年來我校教師堅持在填寫學生素質教育發展報告單時,只表揚優點、以極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學生的缺點,並鼓勵學生改正,就避免了對學生的傷害,幫助學生樹立了學習信心,這一點,就做到了在教學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5。家校牽手構建學生心靈成長有效平臺。“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是我校家校結合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步伐和家長學校向縱深發展步伐的一項新舉措。爲此,我校網站開闢了“網上家長學校”、“校長信箱、校長博客空間”平臺,精心編印校刊——《家校園地》,開闢了“家校通”,利用這些途徑重視加強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一些特殊學生建立了心理檔案,以便及時瞭解、跟蹤、疏導、把握他們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挖掘他們的心理潛能。學校以創建現代家庭教育課題研究之成果——“快樂學習型家庭”爲載體,提倡“大手牽小手,共同向前走”的理念,開展“親子共同成長”活動,利用家長學校授課交流育兒經驗,指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人方法,努力構建具有“優美的家庭環境、和諧的家庭氛圍、健康的家庭心理、積極的家庭行爲”特徵的家庭教育新格局,提高家庭綜合素質,培養孩子的健全人格。家庭與學校相結合,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研究的。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長學校培訓內容,先後多次邀請心理輔導專業人士向家長傳授心理輔導的理念、內容和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家校聯誼活動,走進彼此心靈,共育一代新人。

三、心理健康教育,舉步維艱,任重道遠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剛剛起步,卻遇到了諸多的問題,諸如缺乏具備專業知識的教師,缺少應有的指導和培訓,幾句加強自我學習的口號式話語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現在學生難教已是普遍性問題,再加上留守學生、隔代教育、單親家庭學生在迅速增長,而導致的問題學生數越來越多,班主任教師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苦口婆心疏導教育,教師負擔重、責任大,已到了難以承受之地步;加上良好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出現了問題一股腦地責怪教育如何如何失職,學校、教師肩負的精神壓力太重太重……其實在我們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也要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關注心理健康,促進心靈成長,真可謂是任重道遠啊!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15

通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處以及它的重要性,現談談自我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講究誠信,要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平等相待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作爲教師,在學生面前務必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爲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必須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爲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情緒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忙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忙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我必須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爲,事實也證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忙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